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旅行中的出乎意料,亦或是无意间的小收获,使你对旅行念念不忘。许老板告诉我旅行目的地是英国时,我以为只是个玩笑,因为感觉时间完全不够啊。从这个idea的出现到last call,一切出行准备几乎都是踩着dead line完成的。给许老板打call,安排指挥工作一流!棒棒哒。办英国签注的体验度就非常美妙且心情不易描述。办签注就能感受到大英帝国的做派,漫不经心和催不得。一切全靠等又或是靠运气吧。许老板的签注在没有加急的情况下居然提早出签了,直接导致我和Seven对于能否在dead line之前按期出签产生了一丝丝plus一丝丝地焦虑。这场充满意外和收获的旅程或许就是从许老板的提前出签就开始了吧。So... 让我们出发吧!10.2 出发!带着期待与紧张。从浦东机场出发,搭乘卡塔尔航空开启了第一程飞行。目的地:多哈。许老板说:为了带你领略壕的世界,特地选了卡塔尔航空,去多哈转机。谢谢老板带我领略壕气扑面的感jiǒ~卡塔尔航空:免费wifi+早中午餐MENU=盆友圈实时炫贴!翘起炫耀的小jiǒjiǒ餐点很丰富,还特别适合三人同行,每项都拥有三款选择。成年人的全部都要,餐餐满足。NICE!最有特色的一款叫Chicken&coriander Middle East Pastry。间接等于尝试过了中东特色吧。吃饱饱之后,挖掘一下存档在脑海最深处的英文单词和造句能力来助力消化。心中还是有着那么一丝丝小抖嚯。超久没有浸在全英文的语境中,现在要靠小破英语来完成文化追寻之旅。咝~Singin' in the rain刷起来,语感节奏带起来。第一程落地:多哈哈马德机场晨光熹微中,睡眼惺忪的我们开启了三个半小时的转机消磨时间段。微弱晨光中的哈马德机场有着一种末世的科技魔幻感,略带着那么一丝丝孤寂的味道。但当太阳升起,走到大交汇区域,又不得不感慨这是繁华又奢靡的世界啊。可以是亲民系列的Eat Street也可以是环境典雅,一看就很贵的精致下午茶。啊~!看到覆盆子塔就走不动路的呀。这也算中东制做吧,尝一下有没有不一样的风味咯。买也买了,超大份提拉米苏也打包一份吧。带到登机口边等飞机边品尝。满足。第二程落地:希思罗机场。UK ~我们来啦!机场入境也就是个常规流程。经过许老板的多平台比较,各种app算价,最后决定入手BritRail8天通票(持有通票可以免费搭乘机场快线)。于是,入境之后开启一路寻找Heathrow Express站台的冲冲冲行动。一个奇妙体验就发生在最后出关安检处。出关安检通道有团体和个人,我们也就DoReMi三个人,走了个人通道。进通道时,前面走着个华裔脸的男子,身上背着个硕大的旅行背包,一只拉布拉多检疫犬对他的背包似乎是产生了兴趣,绕着他转圈圈。所有的持枪边检人员就开始询问他的出发地,他回答说是古巴还是哪来着之后,大家就让他pass了。我们三个边看热闹边也就走了过去,突然一个边检阿sir就追着我们上来了。问了一句出发地,得到答复是中国后,他就比了个手势要我们去开箱。一愣,彼时我们正在盘算找块地方开箱,可以拿条围巾出来保个暖。机会这就来了啊。就看那位阿Sir指挥着我们把所有行李扛上检查台,却也不示意开箱。一脸严肃的看着我们,三秒之后问:"你们知道你们的箱子里都有些什么吗?“,我们表示知道啊。然后又问:"有没有携带食物?"一个停顿,我想起了口袋里的巧克力,摸出来给他看:"有,飞机餐配的。"然后我们四人八目相对,真诚地互视了三秒钟后,阿Sir挥挥手说:"走吧。" 哟喂~我的围巾还没拿来。复盘时,我们纠结于到底是因为我们路过时笑得太开心,还是我们看上去就非常像带着泡面榨菜来英国渡劫的?一段小插曲,奇妙!10.3 伦敦~初相见!正式开启“拍不全”系列拍摄创作。从希思罗机场选择Heathrow Express可以直接到达伦敦市中心,终点站在Paddington站。酒店选了位于Charing cross的Amba Hotel,毗邻特拉法加广场。许老板的神之一手。Charing Cross作为伦敦的传统中心点,也是英国习惯上的铁路、公路里程零基准点。Charing Cross得名于爱德华一世为纪念埃莉诺王后建的12座纪念碑之一,1647年被拆毁。1864年查令十字火车站和相连的饭店建成,曾经在查令村的埃莉诺十字在建筑前被重建起来。而在查令十字车站上方的这座饭店在二战中被炸弹洗礼,后以新乔治亚式风格重建屋顶进行修复。现在就是Amba hotel所在,酒店内部重装不久,簇新感里透着老派风格。在Reception做Check-in的时候,获得一份意外惊喜。原本预订的是七天六晚无早的配置,因为房价真的是有那么一丢丢贵啊。却被告知现在含早餐了,并且mini bar的酒水、零食全部free,还可以点鲜牛奶送到房间。哇哦~surprise!怕是全体听错或者是会错意,又再去reception确认了一遍。每天一份自配英式早餐,各种cheese搭一遍,开启棒棒哒一天!