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2
18517
52
0
作者:落落余晖
本游记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攻略篇,以清单方式总结此行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对计划旅行的读者有所帮助。在我们做攻略的同时也参考了@穷游锦囊,@金小仙神奇、@沸腾小鱼的游记,在此一并感谢。第二部分是游记篇,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以“闻、品、访、看”四条主线,记录了旅行点滴和个人浅思。第三部分是番外篇,主要探讨了做攻略是否会减少旅途惊喜的问题。{攻略篇}巴黎篇1、预定好的车票、门票要在邮箱或者手机上备份,以防打印的二维码无法识别。2、卢浮宫的导览地图最好打印两份,一份中文一份法文,法文方便在游览中及时定位。3、租用自行车需先用信用卡支付150欧押金,信用卡会提示“消费”,押金会在还车成功后退回账户。4、玛莱区周日很多店都会休息,不建议在周日去。除餐厅以外的商店打烊时间都很早,七点就基本关门,需要把握好逛街时间。5、在卢浮宫里参观时不能吃东西和喝水,但两侧一楼的露台有咖啡厅,逛累了可到那里休息。露台景色很棒,可俯瞰整个卢浮宫。6、凡尔赛宫的亮点不仅在于宫殿,园林也值得留出时间细细品味,特别是到下午,所有喷泉全部开放后,喷泉与周围的宫殿、雕塑、绿树相映成趣,蔚为壮观。7、如果要去橘园美术馆,不妨与奥赛博物馆的票一起买,一方面联票只要16欧(单独买21欧,橘园9欧,奥赛12欧),另一方面,可避免到奥赛后人多排队(奥赛早上开门时人较多,建议提前十五分钟到达)。8、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的广场是免费的,但要上凯旋门或者登铁塔就需要排队购票。9、参观蓬皮杜中心以前最好对现代艺术有所了解。运气好的话,有时会有某位重量级艺术家的专题作品展,需注意的是,一般临时展区不能拍照。10、荣军院里安放着拿破仑的棺椁,也是法国的军事博物馆,需预留2个小时进行参观。11、奥赛博物馆主要展出印象主义绘画的精品,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五楼。如果时间有限的话,建议先从五楼进行参观,但至少也要留出3—4小时。梵高、高更以及安格尔的部分作品在二楼展出。12、去枫丹白露宫,在里昂火车站站台M口的白色机器上可购买到Fontainebleau Avon火车票,往返票价为17.5欧/人。火车到站后在出站口对面乘坐1路公交到chateau站下车。不要错过中国馆(单独买票6欧/人)和宫殿后的公园。南法篇1、尼斯的vieille ville是俯瞰整个尼斯城和地中海的最佳观景点,下面的老城区值得花一下午的时间溜达。2、补充一条google地图上没有的信息,尼斯火车站靠西的东正教教堂每日开放时间为9:00至18:00。3、摩纳哥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国家,如果喜欢徒步丈量城市的朋友,务必不要带太多行李。行走时记得观察路边上的公共电梯,会节省很多力气。4、摩纳哥的热带植物园观景平台视野很好,但离坐公交回尼斯的车站有些距离,大概要往西走500米左右,到达salines(hopital)。要注意的是,该站周日不停靠,得坐2路公交到pont saint devote,即摩纳哥火车站后转112。5、埃兹小镇镇口的mets vins chics餐厅,有中文菜单,其中的普罗旺斯炖菜值得一试,价格与巴黎普通餐馆类似。6、从尼斯到埃兹的公共交通:坐82路公交,到la leopolda滨海自由城转火车,但中途需要走一段下山的小路。7、从埃兹小镇进入的尼采小道是一条年久失修的丛林小路,需要准备一双好走、耐磨的鞋。8、南法森林公园盘山公路拐弯较多,司机需要特别注意来往车辆。特别是临近穆斯捷圣玛丽小镇的时候急弯、回头弯很多,且路很窄,建议有山路驾驶经验的司机驾车。9、关于车速:一般山路的限速是70-90km/h,临近歇脚驿站速度要求低至50 km/h,进入小镇时应减至30 km/h。10、到小镇要特别留意天气,尤其下雨的话,需谨慎前往红土城鲁西永的赭石步道。11、推荐洛里小镇的一家pizza店,叫Pizza des Lices, 地址是4 Rue Louis Mourre, 84360 Lauris。12、从Cavaillon去往Saint-Rémy-de-Provence的路上有一条非常美丽的乡间公路,长约3、4公里,两旁梧桐成荫,恍如行至画境一般。13、南法昼夜温差大,且干燥,建议带一件稍厚的外套并做好面部保湿。14、阿维尼翁自驾要特别留意不要逆行,古城停车位不易找,需提前与酒店联系。15、游览尼姆可以买一张13.5欧的通票,包括竞技场、方形神殿(可观看介绍尼姆历史的电影)和马涅塔。16、尼姆、蒙彼利埃和阿维尼翁的城市风光很赞,大片的梧桐树区域适合漫步,尤其在秋天,树的层次多样,非常美丽。17、阿维尼翁、尼姆深受罗马影响,最好对罗马历史有些了解后前往。18、法国indigo的停车场很多,对住酒店的客人一般有优惠,但要事先与店家沟通,酒店有时会直接给优惠票以代替信用卡,有时也会让住客自己到停车场与工作人员沟通。停车票价:尼姆全天21欧,折后15欧,阿维尼翁全天17欧,折后12欧,蒙彼利埃全天17.5欧,折后8欧。19、蒙彼利埃的圣皮埃尔大教堂现在维修中,到2018年2月才开放。20、蒙彼利埃的植物园因与蒙彼利埃大学相连,为不影响学生上课,只在中午12点之后对外开放。21、蒙彼利埃的antigone区域与戏剧广场类似,若时间短,可不用去。22、卡尔卡松城堡虽然隐蔽在山间,但其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对比起来应是南法看城堡的最佳地方,推荐前往。23、城市中心的露天咖啡厅虽然风景秀丽,但味道一般,尝试需谨慎。24、波尔多的The City of Wine是具有交互体验的现代化博物馆,从葡萄酒的起源、到产区特色,再到酿造工艺,以及如何用红酒配餐都有详细讲解,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体验多样。不仅可以观看视频,还能参与小游戏,参观者甚至能从嗅觉上直观体验葡萄酒的各种香气,需预留大约4小时的参观时间。25、想参观波尔多圣埃美隆小镇酒庄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前在网上或电话预约,二是到当地后参加镇上游客中心组织的小火车游览,加3欧可进酒庄参观。{游记篇}久闻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旖旎的自然风光,满怀着对南法小镇明媚阳光的期待,对巴黎高等教育学府的憧憬,以及对波尔多红酒的好奇,2017年9月1日我们踏上了为期19天的法国之旅。本次旅行的主线是“一闻、二品、三访、四看”。所谓一闻,即闻香;二品,即品酒和品法餐;三访,即访法国大学,先贤故地和世遗古迹;四看,即看画展、雕塑、宫殿园林和小镇。一闻闻 香——普罗旺斯的香氛记忆世人觉得法国浪漫,与法国人对香的运用不无关系。大至皇室对香氛的追逐、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桥段,小至寻常人家日常使用的精油、香薰、香水、香氛剂,都使香料在法国蒙上了迷人的色彩。在南法的旅行中,当然不能错过享誉世界的香水小镇——格拉斯。【见证香水的变迁史——格拉斯】格拉斯是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滨海阿尔卑斯省的一个市镇,被誉为“世界香水之都”。这里气候温暖,水分充足,十分适宜花卉种植。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下,单是茉莉每年就可收获27吨,与香水有关的行业非常发达。然而,据资料记载,香水在法国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或者特别光彩的事情。14-17世纪,黑死病蔓延法国,一时间谣言四起,法王相信水是染病的根源,企图通过不洗澡,身着臃肿的衣服,利用身体污垢来阻挡病菌入侵。人们穿梭于充满恶臭的城市之间,无法逃脱死神的魔爪,当然更谈不上生活质量,黑暗和恐惧笼罩着法国。颇有些蹊跷的是,制作香水的人好像从未没染过病,并且听说在海峡对岸的英国,一个名为伯克勒斯伯小镇上的薰衣草交易中心,似有天神庇佑,竟无一人感染。在后续研究中,人们才渐渐发现黑死病的罪魁祸首原是跳蚤,恰巧具有驱虫作用的薰衣草意外成了守护神。于是,具有抑制病菌和掩盖体味的香盒开始在市场走俏。1533年,意大利公主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带着自己的调香师Rene le Florentin来到巴黎,成为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的皇后。同年,第一瓶法国香水问世。在格拉斯的花宫娜(Fragonard)香水工厂,不仅可以了解香水的演进历史,还能看到陈列在展示厅中与香水有关的周边产品,如香水瓶、香盒、香炉等,还有香水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器皿,包括用于压榨、提炼与萃取的蒸锅、滚筒、蒸馏锅等。18世纪初,化学工艺和玻璃瓶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加上成功的商业营销,香水成了象征时尚、优雅的代名词,在巴洛克艺术盛行时期,很多宫廷贵族都有收藏精巧、怪异香水瓶的嗜好。如今,爱马仕闻香、迪奥私藏、香奈儿珍藏等系列的香水价格跃居于奢侈品行列,价格逐渐成为价值的一部分,但依然受到世界范围内爱美女士的喜爱。(从左至右依次为:爱马仕闻香系列、迪奥私藏系列、香奈儿珍藏系列,图片来自网络)【寻访薰衣草的故乡——瓦朗索勒】除了大牌香水,若是偏爱单纯、质朴的香味,南法的薰衣草小镇瓦朗索勒将是不错的选择。走进工厂小店,收割的薰衣草已经被制作成精油和香皂,垒成小山似的形状,散发着悠然的芬芳。五颜六色的香皂摆放在店中,果绿色的橄榄油皂、咖啡色的巧克力皂、橙色的橘子皂、白色的牛奶皂等,一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虽然已经过了花期,看不到漫山紫色的薰衣草田,但好在还是收获了一瓶当年出产的薰衣草精油。据说,每100公斤薰衣草才约能萃取0.5公斤精油。精油有着广泛的用途,在熏香灯、负离子扩香器、超音波芳香机、喷雾瓶中添加1-2滴,并以蒸馏水稀释,芳香便自然萦绕在周围。沐浴时,可在热毛巾或海绵上滴上2-3滴进行热敷,再轻轻按摩身体,即可感受到油分浸润身体后的舒畅。【感受南法农舍温情——皮热】近来南法气温有所下降,特别在下过雨之后,更有一雨成冬的感觉。