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
52619
78
107
作者:rkef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除了远离本州的外岛,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分为关东、关西两部,而自古以来对日本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无异于关西和中部地区。这里集中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中的两个(京阪神大都市圈和名古屋大都市圈)。在明治维新之前是日本历史上最最牛逼的德川幕府(天皇那时候得靠边站)的重要据点,同时也是日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商业高度发达,具有独特于关东文化的关西文化。总之一句话,来这里玩是没错的。即冲绳之后,这也是将近一年中第二次来日本。为什么要去日本?为什么又去日本了呢?这个问题留到后面回答。第一站:名古屋急行篇这次的行程从名古屋开始,一路沿着京都、奈良、最后到达大阪,总共7天时间,穿行于4个城市,还是比较匆忙的。之所以叫“急行”,是因为全程没有搭乘任意一班公交(被冲绳公交给搞怕了),全部沿着铁路线前进,体验了日本的各式铁路:地下铁、电车、新干线,名副其实的急行之旅。要是问我为什么选择名古屋作为第一站,我绝对不会告诉你是因为特价机票,当然是因为被这里的好吃好玩的东西所吸引呗。说起这里好吃好玩的那是扳着手指头都可以数过来啊,比如什么名古屋城、名古屋电波塔、大须商业街之类的,那都是响当当的好去处!到名古屋的航班落地在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Central Japan International Airport),实际上这是日本关中地区所有国际航班的主要集中地,地处伊势湾周边的常滑市,也是日本第三座填海造陆的机场,前两座为长崎机场及关西国际机场。从飞机上看下去,机翼下万吨巨轮排排过,场面比较壮观。机场大厅还是很有特色的,浓郁的传统文化风。是不是觉得瞬间秒杀国内机场一条街?从机场去名古屋大约40公里,首选乘坐名铁特急,途中红色的车就是。机场出站处就有售票机,1230円一个人,大约40分钟。以前觉得日本的公交系统很复杂,这次体验了轨道交通,发现复杂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点后面会提到。多如牛毛的私营铁路暂且不提,即便同一家公司的同一班车次,又分快速特急、特急、快速、普通,或者普通、快速、新快速等不同的车次,这个体现在所处区间和车速的不同,看名字就能理解了。不同车次之间票价一致的情况下,不熟悉的话很容易坐错。比如名铁线,普通车跟特急车起码相差半个小时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啊朋友们!(关于日本交通攻略可以参考小气少年的贴,保证看到你晕菜为止http://nicklee.tw/?p=782) PS:不想被搞晕的或者懒得做攻略的怎么办?其实跟着谷歌地图的提示走就可以了。名古屋站还是新干线的车站。京阪神地区并不是所有车站都通新干线,因为有大量的市营铁路和私营铁铁路,轨道交通相当的发达,50公里左右坐地铁都到了,新干线这种价格昂贵的车自然不适合近城运营。名古屋站外面的大巴站,可以去周边很多地方,京都大阪之类的都可以到,但是速度没有铁路快。本次入住的酒店:名古屋新干线口大和ROYNET酒店(Daiwa Roynet Hotel Nagoya Shinkansenguchi)优点是非常非常的方便,距离JR名古屋车站(Nagoya Station)有3分钟的步行路程,其实就在名古屋站。然而名古屋站内部实在是比较大也比较复杂,找酒店居然迷路了。。。这种情况在后面京都和大阪都数次重演(这两地的火车站内部也是一家比一家大且复杂),而且一次比一次艰辛,总之说多都是泪。终于入住,从窗口望出去的街景。名古屋市(英文:Nagoya,日文:なごやし),始建于16世纪,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军阀德川家族的所在地。日本爱知县的首府,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属于日本二战前规定的国内六大都市之一。听起来是不是很牛叉的样子,实际上来之前我连名古屋是啥都不知道。一般游客通常不会选择名古屋作为首选旅行地,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景点并没有京阪神那么多吧。不过既然来了,就要好好体验一下。首站名古屋城,坐地铁名城线可以直达,市役所方向。买票的时候遇到一个台湾小哥,很热心的介绍我们可以买这种一日通卡,好像是当天可以无限次乘坐地铁、公交,比单独买票便利了不少。看到自动售票机上有这种提示的就是,日本汉字跟中文差不多,猜个意思也能明白。(所以这是来日本旅行的好处之一,看图识字比较方便)名古屋的地下铁站,跟国内新造的比有点年份了,并不是很新。名古屋城地铁站口的造型到是挺有特色,从这里步行前往名古屋城大约1公里多。车站门口的小贩,吆喝卖力,很有镜头感。看到这石头城墙和宽阔的壕沟就代表已经到达外城了。票价一目了然,各位看官自行换算一下,跟国内景点比如何?一开始以为这个就是名古屋城,然而并不是。景点内的茶室。盛装打扮的日本“武士”,看我手里拿着相机就主动停下来摆POSS了,好吧,不拍真对不住人家这么敬业。Duang!这才是名古屋城本体——天守阁。名古屋城与大阪城,熊本城被合称为“日本三大名城”。由德川家康始建于1612年,是德川家族重要的世袭居所。日本的“城”为领主及其武士所居之地,是其实力的显示。天守阁的模型。名古屋城中最著名的是金鯱(HU),据说城堡大梁上悬挂金鯱始于室町时代后期的城堡轮廓成形期。当初,金鯱作为防火的符咒被用来装饰大梁,后来成为城住权力的象征。 在日本许多皇室的宫殿和城堡屋檐上经常会看到一对金鯱卧在屋檐左右两侧,象征着一种权利,同时也在祈福平安。日式轿子,很袖珍。日本最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三大军阀: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这三人当中,日本人最喜欢谁?人气度首先是信长,其次是秀吉。至于家康,则比较复杂,爱憎交错太多,但基本倾向还是不喜欢。然而家康却是三人中最牛叉的一位。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夏、冬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日本历史上唯一同天皇相提并论的封神,这也是日本人对德川家康看法复杂的原因)。德川幕府统治日本265年之久,要不是马休·佩里率美国黑船舰队叩开日本国门,德川家还会持续做大,那后面也就没什么明治维新和天皇家什么事了。从天守阁俯瞰名古屋城,感觉略显平淡。天守阁并不大,简简单单就逛完了。出来的时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接下去就前往热天神宫参观。从名古屋城去热田神宫很方便,搭乘名铁(名古屋铁道)名城线至神宫前站(神宮前駅),由西口步行约3分钟即到。但是需要注意,名城线是环线,在金山这里分叉成名港线,到名古屋港和名古屋水族馆就在这个方向。类似于国内的区间车,每一趟车到哪里要看清楚,我们这次就坐错了2次,最后才找到正确方向。还得感谢路人的热情帮助。注意车厢上的标牌,标出了具体方向。神宫西车站。除了站沿着道路直行就是热田神宫,这是停车场标志,也比较有特色。这就是大门口,朴实无华,标志性的神社大门。热田神宫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相传自公元2世纪由景行天皇所建。至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热田神宫大殿供奉武尊和宫箦媛、以及天照大神、素盏鸣尊、见稻种命5位神明,在日本历代都极受重视,在民间更是有着极高的威严。日本历代的当权者都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热田神宫的尊敬,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亦有大修神社之举。近年日本天皇和皇后还曾到此参拜。据说日本总共有8.2万多个神社,平均每1 500个人就有一座神社。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日本人信奉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源于萨满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生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遍。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几十年就重建一次。这大概是祈福用的吧。日本神社标准配备,净水台。在神社入口附近的净身泉水处,拿一个准备好的小水瓢取一些泉水,冲洗双手用。围起来供人朝拜的,也是一颗神树吧。日本古迹里就是刀多,感觉是把刀都是宝物。神社现在一般都不设香火,这是它区别于寺庙的最显著特征。人们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点零钱,把手拍几下,合十祈祷。