日头将落,带着8小时时差的我们选了哈罗德百货(Harrods)作为第一站。练习如何熟练搭乘世界第四大网络的伦敦地铁线。地铁也真是又绕又贵,几乎每天就要去充个钱💰。我们买了Oyster card,5个胖子的押金,然后随意充(Top up)。这样不用痛苦的去算zone几乘到zone几,而且每天有个扣款上限。就是最后快离开伦敦前,高度关注卡片内余额不能超过£10,超过就不能在地铁站内直接退卡,要另寻它路了。夜里的伦敦飘起了绵密的秋雨,怪冷怪冷的。在Zizzi开了瓶香槟,惬意啊~吃好晚餐伴着细雨,跟着google导航散步回酒店,他乡的风情初领略。10.4 购物是项体力&技术活,艺术是项脑力&技术活。一直在感叹世间之美的一天。女孩子们出街,购物行程必须安排。比斯特购物村(Bicester Village)靠近牛津附近,于是开启了地铁转火车搭车技能。搭乘Bakerloo线在Marylebone站转乘London Marylebone铁路线到Bicester Village站下。是不是很绕?绕就对了。从Marylebone underground station 出来,先找铁路线的Ticket Office去开通我们的BritRail,然后去找显示车次的大屏幕,确认上车站台。几号站台登车只有在火车抵达前10-15分钟才会在大屏幕上出现。而我们的BritRail只能靠人工检票,无法自助过闸机,在人流量大的的车站过闸真的会很捉鸡。还好~在使用狂奔方式入站乘车的2天后,我们成功get了如何优雅搭乘大英铁路线的方式方法。车站里的鸽子们到处捡漏啊~有想法。购物村不大,但是绝对需要做个先后list。因为竞争太激烈,不取舍最想要和没那么最想要的,会什么都要不到。一顿购物村工作餐配上creperies,完美收官。回到特拉法加广场,我们即将开启第一场艺术洗礼。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建于1824年。收藏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德加、高更、塞尚、鲁本斯,还有威尼斯画派、英国山水画派、法国写实派、前期印象派。馆藏近2300件13-19世纪的美术精品,藏品涵盖了欧洲艺术史上几乎所有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且以中小尺寸作品为主。无需门票,且在周五延长闭馆时间至晚上21点。许老板特意安排在周五,让我们能够在艺术的无边海洋中徜徉更久。笔芯~在服务台领取一份画作指南,5磅租借一台中文的语音讲解。艺术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在这里,没有规定的模式,没有强制的欣赏方法,一切都以观者本身的理解出发。你可以近处审视,你也可以在远处凝望。你想一睹芳容的大师作品就像是在跟你玩捉迷藏,在宛若迷宫的展厅里,按图索骥地去完成一幅又一幅地欣赏打卡。亲眼目睹,荣幸之至。Just be curious about the fantasy!最爱留给Bronzion《An Allegory with Venus and Cupid》。这是一幅佛罗伦萨统治者科西莫一世(Cosimo de'Medici)送给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King francisi)的礼物,绘制于十六世纪40年代中。这是Bronzion最复杂、最神秘的画之一。快乐、痛苦、欲望、愚蠢、嫉妒、掩盖,尽在其中。那天傍晚的特拉法加广场美得各种岁月静好。远处的落日映红了云彩,游人的话语声雀跃在不知何处奏出地乐曲曲谱上,互相交织出这刻旖旎的时光。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建于1805年。广场南端是伦敦传统意义上的中心点查令十字,再往南是政府办公区白厅,通向国会大厦,西南是水师提督门,背后是通往白金汉宫的仪仗道林荫路。广场北面是国家美术馆。广场最突出的标志是南端的纳尔逊纪念柱,高53公尺。此碑纪念着拿破仑战争中的海军上将,英国民族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柱顶是将军的铜像。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纪念拿破仑战争各次的浮雕。广场中部是两个花形喷水池。广场北端是台阶。广场四角上有四个雕塑基座;国家美术馆前另有两个。这六个基座中有五个现有铜像,包括数位历史名将,君主和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西北角的“第四基座”一直空缺着。伦敦市政府在此轮流置放一些当代雕塑作品。