接近傍晚时分,我们驱车到了洛里(Lauris)找寻一家google上全五分好评的披萨店,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点了甜咸口味各一,准备打包到预定的民宿享用,却不想在路上就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消灭殆尽。从那以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被我们用来形容洛里的披萨,即使后来有机会到了那不勒斯也未能再找到相似的味道。冒着零星小雨,终于来到位于皮热(Puget)小镇的民宿,房东Valerie一家用温暖、宽敞的主卧迎接了我们。卧室里浴室、独立卫生间、衣柜、洗漱池等一应俱全。当换完衣服走出卧室时才发现,这间小屋被500多平米的花园所环绕,周围既有参天大树,又有低矮小花,甚至还有一条从山上流下的小溪穿过花园……第二天一早,Valerie在餐厅备好了香酥的可颂等候我们,席间,她特意强调了自制的薰衣草酱原料来自花园中。临走时,Valerie还把薰衣草籽包成香囊赠予我们。纵然在皮热时天公不作美,偶尔的一场冷雨浇得我们瑟瑟发抖,但因为Valerie一家的热情与好客以及洛里的美味披萨,这儿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温暖的回忆。后记:香氛本是自然之物,似是无形,但因为能作用于人的嗅觉,又启动人的记忆而被铭记。皇室、宗教祭祀活动、高档酒店使用的昂贵香氛代表着富贵、奢华,这些香氛是社交界、时尚界的宠儿,人们也乐于用此营造独特的生活氛围;农家使用的香氛则是阳光、雨露温润下的结果,带着淳朴、善良的情谊。香氛记忆是一场身心合一的联动,它由人的感官所承载,并最终成为永恒的眷恋,让人能时常徜徉于记忆之中感受当时的美好。二品品 酒——访葡萄酒产地波尔多波尔多位于法国西南部港口,是葡萄酒的故乡。选择九月中旬探访波尔多的原因,也正由于秋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尼罗河到希腊,再由意大利南部传入法国,葡萄酒产业才最终在这片土地开始生根发芽,而波尔多又因适宜的风土而受到广泛欢迎。从地图上看,波尔多产区由加隆河(Garonne)、多尔多涅河(Dordogne)以及两河汇聚而成的吉隆特河(Gironde)沿岸的庄园构成。(图片来自《世界葡萄酒指南》)根据相关资料,吉隆特河和加隆河西岸北边是梅多克区,南边是格拉夫区,吉隆特河和多尔多涅河东岸则是圣爱美隆区、波美侯区和弗龙萨克区。东西两岸因河川造成的风土差异,产出的葡萄种类也有所不同。东岸的多尔多涅河多为黏土及零散分布的石灰岩构成,盛产梅洛。西岸地区的加隆河主要以砾石构成,排水性良好,适合栽种赤霞珠,而吉隆特流域则是混合着黏土与砾石的土壤,过去以赤霞珠为种植主体,现因柔和顺口的酒款受到欢迎,与梅洛混种的比例开始升高。(葡萄品种,图片来自网络)由于葡萄作为原料对葡萄酒的口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葡萄的种植也需要精益求精。那么,葡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又如何通过人的劳作来改善不利天气对葡萄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探访了外观呈醒酒器的The City of Wine,一个葡萄酒的交互体验式博物馆。 【风·土·人】简单来说,葡萄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稍微高一些,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而冬天温度又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葡萄幼芽的生长,但同时又需要一定的低温来控制虫害的发生。虽然波尔多每年有着充裕的阳光和适量的雨水,但毕竟天气无法掌控,人们需要劳作去抗衡自然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种植葡萄需要经年累月的耕作,苛刻地把不符合种植要求的葡萄进行移除,以保证葡萄品种的纯正。这就是为何能在广袤的田间看到整齐划一的葡萄园,以及越有年岁的庄园产出的葡萄酒越能被认可的原因。其次,人们需要根据当年的阳光、雨水对收割的葡萄进行合理的调配。收成好的年份,葡萄得到充分的成长,所酿造出的葡萄酒口感强劲、浓厚,而不好的年份则可酿出清爽型的葡萄酒。一般来说,清爽型的葡萄酒当年就要出售,以保证果香浓郁,口感纯正。而厚重的葡萄酒则需要存放2-10年再拿出来饮用,那时酒香浓郁,莫说“会须一饮三百杯”,三杯就可“挑灯看剑”。当然,对贮藏条件要求也相对较高。最后,酿造葡萄酒是一门有讲究的工艺。主要包括去梗、破皮、发酵、熟成、装瓶等几个重要步骤。波尔多地区葡萄酒的酿造并非选用单一的葡萄品种,酿造师会把不同产区的葡萄进行搭配,使得口感变得复杂而有层次,却又能达到完美的平衡。例如,拉菲就是赤霞珠搭配梅洛和品丽珠葡萄,经过精细复杂的工序酿制而成。然而,对很多酒庄来说,选择搭配何种葡萄进行酿造实则是一门秘而不宣的技艺。 【圣爱美隆小镇——赏葡萄·品酒】在上午完成了对葡萄酒的基本认识后,我们下午便来到了圣爱美隆。初到小镇就看到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放眼望去,大片绿色的葡萄田被整齐地种植在山坡上,一串串的深紫色葡萄拥挤地挂在葡萄藤上,正“翘首以盼”地等待采摘。原来,游客中心和镇上服务中心的海报栏里早已在显眼位置贴出通知,第二天将举行隆重的葡萄采摘开幕式。我们坐上观光小火车,顺着田间小路进入连绵不断的葡萄田,通过语音讲解,熟悉的酒庄名陆续出现,欧颂酒庄(Château Ausone)、白马酒庄(Château Cheval Blanc)、柏菲酒庄(Château Pavie)……引人入胜的除了饱满剔透的葡萄、浓香四溢的葡萄酒,还有酒庄的历史变迁以及法国人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欧颂酒庄的第一个主人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的古罗马时期,当时波尔多区域的总督奥索尼乌斯获得封地,他同时又是葡萄酒爱好者,因此开拓了很多葡萄种植园。大名鼎鼎的白马酒庄来源于皇室,据说,国王亨利常骑一匹白马来此居住,因而客栈被命名为白马客栈,而后的酒庄也就沿用此名。事实上,与其说品酒是品酒香,不如说是在品味酒文化。酒与主食不同,主食给人的果腹感,满足了生存的需要,酒则代表着生存需要满足之后所寻求的生活质感和美感。【如何品酒?】品酒应是缓慢的,品尝前,要适当倾斜酒杯,用眼睛观赏酒的色泽,初步区分是晶莹剔透的新酒,还是略带沉淀的陈酿,轻轻晃动之后,待酒香散发开来,再用鼻子闻一闻,之后再进行仔细品尝。品尝时,切记快速地一饮而尽,当以小口酌之,嘴巴略微张开,轻轻呵气与吐气,让酒香通过齿间缝隙悠然飘出。若以此过程进行品酒,苹果、杏、蜂蜜、桃子、柑橘、梅子的独特香气或许就会出现在某个瞬间。品酒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品质的象征,也是人们举行仪式时的必备品。当人们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反复劳作获得一款佳酿之后,辅以精美的酒具和配餐,品酒也最终成为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仪式让人纪念也让人难忘。适度的仪式能够促进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让每个成员获得归属感,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营造都有十分有益的影响。虽然葡萄酒有分级制度,顶级酒庄的酒价让人咋舌,但作为普通爱好者,其实完全不用为金钱所累,有时候即使一小杯佐餐酒也能喝得尽兴而归,找到适合自己的美酒才是趣味所在。品法餐 ——取材与搭配的秘密在远古时代,生命的延续则有赖于男女分工和集体劳作。男性负责捕捉动物,并进行对外战争,以期得到食物来繁衍后代,女性则负责采集果物和照顾家庭。获得和分享食物是维系双方关系重要的纽带之一。在现代社会,美食在家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小至每日三餐,大至瓜果丰收,鱼肥蟹黄,岁丰年稔等特殊节气和节日来临时,一场家庭盛宴自然成为塑造家庭文化的重要部分。来到法国,通过法餐体验法式文化应是旅行中最不费脚力且最惬意的事情之一。法餐的美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就地取材,二为精心搭配。普罗旺斯艾克斯大区靠近地中海,鱼品非常新鲜。鱼肉鲜嫩、爽滑,用叉子翻腾几下还有跃动的弹性,少了剔刺的繁琐,加上尼斯炖菜中的西红柿和茄子掩盖了鱼腥味,这道煎红鱼配西番茄酱葫芦烩菜成为了众口可调的美餐。鹅肝(在餐厅里,一般用鸭肝取代鹅肝)、松露、奶酪、火腿等都是料理菜单上的常见食材,均有讲究和来头。鸭肝,以其柔滑、绵密的口感和富含维生素A、B2、E等营养价值征服世界各国美食家的味蕾,被认为是既养生又美味的选择。在巴黎一道鸭肝饺子配松露酱的前菜成为此行品尝法餐的第一个惊喜。鸭肝被包裹在爽滑的面皮里,类似于中餐的馄饨馅,大小适中,刚好一口一个。松露的香气浸在酱汁中鲜美无比,即使不太常吃的鸭肝也变得容易接受,让人回味无穷。待吃完鸭肝饺后,余留的松露酱还可涂抹在法包上。热爱美食的民族,通常用炖、煮、煎、炸、烤等各种方式使物尽其用,恰到好处的火候能达到最完美的用餐效果,这或许是人们珍惜食材,向自然感恩的表达方式。点餐时,牛肉、鸡肉或者鱼肉主要依据个人爱好和用餐时的口味,而配菜就得看厨师的功力。在波尔多,我们点了一道海鲈鱼的主菜。与其他餐厅把煎海鲈鱼作为冷面的辅食不同,这道外酥里嫩的海鲈鱼下面垫着奶油汁所浸泡过的胡萝卜、芦笋和生菜,这样的搭配许是为了平衡烤鱼的火气,在营养的同时兼顾了层次感。在波尔多,人们对酒的口感要求更高,对菜肴的搭配也更加精细。平价餐厅中,佐餐的酒一般是新酒,价格不高,算是锦上添花,因此重在“配”而不在“品”。一般来说,红肉配红酒,白肉配白酒是不太会出错的选择。但若遇到讲究的食客,恐怕还要再看看酒的产地或是年份。因为奶油与白葡是经典的搭配,常会有1+1大于2的惊喜,因此,在店员的推荐下,我们开了一瓶2016年的白葡。略带单宁的口感成功解除了奶油的腻味和海鲈鱼的腥味,回甘之际还能依稀闻到梅子的香气,若有似无,美妙无比。在味觉上,法餐似乎与我们养生上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背道相向,而更强调丰富与融合的口感,也就更富于酸甜苦辣的变换。“美”由羊和大字组成,该是跟味觉有一定关系。因此,法餐的美学价值也不能不提。法国的餐厅,即使有着同样名字的菜品,也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摆盘和装饰。厨师对待餐盘亦如画家面对画板,或用辣椒粉、小西红柿、薰衣草、小葱装点餐盘,或用酱汁、奶油绘出灿烂的颜色,真可谓色彩纷呈。