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他和她的世界旅行序章 2019年4月25日晚19点许,东航MU709载着大圣(儿子小名)的爹娘降落在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夏令时的天空依旧不合时宜的明亮,被夕阳染红的天际处漂浮着朵朵祥云,它们愉悦着旅客们倦容的同时,仿佛还在夸示着伊比利亚半岛的美丽。 殊不知,这迷人的傍晚竟是这两人开始踏上艰难险阻之旅的开始。不过身在遥远的西域欲取真经,不经历些磨难与试炼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好在两人的脚印也算是遍布欧亚大陆,欲知“后话(如何化险为夷,修成正果)”,请继续关注本篇以人文摄影为主题并附带一些关于交通住宿自驾及西甲观战指南、机场退税指南等干货的西班牙游记,简称“西游记2019”. 历时13天的旅行,我们的足迹遍布了北部的马德里,托莱多,巴塞罗那,南部的塞维利亚,卡尔莫纳,科尔多瓦,格拉纳达,阿利坎特,瓦伦西亚。 此次大冒险是继2年前的英伦行之后再次重返欧洲,如果对英伦游记(精华帖)感兴趣的话,请点击下面的链接。https://bbs.qyer.com/thread-2907039-1.html ≪南英伦自驾游 -- 科茨沃尔德之路及世界遗产巡礼≫ 说到西班牙,你会想起些什么,“蔚蓝透彻的地中海,悲壮刺激的斗牛,热情似火的佛拉明哥女郎,巨星云集的西甲联赛(最近还多了个武磊),怪才高迪的建筑博览,国营古堡连锁酒店Parador,权力游戏的拍摄地……”, 似乎有太多太多魅惑的内容在脑海中浮现。在实地勘察这些人文与自然的财富之前,我们先了解下西班牙所处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的构成。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大陆与北非的交界处,也是整个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所以将本次历险称作为“西游记”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此地区都属地中海气候区,即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则刚好相反,因此我们本次长达13天的旅途中真正碰上下了一丁点雨的日子只有1天;而且4月中至5月底属于西班牙最适合旅游的季节,除了因为不会如仲夏般炎热酷暑之外,还有许多当地的节庆日也正好在此期间(比如西方的“复活节”,科尔多瓦的“庭院节”等等)。 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形上则包括梅塞塔高原和比利牛斯山脉,其中后者乃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去过西班牙的人都会发现其古镇许多都是依山而建,城内上下坡道多(比如托莱多,格拉纳达),这就与整个半岛地形以丘陵山脉为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再来看下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其早期曾有部分(西南沿岸)是古希腊城邦的殖民地,到公元前7世纪至2世纪则隶属于北非古迦太基城邦国家(现突尼斯沿岸)所管辖的领地,并参与了古迦太基与古罗马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的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最终因古迦太基的战败而并入了古罗马帝国的版图。 到了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被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所占领,所以西班牙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都是由伊斯兰教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中世纪后期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徒逐渐收复由摩尔人控制的失地后,罗马基督教会(拉丁派)才开始重新掌控整个西班牙(包括葡萄牙)的实权,而西班牙王国也最终于公元1480年正式成立,一山不容二虎,之后的1492年穆斯林势力被基督教徒完全驱逐出了半岛。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 1/ 西班牙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西欧国家,除了基督教之外还存有大量的伊斯兰教风格或两者融合后的建筑艺术作品的原因(代表作:阿尔罕布拉宫); 2/ 西班牙之所以各个州郡喜欢自立为王(说得好听点叫做“自治权”),甚至还会闹独立的原因(比如加泰罗尼亚地区,它们是在15世纪因王室联姻被并入西班牙的,所以争取自治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西班牙省份太多人种宗教构成复杂,缺乏我大天朝整合群众的能耐); 3/ 西班牙属于罗马教会中的拉丁派,是比较早期的基督教派系,与现在执掌美帝政权的犹太派系及以英格兰为主的新教徒派系之间存在利害上的对立关系,所以还算是比较亲中的一个国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西游记≫依旧会与≪英伦行≫保持同样的体裁风格,除了大量美图以及对世界遗产的人文历史进行介绍之外(散文体),还会结合自己在天朝与东瀛的生活体验去做一些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顺带专业黑岛国)。西班牙人的国民性也是充满着槽点并且非常适合茶余饭后调侃用,因此取经的路上处处都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戏剧性。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本次游记的主题。一切都还要先从降落马德里后两人步入巴拉哈斯机场开始说起...... When you look at the world, what is it that you see? (先放些各个景点的靓照供大家预热)【叹为观止 之 手机360度全景照集锦】托莱多 瞭望台:卡尔莫纳 国营旅馆Parador:格拉纳达 阿尔罕布拉宫:阿利坎特 圣巴巴拉城堡:阿利坎特 城堡登山道:巴塞罗那 圣十字圣保罗医院:巴塞罗那 蒙锥克城堡:巴塞罗那 圣家堂:巴塞罗那 诺坎普球场:【西游记2019 取经路线图】(序章 完)前奏 - 西班牙玄关口“巴拉哈斯机场” 巴拉哈斯机场,全称“阿道弗·苏亚雷斯·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Aeropuerto Adolfo Suarez Madrid-Barajas)”,此机场为西班牙最大的出入境通道,亦跻身欧洲五大机场行列(另外4个是 伦敦希斯罗,巴黎戴高乐,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机场)。它总共有4个航站楼,T1-T4。欧盟以外的国际航班的出发或到达一般都是在T1,西班牙国内或欧盟国家航班在T2,普恩特、艾雷欧和部分西班牙国内航线在T3,所属One world联盟的航空公司班机都集中在T4。【退税小贴士】退税商品的海关盖章处只坐落在T1或T4。 我们乘坐的东航航班就是降落在了T1航站楼。两人虽然经过了长达2小时(名古屋至上海)+13小时(上海至马德里)=总共15小时的长途飞行,但出于对这片陌生土地的好奇与憧憬依旧健步如飞地冲到了海关入境处。 海关的大姐貌似睡意盎然、一脸倦容,对于严格遵守准点下班的西班牙人来说,这个点的确有些难为这些公务员们了...我也尝试第一次使用西语“HOLA(你好)”来和这个国家的国民套近乎,然而大姐却并没有被这个东方帅哥提起多大兴趣,直接翻到我护照的空白页“嘭”地一声盖完入境章后便递回给了我,感觉完全没检查首页的个人信息及签证信息...... 然而这只是一切的前奏,在之后的旅途中我们便会渐渐开始习惯西班牙人这种懒散随意、急着下班回家带娃的工作态度了;而“HOLA(你好)”’和“GRACIAS(谢谢)”’也成为了我们用来争取他们亲近感最常用的两个词汇。【旅行用语小贴士】Entrada(入口),Salida(出口),Aseo/Bano(厕所),Gasolinera(加油站),Aparcamiento/Estacionamiento(停车场),Perdon(对不起,打扰了)。 来到托运行李领取大厅,发现T1航站楼比较古老陈旧,大概也就7-8个转盘,和名古屋附近的日本中部国际空港一样的小。不过欧洲国家嘛,怎能与我大天朝的规模相提并论呢,当然也别小瞧西班牙了,它的国土面积在欧洲可是排到第四大的,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与法国,也是日本的1.3倍大。其实本次旅行从西班牙北部移动到南部再返回北部,期间耗时之久已经多少让人体会到了西班牙国土的广袤。 两人在MU709的行李转盘前停下了脚步,开始翘首以盼我们的两件行李箱(装满了本次摄影用的服装)。一圈接着一圈,随着认领,转盘上剩下的数量在逐渐地减少,可惜就是无法寻得两人的箱子... 就这样望穿秋水地站了半个多小时,当所有行李箱都已经出完转盘停止转动后,两人依旧一脸懵逼地没有看到那两个期盼已久的熟悉身影。 内心充斥着焦躁与无奈,我们只能拿着托运票据来到了行李服务中心的柜台,开始进行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后的第一次交涉。服务中心也是个阿姨,她不紧不慢地在电脑上检索了下票据号,告诉我们1个箱子找到了不过被遗忘在了中国,另一个暂时没有信息... 两人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毕竟全世界跑了那么多地方行李被落下这还是第一次,想想接下来要穿着一套服装走遍西班牙(极限挑战么),心情仿佛过山车般从亢奋的顶点坠入了谷底。 人在江湖,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学会冷静应对,这是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下来的经验与成果。情绪稍作调整后我们和担当的阿姨确认了,找到的那一个箱子会随下一班东航飞马德里的班机于4月27日晚也就是1天后抵挡巴拉哈斯空港。阿姨说虽然可以邮寄到住处,但考虑到我们4月28日就离开马德里前往南部,最好还是自己在27日晚回来机场取件吧。本次突发事件导致27日的托莱多之行注定和古城夜景无缘… 不过人总得往前看,只要行李能回到我们身边,一切都还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谁都没有料到,西游记的前奏,即拉开了受难的帷幕。远赴西土取真经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在前奏中,我还需要点赞一下西班牙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操守。为了不用拖着两个大行李箱晚上去折腾倒地铁,我在booking上订了接机服务。接机司机在我们飞机降落的时候便已经抵达机场且给我发了封短信通知其所在方位,不过由于行李失踪的问题他足足在出口处等了1个半小时,在办理延迟行李登记手续的时候我也礼貌地用短信与他说明了情况,他表示理解并承诺会一直等,叫我们不用介意。出来后发现是位60岁左右的老爷爷,还西装笔挺且非常热情地要帮我们分担手上的行李,我只能一脸苦笑:咱们的大行李箱都还没飞过来呢,要轻装上阵了。 这位老爷爷的英文不好,但一路上还是非常努力地给我们介绍马德里的地标建筑及如何去品尝当地小吃Tapas(Tapas直译的话是“小碟”的意思,为典型的南欧小盘料理,有点像日本居酒屋里那种下酒菜。他建议我们别在一家店里点太多,要换着店多品尝几家,点个几盘吃完换一家,这样才有趣,因为每家的料理风味及店内环境都会有所不同),而我也是竭尽所能连猜带蒙地去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这样,没有行李拖累的两人从机场出发20多分钟后到达了位于马德里市中心距离格兰(Gran Via)大道(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仅100米的比利亚加西亚旅社(Hostal MH Fuencarral)。这里要吐槽一下这家旅社的门牌,由于Hostal都是在一般民用公寓楼里经营的,所以你必须寻找各个公寓楼的入口处是否有这家旅社的牌子,而比利亚加西亚旅社的牌子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迷你,它没有刻意放大或醒目以方便客人发现它,而是和公寓内其他设施的门牌一起并列排在公寓大门的右侧。如果你不凑近看是完全无法发现的,这大晚上的为了搜寻它的存在整整耗了我们将近10分多钟。而旅馆的前台对于这两位远道而来的旅人竟然没有大包行李相随,脸上也多少浮现了些许诧异。 简单说一下Hostal和Hotel的区别。Hostal是廉价旅社或青年旅社,有多人间(卫生间浴室共用)也有标准间(卫生间浴室独立)。Hotel就是众所周知的标准配置旅馆,按星级分档。Hostal比Hotel要便宜不少,比较适合背包客,不过马德里或巴塞罗那等主要城市市中心的Hostal价格依旧偏高。比如我们这次入住的双人标准房,周末价格的话一晚也要将近80欧元了。马德里的住宿最好是选择在格兰大道(Gran Via)或者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附近,从这里往南或西都是主要景点的分布地(徒步可以抵达),且太阳广场有地铁和国铁的车站,交通非常便利。【马德里机场至马德里市中心交通小贴士】1/ 地铁:从T1航站楼乘坐地铁8号线(Merto 8 - Aeropuerto T1,T2,T3站)可以到达与其他线路的换乘大站Nuevos Ministerios,然后换乘10号线抵达市中心格兰维亚大道附近(Tribunal站),所需时间40分钟左右。费用的话,买10次票(12.2欧元,可多人使用)比较划算,不过乘地铁从机场出来或进入机场都要另付机场附加税6欧。而且现在马德里地铁实行全IC交通卡制度,新办一张卡还需交2.5欧(不可退)办卡手续费。上述所有操作都可以在地铁入口处的自动贩卖机上完成(可选择英文菜单)。2/ 国铁:国铁的话有城市间(Renfe)和城际间(马德里:Cercanias; 巴塞罗那:Rodalies)两种。巴塞罗那城际列车的叫法和其他省份不同突显了加泰罗尼亚地区寻求独立的决心... 去相对较远距离城市的高速列车(高铁)都是Renfe,而在城市或城郊运行的就是Cercanias了。从马德里机场去市中心就是利用这个城郊线。它的机场站在T4航站楼,由于T4距离T1,T2有大约2公里左右,从T1或T2需要搭乘免费的航站楼接驳巴士到达T4.在T4 Cercanias的车站搭乘C4线可直接到达太阳门广场站(Puerta Del Sol),所需时间30分钟左右。费用的话,国铁是最便宜的,大概2.6欧元左右,还不用支付机场税(过路费)。3/ 巴士:有机场快线,站点在T1,T2都有。费用5欧/人,所需时间40分钟或以上(视路况)。4/ 出租车:费用30欧,所需时间30分钟左右(视路况)。 综上所述,最便宜最快捷的还属国铁城郊线Cercanias莫属。 到达西班牙后的第一个夜晚,两人心系失联行李,忧心忡忡地洗刷完毕后便上床就寝了。睡前还不忘和在上海的母亲联系了行李票据,拜托她与东航保持密切沟通,望能最速确认另一件不明去向的行李的所在。(前奏 完)首日 - 马德里(阿尔卡拉街、皇宫、普拉多美术馆)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及最大城市(反正市中心我是没感觉有多大)。西班牙曾经的旧都是离马德里70公里之遥的著名世界遗产都市托莱多(会于第二日拜访),当时的国王腓力二世于1561年决定将首都迁入马德里。之后马德里便作为经济文化中心迅速发展,并成为了这个“海盗”国家创建世界最强帝国的总司令部。 西班牙帝国其实是在获得东方(天朝)文明尤其是手工业技术的启迪与孵化后,才迅速成长为西方蛮夷国家中手工业文明的中心,并借着工业振兴的机遇建立起了较为先进的金融体系及发展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在工业、金融、军事的辅佐下,其“海盗殖民经济”得以在世界上不断地扩张霸权及收割财富。西班牙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便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时代,那时的他们自称为“日不落帝国”,疆土占据了今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及意大利等地域。所以这里要扫下盲,“日不落”本不属于英伦,英国是在夺走了西班牙的霸权之后,才顺手把这个自大的词汇给剽窃过去的…… 不要以为西方诞生过多少高雅的文明,他们的历史更多是蛮夷民族的长篇斗争史,看不得一家独大而导致霸权几度易手,近代许多文明与资本还很可悲地被犹太人、叛徒和移民在迁徙中带去了蛮夷之地的北美。这也是当今的欧盟之所以半吊子,始终无法跟老美抗衡的原因之一。 某个也和“太阳”有关的岛国就更别出来自诩自己有多优秀了,如果没有美英的大力扶持与孵化,这世界上真没有多少人会知道或者会在乎你们的存在,更轮不到你们恬不知耻地将自己臭屁成什么“rising sun”了。岛国之所以死死(忠诚)地站住西方阵营,也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干爹是谁。 如今西班牙的国际化大都市非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莫属,而马德里也依旧是整个南欧及伊比利亚半岛的国际金融中心。 我们的旅社Hostal MH Fuencarral坐落于阿尔卡拉街靠近格兰大道的一条步行街上,从这里出发,往西是西班牙皇宫、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及太阳门广场、主(马约尔)广场、西班牙广场;往东南是阿尔卡拉门、西贝莱斯广场、丽池公园、普拉多美术馆;上述主要景点都是在徒步可以到达的范围之内。【阿尔卡拉街 – 太阳门广场】 由于剃须用品与化妆品都集中在托运行李内,我们计划在当地先购置一些日常用品应付两天,但一大清早起身的我们发现西班牙店铺的开门时间都在10点以后,遂决定先去阿尔卡拉街打发时间,沿途探访一下著名的马德里南京路(格兰大道)及这条古老街道的附属广场群。 阿尔卡拉街是马德里最长的街道,西起太阳门广场,向东北方向延伸10.5公里一直到达市区的东北边缘。我们决定从这条马德里最古老街道的起点即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开启今天的旅程。太阳门广场有地铁和国铁的车站,属于马德里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西班牙国道的起点(0km)。 太阳门是十五世纪时于马德里建造的诸多城门之一,因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而得名。广场上的地标建筑有旧邮局,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雕像,以及马德里市章“熊与草莓树”的雕塑, 等等。每年的新年庆祝活动都会在此广场举行,而在西班牙,伴随着新年的12响钟声吃下12颗葡萄的跨年传统也是起源于此。 西方文明比较喜好搞偶像崇拜,宗教相关的雕像遍布教堂内外,国家英雄或领导人的雕像则占据着各大广场,因为国家的财富主要就集中在教会与贵族手上。还记得爱尔兰都柏林中央邮局(GPO – General Post Office)旁边的那条主干道O’Connell street的隔离带上伫立着一排雕塑,除了各界名人之外还有几座完全摸不着头脑的雕塑,比如猴子骑在大象背上之类的抽象艺术…... 由此可以发现,即使是当今所谓的民主国家,还是不吝动用预算去修建一些新的雕塑,美其名为“艺术”。要知道,教会依靠着这些与宗教有关的建筑、雕刻、绘画等等艺术遗产可是捞了不少海内外游客的钱,因此这种乐于打造雕塑供人膜拜的传统也将会在西方诸国长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虽然此种媒体传播方式古老了点,但是在欧洲这些仍然乐衷于阅读出版类纸质刊物的国家中(印刷术还是从天朝学过去的),依然存在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在过往殖民经济的时代,这些文化载体更是在帮助海外百姓洗脑的过程中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当你观赏雕像或者教堂建筑时经常要仰着项颈的原因了吧(看多了容易得颈椎劳损) -- 因为这些神明或英雄们的视线必须得高于芸芸众生,如此才能让凡人在观赏他们的时候油然而生一种敬畏的心情。 可惜这些大神们在当时14世纪蔓延整个欧洲的黑死病面前,就真的只是尊雕塑而已,完全束手无策。【阿尔卡拉街 – 主广场】 从太阳门广场继续向西行走400米左右,便到达了马德里最具标志性的广场“主广场(又称 马约尔广场 Plaza Mayor)”。此广场的构思最早成形于1589年,那位曾经将西班牙帝国的国力带至巅峰的国王“腓力二世”,欲整治梳理这片混乱繁忙的旧阿拉巴尔广场地区,遂传唤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师胡安·德·埃雷拉,命其设计一座新广场来整顿秩序。这座新广场实际开工建造却要等到1617年腓力三世的时期,并最终完成于1619年。 主广场的形状呈长方形,长129米,宽94米。四周环绕着三层住宅楼,有237个面向广场的阳台。广场的入口总共有9个,主建筑为面包房之家(Casa de la Panadería),行使市政及文化功能,与其他建筑不同,其外墙装饰雕琢着各种壁画,非常醒目。 欧洲国家的城市布局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例如,“广场多,阳台多“。古时的广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专制政府用来宣传公示与举行庆典的场所(比如公开处决,竞技斗牛,宗教祭典,等),另一个就是群众用来集会与交换情报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社交网络)。当今的广场呢,除了多了个供游客参观的作用外,其他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只是相比以前广场更多地被政府所利用,在今天的西方国家中却是更多的被民众所利用,成为了诉求民意和聚众示威的一个好去处。 不过有的时候说的好听是民主集会或游行,其实背后都不知道是被哪个利益集团或别有用心的势力组织给操控着,最可悲的是有时还会成为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或利用对象。整个西方文明史赤裸裸地充斥着各种君主立宪、专制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篇章,鬼才信仅仅因为经历了近代几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后,这些个独裁国家便旋即蜕变成了所谓的民主国家… 而过分夸示“人权”其实就是某些个体或组织对于自身权限与能力的无知,而这种无知会萌生不安与不满情绪,并以要求“人权与民主自由”的方式(例如集会,游行等)来表达和发泄出来。这种表现方式是愚民们会采用的一种典型的诉求手段,但要知道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完全绝对的“自由”抑或“民主”,历史上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西班牙还有一个多的,就是“Casa(家)多”。喜欢把各种公寓楼称作XX之家(Casa XX),最有名的就是巴塞罗那的那些高迪设计的家(比如Casa Mila)。把建筑物称为“Casa(家)”多少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给冷冰冰的建筑物注入了感情),不过用多了也就烂了,而且也再次不慎泄露出西方文字库内词藻匮乏的先天不足。你想想一个市政府的办公楼,竟然起名为“面包房之家”,在我国古代文人看来真的是要笑掉大牙,烤面包的来管市政?呵呵,这是能有多没文化啊…… 与岛民随手拈来“河川”与“山田”过来做姓氏有得一拼。 在主广场我们收到了一则来自祖国母亲的振奋人心的消息,东航回复说下落不明的那个行李箱终于被找到了,两个箱子会乘坐同一班机于4月27日晚21点到达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我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应声落地,不用再担心是否会穿着一套服装走遍西班牙了,终于可以心无杂念地专注于西域取经的精彩内容了(当然27日晚还得专程再跑趟巴拉哈斯机场为两个箱子接机……)。【阿尔卡拉街 – 大都会大厦、格兰大道】 大都会大厦(西班牙语:Edificio Metrópolis),位处于阿尔卡拉街与格兰大道的转角,建于1907-1911年之间,采用了罕见的法国布杂艺术风格建造,是这条繁华街道的近代地标性建筑。大厦顶端是一座胜利女神的雕像,而旁边的格兰大道便是有西班牙百老汇之称(我称它为西班牙南京路)的高档购物商业街,其东起阿尔卡拉街,西至西班牙广场。成批的酒店、电影院、剧场在这条商业街上落户,而许多剧场在今天已经被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所取代。 格兰大道的建造过程拔萃了西班牙人国民性中的两大特点“懒散与顽皮“。决定要造南京路是19世纪中叶,为了兴建全新的商业街,大部分原来的建筑被移除(拆迁…不知道有没有钉子户),可偏偏新街区的规划一直都出不来最终方案,就这样懒懒散散地荒度了十数年(想象一下拆的一片狼藉的南京路十几年造不出个新楼来是一种何等萧条的景象,不过西班牙人好像不在乎面子,比起造楼还不如搁置在那,顺便多放几年假)。 这期间,也有看不下去的,不过不是老百姓,是靠博人眼球过活的报刊媒体,它们用调侃的方式代替批判,玩世不恭地将烂尾的南京路称为“伟大的街道(Gran Via的直译)“,谁能料到格兰大道这个听上去很拽的名称竟然是如此诞生的… 在媒体顽皮地讽刺中,南京路终于在1904年批准动工,并最终于1929年全部完工… 好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没有殃及到马德里,不然好不容易花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竣工的“伟大街道“又要毁于一旦,前功尽弃鸟… 而按照西班牙人的性格来看,如果这街不幸被夷平,那么马德里的“伟大街道“将会永远存活在人民的记忆里,并摇身一变升华为了“传说中的街道“。 沿着格兰大道继续向西行走,印入眼帘的则是一些地标性建筑与广场,比如格拉西大厦、西班牙电信大厦(88米,1929年时的马德里最高建筑,西班牙的和平饭店)、卡亚俄广场(电影院集中地),而当你一直行行至位于最西端的西班牙广场时,格兰大道(西班牙南京路)亦于此画上了终止符。【阿尔卡拉街 – 阿尔卡拉门、西贝莱斯广场】 阿尔卡拉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位于独立广场,靠近西贝莱斯广场与丽池公园(丽池公园当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大院深锁,我们将会于最后一天重返马德里的时候入内参观)。阿尔卡拉街穿过独立广场,但并不穿过阿尔卡拉门,所以你会发现阿尔卡拉门像个花瓶一样摆设在马路正中央,形成了一个景观性质的环岛。不过这座门的建设目的当初也就是为了美化马德里的景观,18世纪后期,国王卡洛斯三世嫌弃马德里的城墙太过单调乏味,遂命建筑师新建一座城门以取代位于附近较小的城门,阿尔卡拉门便应运而生,其名源自于从马德里到附近城市埃纳雷斯堡的古路之名。 这些装饰性质大于实用性的门也属于西方雕塑文化(偶像崇拜文明)的一种,你看欧洲主要城市都会有一些地标建筑是什么什么门(比如凯旋门…)的,除了作为城墙的一部分之外,他们有时承担的是宣传政客贵族丰功伟绩的责任。相比较而言,我们天朝的城门就朴实无华了很多,且实用价值高高地凌驾于欧洲这些徒有外表的门户之上。 西贝莱斯广场,亦名大地女神广场,同样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群。最显眼的就是伫立于广场东南角的白色教堂式建筑,这个建筑是西班牙邮电总局,旧名通信宫,如今已成为市政府办公处,马德里市长于2007年开始入驻于此。在很多国家,城市中最雄伟最华丽的建筑,一般不是政府机构就是银行总部,可见要想高人一等,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久不变的传统,屌丝翻身在西方权贵统治的国家中其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日本,一般最华丽的建筑都是弹子房,这大概是跟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的赌场学的…… 西贝莱斯广场向北去是雷科莱托斯大道,向南是普拉多大道,经卡诺瓦斯广场可以到达马德里最大的火车站阿托查车站(去其他城市的高铁都从这里出发),东西向的阿尔卡拉街穿过广场,向西到太阳门,向东到独立广场的阿尔卡拉门。 市政府大楼的眼皮底下有西贝莱斯喷泉雕塑,描绘的是弗里吉亚生育女神西贝莱斯坐在两只狮子拉着的战车上,建于18世纪卡洛斯三世时期。这个广场还供这座城市的代表俱乐部皇家马德里庆祝各种胜利与冠军时使用。 