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74116
6
1683
作者:茱妮
序 | 丽江掠影对丽江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充满了游人与买卖的古镇里。然而与丽江阔别的6年时光里,我始终想再回去找到一些更当地、更沉淀的痕迹,一个真正的【丽江】。于是在这个雨季末,我又重新踏上了丽江之行。不再只囿于商业街道,而是将足迹延伸向了更原生态和更生活化的地方,丽江的面貌,终于逐渐清晰和鲜活起来,我想,这才是所有旅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到过一些游客罕至的地方,在雪山下偏安一隅,任由鲜花在山野和海子间生长,水泽滋养了植被,植被驱赶着牛马。怀揣梦想的手艺人在丽江打造了一座“理想国”,于是荒野不再寂寂,巍峨雪山也平添浪漫。专属于云南的美食不可或缺,雨季独有的菌子正热闹开售,即便不善烹饪,也想前去市场辨认一二。在云南喝云南咖啡,也许是对“地道”最直白的诠释。必须认认真真打卡几家特色咖啡店,才不虚此行。【踏访纳西】对纳西族的好奇,是我重访丽江的主要缘由。这个早在唐朝南诏国时期便迁来丽江的古羌人部落,如珍珠般散落在玉龙雪山脚下,无不令人神往。纳西族算不上特别神秘,全国95%以上的纳西人都生活在丽江,这里是纳西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但你也可以说纳西族很神秘,或许是因为在外族人看来宛如天书的东巴文,也或许是因为他们仍然保留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总之,若要围绕着纳西文化展开丽江行,最好就是前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不过首先得明白一件事,现在的白沙镇和白沙古镇是两个概念,在这一章节中提到的所有地方都隶属于白沙镇管辖。⭕白沙古镇白沙古镇是解码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一站。从元代开始,纳西木氏家族便首先在白沙建立了政权,开始了延续22代的世袭制,称雄云南400余年,在明王朝的支持下,势力范围一度直达藏地,直至清雍正元年改土归流才式微。可以说白沙是纳西族的政治、经济、商贸和文化的中心,也见证了丽江曾经的兴盛。古镇四方街的牌楼上书写了白沙现今的身份:世界文化遗产纳西古王国之都。四方街连通的各条小巷子里,是祥和安静的纳西人家。6年前来丽江也是在白沙古镇落脚,第二次走入古镇,又重新唤起了原本已逐渐淡忘的记忆。白沙古镇的商铺、餐厅等主要集中在四方街周围,大多数都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多了些零零散散的新店铺,装修更为精致,招牌更加现代。但白沙古镇的商业化程度依旧远不如束河和大研。一到夜晚,只有那些外地人开的小店还在对外营业,大多游客都不会选择住在白沙,因此也让这里得以成为丽江最具有纳西风情的古镇。清晨乘着还没有大部队游客抵达的时候去探索白沙,直接沿着小巷子往深处走,逐渐商店和民宿消失在视线里,连“镇”的模样都不见了,眼前出现的景象更像是一个村落,普通的纳西人院落、田地、树林、溪流,青山连绵。放牛人驱赶着已经吃饱喝足的牛群回家,这只是白沙一个普通的早晨。这么看,白沙古镇的面积确实很小,一天就能逛完,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再去了解一下白沙的几项非遗文化:驻足欣赏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白沙细乐;参观纳西刺绣和东巴扎染,以及古镇隔壁的白沙壁画。⭕玉水寨离白沙古镇约10分钟车程的玉水寨则是另一处纳西之源。虽说被划为景区,名字乍听上去也让人对这里不太抱有期待,但走进里面你就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个自然纯朴、风景秀丽的地方,更何况还是纳西东巴文化的精神圣地。9月的雨为玉水寨带来了勃勃生机,纳西人崇尚自然,他们认为凡是水源地都是自然神出入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玉水寨都是纳西族人祭拜自然神的场所。草木丰茂之中,清澈泉水之上,供奉着大自然神,雕塑为金色的蛇身人面像,这一形象寓意着纳西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教义“和合”。(这张为6年前拍摄)纳西族信仰一种古老神秘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纳西族并不等同于东巴,只有掌握这种宗教知识和从事宗教活动的人,才被称为“东巴”,在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自然神像东面一堵石墙上刻满了东巴才懂得的文字,这是一种描摹自然界万事万物特征的原始图画文字,仿佛带着上古时期的文明。