因美食而收获的幸福感,有时不仅来源于口味,也更来源于食物背后的人情味。厨师在后台发挥得淋漓尽致,服务员在前面也一样尽心尽力。法国餐厅服务员是忙碌而有序的。因为完整的法餐至少包括前菜、主菜和甜品,且是分开上菜,这意味着服务员要为每桌客人至少服务六次,还不包括酒水和加餐。他们需时时注意每桌客人的用餐进度,以此决定是否需要收盘,换餐具、上菜,工作量可见一斑。在对待食物上,法餐做到了物尽其用,恰到好处;在对待食客上,餐厅的工作人员也都投入着用心和耐心。这些都让法餐变成一种精致生活的体现,使得人们去效仿这种优雅的文明。在提高生活品味的同时,当然还应有着对餐饮工作者、对自然的感恩和尊重。三访访法国大学——证历史,叹兴衰法国是最早诞生高等教育的国家之一,巴黎大学、阿维尼翁大学、蒙彼利埃大学、图卢兹大学均为欧洲古老的高等学府,可谓现代高等教育的基石。慕名走访法国古老高校,不仅是对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表达敬意,更是对先贤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追忆。位于巴黎左岸拉丁区的巴黎大学教学区并不对外开放,只能在校门口拍照留念,不免有一丝遗憾。下午四点左右是学生下课的时间,大批学生从校门口走出,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周遭古老的教学大楼、先贤祠和圣日内维耶图书馆形成强烈的反差,却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巴黎大学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1208年受到教皇英诺森三世认可后,现代大学的原型就显现出来。前身为巴黎圣母院附属天主教学校的巴黎大学起家于神学和逻辑学,这与在此担任教师的阿拉伯尔息息相关。阿拉伯尔是中世纪有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才华横溢,爱憎分明,以其个人的非凡魅力赢得了很多欧洲各地的学者和学生到巴黎交流与学习。在他的影响下,巴黎大学初现规模,并在组织形式上奠定了教师型大学的基础,即以教师的自我觉醒为力量,影响力逐渐扩大后,演变成为行会来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管理。巴黎大学在教会和皇权斗争的夹缝中、在与教会、世俗王权的斗争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获得迅速发展,师生团队中人才济济,学科门类也日渐多元。除了像巴黎大学这样综合性高等学府之外,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高师”)亦是世界专业学院的一颗耀眼明珠。许多研究法国高等教育的学者对法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总是津津乐道,这不仅因为法国是世界上教师教育机构建立最早的国家(1684年开办小学教师训练讲习所),而且在对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方面曾做出过杰出贡献,如《基佐法案》奠定了现行小学设置的基础,《费里法案》确定的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影响了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我们达到高师之时,已是傍晚时分,校园旁的小巷幽深、安静,偶尔有三两学生骑车而过。一道小铁门把校内和校外分割开来,低调中透露出几分避世的姿态。网传高师不太强迫教师从事研究活动,但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从每年“高师人”申请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学有八成胜算的比例来看,就知道高师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法国人重视教育,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想必是从漫长历史中所汲取的经验。早在20世纪30年代,涂尔干就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提到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局限在我们自己所处的特定时代,相反,我们必须摆脱这个时代,从而摆脱我们自身,摆脱我们片面而偏颇的狭隘立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对教育史的研究才很重要,才值得去做。我们出发点不是要搞清楚当代的理念应该是什么,而是必须把自己移送到历史的时间刻度的另一端;我们必须努力理解与我们自己的时代相距最为遥远的教育思想体系,也就是欧洲文化最先肇发的那套教育思想体系。我们将要去研究它,描绘它,并且尽我们所能去说明它。然后,我们将一步接一步地追随它所经历的、与社会本身的变化同步的一系列变化,直至最终达到我们当前的处境。” 虽然距涂尔干写作的时间已近百年,但于今日读来仍然倍觉拨云见日,如饮醍醐。文明的起源昭然揭示着除生存之外的必须——精神与灵魂的高远,而历史的客观与中立总能为研究提供冷峻的视角,以此来看待当下的社会百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古老的巴黎高校有两个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一、从位置来看,大学基本靠近主教座堂而建,如巴黎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毗邻先贤祠,蒙彼利埃大学毗邻蒙彼利埃主教座堂、图卢兹大学毗邻圣塞宁教堂等。二、从学科来看,法国中世纪大学以神学、医学为主要学科,多学科直到18世纪之后才得以逐渐发展。不难看出,法国的中世纪大学多由教皇直接创立或者得到教会授权而建立,带有明显的神学气质,在课程与教学活动等方面不免受到教会的掣肘。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13世纪就出现高等教育的法国,却在500多年的时间里裹足不前,甚至让高等教育的中心旁落到意大利、英国的原因。然而,当时间的指针到了18、19世纪(大约1770年-1830年)时,法国竟独树一帜,成为了百花齐放的欧洲、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的中心,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一探究竟。从政治上看,1661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法国,君主世俗权力迅速扩大,教皇权力逐渐式微,得势的世俗王权趁此时机想要撇清与教会之间的纠缠,反其道而行之,研究重点断然从经院神学转移到应用和实践上,物理、化学、力学等领域获得大量经费,立显生机勃勃的景象。路易十四建立巴黎皇家科学院,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经费,更汇聚了惠更斯、乔瓦尼·多美尼科·卡西尼、莱布尼茨、达朗贝尔等来自欧洲各国的顶尖人才。(图片来自网络)虽然法国大革命时期科学院因与王室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遭到解散,但拿破仑当政之后,也格外重视科学研究,组建起法兰西科学院,并擢升拉普拉斯为科学院院长。(图片来自网络)虽然后者被诟病为政客,但他还是成功地建立起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拉普拉斯还与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合作,广泛延揽名家,致力于法国高等教育的起飞。(图片来自网络)当然,应该指出的是,在集权背景下孵化出来的高等教育极其容易受到君主个人的影响,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逢盛世,兴利除弊,自上而下、高效率的改革能让教育焕然一新、如沐春风,但若恰逢君主昏庸贪婪,不思进取,亦或是决策失误,改革失败,国家面对的将是一场几代人都跨越不去的灾难。再者,从思潮上看,启蒙运动的爆发使得崇尚理性、批判神权的思想深入人心,改变了法国先天不足的土壤。法国教育在17世纪的成功,不仅仅是拥有明主的结果,还拥有大批在历史上敢于慷慨陈词的志士。启蒙运动虽然已经越来越远离当下的时代,但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思想仍然点亮着明灯,启迪着人们的心灵,给予人们继续探索、奋进的勇气。(从左至右: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图片来自网络)诚然,在抨击经院神学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世纪本身的积累。教育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久远的历史是厚积薄发的资本。古希腊文明所保留下来的精华是侧重对文法的学习,即通过繁琐的哲学论证或辩论训练,发展理性思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些都为启蒙运动的学者们宣扬、发展自己的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还可从艺术领域上说,文艺复兴在艺术领域的蓬勃发展,使得曾经高不可攀的神一步步走下神坛,于是,褪色的神性有了人性的光芒。君权神授已不能成为皇权、教权高枕无忧的挡箭牌,神学院和医学院从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到开始探索人体解剖,从禁止解剖尸体,到小范围允许解剖,再到对人体结构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最终,在走投无路之下接受了科学的召唤。与此同时,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余波还在,教会开始允许各教派教义在学校中传授,对不同教派教义持宽容态度等。但即便如此,这些举措仍不足以扭转教会的颓势,因为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最后一根稻草也将枯萎,旧时代行将就木,新时代的曙光已然来临。