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祈祷者摇动两下,撞得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祈祷者除了上了年龄的老者,也有不少情侣祈祷终身幸福。总之许愿什么都行。来神社拍婚纱照的新人。日本的婚纱摄影师穿着很讲究,全部着正装,跟国内摄影师的自由着装比就显得正式了很多。热田神宫也不大,逛完就接着去往下一个景点,大须观音。从神宫西上车,这次要搭乘鹤舞线,往上前津方向。看名字一目了然,大须观音下。大须观音寺又称真福寺,正式名称为“北野山真福寺宝生院”,文库收藏着包括古事记的副本在内的1万5千本古书,有“日本三大经藏”之称。寺庙原本在岐阜的大须,1612年德川家康在名古屋建城后,才派人将整座寺庙建筑搬移到大须这里来。周围的市街门前町也跟着热闹起来,发展成现今的购物商区,就是边上的大须商业街。据说这个寺庙原来在岐阜县的大须,是能信上人于1324年建造。然后于1612年,德川家康建造名古屋城时,就把这个大须观音寺搬到了名古屋现在的地址。大须观音很小,游人倒是络绎不绝。稍微参观一下就向周边著名的大须商业街出发了。赶上午间饭点,各家餐厅门口都排起长龙。这里传统意义上的关中美食并不多见,倒是西式餐厅居多。历史悠久的大须商店街位于名古屋市中心,商店街密密麻麻分布着约1200家各种店铺,是名古屋购物的好地方。然而仔细看了一下,地摊货居多,买点小纪念品倒是不错。路遇“帝国暴风突击队”,道具相当专业,当天接近30度的气温这些人穿着全套装备也不嫌热,星战粉还挺多的。大须商业街逛完,马不停蹄继续转战名古屋港,参观著名的名古屋水族馆。这次继续坐名港线,仔细看清楚环路方向,往金山、名古屋港前进。相对陈旧的地铁。日本地铁除了禁止吃东西,还禁止打电话,或者使用免提听音乐看视频,整个车厢显得比较安静。但你真要打电话或者看视频呢,也很少有人来管你,日本人特别怕给人添麻烦,不会贸然干涉他人,这是跟其国民性格有关,即便肚子里把你鄙视一百遍,面子上还得点头哈腰的给你赔不是。最后为了避免国际纠纷,入乡随俗,上了车果断开静音。名古屋港水族馆位于名古屋市港区的花园码头,是一个金属球体形的建筑,和大阪海游馆一样都是世界大型的都市型水族馆之一,占地面积全日本最大。和冲绳水族馆相比,在海洋生物种类上较冲绳美丽海水族馆较少,不过还是很不错的。名古屋港水族馆分为南馆和北馆。南馆以南极旅行为主题,沿着南极观测船富士号的航行路线,再现了从日本海至南极海五个海域的自然环境构成,并可以在3楼的海洋剧场中观看IMAX影像的海洋电影,内容非常丰富。名古屋港的摩天轮,这里欣赏夜景绝对是很不错的。码头停靠的南极科考船,比较契合展馆的主题。票价比美丽海水族馆贵一点。一进门先看到各类鲸鱼的骨架模型,名古屋水族馆也是以鲸鱼海豚闻名。从北馆到南馆,一圈看下来也耗费了不少时间,不愧是全日本最大的水族馆,静下心来可以玩一天,但是人实在太多,看完憨态可掬的南极企鹅,就告别名古屋水族馆了。搭乘名城线向着市中心前进。一天下来最后的景点留给名古屋电视塔。名古屋电视塔是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区久屋大通公园的一座电视塔,是日本最早完工的一座集约电波塔,高180米,设计者是内藤多仲,是名古屋市中心的地标之一。由于今天逛的实在太累,九屋大通公园又实在太大,懒得找最佳角度了,就想着赶紧上塔拍夜景。塔的1-3层是咖啡厅和餐厅,都是游客,需要排队就餐。名古屋塔的观光层,设有休息席。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对着进出电梯的乘客微笑鞠躬致意。都说日本的服务态度世界闻名,由此可见一斑。最顶层还有一个露天观光台。整个观光露台被一个大铁笼子围住,上面设有望远镜,布满绿色植物,这种金属和绿色植物的搭配使整座冰冷的塔显得多了一丝生气。一角的情人碑是情侣必去之处。从塔顶俯视久屋大通公园,整个公园摆满了各式小摊位,热闹的像是开PARTY。形形色色的潮男潮女齐聚于此,有种非主流的时尚氛围。这个建筑不知叫什么,造的很有特点。看别人的帖子从这里拍名古屋塔是非常好的角度,不过实在懒得找了,只想早点逛完去填饱肚子。名古屋城市掠影。买了5点的票,本想在塔上等到日落,拍摄名古屋的夜景,结果到了6点就被工作人员请下去了。原来塔是分日票和夜票两种,真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次只能抱憾而归了。塔下层还设置了一个主题展,灯光打在白色的布幔上绚丽多彩。回头再拍一张夜景算是交差。接下去就赶紧找吃的填饱肚子吧。走了几步发现街边有家“甘太郎”,看样子是当地特色餐馆,就它了!全自助点单,很多日文看不懂,琢磨了半天,只能靠猜个大概意思来了。首先刺身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味道还可以,金枪鱼的口感比较好。这个里面是土豆,孤独的美食家里大叔也点过类似的,不过他那个里面可是货真价实的肉。点了几个推荐菜,味道还可以。再来两杯畅饮,从来没想到鸡尾酒和啤酒的口感能调的这么爽快,这是这次整个旅程中喝到的最让我难忘的饮料了,没有之一。返回名古屋站,看到车站门前的出租车方阵,码放的整整齐齐,颇为壮观。名古屋去京都有很多铁路可选,比如JR国铁,当然速度会比新干线慢很多。关于京阪神之间的城际铁路,其实可以理解成国内的类似于地铁的电车,跟动车组和高铁可不一样,只有新干线这样的才算我们印象中正儿八经的高铁。因为要买第二天前往京都的票,说是急行之旅嘛,当然考虑新干线了,但是具体买哪个方向又没了头绪。车站的工作人员又提供了一回五星级服务,英文水平不错,沟通起来无障碍。手把手帮着买好票,迎前送后热情的很,终于解决了问题。自动购票机也有简体中文服务,只要搞对了乘车方向,操作还是很简单的。新干线的票那是一点也不便宜。折腾了一天,名古屋之旅顺利告一段落,走马观花的急行观光绝对值回了那张一日游的票价,这再次感谢下提供帮助的那位小哥。虽然被各种复杂的地铁路线搞得头晕,又坐错了几回车,然而终究对日本的铁路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希望京都之行一切顺利。(名古屋篇完)第二站:京都急行篇-(上)从名古屋到京都,就正式进入关西地区,著名的京阪神地区的文化之都。每个来日本旅游的游客都会把京都列为必选目的地。京都的历史地位相当于西安之于中国,足见其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京都又称京都府(きょうとふ京都府kyoutofu ),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都道府县之一,从公元794年建都开始到1868年迁都东京的一千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和象征之地。古都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庭院、绘画、传统活动、京都料理为代表,被称为“千年古都”。京都是日本第七大城市,拥有140万人口。早上起个大早,搭新干线去京都。名古屋站内部也是比较复杂,虽然各种指示牌很多,但初次来这里的旅客还是容易搞错。根据车站引导牌的指示,找到新大阪和博多方向的站台上车。车站对面是个大型电器城,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逛逛。新干线长啥样?就长这样。车厢内部装修的很现代。座椅之间的间距很大,可以并排塞进3个28寸的大旅行箱,腿部空间还有一点余量,设计的很人性化。除此之外,跟国内的高铁并没有什么差别,车速似乎还略慢一点。从名古屋到京都大约35钟就到了。到达京都站后被车站壮观的气势给惊到了,建筑风格很有特点,大量的钢结构镂空组成的纵深感极强的主体空间,整个车站显得相当的大气,富有现代感和历史的厚重度。与之相比名古屋车站就感觉要小一号了。京都火车站位于新干线上,是京阪神(Keihanshin)地区(东京、大阪、神户)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4000万游客,在上世纪80年代,京都车站已经非常局促,因此新车站的建设势在必行。为京都新车站的设计专门组织了国际竞标会,在日本这样的竞标其实是非常少的,整个设计工作持续了约6年半。京都车站项目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由此可见,这是京都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最终由日本建筑师原广司负责设计。原广司1964年获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在东洋大学任助教。1969年,回到东京大学任教。1997年退休,转为名誉教授。1970年创办Atelier建筑研究所,因其“反射性住居”等一系列住宅设计闻名。他的建筑作品形式感很强,在空间构成方面追求富于哲理的实、虚空间效果,常常运用带有各种象征寓意的建筑符号和设计方法,力求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虚象”。在原广司的早期作品中,他创造了所谓“有孔理论”的概念,试图通过“开孔”而将“死空间”转化为富有生气的“活空间”,并借助于“反向和反转”的设计观念来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空间景象。京都站的等比例模型。京都站的商场也是玲琅满目,商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对外国游客退税的办事处门前顾客络绎不绝。不出所料,在京都站又一次迷路了。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了几个来回,已经不知道身在何处的时候,抬头一看,咦,这不是京都塔吗?