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留存的象形文字,据说为了让这块“活化石”继续传承下去,现在纳西的孩子们都会在学校里学习东巴文。玉水寨不仅是景区,也是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穿过自然神广场,后面便是东巴教信徒祭祀、祈福的地方,在没有祭祀活动的时候,主要是供游客参观的东巴文物展厅,陈列着东巴经书、木偶、法器等等,以及历代各地著名东巴大师的照片,是民间藏品最多的东巴文物博物馆。当然,这里也出售相关的旅游纪念品。旁边还有些东巴壁画,但因时间关系没去那儿看,而是径直来到了一处由纳西族古代民居建筑构成的院落。整个院落以北面母房为中心,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这里确实曾经是纳西人居住生活的房屋,因规划景区的需要而将居民搬迁,保留下建筑。如果有机会去其他纳西人聚居区参观,你会发现玉水寨内的院落与今时今日的纳西民居相比还是有些区别,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什么现代设施,满是时间留下的累累痕迹。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的母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景区请来纳西东巴给我们演示还原纳西人的起居生活,烧火煮茶,让我想起多年前帕米尔高原上住在哈萨克人家的一夜,这儿虽为表演,但这种联想却让我感到亲切。在另一座房屋内表演的东巴老者,镜头感十足。⭕玉湖村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F·洛克从泰缅边境进入丽江,彼时他的身份是夏威夷学院的植物学教授,其首次中国行以植物考察为主,深入纳西、彝、藏地区,并携走8万余件标本和文献资料。此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一边考察、测绘,一边为美国《国家地理》撰写稿件,并开始深入研究纳西东巴文化。1949年最后一次离华,出版了巨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而在这27年间的六次中国行,洛克一直是住在丽江的玉湖村。昔日木氏土司在此营建夏宫,修造玉龙书院,围养鹿场,足见自然环境造化,洛克钟情于此地,不足为奇。所谓“四季如春”的云南也并不总是阳光灿烂,好比此时云雾笼罩着雪山,压得田野与山林一片墨绿,脚下曲折的砖石路带着湿润气息,将我引向宁静的村落中。玉湖村曾被叫作雪嵩村,在纳西语中即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这是丽江离玉龙雪山最近的村落。纳西人的祖先选择了这块土地定居,建造了一座座石块砌就、屋顶由瓦猫坐镇的纳西族院落。纳西人的传统院落是由木材建造,玉湖村却取材雪山冰川石,透出粗犷的一面。一座座石墙、灰瓦的老屋矗立在道旁,未曾紧闭的院门里只见花木旺盛,吸饱了雨水的野草深深扎根于石缝间,马儿被主人打扮地漂漂亮亮以迎接游客。骑马是村民的主要营生之一,号称可让游客体验一下茶马古道。这条比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贸易之路起源于川滇和藏区、东南亚之间的茶马互市,遍布于陡峭崎岖的横断山脉,我无从考证玉湖村是否属于其中一条支线,但村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马匹,总让人不免好奇它与茶马古道间千丝万缕的关联。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从洛克的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引发了“香格里拉”热潮;而洛克本人从木里穿越贡嘎岭的科考路线如今被徒步爱好者称为“洛克之路”,追随者众。他在中国的经历、探险,让许多地方声名大噪,唯有其生活过的玉湖村意外地未被游人过度消费,至今只以少量的民宿、咖啡店等作为村子旅游业的延伸,宁静生活依旧维持,游客也能偶尔获得现代的便捷满足,一切都恰到好处。参观了村里的高端民宿“墅家·玉庐”,整体设计与玉湖村浑然天成。在这儿享用了午餐,非常好吃,我会在美食部分详细介绍。树叶掩映下的窄巷里,便是洛克断断续续生活了二十七年的故居,一个普通的纳西小院。参观这儿不需要多久,更建议花时间在村里,村边还有非常漂亮的龙女湖,我却不得不离开回白沙了——但还好这不算什么遗憾,因为第二天我去了文海,一个与龙女湖相似但可能更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