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教育始终是一面镜子,既照亮时代的先驱,以最近的距离接触当代大家,也能通过对教育的探索看到权力争夺、人心欲望的丑陋,实在是痛哉,快哉。 访先贤故地 ——何谓先贤?每次旅行之前,期待得最多的要数先贤故地,斯人虽已逝,但却总有一种魔力让人为之神往。不论是葬有卢梭、伏尔泰的巴黎先贤祠,尼斯埃兹的尼采小径,圣雷米梵高最后所居住的精神病院,还是巴黎左岸海明威、萨特、波伏娃曾经多次光顾的莎士比亚书店,其中虽不乏热门旅游景点,但这些有故事的地方从来不会因为人多望而却步,也不会因为冷清而显得多余。在巴黎的第四天下午,我们依计划前往左岸拉丁区拜访远近闻名的先贤祠以及周围的巴黎高校。先贤祠地理位置优越,与巴黎第一大学、圣日内维耶图书馆毗邻,不远处还有卢森堡公园、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法兰西公学院等。漫步左岸,总有一种刚出公园,又进教堂,转角邂逅向往已久的学府,而在抬头之余,又豁然看见先贤祠的惊喜。下午4点左右到达时,多云的天气使上方的法国国旗异常醒目。具有古罗马神殿之风的正门气势宏伟,后殿的拱顶类似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的造型。从外部结构上看,先贤祠的修建似乎已经流露出向古典致敬的意味。先贤祠的前身是一座教堂,该教堂是法王路易十五大病痊愈后还愿巴黎主保圣人圣日内维耶庇佑而修建,但到等竣工之时却不想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经开始。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之下,1793年,盛放在教堂里圣日内维耶的遗骸被公开烧毁,这座与法国王室千丝万缕的教堂彻底变身为“伟大法国人的陵墓”。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从不见顶的教堂高处向下悬挂着一颗金属小球,正在似有轨迹般地晃动,原来这里所陈列的就是1851年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此演示的实验——傅科摆,该实验成功证明了地球的自传运动。这样的摆设与常规教堂相比截然不同,竟有了一丝科学的气息,也不禁让人暗自期待是否有更多的惊喜。先贤祠有着精美装饰,如壁画和雕塑,但若认真研究起来却发现,与其他教堂圣母升天、耶稣受难、创世纪等传统题材有很大不同,宣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雕塑、壁画非常多见,大部分是人类得到神灵的帮助,战胜苦难,赢得胜利的故事,如雕塑《致为法国捐躯的无名烈士》、《演说家和政论家》、《光荣的革命将军》,壁画《托尔比亚克战役》、《圣日内维耶事迹》、《圣女贞德事迹》等。一路来到正中央的礼拜堂,在本应是礼拜堂的位置并没有依据惯例摆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是被革命党人为自由而抗争的雕塑而取代,下方写有“le convention nationale”,意思是“国民公会”。雕塑中,人物夸张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回到教堂中庭,两个并排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书籍,然而,并非全是宗教类图书,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雨果的《悲惨世界》赫然在列,下方还有提供读者阅读的座位。想来若是在安静的教堂读上一段滑铁卢战场的惊心动魄,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这些细节的装饰和物品的摆放,使得看似是教堂的先贤祠却显现出一股涌动的暗流,这里虽然幽暗昏惑,却激越着青春与理想,纪念着法国人为争取和平与自由所付出的努力。与其说先贤祠是一座纪念堂,倒不如说这里是国人追求自由精神的神圣领地。祭坛侧面的楼梯通往墓室,灯光愈加昏暗,零星的参观者说话也只是窃窃私语,生怕打扰了先贤们的清静。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葬着70多位对法国历史进程有深远影响的先驱,包括卢梭、伏尔泰、埃米尔·左拉、维克特·雨果、大仲马、居里夫妇等。(居里夫妇,图片来自网络)对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人来说,有一定了解的便是卢梭了。他是自由教育的始祖,其作品《爱弥儿:论教育》中的很多思想观点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卢梭《爱弥儿·论教育》,图片来自网络)他“首次不再将适应既定城邦或社会需要的公民作为教育的目的,不再为一个现实的社会培养人,而将培养人,培养理想的人,培养适应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生活的新人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要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自然的成人,而不是人为的成人;是为自己接受教育,而不是为别人学习”。卢梭的教育思想更像一种种树法则,首先,尊重树苗的生长,并在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养料促其成熟。他认为在儿童早期应对儿童身体素质进行培养,以锻炼忍耐力。他说:“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其次,在成长时期,通过树干俯瞰人生百态,譬如宗教、苦难与罪恶、欲念与情爱。于是,他提倡让儿童学会一门手艺,偏指手工的能力。如此一来,儿童可以通过这门手艺获得基本的谋生技能,逐步体验世间冷暖。最后,儿童能凭借早期所积累下的美德与善良,在面对背叛与不幸之时,还依然能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平静。 一如他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写道的:“他(爱弥儿)的身体强壮、四肢灵活,思想健全而无偏见,心底自由而无欲念。……他不扰乱别人的安宁,因而可以按大自然所能允许的范围生活得尽量的满意、快乐和自由。”巴黎的先贤祠可能是目前所见教堂中最特别的一座,它外观大气、雄伟,内部不失华美装饰,它虽为18世纪的教堂,但却流露出浓厚的现代科学气息。先贤纵然长眠,但其精神却仍将流芳百世。先贤在侧,确有启迪心智之和荡涤灵魂之力量。先贤虽然故去百年,但依然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在不同领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后记:沉浸在伟大的思想之中,时间悄无声息而过,对先贤祠的了解和参观,似乎解答了长久以来心中的疑问,即何谓先贤?首先,先贤之“贤”,贤在多思、多产。他们著书立说、发展绘画、雕刻技艺,打破惯性思维,突破当时社会局限,是长久以来思考与努力的结果。这种思考与努力需要克服人本能中的懒惰、懦弱,以严格的自律精神控制生活起居和工作状态,如运动、睡眠、思考等。也正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思考与探索,方才成就了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深度与广度。其次,先贤之“先”,先在超越同时代的、敢为人先的勇气。新思想、新观点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旧势力的反对和打压,先贤们需要对抗的不仅是自身的弱点,还有周遭的反对之声,善意也好,恶意也罢。这种坚持需要更大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尤其是在追求自由精神的路上。就好像卢梭之于社会契约、伏尔泰之于信仰自由与司法公正、雨果之于人民主权、埃米尔·左拉之于自然主义文学、拉格朗日之于力学与天体学、居里夫人之于医学和物理学。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也揭示了自由的来之不易;他们奔走于众生之平等,声张人类最朴素的情感,通过一生的努力建立理想世界。他们,谓之先贤。访世遗古迹——幸运的卡尔卡松南法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普罗旺斯大区以瓦朗索勒为代表的薰衣草和向日葵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游人竞相探访,游走在乡间蜿蜒、狭长的山路上不时就会飘来一阵沁鼻的芬芳,炽烈的光线透过两旁梧桐树的缝隙直泻而下洒落在地面,令人炫目。这条绵长约四公里的梧桐小路,让人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伴着光影走向法国的世遗古迹,走向中世纪的城堡、教堂、竞技场……【南法与古罗马的渊源】法国世遗古迹众多,截止2017年,共有47个地方被列入世遗清单。在本次旅行中,我们所到的世遗古迹共有6处,分别是: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1979)枫丹白露的宫殿和园林(1981)巴黎塞纳河畔 (1991)阿维尼翁历史中心:教皇宫、主教圣堂和阿维尼翁桥 (1995)卡尔卡松历史城墙要塞 (1997)和波尔多月亮港 (2007)当然,还有进入2018年世遗候选名单的古城尼姆。南法较为著名的城市有马赛、尼斯、阿维尼翁、蒙彼利埃、图卢兹、波尔多等,大都历史悠久。马赛由古希腊人建立,是法国最早的城市。欧洲的东南部和西部被人们称作“高卢”,该词首次见于希腊和罗马作家,是指居无定所的凯尔特人。他们最终到达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加拉提亚”(Gallia),“高卢”(法语:Gaule;拉丁语:Gallia)亦由此得名。凯撒降服高卢各处部落后,高卢南方便隶属于罗马帝国。由于罗马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对愿意臣服罗马的高卢贵族授予罗马居民的头衔,而高卢贵族也非常“识时务”,虽然在文化上,罗马人深刻地影响着高卢人,但在政治上,管理和政府运行方面却保持着高卢人自治的态势。由于双方的“默契”,使得今日的南法仍然保留了为数众多的古罗马城堡和竞技场。尤其是阿维尼翁与蒙彼利埃之间的小城尼姆,其竞技场保存之完整,堪与今日罗马竞技场相媲美。