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新加坡游记:第七天:新加坡 2010.10.8 星期五早晨将近10点钟才出门,在我们这个巷子口就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粤式风味餐厅,可能是早就过了吃早饭的点儿,此时的餐馆显得有些冷清,硕大的桌子基本上是空的,只有几个人坐在那儿看报抽烟闲聊。我们坐下来点了蜜汁叉烧包、肠粉、皮蛋瘦肉粥等,花了8新币,不贵也不便宜,味道还可以。这是厨房的工作间,可以现场观看师傅做菜。街对面是芽笼路双数巷,以餐饮、娱乐、酒吧而知名。此时的火锅店、KTV都还没开门。在去往地铁站的路上看到旁边居民楼的窗户上伸出几根挂满衣服的横杆,这种晾衣服的方式和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很相似。今天上午的第一站是市政厅(City Hall),它位于新加坡行政区的心脏地带。从那儿步行5分钟,就进入到了当年英国殖民地建筑的地盘,漫步其中,既能领略到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情建筑,又能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有了昨晚坐地铁的经验,买票、退卡都门儿清了,乘坐地铁东西线行驶5站地后到达市政厅车站。出到地面,首先看到的是圣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在阳光的照射下它雪白的外墙分外刺眼。左拐右拐来到了新加坡的名人大道(Capitol Celebrity Walk),它和洛杉矶名人大道不同的是在这里名人的手印、签名都挂在墙上,而不是嵌在地上。周华健的手掌印和签名。一路上还有不少知名艺人留下的手印,也有好多人不认识。路过高等法院门口时看到几位身穿正装的公职人员在和客户合影,尽管他们后背上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但仍然面带微笑地出现在镜头前。街道两旁都有这种带屋檐的人行道,防雨、防晒,很人性化。旧议会大厦。门口的青铜大象雕像是暹罗(现今泰国)国王赠送给新加坡的礼物。不很清澈的新加坡河。河对岸沿着河边有一溜儿餐馆。河边几组雕塑之一,它们讲述了新加坡成为金融中心的过程。河边的人行道干净、宽敞,一路走下来几乎没碰到几个行人。一般的游人也不会到这儿来。继续往前走就看到了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和浮尔顿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建于1868年的加文纳桥是第一座连接新加坡河南北岸的桥,它是以东印度公司最后一位首长Orfeur Cavenagh的名字命名的。现在这座桥只能走行人,不能过汽车。建于1928年的浮尔顿酒店也是因当时管辖殖民地总督Robert Fullertom而得名。亚洲文明博物馆。没进去参观,这会儿正有苏门答腊岛文化展。加文纳桥右边有一组5个孩子正欲跳水游泳的雕塑。雕塑中把每个孩子脸上充满的兴奋、愉快和放松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充满了童趣。这场景只有我们小时能见到,现在的孩子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脸上难得有幼稚、天真地表情,个个都显得老成、早熟。雕塑表现的是,六七十年代版:我又来了。九零年以后版:终于写完作业可以放松一下了。紧挨着加文纳桥的是安德森桥(Anderson Bridge)。由于加文纳桥高度不够,涨潮时船只无法通过,1910年建造了此桥。1904-1911年间在新加坡担任首长的John Anderson曾协助当地居民奋战抗击鸦片的侵袭,为纪念他的功绩,此桥以他的名字命名。安德森桥上可以通过行人和汽车。再往前走就到了新加坡河的入海口,这是河对岸叫不出名的圆顶网状建筑。随着人流前行就来到了鱼尾狮公园。鱼尾狮雕塑是新加坡的象征。1972年由当地艺术家将狮子的头和鱼的身体巧妙融合,打造出“鱼尾狮”标志,象征新加坡的热情好客。“Singa”是梵语“狮子”的意思,“Pura”是梵语“城市”的意思。