特拉法加广场是作为交通的中心枢纽,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伦敦乃至全英国人民聚集庆祝除夕夜、圣诞节和其他节日,以及举行政治示威的场地。好吧~不年不节来的我们正巧赶上了示威这个选项。意外选项check√。现场节目安排多种多样,有燃烧标语的,向众人慷慨激昂演讲的、还有开演唱会的。有位叔特地开了辆车来停在广场上,然后把自己和座椅锁在了一起,以此表达情绪。有内味了~于是,每天的游览项目也因此多了一项:早起新闻关注+晚上现场围观。这种机会一般不太有的啊 。艺术的浪潮有点猛,看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离开。比斯特之行让我拥有了巴巴莉蜜色姐妹花,旅行多添出了一道风景。不得不说巴巴莉的风衣在这正宗英伦风景里真的很相得益彰。许老板给的餐食要求:每天不重样+网红天天有。负责找餐馆的我表示很崩溃。当然Amba的早餐不算在内,因为是额外的惊喜嘛!今日晚餐:访英攻略必推店之Nando's烤鸡店。味道嘛~一般般。找了最近的Nando's take away,回Amba配着mini bar的小老酒,边喝边吃。点单时遇见位有点帅的阿sir,是来给附近职守的阿sir带外卖的吗?许老板迷上了调料包,之后的土豆餐也沉迷于了解各种口味的料包。隆重有请mini bar里的小老酒们& fresh milk,当然我们也加了点不一样的气泡款10.5 是美丽的剑桥,人更是这美景里不可缺的一部分。小火车嘟~嘟~嘟~今天要从国王十字车站乘火车去到剑桥。对,就是那个9¾。从查令十字站乘地铁先到国王十字圣潘可拉斯地铁站。这个站点是伦敦交汇线路最多的地铁站,因此它也是伦敦地铁最繁忙的车站,有大人广的感觉。《哈利波特》里车站的外景其实是在国王十字车站隔壁邻居圣潘克拉斯火车站拍的。轨道交通换乘第二天,学会看标识很重要。从国王十字车站出发,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就可到达剑桥。出了车站,步行半个小时就可到达剑桥大学主要校园区域。秋天的早上冷意十足~Caffe Nero先来一杯暖一暖。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公元1209年 ,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教师建立的。一直到19世纪,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格兰仅有的大学。1500年前后,剑桥有十几所学院,大多数位于高街和剑河之间,南起已经位于城墙外的特兰平顿门旁的彼得豪斯学院,北至后来的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的所在地。剑桥大学的所有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各所学院建于不同的时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历史。而它们的建筑一样带着时代特色,各具风貌。其实从出火车站就一路跟着像是游客的人群走就行了,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我们沿着Hills Rd从比较中间的位置进入剑桥,第一打卡景点我们选了国王学院。到门口一看,下午才开放啊。那天貌似只有国王学院是开放的。采采!还好还好,不然一天就全只能在墙外张望了。许多学院都有活动仪式,或者是新生报到。怪不得一路上都是扛着行李家长,大家都一样啊。在国王学院门口,都是punting的推销,20胖子/人,价格可以接受,就先下定了。在学院对面售票处把国王学院的门票也买了,9胖子/人。国王学院的斜右方即是著名的圣体钟(Corpus Clock)约翰泰勒构思设计和出资历时5年时间建造。2008年由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揭幕。这只巨大的金色的蚱蜢被称为“Chronophage"时间吞噬者。其躯壳表面是斑驳的金粉和血浆,意在提醒人们生命短暂。蚱蜢下颚每分钟张合一次,眼睛则无规律闪烁!每15分钟抬起毒刺,每小时致命一蛰,发出链条敲打棺材的声音。LED等闪烁先慢后快,似乎在追赶时间。围观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啊。国王学院进不了,于是先转向下一个目标景点:三一学院。