(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摄于2017年10月)而最具罗马风情,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位于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奥德省城市卡尔卡松东南部的奥德河右岸山上的卡尔卡松城堡。在南法的第八天,我们中午从蒙彼利埃出发,下午达到了卡尔卡松城堡。卡尔卡松城堡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遗网站上这样描述道:“从前罗马时期起,卡尔卡松现在所在的山上就有了防御性聚落。城堡历经历史而形态不改,是中世纪要塞城市的杰出典范。城堡四周环绕着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房屋、街道以及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卡尔卡松的极端重要性还在于现代保护科学奠基人之一——维奥莱公爵(Viollet-le-Duc)开展的漫长修复工作。”卡尔卡松城堡有着2500年的悠久历史,期间被西哥特人、撒拉逊人和法兰克人轮番占领和反复修建,成为中世纪里最杰出的军事建筑范例。1853年,曾经修缮过巴黎圣母院、法国哥特式建筑复兴的中心人物欧仁·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和学生保罗·博斯维尔瓦德开始对卡尔卡松城堡进行专业维护,尤其是覆盖板岩的塔楼尖顶,再现了十三世纪末国王统治时期的规模和风貌。时至今日,卡尔卡松古城的城堡可能是欧洲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城堡之一。走进卡尔卡松,仿佛穿越回到了中世纪。黑灰色和砖红色的塔楼尖顶在蓝天的映衬下凸显出古罗马的敦实、质朴,而由石头搭建起来的、内外城墙,绵延3公里,彰显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皇家的威严。现在,人们可以自由穿梭于内外城墙上,感受当年士兵站在山顶城堡的威风凛凛,以及戍卫堡中居民,作战时的英勇顽强。城墙上的箭眼现在仍然清晰可见,射击目标的位置正好是内外城墙之间的空地。这块露天的条形地带是困住闯入敌人的“瓮”,当年的城堡指挥官想必也是站在这里指导战事。在秋风的呼啸声中,仿佛还能听到如雷的战鼓声以及士兵冲杀时响彻大地的嘶吼声。当然,体力足够好的话,还可以登高望远,趁这初秋时节欣赏远处错落有致的村庄,饱览远处山川重叠,云海相接,一览无余的壮观景象。在内外城墙之间,有一条两边铺满草地的石头小路,路旁有仿欧洲中世纪的马车,感兴趣的人们也可以乘坐马车进行游览。坐在城堡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热的石头上,享受着午后和煦的日光,看着古堡些许斑驳的城墙,似乎有些明白它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原因:其一,它完整地保留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墙以及哥特式的城堡,能在如此高耸的山头上修建宏伟的防御工事,可见当时罗马人建筑水平之精湛。其二,虽然经历多次入侵,但每次新扩建都保留了前朝的特色,体现了文化多元、民族融合。其三,到了19世纪,卡尔卡松城堡受到良好的修缮与维护,表达着人们对共有遗产进行保护的决心,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彰显。虽然今日城堡的作用已经被时代所遗忘,但它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仍在被人们津津乐道,满足了追本溯源的人文本性。在欧洲,对建筑、文物保留与修缮的做法十分常见,使几百年后人们还能看见前朝辉煌的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偶尔会看到二三名工作人员站在画作面前讨论如何重新上色和修复,在教堂的小礼拜室也总能看到脚手架,甚至整个教堂会因修缮而关闭一段时间。(蒙彼利埃主教座堂整修中,将于2018年2月重新开放)虽然不能进入参观,不免有些遗憾,但对这种保护文物的做法却是非常理解,对文物的珍视与保护的行为应该得到赞赏。也正是因为这些保护措施,才让我们今日在欧洲旅行时见到如此众多的古迹。世遗名单中,除了城堡,常见的还有教堂,尤其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一词最早带有贬义,据说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所提出,因为哥特人曾是摧毁罗马帝国的蛮族之一,以此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历史上,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后,最终定居于高卢南部,并在公元589年,皈依了基督教。哥特式教堂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在阿维尼翁、蒙彼利埃、图卢兹、波尔多都能看到的尖形拱门、肋状拱顶、飞拱以及美丽的彩色窗玻璃都是哥特式教堂的典型架构。教堂经过历代不间断地修缮,从地位、规模上看无疑是所在城市的精神象征,主教座堂也已成为主要的观光景点。尼斯主教座堂低调地坐落于喧嚣热闹的集市旁,却依然不失宁静;波尔多主教座堂内部保持罗马式风格,巨大的管风琴凸显着教堂宏伟的气势;巴黎圣礼拜堂瑰丽、神秘,现陈列着的法王路易九世斥巨资收藏的耶稣圣物——荆冠,仿佛在诉说着耶稣代人类所受的苦难;巴黎圣母院精致、迷人,又因为雨果的作品而凭添一份浪漫;阿维尼翁的教皇宫,先后七位教宗曾经居住,旧殿拥有古罗马建筑磅礴的气势以及朴实无华的风格,新殿的内部装饰却显示出中世纪宗教文化鼎盛时期的富丽与奢华……在旅途中,能欣赏教堂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精美的室内装潢确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与美的享受。后记: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视,使民族产生身份的认同感,获得情感上的强烈依恋,进而使文明传承,这或许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想路径,在这一点上,卡尔卡松城堡是幸运的。二战之后,欧洲迎来安定的外部局势,更加珍视历代留下的文明成果,加快了对文化建设和宣传的步伐。1972年,坐落于巴黎埃菲尔铁塔不远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公约》中第4条明确写道:“缔约国均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对此,法国不遗余力地作着努力。除了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尤其是控制民粹主义的崛起之风,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建设与宣传,首先,几乎在所有世遗景点都配有多国语言的语音导览,并提供相关图册进行介绍。其次,在博物馆、美术馆随处可见教师带领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参观与学习,虽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但都井然有序,无人大声喧哗,可见文明参观在法国中小学生中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此外,法国高校还积极尝试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依靠丰富的遗产资源来培养学术背景多元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将对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而反观今日世界的战乱国家,它们曾经也拥有过辉煌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但在今日却赫然世界遗产濒危名录中,如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古城 (1979)、布斯拉古城 (1980)、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1980)、阿勒颇古城 (1986),也门的城墙环绕的希巴姆古城 (1982)、萨那古城 (1986)、乍比得历史古城 (1993)等。(叙利亚大马士革古城,图片来自网络)(也门希巴姆古城,图片来自网络)所谓濒危,即意味着死亡与灭绝,即将从地球上消失,古城因人为原因而遭受蒙难,这样的结果让人唏嘘。人类上千年沉淀下来的文明,或因为私欲争斗而被破坏,或因为疏于管理而被荒废,或因为人才青黄不接而难以为继,这些都将成为无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人有旦夕祸福,国运亦有荣辱兴衰,但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观念应该深入人心,不该因其贫穷、战乱而受到肆意践踏,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进行合作并予以保护,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代才能看见更多文明的多样性,也才能感受到文化所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四看看画展——奥赛·印象久闻巴黎奥赛博物馆是印象派画家作品的集中展出之地,位于塞纳河沿岸,临近卢浮宫和橘园美术馆。虽然九月的巴黎已经步入秋季,早晨气温较低,但依然阻挡不住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热情。通常上午九点开馆,但其实八点半就已聚集了很多人。奥赛博物馆由火车站改建而成,陈列展厅整齐,透明敞亮的拱廊与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街有异曲同工,19世纪流行的美轮美奂的建筑元素在今日仍然有着良好的审美体验。