逛完了阿尔卡拉街及广场群,一看手表也已经过了10点,我们便前往旅社附近的化妆品店购置化妆品及剃须用品(不然我接下来的写真集就真的要胡子拉碴,走颓废路线了……)。说到剃须用品,不得不说一下西班牙男性特别喜欢留胡子,年纪轻轻留一脸络腮胡(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经受到过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小鲜肉们个个大叔样,仅凭肉眼是无法判断出他们的真实年龄的。据我们家姑娘说,她可以通过看他们的眼睛来判断大概的年龄,即使她不喜欢留胡子的男人,但有胡子的男人(尤西方人)感觉还是非常MAN的,比起国内娘娘腔的小鲜肉要耐看不少。 还有让人觉得很搞笑的是,剃须啫喱的包装盒(下图)上印着一个男模特的头像竟然也是一脸络腮大胡子,这啫喱做广告不是应该宣传能帮助剃须剃得有多干净么,要放也该放个皮肤嫩嫩下颚光光的小鲜肉头像啊…… 这一脸大胡子的,真的需要剃须产品么?呃…西班牙人的思维,有的时候真的是很奇葩,让人无从捉摸。【马德里皇宫 – 皇室简介 与 皇宫外的相遇】 每个欧洲帝国都有皇室,西班牙也不例外。不过自从历史上被英国抢了风头之后,西班牙皇室的出镜率与知名度完全不能与大英帝国的皇子皇孙们相提并论了。因为自从1931年阿方索十一世弃位开始,至1970年代之间,西班牙经历了各种内战、改革等乱象,致使皇室在这期间遭受了退位断代及分崩离析的灾难。直到1975年,独裁将军佛朗哥才指定过去遭受流放的国王的孙子,波旁家族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接回王座。 胡安卡洛斯一世是波旁王朝的后代,其妻子也就是王后是希腊国王保罗一世的长女,而如今的国王菲利普六世便是他们的儿子。西班牙皇室的日子过的也没有英女皇来的滋润,相比较伊丽莎白女王年薪4200万英镑,整个西班牙皇室的年平均支出才680万英镑。当然这和国家经济也是息息相关的,英国的经济一直都要远远好于西班牙,西班牙在2015年还经历过经济危机,当时菲利普六世自减20%薪水为国家节约俭省。不过穷归穷(你缺失了什么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得到什么),西班牙皇室的颜值要比英国皇室强太多,最起码男性的头顶上没太阳,估计是因为“日不落帝国“的荣耀被大英帝国夺走后,英国皇室在此盛名之下就不得不开始头顶太阳了。 现在看下来全世界的皇室里,就英女皇是极尽奢华(免不了要“合理“避税),而最艰苦朴素的还要数大和天皇,无论怎么找个高的老婆欲拔高后代都无济于事,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还要求着首相让他退位(还要向百姓道歉),皇宫简朴平淡的还不如那些资本家的豪宅,自古都无权过问大名政客打仗经世(政客玩砸了还要他出来谢罪)…… 所以,结论就是,生在什么家庭不是自己能选的,如果不幸生在穷苦家庭那就要学会勤俭持家,别去和人家比比比了,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马德里皇宫是在菲利佩五世的命令下于18世纪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岗上,以前阿拉伯要塞城堡(Alcazar)的基础上建成的。它豪华壮丽,是波尔梦王朝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工程总耗时26年(1738-1764),精美与完整程度仅次于巴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位列欧洲第三大皇宫。作为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宫内收藏着无数金银器皿、绘画、瓷器、壁毯等价值连城的皇室用品,如今已被修整为博物院供游客参观。 马德里皇宫的门票我们没在网上预订,因为听说只需排队15分钟,所以我们决定来到当地买票,不过就是这个买票竟然又触发了一出小插曲。皇宫正门前的阿尔梅里亚广场(皇宫与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之间的广场)上,从检票入口处开始延伸出两排队伍(下图右半边),一排较长一排较短,我们当时也没注意检票入口附近有什么标识,就自觉地找了一条排的比较长的队伍从最后开始排起(在岛国养成的非常不好的习惯:遵守秩序喜欢排队、还特别喜欢排长队、更可怕的是不动脑子地排队)。 排了10多分钟后,我们开始渐渐地接近检票入口的大门,不过奇怪地是发现有人还没进门就开始从队伍中脱离出来,顿时无数问号在我们的头上跃动。排在我们前面的一对欧洲老夫妇也开始诧异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了探明真相,我走近入口处立着的两块小指示牌子看了一眼,一块上面写着“Ticket Reserved(已订票)”,另一块上面写着“ Without Ticket(未订票)”,而我们就正好排在了“Ticket Reserved(已订票)“的行列之中…… 瞬间我很无语,不过既然事已至此就必须立刻随机应变,我在换队列前与排在前面的那对欧洲夫妇也说明了情况,不过因为已经很接近入口,他们想试试看工作人员会不会通融。 我们在无奈之下脱离了订票队伍后重新排到了未订票队伍的后方(还好未订票排的比已订票的要短很多)。过不了多久,那对老夫妇也垂头丧气悻悻然地来到了我们身后,看样子是被工作人员给拦住了。接下来我们这两对同病相怜的老少夫妇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话闸,如庐山瀑布般奔流而下,滔滔不绝…… “这不合理啊,订票的竟然排的比没订票的队伍要长!” 大叔提出了大家共同的疑问。 “呵呵,貌似订票的人更多呢……” “这指示牌也写的太迷你了,在队尾谁能看得到啊!” 我们家姑娘也开始为自己的疏忽找台阶下。 “是啊,不走到最前面根本无法察觉” “你们是从哪来西班牙的?” 大叔大婶从发泄不满转移到了新话题。 “我们从日本飞过来的。我们是中国人,在日本工作。昨晚刚到。“ “你们运气真好,到昨晚为止,马德里这边的天气都糟糕的不行,下雨下了好几天。” “呵呵,我们也有运气不好的事情发生,行李箱错过了航班,没有一起到达…… 刚去买了日常用品。” “我们以前去捷克也遇到过,迟了三天!” 大叔大婶又找到了新的共鸣。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感觉他们是欧洲某国。 “我们从法国过来旅游的。” OMG… 我这个在公司天天和法国人打交道的,竟然没有辨识出法国人那拗口的英文口音……允悲。 “我在施耐德电气工作,你们肯定知道吧?” 我立刻开始套近乎。 “是德国企业吧?” 大叔一脸懵逼。 “呃…不是,是法国(大手知名)企业,做工控能源的。” 看样子如果不卖手机电视,一般法国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国家准国企的存在…… “哦哦哦,那估计创始人是和德国有渊源(血缘)的。” 大叔努力为自己的无知圆场。 “MAKITA(牧田)知道吧?做电动工具的,比如割草机,我在那工作。” 我们家姑娘也来凑热闹。 “MAKITA知道,我们家有在用。” 呵呵,做工控的法企还不如个卖电动工具的日企深入民心呢…… “日本的天皇怎么样,听说5月1日新天皇即位?” 大叔估计是国际新闻没少看。 “是啊,年事已高,让位给他儿子了。日本天皇很可怜的,没实权还被摁在台上做吉祥物…… 我们托新天皇的福,多了一天的国定假日,今年黄金周十连休!” 开始倾诉对日本天皇的同情,及与欧洲皇室相比他显的有多卑微。 “你们接下来要去哪?” 我深知法国人热爱聊天,这越讨论越热烈的,估计进不进皇宫都无所谓了,要不要旁边找个咖啡馆坐下来促膝长谈呢。 “我们明天去托莱多,接下来周游安达卢西亚。” 旅游的话题永远是旅人们最爱共享的。 “我们以前也去过安达卢西亚,那里天气很好很漂亮。明天我们也去托莱多,说不定在那还会相逢呢。” 呵呵,看样子老夫妇与少夫妇也没啥代沟,很谈的来呢。 我在欧洲跑了那么多国家,总结下来,就是和老年夫妇很容易搭上话并有很大几率能成为旅伴。之前单身游瑞士时也是,一对老夫妇和我在火车站相遇,几句话就谈到了一起,然后结伴一起乘火车登上了少女峰,还在分别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活到那个年纪又在海外云游的老夫老妻,一般都是有些经济实力且有充裕的私人时间,所以心态亦会特别的平和特别的与世无争,是让我们年轻人觉得很可爱的那种老人。 就这样,一顿天南地北的胡聊乱侃,我们重新排队的焦躁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皇宫的检票入口。购完票后,老少夫妻档互相依依不舍地道别,进入皇宫开始了参观。观摩皇宫,也是我们首日马德里行程中的重头戏。【马德里皇宫 – 宫中漫步 遐古思今】 在入口处将随身的包寄存在储存柜后,我们便踏入了皇宫前的(南)中庭广场。广场的一边是皇宫的正门建筑及两侧回廊,其中一侧回廊还能走上天台眺望马德里街景;另一边则是雄伟的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 皇宫北边的另一侧则是西班牙广场,中央矗立着《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纪念碑,纪念碑旁还有堂·吉诃德骑着马和仆人桑丘的塑像。 从正门进入皇宫后没走多久,我们来到了大理石台阶的前厅,台阶的尽头端坐着卡洛斯三世的雕像,因为他是第一个享用这处奢华皇宫的国王。在雕像的下方,悬挂着正方形的西班牙国徽挂毯,请注目国徽上的链子,每一任国王都会有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设计的黄金链子(登基时佩戴),现在这条便是属于现任国王菲利普六世的。台阶两侧的扶手上有姿态各异的狮子雕塑,是波旁王朝权力的象征,只是看上去有点瘦骨嶙峋。 一步步虔诚地登上台阶后,先是看到菲利普五世(卡洛斯三世的父亲)也就是波旁王朝始皇帝的雕塑(上图),穿过侯客厅时我们看到了当今国王的全家福照片(下图),站在正中央的是现国王菲利普六世的父亲胡安卡洛斯一世,于1975年接回王权,也是波旁王朝第三次执政的当事人。皇宫现在只供皇室成员在有国事活动的时候使用,而如今的国王一家居住在马德里郊外的萨苏埃拉宫。 离开侯客厅后我们来到的是被许多挂毯包围起来的“廊间”,接着是模仿贝鲁塞尤宫殿中镜子房样式的“御座间”,在被称为“佳斯帕利尼房间”的三间房屋里,其豪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第二个房间里有戈雅所作的卡洛斯四世国王和玛利亚·路易萨王妃的肖像画。第三个房间里则是当时流行的中国风格装饰。另外,这些屋子当中还有专门摆放陶瓷制品的“瓷器房间”和墙壁曾经被黄色绸缎所包裹的“黄金房间”,以及能够同时容纳145人的“大餐厅”等等。 这些房间大部分都是为卡洛斯三世所用,他的时代西班牙曾经站在欧美非之巅,也出了他们的英雄人物哥伦布(虽然说他发现新大陆是借了郑和的光,但欧洲人是不会承认中国航海业曾经比他们发达的事实的)。 房间内还有狮子踩球的雕塑,和我天朝雄狮踩球的设计多少有些异曲同工,但他们设计的这个狮子踩的不仅仅是个球,而是地球,彰显世人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帝国… 但说到底,这只是在吹牛逼,因为他们版图再扩展也无法与我天朝相提并论,他征服了欧非,他开拓了北美,但他对亚洲对天朝无从下手。当时他们的崛起还需要我们天朝为他们输出知识与技术,稍微翅膀硬了点便目中无人,这秉性也是造成欧洲帝国无法持久兴盛的原因之一。 由于皇宫内很多展厅都禁止拍照,我们的照片也只能无奈地集中在前厅和一些走廊上了(走廊大窗所带来的光影效果非常不错)。皇宫内部的装潢主要是以意大利风格为主,刺绣挂毯和镀金家具很多都是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工匠之手,还有水晶大吊灯也是从威尼斯进口而来。 欧洲的很多后进帝国一旦强大了,一般都是通过掳掠(说的好听点,是舶来品)的手段来汇集欧洲其他文明古国的艺术精粹。不是有个笑话说,英国因为雇佣了意大利法国的外援大厨,所以自己没有像样的美食文化么;那么西班牙亦是如此,一堆进口产品陈列在宫殿之中,而且当时的欧洲还很崇拜中华文明,收集了一堆瓷器以及专门打造中国风的房间(天顶画、屏风、装饰品、家具、茶具等)供皇室享受。 中国风格的天顶画其实仔细看了后觉得有点搞笑,可能是因为出自欧洲人之手,他们虽然尽力在模仿,但画中那些人物的神态多少都有些山寨版的影子,和我们清明上河图或一些山水画中的神韵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所以我们家姑娘经常无限惆怅地说:“如果故宫也能把当时的艺术品、雕刻、家具等完整地保存下来,那造诣与境界肯定要凌驾于这些欧洲皇宫之上。“ 欧洲帝国接受了我国文明及工业技术的启迪,之后又在战争中抢掠毁坏了我们很多文物,今天他们既不需要赔偿我们的损失(包括归还赃物),也不用支付我们任何知识版权费,更变本加厉地是,他们还致力于丑化矮化与过小评价中国文明的历史地位,并且借势把与工艺有关的奢侈品市场完全独占在了自己手中。 所以,当你输了战争,历史就会被胜者改写,利益就会被胜者分赃,欧洲历史就是在如此循环反复中来到了今天的。而西方势力与教会也永远不会放弃罗马帝国世界一统的野心,只是带头人如今从欧洲移民到了美国而已。在中华文明复兴的路上,依旧有太多的阻碍与艰险,但我坚信我们5千年文明中孕育出的儒学道家思想里所思考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也会如我们曾经的艺术品一样,与欧美列强思维方式下衍生的“民主自由“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普拉多美术馆】 首日马德里观光的最后一站是普拉多美术馆,美术馆周一至周六18:00 - 20:00,周日及节假日17:00 – 19:00的2小时开放免费参观。我们到达美术馆前大概是下午17点30分左右,队伍已经从入口处排起了长龙一直拐倒了美术馆正门前广场处。18点一过,队伍开始移动,大概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入口(还算挺快的),领取了免费入场券并存完包后,我们便开始了参观。 我对美术一直都没啥见解与造诣,所以我的游记里对一些美术馆及博物馆都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欧洲的部分美术及艺术又是以宗教或贵族为主要描绘对象,这就更加加大了我们这些亚洲异教徒理解的鸿沟,所以我不太喜欢对他们的艺术品到底有多高大上的价值发表个人评论。管你是梵高的向日葵也好还是莫奈的睡莲也罢,在我这种外行人眼里,都只是一幅普通的水彩画,或许后人添油加醋的评论与分析提高了这些画的价值,但除非你们自己来表述你们画这画时的想法及意境,不然外人再怎么抠细节我都会觉得是吹牛逼…… 咱们这些异邦人其实就只是从众凑个热闹,大家说好我们也说好,看了后还会有错觉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哈哈,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方价值观与审美观,为什么我们就要顺从于被西方同化呢…… 只能说主流媒体太多油腻,不知不觉中,你就被带走了节奏,成了个假洋鬼子(开个玩笑:如果你按照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审美观来找老婆,你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西方社会不是很喜欢提倡什么“民主自由多样化“么?那在艺术品与奢侈品的世界里怎么给人有点“世界大同“的错觉呢? 关于普拉多美术馆的简介,我就从网上复制一些供大家参考吧。普拉多美术馆(博物馆)是西班牙最大的美术馆,收藏有14世纪至19世纪来自全欧洲的绘画、雕塑、及各种工艺品,里面还有许多皇室珍藏,被誉为是“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是戈雅,他是西班牙浪漫主义派画家也是宫廷画家,并于半岛战争时用画作记录了战争,这套由82幅作品组成的战争系列被命名为“战争的灾难“(1810-1820)。 整个普拉多美术馆走一圈下来后,人的心情其实会变得比较阴郁,这与这家美术馆收藏的画作很多描绘的是战争或死亡有关。由于馆内展厅很多也是禁止拍照的,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地快摄几张便收工了。普拉多美术馆的楼层很多且占地很广,如果是业内人士或美术爱好者,建议还是早点买票入内,耗费半天也不一定能完全踏遍所有展厅(免费票是专门为我们这种门外汉走马观花设的)。 从普拉多美术馆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但由于夏令时,天空依旧如下午4,5点一般亮堂。至此首日马德里的行程按照原计划已基本完成,靠两条腿走遍马德里市区的两人已经再也无力抵抗剧烈的饥饿感,随即踏上了觅食的征途。【外食及超市小贴士】 民以食为天,说到餐饮,其实所有国家都大同小异。外食的话主要分为普通餐厅与连锁快餐。 西班牙的餐厅里比较有南欧特色的就是Tapas的店,在这里可以点上很多小皿的料理,让你一次就能品尝到非常多种类的西班牙菜。就像接机我们的出租车司机所说的一样,你可以换着Tapas的店吃,每个店点2道小菜,吃完就换。 西班牙的快餐呢没啥花头,全球连锁的麦当劳肯德基Subway……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城市快餐店里的厕所是需要密码才可以开门使用的,而这个密码就写在你买吃的收据单的最下方。大部分快餐店都有触摸屏自助点单系统,如果对自己英文口语听力没自信的小伙伴可以使用自助系统,付款后拿了号码等号就行。 连锁大型超市的话,最大最多的就是Mercadona,这家感觉也是最便宜的。然后就是家乐福,其中有些家乐福后缀express的店,这些就相当于便利店,属于小型超市,当节假日整个城市除了餐厅之外其他商业设施都关门的情况下,express可能会是你唯一的救赎。超市可以多逛逛,南国的海鲜种类还是很多的,而且最重要的是 不贵。【首日 完】第二日 – 托莱多(阿尔坎塔拉桥、阿尔卡萨尔军事博物馆、大圣堂、山谷瞭望台) 第二日(4月27日)一早我们便起身出发去马德里最大的火车站阿托查,搭乘Renfe(高铁)前往托莱多。刚隔了个周末,早上出门便看见步行街酒吧街的路上是一片狼藉,脏乱差的恐怖,那些酒鬼半夜吵吵嚷嚷的,现在倒都去睡觉了,剩下的就只有环卫工人在收拾残局。一些地面还是湿的,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不是半夜下雨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为了清扫的更彻底,直接洒水了...... 托莱多位于马德里西南约70公里,所以前往托莱多的列车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高铁而更接近于城郊列车,下文购票指南中提到的Renfe官网提前订票能打折不适用于马德里至托莱多的车票(因为太近了),去托莱多的票都是原价票。正因为是原价票,可以在出发前随时改退签。为了能拍摄到举世闻名的托莱多夜景,我们原本计划是乘坐晚上末班车回马德里的,但可惜东航不给力把我们行李箱给落下了,于是为了晚上回马德里机场接机,我们不得不前往服务柜台将末班车改成了7点返程的车…… 错过托莱多夜景是我们本次旅行最大的遗憾,因此也缺失了几张可以用来做壁纸的大作。【Renfe(高铁)购票指南】 Renfe的官网 http://www.renfe.com/EN/viajeros/index.html,价格会浮动,提前3个月订票最大可以便宜60%-70%(打折票一般不可改退签),用信用卡网上结算,出票后可以让其把电子票发至手机或者打印车票随身携带(票上的条形码是检票时扫描的对象)。 城市间高铁的票上会写有Combinado Cercanías的密码(见上图),在自动售票机上输入此密码可以换取转乘近郊城际列车的免费票,不过注意换票是有时间限制的:即你高铁票上出发时间前的2小时 或者 到达时间后的2小时 之内。例:我们手上有马德里到塞尔维亚的高铁票,马德里阿托查车站的发车时间是早上9点,那么在7点至9点之间,我们可以在马德里太阳门的国铁站免费领取到阿托查车站的城郊线车票。 阿托查火车站还是蛮大的,在底层(Ground floor)和二层(1st floor)都有检票口(数楼层的方式与英国一样,底楼是Ground,而1楼则是国内常说的2楼),请注意底层与二层站台出发的列车所方向的目的地是不同的,方向托莱多的列车的停靠站台在底层(关于目的地,请注意查看检票口处立着的告示牌)。在检票口扫完车票的条形码后,和天朝一样便是安检,过了安检后进入候车室。在候车室内注意显示屏上自己乘坐列车班次的发车站台号,站台号一般会在发车的20分钟前显示,最后前往相应号码的站台前排队等候入站台就行。 当天,进入站台后,我们沿着停靠着的列车,寻找票上印着的3号车厢,有趣的一幕再次没有任何预告地从天而降。“唉,怎么没有3号车厢呢?“ 每一节车厢的车门附近都有一块液晶屏显示车厢号码,但就是没找到3号……“奇怪了,不可能没有啊,有1号和2号,嗯?等一下!“ 我发现某节车厢的液晶屏貌似因为故障没有显示,可在其旁边,人工用刀片刻着一个小小的且歪歪扭扭的“3“的字样…… 坐在手写的3号车厢里,我们又更加深刻地领教到了西班牙人的随性与不羁。 30分钟后,我们的列车停靠在了托莱多火车站。我一下火车就迫不及待地盯着站台上的TOLEDO站牌一顿猛拍,跟在我后面下车的乘客们还以为我侦察到什么世界珍稀鸟类了,也凑热闹地把目光刷地一下朝向了我镜头的方向…… 想到他们寻觅了半天却只发现个破站牌的时候,我心里不禁一阵窃笑。 托莱多火车站秉承了托莱多城的样式,融合了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阿尔坎塔拉桥】 托莱多始于罗马时期,在腓力二世前是卡斯蒂利亚王国(后西班牙王国)的首都(1035-1715年)。这个世界遗产的古城里汇集了各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犹太教)所留下来的印记,哥特式、摩尔式、巴洛克式、新古典式的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博物馆等多达70多处的古建筑遍布古城的大街小巷。 我们先从架在东侧入口处的“阿尔坎塔拉桥(Puente de Alcántara)“开始今天的行程,从托莱多火车站徒步大概10分钟便可到达这座自从古罗马时代便伫立在此的大桥。托莱多东西被塔霍河(Rio Tajo)环抱,能跨过天然护城河进入托莱多城的总共有两座大桥,除了东侧的“阿尔坎塔拉桥“之外,另外一座是西侧的“圣马丁桥(Puente de San Martin)“。 “阿尔坎塔拉桥“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战火中多次被毁坏并重建,也因此令其植入了多种建筑样式的风格及不同王朝的印记。例如,桥的正门是一座高耸的巴洛克式凯旋门,在西班牙继承战争(1701-1714)中即位的菲利佩五世于1721年重建这座凯旋门时,在门正上方雕刻的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的纹章(城堡与狮子)的中央加上了波旁王朝(百合花饰)的纹章。原先的纹章“双头狮鹫“应该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象征及托莱多的市章,但你会发现狮鹫的头部已经被切除,这可能是在暗喻,王国的统治权已经转交到了波旁家族的手上。 在正门旁边有条下到河岸的阶梯,可以来到与塔霍河同样的水平面,观赏这座伤痕累累历经风霜的古桥。 走过“阿尔坎塔拉桥“后,我们来到了托莱多城的外围。于公路对面你会看到一座马蹄形的拱门(见下图),进入拱门沿着阶梯(170多级台阶)便能直接攀上城内(到达索科多佛广场 Plaza Zocodover);如果对自己体力没自信的也可以从右手边的回廊行至自动扶梯处坐电梯上到城内。马蹄形的拱门仿佛在向游客们倾诉着这座古城所背负着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争斗与共存的历史,而从你踏入城门的那一刻起,时空似乎也在不经意间回到了那遥远的500年前。【阿尔卡萨尔军事博物馆】 在西班牙,我们会经常看到 “阿尔卡萨尔(Alcazar)“,这个词其实是阿拉伯语里“城堡“的含义。我们从索科多佛广场沿着坡道来到了“阿尔卡萨尔军事博物馆“。早在三世纪古罗马统治时期这里就建成一座宫殿,公元932年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的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在攻克托莱多后将这个古城制高点建为要塞。1085年阿方索六世从穆斯林手中夺回托莱多并在此建设了城堡。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宏伟建筑是来自十六世纪卡洛斯一世统治时期,他命令建筑师Alonso de Covarrubias,Francisco de Villalpando和Juan de Herrera将这里改建为自己的王宫。不过他的继任者腓力二世决定迁都马德里,使这里连同这座城市都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后来这里逐渐成为从朝廷退下来的寡妇太后们的居所,比如腓力四世的妻子奥地利的玛丽安娜(Marianade Austria)、卡洛斯二世的妻子诺伊堡的玛丽安娜(Mariana de Neoburgo)等都定居于此。 历史上这里还曾作为监狱、兵营、丝绸作坊和陆军学院,并多次遭受战火,如1710年的继位战争和1810年的法西战争等。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佛朗哥军队的莫斯卡多(José Moscardó Ituarte)上校率兵据守城堡,抵抗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的围攻。在据守了70天后莫斯卡多在援军的帮助下取得胜利并成为佛朗哥政权的英雄。而佛朗哥也因此下令重建此城堡并将其改建为了军事博物馆。 在这座博物馆中,陈列着从冷兵器时代至近代的武器、军装、玩偶等各种与军事相关的展品。在底层还可以看到城堡根基处留下的那个时代的真迹,而位于顶层的图书馆则可以俯瞰托莱多城的全景。【托莱多大圣堂】 托莱多古城中的巷子特别的错综复杂,穿梭于街头巷尾的我们,在前往大圣堂的路上,一不小心就迷了一小会路。不过这也给了我们更多拍摄古城街景的机会,既然天赐良机,两人便干脆完全地沉醉于迷路之中。 托莱多城中最具观赏及艺术价值的建筑依旧是宗教设施 – 托莱多大圣堂。这座教堂的来头可不小,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如今则是继塞维利亚大教堂之后西班牙国内排名第二的大教堂(1247动工,1493完成),采用了法国及西班牙哥特式风格建筑形式。前文也提到过托莱多是一座经历过各种政权及宗教统治的都城,所以其建筑样式会结合各种不同风格,而这座大圣堂则是在原清真寺的原址上建造而成的。 托莱多的建筑风格是以哥特式为主,辅以穆德哈尔特、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 教堂内公认最为壮观的是唱诗坛。其下层座椅雕刻着占领托莱多广场及攻占格拉纳达的场景,而上层72个座位则是出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及雕刻大师 阿隆索·贝鲁格特(Alonso de Berruguete)和 费利佩·韦加尔尼(Felipe Vigarni)之手。 珍宝馆的收藏室内摆设着无数价值连城的工艺品,其中以一台3米高、180千克重,用白银、黄金和珍珠镶嵌而成的圣体龛最为引人瞩目。室内还陈列着 巴洛克后期的意大利画家 卢卡斯·乔尔丹(Lucas Jordán)和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埃尔格莱戈(El Greco)的作品。 格莱戈是一位极具个人主义风格的艺术家,不皈依于任何传统流派,他的画作从通俗意义上来形容的话可能会被称作“怪异“(无论用色还是人物的身形),其思维模式与西班牙另一位“怪才“毕加索有得一拼,是表现主义与立体主义的先驱。稍后我们会前往托莱多他曾经的故居做一次拜访。 这里还是要重申一遍,对于西方绘画,我才疏学浅,无论是格莱戈也好还是毕加索也罢,他们的作品中我真的是无法领悟出其高雅之处,还请大师的簇拥们手下留情…… 大圣堂内让我驻足观看最久的是内唯一一处以巴洛克风格设计的作品 – 祭坛,祭坛天顶处有云石及铜等雕刻的天使并辅以天窗的搭配,让我瞬间回忆起了小时候从2D游戏第一次进化到3D游戏时的那种惊艳感。天使们栩栩如生地飞翔在天际的景象,通过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之手通,让当时的人们也有幸可以戴上3D眼镜观看一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大片。而这座华丽掉渣的祭坛亦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托莱多大圣堂还有个钟楼,需要另买门牌预约时间才能入内,由于我们还要赶着去瞭望台拍托莱多全景及回马德里机场领行李(当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最早的入楼时间是下午3点),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放弃了攀登钟楼(遗憾没能观赏到17.5吨重的“胖钟“)。【托莱多其他景点一览】 托莱多城内的各种建筑景点非常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罗列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供大家参考。我们当时是周六去的托莱多,而周六下午2点后会有部分景点开放游客免费入内参观,比如“格莱戈故居美术馆“。1/ 圣若望皇家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哥特与穆德哈尔特式样的完美融合,内部雕刻非常华丽。)