看来地图上显示京都塔离京都站真是近在咫尺。不过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怎么出站真成了大问题,这时候全凭眼看、嘴问,导航在室内是没信号的。终于历经千幸万苦找到出站的路了。这里是京都站的北口,我们预定的酒店就在出站后过一条马路就到,非常方便。沿着这条小路直行,过了一个公共停车楼,下面这家5层小楼就是了。需要注意,这家店的门开的很有艺术性,开在小路的侧面,不注意就会错过。还有千万不要相信导航,谷歌指示的位置是错的!切记!大厅休息区,左侧的移门就是大门了,这么艺术的虚掩着,难怪我走过2次都没注意到。当然从火盆这里也可以进来,不过一般人很少会绕道这条岔路。据说这家极富艺术气质的酒店是有几个设计师在旧厂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2015年开业,非常新。房间布置也很不错,地理位置有很方便,来京都的话这家店是首选。这次在京都安排的时间比较充裕,所以第一站选择了去岚山。从京都站出发,搭乘电车JR嵯峨野线到嵯峨岚山站即可。大约开了40分钟,车并不快,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走,不赶时间还挺惬意的。根据车站指示牌,出门左转,再步行2公里多就到岚山景区,当然也可以打车前往。坐下面这种人力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趟30分钟的双人行程要价约为8000円,不便宜啊。也可以在这里乘坐观光小火车,嵯峨野观光小火车是沿保津峡运行的旅游观光专用列车,起点为〝トロッコ嵯峨〞,终点站为〝トロッコ亀岡〞,路程约73公里,往返需要1小时左右,列车每天往返8次。小火车沿保津川行驶,两岸青山峡谷,游客可透过车窗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和重要景点列车会减速行驶,以便乘客观赏风景和拍照。不过排队的人太多,建议早点去,否则就只剩站票了。跟着这些游客走总是没错的。前方的山峦就是岚山景区了。途中遇到的小店,味道跟国内比真心没什么区别。路遇天龍寺。天龍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嵯峨天龙寺芒之马场町的寺院,为临济宗天龙寺派大本山的寺院。山号“灵龟山”(れいぎざん)。本尊释迦如来、开基(创立者)为足利尊氏、开山(初代住持)为梦窗疏石,当初是足利尊氏为了抚慰后醍醐天皇的亡灵而设。该寺规模十分宏大,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一位,除了被日本列为特别名胜古迹外,也在1994年12月时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单之中。来参观的人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从这里开始,过桥就正式进入岚山了。岚山位于京都市区以西,自平安时代以来就是许多贵族居住和游赏的胜地。桂川河岸两旁有大面积的樱花与枫林,岚山的竹林之道也很受观光客欢迎。春赏樱花、秋赏红叶,或者只是在竹林中漫步,都能感受到京都的风景之美。不过这次来樱花已谢,离秋天又尚早,春末夏初的骄阳只能晒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颇为单调。岚山地区还有很多知名的寺院和神社,这里的景物常常出现在日本的历史故事和古典文学作品中。岚山也有温泉,可以体会泡汤的乐趣。岚山周边的著名景点有:天龍寺、只王寺、大觉寺、二尊院、念佛寺、渡月桥等。周游嵯峨野区域其中最方便的方法其实是租自行车,车站外有租赁店,费用1000円。骑自行车通过农村、民居和寺庙是一个最舒畅的方法。 另一个有趣的行程是花2小时去搭保津川游船。这条河穿越乡间峡谷直达京都市区前,会经过渡月桥。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可以搭乘来观赏峡谷美景。岚山四月初的樱花盛开期及11月的枫叶转红期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段。另一个前往的好时机是在十二月的花灯路,当街道和竹林都挂上了灯笼。(然而我这趟选在5月份就有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感觉了)两个身着和服的金发妹子。欧美人穿和服总是在某些细节上不那么讲究,没有东方人搭配来的和谐。我这矫个情,比如这两位妹子,已经算COS的比较到位了,可是你们为什么不穿和服必配的足袋呢?细节差评。这座横跨桂川上的桥名为渡月桥,也是岚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物。岚山的地标,原名为法轮寺桥,后因为龟山上皇渡桥时赋诗“似满月过桥般”而改名“渡月桥”。桥北侧的嵯峨野地区属右京区的范围,而南侧的岚山则是西京区的一部份。从北面渡过渡月桥的话,经过中之岛(嵯峨中之岛町)就会到达岚山的山脚。保津川游船热情的船夫。日式糖炒栗子,感觉像国内的爆米花锅?景区周边街道的小店各具特色。这由是一路观光电车,在景区间的各个景点之间穿行,属于景区内环线,并不通外部。岚山并不算大,再加上这次也没看寺庙,山角逛一圈就打道回府了。之所以把岚山单独作为一天的安排是考虑到这个景点距离京都市区较远,大约40公里左右,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朋友单独来一趟可能会花费较多时间,再加上京都景点那么多,岚山在一日游安排里并不是首选项目,值不值得来各位见仁见智吧。回程已是下午,准备逛一下京都著名地标京都塔。这次每到一个城市都上当地的塔去看了(奈良没有塔),而且这些塔离火车站(其实应该叫电车站,日本客运列车站几乎没有停靠内燃机车)很近,这趟旅行除了坐铁路,就是登塔,干脆叫“急行登塔之旅“得了。京都塔是由隶属于京阪电气铁道集团的京都塔股份有限公司(京都タワー株式会社)维护营运,包括作为塔基的“京都塔大楼”(京都タワービル)在内,总高131米。其造型是由建筑师山田守操刀,结构部分则是由京都大学工学部建筑学教室负责,在1964年(昭和39年)12月28日启用。虽然京都市本身并不临海,但京都塔却很独特地采用了灯塔的造型作为外观主题。在京都塔建成的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塔状建筑都是采钢骨桁架结构(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但京都塔却很独特地采用了封闭式的设计,以厚度介于12至22公厘之间的特殊钢板制作成的圆筒熔接而成,本体高100米、重量约800吨的塔身之内完全没有受力结构。考量到日本地处地震带上,也是台风盛行的地区,因此京都塔在设计时,使用了比一般建筑物高出一倍的安全系数,并安然度过风速高达50米/秒的台风与阪神大地震洗礼。京都塔的1层是售票口与电梯搭乘处,在夏季时户外的楼顶还会开设啤酒花园,2层为活动会场,3层设有观景餐厅(SkyRoom)。5至9层则是京都塔饭店,地下2层为长途夜行巴士的乘车场,而在大楼地下3层处,则设有京都塔大浴场,除了提供给饭店的住客使用外,也开放供搭乘夜车的游客放松身心。这次算准时间,一定不能再犯名古屋的错误了。随便闲逛一下,耗到日落时分,开始登塔。电梯出来有种太空舱的感觉。塔顶是个椭圆体,并不是很大。不同的角度都配有显示屏,标出地标建筑,方便识别。收个印章,画面中是京都塔的吉祥物,叫啥不清楚,看着挺逗的。回酒店途中看到京都站广场在放音乐喷泉,好迷你的一个,看看意思就好。京都首日游就这么顺利的结束了。明天开始准备京都游的重头戏:伏见稻荷大社、金阁寺、清水寺、祗园一日游。第二站:京都急行篇-(下)在京都的第二天,行程安排的很紧凑,内容也是最精华的,涵盖了京都最负盛名的几大景点。由于京都市区到各个景点之间的轨道交通并不没有做到完全覆盖,最方便的交通方式还是乘坐公交。不过之前提到过,日本的公交系统是相当复杂的,而且车次的路程越远,误点的几率越大,再加上换车找零的麻烦,所以对于公交我是抵触的。出租车又出了名的贵,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机智如我,一早在Q游上预定了当地的拼车一日游,中文司导负责接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这类旅游产品很多。当天下着小雨,眼看好天气没了,把我的热情也浇灭了一半。好在司导来的很准时,大家凑齐了就出发。想想路途中省去的麻烦,也就没那么不开心了。根据行程安排,第一站先去伏见稻荷大社。伏见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国3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总社本宫,也是京都市内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建于8世纪,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在巨大的红色鸟居之后,神社的侧面立有石狐狸(狐狸是稻荷神在地球上的代表),从这里开始向上攀登,整个山坡都覆盖着数不清的红色鸟居,就是神社最为典型的代表。无数红色的鸟居连成一个蜿蜒的隧道,在绿色的山林中时隐时现,形成了一到独特的风景。迷你鸟居甚是可爱。鸟居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常设于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种结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将它视为一种“门”。