与1874年备受嘲讽与争议的景象完全不同,如今印象派的画展门庭若市,克劳德·莫奈、爱德华·马奈、卡米耶·毕沙罗、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保罗·塞尚、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这些印象派大师无疑已成为时代的偶像,他们似乎获得了比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更多的粉丝。奥赛博物馆五楼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作品的展区,也是奥赛博物馆人气最旺的地方。展厅里人头攒动,比肩继踵,人们在此观画、赏画、谈画、评画、学画,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从印象派获得认可后,人们就开始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其成功原因,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印象派把原有宗教中永恒的、静止的、虚妄的图像表现形式变成了瞬间的、运动的、真实的观画体验。在印象派的作品中往往不太在意绘画的主题、情节,而把精力集中于由光引发的色彩效果,如《鲁昂大教堂》、《睡莲》,都是画家长期在户外观察、写生,发现了因光线不同而产生四季景象的变化,让今日的观者虽然身处画室但仍能感受到自然中明媚的春光、炎炎的夏日、明黄的金秋和萧瑟的冬日。或许是印象派把美回归到了一种更加纯粹的自然状态,把光线、颜色作为绘画语言表达出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到了后期的塞尚、梵高、高更等则更进一步把人独有的激情和饱满的精神世界赋予画作之中,让人们通过艺术感受到精神世界的自由。第二,比起学院派画家们刻板、规律的生活,印象派画家们精彩纷呈的“八卦”故事也相当引人入胜。这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如果仔细整理起来大概也能写成一部精彩绝伦的传记或小说。梵高的故事早已通过欧文·斯通的丹青妙笔和常涛、余光中先生信达雅的翻译而家喻户晓。他在当教士时与矿工同吃同住,画出《吃土豆的人》以表现贫穷、困苦的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即使在艰难的生活窘境之下却也依然绽放着人性的光彩;他把习作《向日葵》用来装饰高更的房间,表达对友人的欢迎和对生命的无尽热爱;(梵高·《向日葵》,2016年9月摄于英国国家美术馆)他与高更分道扬镳后,沉浸于悲伤、自责、痛苦的自责之中,割耳画出《自画像》;他在圣雷米的修道院住院时,用自己的幻觉与无意识创作了美轮美奂的《星夜》、《橄榄树》、《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他在与加歇特医生共同度过的最后岁月中,又创作了忧郁而沉重的《加歇特医生》。《渴望生活:梵高传》把梵高的才情与悲情、激情与深情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每个在画前驻足的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都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第三,印象派画家实现了对传统写实绘画技法的突破。摄影技术的出现让许多画家感受到了危机,它的快捷、廉价而又不失真给画家们开出了历史性的难题。从一开始保罗·德拉罗什高呼的:“从今天开始,绘画死了!”的恐慌,到一年后提到达格尔的发明充满自信地说摄影是“艺术的一个巨大进步”时,德拉罗什或许正是看到了印象派在绘画上的涅槃重生——“有意识的为摄影带来了主观性的变化”。从早期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对光线纯粹的描绘到后印象派塞尚、梵高,把光更进一步与个人感情、物体瞬间的动态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显示出印象派画家既能跳脱写实的框架,又能运用当代物理科学的色彩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创作,展现出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的技法。以塞尚的《静物》为例,在他孜孜以求的探索中,他甚至考虑到了平面、光线以及物体本身之间的关系与层次,这是人对物体极致观察下的结果。第四,印象派画家是被时间所创造出来的英雄。从时间轴上看,印象派的出现介于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少了宗教神秘色彩,多了普通人的生活气息,显得亲切、自然。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柔和的光线,热闹的聚会,均是生活中十分普通的场景。(图片来自网络)他的《弹钢琴的女孩》描绘着两个女孩聚精会神地研究曲谱,田园式的房间布置,加上唯美柔和的光线,似乎能通过画闻到窗外让人迷醉的花香。雷诺阿的作品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比古典艺术,虽然历史上不缺乏集大成者,且当时学院派画家的杰作也比比皆是,但毕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观点的革新,古典艺术的上升空间愈发狭窄,渐渐成了陈旧、保守的代名词。尤其是客观表现人物肖像时,在摄影技术面前更显得不堪一击。另一方面,对比现代艺术,虽不乏上乘的佳作,但毕竟作为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和观赏者对突破常规、深奥且难以揣测的主题以及激进的视觉冲击接受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心理承受能力。印象派今日的辉煌与画家们的坚持与努力密不可分,时代总会垂青于对信念执着坚守的人们。欧文·斯通在《渴望生活·梵高传》中曾提到梵高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准备成为一个专职牧师时发生了动摇,他问牧师斯特里克:“一个年轻人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抉择是不是正确呢,先生?譬如他认为应当用自己的一生,去从事某项特别值得做的工作,而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于这种工作,那么怎么办呢?”牧师对年轻的梵高说到:“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结果也许会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然而至少你是去做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当按照理智的最佳指令行事,然后再凭上帝对它的价值作出最终的判断。如果你此刻已决定要以一种或另外一种方式为我们的造物主服务,那么,这个信念就是指引你今后行动的唯一指南。不要胆怯,要相信你的信念。”或许正是由于印象派画家对信念的不懈坚持,对绘画、自身的不断探索才最终开辟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坚持不懈是对自我信念最好的肯定方式,也正因如此人生才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看雕塑——女神的美与浪漫早秋的巴黎已经有些微凉,尽管天空依旧湛蓝但却只有十多度左右。我们从酒店沿着塞纳河边向卢浮宫方向走去。塞纳河缓缓而寂静地流着,整个巴黎依然沉浸在睡梦将醒之间,等走到横跨在塞纳河上的艺术桥,阳光开始照在身上,才渐渐有了暖意。艺术桥是从酒店走到卢浮宫的必经之路,绿色交叉的栏杆中间有玻璃加固,桥中央放有几条长方形凳子供行人休息。以前,恋人们会把锁挂在艺术桥的栏杆上,钥匙投入塞纳河中,以此来宣誓爱情的永恒,艺术桥也因浪漫而闻名。我们今日的主题也与爱和浪漫有关。久闻卢浮宫里放有爱神和胜利女神——《米洛的维纳斯》和《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两尊雕塑,毕竟平常能看见的只是二维平面图片,今日能亲眼目睹两千年前的精品,心中还是充满了期待。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是文明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时期,也是艺术的主要策源地,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耳熟能详的就有《宙斯巨像》、巴特农神殿的《雅典娜巨像》、《掷铁饼者》、《持矛者》等,可惜的是,这些古希腊原作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留下的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而在卢浮宫陈列的《米洛的维纳斯》、《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弥足珍贵之处就在于是两尊至今保留下来的原古希腊雕塑。来到叙利馆,即使不用太费心寻找,也一定不会错过《米洛的维纳斯》。她圆润的面容安静而满足地凝视着远方,半裸的身子露出丰满的乳房,显示出女性独有的特征和曼妙的身姿。她的小腹结实而平坦,腰腹以下的衣裙质地柔软而轻薄。她的左腿微微向前弯曲,由于衣裙垂坠的质感,显现出小腿修长的形状以及下半身柔美的曲线。初看维纳斯会觉得这只是一尊安静而美丽的雕塑,但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在她静止的外表之下实则富有动感:她或许正想微微抬起左腿挡住不断下滑的衣裙,因此小腹也在用力往内收缩,衣裙停在似落非落的一瞬间;又或许,她刚从爱琴海上出生,海风吹拂着她娇嫩的身体,锦衣也随风飘扬。在风力的作用下,她身子微微后仰,同时稍稍抬起左腿,收腹,继续乘贝壳迎风而行;再或许,她只是正巧接住帕里斯王子递来的金苹果……《米洛的维纳斯》美得淡定、从容,同时又兼具灵动与活跃。她既是女神,也是普通的女子,她的气质象征了女性的一切美好。《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古希腊雕塑中的又一精品。女神的名字叫尼克,在其他雕塑作品中一直和战争女神雅典娜同框出现,但因为尼克通常只站在雅典娜的手臂上,如果不留意观察很容易被忽略。(图片来自网络)而卢浮宫的尼克显然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2.44米(一说为3.28米)高的她被单独置放在叙利馆到德农馆宽敞楼梯的顶端,俯视着每天前来参观的人们。