Day 0:出发前准备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它曾经是一个被英国人认为没有任何资源,种族复杂,矛盾频发,而抛弃的地方;是一个被马来西亚联邦一脚踢出来的“弃婴”。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他们走过了五十年风雨历程,成为了世界各经济体竞争力排名第一;全球前十位最廉洁的国家;全球最佳十大经商地点;世界第一大电子中心;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等等。有些亚洲曾经的金融中心,现在已经慢慢萧条,去那些城市旅游,明显能感到经济完全靠旅游在推动,但是漫步在新加坡,你完全还能感觉到经济的欣欣向荣,它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城市,拥有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贮备。新加坡有超过一千万棵绿树,统一实行“身份证”管理,谁违法砍树一棵重者可罚款100万元新币。他们还有专业团队,定期为树木体检。这些都是保持是一座花园城市背后付出的努力。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各自为阵的族群异常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庙宇,印度寺,清真寺,可以在一条街上矗立。这就是这座城的魅力。就像《晓说》里面说的,很多人以为新加坡是中国的一个分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国家。说一个事情就明白了,就是新加坡算是和中国建交比较晚的一个国家了,比英国日本都晚。具体视屏地址在这里: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不仅推行了在国民语言教育上的“去中国化”,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发展上也相对谨慎。华人情结可以理解,但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跟你同根生,才不能放肆这份亲近。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新加坡和“外国”这两个字是相去甚远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放眼望去,这个国家的人几乎和我们长着一样的面孔。事实确实如此,在新加坡的人口中,华人的比例占到四分之三左右,连李光耀自己也是华人。虽然华人比例如此之重,但“多元化”是一直存在于这个国家的基因里的。1824年,新加坡的第一次人口调查中,华人是3317人,占总人口的31%。马来人和印度裔等非华裔,在新加坡人口中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虽然后来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新加坡依然是一个多元民族构成的社会,而非是简单的、中国大陆想象的华人社会。官方语言要中立,要便于做生意,所以华语pass。在一个多族裔国家里,语言沟通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著名移民国家的新加坡住着各个民族的小伙伴,包括南方华人,形成华语(包括广东话、粤语等)、英语、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共存,当时各个民族之间交流是很困难的,不过由于他们本来没打算在这个小国落地生根,大家似乎也不太在乎这件事。这个时候华文教育在新加坡还是很兴盛的,毕竟这里华人占据了大多数人口。英国殖民者虽然也想独尊英文学校,但语文问题,在这个多族裔地区十分敏感,且在历史上引发多次抗争,因此当局“独尊英文”并没办到,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政策,各家语文教育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作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马来语依然是官方语言。1965年,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带领下和马来西亚联邦分手,成为独立的国家,加入英联邦。既然跟马来西亚分家过了,那马来语做官方语言自然不合适了。华语做为官方语言,也有族群问题存在。李光耀认为,是时候该为各族人民寻觅一个新的共同语言了。这种语言要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文化差异,形成有共同文化特质的新加坡民族。于是,中立语言英语的作用凸显。独立之初,新加坡面对的是200万人如何谋生存活的生死攸关问题。单靠母语,无论是华语还是马来语都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依靠国际贸易的国家,新加坡只有加强学习英语,加强与国际尤其是国际先进国家交流,才有好日子过。同时,在这个周围都是马来人的多元种族新兴国家,绝不能选择华语作为共同语,否则,国家一定会乱,在国际上也无法生存。因此,为了生存,也为了各种族的和睦相处,新加坡选择了中立语种英语为工作语和共同语。共同语言确定了以后,虽然母语(华语)教育依然保留,但明摆着英语好的人好找工作啊,于是家长们都赶紧顺应潮流送孩子去上英语学校,华语教育受到重大打击。这之后双语制又有所改变,华语教育的不流行最终使得整个国家都变成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文的教育体制。不过,在新加坡政府看来,华文学校的教材里居然出现“咱们都是中国人”,意味着教导学生效忠中国而不是新加坡,这是不可容忍的。华人情结归华人情结,但却是不同的国家啊。李光耀在一次广播讲话中重申: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是新加坡资产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件事我们承担不起,即多样性的效忠精神。如果我们的公民不是效忠新加坡,而是效忠他们祖先的国家,那么我们的国家将陷入困境。于是,李光耀一度推行了打压华文学校的政策。这其中以改造和关闭南洋大学最为困难和最受争议。南洋大学是中国之外的唯一一所华文大学,在新马华人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华人中不少人将其视为华文教育的旗帜。之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南大于70年代中期开始把教学媒介语改为英语,并最终在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今天的国立新加坡大学。李光耀也曾告诫国人:“无论是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或政府,都绝对不会单单因为我们刚巧是华人,就挺身而出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利益。”新加坡政府为了使华人华侨放弃旧的国家认同,还限制中心人员往来,曾一度规定,凡去中国大陆升学的青年一律取消在新加坡的居留权。在一系列努力下,80年代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基本解决。在地缘上,新加坡可没有中国那么优越。它夹在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用印尼前总统的话说,就像绿色海洋中心的一个小红点。