从这种示意图可以看出鸟居的分布图,依山而建,颇为壮观。山路两边随处可见净水台和小的祭祀台。密密麻麻的鸟居仿佛连成了一个时间隧道,柱子上刻录着供奉者的名号和年代,这应该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换得一座牌位了。由于还要赶下一个景点,所以山才爬了一半就得往回走,总共1个半小时时间,上山就花了1个小时,剩下山顶那座大鸟居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了。建议来伏见稻荷大社游玩,留足3小时,这样才能玩的舒畅。有点遗憾,只能走人。还有祈祷考试合格的,殷切的父母和学生也是光临神社的主力,每逢日本重大的考试来临,神社都会挤满祈求受验合格的人。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发展和薪水的高低(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而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更决定了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起跑线的高低。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有一个好的起点,在日本,高考就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这点在邻国韩国也是一样。看来中日韩三国的社会在对待高考的问题上真是出奇的一致。从伏见稻荷大社出发,到达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阁寺,门口游人如织,看来下雨天也挡不住是慕名而来的各方游客。石碑上刻着4个汉子:世界遗产。标明其货真价实的地位。金阁寺(日语:きんかくじ)(英语:Golden Pavilion),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日语:ろくおんじ),其名称源自于室町幕府时代著名的幕府将军、足利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之法名,但因为寺内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因此得到金阁寺的昵称。是一座位于京都、最早完成于1397年(应永四年)的日本古刹,除了是知名的观光旅游景点之外,也是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并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金阁寺是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名为鹿苑寺。现址原为镰仓时代西园寺家所拥有的宅邸,为藤原公经(后改名西园寺公经)所建,曾经荣华一时,但在历经多代之后因为缺乏整理而倾圮。应永元年(1394年)足利义满以位于河内国的领地与西园寺家交换获得这块当时称为“北山第”的山庄,开始大兴土木整理改建。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将军职位让渡给其子足利义持并出家入道,只保留太政大臣的头衔督政,应永四年(1397年)他将北山第改名为“北山殿”,并且以舍利殿作为自己修禅的场所。由于义满将舍利殿修筑得金碧辉煌,当时的人就已称其为“金阁殿”。义满死后,其子遵照他的遗愿,劝请梦窗国师开山,将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为禅寺,并以义满的法号命名为鹿苑寺,山号则为“北山”。在之后的应仁之乱中,鹿苑寺境内大部分的建筑物都遭到焚毁,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幸免,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筑遗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战前就列为国宝。然而很不幸的,在昭和25年(1950年)时,舍利殿因为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而完全烧毁,连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同化为灰烬。日本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小说“金阁寺”与水上勉的“五番町夕雾楼”都是以此事件为背景题材著成。今日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状态。金阁寺还有独特的地方——游客拿到的不是参观入场门票而是写有祝福话的纸符。满满的古风扑面而来。赶紧回去弄个画框裱起来,说不定还能沾点佛气。日式庭院风格犹如盆栽一般细巧精致。院中的不动堂旁边有中文和韩文的神签可供占卜。金阁寺也不大,半个小时就可以逛完。来这里主要是看建筑的,可惜天气不好,没能拍到阳光照在金色墙壁上的景色,估计那个场景一定得配墨镜。寺外小店出售传统日式甜品,甜的能把牙齿给腻掉。白色糯米丸子和黑色甜芝麻酱搭配口感很独特。从金阁寺出来,下一站是清水寺。在停车场看到一座好大的观音像,看名字写着霊山观音,好像是日本的霊山观音总部所在地。顺着小路前进,满眼望去都是木质小屋。这里就是京都著名的二年坂和三年坂。京都清水寺附近的清水坂、二年坂和产宁坂是三条历史保护街区。二年坂和三年坂都是小小的石头坡道,偶尔有阶梯,二年坂据称于大同2年(807)建造完成,共有17级。三年坂建造于大同3年(808),连结清水坂与二年坂。由于这段坡道是通往祈求平安生产的子安塔(泰产寺)的参道,再加上日文读法中的生产平安“产宁”和“三年”发音接近,因此三年坂也被称为产宁坂。京都是出了名的和服之都,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穿和服的行人。其中又以二年坂和三年坂这里居多,这里有专门出租和服给游客体验的店铺。满大街望去都能看到身着和服的妹子穿梭期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得不说,果然还是东方人穿和服更和谐,欧美人就别凑这个热闹了,至于非洲人嘛。。。你们自行脑补。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清水寺的由来是公元778年(宝龟9年),从延镇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参拜观音而开始的。到了延历17年(798年),坂上田村麻吕改建为佛殿,从此成为恒武天皇的敕愿寺。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由慈恩大师创建。相传慈恩大师是唐僧玄奘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现存清水寺为西元1633年由德川家康捐资重修的。原属法相宗,现自立为大本山北法相宗。清水寺与金阁寺(鹿苑寺),岚山等是京都最为著名的名胜古迹,四季朝拜者不断。另与石山寺(滋贺县大津市),长谷寺(奈良县樱井市)等自古以来做为日本为数不多的观音灵地而闻名,平安时代以来,经常出现于日本文学作品当中。1994年,作为古京都文化遗产的一部登录于世界遗产名录上。是西国三十三个所(在关西地区参拜33所观音庙的巡访活动)中第16所寺庙。相传延镇上人于778年在此开山后,由大将军坡上田村麻吕于798年兴建。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始建于公元1633年,被定为国宝的主堂是由139根立柱支撑的,宛如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清水寺建于音羽山上,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寺院周围是京都的名胜古迹,春天樱花盛开,秋天红叶似火。然而我这下雨天看到的效果就差强人意了。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这里只拍出2道水),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被视为具有神奇力量。游客路经此地一定会来喝上一口水(然而我没喝),据说可预防疾病及灾厄。 祈求分娩顺利的“子安塔”和清水寺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从音羽山远眺京都市区,京都塔赫然在目,不愧是地标建筑。顺着二年坂的小路返回,在这家路边茶室小坐。京都抹茶也是特色之一。这个龙头就这么放在地上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接下来转战最后一站:祗园。祇园是现代日本最著名的艺伎的“花街”。祇园位于京都鸭川以东的东山区,分为祇园东和祇园甲部两片,据说最初江户幕府允许茶屋在这里营业是在1665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最繁华的十九世纪初,祇园的艺伎多达三千多人。祇园的艺伎馆、茶屋现今还保留了许多当时的建筑,在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历史景观保护地区。