她的翅膀迎着海风张开,像是刚刚从天空降落在战舰的船头凯旋一样。她乘风而来,使拍打在战舰上的海浪声更大,浪花更高。她的裙摆被海风吹起,质地轻盈、柔软。在海风的吹拂下,她被打湿的衣服紧贴在身上,展现出优美迷人的线条。胜利女神的翅膀左右颜色不一,左边是原有雕塑,站在翅膀的下方能够明显感觉到羽毛的质感,而右边是后期的仿制品。总说古希腊的神话中神的感情和经验都被人格化,比如维纳斯和宙斯、赫拉之间的恩怨,维纳斯和赫菲斯托斯、阿瑞斯、阿多尼斯之间的爱恨情仇,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把维纳斯看成爱与美的符号,单纯站在爱和美的角度去审视维纳斯时,若再用世俗的价值观去评价就难免会有偏颇。爱的本质应是自由、服从于内心、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情感。即使集所有权力为一身的宙斯也不能使维纳斯青睐,这是否暗示着权力并不能绝对占有爱?而维纳斯对于与赫菲斯托斯的“包办婚姻”更是显示出不遗余力的反抗,因为美与丑原本就水火不相容。相反,维纳斯与战神阿瑞斯惺惺相惜,不惧世俗的偏见,这不正体现了寻找真爱道路上的勇气?当然,爱和自由一样,有时也会让人迷失方向,常常分辨不清前方究竟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还是幸福的彼岸,就如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一般。2000多年后的今天,研究者把对爱情的体验和感悟划分成不同的维度,或归纳、或实验、或总结,变成了与爱情相关的理论。其中,爱情三角理论最是有名。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的所有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所构成,只有激情的爱属于迷恋,只有承诺的爱属于空爱,只有亲密的爱叫喜爱;只有亲密和激情的爱是浪漫之爱,只有激情与承诺的爱是愚昧之爱,只有亲密和承诺的爱是伴侣之爱;只有同时具备了亲密、激情和承诺的爱才是完满的爱。(图片来自网络)激情、亲密、承诺兼具自然是完满的爱情,尤其当有道德、法律、信仰、观念、财产、阶级地位等约束时,承诺之爱似乎会给人更多的“安全感”,而伴侣之爱、激情之爱甚至迷恋之爱却显得“在心口难开”。 如此看来,现代人与古希腊人对爱的解读是有差别的,古希腊人执着于对爱本身的追求,自由、奔放,而现代人的爱更多了现实的羁绊,综合考虑外貌、财富、地位以及声望,权衡利弊之后才会做出最终的选择。若是把爱看得单纯一些,或许会少很多烦恼。爱与美应该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本能,亦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般自然生成;美与爱也应该是深埋在心中的记忆,因某个偶然契机而被触动,进而迸发出似曾相识的情欲与活力。看宫殿园林——凡尔赛的得与失从巴黎市中心到凡尔赛宫非常方便,仅20公里,一个小时的火车即可抵达。走入宫殿前的广场,古典主义风格的凡尔赛宫映入眼帘,联排的宫殿庄严、对称,气势宏伟,宫殿顶部和中部点缀以金色显示出皇家气派。这里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行宫,而路易十四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在位时间最长久的君主,其统治期间也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国力盛极一时。人们常把当时世界上东西方两个伟大的君王放在一起比较,一个是路易十四,另一个是康熙。路易十四之于凡尔赛宫宫殿与园林,相当于康熙、乾隆之于圆明园,只不过世界上两个顶级的宫殿园林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不禁让人扼腕叹息。路易十四是睿智而强势的君王,为了收束地方贵族手中的权力,倾尽全国之力建造宫殿,日日宴请,并常常举行声势浩大的典礼、舞会等活动,一步步把贵族引入贪图生活享受、攀比成风、奢靡浮华的深渊,同时,在艺术上,也就诞生了同样浮夸的巴洛克风格,甚至是加强版巴洛克的洛可可风格。路易十四热爱艺术,下令创办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并亲自参与演出,因曾出演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遂被称为“太阳王”。太阳王对芭蕾舞尤为青睐,甚至自己创立了古典芭蕾舞。在他的带动下,芭蕾舞风靡法国,向东传时没想到还遇上了知音俄国沙皇,沙皇又继续把芭蕾舞发扬光大。路易十四崇尚华服,是高跟鞋的始作俑者,也迫使贵族把大量的金钱、精力投入于纷繁复杂的衣物、礼仪之中。渐渐地,路易十四得偿所愿,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利用手中权力向外征战,开疆拓土。参观凡尔赛宫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直观地反映着执政者的理念。宫殿与园林的构建向外界传递出的明确政治信号的同时,从审美的角度上,也反映着17世纪时期流行的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如何表现在建筑、装饰布置以及园林之中。凡尔赛宫宫殿有约大小2300间房,每个房间都有细致的功能划分,起居室、寝室、候见厅、接见厅、沙龙间、画廊、宴会厅、礼拜堂等,无不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中,最有名的镜厅是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朝觐仪式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在镜厅中,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面向花园,使室内立显视野开阔,阳光充足。另一侧与其相对的也有17面巨大镜窗,由400多块镜子组成。镜子的工艺曾经是威尼斯最重要的机密,垄断时间长达150年之久,自然也十分昂贵,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路易十四斥巨资装饰镜厅,可见法国经济当时繁荣的程度和国王对艺术的重视。除了镜子以外,凡尔赛宫内的地毯、挂毯、餐具、花瓶等这些不太起眼的装饰也都处处彰显着皇家的考究。如今陈列在卢浮宫里的奥地利安娜的小匣子、金杯、玛瑙壶、方桌、国王事迹挂毯套系、细木工匠安德烈所制的壁橱、萨伏纳里织造坊所制的王室百合纹章地毯、大王储纹章汤皿等,均是路易十四时期的杰作。以奥地利安娜的小匣子为例,制作这个花丝镶嵌的匣子需要借用金属细丝进行非常仔细的手工焊接,并勾勒出藤蔓或螺旋纹样,稍有不慎就会毁坏里面的蓝色绸缎,造成整个匣子前功尽弃(插图)。在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中,曾提到过安娜把匣子赠予追求者英国白金汉公爵的故事,可见安娜对它的喜爱。(图片来自网络)走出宫殿的后门就来到了同样享有盛誉的凡尔赛园林。入园位置较高,能够俯瞰前方具有几何规制的花园。从路易十四时期开始,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基本成为一种代表风格。主要特点是:笔直的林荫道、绿色雕刻、图案式植坛、平台和修筑得齐整的池子和运河。既然园林也是反映皇家品味和喜好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的园林设计能获得法王青睐呢?首先,皇家园林应该展现国王的执政理念。凡尔赛园林主次有别,较好地体现君主至上的权威。园林中人工精心修饰的花园和盆景体现了皇权对对自然的驯服,笔直的林荫道是集权高效、强势的代名词,有规制的布局,左右对称,是秩序井然的体现。其次,皇家园林应该体现皇室的文化品味。凡尔赛园林标准的几何形结构,延续着古希腊的唯美风格,视野开阔,一望无际,图案式植坛比例协调,在交汇处还放置着几何形状的喷泉。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曾提到:“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其它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范。” 想来凡尔赛园林中“黄金分割”和“圆球形最美” 可能也是毕达哥拉斯派美学观点的体现。最后,皇家园林应该拥有兼容并包的国际化元素。一个气象万千的强盛之国,势必有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国朝觐使节带来的古董珍玩,王公贵族、传教士也会在各地巡游之时向国王敬献书画珍宝,描述他国的园林构造。于是,凡尔赛园林中自然有着各国旖旎的风光,如在运河上布置贡多拉模仿意大利威尼斯,小特里亚农宫中的瑞士田园农庄,甚至曾经国王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的瓷宫也是模仿中国园林所建。大约下午三点左右,在我们乘坐园区小火车环绕一周后,依稀听到不远处有流水的声音,循声过去,原来每到下午时分各园的喷泉就会开放。有了潺潺的流水凡尔赛园林更显灵动,与旁边古希腊的雕塑相得益彰。此时,巴洛克艺术与古典艺术在凡尔赛宫殿与园林中得到了高度契合,这想必就是黑格尔所说的dialectic(辩证法)吧。凡尔赛宫宫殿和园林以及枫丹白露宫均是法国皇家华贵富丽的集大成体现,不论是在宫殿还是在园林的修建上都极尽奢华,直到今日都让参观者叹为观止。然而,每当想到在修筑凡尔赛宫时,工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日“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的惨状,又觉得这浮华背后的罪恶让人难以接受。也难怪路易十六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人民的审判,被送上断头台,成为法国大革命中的“成果”。巴黎的另一处皇家行宫枫丹白露宫也与凡尔赛宫类似,同样有着气势宏伟的宫殿和美丽的园林,不同的是,今日的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依然能够看到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许多珍奇古玩,大件的如小佛像的西藏镀金舍利塔、乾隆年间双龙图案的景泰蓝瓶、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小件的如金银器、珐琅器、瓷器等三千多件珍宝。