2/ 白色圣玛利亚教堂 Sinagoga de Santa María La Blanca(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犹太会堂建筑,伊斯兰教式建筑风格,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三种文化合作的象征。每周六14点以后免费入场。)3/ 格莱戈故居美术馆 Museo de El Greco(前文提到的怪才艺术家格莱戈的故居,如今被改造成美术馆。据说这里曾是他创作用的工作室及开展学会交流的会场,而他本人并未在这座府邸内居住过。每周六14点以后免费入场。)【托莱多山谷瞭望台 奇遇记】 托莱多的这天万里无云,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大地。两人空着肚子在城里四处徒步观光,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下午3点。 “差不多该向瞭望台出发了!托莱多全景可是今天拍摄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啊!!“ “是啊,晚上还要乘7点的火车赶回马德里呢… 唉,东航啊,葬送了我们托莱多的夜景……“ 两人看了看地图,发现当下的所处方位只要沿路爬坡2公里左右便能到达传说中的全景瞭望台,而去往坡顶的公交车站却在城的另外一头。作为不背包但徒步成瘾的穷游族,两人即刻决定徒步登顶。 要乘公交的朋友注意了哦,请搭乘一个小时一班的No.L71,1.4欧元一个人;公车方向(Cuesta Carlos V)Virgen del Valle,于Ctra. Circunvalación (H. Doménico)下车。 两个人沿着山崖顶着烈日继续着西天取经之路,渐渐地我们开始远离了古城,海拔也在一点一点地升高。 “已经能看到一部分托莱多的景色了!“ 行至半山腰的我,异常兴奋,即使是冰山一角也不吝摁下快门,完全不像是还没吃午饭的人…… 大概走走停停20分钟后,两人终于到达了山谷瞭望台附近。这时候姑娘已经是倍显疲态,要求先在长椅上小憩片刻。我们就坐在那边发起了呆,看着一波又一波的各国(亚洲)游客,来了拍了走了,仿佛各国小品的串烧,给了我们一个观察不同国家国民性的好机会。 大奔往路边一靠,下来几个穿着鲜艳亮丽的年轻男女,倚着古城全景,单反相机下各种婀娜多姿各种嬉笑打闹,完全沉浸并享受于自怜自爱的世界之中 – 嗯,恭喜你猜对了,他们就是又有钱又臭美又朝气蓬勃(热闹)的中国游客(年轻一代)。 宝马往路边一靠,下来几个穿着时尚前卫的年轻男女,倚着古城全景,男性用黑卡相机给几位容易发生脸盲的美女拍了数张靓照,貌似还要赶下一站,面无表情地简单交流了几句(听不懂),再次回到车上,扬长而去 – 嗯,恭喜你已经快要猜对了,他们就是貌似有钱外貌充满特色但表情和语言并不丰富的韩国游客(年轻一代)。 大巴往路边一靠,下来一群穿着素雅单调的中年男女,倚着古城全景,叽叽喳喳地先是一阵感慨(貌似这辈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壮丽河山),然后找了位代表用各人的手机开始拍摄全家福,姿势都是整齐划一的V(二)字,全家福拍完后还不忘一顿自拍 – 嗯,恭喜你已经快要成为猜谜冠军了,他们就是喜欢跟团抱团看上去超级普通拍起照来超级统一感慨起来没完没了不惜赞美之辞的日本游客(中年一代)。 在日本游客拍照的时候,也来了几个欧洲游客,与我们一样貌似是徒步走上来的。欧洲百姓很多是属于穿着超级随意完全不介意他人眼光的那种类型,天生丽质的是穿啥都好看,身材走样的是根本不怕牛仔裤把缺点最大化。他们先是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日本团的戏,等日本人离开后,马上借鉴起了经验,“刚才那个日本人站在这个角度拍的应该还不错“,我大概猜出了他们讨论的结果。 我们俩个由于饥肠辘辘,看到瞭望台上有个小卖部在卖冰淇淋,遂不吝钱财,2欧买了美丽多蛋筒各一个,一边舔着冰淇淋一边又看了会戏。这次来的貌似是对日本新婚夫妇,租了个西班牙地陪开车把他们送上山来,地陪估计也是急着下去接新单,给他们俩拍完合影后就开始不耐烦地催他们走了,“Finish?Let’s go“。这种服务态度在日本早被骂死了,不过岛民身在国外,英语又不好,只能逆来顺受。 休息的差不多了,蛋筒也吃完了,而重头戏往往都是在最后才登场。 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群叔叔阿姨,讲着一口熟悉的乡音 – 上海话(出门在外深刻体会到上海人出来旅游的真是多,走哪都能听到)。 “各这角度最灵了!“ “侬腔势老浓的嘛!“ 他们开始三三两两地拍起了合影。 我们发现有个叔叔大概是比较清高的性格不爱凑热闹,一个人在我们旁边的长椅上坐下,颈上还挂着单反,给人一种导演的气场。 “叔叔,帮阿拉俩个人拍张合影吧!“ 机会来了,可是要立刻抓住的。咱们两个拍照狂人在旅游中找人帮忙拍合影也是有讲究的。一,看装备;二,看气场;三,看面相。 老乡见老乡那是格外亲切,他爽快地接过了我们的相机,让我们站好位置。此时旁边的一个阿姨见状也凑上来搭讪,“你们真有眼光,找了个我们的专业级摄影师!“ “两个人再凑近点呀,再亲热点……“ 呵呵,叔叔阿姨们非常努力地在为我们营造着气氛。 照完合影后,与叔叔阿姨们的话闸也自然而然地就打开了,互相讲述着这次西班牙的行程。他们这队人是从巴塞罗那入国后绕了西班牙一圈回到马德里的,明天便要乘坐飞机回程了。 国内的中高年阿姨一般都是最健谈的,在飞往马德里的飞机上也是遇到位杭州的阿姨,和我们俩聊的不亦乐乎,还跟我们家姑娘交换了微信。这个年纪的国内叔叔阿姨和那些我前文提到的欧美老夫老妻有些相似之处,比如已经有一定的经济积蓄,退休下来后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金钱上都可以比较自由地去支配,也因此心态会比较随和与开朗。 当然我国的中产阶级也有和那些发达国家不一样的特色,那就是很多人都是忙忙碌碌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等来了夕阳红的好日子,所以他们也更能感悟到现在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 传说中的托莱多全景拍了(夜景呢?…byebye),两个人到此一游的合影拍了,人间百态也欣赏了,两个人心愿完成心满意足地沿着山道开始下坡踏上了归途。 这个点(5点多),太阳依旧不知疲倦地挂在当空, “离回马德里火车的发车时间还有2个小时呢,去吃点什么吧?“ “好啊,麦当劳,如何?“ “……“【番外篇 马德里接机 兼 浅谈聊天大国】 对啊,你没看错,我们又去巴拉哈斯机场了,还是去接机,接的既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接的是那两个被东航落在了天朝的行李箱…… 我们是日晚8点从托莱多赶回马德里后又转乘国铁C4线,时隔一天再次回到了马德里的巴拉哈斯空港(代价是牺牲摄影巨作:托莱多古城夜景)。 拿着到达当天行李柜台给我们出据的行李延误证明单,我们找到了T1航站楼的国际到达出口。我们走入出口的自动门后,看到几个西班牙警察在那边站着聊天,如果不是我主动向他们出示证明及护照并说明咱们是来取延迟的行李的话,估计在他们眼皮底下若无其事地溜进去都不是没可能。唉呀呀,西班牙的警察叔叔啊,要是我们是恐怖分子,你们该如何收场呢? 这里就不得不要吐槽一下西班牙人爱聊天的习性了。他们是真心爱聊天,那么多国家看下来他们可以当之无愧地坐上“爱侃大山“第一位的宝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貌似任何其他的事情(天灾人祸除外)都无法超越其聊天的重要性与神圣性,什么正事都可以先搁置在一边,和同事或客人先把天聊完了再办理。由此可见这国家的生产效率有多低了,所以GDP上不去也别怪欧盟,先在自身找找原因吧,“什么?无所谓?“,好吧,曾经强大的西班牙帝国注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咱们游客来说,服务行业肯定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比如酒店前台(4星级及以上酒店除外),就算客人已经站在他们眼前了,服务员都要聊完天才会來搭理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和客人都是平等的,我先忙完,再來理你很正常。“顾客是上帝“貌似在西班牙是不通用的,在日本的话,这样的前台早被经理骂到抑郁症辞职了…… 不过这种秉性同时也是把双刃剑,由于他们做事与思考都较随意,很少去套规则,所以只要房間空着打扫完了,无论你多早到达旅馆都是可以check in得。如此就方便了我们这些旅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衍生出了更多自由度,不像岛民死脑筋啃规则,不到check in的点你就甭想进客房…… 除了酒店前台,还有超市收银员,也是看到熟客要聊上个把分钟,完全不顾熟客后面等待结账的队伍排的有多长…… 之后在巴塞罗那的各大景点,我们还会和当地售票处的工作人员有一番交流呢,那时我们发现了西班牙人虽然随性但却非常通情达理,这些故事还请各位耐心等待后文的分解。 言归正传,我们拿着票据又找到了托运行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知我们飞机即将抵达,让我们坐在转盘附近等候。 等了将近30分钟后,有国内乘客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托运行李领取大厅内。这时候我们的心再次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我们的两件行李一定跟着这班飞机到达了吧?“,“应该不会再出错了!“ 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慰籍着不安的心跳。 转盘开始转动,我们望眼欲穿地注视着一件件跃入眼帘的箱子,心中祈祷着他们能如约而至…… “看到了,酒红色的大箱子出来了!“,一声惊呼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位失散已久(两日)的“亲人“… “还有一个呢??“ “来了来了,蓝色的小箱子也出来了!“,在第二声如释重负的感叹后,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喜极而泣地与两位“亲人“再次重聚@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1航站楼...... 转自我们家姑娘接到行李后于当天发的微信,她是这样说的:我从来没有这么心心念念地想念过这两个箱子,在传输带滚动的时候,简直是望眼欲穿,忐忑不安的心情犹如初恋,还疑虑重重地担心东航会不会再放我们一次鸽子!等到它们出现在视线中时,简直就像看到自己的亲儿子一般,毕竟这俩个箱子装着我们旅行的衣装,这次“接机“还真是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好了,到达西班牙后第二日的夜晚,我们终于可以睡一个踏踏实实的安稳觉了。明天我们也终于可以换上一套新装奔赴佛拉明哥的发祥地,据说是热情似火的塞维利亚了。而被人称作最具西班牙特色的西班牙南部地方“安达卢西亚“自驾游之旅,也将从第三日正式拉开帷幕…… 惦记行李比起惦记扔在爸妈那边的娃(大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第二日 完】第三日 – 塞维利亚(租车记、大教堂、吉拉达塔、胜利广场、都市阳伞、佛拉明哥舞表演)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也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作为一座内陆河港,其交通发达,名胜繁多。该市2017年人口689,434人(不比我住的名古屋卫星城市的人口多多少),是西班牙南部的艺术、文化与金融中心。说到艺术,这里有世界第三大的天主教堂 “塞维利亚大教堂”;说到文化,这里是佛拉明哥舞蹈的发祥地;说到金融…嗯,因为这座城市(在我天朝这种规模都称不上城市)已经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区最大的省会城市了。 先撇开这些数据不谈,对我们两个异乡旅人来说,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西游记2019的重中之重 “安达卢西亚自驾游“ 终于就此拉开了帷幕。【租车记】 第三日(4月28日)乘坐Renfe,一早从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塞维利亚方向的发车站台在二楼)出发,乘坐高铁Renfe于当地时间正午12点左右到底了塞维利亚圣胡斯塔(Santa Justa)火车站,总共大约3个小时的车程。我预约了12点于火车站附近的租车公司Alamo(由Enterprise代理)取车。 两人拉着行李来到了租车点的办事处,发现就两个工作人员在柜台处。一个在接待一组提车的客人,另一个则在接待一组还车的客人。眼看那组还车的客人即将办理完手续,即将轮到我们的时候,店里突然又冒出了一对情侣,他们不是西班牙人,貌似是欧洲其他国家的(因为使用英文交流),完全无视我们正在那边排队,直接插了上来和即将办完还车手续的那个店员搭上了话,而那个店员也不提醒这俩没常识的家伙旁边有其他客人正在排队等候,竟然就理所当然地接待了起来…… 我不知道是该鄙视西方蛮族不守规则不排队呢,还是感叹西班牙服务业的随意与大条…… 反正我是越发感觉,在日本待久后习惯了的那套规矩,绝对不能不假思索地带到国外,或许你自以为你很绅士,但实际上有时你就只能像个傻子一样任人宰割。 就这样我们只能在心里骂娘兼自认倒霉地多等了20来分钟,直到另一个店员打发走了提车的客户。我预约过的等了如此之久,而那对程咬金竟然还是没预约半途杀出来的…… 联想起之前在英国租车的那家Thrifty傲慢的服务态度,对于欧洲租车公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我实在给不出好评。不过西班牙人因为健谈的国民性会给人一种热情的印象,比起英国那群外来打工仔,在感觉和心情上让你多少能更加舒服点。 这个店员上来也是一顿不着边际地胡聊,问你计划去哪玩并多管闲事地给你介绍西班牙景点,最后好不容易把他拉回到重点,我订的奥迪A3呢?“这个车型我们没有,你看看停在外面的大奔如何?“ 啥?同样价格么? “每天只要多加15欧元,你就可以开大奔了,不觉得很合算么?“ 靠!又来推销…… 网上订的品牌和车型于提车当天没有库存,这在欧洲租车公司是很普遍的事情。但一般如果没有同种车型的话,是会给你免费升级高一档车型的。这位小哥一上来就跟我推销大奔,明显是个狡猾的生意人。我也是江湖老混混了,没有被他带走节奏,反问他:那同种车型的其他品牌还有吗?他才透露还有一台鲁诺,让我自己看着办…… 不过话锋一转又再次跟我强调,你可以坐上奔驰去试试看那豪华的操作,绝对会发现租大奔的性价比更高。 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坐进了大奔的驾驶室,体验了一圈奔驰最新的操作系统(NND,我又不是来买车的…),殊不知,这一坐,给后面的受难埋下了伏笔(请看后话分解)。 由于我对大奔向来都不感冒,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小鲁诺,签了合同后,启动车子准备出发去宾馆时,发现手刹咋放不下来呢…… 我又找到店员,叫他来看看咋回事,这一看丢死人。原来这手刹的把手,仅摁住按钮是放不下来的,要往上方先提一下之后才可以降下来…… 造成我先入为主地觉得这辆破车有问题的是因为,自家宝马的手刹只要摁住按钮便可以升降。这下可落人口实了,店员看着我细细的小胳膊,调侃到:“小哥,你应该去GYM(健身房)多练练啊“…….【西班牙驾车指南】 最后再提醒下自驾的朋友,西班牙是右行和国内一样,所以开起来大同小异(除了红灯不能右转之外),但也请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1/ 信号灯有时候有两个,一个是十字路口的大信号灯,另一个则是人行横道线路边的小信号灯。尤其在转弯的时候要注意,人行横道线路边的信号灯如果是红色的,即使你的行进大方向是绿灯,也要在横道线前方停下来,直到小信号灯变绿。2/ 城市内路边停车位由颜色区分,白色框免费,蓝色框收费(按小时计价),绿色框给特定人群或周边居民,黄色框卸货区(驾驶员在的情况下可以临时停一会)。3/ 西班牙北部收费高速比较多,比如从瓦伦西亚去巴塞罗那的路。但南部基本都是免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只选择在安达卢西亚自驾游的原因之一。 驱车来到了塞维利亚的四星级酒店Silken Al-Andalus Palace,发现酒店就坐落在西甲球队“皇家贝蒂斯“的主体育场旁边。 在酒店稍作休整后准备出发去塞维利亚大教堂,这时候一出意料之外的插曲发生了。 “照相机呢?“ “找不见啊… 奇怪了,难道… 难道在我试乘大奔的时候,顺手放在大奔的后座上了?“ 两个人的脸色瞬间煞白,要是大奔给别人借走了,那我们的相机岂不是一去不复返了,前两天是担心没有替换的衣服可穿,今天开始难道要开始担心接下来没有相机可以拍照了么(托莱多那么多美照也都白拍了)?没有照片的西游记回去后可如何交差…… 热锅上蚂蚁般的两人迅雷不及掩耳地冲到了酒店大堂,找前台的姐姐,叫他帮忙打电话给租车公司,让他们帮忙确认下相机是否忘在了大奔上。电话打通了,对方说等空了去看一下,有结果后再打回来。 我真佩服西班牙人的不紧不慢。等了5分多钟见还没电话打回来,两人坐不住了,跟前台说咱们自己亲自去那边看,遂迅速奔赴案发现场。 回到租车点,我们家姑娘先进了店里,而我是先冲到大奔的车窗往里看,但没看见后座包括副驾驶座有相机的踪影。这下可把我吓得不轻,一边想着接下来没有相机的日子,一边绝望地走进店里,这才欣喜地发现相机已经被店员交到了姑娘的手里……. 原来店员已经帮我们找到并放好了呀,怀着感激的心情,我还是给这家店补个赞吧,同时庆幸大奔太贵了没人租。 又是一场虚惊,感觉来西班牙后就没太平过,每天都有刺激的事情发生,果然西游记八十一难不都经历一遍是得不到真经的,好歹最后还都算是有惊无险地顺利过关。【塞维利亚大教堂】 言归正传,相机失而复得后,两人抵达了塞维利亚大教堂,这座于1519年建成的世界第三大教堂及最大哥特式主教座堂,亦是世界文化遗产。在欧洲教堂排行榜里,塞维利亚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与米兰大教堂,亦跻身世界五大教堂之一。 塞维利亚这座城市傍着瓜达尔基维尔河而建,又是一座靠河川及港口发达起来的典型欧洲城市。欧美主要靠海洋经济而发达,塞维利亚也不例外,在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便垄断了西班牙的海外贸易,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这座城市早期被阿拉伯人(摩尔人)所统治,因此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前身是座清真寺,之后通过“光复战争“,基督徒们收复了塞维利亚,但又不想一直把清真寺充当天主教堂使用,便于1381年拆除了清真寺,在原址上建造了今天的塞维利亚大教堂。 西方国家每当一个政权开始统治一座城市时,政府做的第一件事经常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建一座地标性的大教堂,可见西方的政治是以宗教为核心的,而所谓的民主统治,是相对于教主统治而言的,就连金融业也是由教会掌控的。 随着塞维利亚港的繁荣,塞维利亚大教堂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基督徒最大的宗教圣地之一。而西班牙伟大的英雄哥伦布的灵柩,也在美西战争后的1898年从古巴运回到这里,并安葬于教堂内的哥伦布墓。照片中由四个巨人抬起的棺木便是哥伦布的安息之地,而这四个巨人的身份可来头不小,他们是当时西班牙的四个国王,整个场景非常的庄严神圣。如此排场映射出哥伦布在西班牙及西方社会中地位的崇高与伟大,可怜了我们的郑和,只有在明十三陵中一个小小的半身铜像…… 真正发现美洲的人,就这样被胜者的历史给篡改及遗忘了。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建筑由许多耸立的尖塔而构成。大教堂的正门面对胜利广场(又名 国王圣女广场),有5个正厅(主厅高36米),它的主体是116米长76米宽的矩形建筑。最高处的十字架高达40米。教堂共有三扇大门:正门为王子之门,其余分别为洗礼之门(门上雕有三圣人像),亚松森之门(门上雕有圣女神像)。 大教堂内部的重点除了哥伦布之墓外,就是和托莱多大教堂类似的主祭坛及圣歌队席位。主祭坛后方的黄金墙上雕有1000座以上的黄金塑像,刻画了圣经中的各种场景与故事,一直延伸至天顶,令人叹为观止。 同样这里也有宝物博物馆,陈列着法事用的各种圣器包括服装。特别珍贵的是一座7.8米高,带有复杂花纹装饰的15枝大烛台及祭台上的圣龛。 大教堂附近还建有 西印度群岛(即美洲)综合档案馆,馆内保存着大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征服原住民及殖民政府的宝贵资料和档案。从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曾两次造访塞维利亚大教堂中便可看出其在欧洲基督教中所占的地位是何其重要。【吉拉达塔】 吉拉达塔(Giralda)作为原清真寺仅存的一部分,是目前整个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于1184~1196年为阿拉伯人所建,1568年改建为教堂的钟楼,塔高98米。那时候整个西班牙的基督徒都在忙着改建伊斯兰建筑,原来宣理塔上的4个象征着法蒂玛之手的圆球,被换成了青铜风向标,一个古罗马装束的妇女,左手握一盾牌,右手持棕榈树叶。 虽说基督徒们费尽苦心要给这座伊斯兰塔改头换面,但扔抗拒不了伊斯兰建筑所带有的独特魅力(比如色彩更加丰富绚烂的壁画及图案),因此塔身墙面上依旧可以看到各种标志阿拉伯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显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美丽风采。 塔顶建有容纳着25口大钟的钟楼和一尊代表“信仰”的巨大塑像,雕塑名为El Giraldillo。巨大塑像高仰站立,手中举着一面半掩的旗帜,总高4米。还有个看点便是重达450kg的棕榈叶风向标,其在风中是可以转动的。塞维利亚人传说,棕榈叶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塞维利亚就会下雨。 塔内没有楼梯,而是环形坡道,以便相关人员骑马到塔顶。登上70米高的瞭望台,你便可以一览塞维利亚的全景。虽然对于爬塔我们多少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虽然想想之后去到巴塞罗那还有一堆塔啊教堂之类的要爬,但还是没忍住买了套票登上了吉拉达塔的顶端(入场门票有分包登塔和不包登塔的,包登塔的套票票价更贵)。 除了吉拉达塔是原清真寺保留下来的建筑之外,还有教堂内阿布鲁西奥内斯庭院(橘园)、宽恕门及阿拉伯喷泉也是古老清真寺的遗迹。【胜利广场】 胜利广场(Plaza del Triunfo又名 国王圣女广场)位于塞维利亚的市中心,在三大世界遗产建筑: 塞维利亚大教堂、塞维利亚王宫、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的环抱之中。广场上建有胜利纪念碑及无玷始胎圣母雕塑,而“无玷始胎圣母雕塑”是由洛伦索Coullaut瓦勒拉创作于1918年,每年12月8日会于此举办的演奏会,亦是聚众集会的地标之一。【都市阳伞】 离开大教堂一路北上,在穿过了无数个狭小的巷子后,两人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一个庞大如蘑菇云般的木制现代化建筑伫立在我们跟前,给观赏教堂到麻木的两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这就是于2011年正式完工,名为“都市阳伞(Metropol Paraso)”的塞维利亚崭新的现代地标。 这个新地标总共四层,涵盖了考古博物馆(腓尼基时代文物,及罗马和摩尔遗址)、农产品市场、高架广场、酒吧餐厅、露天阳台等诸多可以造福无论是当地住民还是观光游客的设施。 建筑的设计理念中隐隐地渗透着了联接过去(历史)、现在、未来的宏伟蓝图(由德国建筑师赫尔曼设计)。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是在塞维利亚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也是以塞维利亚为灵感创作了《堂吉诃德》,不知道如果他看到这座奇特的建筑矗立在塞维利亚古城区中时,又会迸发出什么样新奇的灵感,并将其注入到《堂吉诃德》那漫无边际的想象力中去呢? 都市阳伞的所在地原先是准备建造停车场的,结果修建过程中在地下发现了腓尼基时代的文物,政府改变计划准备造博物馆,但由于地下有文物,地基很难处理,最后干脆就在文物区域之外竖起了三根巨大的支柱,也奠定了都市阳伞这个巨大近未来建筑的大框架。【佛拉明哥舞表演】 夜幕悄悄地降临在了塞维利亚这座车水马龙的古老城街,用完晚餐的两人,悠闲地散步在小巷之中,朝着预订了的佛拉明哥舞表演的会场,佛拉明哥博物馆进发。 佛朗明哥(Flamenco),是源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艺术形式,包括歌曲、音乐和舞蹈。 佛朗明哥的形成深受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摩尔人和犹太人的影响,还吸收了大量罗姆人(吉普赛人)的艺术元素。 当代著名的佛朗明哥舞蹈家大多是罗姆人,由于西班牙政府以此推动旅游业,佛朗明哥舞已经成了西班牙舞蹈,甚至是西班牙文化的代表。 佛朗明哥音乐有50种,每种有自己的节奏模式。佛朗明哥舞蹈是一种即兴舞蹈,没有固定的动作,全靠舞者和演唱、伴奏的人以及观众之间的情绪互动。 我们预订的是当晚20点45分开始的一场,一个人22欧元,不算便宜。到了现场后发现观众都是游客,亚洲人挺多。会场很小,舞台大概也就那种小酒吧里迷你舞台的尺寸,一个大叔弹吉他,另个大叔和个大婶伴唱及负责鼓掌打节拍,再就是两个大嫂和个大叔主跳。 感觉佛拉明哥的看点,一个是服装,一个是舞者的姿势及高潮时脚步节奏的抑扬顿挫及快慢掌握。近距离看的话比起在电视上看更能感受到舞者的热情和激情。 话又说回来,这个舞被西班牙人打造成做生意的工具,也算是低成本高收入的代表。你想想跳个佛拉明哥舞,少的时候2个人就行,道具的话,一个吉他及一套戏服足矣,跳一场40分钟,绝对平民舞的成本。 看完表演离开会场的时候,在入口处还注意到了张海报,上面一位女性舞者穿着改良版和服,旁边注明她是佛拉明哥的西日友好桥梁…… 看样子这个舞团没有少与日本文化机构合作与互动,连我手上日文版的西班牙导游书上登载的都是这家舞团的照片,可见对日宣传的非常到位,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中日本人占了不小的份额。 我们家姑娘这天穿了一袭红色连衣裙,在路上被人用西语搭讪,不知道是否被误认为是佛拉明哥舞女…… 反正她被搭讪了也是一脸懵逼,权当人家在赞扬她的美丽动人吧。 这里顺便提一下西班牙人另一个有趣的行为(结尾章节里,我会把西班牙人的国民性及比较有趣特殊的性格行为总结到一起),就是很多当地人无论对方是否看上去像外国人,都会用西语和你对话(即使冒头你用的是英语)。然后即使你一脸茫然,他既不停下也不换语言,继续用西语和你侃侃而谈,反正他只会讲西班牙语嘛,你要说他热情也好,我行我素也罢。当他感觉你实在无法理解其意时,他会一边讲着母语一边开始用肢体语言对其表达做些补充说明。其实这样也蛮好玩的,听多了看多了,你渐渐就习惯了,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被言传,但最终却是实实在在地意会了。可见人体有时是自带翻译官的。【塞维利亚夜景】 下面顺便附上一些 塞维利亚夜景照供大家观赏。 接下来的第四日,我们将要拜访 拥有《权力游戏》取景地的塞维利亚王宫(世界遗产),及本次旅行中个人感觉是南欧风格最为浓郁但却又不是很出名的小镇卡尔莫纳,并于国营连锁酒店Parador(城堡旅馆)留宿一晚。【第三日 完】第四日 – 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王宫)、卡尔莫纳(Parador) 翌日4月29日,我们的行程是上午参观世界遗产 “塞维利亚王宫“(权游取景地),下午赶赴塞维利亚附近的小镇卡尔莫纳,并会于卡尔莫纳的国营酒店,也就是西班牙著名城堡连锁酒店Parador住上一晚。【西班牙广场】 和英伦到哪个镇都会有一个High St.的街道一样,西班牙是基本每个城市都会有座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这个西班牙广场是格外的出名,因为它是这座城中最显眼的一处地标建筑群,而且还是西班牙摩尔复兴建筑的缩影。塞维利亚在1929年主办了西美展览,为此在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的边缘兴建目前的西班牙广场,举行西班牙的工业和技术展览。 该广场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连续不断的建筑环绕着广场边缘,可通过有许多美丽桥梁的护城河到达。广场中心是一个大喷泉。今天,广场上主要是政府建筑物,如El Ayuntamiento。展览期间,一个流行且浪漫的方式是租划艇沿护城河一边漂流,一边观展。广场的墙壁上有许多壁龛,每个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非常精致。 我们预约9点参观塞维利亚王宫,所以赶早大概8点左右来到西班牙广场打卡。由于来也匆忙去也匆忙,没有足够时间细细品味这座美丽广场的每个细节,所以就只能随手拍了些下面的游客照供大家随便看看吧。