文艺青年必去的花见小路也在其中。马路尽头的八坂神社,因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去。京都东山的八坂神社祭祀日本神明素戋鸣尊,即“须佐之男”,后与佛教的守护“祇园精舍”的牛头天王合并为一个神明,所以八坂神社又名“祇园社”,久而久之,八坂神社门前的街区就被命名为“祇园”,每年七月八坂神社所举行的祭祀被称为“祇园祭”。祇园的代表性建筑是祇园歌舞练场,这是艺伎馆共同出资建造的歌舞剧场,每年的四月艺伎在这里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现艺伎的风采和日本古典歌舞艺术。现在祇园还有83家茶屋,有艺伎、舞伎约120人。花见小路尽头是建仁寺。也是京都最古老的禅寺。该寺是临济宗建仁寺的总寺院。开山鼻祖为荣西禅师,由源赖家创建寺院。寺院创设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当时的年号,山号为东山。寺内殿堂是模仿中国的百丈山而修建。创建时是天台.密教.禅三宗而兼学,但从第十一世但兰溪道隆时代则变成纯粹的临济禅的道场。建仁寺作为禅的道场,历经800年的时间。再逛逛周边的商品街,出售各类手工艺品和京都特色小吃。至此,祇园就算逛完了,然而说好的艺妓一个都没看到啊!天公不作美,这叫什么鬼!这一天的行程到此结束,京都主要的景点都看了,要说遗憾也很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为了化解心头之憾,晚餐选在了入住的樱花台画廊酒店西餐厅。口味相当不错(原谅我这人没见过世面),无论是刺身的鲜度还是牛排的口感都无可挑剔。没事把玩一下山葵,一边看着窗外街边的行人匆忙避雨赶路,真是无比惬意的享受啊。京都篇(完)第三站——奈良急行篇提起京都,就不得不提奈良。如果说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和精神之都,那奈良就是京都的文化和精神之乡。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和中国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奈良县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为77%,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自710年至794年奈良县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奈良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然而要在一天的时间内把这么许多景点都看完也是不现实的,非自驾前往,光是往返法隆寺和东大寺之间就得耗费掉大半天时间,所以只能有选择的重点观赏了。一早出发,在京都站买了近铁线往返票。近铁全称近畿铁道,在关西地区是非常方便的旅行铁道,主要站点包括大阪、京都、奈良、爱知等。京都去奈良首选近铁,比JR这些要方便多了。跟名古屋类似,近铁也分为特急、快速、普通等线路,上图这种红色的是伊势志摩Liner,主要从大阪、京都、名古屋开往鸟羽、贤岛方向。“特急”二字代表是中途不停靠的快速列车。这种黄皮车属于标准型特快列车ACE,速度相对较慢,但是跟LINER一样车厢内都很豪华,停靠站点也较少。然后我们乘坐的就是这种最最普通的电车,跟地铁没啥两样。最主要是票价相对便宜。要是没座位就只能站将近1小时左右了。好在不用担心坐过站,终点就是奈良。京都站外墙的通道口也设计的很有特点。到达奈良站后,出口处就竖着鉴真和尚的塑像。见证了那一段时期中日两国间全方位深层次交往和互动的历史。绿色玻璃建筑就是奈良站,一眼望去平淡无奇,毫不起眼。沿着人行道往东直行,即前往奈良最主要的景点:东大寺和奈良公园。步行距离大约1公里左右。主干道上的车行道涂装感觉像运动会的跑道。站牌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无阅读障碍。在日本旅行时不时能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日本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但是在继承汉字上却拥有理性客观的认识。由于长期使用汉语文字,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日语,如《角川国语词典》所收录的60218个日语词汇中,据统计,汉语借词多达33143个,占词汇总数的55%。由于汉字在日本的长期使用及其深远影响,即使假名创制以后,日文中仍无法排斥汉字,假借汉字仍与假名混合使用。后代虽有人提出废除日文中的汉字的主张,但一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对,未能施行。汉字在日文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颁布《当用汉字表》,其字数为1850个。1981年,日本政府又颁布《常用汉字表》,字数增至1945个。这说明,假借汉字在日文中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反映日本社会热点的年度汉字每年会在京都清水寺公布。去年“安”字获得12万9647票,当选2015年的日本年度汉字,由清水寺住持森清范挥毫书写。马路对面的奈良县厅。走着走着,马上看到奈良的城市名片出场了:小鹿。奈良的街道上,公园里都有成群的鹿出没,这些鹿全是野生的,丝毫不怕生人,反而会凑到人跟前要吃的。关于奈良的鹿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在公元710年在创建奈良的春日神社的时候,从鹿岛请来的神仙骑鹿而来,人们因此认为鹿是神的使者,若有谁敢捕鹿杀鹿,或是伤鹿,都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可获死罪。在奈良至今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有位名叫三作的男孩,因为误杀了在春日大社觅食的鹿而被活埋。从这个悲伤的传说中,可想而知奈良的鹿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和尊贵。据奈良爱鹿会的统计,目前生活在奈良的鹿大约为1200头左右。这些鹿并非人工饲养,而全都是野生鹿。这些自古起便被神化的"圣鹿",不仅成为奈良的特色与标志,更是日本政府所指定的"天然国宝"。有许多贩卖"鹿仙贝"的小摊。这些"鹿仙贝"是为鹿们专门定制的点心,每小捆150円。奈良的鹿日久成精,非常有规矩:摆在鹿仙贝贩卖摊头前没有付钱购买的仙贝,鹿们一般不会去动一下。它们会耐心地等待游客付完钱,将鹿仙贝拿到手之后,才伸长了脖子围拢过来。而且还会主动向你点头,直到游客将饼喂给它吃。这些"鹿仙贝"尝起来跟饼干味道没啥区别,其实如果自带饼干面包或其他零食的话,鹿也是很喜欢尝试的,它们可一点都不挑食。这些鹿跟人相处久了,胆儿也肥了,直接钻到店铺里去叼吃的,赶也赶不走。我们看的开心,店主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为了安慰店主,买了他家一个小点心。造型很奇特,口感嘛,除了甜还是甜。为了吃的“群起围攻”,会主动咬住游客的包不放,这气势让一般的游客真有些招架不住。路边随处可见各式神社。前方到达东大寺。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为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东大寺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毫无疑问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的。东大寺是全国68所国分寺的总寺院。日本东大寺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金色光明四大天王护国寺。另外有西大寺。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舍那佛。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公元753年,唐鉴真和尚历尽艰辛东渡日本,在大佛殿前临时建造的戒坛向圣武太上皇等僧俗授戒。大佛殿西侧的戒坛院即是鉴真和尚平时传授戒律的场所,内设授戒室(金堂)、讲堂、僧房,规模较小。不久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和尚移至唐招提寺,而有关人员仍在这里传授戒律。寺的正门通常是不开的,这点看来全世界的寺庙都一样。内部这次没有去参观,一来对佛教不甚了解,二来也要收费。其实我只是来看建筑和瞻仰古迹的,有兴趣的朋友以后自行参观吧。东大寺其实就在奈良公园内部,沿着四通八达的小路可以到春日大社、奈良美术馆等景点参观。前方这个建筑好像是春日野iraka国际论坛,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用的。奈良的观光公交车,乘坐公交游奈良也是不错的选择。奈良植物园,这个跟国内也没多大区别。植物园的旁边就是春日大社了。春日大社(かすがたいしゃ)是奈良县奈良市奈良公园内的一座神社,旧称为春日神社。建于和铜二年(710年)。建设者为藤原不比等。为当时的掌权者藤原家族的守护神而建造起来的神社,神社内也因藤而出名。