三一学院的全称是:剑桥城和剑桥大学硕士、研究员和学者的最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学院(The Master, Fellows and Scholars of the College of the Most Holy and Undivided Trinity in the Town an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中名声最大的学院之一,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建立,被公认为世界领先的学术机构。三一学院传统上被认为是剑桥最贵族的学院,是英国王室子弟的就学的主要选择大学。国王爱德华七世、国王乔治六世、亨利王子、威廉王子和查尔斯王子均毕业于此。三一学院拥有全剑桥中最华丽的建筑与庭院,今天学院中最古老的建筑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国王学堂所使用的国王旅馆(King’s Hostel, 1377年)和与其相连的学院钟楼(Clock Tower,也称国王门King’s Gate)。好的。它今天CLOSE!所以只能去和那棵启发牛顿先生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合照了。好的,就是它!然后沿着三一学院的大建筑群开启了一路闲逛。在剑河两岸,过桥见河,观景见人。那天的天空是艺术家笔下的即兴油彩,笔锋婉转间,俗世之美跃然于眼中。下面这位大哥~你的互动性有点强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又名英王学院,始建于1441年。由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建立。他的原始设计是节俭的,但从1445年起学院的建造目的转变为彰显王室的地位,因此学院的建筑规模变得非常宏伟。在学院建造过程中,由一位院长和70位院士负责监督,建筑占据了剑桥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国王学院的第一座建筑始建于1441年,现在属于剑桥大学的老校区,而从1443年开始学院采取了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学院创始人威尔于1448年详细的描述了该计划要建造一座宏伟的庭院,并在庭院的一侧建造一座礼拜堂。但十年后,玫瑰战争开始,亨利六世面临财政危机,而此时礼拜堂的东侧建造了60英尺,而西侧只建造了8英尺。建筑工程直至1508年亨利七世获胜结束战争而继续开始建造礼拜堂的屋顶。礼拜堂内部的建造直至1544年在亨利八世的帮助下才完工。学院的礼拜堂是哥特式建筑,建造分三个时期,建造时间约为100年(1446 - 1531年)。礼拜堂采用色彩玻璃作窗,上面由彼得·鲁本斯绘有画作“在祷告的贤士”。学院礼拜堂既是做礼拜场所,又是举行音乐会和学院活动的场所。礼拜堂也是剑桥的标志,出现在市议会的标志中。礼拜堂长88米,宽12米, 室内高度24米,外部高度29米。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扇形拱顶,由石匠约翰Wastell建于1512和1515年。祭坛上面的《三博士朝拜》是鲁本斯绘于1634年。原在比利时鲁汶修女院,1968年来到此堂。其早期文艺复兴圣坛屏是1532年至1536年的作品,具有鲜明对比的风格,被尼古劳斯佩夫斯纳爵士称为“英格兰尚存最精美的一块意大利装饰”。在英国内战期间,礼拜堂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军队用作训练场,但是未受严重损坏,可能是因为克伦威尔本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在祭坛附近的墙壁上仍可见到议会士兵留下的涂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分花窗玻璃被移走,礼拜堂再次逃脱被损坏。从国王学院浏览结束,是到了该觅食的时间啦。顺道路过了徐志摩的轻轻,那就勉强打下卡吧。原计划去剑桥最古老的酒吧--老鹰酒吧。James Watson在这里宣布发现了DNA,而屋顶上留有二战英军和美军在出征前烙下了的名字和编号。但是里里外外全都坐满了人,感觉完全没有能够吃上饭的可能性。只能tripadvisor附近美食了,走到街角意外遇见Aromi。温馨意式小店,看着就觉得一定会很好吃。差不多要赶去pungting的上船码头了。打包!Order No.100 哇哦~完美。我们Punting的出发点在Mill Pond上,从Silver St.过去的路上就先遇见了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传说是牛顿根据数学原理,物里原理,建造的一座没有用到任何螺钉和螺母的桥。