【塞维利亚王宫】 塞维利亚王宫,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最初是一座摩尔人的城堡,而从Alcazar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这处建筑和阿拉伯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阿拉伯的穆瓦希德王朝最早在这处建造了宫殿,而阿拉伯建筑特有的穆迪札尔(粘土建筑)风格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大型宫殿园林建筑的细枝末节之中,也铸就了欧洲最古老的皇家宫殿。王宫的上层部分,至今仍是西班牙王室在塞维利亚的正式驻地。 塞维利亚王宫的门票也是要选择入场时间的(可以在官网预订),我们选择的是早上第一班9点入场。当我们来到正门入口“狮子门“的时候,长长的队伍已经从入口处延伸到了街道上。这次我们学聪明了(吃一堑长一智),先到前排张望下哪条是预约票队伍,哪条是当天票队伍,然后再回到队尾择边等候。 不过说实话西班牙或者说西方人的确非常粗线条,他们的队伍其实排的甚是混乱(说排队感觉抬举他们了,其实就是一群人在扎堆),很难分辨出有明显的两条队伍,而且队尾也不像日本那么亲切会有工作人员负责向导和管理… 还有些夏令营的学生们,掺杂在队伍中间部分,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叽叽喳喳地聊着天,完全没有秩序可言,也完全无视是否给后续队伍添堵。整天一惊一乍害怕给旁人添麻烦,且最爱排队,一排就排得秩序井然的冠军,看样子真非东瀛岛国莫属了。 好不容易排着排着蹭到了入口,一个女性工作人员过来看票,也不知道我们俩是不是不小心夹杂在了他们当地人的团客里还是什么原因(先入为主地以为中国人不守规矩插队?),她看到我们俩亚洲人,指了指队尾叫我们回到后面重新排… NND,这下可惹毛老子了,立刻用英语和她争论,“我们又没插队,老老实实地排到现在,你凭什么让我们重新排?“… 这厮英文也不太好,态度更不好,原因一点不解释,只一个劲地挥手让我们退回去。 我的脾气向来不小,而且越是碰到这种戴有色眼镜的人我越是不会退缩,我就是纹丝不动地站那边跟你理论… 我这一矜持挡着了排在后面的几位金发碧眼的当地人,一对中年夫妇估计也想息事宁人好快点入场,就跟那厮笑嘻嘻地说放他们先进去吧(猜大概是这意思),最后这脑子秀逗掉的工作人员才勉强放行。 塞维利亚王宫在历史上(500年间)经历了多个不同朝代及不同宗教的增改建,所以它同时融合了伊斯兰教粘土及基督教哥特式建筑风格(大使厅是所有房间中最为奢华精致的)。 由于当时的天主教国王佩德罗一世(14世纪)和格拉纳达的伊斯兰教国王关系很好,建造宫殿的工匠中既有来自托莱多的基督教工匠,也有参与了阿罕布拉宫建造的阿拉伯工匠。这也就是为什么冒头我会提到西班牙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建筑风格(尤以安达卢西亚保存史迹最多)与其他西欧国家完全不一样,不仅仅展示了基督教的历史,且融合了伊斯兰教的历史。 想想这两大势不两立的宗教,在西班牙竟然能在某段时期和平相处并交汇贯通,着实令人惊讶及称道。当然也不排除基督教的西班牙老前辈们和现代人一样懒惰,比起花太多时间去新建基督教建筑,还不如坐享其成美丽的伊斯兰建筑,然后等心情好或有时间的时候,再在其基础上稍做替换、加工及修缮…… 比如塞维利亚的吉拉达塔。 喜欢《权游》的朋友都知道,多恩王国的流水花园便在塞维利亚王宫内取景。庭院中央一道清澈静谧的喷泉流水池,映照出了建筑的塔顶、花砖墙,以及两侧的棕榈树,梦幻般的场景及浓郁的南国风情让你怀疑自己身处某座南方海岛。 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廊洞桥“也是《权游》中出现过的场景,在这里,我们俩的西游记又增加了一篇奇遇记。 桥上,遇到了一位单独旅行的阿姨(不确定是西班牙人还是欧洲其他国家,总之英文比较一般),她让我用她的手机帮她拍照,嗯,旅途中常遇之事,欣然答应后摁了几张,她谢过我彼此道别。逛到廊桥后半段时,和阿姨竟然又不期而遇,她一看是熟人而且估计对这小伙上次的作品也颇为满意,立即又拉住我,拜托我帮她再拍几张。 这次拍好后,因为混了个脸熟就变得特别热心肠,我擅自在她手机屏幕上切换到刚拍完的照片,调转方向刚想拿给阿姨确认下杰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她当时正好想接回手机,两人的手竟也不期而遇地撞到了一起,手机瞬间从我手上向一边栅栏外滑落而去,这是要直接掉一楼殉命的节奏啊…… 说时迟那时快,我的手条件反射般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栅栏方向一拍,这一拍幸运地拍了个正着,把手机直接摁在了栏杆的外侧…… 呵呵,真是千钧一发的险啊,想想都后怕:万一真掉一楼去,这锅到底是我背还是阿姨自己吃进呢? 将差点失之交臂的手机递回到阿姨手里,失而复得的欣喜毫不保留地露于她的言表,无数次地感谢感激,就差要拥抱我了…… 之后廊桥逛了一圈原路返回时再次与她擦肩而过,她一看是我不忘又拍了拍我的肩膀,顺便捎上一句:小伙子好样的,你的夫人很美丽! 旅途上遇到的人和事真不是攻略里能计划到的,这种意外,或许是惊险,或许是惊喜,也或许是化险为夷,它们即使出现的唐突,但从不阻碍它们成为充实你游记与回忆的一个重要元素。自由行嘛,有的时候不抛开攻略,不收起地图,你又如何能体会到自由行中“自由“二字的真正乐趣呢? 在廊桥上还遇到由老师带领结队夏游的小学生,这热闹的。估计老师要求他们看到路人要打招呼,这些顽皮的孩子一见到我们这些亚洲人,各种亚洲语言的“你好“给你全盘托出、一哄而上(反正欧美人对亚洲人有脸盲症,反之亦然),“konnichiwa“, “萨瓦迪卡“…… 哎?咋就没中文呢?喂喂,不学中文,你们以后会后悔的!! 由于和西方政治舆论站在同一阵营,而且通过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的宣传包装,日本文化在欧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中国文化,不要说他们看你东亚人第一反应“konnichiwa“了,就连博物馆里放着的东方折扇,上面明明画着天朝明清时代的人物像,下面的简介还睁着眼说瞎话:“来自日本“…… 然后,超市卖的寿司么,包装盒上印着个中国城楼…… 巴塞罗那地铁站,我们这俩傻孩子在出口找验票机出站,结果一个西班牙年轻女生好心告诉我们直接通过,出口不验票,当我用英语感谢她时,她竟然练起了日文回了我一句:douitashimashite(不客气)…… 还有某教堂发讲解随身听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一句JAPANESE对吧,给了我俩日语版的audio,等等!!我要中文的…… 你们这都是在欺负我们俩个听的懂日文么?? 所以等我们国家强大起来后,接下来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多地输出到国外,并借此在文明上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与自信。【塞维利亚酒店 Silken Al-Andalus Palace 照片集锦】 下面放一些塞维利亚酒店的大堂照片供大家参考。 酒店旁边就是西甲球队 皇家贝蒂斯 的主场 贝尼托·比拉马林球场。【卡尔莫纳 最具安达卢西亚风情的小镇】 卡尔莫纳,座落于距离塞维利亚东北方向35公里左右的平原上,隶属安达卢西亚大区塞维利亚省。我们从塞维利亚驱车大概30分钟便到达了这处小众景点。这个小镇虽不出名,但也蕴含着将近两千多年历史。由于时代跨度大,镇上的古迹融合了各个朝代统治者的建筑样式,有腓尼基人,有罗马人,有阿拉伯人,当然也有基督教使徒们 所留下的记忆与印迹。小镇虽小,但悠久的历史为它带来了一个格局和气势都挺大的外号,“欧洲之窗“。 为什么我个人觉得这座小镇是最具安达卢西亚风情的小镇呢,因为整座街道的配色异常的统一,黄顶白墙在蓝天的映衬下将西班牙南国的色彩调配得异常和谐,营造出了一种只有西班牙才有的懒洋洋(佛系)的氛围。 不过和这种闲散完全相对的是狭小的街巷。人走在里面没任何不适,但开着车入村,你就能体验一下,车两侧反光镜贴着两侧房子行走的憋屈感了。有些道路明明不是单行道,但只够一辆车通过,所以你在进去前一定要看好了是否有对向车也会进入,不然届时可能你就不得不倒着车灰溜溜地退出来…… 等所有对向车走完了,你还得眼疾手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通过这条道路,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辆对向车何时会突然出现堵住你的去路。下面发一张车与街道的合影,给大家更加直观的印象。我也真是佩服当地住民在这如蜘蛛网状般纷繁复杂的窄巷里前进后退游刃有余的车技! 在古镇外沿市内的街道上,我们看到了一家亚洲人开的超市,当时两人又是饥肠辘辘的状态,就决定进去买点冰淇淋零食啥的。进去后,看到收银台站着个年轻的亚洲人,我们从长相上立刻就判断出是咱们同胞中国人。 付钱时,他竟然一开始还跟我们开英语,我们信心十足地直接切换成中文说:“你没发现我们也是中国人么?我们刚才在选冰淇淋的时候可是用中文在交谈啊。“ 他一听到母语,立刻洋溢出了笑容:“哈哈,这边日韩游客来的多,我还以为你们是日本或韩国人呢……“ 聊起在他乡的生活,他说他很早就跟随父辈来的这做生意,在小镇上的日子也是平淡无奇,偶尔逢年过节(比如刚结束的复活节),会有教团游行以及来一些表演团或马戏团丰富业余生活,热闹个一阵后就又恢复冷清…… 所以大家憧憬的欧洲乡村生活,我劝大家如果不是因为老了无所牵挂了,千万不要趁年轻的时候尝试,偶尔来玩玩是新鲜,常住的话就是折磨与寂寞了。 在西班牙有许多华裔开的小超市(有点像便利店那种,从店名和规模上,一眼就能看的出来),所以如果你碰到什么疑难问题或紧急情况(尤其和讲西班牙语的当地人交流不畅)的时候,可以找这种超市里的同胞寻求帮助。 还有就是我前文也提到过,在西班牙找厕所是件难事,除了餐厅(前提要点餐)、加油站(前提要加油)、大型商场之外,找中国人经营的小超市借个厕所应急也未尝不可。 小镇除了有古街、教堂和古城墙,在其小山丘上还建有一座城堡酒店,它就是著名的西班牙国营连锁古堡酒店之一的 “Parador de Carmona“。关于这家城堡酒店,我会在下一个章节中详细介绍。 下面呈上一堆自恋照,还引来放学的小朋友好奇围观......(这俩亚洲人在凹造型,好搞笑)【Parador de Carmona 西班牙国营酒店体验】 十五世纪,西班牙复国后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弗朗西斯科•阿方索曾在卡尔莫纳建有行宫并居住。如今,这个昔日的王宫被改建成了古堡酒店Parador。 进入卡尔莫纳古城后,我们驾车一路穿巷爬坡终于到达了位于丘陵顶端的这座卡尔莫纳古堡酒店Parador。这边稍微介绍一下Parador的订房心得。 【西班牙城堡酒店 订房心得 & 推荐榜】 人气较旺的旅游城市的Parador的话,你不提前3个月订是基本没可能订上的。比如格拉纳达、龙达、托莱多等地,不仅价格昂贵,房间也是异常抢手,很快就会被订满。 古堡酒店(Parador) 推荐排行榜: 1/ 托莱多(Toledo):从阳台俯瞰古城街景。 2/ 格拉纳达(Granada):坐落于阿尔汉布拉宫域内,从庭院内能望见赫内拉利费宫。 3/ 卡尔莫纳(Carmona):由佩德罗1世从要塞改建成行宫的古堡。从阳台或房间可以眺望安达卢西亚平原,适合观赏日出。 4/ 昆卡(Cuenca):建于断崖上的16世纪修道院。可以眺望建在奇山异石上的世界遗产古镇昆卡。 5/富恩特拉维亚(Hondarribia):坐落于和法国接壤的边境小镇。由城塞改建而成,可以遥望河对岸的法国小镇昂代。 如果实在订不上这些主要景点的Parador的话,你可以尝试找一些小众城市的Parador,比如我们这次住的卡尔莫纳的Parador,我就是在出发前1个月内订到的。每晚一个人大约600人民币左右,还算是比较亲民的价格。 卡尔莫纳的Parador坐落在山丘的顶上,从酒店的阳台上看出去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住这家酒店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可以早起看日出。 我们到达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前台询问第二天日出的时间(由于每天不一样,请一定和前台确认),顺便我也问了下当晚西甲直播可以在哪看(因为那晚有西班牙人的比赛,我想看武磊)。前台告诉我们第二天日出时间是早上6点半,而西甲直播除了可以在房间电视上看之外,也可以去到1楼的酒吧观赏。 古堡酒店内的装饰都是很复古的,除了走廊上挂着油画,摆设着中世纪设计的储物箱,有一个形似塞维利亚王宫的中庭之外,还有一处很高级典雅的公用沙龙客厅。我们住的客房里的家具也是弥漫着那个时代的味道,包括钥匙也是铁制的,拿在手上很有分量。 从房间的窗户或者酒店公用客厅旁的阳台,我们可以眺望安达卢西亚广袤的平原田野,虽然不能说有多壮观,但站在山顶城堡望远的那种感觉还是多少能让你有些中世纪贵族的代入体验的。【安达卢西亚的日出】 次日清早,我们按时地来到了酒店的阳台,一饱安达卢西亚日出的美轮美奂。 而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一桩趣事。有一位中年日本阿姨陪着她的老母亲和我们差不多时间出现在了阳台上,阿姨帮她老母亲拍完照片后,就一直战战兢兢(典型岛民性格)地注视着在一边狂摁快门的我,默默寻找搭话的时机。 终于好不容易逮到了我小憩的片刻,她诚惶诚恐地靠近我并用日语轻轻问道:“能否帮我拍一张照片?“ 我随即用日语回复: “没问题!“ 她一听是熟悉的母语乡音,顿时如释重负般地笑开了花:“太好了,你也是日本人啊!“ 还没等我解释自己的身世,她不间断地继续说道:“我的老母亲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只能麻烦你帮我拍一张和旭日的合影了。“ 看她如此心花怒放,我也放弃浪费时间解释其实我是个会说日语而且日语说得还行的中国人了,立刻接过手机为她拍起了照片。 拍完照后,她感激的同时也开启了话闸,由于看到我们一对男女,就八卦地问道:“你们俩莫不是新婚旅行中吧?“ “哈哈,我们都结婚5年了,算不上老夫老妻,但也已经不是新婚夫妇了。我们一般每隔段1年都会定期来欧洲旅游。这不正好碰上黄金周休11天么。“ “是啊,是啊,今年黄金周历来最长一次。我们跟团从西班牙北部一直玩到南部。我们是千叶县过来的,你们呢?“ “我们是从名古屋来的。也刚从马德里南下,昨天在塞维利亚,计划南部深度游玩一圈后折返北部。“ “这样啊。来欧洲真是太远了,坐飞机坐的好辛苦。“ “嗯嗯。祝你们旅途愉快啊!!“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天生具备吸引阿姨的魅力或气质,飞机上的中国阿姨,塞维利亚的西班牙阿姨,卡尔莫纳的日本阿姨,他们都非常乐于和我搭讪,而且一开口便没完没了…… 不经意间,朝阳已升至半空,从热情奔放的血红色渐渐地变幻成了沉稳暖人的橘红色。我们也收拾好了行李,跃上了坐骑小鲁诺,启程前往安达卢西亚的第三站,拥有著名大清真寺的古都,也是《权游》拍摄地之一的,科尔多瓦。【第四日 完】第五日 –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罗马桥) 第五日(4月30日)从卡尔莫纳驱车1个小时20分钟,我们抵达了民族色彩浓厚的科尔多瓦(Córdoba)。科尔多瓦市区并不大,景点之间的距离也不算太远,我们将车泊在了宾馆的停车场后,徒步出发开始探访这座中世纪古城。 科尔多瓦(Córdoba)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一座城市,也是科尔多瓦省的首府。位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人口大约325,916左右。科尔多瓦与格拉纳达、塞维利亚鼎足而立,是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三颗珍珠。 如今的科尔多瓦只是一座中等大小的城市,但它在老城区却拥有许多令人过目难忘的建筑遗址。这些古迹是科尔多瓦作为哈里发的首都,统治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时所留下的。据估算,科尔多瓦在十世纪时有五十万居民,曾是西欧最大的城市。 科尔多瓦的历史地区(老城区)被收录于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不同民族都在此留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许多遗迹,还有“鲜花之城“的昵称。今天的科尔多瓦则是一座工业城市,并且是附近小麦、橄榄、葡萄等农产品的集散地。而中世纪的科尔多瓦,至11世纪为止,一直都是伊斯兰教的主要都市之一,当时市内清真寺林立,高达数百,文化灿烂辉煌,盛极一时。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就将造访伊斯兰建筑的巅峰之作,亦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完美合璧的杰作,“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西班牙酒店住宿小贴士】 我们的酒店Hotel Macià Alfaros(马西亚阿尔法罗斯酒店)是家4星级酒店。西班牙的酒店,就算是四星级,也很少有配牙刷,牙膏和梳子的。拖鞋?我们就从来沒看到过,好险自己都帶了!淋浴的地方设计也很独特,沒有防水廉子,有时会有玻璃门,却只能遮掩一小部分形同虚设,站在里面淋浴,外面的地板无法幸免遇难。 电气热水壶,在西班牙那么多天,只有两个住处提供。一个时巴塞罗那火车站附近的Expo(世博)四星级酒店,一个是Alicante的公寓式酒店。其他酒店,无论hotel还是hostal,无论星级或是古堡酒店,都不配备热水壶。从日本带到西班牙的方便面,到最后以为不得不再带回去做手信的時候,终于在Alicante的公寓酒店里吃上了。在西班牙想喝点热水真是很困难,还好他们的自来水和日本一样,可以直接饮用。 虽然有不便的地方,不过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酒店的入住(check in)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由于西班牙人做事较随意,很少会去套規則,只要房間空着并已打扫完,无论你多早到达酒店都可以提前入住(check in)。这点就不像脑子一根筋的东瀛岛民了,不到check in时间,你就甭想踏进客房一步……【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科尔多瓦圣母升天主教座堂(Catedral de la Asunción de Nuestra Señora)又名科尔多瓦主教座堂(Catedral de Córdoba)或科尔多瓦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该建筑为世界遗产科尔多瓦历史中心的一部分,最早建于786年,名为圣文生圣殿(Basílica de San Vicente Mártir)。1238年,收复失地运动后,将清真寺改为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23年,在穆斯林建筑的中心,开始修建文艺复兴风格的圣殿。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摩尔人建筑中完成度最高、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今天它是科尔多瓦最重要的地标,与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同为安达卢西亚建筑的代表。 原址上最初是一座小的西哥特式教堂 – 圣文生圣殿。伊斯兰势力于公元711年征服西班牙之后,教堂被分成两半。这种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共生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784年,直到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将基督教部分买下。原有结构被拆除,并在原址上建立了现在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在复国运动中,科尔多瓦于1236年重新成为基督教统治地区,大清真寺随即被改建成罗马式天主教堂,16世纪又进一步加建了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和中殿。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建造清真寺的目的之一,是将它作为王宫的一部分,并以他的妻子命名(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最初叫做Aljama Mosque)。一般来讲,清真寺的礼拜堂都朝向圣城麦加,这样,信徒祈祷朝拜时就可以面向麦加方向。事实上,麦加在科尔多瓦清真寺的东南方,但这里的礼拜堂却都基本向着南面。清真寺的建设需求大量的艺术家和工人,也因此广泛的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 从石材开采、运输到矿石冶炼和锻造。最早的平面由叙利亚建筑师设计。阿卜杜拉赫曼一世甚至离开了在科尔多瓦城外缘的府邸,居住在城中,以便能亲自监督工程进展,指导设计。 清真寺经历过数次的改建:阿卜杜拉赫曼二世加盖尖塔,公元961年哈基姆二世进一步扩建,重新装饰了礼拜堂。最后一次大的改建是在公元987年,在阿尔曼索尔统治下。外侧中殿和花园完工后,清真寺终于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在安达卢西亚的伊斯兰世界里,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三百年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首都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视为城市的心脏和中心。穆罕默德·伊克巴勒这样描述列柱大厅:“数不清的柱子,就像是叙利亚绿洲里层叠的森林”。对安达卢西亚人来说,大清真寺的美令一切语言失色。 【浅谈宗教与自由】 谈到宗教,我一般是不选边站的,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教派的信徒。但是在宗教自由或者说言论自由这个话题上,我是有我自己的观点的。基督教作为西方第一大宗教,统治了大部分的欧美国家。如果你稍微翻一下历史,瞅一下它是如何强大起来的话,你会发现,它既不高明也不神圣,某些方面它略显“幼稚”,某些方面它尽显“残暴”。 “幼稚”说的是圣经的内容,里面很多天马行空的故事其实都是受到了我们中国古典神话及历史的影响,比如参照伏羲的事迹编出了亚当,参照尧写出了挪亚。耶稣会花了两百年时间把中国思想翻译成西方文字,基督教国家使用这个剽窃加编撰的圣经控制了社会。但即使花了两个世纪,他们编出的故事里还是有太多脑残和可以被吐槽的部分。早期的欧洲思想家莱布尼兹就曾经说过:跟中国人比,我们欧洲人只是后来者,正是因为有了中国,欧洲才开始摆脱野蛮状态。 “残暴”说的是基督教统治欧洲的过程,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就是被基督教给赶出去的,而中东包括东欧很多(现/原)伊斯兰教国家都曾经历过基督教的血洗。为了殖民且占领思想的高地,基督教的历史上少不了各种明争暗斗,不要说对异教徒百般排挤了,就连他们自己的教会里都还分出来三个不同的派系(拉丁派,新教派,犹太教派)相互争夺霸权。 伊斯兰教之所以与基督教不共戴天,就是因为历史上与基督教频繁发生战争与冲突,而基督教又是绝对不允许也不愿意与其他宗教共享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掌控权的,它对于异教徒的残忍及向外扩张的欲望,包括在殖民地通过传教来达成对当地群众洗脑的手段,其实都不是那么的光明正大。包括最近把伊斯兰教丑化成恐怖分子的摇篮,也少不了美国各大教会的功劳。 西游记2019第一章(马德里篇)中提到的“偶像崇拜”,在基督教各种形式的作品里更是显现无疑。所以,以耶稣会为首的西方“所谓“民主国家,它们在自己都没做到的情况下,又有什么资格去抨击与要求其他国家(尤其针对中国)做到“宗教和言论自由“呢?他们换着党派上台执政,看似是民众选举的成果,其实幕后还不都是基督教各大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么。我们的一党专政比起他们暗地里的“一教专政“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了太多太多。 在日本居住期间,经常会有基督教教徒上门推销圣经及邀我们入会,从这种行为中,更是看出来基督教的强制性和强势性。我真想反问那些西方国家,你们既然推崇“宗教自由“,那干嘛还需要使用这种半强制的推销手段来扩招教民呢(人家信不信不是人家的自由么)?而且还特爱咏唱“末世论“,信你的人得到救赎,不信你的人会遭天谴,这怎么听都像是威胁,请问我的“自由“何在? 比起探讨生命科学的道教,强调道德伦理的佛教,基督教真没什么特别神圣和伟大的地方。基督教里面做错事了可以忏悔,忏悔完了便可以纵欲与杀伐;在欧洲的各大美术馆或宫殿里看到最多和基督教有关的绘画作品就是耶稣受难记,这些画面简直就是十大酷刑的集锦,极为血腥残暴 –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劝人为善的宗教,需要以如此低级和暴力的方式来表现它教义的内容和主旨么? 基督教的长处就是耍着各种小聪明及暗度陈仓的伎俩,在西方国家军事扩张的撑腰下,把自己的教义及思想传到海外殖民地,为之后能让殖民地民众(奴隶)更好地服务主子而做足精神上的辅导(奴役)。所以我们会看到,被西方殖民久了的某些城市从娃娃开始,identity(身份)就摇曳不定了,而大脑思维也停留在了非常幼稚无知的阶段。由此可见“传教士(及媒体)“的作用与效果非常明显(各大西方宗教节日是早已深入亚洲人民之心啊)。 在西班牙,经常能看到两个宗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完美合璧的建筑与艺术作品,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人、社会、宗教、国家,其实是有潜质(有可能)达到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境界的,这是需要在不戴有色眼镜,不会选择性失明,不受政党财阀宗教等权贵影响的舆论大环境下,方才有可能萌芽。不过如此纯净的环境在当今世界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多了个自媒体,更乌烟瘴气),因为除了大国博弈之外,西方主要国家(耶稣会)依旧在孜孜不倦地利用宗教去干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比如既要实现人类社会以西方科学、哲学、文化、舆论为主流(“世界大同“),又要鼓吹“民主言论自由“。 如有异教徒,必须全力打压的理念,时至今日,之于基督教,其实和几百年前并无太大的改变与进步。所以请珍惜眼前这座大清真寺吧,西方不同宗教及文化的交相辉映,也就只能在西班牙看到了。在这点上,我真的要给西班牙点个赞,这里的人虽然懒,但心胸还算宽广,这可能和这个国家的民族构成不单一多少有些关系。与某些自恋排外的岛民相比,无论从性格上还是想法上真可谓是大相径庭。 【百花巷】 百花巷(Calleja de las Flores)是西班牙科尔多瓦最受游客欢迎的一条街道,座落于旧犹太人区。窄巷两侧的白墙上星星点点地装饰着许多当季美丽的鲜花,百花巷亦因此得名。 旧犹太人区是历史上犹太人的聚居区,直到15世纪犹太人被驱逐出西班牙为止。旧犹太区一般街道狭窄而复杂,两边是建筑围合中庭的住宅,墙面和窗台以瓷砖和栅栏装饰。在西班牙的很多城市都有旧犹太人区的遗迹,科尔多瓦的旧犹太人区比较好地保持了原始风貌,因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呈现在游客眼前的花巷,其设计与构想是来源于,20世纪出生并成长于科尔多瓦的实业家、律师、政治家 阿方索·克鲁斯·孔德 对于美化城市的兴趣。他的兄弟,曾经的市长安东尼奥·克鲁斯·孔德为了振兴旅游业,领导了对花巷进行重塑的项目。1950年代中叶,首次采用了拱门作为装饰;1960年,又由建筑师Víctor Escribano Ucelay设计,整合了考古遗迹的喷泉。此后,花巷成为该市的标志性景观,每天有成群的游客从花巷小广场以科尔多瓦主教座堂的塔楼为背景拍照。 科尔多瓦在5月份有一个“庭院节“,古街区的住民们都会开放自己家的庭院,摆满了各种鲜花供游客参观,也被称作“鲜花节“。【基督教君主城堡】 基督教君主城堡(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是一座中世纪城堡,位于科尔多瓦的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靠近科尔多瓦主教座堂。这座城堡曾经作为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的主要住处之一。 在中世纪早期,该地点是一座西哥特堡垒。建都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征服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的埃米尔重建此建筑。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朝的幸存成员阿卜杜-拉赫曼一世逃亡到科尔多瓦,建立科尔多瓦哈里发,以该城堡为王宫。其后科尔多瓦蓬勃发展为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该城堡也扩建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有浴池、花园、西方最大的图书馆。