是藤原氏一门的氏神,由武翁槌命乘鹿而来的传说,把鹿作为神的使者。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神社例祭日为3月13日(春日祭)。春日山的春日大社是日本全国各处的春日大社的总部, 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春日山作为春日大社的神山,千年以来都被禁止砍伐,因而遍布着以槲树、米储类树木等为主体的常绿广叶林的原始森林。由于春日大社从公元9世纪起禁止采伐树木,原始林得以保护,并作为与春日大社不可分离的景观和春日大社一起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建筑特征为并立的4个社殿组成的本殿,围绕本殿的朱红色的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色丛林相映成辉,与屋檐下垂下的灯笼和社殿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朱红色的主殿自古就以藤树著名,社内的3000座石灯笼和吊灯笼也也十分有名,在“春日大社神苑”里种植着约300个品种的植物,这些植物均在古代有名的歌集《万叶集》中有记载。 社内还藏有包括520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3000件文物。灭火器乱入,安全是安全,但很煞风景。春日大社说大也不大,大概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庭院,简简单单就逛完了。因为来的时节不对,社内也没什么祭祀活动,并么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原路返回奈良站,途径奈良博物馆,恰巧看到日本人力车的正确使用姿势。奈良站边上的商店街,简单逛了逛,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东西。接下去前往唐招提寺,也是奈良著名的景点,鉴真和尚所在地,虽然远了点,也不是主流景点,但作为中国人总得去瞻仰下。本次旅程证明了我对日本铁路的信赖是没错的,7天时间里我一共要送出3个赞给日本的铁路工作者,名古屋站的新干线姐算是第一个,这位在奈良大河西大寺站的引导员姐就得到第二个赞,大大的赞。至于第三个赞容我后面再说。事情是这样的,从奈良站坐近铁到唐招提寺是最方便的。因为路线上属于返回京都方向的车,需要在大河西大寺这里转车到西之京站,看起来很简单是吧,麻烦出在方向问题上,日本的车次即使你明确了站名和车次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车辆前行方向,否则你连站台都搞不清楚。就算上对了站台,不同区间的车照样能让你犯晕。在名古屋就吃过坐错方向的亏,搞的我没底了。而且碰上密密麻麻的车次区间表,就算看懂了汉字又能如何,还是两眼一抹黑。大概是因为我平时好事做的多,这时候救星出现了,这位手臂上戴着引导员袖标的引导员姐看到我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操着一口流利的日式普通话走过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这还能放过她?这位姐立刻跟我们解释了一下车次走向问题,给我们指了条明路。这还不算完,我们表示买的票是从奈良站返程的,能否在西之京上车直接回到京都呢?这位姐自己也拿不准,于是领着我们跑到(没错,是跑,因为她表示我们可以赶10分钟后的一班快车去西之京,生怕我们赶不上)车站工作室,跟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日语就听不懂了,反正大致是这么个意思。最后表示可以在西之京直接回到京都。然后又是把我们一路送上站台,直到车来了她才回去。期间的微笑服务就不用多说了。要不怎么说日式服务闻名世界呢。虽然这是她的工作职责,但扪心自问,国内的同行们你们能做到人家的几分之一?话不多说,公道自在人心。小小的西之京站。出了站就看到著名的药师寺指引牌。其实药师寺和唐招提寺是在同一个区域,看地图引导很快就到。首先看的反而是唐招提寺。一条小路将药师寺和唐招提寺隔开,步行很快就到。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1333)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唐招提寺建筑物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日本的国宝。金堂后面,面宽9间、单檐歇山顶的讲堂,也是日本的国宝。它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为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建于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内,供奉着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跌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公元763年圆寂时的姿态,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绘制的68幅屏障壁画,有《云影》、《涛声》、《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宵》和《瑞光》等。在经堂和讲堂之间,东边是鼓楼,西边为钟楼。鼓楼是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鼓楼往东是礼堂。寺内还有地藏堂,三晓庵、本愿殿等建筑。鉴真和尚在日本的地位非常高。鉴真的律学正宗南山,旁兼相部,所以日人尊他为南山系的第三祖,相部系的第五祖凝然《律宗纲要》)。天平宝字七年(763)五月六日入灭于唐提寺,年七十六。他的遗体荼毗后,即葬在这寺东北角的松林中。在鉴真生前,他的弟子们为他所制的夹紵坐像,至今还供奉在寺中的开山堂,视为日本的国宝。唐招提寺还藏有鉴真的《东征绘传》五个长卷,是日本名画家莲行为了纪念他们东渡传律而画的。鉴真自从发愿东渡传戒,受了五次航海的挫折,第六次到达日本时,前后同伴已死去36人,道俗退心的二百余人;只有他和日本学问僧普照、天台僧思托始终六渡,不顾生命的危险,经过十二年终于达到了赴日传戒的目的。1963年是鉴真圆寂一千二百年,日本人士将鉴真事迹写成小说,编演戏剧。中国佛教界则在日僧荣睿示寂的端州地方(今广东省肇庆),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一九八0年,鉴真像回国探亲,在扬州和北京都受到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的瞻礼。看完唐招提寺,再来看看药师寺。这就是典型的日式寺庙,建筑都很有日式特色。位于奈良的药师寺是日本两处药师寺的其中一座。又称西京寺。为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之一,南都七大寺之一。680年,天武天皇为了祈求皇后(即后来的持统天皇)病体早日康复,在藤原京建造了以药师如来为本尊的寺院。但是,寺院尚未完成,天武天皇却不幸去世,继位的持统天皇、文武天皇继续建造寺院,大约于698年建造完成。其后由于都城迁至平城京,寺院于718年迁至现在的地点。当时以被称为 "龙宫" 的金堂为中心,建有东西双塔、讲堂、回廊等众多建筑,其后因973年的火灾和1528年的战火,除东塔和东院堂以外,其它建筑都几乎消失了。昭和中期,借着白凤伽蓝复兴之机,从1976年的金堂复兴开始,开始重建昔日的伽蓝。1991年,作为新殿堂的玄奘三藏院伽蓝建造完成。作为称颂因小说《西游记》而广为人知的唐代高僧玄奘三藏遗德的中国式伽蓝,平山郁夫画伯创作了 "大唐西域壁画"。药师寺不仅以伽蓝闻名,还藏有被称为可代表白凤时代佛像双璧的药师三尊像和圣观世音菩萨立像,以及日本最古老的佛足石(由唐代王玄策自印度摩揭陀国临摹佛足石后带回大唐,置于长安善光寺中,由一位遣唐使摹写下来后带回到日本)等很多文物。天延元年(973) 遭火灾,除佛殿、东西二塔外,余皆焚毁。后经数度重建,今除东塔外,他如佛殿、讲堂、东院堂等,皆江户时代之建筑。东塔为三重塔,每层各附有裳层,状似六重塔,为奈良前期之遗构,以九轮上部附加水烟之天人图案为最美。佛殿所供奉之三尊药师佛像,亦为奈良前期金铜佛像铸造中之杰作,虽遇灾变,其表面犹显黑亮之光泽。东院堂之观音立像亦为同期所作。吉祥天画则为硕果仅存之天平绘画。此外尚藏有慈恩大师图像,及数尊平安初期之佛像。药师寺最具看点的是它的东西双塔,东塔一直在修,好几年了,这次只能看到西塔。据说2017年东塔将修缮完毕,有机会的朋友下次去可以看看。前来参观的日本中学生。药师寺逛完,这一天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回程的列车途径平城京遗址,如今已为一片空地上复建的仿古建筑,感觉没有多大的看点。重点是当初仿照中国的长安城而建,如果在奈良待2天的话,可以前去参观。总而言之,奈良之旅顺利结束,天气还算给力,旅途体验也很不错,是值得静下心来游玩的好去处。(奈良篇完)终点站——大阪急行篇提到大阪,一般人正常反应都是“买买买”,感觉去大阪不爆买个几天简直对不住自己的钱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阪这个城市在日本所处的地位。就好比上海之于中国,纽约之于美国一样,是全球著名的商业中心。