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前写了“人类学博物馆 上”一个半月以后来把“下”给补上。文中的照片,除了特别说明出处的,均拍摄自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
Maya
中美洲各文明中,最灿烂且最为人所知的,无疑是玛雅(Maya)文明。它拥有了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建筑、雕塑、天文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玛雅文明的代表,是遍布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及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国热带雨林地区的大量城邦遗址。
学术界通常把玛雅文明分为三个阶段:前古典时期(公元前500年到公元300年),古典时期(公元300年到900年),后古典时期(公元9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
前古典时期的主要城邦,是位于今天危地马拉北部Petén地区的 Nakbe 和 El Mirador。
古典时期的代表性城邦,最重要的有两个:Petén地区的Tikal ,和它北边的 Calakmul (译为蛇)。如同20世纪的美苏争霸,这两个城邦不断向外扩张,各自与一批城邦结盟(如 Palenque,Copan,Bonampak,Dos Pilas 等),形成两个敌对集团,相互发动战争。(这一点,颇像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玛雅古典时期的开始,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墨西哥中部 Teotihuacan 文明的影响。据国家地理杂志2007年8月刊相关文章的介绍,在公元378年,一支从墨西哥中部Teotihuacan城来的远征军,在贵族首领“Fire is born (译为火中诞生?)”带领下,来到了 Petén 地区,占领了Tikal。帝奥蒂华坎和玛雅两大文明相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后古典时期:公元900年左右,由于人口过剩,森林过度砍伐,干旱,战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Tikal 和 Calakmul 所在地区的大部分城邦被抛弃,土地重新被热带雨林覆盖。大量的玛雅人向北迁移到了尤卡坦半岛,开始了后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城邦,是 Chichen Itza (新七大奇迹之一), Uxmal 和 Mayapan(Maya文明命名的由来)。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了西班牙的入侵。
玛雅文明的巅峰是它的古典时期。两大城邦集团,在军事、建筑、艺术、仪式等各方面激烈竞争。国王和贵族们为了彰显力量与权威,不断修建更高更大的金字塔、神庙与王宫,举办奢靡的庆典,举行大型的宗教蹴球比赛,并把这些事迹,用精美的浮雕、壁画和石碑记录下来。这一过程,一方面推动玛雅文明的成就达到顶峰;另一方面,极度的耗费了资源,最终导致了城邦的崩溃。
夸张表情的陶罐
海螺里的老人。海螺象征了水,老人从海螺中探出头来,代表了生命的循环。
玛雅社会的阶级分布。从上层的贵族,到底层的农民。
刻有象形文字的记事石碑,这些石碑,为了解玛雅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刻画宗教蹴球比赛的浮雕。这种蹴球比赛,最早源自Olmec文明。规则是参赛者用手肘、腰部或膝盖,把硬质橡胶球顶入立于球场墙上的石环中。整个比赛可能持续几天。失败者(有些地区是获胜者),将被活祭。
从 墨西哥 Palenque遗址的金字塔内出土的国王Pacal的玉石面具复原
从 Palenque 的金字塔内出土的国王 Pacal 及夫人的头像。
Chichen Itza 出土的Chac Mool。 很明显,这受到了Toltec文明的影响。
Aztec
美洲三大文明中,离现时代最近的一个是阿兹特克文明(Aztec)。Aztecs源自这一部落的发源地Aztlan。但他们称自己为 Mexicas (墨西卡人)。这也是墨西哥(Mexico)名字的由来。墨西卡人本是今天墨西哥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四处迁移,居无定所。在公元13世纪,他们抵达了今天墨西哥城所在的墨西哥谷地。
墨西哥谷地:
当时墨西哥谷地上已有Toltec人居住,墨西卡人只能先在Texcoco湖(已干涸,墨西哥城就位于湖床上)中的小岛上立足。当然,在墨西卡人的传说里,他们是因为在岛上看到了被战神兼太阳神 Huitzilopochtli 所预言的“一只鹰叼着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奇景,而定居此地的。
Aztec石碑:站在仙人掌上,叼着蛇的鹰