在附近的瓜达尔基维尔河设有水车,提水灌溉广阔的花园。 1236年,在收复失地运动期间,基督教军队夺取了科尔多瓦。1386年,阿方索十一世 (卡斯蒂利亚)开始在穆斯林城堡的部分遗址上建造今天的建筑物。城堡的其他部分作为战利品分给了主教、贵族,和卡拉特拉瓦会。阿方索的建筑只是摩尔人废墟的一部分,但是该建筑仍显现伊斯兰风格,因为阿方索使用了穆德哈尔风格。 该城堡经历了恩里克四世与他的同父异母十几岁的弟弟阿方索的内战。在战争期间,城堡的防御进行升级处理,以应对火药的来临。与此同时,建造城堡的主塔,现在称为“宗教裁判所之塔”。 恩里克的继任者伊莎贝拉和她的丈夫费迪南将该城堡作为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最早的常设法庭之一,以及进攻格拉纳达伊比利亚半岛最后剩下的摩尔王国的战争总部。宗教裁判所在1482年开始使用该城堡作为其总部之一,将许多部分,包括阿拉伯浴池,改为审讯室。宗教裁判所法庭在此长达三个世纪。1483年,穆罕默德十二世曾关押在此,直到他答应让格拉纳达成为附庸国。1489年,穆罕默德十二世拒绝投降,基督徒发动了攻击。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对格拉纳达的战役在1492年取得成功。同年,君主在城堡会见了准备第一次远航美洲的哥伦布。 1810年,该城堡成为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的驻军的军营。1821年,城堡成为一所监狱。最后,西班牙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将城堡作为旅游景点和国家文物。 城堡的中心是摩尔人庭院(Patio Morisco)。有两座塔:狮子塔(Torre de los Leones)和致敬之塔(Torre de Homenaje)。后者为哥特式,有尖顶的天花板。 在宗教裁判所之塔展出着古罗马马赛克和罗马石棺。 从塔顶展望台,可以俯瞰瓜达尔基维尔河与科尔多瓦的古城全景。【古罗马桥】 科尔多瓦古城区内,还有一个看点就是“罗马桥(Puente romano)“。自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占领科尔多瓦城后,城市持续发展,并于公元756年达到了繁荣鼎盛时期,建立了白衣大食王国,以商业繁荣,文化发达而著名,当时这里被誉为“世界的宝石”。在科尔多瓦城的鼎盛时期,它与巴格达、君士坦丁堡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成为伊斯兰世界中著名的大都市。大清真寺、罗马桥和数不清的宫殿和公共建筑便是在这期间于城内竞相建起,并造就了今天我们眼前这片争奇斗艳,宏伟壮丽的古城区。 罗马桥(Puente romano)为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一座石拱桥,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市区,长331米,宽9米,连接两岸的Campo de la Verdad区和主教座堂区(Barrio de la Catedral)。它又名“老桥”("el Puente Viejo"),直到20世纪中叶下游的圣拉斐尔大桥(Puente de San Rafael)通车前,为该市唯一的桥梁。2004年起仅供行人步行通过。 自1931年,罗马桥与桥门(puerta del puente)和卡拉奥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被列为西班牙国家文物。 这里也是《权力的游戏》第五季中瓦兰提斯长桥的原型。 行走于古罗马桥上,我们路遇一队街头艺人,演奏着音乐,并带动起一大批路人加入其中、翩翩起舞。所以广场舞并不是我国的特色,而浪漫奔放亦不是西方人的特权。 从古罗马时代到伊斯兰教时代,再到基督教时代,科尔多瓦在历史上经历数度变迁,成就了其融合多种宗教与多元文化的城市特色,并使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闪耀出灿烂的光华。在这座古城中,我们也见证了不同文化交汇贯通后给人类带来的美好成果,且让我们坚信,所有强势的文化或者文明,即使经历无数改朝换代,即使经历各种列强打压,它们都不会简简单单地消逝于历史的星空之中,它们会用自己积累的智慧与经验,奔流不息地延续与传承下去,并不断地完善与壮大。第六日 – 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 第六日(5月1日)从科尔多瓦驱车2个小时30分钟,我们抵达了本次西游记中最为重要的取经圣地之一,也是整个旅途的中间点,拥有世界遗产“阿尔罕布拉宫“及对整个西班牙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格拉纳达。 格拉纳达(西班牙语:Granada)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脉山麓,达罗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海拔738米。该市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2008年该市的市区人口为236,988人,整个都市区(包括临近乡镇)人口498,365,在西班牙王国排名第13位。2017年市区人口为232,700人。大约3.3%的人口没有西班牙国籍,其中31%来自南美洲。格拉纳达的市徽中有一只石榴,因为西班牙语中,石榴就叫“格拉纳达”。 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罕布拉宫就在格拉纳达。这座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著名历史古迹,使格拉纳达市成为西班牙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格拉纳达还有一所西班牙闻名遐迩的格拉纳达大学。 1492是西班牙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世界史上,我们总是把这一年与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联系在一起,却忽略了摩尔人在他们对伊比利亚半岛700年的统治末期发生的事情。那时他们只剩下格拉纳达一个防守要塞了,天主战士的反攻,最后以穆罕默德十二世(博阿布迪尔)把城市掌控权交到天主国王费迪纳德二世和伊丽莎白·伊拉·德卡斯提尔的手中结束。博阿布迪尔的母亲阿依夏痛心疾首,指责他的儿子:“你哭得像个女人只因为你没有像个男人一样保护我们的国家。” 曾经在摩尔人统治时期,没有皈依伊斯兰教的基督徒被流放到北非或逃到基督教国家。唯一的少数宗教是一小群犹太教徒。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也是大多数人的母语,包括穆斯林和犹太人。而西方文明在重新征服格拉纳达之后,以天主教的最根本的态度占领这座城市。不论是伟大的天主教建筑(大教堂、皇家医院、修道院等)还是苦修者在沦陷时期持之以恒且为数众多的仪式活动都被一直保存。这些都被看作是对天主的辉煌过去在穆斯林统治之下的缅怀。 而摩尔人的失败是格拉纳达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基督徒君主的阿尔罕布拉法令使得大部分的穆斯林皈依天主教,或回到北非。阿拉伯语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而被西班牙语取代。清真寺,一些前基督教堂的遗址,重归基督教使用。大部分的穆斯林民众逐渐皈依天主教,而其余的穆斯林则最终被驱逐到附近的郊区,导致了1568年的Aljarras叛乱。犹太人在1492年的阿尔罕布拉法令之后立即被驱逐出境了。 格拉纳达的陷落在15世纪下半叶的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结束了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800年的影响。解除了内部的纷争,统一的西班牙开始了它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扩张时期,以至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随后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使得西班牙帝国成为此后数百年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 在格拉纳达,我们遇到了街头游行,声势磅礴,不过比起巴塞罗那的独立示威应该也就是小巫而已。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们并不好奇他们诉求的内容,只是离得远远的瞅两眼热闹赶紧走开了。我一直以为,所谓的 “民主人权“ 都是政客用来唬弄小孩的,举着这个冠冕堂皇的幌子给社会的安定埋下了无数的雷(最恶心的是还要拖着懵懂无知的小孩来参加……)。【格拉纳达主教座堂】 格拉纳达主教座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la Encarnación de Granada)是天主教格拉纳达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城市格拉纳达。 该堂兴建于1492年驱逐穆斯林统治者之后,最初设计为哥特式,后来加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元素。原计划高81米的双塔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建造。【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语:Alhambra)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纳达的于摩尔王朝时期修建的古代清真寺—宫殿—城堡建筑群。原址建有要塞称为Al-Andalus,宫殿为原格拉纳达摩尔人国王所建,现在则是一处穆斯林建筑、文化博物馆。1232年在老城改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现存规模。宫墙外围有30米高的石砌城墙。有两组主要建筑群:一组为“石榴院”,另一组为“狮子院”。 阿尔罕布拉宫类似于其他城堡,建于山丘之上,我们沿着坡道一路徒步来到了这座世界遗产的跟前(你也可以搭乘接驳巴士上山)。欧洲景点附近卖商品的小販很多,比如黑人会卖自拍杆,雨伞,假冒名牌包等较实用的東西。而独具西班牙特色的就是一些看似摩洛哥人的妇女老是手抓一堆草,要往你身上送。我们并不清楚这颗草具有什么含意(幸运草?),我们只知道一旦接了,就要给钱…… 但是,骗钱为啥要塞草呢,感觉意大利的小贩给游客手腕处绑个意大利国旗色的幸运绳(或者塞情侣花)来的更加有欺骗性和诱惑性呢?!西班牙乞丐也很多,有健全的也有残疾的,尤其是移民和社会底层人群看上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统治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Nasrid dynasty)的第一代统治者穆罕穆德一世(格拉纳达)(Mohammed I ibn Nasr)修建了阿兰布拉,因穆罕穆德被称为“红人之子”,这座宫殿又叫作“红宫”。其作为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完美结合的建筑名作以及阿拉伯式宫殿庭院建筑的优秀代表,1984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梅斯亚尔厅(Mexuar),是宫里最古老的部分,是用于苏丹公务的厅堂,听政、判决。 科玛莱斯宫(Comares),是苏丹会见大臣的地方,有时也在此喝茶,抽水烟,谈论国事。 香桃木院(Patio de los Arrayanes),长36米宽23米,香桃木享有“爱神木”美称,花的花语是爱情蜜语,安达卢西亚地区多种; 使节厅(Salon de Embajadores),是宫里最大最豪华的厅堂。苏丹在这里接见外宾,墙上复杂的花纹取材于贝壳,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为题材。伊斯兰有规矩不能用人和动物图案作装饰。阿拉伯的铭文描绘的是伊斯兰教的七层天。古兰经有几处经文谈到“七层天”真主在两日内创造了七层天。 狮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长28米宽16米,周围一圈都是柱子,总共有124根。中间是12头石狮子驮起的水池。池子向四方向引出四条小渠,代表四条河名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古兰经中讲乐园有一百等级,每两等之间的距离,如霄壤之遥。极乐园最为高级,乐园四河由此涌出,上面是真主的宝座。阿拉伯的庭院中经常会建这样的十字形的水渠。 两姐妹厅(Sala de las Dos Hermanas),顶部形如钟乳石的装饰是宫里最精美的部分; 阿本莎拉赫厅(Sala de los Abencerrajes),名自贵族家庭,图案的灵感来自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曾经是宫内最血腥的地方,国王听信谗言在此杀死36位武士和宫廷里的亲戚。 国王厅(Sala del Rey),曾经举办宴会的地方,天花板上描绘有王朝历代的十位国王像,画是画在皮革上的。天花板雕的像个山洞,伊斯兰教传说圣人默罕默德就是住在山洞里。 查理五世宫(Palacio de Carlos V)是西班牙南部格拉纳达的一座文艺复兴建筑,位于阿尔罕布拉宫内。查理五世希望靠近阿尔罕布拉宫建造一个与皇帝身份相称的永久住所。(1492年天主教双王征服该市后,已经改变阿罕布拉的一些房间。) 格拉纳达城堡酒店(Parador Museo Granada),一座15世纪的修道院,从庭院内能望见赫内拉利费宫。 “奈斯尔宫殿(Nasrid Palaces)“是需要按照你订票时所指定的时间入场的,所以请千万不要迟到。当日我们提前5分钟便来到了宫殿门口排队等候,在这里又发生了一件趣事。 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背包客的日本年轻男女,男的前后各背一个双肩包,在入场检票处被西班牙工作人员拦了下来。这下可好了,鸡同鸭讲,西班牙人的蹩脚英语和日本人的蹩脚英语碰撞与摩擦出了谁都听不懂的绚烂火花…… 我在后面竖着耳朵一听就知道那个工作人员啥意思了,为了不影响我们入宫观光的时间,我还是做做好人积积德吧。 “工作人员的意思是说,大型背包的话只能背在胸前入场。不过你有俩个背包,还是先去寄存掉再来入场吧。“我用日语向这对一脸困惑的年轻背包客解释道。 “哦,这样啊!“ “你们知道寄行李的地方吧,就在后方有个休息室洗手间的建筑物内。“我为了让俩位手足无措的岛民安心,亲切地补充说明了寄存处的方位。 “谢谢啊!!“两人谢过我后,赶紧向着寄存处飞奔而去。 我们检票的时候,那位工作人员西班牙阿姨,也不忘拍了拍我的肩膀道谢:“非常感谢你的帮助“。 精通日语英语,在海外偶尔可以帮帮岛民(亚洲游客除了国人,最多就是岛民了)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阿尔罕布拉宫 购票指南】 阿尔罕布拉宫的门票,最好是通过官网来预订。官网链接如下。你可以选择你想要访问的日期,然后订票(一日票)。但请注意尤其旺季的话,最好提前3个月以上订票,不然官网的票量有限,很有可能售完。由于阿尔罕布拉宫中的世界遗产“奈斯尔宫殿(Nasrid Palaces)“限制流量,所以其入场时间也是需要选择的,请一定在你选择的时间准时到达入口等候入场,一旦迟到很有可能会被拒之门外。官网:https://tickets.alhambra-patronato.es/en/ 万一官网订票失败,你还可以尝试去买当天票。当天票的话,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入口处的票务中心(有人服务,只收现金)或者自动贩卖机(无人服务,只收信用卡)上购买。但记住一定要到的早,不然也有售完的可能。票务中心和自动卖票都是在早上8点开始营业,所以旺季的话越早去排队越好。 如果你觉得买当天票风险太大,那还有最后一个手段,那就是多贴点钱订购旅行社的票(比如携程等)。一般大手旅行社都会确保门票库存,比官网价高出一些贩卖(黄牛票)。【阿尔罕布拉宫 全景/夜景拍摄地 -- 圣尼古拉斯广场】 位于阿尔拜辛区制高点上的圣尼古拉广场(Plaza San Nicolas)是观赏阿尔罕布拉宫全景及夜景的最佳地点。阿尔拜辛区是格拉纳达最古老的街区,虽然沿途的清真寺很多已经被独裁的天主教改建成了教堂,但整个街道的样式和氛围依旧秉承着摩尔时代的风貌,也和阿尔罕布拉宫一起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阿尔拜辛区所在的山丘正好是面朝矗立着阿尔罕布拉宫的山丘的。上山的路,如迷宫般蜿蜒曲折,各种狭窄绵延的岔道小径以及白墙的民居,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摩尔人居住时期的风景。 徒步上山的话,大概需要15-20分钟(也可以打计程车上山)。山顶的圣尼古拉广场是拍摄阿尔罕布拉宫全景的游客必来之处,尤其在傍晚时分,等待阿尔罕布拉宫点灯的观光客们熙熙攘攘地拥挤在一起,要找个好位置拍下满意的全景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冲开人群的)勇气亦需要(见缝插针的)智慧。第七日 – 阿利坎特(圣巴巴拉城堡) 第七日(5月2日)从格拉纳达驱车将近4个小时,离开了安达卢西亚,到达了西班牙东南部靠海城市“阿利坎特“。阿利坎特附近(北边)有一个著名的网红景点(红色建筑群),俗称“红墙(La Muralla Roja)“,可惜红墙的观光仅限于住在里面的客人,且其中民宿于提前3个月(甚至半年至一年)前就已经满房(还有一丢点空的是天价的渣渣旅馆…),我们在做旅行计划的时候就完全放弃了这处炒作的热火朝天的景点。 我们决定把阿利坎特这座小众的旅游城市作为连续几天过密行程的一个小憩中转站,在这边住住公寓酒店,自己动手做俩个小菜吃吃,静下心来好好地观赏一下地中海。 阿利坎特是西班牙东南部港口城市,临地中海阿利坎特湾。人口连郊区大约33.4万,是西班牙东南部古城和商港,阿利坎特省的首府。其地理位置濒临地中海的阿利坎特湾,且北距西班牙第三大城巴伦西亚160多公里。由于终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亦是布兰卡海岸旅游区内著名的旅游中心。 我们到达这座城市后就直奔预订的公寓酒店而去,一路上感觉人烟稀少,商铺紧闭,俨然一座死城的感觉。揣着满心的疑惑,我们抵达了Apartamentos Barbara 3的正门口,而这座公寓酒店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本次西游记旅途中所有宾馆里住的最舒服的一家。【公寓酒店推荐 -- Apartamentos Barbara 3】 Apartamentos Barbara 3的停车场位于2楼,要让车子乘坐电梯上楼。电梯中有传感器,用来辨认车是否停正了位置,如果有偏差,电梯门是不会关上的。我在这里再次体验了一个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开着车坐电梯“,而2楼是一个只够四辆车停靠的迷你停车场。 来到前台,我们遇见了一位热情且英文发音标准的西班牙女孩,她一个人管理着这一栋公寓酒店。他跟我们详细解释了住房须知(门锁密码等)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后,将钥匙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也兴致勃勃地乘上电梯去到房间存放行李。 当时在我们之后又来了一批客人,也是中国人(年轻女生的小团),看样子这家酒店还是被广大国人所熟知的(管理员女孩也会用中文说 谢谢),其在Booking.com上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服务质量),可能算是网红店吧。 打开客房门后,我们发现是个大概60平方左右的小公寓房。里面的设备一应俱全,厨房、客厅、卧室、卫浴。我们最想要的自炊工具也是应有尽有,锅碗瓢盆、冰箱灶台、咖啡机热水壶,对的,终于、终于我们在西班牙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热水壶,我们的泡面不用再背回日本去吃了...... 稍作休整后,我们决定去附近超市买晚餐的材料。我在地图上定位了一个超市,可是当我们来到超市跟前时却发现它是关门大吉的状态,而且貌似一路上很多店铺都是关着的(刚进城时就觉得是个死城,果不其然)。此时我们不禁开始扼腕,难不成好不容易有了厨房,却因为无处买到材料,自己做不了饭了? 我们赶紧折返酒店,来到前台询问刚才那位西班牙女生这是什么情况,被告知今天是Bank Holiday(银行假日:欧洲每隔段时间会有个银行放假的日子,资本主义国家银行放假的话,各行各业也就都一起跟着放假了),很多(餐厅以外的)店都在放假。不过先别绝望,她提议我们可以去试一下 家乐福express,因为这个小超市连锁有点日本便利店的性质,基本年中无休。 听了酒店管理员的建议,我们便一路小跑来到了附近的家乐福express,非常欣喜地发现它照常营业。我们进去后一顿买买买,晚上的大餐也有了着落。【阿利坎特古街区 与 圣巴巴拉城堡】 阿利坎特的主要观光景点其实一共就两个:古街区 与 矗立在山巅的圣巴巴拉城堡。 阿利坎特(西班牙语:Alicante;巴伦西亚语:Alacant)是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阿利坎特省的首府,在地中海旁,是重要的海港,有西班牙最古老的铁路连接(欧盟商标局总部也坐落于此)。它是西班牙国内所有城市中发展得较快的一个,其经济以旅游、造酒、服务业和行政为主。出口品有酒、橄榄油及水果。还有轻工业如食品加工、皮革、纺织和陶器,而特色小食有Turrón。 阿利坎特的古街区(圣克鲁斯区)是沿山而建,有点小山城的感觉。在城区里,我们看到许多宗教绘画摆放在房屋外,以及阶梯上方拉起的彩旗。 而圣巴巴拉城堡,就伫立在海边的山巅之上,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该城堡位于 Benacantil 山顶,海拔 166 米,是西班牙最大的中世纪堡垒之一,坐拥阿利坎特湾无与伦比的美景,在晴朗的日子里,整个 Tabarca 岛一览无遗。 由于它与 20 世纪历史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城堡被认定为历史古迹、重要艺术景点和文化名胜。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找到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图像之一。西南山坡上的岩层形成男人脸部轮廓,被称为“摩尔人脸”,从 Postiguet 海滩可以获得最佳观看视角。 市博物馆位于圣巴巴拉城堡 MUSA 内,包括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五个主题展厅介绍阿利坎特城的历史及其居民。 从圣巴巴拉城堡下来,选择沿着山腰穿过 Parque de La Ereta 的路线,途中有一个不错的餐厅,位于前往古街区的路上,你可以沿途游览风景如画的典型西班牙圣克鲁斯区。 在城堡和圣克鲁斯区之间游览,还有另一个颇具魅力的选择,那就是,沿着城堡周围的城墙遗址漫步,直至圣克鲁斯区结束。 游客还可以通过修建在 El Postiguet 海滩对面岩石上的电梯(往返18欧/人)进入城堡,以取代步行的烦劳。 青铜器时代、伊比利亚时期、以及罗马时期的物品都曾在Benacantil山上找到过,但是圣巴巴拉城堡的起源则要追溯到9世纪时北非穆斯林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1248 年12月4日,这座城堡被后来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阿方索十世所率领的卡斯蒂利亚军队占领。阿方索把这座城堡命名为Saint Barbara,因为就是 在Saint Barbara的纪念日12月4日,城堡被占领。在1296年,城堡被阿拉贡王国的詹姆斯二世国王占领,并在他得统治期内重建。随后的阿拉 贡的彼得四世国王、西班牙的查理一世国王以及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国王都曾重建过圣巴巴拉城堡。 圣巴巴拉城堡曾在1691年遭受过法国舰队的炮击。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城堡被英国占据了三年。从18世纪起,该城堡的军事角色逐渐淡化,并一度被用作监狱。圣巴巴拉城堡一度被废弃,直到1963年才对公众开放,城堡顶部的塔是圣巴巴拉城堡最古老的部分,城堡的围墙以及最下面的部分在18世纪时重修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摩尔人之脸”的故事: 有一个关于城堡的故事,叫做“摩尔人之脸”,说在城堡里有王国居住的时候,有一个公主和一个摩尔人相恋了,但是她的父亲极力反对他们的婚事,公主伤心欲 绝,跳下了悬崖,而她亲爱的恋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跟着在那里跳下去,然后这个悬崖的地方,也就是城堡一侧的山和石头上,显现一张“摩尔人的脸”的形状……美丽的故事,配搭美丽的风景。 在圣巴巴拉城堡的观望台上能够俯瞰美丽的地中海与遥远的地平线,高高在上的它如今也已经成为了阿利坎特的地标性建筑物。 第八日 – 瓦伦西亚(丝绸交易市场) 我们从阿利坎特驱车2个小时(180km),于5月3日下午到达了瓦伦西亚,也是我们南部自驾游的最后一站。去旅馆check in后,我就把我们的座驾鲁诺还到了位于瓦伦西亚火车站的还车点。还车点的销售小哥依旧很西班牙人,征询了我对于他们服务的建议,并且聊了聊我们的行程和观光点。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号称是欧洲的“阳光之城”,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是港口和工业城市。瓦伦西亚是瓦伦西亚自治区和瓦伦西亚省的首府,在每年3月会举行法亚火节。而瓦伦西亚与马德里、巴塞罗那和萨拉戈萨等大城市之间有铁路及高速巴士相连,因此我将会在次日6月2日坐上去巴塞罗那的高铁,返回西班牙北部并开启在巴塞罗那为期3天的深度游。 瓦伦西亚市是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的首府和瓦伦西亚省的省会,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以南,首府为瓦伦西亚市。这一地区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西班牙的第一大粮仓。虽然是西班牙第三大都市,瓦伦西亚的老城区依然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貌,主要景点也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这一带,而其中的丝绸市场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拉丁语中瓦伦西亚原名是 Valentia [wa'lentia],是“强壮”、“活力”的意思。在摩尔人占领时期被叫作 Al-Balansi。经过变音,在西班牙语和瓦伦西亚语中分别演变成 Valencia [ba'lenθja] 和 València。在加泰罗尼亚中部地区,València 的发音是 [bə'łεnsjə],而在瓦伦西亚语中(加泰罗尼亚西南部),也可以读成 [va'lensja]。 瓦伦西亚有世界大学排名401-450段的瓦伦西亚理工大学。而区政府宫是瓦伦西亚自治区政府的所在地,它始建于15-16世纪,具有古典哥特式风格,宫内金碧辉煌的国王厅、议会厅和金色厅最为引人注目。方方正正的院子带有拱廊,是西班牙最华美的庭院之一。 值得一提的还有瓦伦西亚大教堂。这是一座将罗马、哥特和巴罗克式等多种艺术风格融为一体的建筑物。1262年始建,整个工程历时一个半世纪。1420年建成的一座高达68米的钟楼成为该市的象征。 瓦伦西亚市仍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商埠和经济、文化中心和西班牙四大工业区之一。工业主要有石化、造船、机械制造和轻工纺织,特别是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在西班牙全国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也十分发达,其蔬菜水果,特别是柑桔和柠檬久负盛名,远销欧美各地。 瓦伦西亚对我们来说,只是去往巴塞罗那的一个中转站而已,而且其主要景点也就是我刚才提及的,1/丝绸交易市场及古城区,2/塞维利亚大教堂 这两处而已,所以我们计划的是一个半日的行程。不过在介绍世界遗产丝绸交易市场之前,我想先放一些瓦伦西亚的涂鸦墙照片,因为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到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的街头涂鸦,而且质量还颇高。【瓦伦西亚街头涂鸦精选集】 关于瓦伦西亚的街头涂鸦,我老婆的评价如下(她喜欢打繁体字): "給我一面牆,我還你一個新天地。在歐洲很多國家都很常見,當然英國除外。