“Singapore”就和“狮城”画上了等号。和“鱼尾狮”雕像合影。看到这儿好多人摆着这样的造型:张着嘴对准鱼尾狮喷出的水柱,似乎要把它射出的水直接“灌”进自己肚子里,同伙们喜笑颜开地把这滑稽的“造型”用相机记录下来。我也没免俗,照了好几张,看着挺有意思。鱼尾狮雕像对面就是新加坡新建的滨海湾金沙赌场,我以为还没建好呢,就没去,其实它在6月份已经开业了。为了防止本国民众陷入赌博深渊,新加坡政府官员明确表示,这个赌场是让外国人花钱的,不欢迎本国人来玩。为此,政府为这个赌场制定了独特的规则:外国游客免费入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则必须每次支付100新币的高额“门票”,或缴纳2000新币的年费才能全年随意进出。这是新加坡境内第二家赌场,它耗资57亿美元,隶属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米高梅集团拉斯维加斯“城中城”赌场的世界第二贵赌场。中午在莱佛士坊地铁站旁边的大排挡吃的午餐。它类似北京的大食代、Food Court,,里面各种风味的食品都有,但中餐居多,还有印度餐、马来餐。这三大人种在新加坡占的比重最大。卖各种饮料、鲜榨果汁的店吃饱喝足后乘坐地铁南北线去乌节路,那里大商场云集,是新加坡最热闹的商业区,类似于北京的王府井。直接盖在乌节路地铁站上方的ION Orchard商场,有很多世界顶级名牌的旗舰店,如Cartier、LV、Prada、Giogio Armani等,进去逛了逛,超棒,超前位,就是买不起,这里商品的价格没比国内便宜多少,比香港略贵些。ION Orchard斜对面的邵氏楼(Shaw House),里面有伊势丹百货和邵氏影楼。有关绍氏我知道最多的就是由邵逸夫担任总裁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电影,比较有名的影片有《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倾国倾城》等武侠片和古装历史片。现在国内的电视台还隔三差五的放一部邵氏兄弟拍的早期电影。另外,还知道在全国各地几十所高校、一百多所中学里的“逸夫楼”,都是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的。ION Orchard对面的诗家董(Tangs)。它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购物中心,1958年中国商人C.K.Tangs选乌节路设立了这座百货商场,绿色屋瓦、红色屋檐,充满了中式传统建筑风格。这是乌节路上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总体感觉这里的街道并不很宽敞,有点老城区的味道。在乌节路上闲逛时,无意中看到了希尔顿酒店门前一左一右站有尉迟恭(字敬德)和秦叔宝(字琼)两尊雕像,他们可是中国鼎鼎有名的“门神”。传说中尉迟敬德面如黑炭,兵器是单鞭和丈八长矛,雕像上像是手持双鞭,好像有点差异。秦琼的雕像,手拿四棱金装锏。和尉迟敬德一样是唐初赫赫有名的战将,辅佐唐高宗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创立并稳固了大唐的江山。外国酒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摸的还挺透,把门神搬这儿来替他们驱神赶鬼。希尔顿酒店墙壁上的装饰,它们像是各种动物的眼睛,人、猫、猫头鹰、怪物、外星人、…沿着乌节路继续前行,就到了新加坡的Hard Rock Cafe店。在这儿要买Hard Rock系列纪念品-小玻璃瓶,但店里规定要买就必须得买两个,不单买;他们说买两个和买一个的价格一样。我耐心地询问售货员能不能只买一个,价格半价,他们说不行,你可以认为是买一送一,最后无奈之下只得买了两个。从Hard Rock Cafe出来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在附近的麦当劳坐下,边休息边等雨停,顺带也买了一些冷饮解解渴。大概半小时的光景,雨停了,又接着在乌节路上闲逛,还去史考特路(Scotts Road)上的DFS店买了一个包。估摸6点钟半,开始了下一站的行程-小印度,还打算去那儿吃晚餐。