大阪这个城市很有意思,虽说是关西重镇,孕育了几代著名的幕府将军,按说武士道精神应该比关东更甚,但大阪人重商轻武的观念却和日本其他地方大不相同。比如二战中日军有一支著名的“窝囊废第四师团”,就是由大阪的菜贩走商组成,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曾详细描述过这支部队的奇闻佚事。比如在战场上装病请假、消极怠工等情况屡见不鲜。碰到战况时又找各种理由避而不战。又比如日军各部当时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大阪第四师团的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久而久之,“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的说法就流行开来。这倒也满符合大阪人一惯的性格,对生活以外的事都不是特别关心,生意做好最重要,日子过好最开心。大阪市历史悠久,在森之宫附近发现的遗迹证明大阪自绳文时代中期就开始有人居住。古坟时代时,大阪地区因河内湖的湖水淡化变得适合耕作。加上临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阪成为贸易港口。在5世纪时,仁德天皇在大阪修建了难波高津宫。593年时,圣德太子在大阪修建了四天王寺,这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7世纪中期,在大化改新之后,当时的政府在大阪修建难波长柄丰埼宫(难波宫),定大阪为难波京,大阪曾一度是日本的首都。虽然天皇实际在难波京居住的时间很短,然而难波宫一直得到了保留。直到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难波京亦完全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但大阪仍拥有四天王寺和住吉大社等宗教建筑和港口,是当时近几地区较为重要的都市。从京都出发去大阪,首选JR铁路东海道、山阳本线。特快列车30分钟就到,非常方便。有过前几天的经验,在这种自助售票机上买票就驾轻就熟,很容易上手。大阪站也是相当大的一个综合性车站,是关西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由于大阪站路线与月台数量早已趋近饱和,除了打从设线之初就已改通过新大阪站的新干线之外,许多原本以大阪为发车点,往东京、九州方面与往南纪、关西国际机场方面之特急,也都改移至新大阪站停靠。比如回程赶名古屋的航班,就是从新大阪转车。至于大阪站目前则主要是作为北陆方向之特急、急行列车的始发与终著,新快速,即京阪神之城际连络列车的停靠,与北近畿、山阴方面之特急、九州方面之寝台(卧铺)特急与在来线特急之总站,也是大阪在铁路运输方面的玄关口。大阪站位于大阪的中心位置,站前的繁华区域广大。车站与大阪市营地下铁及阪神电铁、阪急电铁各自所经营的车站以复杂的通道与地下街系统邻接,形成一个超大型的交通枢纽。简而言之,在里面是同样也是很容易迷路的。到了大阪,先入住酒店,这次的酒店名为大阪格兰比亚酒店,就在大阪站的内部。当然了,为了找这家酒店,自名古屋,京都之后,这是第三次在车站内迷路了,这次足足找了半个多小时!总算安顿好,赶紧上路。这次在大阪只待一天,时间有限。第一站必去:大阪城。去大阪城可以坐大阪城环状线,就是指示牌上这条橘色的线,在大阪城公园下车。这次要表扬一下日本的中学生,我忙着拍照呢,车票掉在了地上也没看到,一个中学生帮我给拾金不昧了。虽然这小哥英语不是很好,但是一片热诚还是很让人感动的。橘色的环线到达大阪城公园,跟着这些背包客走,最终殊途同归,大家都是去看大阪城的。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古属摄津国东成郡)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别名“金城”或“锦城”,由丰臣秀吉所建造,是丰臣氏的本家所在。在安土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此后大坂城成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现在大阪城被认定为日本国家特别历史遗迹。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长约7.8公里,与江户城初期(内郭)相当,大约是老上海县城的规模(江户后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长约15.8km,相当苏州府城的大小)。大阪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当属天守阁。大阪城天守阁本来是于十六世纪由丰臣秀吉所建。为了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国的诸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许多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并且在三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名的劳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而成。大阪城外整个长达 12 公里 的石墙,估计约动用了 50 万块的石块。整个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共分成内城、中城与外城,虽然经过战乱,但是内外两道护城河以及两道高大的石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从残存焦黑的石壁仍可怀想当年德川与丰臣交战时的惨烈情形。其它如大手门以及多门箭楼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颇值得观赏,除此之外,在樱门的部分则有一块约有36 帖榻榻米大的石块,更让观者匪夷所思,到底当年是花费多大力气力与血汗才得以镶钳竖立在石壁之上,至今仍是大阪城建筑史上的一个迷。天守阁是大阪城内主要的建筑主体,是经过 1931 年模仿丰臣时代的天守阁外观所建造的。高 13 公尺 的天守台上矗立着高 39.8 公尺 的天守阁,最高的第八层楼上则可以眺望大阪市景,其它层楼则展示了包括各种的武器、丰臣秀吉的木像、书简、以及以模型展示当年作战的作战图等,还有以电视配合投影的方式描绘丰臣秀吉的一生,除此之外也呈现了大阪城复原之后的模型。在 2 至 7 楼的数据馆中,你将可以看到短小的丰臣秀吉由一介平民成为不可一世的英雄,其辉煌却也悔恨的一生,所以天守阁等于是了解这位日本战国时代枭雄的最佳地点。经过 1997 年重新翻修之后,天守阁有着白色的墙面配以绿色的屋瓦,并在每个飞翘的檐端装饰着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与龙头鱼身的金鯱(有防火之意)的动物造型,看来相当金碧辉煌,也仿佛重现当年丰臣秀吉壮阔的雄心与曾有的辉煌。从天守阁登高远望,能俯瞰大阪城市区。下方这块空地是大阪城公园的西之丸庭园,据很多人说是照天守阁角度最佳,然而入园是要买票的,况且从这个角度看过去,里面啥都没有,又不是樱花季,所以完全是不值得一去。大阪城看上去要比名古屋城雄伟壮观,占地面积也很大。之前的大阪城属于丰臣家所筑,德川家康灭丰臣一族后,将原有城池夷为平地,在其基础上筑造了新的大阪城。而据说在丰臣氏族之前,大阪城仍有遗址,就埋在这处深井下约33米处。考古人员至今还在研究这些遗迹之谜。从大阪城出来,城外河边有游船可以周游大阪。大阪城周边的商业区。在大阪城公园站售票机上买的一日游卡,可以在当天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公交。关于大阪的城市周游卡有很多选择余地,比如海游馆+大阪交通套票 、大阪周游券、斑鸠一日券等,有些比如周游券是可以免景点门票的,这次没做细致研究,加上时间有限就不一一介绍了。 大阪的地铁站看起来也比名古屋来的气派和现代。说实话,来大阪游玩,景点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各式繁华的商业街。著名的心斋桥商业街和道顿崛也是必去之地。从大阪城公园搭乘地铁长堀鹤见绿地线到达心斋桥站下。车站地下的综合商店街也可以逛逛,从这个楼梯处上去就到心斋桥了。里面吃喝玩乐各式各样都有。这家大国药妆店的心斋桥店巨大无比,上下共7层,之前在名古屋和京都都找不到的商品,在这家店里应有尽有,走过路过绝对不能错过啊。店铺无间断播放中文广告,每一层都有大量的中文导购,很多是在日留学兼职的中国学生,看来中国人赴日旅游爆买的威名已经让日本商家摩拳擦掌,准备大赚一笔。精明的大阪商人且能甘居人后?午饭就选在这家店,店家的特色是各式炸猪排,分量足,味道好,值得一尝。日本号称动漫之都,地铁的拉手上都画着各式动漫人物。另外关于日本的小漫画,这次受人之托,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看网上有很多分享关于如何在日本的书店找到小漫画的正确姿势,然而这次一是时间紧迫,二是唯一在心斋桥逛的一家综合性书店,也完全没有找到蛛丝马迹。回来后看看网友们一找一个准的帖子,简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乘地铁原路返回大阪站,稍事休息就去看梅田空中庭院。本来还想去大阪港转转,大阪说起来也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据说还有游船可以坐,开始还挺期待的。