好奇的学生将桥拆掉进行研究,却而再也无法将桥重建回去。所以现在呈现的是后来使用了螺钉和螺母的一座木桥。到了码头有点早还没有看见工作人员出现,于是绕到了码头对面的Sheep's Green草坪上,一个名字有点可爱的草坪公园。阳光下草坪午餐,惬意的体验!登船!出发。扁扁矮舟,晃晃悠悠, 悠悠剑河,涓涓潺潺。以一个极低的视角在剑河上泛舟,看人、看景、听历史。泛舟剑河是一项绝对值得体验的活动项目。就是多穿点,河风有点冷。夕阳中,告别剑桥。回到国王十字车站前,开始夜景拍摄大比拼。苹果家的P11就是厉害啊。原计划晚上打卡Flat Iron Kings Cross牛排馆。BUT 大都市的周六晚上充满了排长队等位的饕餮们啊。三个小时,等不起,等不起。愤然之下,先去打卡了夜幕中的伦敦塔桥,然后又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咔擦了一张碎片大厦的夜之美。现实告诉我们,周末的晚上千万别选择去什么网红店。转战第二选择BIG EASY。依旧人满为患。等不起,等不起。只能先做个明天的预订。退而求其次的去了隔壁的Gourmet Burger Kitchen,点了迷你汉堡。伤不起,伤不起。身心俱疲。10.6 牛津,哥特式的塔尖魅力。探访牛津蓝的早上,带上一份报纸。趁着周末,在空荡的地铁车厢里,来一张《在伦敦地铁里阅读的我》主题照片。到达牛津站,AMT 车站咖啡来一杯。不同于在剑桥时,黄色暖阳下人群熙熙攘攘的走过,活泼的青春气息在四处流动。初到牛津,或许是来得有点早,亦或是这座城所具备的气质就是沉稳,周遭的一切安静又雅致。“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牛津由此得名。而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路边明信片架上的滴水兽(gargoyle)。怎么这么可爱!犯规!滴水兽是古老建筑疏导雨水的雕饰。屋顶流下的雨水从多个雕饰的嘴部排出,这样能防止雨水顺墙壁流下造成建筑物的受潮、变色、甚至腐朽。滴水兽的身体越长,水排出时离墙壁的距离就越远。而这些造型独特又有点惊悚的雕刻顺带驱魔吓鬼。它们有着各种不同的造型,或幽默或恐怖,或像人或像动物,或来自寓言或取材于真实历史。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确切成立的时间已不可考。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公元1167年英格兰与法兰西战争之际,一些在巴黎大学研究的学者离开巴黎至牛津定居,同时吸引更多学者前来,公元12世纪末,牛津大学已成规模。公元13世纪中期之后各个学院陆续成立,开始牛津大学的璀璨岁月。今日探访的首站:圣玛丽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是一座后哥特式建筑,站在尖塔上可以饱览整个牛津的风光。门廊建于1637年,其螺旋立柱是英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1645年的战争给门廊留下了弹痕。圣玛丽教堂早期是各学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仪式、正式的会议、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后来各个学院的活动越来越独立,教堂的作用逐渐弱化。花5个胖子爬上仅一人宽度的螺旋式台阶,登上62米的钟塔。排队时间有点久,因为上面钟塔上的通道其实是留给维修人员的,宽度是真的窄。大点的背包都需要寄存在楼下,才能开始爬楼梯。登上它,牛津中心城区的各式建筑景色尽数收入相机中。它的背后就是拉德克利夫广场(Radcliffe Square)。其得名于英国医生约翰·拉德克利夫,牛津毕业,成为国王的医生,且留下大笔遗产给大学和他的学院(牛津大学大学学院)。在广场的中心是圆形的拉德克利夫阅览室(Radcliffe Camera),建于1737–1748年,用约翰·拉德克利夫的遗产支付。也是牛津的地标性建筑。它是博德利图书馆的一部分。两馆由一条地下隧道连接,有许多书籍存储在广场地下(储存量有60万册)。曾经有一条地下铁路在两馆之间运送书籍。好的,只有学院人才能入内。我们只能门口拍拍照。左手边便是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全名:The Warden and the College of the Souls of all Faithful People deceased in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该学院由英格兰的亨利六世和亨利-奇切尔(Henry Chichele)(新学院院士、坎特伯雷大主教)于1438年创建,以纪念百年战争的死难者。 