从南北线换乘东北线就到达了小印度,下了地铁走路不到5分钟,就能闻到刺鼻的咖喱味,顺着味儿走就看到一座二层建筑,这就是“竹脚中心”(Tekka Centra)。进到里面,印度香料味儿、咖喱味儿和各种调料味儿混杂在炽热的空气中,让人头大,顿时食欲全无,想尝尝印度“美食”的想法迅速被打消掉。这里以前是一大片竹林,福建话称之为“竹脚”。一楼是大排档,各种熟食、印度煎饼(Roti Prata)、拉茶(The Tarik)在这儿都有;二楼是服装、布料、古玩世界。一楼的清真快餐摊位走出“竹脚中心”立刻被一条装饰有各种彩灯的街道所吸引,这就是贯穿小印度,也是这里最热闹的一条大街-实龙岗路(Serangoon Road)。在街上,随处可见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色彩亮丽,令人目不暇接。不过,印度男人身上的“狐臭”也噎得人喘不上气来。印度妇女的穿着服饰是有差别的,上半身只穿单薄紧身衣,再以一条沙丽裹住腰臀盖向左肩的穿法来自南印度。如果穿着丝绸长上衣搭配长裤,就是属于北印度妇女的传统风格。实龙岗路整条街都被蓝紫色彩灯所装饰,话说这种颜色在中国让人感觉有点阴森、浑身发冷,印度人可能觉得是喜庆、祥和,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街两边商店林立,主要有金银首饰店、香料店、按摩店、服装店、银行等。价格低廉的服装摊,里面衣服的档次有点像北京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价格便宜的服装店和网吧沿途经过一座印度教的寺庙-维拉玛卡里亚曼兴都庙(Sri Veeramakalimman Temple),看见印度人手里拿着用来敬拜的花环,在门口脱下鞋,虔诚的上前叩头。因为天已经黑了,而且也不懂得印度教的规矩,就没敢贸然进入庙里满足好奇心,也没在庙门口拍照。兴都庙主殿供奉女神Kali,象征力量与勇气。Kali女神拥有众多手臂,像千手观音,她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左右分别站着她的两个儿子:知名的象神Ganesha和骑着孔雀飞翔的Murugan。进出兴都庙是都要摇一下挂在门前的铃铛,让神明知道敬拜者来去的行踪。印度服装商店里的海报,这就是印度标准的俊男靓女。在拍照这张海报时,里面的服务员出来制止,说有版权,严禁拍照。相比上面那个店铺这个店要高档一些,店外广告上的模特也比上面的漂亮、顺眼。店里的丝质沙丽裙披在模特身上显得高贵、典雅。在街上一个卖佛像的商店里,看到一些凹进去的立体人物画像,无论观看者从哪个角度看人像,都感觉画中人的眼神一直在盯着你看,很有意思。甘贝尔巷(Campbell Lane),这里是小印度最大杂货市场,日常用品、鲜花、水果、印度服装、印度音乐、盗版印度电影DVD影碟、古董、家具、小装饰品等应有尽有。垂挂成排的花环很最美丽,随风飘逸,送出淡淡香气。花环是兴都教徒前往庙宇膜拜礼神的必备物品,在他们的教义中,花代表繁华、兴隆,将红玫瑰、白茉莉与黄色金盏花编织在一起,分别象征爱、和平与纯洁,表达人们对神明的敬意。集市上印度香料和手环饰品占据了不少摊位,各种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鲜艳晶亮的手环让人眼花缭乱。在一个印度彩绘的摊位上看到一位彩绘师正在一个小女孩的手背上描绘图案,我好奇地弯下腰仔细观看,同时征求她们的意见看能否为彩绘过程照相,她们很爽快地答应了,站在一旁的一位大婶还主动撩开她的短袖让我为她胳膊上的图案拍照,拍完后我把相机给她们看拍摄效果,她们兴致勃勃的观看,都为自己身上美丽的图案而自豪。把已经绘好的手展开来让我拍照。这种用植物提炼出来的环保颜料涂在身上,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几天后,花纹会自动消退。撩开短袖让我拍照她胳膊的大婶。不知道这是什么图案,动物、花还是两者兼有。处于街口的串花环的摊位,生意一直很好,来买花环的人络绎不绝,摊位的位置很重要。离开小印度时在马路中央照了一张街景,左拐的司机看我在路中央停留了几秒照相,使劲按喇叭,轰着我赶快过去。小超市。觉得上面的印度文曲里拐弯的,怎么写的啊。晚上8点离开小印度结束了新加坡第一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