西班牙這個國家藝術人才泛藍成災,大街小巷,只要有一面牆,都給你各種塗鴉⋯很有藝術氛圍,當然,這些人也是懂得的,古建築不能亂塗亂畫~"【丝绸交易厅】 公元718年,摩尔人征服了瓦伦西亚,对其母亲河——图利亚河进行治理,并规划出河渠水道,开垦农地,大力发展种植业,使瓦伦西亚人口和经济实力大幅增加。这颗“地中海明珠”光芒四射,吸引了阿拉伯人频繁来往,刺激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的改革,逐渐形成了巴伦西亚独特的魅力。 瓦伦西亚丝绸交易厅是国家艺术和历史的纪念物,在15世纪由佩雷·康普特建造,这无疑是瓦伦西亚人最好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纪念物之一。它位于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区,在中心市场和桑托斯胡尼斯礼拜堂前。占据1990平方米的矩形地区。1931年7月4日其成为国家历史和艺术纪念物,1996年12月5日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13世纪末,作为瓦伦西亚当时繁荣的结果,原来的隆哈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决定建造一个新的交易厅。1492年举行了奠基典礼,尽管动工兴建是在1年之后。一个名叫佩雷·康普特的瓦伦西亚工程师兼建筑师是这个建筑的负责人。 隆哈是这个城市象征性的建筑。它有三部分组成:丝绸交易厅、塔楼和海关。圆形大厅或交易厅根据厅内支撑拱顶的8个圆柱,被分为3个纵向和5个横向广场,这个建筑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丝绸交易厅内的螺旋形圆柱,塔楼中的螺旋形楼梯和海康诺皮尔拱门和灰泥的天花板。17.4米的天花板将不朽的独特性传递到圆柱上。托拉坎维(交易台)在1407年由镇议会决定在交易厅内修建,由于它获得了财政支持,因而享有很高的声望。如今,用以完成交易的毛石平台或者交易桌以及第一份西班牙交易单被保存在瓦伦西亚市政档案室中。 托里昂(塔楼)(建筑的第二部分)--奉献给完美概念的礼拜堂位于地下室中。两层顶楼被用来关押赖帐不还的人。孔苏拉多马尔(海关)--海上贸易在15世纪的瓦伦西亚蓬勃兴起要求一个有权威的商人法庭(也叫孔苏拉多马尔),在那里诚实的人们可以解决有关海上交易中的麻烦事。它开始于1498年,新建筑也是由佩雷·康普特设计的。 丝绸交易厅的圆形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8根支撑着17.4米高的天花板的巨大的螺旋形圆柱,厅内被这造型优雅轻盈的圆柱分为三个纵向和五个横向的广场,最初,这里主要用于丝绸贸易,当年,来自欧洲各地的商人们就是在这里讨价还价,数以亿计的货物也在这里集散。至今,当年用以交易的石头平台以及第一份交易单仍被保存在巴伦西亚市政档案室里。 交易厅旁的塔楼和海关是大厅的附属建筑。塔楼内长长的螺旋形的楼梯使塔楼顶端看上去有些幽暗,这里当时的用途是关押赖账不还的人。塔楼地下是小礼拜堂。15世纪,由于有“无敌舰队”的支撑,西班牙的海上贸易蓬勃发展起来,一个有权威的商人法庭——“孔苏拉多马尔”应运而生,在那里,诚实的人们可以解决有关海上贸易的一切麻烦事,它正是今天海关的雏形。 在1506年佩雷·康普特死后,不同的建筑师继续完成他的建筑。多明戈·乌蒂亚加是其中的最后一位,隆哈最终于1548年宣告竣工。 在如今瓦伦西亚中心地区,最繁华热闹的中央市场对面,这座哥特式建筑静静伫立在那里,它被称作“国家艺术和历史的纪念物”,又被称为丝绸交易厅。13世纪末,巴伦西亚丝绸贸易已经相当繁荣。到15世纪末,原有的交易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南来北往的商人们的需要,于是,1492年,市政厅决定建造一个新的交易厅。一个名叫佩雷·康普特的建筑师负责这个工程,他成功地使这座建筑成为了瓦伦西亚最好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纪念物之一。 这座建筑建于1482年至1533年间,原用于丝绸贸易,由此得名──丝绸交易厅。它特别引人注目的宏伟壮观的贸易大厅始终是进行商贸交易的好场所。作为哥特式晚期的建筑杰作,交易大厅还是15、16世纪期间地中海主要商业城市权力和财富的证明。 在我们在来到丝绸市场之后,一阵大雨从天而降。这是我们来到西班牙后第一次遇上雨天,也是第一次用上雨伞。【瓦伦西亚大教堂】 离开丝绸交易厅后,我们来到了瓦伦西亚大教堂。由于已经过了对外开放时间,我们就只能在门口溜达一下,通过屏风往里瞄两眼。一路上教堂看了一堆,说实话早就开始审美疲劳,都是抱着参不参观无所谓的心态来踏点的而已。 瓦伦西亚大教堂 (Valencia Cathedral)与罗马时期的第一座神庙以及后来的阿拉伯清真寺坐落在同一个地方。 它从1262年开始建造至1426年结束,后来又经过扩建和修葺,使它在原先主要的哥特风格上又增添了其他风格的痕迹。 它面向萨拉格萨广场的西侧是巴洛克风格,而南门是罗马风格。这座建筑的核心是至今尚未完成的15世纪八角钟楼,被称为米格雷特(Micalet)。 大教堂内的小教堂藏有一只小巧的玛瑙杯,传说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圣杯。【瓦伦西亚美术馆】 我们离开大教堂后,穿过一座桥来到了河对面的瓦伦西亚美术馆。美术馆周六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比较适合我们这种门外汉不花钱进去熏陶一下情操。 过桥的时候看到桥下有足球青训的孩子们,就情不自禁地摁下快门抓了两张。 瓦伦西亚美术馆(华伦西亚语:Museu de Belles Arts de València;西班牙语:Museo de Bellas Artes de Valencia)成立于1913年,收藏有大约2,000件美术品,大多是14至17世纪的作品。博物馆所在的建筑是圣庇护五世宫,修建于17至18世纪。里面的画作主要是以宗教主题为主,所以我就不赘述了,也没知识来分析。 那天正好有毕加索的特别展厅,展示了他一些初期的手稿。看下来说实话没有啥感谢只有各种疑问,因为我们凡人的大脑是无法理解毕加索先生的脑回路的。【瓦伦西亚市政广场】 折返回宾馆的路上,我们路过了瓦伦西亚的市政广场 和 丝绸交易市场附近的老街区。 瓦伦西亚市政广场绿树环抱,旁边有一个大喷泉,两旁矗立着各有特色的建筑,新古典主义的市政厅和新巴洛克式的邮局。 瓦伦西亚市政广场被市政大楼、斗牛场和火车北站、邮政总局等标志性建筑所环绕,是市中心最重要的广场之一。周围有很多卖纪念品的小店,广场上也有很多花店,若是逛累了,捧上一束献花,坐在夕阳下的广场上喂鸽子是件相当惬意的事情。法雅节期间,每天中午都会在市政广场举行一个小小的放鞭炮仪式,称为Mascaletas。 由于濒临地中海,瓦伦西亚海产异常丰富,再加上这里土壤肥沃,终年呼吸着微咸空气的瓦伦西亚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西班牙绝对的“美食天堂”。 而其中这里最为著名一道菜肴的便是海鲜饭,它甚至都已经上升成为了西班牙的一种象征。不过,尽管叫做海鲜饭,但其实它起初与海鲜并无甚瓜葛。最初的海鲜饭并无名称,用料也极其普通。平常人家只要备齐大米、兔肉或鸡肉外加蔬菜,然后随便放在一口平底锅里来个大杂烩后即可入口。 渐渐地,这道做法简单但又营养丰富的菜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出于提高烹饪效率的需要,人们便新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做这道菜的平底锅,它更大也更结实,被人们叫做“Paella”。 久而久之,菜名也就这样由此及彼了。同时,随着这道菜的发展,其原料也开始丰富多变起来。终于,在海鲜原料介入后,“Paella”也总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鲜饭”。 现在,瓦伦西亚的海鲜饭种类繁多,从纯鱼肉到纯蔬菜的应有尽有。而瓦伦西亚也拥有了独特的海鲜饭文化。每周日,这里的人们都要全家聚在一起,用橙木做成的柴火烧出一锅香喷喷的海鲜饭来大快朵颐一番。这样的情形会让很多华人都情不自禁地想到咱们中国的饺子或者火锅。 最后,再来简述一下瓦伦西亚的历史。 瓦伦西亚最初是一个由古希腊人所建的小村落。公元前138年被罗马人占领后,更名为"瓦伦西亚"城,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8世纪该城落入阿拉伯人手中。13世纪又为基督教徒重新征服。光复后,曾一度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金融和文化城市之一。1474年在此建立了本国最早的印刷所。16-17世纪,为瓦伦西亚画派中心。很少有城市能够像瓦伦西亚这样,可以将上溯至公元138年遥远过去的遗产遗址和新千年建造的最新式和先锋的现代建筑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公元前13 世纪,古希腊人用一匹木马攻克了特洛伊,夺走了那里的财宝、摧毁了那座曾经顽强抵抗的城市。相传,一部分特洛伊人幸运地躲过了古希腊人的杀戮,然后一路逃到西班牙境内。在地中海岸边,他们见到了一座被当地的拉丁人称做Valentia(力量与勇气)的小城镇。特洛伊人按照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名字翻译成了罗马。 而近一千年之后,当古罗马人来到这座“罗马”城面前时,他们疑惑了。为了与亚平宁半岛上的那个罗马区分,于是在按照他们自己的语言翻译后,这个“罗马”又重新变回了“Valentia”。而后,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发音的改变,这座“力量与勇气之城”便最终被人们唤作了瓦伦西亚。 两千多年来,瓦伦西亚一直依偎在沉静的地中海岸边。古罗马人为这里带来了语言和文化,西哥特人在短暂停留后留下了一段至今还未完全被破解的历史,而随后而来的阿拉伯人则用科学财富把瓦伦西亚变成一座美丽大花园。稻米与柑橘是被他们引入到瓦伦西亚的,农田里精巧的灌溉系统也是他们设计的,甚至瓦伦西亚城内一座至今都依然在使用的法庭也是他们创建的!所以,西班牙人才会说“瓦伦西亚是由古罗马人建造的,但却是由阿拉伯人来发展的”。 最后放的几张照片是"夸特塔"。它属于瓦伦西亚古城墙的一部分,建于西班牙独立战争时期,面向马德里方向,是军事防御的重地,后也被用作一段时间的女子监狱,现在则是锁匠博物馆。 除了我游记里这几个景点,瓦伦西亚其实更著名的是地中海海滩,不过由于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且以人文景点为主,海滩之类的度假胜地就只能略过了。 第九日 – 巴塞罗那(圣保罗医院、奎尔公园、西甲观战) 5月4日一大清早,我们便从瓦伦西亚火车站,搭上首班高铁(在安检时被没收了随身的水果刀,马德里的时候没被要求,感觉西班牙各地车站的安检标准和认真程度都不太一样... 跟比较随意的国民性还是有点关系的),奔赴本次西游记的最后一站也是景点最多的一站,巴塞罗那。 这一天注定是繁忙的马不停蹄的一天。一清早6点多来到瓦伦西亚火车站等首班车,在颠簸将近3个小时后于中午时分终于抵达了巴塞罗那圣徒火车站(Sants)。然后赶紧拖着箱子一路小跑赶到旅馆check-in,稍作休整后,跳上了旅馆外的出租车奔赴当日的第一个景点圣保罗医院。 由于西甲比赛时间的临时改变(从5月5日周日晚上改到了5月4日周六下午),我们在奎尔公园结束后得立即赶往位于西部郊区的西班牙人队主场科尔内拉-埃尔普拉特球场。而在比赛结束后,我们还必须在米拉之家(18点)关门之前赶去参观,因为提前预约了门票,时间是指定的...... 这天的路线由于比赛时间的变更而变得非常的不合理,且在各个景点的交通衔接上亦颇具挑战性。【圣十字圣保罗医院】 圣十字圣保罗医院(加泰隆尼亞語:Hospital de la Santa Creu i Sant Pau)是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组建筑群,兴建于1901年到1930年,由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设计。与加泰罗尼亚音乐宫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直到2009年6月,这里一直完全作为医院使用。目前已经被改为博物馆和文化中心。 虽然圣保罗医院目前的建筑兴建于20世纪,但是这座医院是创建于1401年,由6个较小的中世纪医院合并而成,时称圣十字医院。医院的旧建筑建于15世纪,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现在设有艺术学校(Escola Massana)和加泰罗尼亚图书馆(Biblioteca de Catalunya)。 当你踏进这片建筑群时,你不敢相信你的眼睛,如果没有人告诉你它以前是医院的话,你或许会误以为这里是某个皇宫贵族的行宫。圣十字圣保罗医院是建筑师蒙达内尔父子的作品,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医院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作为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对公众开放。 这座规模宏大的医院由砖红色为主彩色马赛克装饰的小楼组成,48座病房在地下互相连接,建筑间点缀着花园和绿地,曾为病人创造了优雅的疗养环境。入口建筑的顶部有一座尖塔,登上塔顶整座医院可以尽收眼底。建筑和庭院中以历史题材的马赛克拼图和保罗·加尔加略的雕塑作品装饰,内部的楼梯和天花板具有伊斯兰艺术风格。 展览从一层的行政厅开始,这里富有趣味性的互动展览将圣十字保罗医院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堪称艺术品的医院的设计全过程。 经过展示厅后,你可以参观医院的教堂和其他房间和大厅。这些建筑的楼梯、穹顶、彩色玻璃窗,和精美的装饰品都值得你细细品味,穿过连接医院各个房间的地道便可来到医院的庭院,可在此漫步,小憩。 圣保罗医院的占地非常广袤,整个园区的参观时间最少也需要1个小时。门票都可以在网上预订,并指定访问日。【奎尔公园】 高迪设计的奎尔公园也是指定时间有时限的门票。我们匆匆地走马观花完了圣保罗医院后,便徒步来到了奎尔公园的接驳巴士站。只要有门票便可以免费搭乘接驳巴士到达公园的正门。由于奎尔公园座落在一个山丘之上,所以建议搭乘巴士或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前往。 奎尔公园(加泰隆尼亞語:Park Güell)位于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格拉西亚区(Gràcia)的厄尔卡梅尔(El Carmel)山上,由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建于1900年到1914年。作为安东尼·高迪作品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此公园原本是一个在商业上並不成功的住宅区,开发者奎尔伯爵受到英国的花园城市运动的影响,选择这个只有少许植被的荒山(Muntanya Pelada),其用意是利用新鲜空气(远离排放黑烟的工厂)和视线所及的美丽景色,有60个三角形地块可供建造住宅。但是最终只建成了两座房子,其中一座原定作为样板房,但在1904年完成后出售,由于没有买家,高迪听从桂尔的建议,用自己的储蓄买下,1906年全家入住。高迪从1906年到1926年住在这里,由Francesc Berenguer建于1904年。这是高迪及其合作者的原创作品。自1963年以来是高迪住宅博物馆(Casa Museu Gaudí)。1969年,它被宣布为国家财产的历史艺术纪念碑。公园高处的大十字,能完整的看到巴塞罗那城市全景和海湾。 高迪是奎尔公园的设计师,从1906年到1926年,高迪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0年。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只完成了门房,中央公园,高架走廊和几个附属用房等“公共设施”部分,但高迪自然主义理念在这里逐步成熟并得到了充分展现。 一八八九年,高迪为奎尔设计的住宅完成了,许多美国媒体漂洋过海访问高迪,使他名噪一时。从远处来看,奎尔投资毕竟划算,虽然花了大钱,却使他的名字,永远留在历史上,在闹区兰布拉大道旁的奎尔宫殿,参观者还得先行拿号码牌,排队等上把个小时,才来朝圣。 到奎尔公园时,天气晴朗,马赛克拼贴在阳光中闪闪生辉,每一处的马赛克拼图都令人屏气凝神。彩色的蚚蜴其实是控制水匣的活门,往阶梯上走,公园的中心有个大厅,讨生活的流浪音乐家在此演奏著小提琴,厅上的屋檐像巨龙的脊骨盘踞。 瓷砖碎片、玻璃碎片和粗糙的石块,最便宜的建材,创造出最华丽的姿态,这应该是高迪的趣味实验之一吧。 你可能看过奎尔公园的照片无数次,但真正走进此处,才能感动与惊叹,这里似乎是高迪的游戏空间,他任由想像在此飞驰,而以建筑师的专业将它实现;奎尔公园的入口处是两座包覆著亮丽釉彩,如同童话里的糖果屋,看到这两座建筑的可爱模样,就已止不住好奇,一个公园这样开端,其他部份该是如何展现? 这座公园里的著名景观不只是这两座糖果屋,还有世界最长的椅子;说它是长椅并不恰当,其实它打破了对公园长椅的印象,这个全世界最长的座椅,其实是百柱厅的屋顶边缘,高迪结合围墙与座椅,做出了如同蕾丝磙边的曲折座位, 并以彩色瓷砖拚贴,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也带动了活泼的气氛,在此或坐或躺,弯角处可以是单人座、情人座,霸占整个圆弧,就成为了5、6个朋友聊天的空间;看起来坚硬的座位,其实是经过人体功学考量,让坐的人都能舒适,从这里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城区,眺望巴塞罗那港和地中海。这个观景天台,被称为希腊式剧场(Teatro Griego)或大自然广场(Plaza de la Naturaleza)。 80年后的今天,奎尔公园那些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美妙精细之处,仍让人惊叹不已,回味无穷。 公园中共有三座造型独特的喷泉,第一个是环形和圆规的组合;第二个是蛇和加泰罗尼亚徽章上红黄条纹的组合;第三个是高迪的龙,其造型为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 加泰罗尼亚蛇形喷泉,色泽艳丽而造型生动。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它们还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显得尤其生动可爱。 拾阶而上,就是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陶立克式(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是一个市场。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之外,兼具导水泄洪的功能。立柱支撑起的屋顶上还有精彩的马赛克圆盘装饰,使到百柱厅更加生动和美观。 屋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天台。这里有堪称是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长椅用石砌成,形似波浪蜿蜒曲折。表面用马赛克碎片随意拼贴,图形各异且隐含寓意。长椅根据人体力学设计,靠背弯度恰到好处,让人坐在坚硬的石椅上却感到十分惬意。长椅设计时兼顾到不同的对象,外弧为单人座,内弧略为宽大的情侣座,这种独特的设计别有一番情趣。 在奎尔公园中,有很多路段都会出现如同自然洞穴似的斜柱高架廊。有的分为上下两层,均可走人。其廊柱多为斜立,看似随时将会倾覆却已坚固屹立了近一个世纪,像是有意向人们展示着斜柱和直柱的力学实验对比。 蜥蜴喷泉全由瓷砖拼贴而成,色彩灿斓,让人有身处梦境之感。 奎尔公园与其他建筑不同,它是个开放式的空间。公园内区分成好几部分,最精华区为主要入口处的石阶,石阶上有一著名的马赛克蜥蜴喷泉,沿著石阶而上的市场广场、弯曲的座椅、石柱和两栋造型特殊如童话世界的房子,都是奎尔公园的最受欢迎的景点。公园里还设有一个高迪的博物馆,是高迪曾居住过的地方。 这只以瓷砖拼贴,色彩艳丽的蜥蜴,可是这里的镇园之宝,就像中国人以龙为吉祥物,高迪创造了蜥蜴看护这片公园,这也算是他的一种幽默。 下面这张照片里的日文是翻译高迪的名言:我一切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大自然这个伟大的教材之中。【西甲观赛 -- 西班牙人 VS 马德里竞技 @ 科尔内拉-埃尔普拉特球场】 本次巴塞罗那之行,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观战西甲 西班牙人主场对阵马德里竞技的联赛。其实我既不是西班牙人亦不是马竞的球迷,我只是上港和武磊的球迷而已。自从武磊在西甲2018-2019赛季的后半段加盟西班牙人队之后,我便一场不落地关注了所有西班牙人队的比赛。 武磊是冬窗加盟的,至2019年5月为止也已经踢了有5个月了,总共攻入两球,在队中基本坐稳了半个主力的位置。虽然西班牙人队当时处于中游位置,但这场联赛对他们来说也是异常重要,因为他们还有希望冲击欧联杯的资格。虽然对手有格里茨曼莫拉塔等一众欧洲当家球星,但西班牙人的状态也正处于最火热的阶段。 我们从奎尔公园出来后,用Uber App叫了辆出租车直奔位于巴塞罗那西郊的西人队主场科尔内拉-埃尔普拉特球场。为了赶这第一天的每个景点,我也是下血本了。 走下出租车后,眼前现代化的球场让人感叹一支中下游的西甲球队也能拥有那么完善的设施。而球场周边已经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主场球迷们,且都身穿着主队队服在预热着呐喊助威。欧洲的足球氛围的确令我们这些足球落后国的球迷羡慕不已。 在我们入场的途中,热情的西班牙人又开始展露他们聊天搭讪的看家本领了。看到我们俩个亚洲人,上面照片中的这位大叔,立马笑嘻嘻地迎了上来,用不太流利的英文搭讪。 "你们是专程从遥远的中国来看武磊的吧?" 呵呵,西班牙人队球迷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球队本没啥海外(亚洲)球迷,现在多了那么多黑头发黄皮肤的球迷,全是靠武球王所赐。 "是的。不过我们居住在日本,所以是从日本飞过来的。从日本飞比中国更远。" "哦。总共要多少小时啊?" 看样子这阿叔从来没有飞过亚洲。 "加上转机的话,总共要13,14个小时吧。" "瓦哦!!! 那么久,太辛苦了。你们对武磊是真爱啊。" "呵呵,我们先旅游,今早刚到达巴塞罗那,正好能赶上这场比赛,就来看了。" "哦,挺好。武磊踢的很不错呢!!今天希望他能进球。" "嗯。今天希望看到武磊的进球,也希望西班牙人队能拿下胜利全取3分。" "好了,差不多要入场了,祝你们玩的开心。" "对了,请问一下,我们的21号入口在哪边?" "从你们前方的台阶上去,就在2楼那边。" "好的,多谢!那后会有期了。" "嗯。88了!!" 阿叔刚走出没俩步,仿佛想起了什么,一个转身,箭步回到了我们身边,"忘了忘了,能一起拍个照留影么?" "哈哈,好啊!!" 我是从不吝啬我的肖像权的。 阿叔拿出自己的手机高高举起,跟他一起举起大拇指,自拍了个哥俩好的合影。然后我也要求用我们的相机再来一张,他当然也非常配合,最终我们的相机里便留下了这张与西班牙人当地球迷互动的合照。 在入场口附近,还碰到一批西班牙人队的当地球迷,看到我们俩后,就一个劲地高喊 "WU LEI, WU LEI, WU LEI!!" 我也回应他们 "GOAL, WU LEI!! GOAL, WU LEI!!Victory belongs to Espanyol!!" (武磊进球!!胜利属于西班牙人!!) 在检票口,被安检告知,球场内不准用单反相机拍照。我就只能老老实实地收起了我的单反加望远镜,接下来的比赛只能靠手机和老婆的索尼黑卡了。 入场后坐下,发现身后的西班牙人开始磕起了瓜子。说到西班牙人嗑瓜子这点,也是我们行程中深切体会到,他们和国人的相似之处。而且他们也是磕完的瓜子皮随手一扔,任它们迎风飘扬,可怜了坐在前排的我们家姑娘的头发...... 来看一下西班牙人队的首发阵容,如下图所示,我们的武球王如愿进入了首发名单,没有让我们俩人白跑一趟。马德里竞技那边,前锋线格里茨曼加莫拉塔,甚是豪华。不过足球这东西,还真不能仅靠身价来决定比赛的胜负。 比赛一声哨响,武磊冲啊!!!怀着激动的心情,西甲初体验就这样开始了。说实话,由于西班牙人队只是个中下游小球会,同城还有个巴萨名扬天下,因此你可以看到下面照片里,上座率并不是太高。所以西班牙人队的比赛球票,除了同城德比时比较抢手外,其他场次,只要不是关键赛事,你就算当天到球场外买当天票,都是能够买到的。 下图是中场休息时,球场洒水 加 球员热身。 90分钟的比赛结束,武磊虽然没有取得进球(踢到第70分钟时被换下场),但西班牙人队以3-0(凭借武球王好搭档,绰号熊猫的 伊格莱西亚斯的2个进球加马克罗卡的1个点球)大胜了实力高出自己一筹,排名联赛第三的马德里竞技。在争取欧联杯资格的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之后在赛季收官战上,凭借武磊敲定胜局的一粒金子般入球,西班牙人队喜提联赛第7名,获得了2019-2020欧联杯的资格)。可惜如今,熊猫已在2019-2020西甲赛季,随西班牙人队前主帅转会去了皇家贝蒂斯,且2020年今天的西班牙人队深陷降级区 不能自拔。 比赛结束后,按计划,我们来到了俱乐部官方商店,来采购武磊的队服。一进商店就发现很多中国人也正在疯狂购买着武磊相关的队服或周边商品。武球王给西班牙人队这个小球会带来的中国市场的人气和经济收入真的是非常可观,怪不得商店里特意为球王做了个等身大的广告牌...... 世界球星梅西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待遇。 我给我自己和儿子各买了件西班牙人队的主场队服,收银台的姐姐,一看到亚洲人,便不假思索地问:WU LEI? (是要印武磊的名字是吧?)...... 很明显,他们已经看过无数中国球迷了。 由于印球员名字号码需要排队(那天球队赢球,大量当地球迷加中国球迷在店里),我们从商店里出来时,离米拉之家关门的时刻已所剩无几。即使如此,我们害怕门票在指定的当天不用会作废处理,好不容易叫到了出租车,指示司机迅速奔赴米拉之家。可惜不幸的是球场外还遇上了堵车.....【西甲观战指南】 简单说一下西甲比赛门票的入手方式。前面已经提到过,如果不是巴萨、皇马、马竞诸强或同城德比或关键赛事的门票,即使比赛当天去也能在球场的票务中心买到当天票。 不过如果是抢手的门票,那就必须在网上预订。在亚洲想要预订西甲门票,一种方式是可以通过官方的球迷协会购入,但如果不是球迷协会会员,那么就要采取通过网上的门票中介商来购入的方法了。通过中介商购入的话,由于额外的手续费等杂费,门票会比一般价格要贵出一些。而且还要看对阵双方,如果是比较抢手的那种,那么门票的价格就会升的更高。 注意,西甲的比赛时间一般一个月前公布,但随时还可能会有变动,过早订票就有可能会遇到我们这种在2周前被通知比赛时间变更的事故发生。【吃了闭门羹的米拉之家 和 落日圣家堂】 我们出租车司机已经很努力,而且充分利用巴塞罗那市区内的巴士出租车专用道以避免堵车,但是在到达米拉之家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最后检票截止时间。 检票处的一个女性工作人员,脾气不太好也没啥耐心,对于我们的恳求,她只是冷冰冰地回复说营业时间已过,无法入场(估计这货也是急着要下班回家)。越是碰到这种人,我越是不屈不挠,死缠烂打地继续质问那我们的票怎么办,明天再来还能使用么?终于这厮身边的另一位男性工作员开口了:你们明天一早再来这边试试,我跟同事打个招呼,他们会让你们入场的。 在通情达理和随机应变这两点上,西班牙人比日本人还是强了不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西班牙人的国民性和咱们国人有挺多相似的地方。5月4日因为球赛错过了当天米拉之家和维森斯之家的入场(门票都是预约了5月4日当日),最后我们拿着5月4日的票,在翌日5月5日都顺利让工作人员放行我们入场参观了。票上有条形码,工作人员只要查一下编码,如果证实你确实在之前没有入过场,那么你的票依旧有效。所以官方说是说预约入场,如果因为意外原因预约当日无法入场,之后的日子还是可以通过和工作人员交涉获得入场权的。 吃了闭门羹后的我们,在米拉之家正门口拍了俩张照片后,只能怏怏不乐地走去附近的圣家堂,提前领略一下这座巴塞罗那代表性建筑的雄姿。由于正值夕阳西下之际,我们也意外收获了令人惊喜的圣家堂美景,于落日余晖下。第十日 – 巴塞罗那(米拉之家、维森斯之家、巴塞罗那大圣堂、毕加索美术馆、巴塞罗那港) 5月5日星期日一早,我们便赶到了米拉之家(赶在开门时间到达),在检票口出示了过期的门票并说明了情况。估计昨天那个工作人员小伙帮我们已经打过招呼了,检票人员很快便放行我们入内参观。【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Casa Milà,经常被称为 La Pedrera(加泰罗尼亚语,意为「採石场」))加泰罗尼亚语名称是Casa Milà,意指「米拉的家」,就是「米拉先生府第」之意,虽然又译米拉公寓,却是不太符合此建筑的历史和加泰罗尼亚语的翻译。 米拉之家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安東尼·高迪的代表作之一,坐落在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扩建区、格拉西亚街(Passeig de Gràcia)上。 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当时是富豪佩雷·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略先生設計的巴特略公寓(CASA BATLLÓ),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結婚,而请高迪设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 年將包括米拉之家在內的几个高第设计的建筑列入世界遗产中。