墨西卡人非常好战,通过战争和结盟,他们征服了周边的民族,把影响力逐渐扩大至整个墨西哥中部地区,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武士像 (摄自 Templo Mayor 博物馆)
矛与盾,墨西卡人的武器
通过不断扩建湖中小岛,并与周围的陆地相连,墨西卡人建成了Tenochtitlan (特诺奇蒂特兰城,墨西哥城的前身)。在15世纪时,城中的居民已达到2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当然比起同时代中国明朝的北京和南京,人口还是少很多)。
湖中之都 Tenochtitlan
墨西卡人的宗教是多神教,在特诺奇蒂特兰城中,遍布神庙。其中主神庙里(Templo Mayor)供奉的是战神兼太阳神 Huitzilopochtli 和雨水之神 Tlaloc 。
Templo Mayor模型,顶上左边的神庙供奉Tlaloc, 右边的供奉Huitzilopochtli。
我个人以为,这样的神祗组合是相当有意义的。其一,战争是墨西卡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的首都就建在水上;战神和水神自是大大的需要。其二,战神Huitzilopochtli源自墨西卡人本部落的神祗,是“家神”;而雨水之神Tlaloc自公元2世纪的帝奥蒂华坎文明时期就是主神,对于墨西卡人来说,是“外来神”。将本部落的“家神”和其他民族的“外来神”并排供奉,应该也是统治的需要。
在墨西卡人的神话体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神兼太阳神 Huitzilopochtli 的妈妈大地之母,叫做 Coatlicue。在生 Huitzilopochtli之前,她的大女儿Coyolxauhqui (也就是Huitzilopochtli的姐姐)出于某些目的,勾结了400个兄弟姐妹把母亲的头给砍掉了。一砍不要紧,Huitzilopochtli立刻全副武装从母亲的子宫里跳出来报复,于是一场血雨腥风……没办法,人家是战神啊。结果,Coyolxauhqui被肢解,头被扔到了天上,成了月亮。这也体现了自然界里,月亮在清晨被太阳所取代的现象。
让我们看看几个主角吧(Huitzilopochtli似乎很少有石刻形象)。
人形的大地之母 Coatlicue,这相貌……
“兽形”的大地之母。这座石雕于1790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遗址上被发现。Coatlicue,又被称为 "Serpent Skirt",被刻画成双蛇头,鹰爪,穿着蛇裙,挂着用头颅、四肢和心脏串成的项链的形象。她被视为 "Goddess of Life, Death and Rebirth", 这倒是和印度教的湿婆的功能有得一拼。
被肢解月亮女神 (摄自Templo Mayor 博物馆)
只剩下头颅的月亮神 Coyolxauhqui。
墨西卡人发动的战争,有一非常重要的宗教目的,便是掠夺俘虏用于献祭,而祭台就是主神庙。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日记中,描述了一次献祭的经过:“超过二万名俘虏和奴隶在首都的大神庙上给挖出心脏。失去心脏的尸体被从高高的神殿中推出,沿着陡峭的阶梯滚下……整个神庙的阶梯都被无数世代的血液染成黑红色。(转贴自别的文章)”。
献祭在中美洲各文明中均普遍存在,而墨西卡人将此推到了顶峰。在Aztec 历法中,世界自始至终被分作五个太阳纪。前四个太阳纪都以浩劫而告终,而人们生活在第五个太阳纪中。为了避免这个太阳纪的终结,人们必须通过定时的活祭,维持太阳日复一日的运行。
Aztec 历法石刻。可以看见石刻中心位置的神像,代表第五个太阳纪。而周边四个长方形,代表了以往的四个太阳纪。几个同心环上,雕刻了代表日期的符号。
用于盛放献祭中被挖出的心脏的美洲虎形献祭皿。
公元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 Hernán Cortés 抵达特诺奇蒂特兰城。他受到了阿兹特克皇帝 Moctezuma 二世的热情款待。但是他给予的回报,是俘虏了皇帝,毁掉了异神教的神庙,在它的地基上建起了大教堂。阿兹特克文明,随着特诺奇蒂特兰城的陷落,而湮灭了。只有那些巨型石碑,和墨西哥国家广场边的神庙遗址,让人们想起它昔日的荣光。
Templo Mayor 遗址 (摄于 Templo Mayor)。照片中,正中间的两座方形建筑,是Templo Mayor 博物馆。所在的位置便是当年两座神庙的基础。
后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同时在看2006年底的一部反映玛雅文化的大片
Apocalypto (启示)。但是我注意到,这部电影的高潮,活人献祭,却并非玛雅风格,而是典型的阿兹特克式的。特别是人的心脏被挖出后,头被砍下,而尸首沿着金字塔滚落的镜头,完全是西班牙殖民者日记的翻版么。
玛雅的献祭是小规模的。在尤卡坦半岛的玛雅献祭,更多采用的是把人丢入天然井里(Cenote)淹死的办法。考古学家曾经在 Chichen Itza附近的天然井里发掘,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