然而这几天暴走下来,到大阪已经是强弩之末,脚上居然已经走起了水泡,腿酸痛不已,实在是无以为继,只能放弃。大阪站出口处的广场也是人流熙熙攘攘。穿过一个地下通道,越过地面上的铁路后,就可以看到梅田蓝天大厦了。梅田空中大厦是一座在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有名地上标志建筑物。是日本国内首座连通型的超高层大厦,两栋超高层大厦被2层高的结构物(空中庭园)刚性地连接了起来。在这个建设项目中,有效地利用了约4公顷的广阔建设用地,在综合设计手法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建筑物向高层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又确保有一个宽敞的开放空间,并创造一个对于来访者和当地市民来说,喜闻乐见的外部环境。在梅田摩天楼的南侧,设有一处直径达70m的园林小品,命名为“中自然”。该建筑在地图上的位置、小溪、跌水和水池。大厦的西侧为大酒店楼,而东机时建有低层的房屋。北侧,设置了一处花园,宽大而又豁亮,四季繁花盛开,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了接触大自然的去处。顶上层和屋顶上建有椭圆形展望台,在地上173米的高处可以欣赏360度特大全景立体风景。可以展望大阪市区街道和大阪城、大阪平原、生驹山、大阪湾的明石海峡大桥,其夜景浪漫动人。连接展望台的电梯为透明玻璃素材制作,在直升电梯中就能欣赏到美景。地下一层是展现昭和初期大阪街道风景的被称为龙见小路的饮食街。陈设了当年令人怀念可亲的大发三轮小型货车及古老的派出所和公用电话、红色圆筒邮箱等体现当年市区风景的古玩,充满了古朴温馨的气氛。除此以外,空中大厦里还设有电影院和可举办各种活动的场地,与此相毗邻的酒店等众多建筑物群已形成了新梅田城区。这次同样选在梅田看夜景,首先是找东西填饱肚子。误打误撞看到蓝田大厦地下有一个名为潼见小路的美食街,装修的古色古香,很有特点。最后选了这家名为“きじ (木地)”的小店,后来得知这家就是潼見小路中頗負盛名的大阪烧店。店铺很小,食客很多,感觉代入了“孤独的美食家”的记叙之中。墙壁上贴满了各种留言的小字条,在我能看懂的范围内,无一不是对这家店赞誉有加。左边这位就是老板大爷,很热情好客,各国语言都会说点,见面先问我们从哪来,我们说来自中国,他笑着点点头没说话,弄的我们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然后就开始介绍吃什么了,大爷推荐我们吃招牌菜大阪烧,那就客随主便,我本来还想点隔壁桌正在烧的那个,老板对我摸摸肚子,做一脸痛苦状,我的理解是多了吃不下吧。久负盛名的大阪烧,是一种日式蔬菜煎饼,为日本关西的一种民间美食,也是大阪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面食文化的代表。由于外观的关系,也有人称大阪烧为“日本式比萨饼”。相较于其他日本料理,大阪烧售价算是便宜的,所以大阪烧又称为“一钱洋食”,就是一钱就可以吃到的洋味食品。据说,日本关西市民曾选出最能代表大阪风味的食品,大阪烧名列第二。另外也有调查显示,最多大阪家庭会做的料理,也是大阪烧。对于大阪人来说,到餐馆或在家里吃大阪烧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日本游客来说,到了大阪,不尝尝当地的大阪烧就会若有所失。但严格的说,Okonomiyaki(大阪烧)至今没有一个较正式的中文译名,有些地区根据日文汉字的写法,直接叫着“御好烧”,御好烧的罗马拼音是"Okonomiyaki",在日文中,Okonomi大意是“喜欢什么就加什么”的意思,Yaki意指“煎”,Okonomiyaki意指“随意烧出你喜欢的食物”。味道是赞的没得说,期间不停的有顾客进店等候,我们只得早早吃完就退出来了。走到外面,大爷走出来递给我们一张中文字条,原来是临别祝福。这小小的细节让人还挺感动的。原来之前大爷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时候,就提前开始准备临别赠言了,估计这是这家小店的传统。最后大爷用标准的中文说:”谢谢光临,欢迎下次再来!“吃饱喝足,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就准备登空中庭院了。长长的自动扶梯悬空在170多米高空,从上望下去让人脚软。这要是发生地震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当然日本的建筑抗震性能也是没得说,设计之初应该都有考虑了吧。从空中俯瞰大板站,热闹繁华。楼顶还有一个专门的露台,上面挂满了爱心锁,看样子又是情侣的必去之地。日本的高空建筑但凡对外观光的,都为情侣设置了类似的场所,这似乎是个不成文的传统。天色渐黑,万家灯火点亮了城市。看过了大阪的城市夜景,这才叫真正的夜景嘛,估计只有东京可以与之媲美了。繁华程度可见一斑。相比名古屋和京都,那都是小儿科。夜幕下的空中庭院。返回酒店途中,路过大阪站门口的广场,建筑也很有特色。大阪是个有特色有个性的城市,它的方方面面和日本其他地区不太一样,除了大阪人崇尚的关西口音外(大阪人鄙视关东口音,就好比上海人喜欢上海话而不待见说北京话的外地人),又比如这上下电梯,日本是左行制国家,在名古屋和京都,人们上下电梯习惯站在左侧,把右侧留出来供行人通过,而在大阪,习惯刚好反一反,很有趣的现象。第二天一早抓紧时间逛一下车站旁边的梅田百货。里面也是各式各样的产品都有,但感觉像在逛超市。由于机票的原因,返程需要回到名古屋中部机场登机,所以我们的计划是搭乘新干线从大阪回到名古屋,再转名铁特急直达机场。需要注意,大阪站没有直达名古屋的列车,只能先坐JR东海道、山阳本线,到新大阪换乘新干线,再到名古屋站换名铁。日本的列车分级是很多的,看地面标示排队是个好办法,每一列车停靠的位置都跟各式颜色的指示线对应,绝对不会停错位置。这个蓝色标志就是JR新快速列车停靠线,灰色车身带蓝色“新快速”标示的列车就是。日本列车还专门设有女性专门车厢,千万别进错了,不过这车里那哥们是怎么回事?车票共2张,出入闸机需要同时塞入。日本当代的铁道员,这外表看起来萌哒哒的妹子指挥起列车来动作一板一眼,训练有素。在名古屋和京都也看到过不少男铁道员,但是感觉总是女性的亲和力来的更胜一筹。新干线“动姐”,国内的“动姐”与之相比也不相上下。回程途中遇到一个小插曲,恰恰是因为这小插曲,差点让我们误了班机,同时也引发了这次旅程中第三次赞。到达名古屋后,按部就班的搭乘名铁去机场,然而就像我之前担心的一样,复杂的车行线路图又让人犯晕乎了。根据前面几次的经验,只能硬着头皮问了,上图画面右侧的这位铁道员大叔,我这可得批评你了,不知道是语言能力不行,还是服务态度有问题,对我们的询问只是面无表情的指了一下方向,搞的我们一头雾水。那就只能自力更生,根据之前的经验照葫芦画瓢,看着地上的线等车。好不容易等来了名铁,根据车厢上显示的站名,根据地图上显示的大致方向,判断是这辆车没错了,就上了车。看着车厢内还挺空的,然而我们没高兴多久,终于发现问题不对了!几站路一过,再拿出导航一看的时候,发现怎么离机场方向越来越远了!这可如何是好,肯定是做错了区间车了,那还有什么可说,赶紧找个站下车吧。然后就在这站知多半田下了车,我心想这下不行,光靠猜得误事,还是只能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一问问出了这第三个赞,大大的赞。车站出口处的工作人员一听我们坐错了车,马上安慰我们不要着急,拿出地图给我们指示了几个方位,通过交流我们得知,只要从这里坐返程的车,在太田川换车,就能到机场。看我们还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工作人员主动把我们带上站台,安排到第一节车厢,并嘱咐列车员提示我们停靠的站点,直道目送我们离开。然而这只是个开始。从知多半田到太田川一路急行,很快就到了。车还没停稳,就看到一男一女两个车站工作人员站在月台上等着,看样子像是车站的负责人(没好意思拍,本来想跟人家合影留念的,是个遗憾)。看到我们马上热情的把我们迎下车,简单交流之后,一路引领着我们来到了正确的站台,亲自送上车,这让人都有点感动了。事后回顾,是知多半田这个小站的工作人员安排了太田川的工作人员,做好了交接工作,像接力棒一样把我们安全的送上了归程。一个小小的车站工作人员,对我们这样的外国游客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服务,这就不是简单一句佩服能够说明问题了。这要是国内我肯定做一面锦旗给送过去。之后就是顺利的候机、登机、回国了。谢天谢地谢人,这次旅程到此结束。(全篇完)==================================================后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坚持每次出行回来都做一次游记,回味旅途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发生的趣闻轶事。为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份纪念,也为了各位Q游ER们能得到一点有益的经验,算是我的小小分享。回到开篇提到的话,为什么会选择来日本旅游,可能国内不少人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我想说,如果你仔细的看过了这篇游记,就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了。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