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是米拉先生的府第,所以被称为Casa Milà,即是「米拉之家」的意思。它占地1,323平方公尺,有33个陽台,150扇窗户,3个採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車場;共有3个立面;兩個正門入口,一個在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一個在普罗班萨街 (Provença)上。 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像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內部,每一户都能双面採光,光线由採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來,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有正方的矩形。 米拉之家有一些宗教色彩,在它的外墙高处可以看到一個M字,代表圣母玛利亚Maria;可以看到一朵玫瑰浮雕,代表玫瑰圣母 (Virgen del Rosario / Our Lady of the Rosary),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Roser;可以看到一行浮雕的字「Ave - Gratia - M - Plena - Dominus - Tecum」,代表「上帝拯救你,玛利亚,你充满恩典,上帝与你同在」。 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築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來承受,不论是內墙外墙都沒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沒有主墙』,所以內部可以随意隔间改建,建筑物不会塌下来,而且,可以设计出更宽大的窗户,保证每个房間的采光。当时米拉夫妇出钱建这房子,一楼是出租的店舖,二楼叫「主楼」(Piso Principal),屋顶挑高,在米拉夫妇在世時就住这一层樓,,一楼和二楼之间有一层「间层」(entresuelo),二楼之上有四层楼:三、四、五、六楼,是出租的公寓,因為高迪设计的力学结构很特別,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所以出租的每一层楼的隔间布局都不一样,三楼隔出三户住家,四楼隔出四户住家,五楼隔出四户住家,六楼隔出三户住家,每户住家占地也不一樣,最大600平方公尺,最小290平方公尺。顶楼是用來调节温度,晒衣服用的。屋顶阳台则类似高迪的另一个作品奎尔公园(PARC GÜELL)中似蛇般的长椅,有30个奇特的烟囱,2个通风口,与6个楼梯口,塔状的楼梯口形狀最大,螺旋梯里面暗藏水塔。 米拉夫妇去世后,這栋建筑被卖給一家房地产公司,除原有的出租公寓部分外,房地产公司把米拉之家内原米拉夫妇自住的楼层也改成出租公寓,後來,1986 年,米拉之家被Caixa de Catalunya銀行买下來,耗巨资整修,清洗因空气污染而变黑的门面,現在的一楼是銀行的基金会举办免费展览的场地,提供欣赏內部设计的机会。大多数参观过这栋建筑的人可能会认为米拉之家是壮丽且气势凌人的,也有人对波浪状的外墙觉得太古怪,但无论如何,米拉之家現在是巴塞罗那的地标之一。 米拉公寓屋顶高低错落,而整栋建筑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极富动感。屋顶是奇形怪状突然物做成的烟囱和通风管道。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米拉公寓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该建筑无一处是直角,这也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因为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米拉之家亦是后来一些同样具有生物形态主义风格建筑的先驱,例如:1/ 波茨坦的爱因斯坦塔(Einstein Tower,于1921年完成),由埃瑞许·孟德尔松所设计2/ 纽约的索罗门R. 古根汉美术馆,由弗兰克·劳埃德·莱特所设计3/ 法国廊香地区的朗香教堂,由勒·柯布西耶所设计4/ 由奥地利建筑师汉德瓦萨所设计的百水住宅(Hundertwasserhaus,于1986年完成)与其他建筑5/ 位于洛杉矶的迪士尼音乐厅,由弗兰克·盖里所设计【维森斯之家】 离开米拉之家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维森斯之家,同样是出示了过期的门票,在工作人员确认了此票的确未曾使用过后,很大度地放行我们入内参观。 维森斯公寓(Casa Vicens)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家庭居所,由安东尼·高迪设计,为实业家马努埃尔·维森斯所建。它是高迪的第一件重要作品。2005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安东尼·高迪的作品”项下。 该建筑建于1883年至1889年,坐落于Carrer de les Carolines 24,在巴塞罗那格拉西亚(Gràcia)区。此处地方很小(如今街道扩展后更小),同该地区其他建筑一样。然而,这座住宅却相当大,四层楼面积约12500平方米。 维森斯之家是一栋新摩尔式建筑风格的作品,这是高迪作品里流行的风格之一,除此之外他的风格还有东方和新古典主义。然而,高迪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可以将不同风格融合在一起,并融入各种不同材料,包括铁、玻璃、瓷砖和混凝土,这些都可以在维森斯之家中见到。高迪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创造了他自己的新的建筑风格。维森斯之家是加泰罗尼亚风格建筑的新的篇章,也是高迪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开端。 维森斯之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私人住宅,直到该年被Mora Banc Grup收购。在被收购之后,维森斯之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造,然后于2017年11月起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建造计划最早可追溯到1883年1月15日,包括选址、立面等规划。高迪在同年3月8日取得建筑许可(编号239-71,证书613)。房子由未经处理的石头,粗糙的红砖和棋盘和花卉图案的彩色瓷砖构成。 在设计和建造维森斯之家时,高迪刚刚开始他的职业生涯。高迪于1878年毕业于巴塞罗那省立大学建筑系,在他求学时期和毕业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他的作品描绘了一种维多利亚式的风格,类似于他的前辈。后来,他受到了新摩尔式建筑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包括了大量几何图形的排列、瓷砖的使用、金属制品的使用和砖块的装饰。 1899年,维森斯之家被来自古巴哈瓦那的外科医生Dr. Antonio Jover收购,1924年,Jover搬进了这所房子,在此之前,它只被用作度假屋。在他所有权期间,这所房子是一座私人建筑,并不向公众开放。但是,游客可以在5月22日圣丽塔节进入参观。 1925年,建筑师胡安·塞拉·德·马丁内斯(Juan Sierra de Martínez)在建筑物后部增加了一个新的凸窗(Bay),采用了与高迪相同的风格,并且还大大扩展了花园的面积。他还修改了主楼的入口。随着扩建工程的展开,房屋的入口也被改造,前入口被改造成直接通向街道,也就是今天的样子。这些装修是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原创作品的情况下完成的,甚至高迪本人都赞同这些计划。在改造期间,高迪正忙于建造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没能顾得上维森斯之家的改造工程。马丁内斯还在距离房屋最远的角落建造了一座圆屋顶礼拜堂,专门用于圣丽塔。整个项目于1926年完工,因为这个改造项目,马丁内斯获得了市议会颁发的1927年巴塞罗那市最佳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奖(Concurs annual d'edificisarístics)。 维森斯之家最近的一次修复是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主要目标是加固外墙和装饰。这项工程主要是由建筑师 Ignacio Herrero Jover 负责。 维森斯之家是安东尼·高迪收到的第一个重要委托,并为他后续所有的建筑作品播下了种子。 1883年,股票货币经纪人Manel Vicens i Montaner委托这位年轻的建筑师在Gràcia(恩典区)设计他的避暑花园别墅。这是他的第一部杰作,也是第一批在加泰罗尼亚和欧洲掀起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之一。 维森斯之家及其土地的现有格局是许多变化和改造的结果,其中有三个明显不同的空间:1983 -1885年由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原始建筑;1925年由乔安·巴伯提斯塔·塞拉·德·马丁内斯(JoanBaptistaSerradeMartinez)设计的扩建部分;以及围绕着大楼的花园。 以博物馆和文化空间为新目的,这个翻新项目从1925年开始对建筑中的空间进行了改建,以容纳新文化空间和公众所需的各种服务。因此,无需修改高迪设计的任何空间。 为了参观者提供必要的通行空间,这里还安装了ElíasTorres,JoséAntonioMartínezLapeña和David Garcia的现代楼梯,代替了原始楼梯,并在所有楼层增加了电梯。 一楼有一个接待游客的区域,一楼和二楼设有展示永久性藏品的空间,这些永久性藏品用于点缀以及构成博物馆项目的临时展览和活动。拉卡佩尔专卖店/书店位于地下室。花园的尽头是霍夫曼咖啡厅。天台的游览路线已采用不同的资源进行了调整,以改善游客在文森之家的体验,利于行动不便人士畅游无阻。 今天的花园是高迪对维森斯之家的原始环境和当时的花园进行详细研究和反思的结果。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地中海的动植物,这体现在他的结构和室内装饰上。这使我们能够用沙眼棕榈树、攀缘植物、木兰花和玫瑰,以及在这个空间里的其他植物物种来重建和种植一个花园,这些植物的尺寸在过去几年里不断缩小。 圣塔丽塔(Santa Rita)是1927年建造的小庙宇,位于花园内的墙壁中。每年5月22日,人们都可以继续举行纪念圣丽塔节的活动并奉上祝福玫瑰,这是维森斯之家和恩典区历史的一部分。 在维森斯之家,高迪创造了他第一个可到达的天台,也创造了一个真正绝佳的制高点,让你远离尘嚣,思考人生。它的特点是屋顶四周都有走道,有弯曲的陶土瓦来收集水。 在这个屋顶上,一个小圆屋顶在立面的西角呈塔型,三个相同的砖结构充当房屋烟囱的盖。这些建筑像立面一样,覆盖着绿色和白色的瓷砖,体现了伊斯兰和亚洲建筑对高迪的影响。 屋顶区域是建筑物扩建的一部分,已经过改造并向公众开放。 维森斯之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主层吸烟室的上方,有一间小客厅,它有一个金色的假圆顶,上面绘有壮观的视觉错觉绘画,描绘了飞翔的小鸟和攀爬的植物,仿佛这个房间与户外相连。墙上挂着白色、天蓝色和赭色的瓷砖壁板。【巴塞罗那大圣堂】 离开维森斯之家后,我们回到了巴塞罗那的市中心闹市区,在前往参观巴塞罗那大圣堂的途中也顺路逛了一下几个广场。 巴塞罗那圣埃乌拉利亚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哥特区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这座主教座堂兴建于13到15世纪,主要工程在14世纪完成。环绕鹅井(Fuente de las Ocas)的回廊完成于1450年。新哥特式的立面修建于19世纪。 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通过教堂穹顶边的电梯可以上到教堂顶端,饱览巴塞罗那老城风光。 大教堂回廊的各个祈祷室中供奉着各手工业行会的保护神。圣埃乌拉利娅礼拜堂中唱诗班的座椅、宗教壁画、雕塑和各式各样的金银器具华美夺目。此外,埃乌拉利娅圣女墓穴(她被作为“巴塞罗那保护女神”崇拜)和莱潘多基督祈祷室也值得特别留意。【毕加索美术馆】 结束巴塞罗那大圣堂的参观后,按计划我们出发前往毕加索美术馆。由于事先做攻略时查到周日这天门票是免费的,所以准备去凑个热闹。 可是没有料到,当我们来到美术馆门口后,被工作人员告知,虽然门票是免费的,但必须网上预约,而且预约限额已满。灰心丧气的两人只能决定放弃这个景点,心有不甘地在大门口拍几张照片留作到此一游的纪念。 不过更加无法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正在我们依依不舍地看着美术馆大门口发呆的时候,一个欧美女生(看上去也就大学生的年龄,听口音有貌似是英文国家的)突然来到我们身边,说道:"你们想要毕加索美术馆的票吗?" 我们一开始有些警惕,不知道她的话背后会隐藏着些什么风险(难道她在兜售黄牛票?),下意识地发出疑问 "啊?什么?" "你们如果需要票的话,我这两张票给你们。" 她重复道。 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反问道:"真的可以吗?" "我本来约了朋友一起来看的,但我朋友突然有事来不了了,所以我也不看展了,这两张票给你们好了。" 她补充说明道。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两人终于发出了会心的笑容: "太感谢你了!!" 望着被人放鸽子的女生落单远去的背影,和手上这两张从天而降的门票,我心中不由地总结出了,这是之前我们旅途上乐于助人而得到的因果轮回的善报,的结论。 由悲转喜的两人遂一蹦一跳地踏进了毕加索美术馆的大门,去装模做样地欣赏那些无法理喻的所谓巨匠的画作(毕加索本来就是画家中的另类,凡人更难理解)。【巴塞罗那港】 临近黄昏时分,饥肠辘辘的两人来到了巴塞罗那港口附近,这里有哥伦布广场和大型综合商业设施。我们选了一家海边的Tapas店,决定进去开开荤。 坐进名为【Tapa Tapa】的店里,点上几盘小菜和两杯饮料,悠闲地享受了一下南欧的海鲜美食和这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 吃饱喝足走出餐馆时,发现屋外的广场已经是沉浸在一片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际(伴随着漫天飞舞的海鸥)的景色之中。两人又再次不知疲倦地、情不自禁地 摁下了快门。 既然今天奢侈了一下,下了馆子,那么回宾馆的路,就请靠两条腿吧。翌日我们将迎来巴塞罗那观光的第三日,也即将接近整个西游记的尾声。 最后放上今天得到贵人相助后入手的毕加索美术馆门票 和 巴塞罗那地铁的车票 照片(在巴塞罗那地铁出口处也是获得一位当地女生的相助,还被她用日语回应了一句"不用谢"......)。第十一日 –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音乐宫、蒙锥克城堡、巴特罗之家、圣家堂、诺坎普) 5月6日周一,巴塞罗那观光的最后一天,今天的第一站是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加泰罗尼亚音乐宫】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ia)是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音乐厅,兴建于1905年到1908年,现代主义风格,设计者是建筑师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业主是1891年创办的加泰罗尼亚合唱团(Orfeó Català),加泰罗尼亚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被称为加泰罗尼亚重生(Renaixença)。1908年2月9日开幕。 1997年,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和圣十字和圣保罗医院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今天,每年有超过50万人出席在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的各种音乐表演,从交响乐、室内乐到爵士乐和坎索(加泰罗尼亚语歌曲)。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坐落在狭窄的街道,立面装饰丰富,而且结合了多种元素,包括传统的加泰罗尼亚元素和阿拉伯元素。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建筑是巴塞罗那最令人震撼的现代派风格建筑之一,色彩艳丽的雕塑和陶瓷马赛克装饰是其最突出的特色。 音乐宫外墙根据民歌创作的组雕、舞台拱门象征民族与古典音乐的群雕、背景墙上的缪斯女神等雕塑,以及彩色玻璃画窗、无处不在的马赛克拼图和绘画作品,把整座建筑组合为一件整体艺术作品。 音乐宫的门票也是需要于官网上预约的,而且必须严格按照预约的时间到达,不能像米拉之家、维森斯之家一样 门票即使过期了也能使用,因为音乐宫的参观是由一名导游带领大家按照指定路线进行巡游的,全程使用英语解说,不能擅自行动。【蒙锥克城堡】 离巴特略之家预约入场时间还差1个多小时,我们为了最大化地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叫了一辆出租车马不停蹄地攀上了蒙锥克山,来到了可以俯瞰巴塞罗港全景及地中海的蒙锥克城堡。留给我们走马观花的时间大概也就半个小时,我们加快速度,风风火火地一阵拍,尽量不留下任何遗憾。 蒙锥克城堡建于17世纪,是一座军事要塞。原址上还有古代的警戒塔,足以说明这一地点自古以来就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城堡内现在是军事博物馆,展示15-20世纪的武器、战旗、军服等 。站在蒙锥克城堡外的平台上,巴塞罗那街景和海湾都尽收眼底。【巴特罗之家】 从蒙锥克山下来后,两人又行色匆匆地赶到了市中心的巴特罗之家,这一天整个就是行军般的赶脚,紧凑的有点令人喘不过气。巴特罗之家的外壁正在整修装潢中,所以用了一层布把外墙都遮了起来,虽然不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外景,但是入内参观时我们发现可以观察窗外脚手架上那些装修工人的一举一动以及整个修复现场。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同若热普-玛丽亚·茹若尔(Josep Maria Jujol)合作装修改造的一座建筑。该建筑建于1877年,在1904年到1906年间接受改造。位于加泰羅尼亞巴塞罗那扩展区(Eixample)的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43号。2005年被扩充入世界遗产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中。 整幢房子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巴特罗全家住的地方,即,位于一楼的主厅(Piano Nobile)。它有单独的入口和楼梯体现了典型的高迪风格。高迪设计中独具一格且不可复制的建筑艺术特色,以及原汁原味的现代主义美术与工艺精品,在主厅内随处可见。另外,主厅还通向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庭院,占地230平方米,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绝佳的户外空间。主厅占地730平方米,有内部楼梯通向Jujol Rooms和Coach House - Coal Cellar。 Jujol Rooms位于巴特罗公寓的二楼,有华丽的楼梯通向这座房子裡的其他住宅单间,也有内部楼梯与主厅相连。Jujol Rooms包含两个现代主义风格的房间,一间朝向庭院,另一间俯看加西亚大街,现已由当代设计师完全復原,并达到了一种特别的效果,使其重新散發出住宅内所特有的华丽光辉与魔幻气息。 现代主义的天窗(claraboia)与其本身的内部高度,使自然光能透进这一两层楼高的空间。从加西亚大街上,可以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这里,因而十分适合举办大型庆典或是其他活动。入口正面有12米宽,这使其成为了一处商业用途广泛的场所,比如可举行展览、陈列或其它集会。 就为个人举办的庆祝活动而言,这里不仅仅可为大型招待会或节日晚宴提供场所,下层著名的Coal Cellar更是举行派对的好地方。 Coach House - Coal Cellar内部空间宽敞,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人。这里还配备有一些特殊活动所需的设施,且也有内部楼梯通往住宅内的其它地方。 由于巴特罗之家的主色调是蓝色,所以发给我们的讲解用耳机也是蓝色的,还比较应景。 阁楼在整修一新后向公众开放,以纪念巴特罗之家建成一百周年。同时开放的还有烟囱和别具一格的屋顶。前者可以说是高迪最受人喜爱的设计了;而在屋顶的露台上则能从一种独一无二的角度俯瞰巴塞罗那。这些都是原汁原味、令人着迷的典型高迪杰作。高迪在这里似乎营造了一个属于童话中的世界,自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四大元素(The Four Elements)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想象得以自由驰骋。 一百年来首次对公众开放,这一非凡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给人惊喜。比如:有如胸腔一般的华丽拱顶、神奇的烟囱、以及屋顶上著名的三维十字架等。 巴特罗之家有两个阁楼开放。位于楼顶的“龙腹”("The Dragon's Belly")中,高迪使用了其精巧的悬链拱。而“火的空间”("The Fire Space"),则是由当代建筑师英葛·摩利尔(Ingo Maurer)设计的,是一个灯光与视觉的奇幻空间。其余各处仿佛真实的童话,愉快而怀旧,散发着巴塞罗那浓郁的现代主义生活气息。在这里,成人与孩童一样都会浮想联翩。烟囱在晚上会亮起灯光。在屋顶400m2的露台上,可以享受地中海式的户外生活和巴塞罗那的怡人气候。 一层层往上走,离顶层越近,瓷砖的颜色就渐渐加深,从浅蓝到深蓝,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改变,楼梯一侧水纹样的玻璃映着墙壁的蓝色,使房子看起来又像是在海中一样。而且,一层层往上看,会发现建筑各层的门、窗、楼梯的造型都各有不同,甚至墙面都会配合门窗的造型进行选材和设计,运用充满了趣味性。 位于楼顶的“龙腹”(The Dragon's Belly)是阁楼,正是龙脊内部。内部主色调是牙白,采用了精巧的悬链拱。这一点充分体现了高迪的自然主义倾向——拱形是一种仿生结构。有意思的是,这种结构模仿的恰恰是曾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大爬行动物恐龙,恐龙巨大的身躯、长颈和粗长的尾巴的重力中心是在腰部,身体的重量通过身体重心传递到粗壮的四肢上,整个身体的上部犹如一座拱桥,是一种承受巨大负荷的理想结构的造型,而且用料省,坚固耐压,外观美观大方。 巴特罗之家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全部是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的,一种奇诡的颜色组合,远望去颇像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很和谐,萨尔瓦多·达利曾经将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 巴特罗之家的门、窗、屋顶、天台全是大波浪形的曲线,地面和天花的线条都是无比圆润,甚至房间内的灯具和一些家具也是高迪亲自设计的,以便与房间本身的风格相协调,使房间的布置更趋于高迪最初的设计。 巴特罗之家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缀满了蓝色色调的西班牙瓷砖。这座6层楼建筑物很怪异,它的露台设计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 餐厅紧连着后庭院。 高迪使用了和主立面相同的手法工艺技法,在花园和地面使用拼贴马赛克,创造出色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地面的瓷砖,都是旧有房屋内原装的瓷砖,在高迪的指导下泥瓦匠自由创作出抽象的几何图形。 巴特罗之家的庭院外墙上,有几个嵌入墙中的花坛,它们也是由陶瓷和碎瓷砖拼贴图案组成的,这也是高迪设计的作品。 巴特罗之家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所以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当然,也有人说那是骷髅,这样恰恰与屋内大厅人骨造型的支架相互呼应。不过,这样的设计一点也没有给人阴森的感觉,阳光照耀下色彩缤纷的拼贴玻璃叫人眼花缭乱……高迪把童话搬到了熙熙攘攘的巴塞罗那加西亚大街上。 最后再来聊一下这个建筑的结构,首先一楼主厅的设计是整幢房子最精华的部分。因为西班牙非常强调家庭厅:家庭厅在房屋的最好位置,采光效果也最好,是家人聚集的地方,体现了以居住者为本的功能性。 其次,便是庭院的出现。巴特罗之家主厅通向一个现代主义庭院,西班牙建筑中最突出的便是它的庭院建筑,西班牙文叫Patio(帕提欧)。“帕提欧”,是西班牙语对建筑物之内、柱廊四围的露天庭院的称呼。西班牙的这种庭院在欧洲建筑中是独树一帜的,由于西班牙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照充沛,西班牙人喜欢在午后的庭院里喝茶、聊天、休憩、沐浴阳光,因此庭院之于西班牙建筑来说其功能有如其他欧洲建筑中的living room(客厅),是西班牙民宅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另一层含义来说,西班牙崇尚奔放的情怀,浪漫与自由是它的理想。昂扬的斗牛与热烈的弗拉门戈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拘谨,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在这种文化的濡染下,西班牙没有陌生人。将这种理念导入居住,以融洽自然的邻里关系为出发点,讲究形式的美感与空间的流畅,从而绽放浓郁的“院落情怀”。 再次,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巴特罗之家内部运用了大量的蓝色瓷砖和水纹玻璃的原因。 结束巴特罗之家的访问后,我即将要拜访高迪最后也是最伟大的一个建筑作品,且还是唯一一个未完成的作品,圣家堂。在高迪的介绍影片中,我们了解到建筑天才高迪在晚年非常落魄,由于其一直都未婚,没有家庭的他的精神支柱是几个知心知己的好友。可惜好友都先他离开了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他在人生最后的几年中过得无所寄托更没有期待。最后他死于一场车祸,被路上电车给撞死,衣衫褴褛的他一开始还被警方和路人误以为是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也因此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最后在确认死者身份的时候,才发现,他竟然是那个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师 安东尼 高迪。【圣家堂】 我们来到了高迪最伟大最壮观的建筑作品圣家堂的跟前,来拜谒这个未完工的经典作品。现在工程仍再继续,它的外观结构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完工。 圣家宗座圣殿暨赎罪殿(加泰罗尼亚语: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一般简称为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的一座未完工的天主教教堂,由安东尼·高迪设计。其高耸与独特的建筑设计,使得该教堂成为巴塞罗那最为人所知的观光景点。 圣家堂從1882年开始修建,因为是赎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个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还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虽然该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0年11月7日造访此教堂时將其册封为宗座圣殿。 