看到满屋子古香古色的中国器物时,一时竟五味杂陈。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带来王朝的衰败,是国家的不幸,更是百姓的不幸。法国如此,中国又何尝不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若懈怠就会止步,“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家若衰败势必就会被抢、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看小镇——埃兹小记南法阳光炽烈,色彩明媚,大到镇上的屋舍,小到路旁的向日葵、橄榄树、葡萄、南瓜无不如此。它是印象派画家笔下的画卷,色彩斑斓,置身其中,仿入画境,令人沉醉不愿醒。姜黄色的“鹰巢城”埃兹、赭石色的“红土城”——鲁西永、白色的“石头城”——戈尔德、青绿色的——圣十字湖、紫色的“薰衣草小镇”——瓦朗索勒、深灰色的城堡——莱博、金黄色的圣雷米……也难怪如此美景惹得画家们纷纷到此写生,寻找灵感。除了自然风光,各小镇独特的文化也引人入胜。穆思捷圣玛丽小镇的陶瓷工艺虽已历经400余年,但至今仍有人在从事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图片来自网络)鲁西永的赭石色土地吸引了梵高、高更等很多画家的到访,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戈尔德的石头城堡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它的坚固与质朴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在游人赞叹建造者精湛技艺的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汇聚于此,感受原生态的所带来的灵动;莱博城堡更是赫赫有名,它修建于10世纪,在多年的枪林弹雨下保留至今,远远就能看见在山顶屹立,显现出昔日无比的辉煌;梵高在圣雷米度过了短短2年,但竟绘出了148幅画作,或许,圣雷米的美真的能使人疯狂得如痴如醉。值得一提的是埃兹小镇。埃兹面积不大,因为房间建在岩壁上,很像老鹰的巢穴,故有“鹰巢村”的雅号。它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550年,是南法名副其实的古城。埃兹还有一条尼采小径,据说当年尼采曾多次到此居住。当他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远眺地中海湛蓝的海面激发了《查拉图特拉如是说》的写作灵感。我们预定的民宿位于山脚,房东是两位精神气十足、布满银色白发的法国老太太。她们同时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卖一些常见的旅游商品。虽在山脚,但一点儿也不妨碍开“窗”见山的美景。推开窗户,远望着对面山上葱郁而茂密的树林,感觉负离子立刻增加不少,旅途困顿瞬间消散,立刻收拾好行李准备上山。山路有些陡峭,两旁的商店小巧而精致,多是售卖一些香水和首饰。花宫娜的香水和来自私人小手工作坊的金银首饰透露着浓浓的法式乡村风情。拾级而上,不太宽的石头路有时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而过,居民的楼房虽有些破旧,但均由石头建造而成,难怪能保存至今。本是姜黄色与白灰色石头的房屋,在夕阳的余晖下全都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配上满墙的爬山虎,显得尤其好看。走了大概五分钟就来到一个宽阔的平台,这里尚能停车,再往上就只能步行。平台视线不错,远处海天相间的地方只能看见朦胧的界限,大有蓬莱仙境云山雾绕之感。由于太阳下山很快,天色已黑,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登顶去看日出。早晨六点的埃兹格外宁静,上山路上只有一两名清洁工人在扫落叶。我们三步并作两步打算登顶看日出,却不料山顶植物园早晨八点才开,遗憾之余又只能重回到昨日看落日的平台。许是对面的山太高,遮住了视线,我们并未如愿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瞬间,但却依然捕获到朝阳照亮的美丽云层。这条银色边界随着太阳的初生而逐渐清晰,又随着太阳的升高而逐渐消失,以一种魔幻般的变化呈现在我们面前。彼时白色石头搭建的小城,现已完全被朝阳的柔光所笼罩,暖意萦绕在这里的每个角落。我们分别在日落和日出登上了埃兹小城的半山平台,印象中的埃兹也变成了姜黄色,再加上没有与任何旅行团时间产生交集,这里的低调与静谧,矜持与柔软,已经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喧嚣,仿佛被世界所遗忘,此时此刻,只期望时光慢走,青春不散……后记:走在小镇里铺满石头的路面,寄居在花簇围绕的民居,误入一片金黄的南瓜地,走过平坦的乡间小路和蜿蜒的盘山路上,看见花甲老人骑行队,与无数房车擦肩而过,在山顶看到落日,在赭石步道奔跑跳跃,在山崖边停下车来深呼吸,在路口买到诱人的葡萄和李子,在雨天敲门走进薰衣草工厂,买到当年出品的精油与香皂……当这些生动的片段不断回放时,时光机通道总会打开,带我重新回到2017年9月的普罗旺斯。这里有太多的美,来不及一一诉说,因其时段变化而绽放出多姿的色彩,因其明暗色调变化而感知到的天气冷暖,因其风土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口味,无疑已经镌刻在记忆深处,温暖而宜人。{番外篇}攻略是否会减少旅途惊喜?攻略是保证出行顺畅的基本,而惊喜则是攻略之后的额外奖励。出行顺畅对旅行至关重要。除了对计划出游国治安、宗教信仰、民风等有所了解和预判,核查旅行证件是否到期,对财务、重要证件如何放置安全外,更具体地还包括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首先,应该考虑出游的天气,应尽量避免总是出现极端天气的地方,因为在此情况下,飞机的航班势必将受到影响,出现取消、延误的情况。当然,衣物的准备也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在食方面,对旅行目的地的餐饮应有所了解,以便能较好地做出预案。比如是否干净、卫生,是否需要自带餐具等。若带儿童和老人一起出行,还需要考虑当地的饮食习惯是否能够适应,包括用餐时间和口味等。提前准备一些点心和调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第三,在住方面,自由行通常要在网上预订酒店或者B&B,然而预订酒店也并非简单,通常需要考虑地理位置、价格、干净程度、住客评价等。一家地理位置优越的酒店能节约路途上的时间;一家干净、卫生、隔音的酒店能让疲惫的身体彻底地放松;一家友好、善良的B&B主人,会让整个旅途变得温暖而令人难忘。第四,在行方面,完备的攻略不会因为游玩时间太晚,而错过末班车,也不会因为到达景区过早而影响充足的睡眠;完备的攻略一定会提前更换好国际驾照或者进行公证翻译后再去车行租车。总的来说,出行攻略包括交通、治安、饮食等方方面面,但不包括一定要追随他人的踪迹,明晰每一个景点的玄妙,“打卡”那些所谓“著名的”景区,依据个人爱好而选择地点和游览方式,会让旅行更加适合自己。攻略可以是一本密密麻麻的小册子,可以是工工整整的时间计划表,也可以是罗列几个问题,涂鸦几幅照片、收集几张地图、下载几段音频和视频。可以选择带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作家、诗人、作曲家、画家的作品去到那儿,走走他们曾经画笔下的世界,坐坐他们当年泡过的书店、图书馆,听一场他们当年去过音乐厅的演奏会,喝一杯他们当年喝过咖啡,再在看看街角的人来人往……总的来说,旅行是生活方式的起点,需要用心的规划与思考;旅行也是能量补充的泉源,让人充满活力与想象;旅行更是认识、了解自我的途径,对人生选择、职业定位都将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最后,感谢家人和读者们的鼓励,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拍摄和写作的动力。希望大家都能游得开心,游有所得。参考资料:[1] 知乎·香水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EB/O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37268, 2017—11—26.[2] 齐藤研一. 世界葡萄酒指南[M]. 积木文化,2010.[3] Frankenstein. 为什么法国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多的一流数学家?. 学术中国. 2017—10—09[4] 王保星. 自然与自由的追求: 卢梭自然教育的现代性诠释[J]. 教育文化论坛, 2017, 9(1): 126-126.[5] 涂尔干. 教育思想的演进[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6] 豆瓣读书·爱弥儿[EB/OL].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22318/, 2017—11—26.[7] 新浪博客. 欧洲景点追根问底的博客[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9174960102vqfz.html[8]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EB/OL]. http://whc.unesco.org/, 2017—11—26.[9] 知乎.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EB/O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418948, 2017—11—26.[10]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EB/OL]. http://whc.unesco.org/archive/convention-ch.pdf. 2017—11—29.[11] 欧文·斯通. 渴望生活·梵高传[M].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12] 利文森. 软边缘: 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3]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