狭小的国土与稀缺的资源令其受到邻国不可忽视的影响,连用水都要仰仗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其外交政策自然会被邻国和大国的政策所左右。虽然新加坡有很多华人,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严肃的外交问题上,人家可真没拿我们当“自己人”。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30多年间,新加坡的对华政策一直比较暧昧。上世纪60到70年代中期,新加坡虽然一直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积极发展对华贸易,但一直不与中国进行任何政治接触,甚至对两国人员的交流采取限制措施。7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才与中国发展实质性政治关系,双方高层开始频繁接触,经贸关系也得到全面发展。这两个阶段的背后,都是实打实的国际形势变化与国家利益考量。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短缺,自然不会放过与地大物博的中国发展贸易的机会。但新中国成立后与美国的关系一直不好,新加坡又在外交上倾向于美国,因此对华政策不免要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而且处在文革阶段的中国,一度将李光耀列为谴责对象,更难以获得新加坡的接近。 70年代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都与中国建交,减少了对两国政治交往的限制。从越南撤军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而且美国自己与中国的关系也趋于缓和。再加上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产生了威胁,令新加坡自动做出了外交策略上的调整。这些才是推动新中两国政治关系密切乃至建立外交关系的真实原因。新加坡人口组成:1. 华人“新加坡的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4.1%,分成近10个不同的籍贯。他们大多数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广东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贯总共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主要是广东、客家籍贯以及其他籍贯。中国南部福建省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华人族群。现在的福建籍贯的新加坡华人占了总数的41%。潮州籍贯占了约21%。而广东籍贯的则占新加坡华人总数的15%。客家籍贯占11.4%,其余主要是海南籍贯。中华文化最能表现在伦理道德观念上,这种观念在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中继续保存。家祖宗舍的创立,可以维持乡党友爱的互助精神。华人结婚要选黄道吉日,时髦的华裔新娘在婚礼中端出一只小小的瓷制茶杯给新郎的父母,当公婆从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时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纳到这个家庭。2. 马来族新加坡的马来人是第二大种族,占全国人口的13.4%、大多数马来人说的是马来语大多数马来人不说他们的印尼祖先所说的方言。通常,新一代马来人中多数说的是英语。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上伊斯兰教课程,常常要学习说和写阿拉伯语。马来文化表现在宗教思想上,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息息相关。回教法律和苏丹制度则维系着他们生活的安分与团结。马来人的婚礼几乎邀请全村人前来参加,来宾们酒足饭饱离去时,手上都握着一个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孙的意思。3. 印度族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种族,占新加坡人口的9.2%。有趣的是,今天的新加坡是印度人口在海外最多的城市之一。大多数印度人是1819年后移民过来的。最早的移民者包括众多短暂停留的工人、军人和囚犯。最后形成印度群体是在20世纪中叶。新加坡的印度人几乎来自印度所有主要种族,其中最大一部分来自印度南部。在新加坡的印度居民中有58%由源自泰米尔人祖先的印度人组成,少数印度人种包括马拉亚利人、旁遮普人、信德人、古吉拉人等。印度的文化与他们的宗教思想关系密切,无论文学、艺术、舞蹈,都含有极浓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俭朴,但对于庙宇的建筑则非常讲究,各种的雕塑都精致无比。 印度人的婚礼在庙里伴着宗教的圣歌和祷告举行,显得十分肃穆。新娘身上包裹着一件挂满珠宝的丝绸,丈夫则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脚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礼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兰花编成的沉重的花环时,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抛洒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结婚仪式。4. 欧亚族欧亚人是新加坡最早的定居者之一,是殖民地时期欧洲人和当地人联系生育的后代,他们用各种的独特传统创造了一个个混血族裔家庭。有些欧洲人是在20世纪20年代就从马六甲、果阿、锡兰、明古连、澳门和槟城来到新加坡。1849年首次正式用于英属海峡殖民地记录的"欧亚人"一词包括本地基督徒、印度华裔英国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等组成的小种族。今天,新加坡有大约15000到30000欧亚人,占总人口的不到1%。多样文化和不同背景相互交融,使他们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群体。大多数欧亚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峇峇娘惹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淡马锡(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移民后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明朝移民后裔。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新加坡新传媒8频道在2008年末推出《小娘惹》作为台庆大戏,内容从30年代展开,横跨70年,直到现代。此剧带出古代足不出户的娘惹们在家庭为了争宠而产生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并以峇峇娘惹文化精致地带出整部剧的故事。新加坡的出行非常方便,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地铁却星罗棋布,非常的密集,去哪里都很方便(其实每一站地铁距离非常短,走路也很快会到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