圣家堂的灵感来自于一位书商,Josep Maria Bocabella i Verdaguer,宗教团体Asociación Espiritual de Devotos de San José的创始人。 在1872年访问梵蒂冈后,Bocabella从意大利回来,打算建造一座受圣家圣殿启发的教堂。地下圣堂由宗教团体Asociación Espiritual de Devotos de San José出资,由建筑师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设计,于1882年3月19日圣若瑟节上开始建造,其计划是建造标准形式的哥特复兴式建筑。在Villar于1883年3月18日辞职之前,地下圣堂已经完成了建造,然后31岁的高迪接手了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并对规划做出了彻底的调整,把原先设计的新哥特式教堂改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高迪于1883年开始在教堂工作,但直到1884年才被任命为建筑师。 高迪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这个教堂的设计与建造上,1925年后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设计教堂。在极长的建设周期中,有人疑问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长且久未完工,高迪说:“我的客户并不急”。他所说的客户,其实指的是“天主”。当高迪于1926年去世时,大教堂完成了约15%至25%。 高迪去世后,建设工作在Domènec Sugrañes i Gras的指导下继续工作,直到1936年被西班牙内战中断。加泰罗尼亚无政府主义者在战争期间摧毁了部分未完工的大教堂和高迪的模型和车间,工程也停顿到1954年才再次动工。目前的设计基于在火灾中燃烧建筑的重建以及现代改编。 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在高迪生前真正建成。地下圣堂建于1889 - 1892年,“诞生立面”建于1892 - 1930年,“受难立面”建于1954 - 1977年,中殿在2000年完成,从那时起主要任务变为建造偏殿拱顶和后殿。截至2006年,工作集中在耶稣基督主尖塔的交叉和支撑结构,以及中央教堂中殿的南部围墙。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被用于加速圣家堂的建造。目前的技术允许石材在数控机床内加工成型,而在20世纪,石头是手工雕刻的。 从高迪以后,截至2013年,建筑师Jordi Faulí i Oller已是第四代负责人,三个立面已建好“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荣耀立面”依旧建造中,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诞生立面”的四座钟塔和“受难立面”的四座钟塔,还差十座高塔,其中六座高塔还未动工。整个建筑完成了将近50%。 Jordi Fauli在2015年10月宣布,施工完成了70%,并已进入最后阶段,即提升六个巨大的尖顶。尖塔和大部分教堂的结构将于2026年完成,即高迪逝世一百周年;装饰元素应该会在2030年或2032年完成。访客入场费为15-20欧元,每年的建设预算为2500万欧元。 2019年6月7日,圣家堂获得了巴塞罗那市议会颁发的合法施工许可证。 2020年3月11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圣家堂暂停开放所有的参观行程,同时也暂停目前的施工进度。 2010年中,圣家堂中殿封顶,并安装上了管风琴,使得这个未完工的教堂可以开始进行宗教活动。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0年11月7日在6500名教徒面前为圣家堂进行了祝圣,并且在教堂外面有超过50,000参加了祝圣弥撒,有100多位主教和300名司鐸在场献上圣餐。 从2017年7月9日开始,主日或当守瞻礼的上午9点,圣家堂都会举行公众开放的国际弥撒仪式(直到教堂满员)。弥撒偶尔也会在其他时间庆祝,并需要邀请才能出席。在安排群众时,获取邀请的说明会在大教堂的网站上公布。此外,游客可以在圣礼和忏悔的礼拜堂祈祷。当有计划中的弥撒活动时,获取邀请的说明会在大教堂的网站上公布。 这个教堂的设计带有強烈的自然色彩,高迪以很多动植物的形态为蓝本來设计教堂,更以《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如同图画一样逐幅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每个來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天主教探題。 虽然从未打算成为一座主教座堂,但圣家堂从一开始就被规划为一座主教堂大小的建筑。它的地面计划与早期的西班牙大教堂有明显的联系,如布尔戈斯主教座堂、莱昂主教座堂和塞维利亚主教座堂。与加泰罗尼亚和欧洲其它地区的哥特式大教堂一样,圣家堂并没有特别宽大,却具有极其复杂的建筑结构与装饰,包括两条侧廊,带七个祭室的半圆形后殿及回廊,多个尖顶和三个出入立面,每个立面都有不同的结构和装饰。尽管像西班牙的许多大教堂一样被许多教会建筑所包围,圣家堂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一个有顶棚的长方形回廊包围了整个教堂,连接了它的三个出入口。整个教堂内外没有直角,也鲜少有直线。 高迪的原始设计总共有十八个尖塔,从低到高代表十二宗徒、圣母玛利亚、《圣经》四大聖史(瑪竇、马爾谷、路加和聖史若望)和最高的耶稣基督。有八个尖塔在2010年已经建成,包括诞生立面的代表四位使徒的高塔,和受难立面的代表四位使徒的高塔。尖顶的完工将使圣家堂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建筑。 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于98.4米到117米,代表福音书作者的四座高塔为120米,代表圣母玛利亚的高塔为120米,代表耶稣基督的高塔则为170米,比巴塞罗那市的蒙特惠奇山略低,因为高迪认为自己的创造力不应超过上帝。 代表圣经四福音书的作者的尖塔上将会刻有代表他们各自的雕像:有翼的公牛(路加)、天使(瑪竇)、鹰(聖史若望)和有翼的狮子(马爾谷)。较低的尖塔上则会刻上带着小麦捆的圣餐的主持人和盛着葡萄串的圣餐杯,代表圣餐仪式。 高迪计划将管状钟放置在尖顶内,由风力驱动,并将声音传送到教堂内部。为此,高迪进行了一系列的声学研究,以求在教堂内取得合适的声学效果。但是,目前只有一个钟被安放到位。 根据项目官方网站2005年的“工程报告”,在市档案馆发现的由高迪署名的图纸表明,高迪原本的意图是代表圣母的尖塔要比代表《圣经》四聖史的作者的尖塔要矮的。根据报告,尖塔的高度将遵循高迪的意图。 圣家堂将会有三个宏伟的立面:东部的诞生立面(Façana del Naixement),西部的受难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和南部的荣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尚未完工)。 诞生立面是在1935年建筑工作中断之前建造的,受到了高迪最直接的影响。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成长的故事,因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 受难立面按照高迪于1917年的设计,从1954年开始建造,并于1976年完工。立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以其简朴、憔悴、受折磨的角色而引人瞩目,高迪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形似因痛苦绷紧的神经与肋骨。立面包含了包括受鞭刑的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这些有争议的设计是荷西·玛利亚·苏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的作品。 2002年开始建造的荣耀立面将是三个立面中最大和最具纪念意义的,将代表耶稣基督的升天。它还将描绘一系列诸如地狱、炼狱之类的各种场景,将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圣家堂设计形状是一个拉丁十字架,有五个过道。中央的中殿拱顶高达45米(148英尺),而旁边的中殿的拱顶高达30米(98英尺)。后殿的地板上有间隙,可以看到下方的地下室。 内饰的柱子是独特的高迪设计。 除了支撑其负载的分支外,它们不断变化的表面是各种几何形状交叉的结果。 最简单的例子是当柱子上升时形成八边形的正方形基底,然后是十六面形状,最终变成圆形。 这种效应是螺旋柱的三维交叉的结果。 结束了圣家堂的访问后,我们随即奔赴今天最后的一站,巴萨的主场诺坎普。【诺坎普球场】 诺坎普的参观也是需要预约时间和门票的,我们这天预约的是晚上最后18点开始的一场。到了现场后发现,入场参观的游客寥寥无几,半包场的状态。倒是有个中国旅行团拉了一车的大妈,到了诺坎普场外踏点留影。最搞笑的是听到,某个大妈问同行:巨幅海报上哪个是梅西啊?同伴说:站中间那个。然后那个大妈回应道:哦,还长的挺帅的么。最后一行人就开始叽叽喳喳地,摆各种姿势例行公事地拍摄到此一游的留念照片了。 我们当时听到后差点没笑出声,心想旅行社也真是会安排廉价景点,带一群从来不看足球的大妈到巴萨球场外逛一圈,不用付门票也不用解说,怎一个实惠了得。 诺坎普(球场),国内亦译为坎帕诺,粤语译为路盈(球场)(应为鲁营,camp的意译),是西甲豪门巴塞罗那队的主场。1957年完工时只能容纳93053名观众(原计划容纳150000人,后被取消),现能容纳109815名观众。球场面积为107x72米(现在诺坎普是 105x68,符合欧足联的要求)。主要材料为混凝土和钢铁。 当匈牙利巨星库巴拉来到巴塞罗那时,旧的大教堂体育场似乎已经不足以容纳狂热的球迷,因此建立一个新球场理所当然地提上了日程。自提案提出到1957年9月24日诺坎普正式投入使用,这期间诺坎普度过了一段艰辛的日子,但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早在1948年就有提案建议为巴萨兴建一座新球场,在1950年6月匈牙利天王巨星库巴拉加盟巴萨时, 1922年建立的大教堂体育场就显得太小了,当时最大容纳观众量仅为60000人,因此建立新馆的呼声越来越高。1950年9月19日。巴萨董事会成员们在加罗伯特先生的主持下,在马特尼塔特附近购买了一块地,而且距离大教堂体育场也很近。 1951年2月9日新球场委员会决定改变新球场地址,他们与巴萨高层的谈判一直没有达成协议,这个计划也就随后宣布流产。1953年11月14日弗朗西斯科·米罗·桑斯当选巴萨主席,他也是建立新球场的坚定拥护者。1954年3月28日,在60000名巴萨球迷面前,米罗桑斯在市政主席格隆纳的陪同下为诺坎普新球场奠基了第一块石头,并且受到了巴塞罗那红衣主教莫德雷格的赐福。 从1957年9月24日以来,诺坎普球场就一直是巴塞罗那俱乐部主场。老的体育场在应对球队发展时显得太小,尤其是在匈牙利巨星库巴拉来到巴塞罗那之后,俱乐部迫切需要建设一座更宏伟的新球场来取代旧球场。 诺坎普球场由建筑师弗朗西斯-米特扬斯-米罗和约瑟普-索特拉斯-马乌里设计,由洛伦佐-加西亚-巴尔班合作设计,于1955年至1957年之间建造,主要采用混凝土和钢铁结构。整个项目耗资达到了惊人的2.88亿比塞塔,这意味着俱乐部在随后很多年里需要承担沉重的债务。 诺坎普球场的最大高度为48米,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长250米,宽220米)的表面积。按照欧足联的规定,比赛场地为105米×68米。 诺坎普球场现在最大容量为99354人,是现在欧洲最大的体育场。然而,从诺坎普球场落成以来,总容量多年来已经历过多次不同的修改。1957年诺坎普球场揭幕时,可以容纳93053名观众,1982年世界杯之际增加到120000名观众。后来新规出台禁止球场向球迷提供站立席位,20世纪90年代末减少到99000名观众的容量。 1998-99赛季,诺坎普球场以其优越的服务和功能,被欧足联授予五星级球场。整个西班牙只有其他四座球场同样获此殊荣,分别是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场、塞维利亚的新卡图加奥林匹克球场、马德里竞技的卡尔德隆球场和皇家马德里的伯纳乌球场。 需要特别注意,诺坎普球场内部设施不仅有球队更衣室,还包括主席台、贵宾休息室、新闻发布中心、数个电视演播室、体育医学中心、中心控制室、功勋球员专属区、巴塞罗那俱乐部博物馆、青少年中心和俱乐部各部门办事处。 体育场在建立初期,官方的名称为“Estadi del FC Barcelona”(英文为“FC Barcelona Stadium”,即”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体育场“),但是很快这座球场以“Camp Nou”(意为“新场地、新体育场”,)而为人所熟知,2000/01赛季,经过俱乐部会员邮件投票, 29,102 张选票中,19,861张 (68.25%) 选择了“ Camp Nou”(音译为“诺坎普”)。由此, “Camp Nou”正式成为其官方名称。在英文中,常常将其误称为“Nou Camp”(音译为“诺坎普”),但是应按加泰罗尼亚语称其“Camp Nou”,(这在中文中称为“坎帕诺”)。 这个球场一直没有停止考虑如何赚更多粉丝的钱,所以除了在球队比赛训练日之外开放给普通游客入内参观的项目外,还绞劲脑汁地想激活更赚钱的项目,比如让普通人在球场举办婚礼。 自从罗塞尔上任之后,就开始变着法儿改善巴塞罗那的经济状况。单单靠赞助和门票收入显然解决不了财政危机,于是,各种能够利用的资源都被主席挖掘出来。巴萨就酝酿要开放诺坎普做婚礼举办地,新人甚至能够邀请梅西、哈维等球星一同参加。首对在诺坎普结婚的人选正式敲定。 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巴萨前冰球队成员希格里德-桑斯成为首位在诺坎普举办婚礼的幸运儿,他在2011年7月9日在这个球场迎娶了美娇娘安格拉达。说起要在这块享誉世界的球场举办婚礼,新郎也难掩兴奋:“我们之前都没想过这种可行性,但是通过网络介绍和一些朋友的建议,我们觉得这是最棒的选择。我曾经为巴萨效力,所以能在这里结婚真是再好不过了。” 按照巴萨之前的考虑,会尽量安排俱乐部球星作为嘉宾参加婚礼,当然,那些颇具俱乐部特色的小纪念品也将作为礼物赠送给新人。只要在诺坎普举行婚礼,俱乐部方面可以根据客人需求请各种级别的饭店大厨来制作餐点,并且有专业的婚礼策划公司来为新人出谋划策。当然,这些都是收费项目。为了宣传这个点子,罗塞尔甚至在诺坎普到处打小广告: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巴萨与你同在,欢迎来这里举办婚礼。 虽然收费高达上万欧元,不过对于巴萨的铁杆球迷来说,这仍然算是个好消息。最早就有一对日本夫妻身先士卒前往诺坎普拍摄了别具特色的婚纱照,俱乐部工作人员还大开绿灯,带他们参观了更衣室等地。自从巴萨提出将诺坎普作为婚礼举办地之后,就收到四十多对要求预订婚宴的情侣。经过仔细挑选,俱乐部才选定了希格里德和他的未婚妻。除了金钱因素,还因为新郎曾经为巴萨冰球队效力,就算婚礼上有些许疏失,应该也不至于找麻烦,所以用来做“试验品”再合适不过。 我虽然不是巴萨的球迷也不是梅西的球迷,但是作为一名忠实的足球迷,既然来到了巴塞罗那,那么除了看一下武磊之外,还是要来这个足球圣地拜谒一下的。顺便坐到巴萨的替补席上过把超级替补的瘾(上不了场,坐场边看总行吧)。 我从小开始就一直是申花和尤文图斯的球迷,所以都灵的尤文图斯大球场才是我真正的向往之地。我的偶像也不是梅西,是已经退役的 德 皮耶罗。如今武磊既然来到西甲闯荡,那么他也是我的偶像。 我们那天的路线是,新闻发布会场、球员通道、内场、内场看台、二楼看台、媒体直播室、VR临场体验、和最后的球队博物馆。要看更衣室的话,还需要加钱,做生意的真的是物尽其用,变着法子来赚钱。 最后的博物馆里陈列和展示着巴萨的辉煌战绩,各种奖杯,和梅西的个人成就,各种金靴。由于我们是最后一个班次,工作人员也是一如既往地紧跟着我们这些游客,一个劲地催着往前走,这样他们也好早点打烊回家。 从诺坎普球场走出来后,我们于场外驻足留影。巴塞罗那的三日游也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翌日我们将乘坐高铁重返马德里,搭乘马德里的航班返回亚洲。西游记即将画上休止符,而真经也已经留存在了我们的相机里。第十二日 – 重返马德里(海军博物馆、丽池公园、巴拉哈斯机场) 5月7日周二的一清早,我们便乘上高铁,再次返回马德里,计划于马德里机场搭乘当天下午的航班经上海返回名古屋。 在去机场check in之前,还有一个上午允许我们四处游荡一下,我们便选择了两处首日在马德里未能成行的景点前去参观:海军博物馆 和 丽池公园。在阿托查火车站寄存完行李后,两人便抓紧时间奔赴目的地。【海军博物馆】 马德里海军博物馆(西班牙語:Museo Naval de Madrid)是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博物馆,展示自十五世纪天主教双王以来西班牙海军的历史。藏品包括航海仪器、武器、地图和绘画,其中有最早的美洲地图(西方的说法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绘制的地图,但搞不好这最早的美洲地图只是按照郑和的航海图依样画葫芦得来的仿制品而已)。 对我们俩个中国人来说,无非就是站在西班牙人的视角上看看他们怎么吹自己曾经的光辉岁月的(其实无非就是美化其海盗和殖民他国的历史)。参观的那天,正好碰到展示西班牙进入亚洲的特别展览,他们虽然跑到亚洲殖民他国,比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在历史说明里写的是他们帮助当地政府打击海盗组织等海上犯罪行为,这大义凛然的我也是无语了。所以我其实不怎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所谓完全客观的历史,多多少少都会因立场的不同而被添油加醋的。 这个特别展览里展出了一些从亚洲掠夺来的工艺品及所谓越南海盗的装备等。还有些倭国的老照片。 还碰到一群西班牙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博物馆,并由老师给他们讲解历史典故。 喜欢玩大航海时代的朋友应该会比较兴奋,因为在这里能够观摩到各色各样的船首像及航海图。【丽池公园】 西游记第一天到达马德里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丽池公园没开门。这次重返马德里,肯定不能再放过它了。去公园的路上,我们又路过了熟悉的市政厅和阿尔卡拉门。 丽池公园(西班牙语:Parque del Retiro,当地常简称「西班牙语:El Retiro」;亦译雷提洛公园)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最大的公园,位於丽池区。其原为西班牙王室在16世纪建立之离宮,至19世纪始改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丽池公园面积达1.4km²,位于市中心的东部边缘,毗邻阿尔卡拉门,距离普拉多博物馆也颇近。公园内充满了美丽的雕塑与纪念碑,长廊,有平静的湖泊,玫瑰园,水晶宫。 1561年,腓力二世将西班牙宫廷迁至马德里。当时位于东郊建立了离宫,这个离宫就是今天的丽池公园,其于1868年向公众开放。这个公园中还设有为纪念2004年3月11日马德里车站恐袭大爆炸中191位罹难者的死难者树林。 从5月到10月初,每个星期日,马德里管乐团在公园内靠近阿尔卡拉街的演奏台举行免费音乐会。在这个公园内每年还举办年度书展。 离开本次西游记的最后一个景点丽池公园后,我们又回到了马德里的阿托查火车站,登上了前往巴拉哈斯机场的列车。阿托查火车站里有个特色景点,就是下图中枝叶茂盛的一处室内绿化带,我们那天碰到有大学生在这个室内花园里召开展卖会,展会边负责营销的学生还叫住我们盛情邀请我们参加。 在寄包处遇到个西班牙小哥,好心教我们怎么开锁,顺便也不忘聊上几句。他学生时代去过中国修学旅行,所以一听我们是中国人,也特别来劲。之后问起他有没有去过日本,他一脸失落地说日本太贵,他去不起...... 小哥加油,你还年轻,只要努力和争取,梦想总有实现的那一天。【重返巴拉哈斯机场 - 退税风波】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到巴拉哈斯机场了。这次回来也没有什么好事情发生,因为我们要去退税,而马德里的退税代理商是臭名昭著的。首先退税代理商只坐落在T1或T4。我们首先到T1 DIVA自助退税机器核验退税申请表(相当于海关盖章),然后前往位于T2航站楼的某个登机口(大概是66号)附近的退税点去领取退税。 这个退税代理商global exchange的工作人员只要一看到你的护照是中国护照,就会跟你说他们只能退你美元和人民币,不能退欧元(为了赚取汇率差价)...... 这里的工作人员简直就是蛮横不讲理,说他们欧元储备都已经用完了,给其他客人退的也是欧元以外的货币,管你撕绞蛮缠再久,他们也是一口咬住就是不肯给欧元。我后面队伍是越排越长,而我就当没看见继续与她唇枪舌剑,之后她的经理也来帮她说话,解释他们没有欧元可以退。 吵到后面她很凶地威吓道:再闹你就站一边去我要接待其他客人了。由于我需要退还的金额比较小,当时我也已经不想再与这厮浪费太多时间了,就直接改口说,你给我人民币美元都没屁用,你就给我日元吧,我住在日本我要日元。她这个要求不能拒绝了,就帮我去取日元,可惜最后一点零头,她没有对应的日元面值,只能跟我说剩下一些零钱我给你欧元吧...... OMG,这个自己打自己的脸是打的啪啪响啊!最终她给了我几张日元外加大概9欧左右的欧元,既然把柄抓到了,我便立刻不依不饶地落井下石:你一开始就全退我欧元不就没事了么,何必大家浪费那么长时间呢?你不是没有足够的欧元储备么,你其实就是个骗子吧? 扔下几句狠话后,我们甩头扬长而去。虽然没能完全战胜这帮不要脸的西方骗子,但是嘴巴上我一点亏都不想吃。叫你们赚着我们中国人的钱,还整天要么歧视我们,要么想尽方法坑我们。让你们这些小样知道,小看中国人早晚吃亏的是你们自己,因为中华民族可是全世界最智慧的民族,没有之一!!!终章 5月8日晚9点,大圣的父母安全着陆在了日本中部国际空港(名古屋),而西游记2019也就此正式画上了休止符。下面我把我们家姑娘的旅途手记作为拔萃来总结一下西天取经这一路上的各种惊险、偶遇以及感受吧(我们家姑娘比较传统,喜欢用繁体字)。【西游记2019 旅途手记及拔萃】1. 顧客是上帝,這句話在西班牙不通用,感覺只在日本有效。就算客人來了,各種櫃檯的服務員都要聊完天才會來搭理你。因為他們覺得我和客人都是平等的,我先忙完或聊完,再來理你很正常。而且他們做事很隨意,很少套規則,這就方便了我們這些旅客。只要有空房間,多早來到賓館都可以check in。2. 西班牙人喜歡邊走路邊吹口哨,性格都很開朗,這國家大概沒有抑鬱症人群。3. 西班牙婦女很多都是梨形體型。大概五官太立體,不看下半身不知道,看了嚇一跳。原本屬於高挑型的上半身搭配的是兩個Size的大屁股⋯⋯而且都喜歡用一件緊身牛仔褲裹著,太有視覺衝擊力了。4. 西班牙人很有趣,是個男的都喜歡留鬍子,在馬當勞,日本語中心等地方看到過幾個小年輕,滿臉是鬍子,我只有看眼睛來識別他們的年紀。都十幾歲二十出頭的小鮮肉,打扮起來就一個阿叔的樣子。與國內的小青年相比,這些人都超Man。雖然我不喜歡留鬍子的男生,也忍不住看多一眼⋯5. 在西班牙的電視台看了一部香港電影,配音是西班牙語,覺得很新奇。不過大概是挺不慣西班牙語,覺得配音很娘啊⋯6. 西班牙的歌曲很拉丁風,而且民族風很強!在瓦倫西亞的那晚一直在看他們的MTV頻道,覺得自己一瞬間來到了南美洲⋯不過更強的感覺是,「這不是印度寶萊塢嗎⋯」還是他們的Flamenco好聽!7. 西班牙的酒店,就算是四星級,也很少有配牙刷,牙膏和梳子的。拖鞋?我從來沒看到,好險自己帶了!他們淋浴的地方設計也很獨特,沒有防水簾子,有玻璃門的,卻只有一半大小,站在裡面淋浴,外面地板全部濕了。熱水壺,在西班牙那麼多天,只有兩個住的地方提供了。一個是巴薩羅納車站旁的Expo四星級賓館,一個是Alicante的公寓式酒店。我們其他住的地方,裡面也有好幾個四星級賓館,還有古堡酒店,裡面都沒有配備熱水壺。但是的方便面從日本帶到西班牙,最後以為要帶回日本做手信的時候,終於在Alecante吃完了。在西班牙想喝熱水好困難。還好他們的自來水和日本一樣,可以直接喝!8. 其實歐洲很多國家不會說英語的人很多很多,所以英語在西班牙很多時候是不通用的。西班牙人也很有趣,明知道你不會說西班牙語,但是他們都會用西班牙語給你拼命解釋⋯當然,本來聽不懂,聽多了就意會了⋯其實人體都是自帶翻譯官這個功能的⋯9. 給我一面牆,我還你一個新天地。在歐洲很多國家都很常見,當然英國除外。西班牙這個國家藝術人才泛藍成災,大街小巷,只要有一面牆,都給你各種塗鴉⋯很有藝術氛圍,當然,這些人也是懂得的,古建築不能亂塗亂畫~10. 和義大利一樣,這邊在景點附近賣東西的小販很多。黑人會賣自拍桿,雨傘等比較實用的東西。一些看似摩洛哥(不知道是不是西班牙本地人)的婦女就老是手抓一堆草,要往你身上送。我不知道那顆草是什麼含意,我只知道一旦我接了,就要給錢了⋯但是,為什麼要給我塞草?!這裡乞丐也很多,有健全的也有殘疾的。我還以為只有中國國內會有殘疾乞丐,看來這邊也不少⋯11. 在歐洲,很多人其實也不排隊,同時適應了日本和中國兩個極端之後,心裏承受能力特強。12. 大概是歐洲人的通病,他們分不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等等的區別。塞維利亞一路上遇到的西班牙小朋友很有趣,他們用各種語言給我們打招呼,「こんにちは」、「Hello」、「薩瓦迪卡」⋯就是沒有中文的「你好」⋯還有在一個景點看到了很多來自東方的古扇。明明上面畫的是中國明清時期的人物像,看牌上卻標示「來自日本」⋯我也是醉了⋯然後看到一家超市賣的日本壽司,上面標了一個中國城樓⋯⋯13. 西班牙的出租車司機很講義氣,他們有指定地方上下車,会排队侯客,從來不會和同行搶客。14. 這次西班牙旅行感覺在每個城市有點花絮:① 在馬德里,東航把我們先載到了西班牙,箱子在西安。兩天都辛辛苦苦的等兩個大箱子。② 在托莱多遇上了一組自由行的上海大叔和阿姨們,幫我們拍了合照。③ 到塞維利亞第一天,相機忘在了租車公司的車上面,兩小時後才想起來。急忙讓賓館櫃檯幫忙打電話去租車公司,另一頭我們趕去現場,好險之前試駕的是奔馳,太貴了沒人租,租車公司的人發現幫我們把相機放好了。再一次體會失而復得的感覺。④塞維利亞第二天,凌少給一位單獨旅遊的阿姨拍照,阿姨在接回手機的時候,手機差點掉到樓下去,好險凌少眼明手快,一巴掌把手機摁在了欄杆上!⑤ 在Carmona看日出的時候,日本老太太以為我們是日本來的年輕小夫婦,在新婚旅行。⑥ 在科尔多瓦的賓館,我們從賓館出來走了一圈城市後,回到房間發現自己的卡打不開房門了,還幾度抬頭看是不是「008」號房門。⑦ 格拉纳达遇到了當地市民的示威遊行!在Alhambra宮看到一對日本年輕夫婦背包客,和宮殿管理員雞同鴨講,去幫忙充當翻譯。⑧ 格拉纳达去阿拉坎特路上,一直以來相安無事的GPS出故障,進到城市裡面後說無法計算路線,頓時慌了一下⋯⑨ 在瓦倫西亞坐高鐵去巴薩羅納的時候,我放在大箱子的水果刀被沒收了⋯因为球赛没赶上casa mila 和casa vincens...⑩ 本以為casa mila 和casa vincens要重新買票,沒想到西班牙人很通情達理。5/5號拿著5/4號的票,去了Casa mila和Vicens,最後工作人員都讓我們進去參觀了。去畢加索的美術館的時候,有位英文很標準的長髮外國女生、看到我們沒有免費門票,而且她的朋友沒有來,所以送給我們兩張票⋯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啊!15. 在巴薩羅納最後一天,我們搭地鐵回賓館的時候,我把地鐵票塞到了自己右邊的檢票機裡面,按理說,我前面的轉動欄杆應該讓我進去,但是我怎麼也推不動。最後一位路人西班牙大叔說著西班牙語把我拉到了右邊的驗票口,說著「pass,pass」讓我進去。在地鐵站收到了第三次西班牙路人的幫助。西班牙人真的很熱心。16. 西班牙的一次性地鐵票有時候會失靈,我們在這裡就遇到了兩次。當地人都會很熱心來幫忙和管闲事。17. 離境前在西班牙馬德里機場办退稅超級坑。退稅公司不會退你歐元,他們每個退稅公司都是說自己是exchange公司兼辦退稅業務。看到中國護照就用超級低的匯率只給你退美元或RMB,因為他們說自己沒有歐元儲備,要退歐元就去其他國家退。買得多的人損失上萬RMB是常有的事情。這次凌少也不服輸,在馬德里機場和他們吵了很久,最後我們看到匯率太低,堅決不要美元或RMB,選了日圓。他們只有1000日圓,最後腿了1000日圓外加9塊多的歐元。看,他們自己打臉了,說是不能退歐元,最後還是因為沒有日圓給我們退了歐元。所以,要旅遊可以,不要在西班牙買太貴的奢侈品,要不然損失慘重!18. 西班牙沒有公共廁所,廁所一般不對外人開放。大型設施,餐飲店裡面設有廁所,但是有時候要交錢或者是密碼。我們用的比較多的是麥當勞(密碼在收據上)和加油站(只要加油都可以用)。車站裡面有時候也沒有廁所,所以找到一個免費廁所,就抓住機會解決一下吧。路上實在忍不住就找家餐廳進去點個吃的,借用一下餐廳廁所。19. 去西班牙之前擔心西班牙治安和小偷,做了一堆準備工作。最後發覺西班牙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怖。在國內長大的人,防範意識都不差,所以沒有必要擔心太多,自己看好自己的行李即可。20. 在巴薩羅納這種大城市,一般有Taxi和巴士專用道,避免塞車。 大圣啊,我们回来了,从西班牙给你取真经回来了!!!(全文 完 -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