它没有自己的学生。每一年,即邀请牛津大学中最优秀的学生参加由万灵学院组织一场考试,其中最出色的两名学生将会成为万灵学院的新成员。成为万灵学院的成员在英国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誉。这迷人的歌特式塔尖尖啊~令人痴迷。好的。它也是不接受参观的。穿过拉德克利夫广场,就是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它是英国牛津大学主要的图书馆。根据馆藏书籍数量统计,也是英国第二大的图书馆,仅次于大英图书馆。同时还是英国与爱尔兰出版印刷物的法定送存处之一。当其名写作复数时(博德利图书馆群(英语:Bodleian Libraries))不单指博德利图书馆建筑本身,还代表坐落于牛津大学中心及周边的一系列图书馆组成的藏书体系。钱锺书将此馆称为“饱蠹楼”。牛津的学者常称它为“Bodley”或“the Bod”。它整体占地不算大,但是是一个quad啊。四面建筑并不是同一时期的建筑,最早是位于西面的建筑,为17世纪除改建的图书馆老楼,此前是神学院大楼和汉弗莱图书馆。17世纪之后,陆续增建了东、南、北三面建筑,在建筑风格上也采用了神学院的哥特式风格,使得整体上看起来风格很一致。照片很难表现。像滴水兽这样的石匠艺术在建筑的更小细节中也会有所体现,能在徽章、壁龛、雕塑、装饰和点缀中看到。而博德利图书馆的建筑上是种类最多、质量最高的。东面墙最雄伟壮观,柱式塔上呈现爱奥尼式等五种古典建筑风格,柱式塔的第四层有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雕像,表明了牛津大学与斯图亚特王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据说1605年,詹姆斯一世来到图书馆,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若不当国王,我愿任一大学教席。若不幸沦为阶下囚,如给我选择,我甘愿囚禁在你的藏书楼,为铁链所缚,就像那些铁链所缚的书。”西面是神学院老楼,门前立着的是一身戎装的彭布罗克伯爵三世威廉·赫伯特,曾任牛津大学名誉校长,他为图书馆作出过很大贡献。不自量力的我们在这里booking了今天的第一场听力考试。订票竞争度也相当激烈,不断听到票亭里的女士在回答买票人说:没有咯,没有咯。lucky~我们还是买到了9个胖子/一小时的浏览线。包含Divinity School, Convocation House, Chancellor's Court, Duke Humfrey's Librany。最后一个参观地点是禁止拍照的🙅所以进入图书馆之前是需要寄存相机,随身背包等。浏览从神学院(Divinity School)开始。这里曾是牛津神学院的上课、演讲、答辩的地方。哈里波特将馆外的Divinity学院小厅改装成了霍格沃兹医务室,还取景了找禁书的那一幕,也是三强争霸赛那集里,麦格教授教大家跳交谊舞的那个舞厅。这个教室的穹顶用大量的雕塑来遮掩拱弧的连接处,而雕塑主题丰富,从纪念建筑师到动物到宗教故事,内容各不相同。讲完了Divine school,从侧门进入议会厅(Convocation House)。是一个长条形房间,这里曾是牛津大学的议会所在地,不仅于此,这里还真的举行过货真价实的国王的议会。英国内战期间,查理一世逃亡至牛津,曾在此短暂地组织过几次议会。现在也被用作任命教授等职务的投票点。再往里走是一个更小的正方形房间。这里曾被用作牛津大学的法庭,如果牛津大学的教职员犯了错将会在此面临审判而不是去牛津镇上的。这些桌椅也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这里被审判过最著名的人当数付不起账单的奥斯卡•王尔德。然后上二楼,已经禁止拍摄了。这里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除夺人眼球的装饰和壁画外,还有仿佛高至天花板的书架和锁着铁链的厚重古书。这里的书籍全是拉丁文。书全部不能外借,国王也不例外。走到图书馆里的那面大玻璃窗景前,一眼就能看出就是哈利波特里面图书馆的取景地。真的很漂亮,但是拍不了照,全靠脑子记了。在等待tour开始前,我们先去打卡了三一学院。一路路过了赫特福德桥(Hertford Bridge)俗称叹息桥(Bridge of Sighs),是英格兰牛津的一座人行桥,跨越新学院巷(New College Lane),连接赫特福德学院南北两部分,由托马斯·格雷厄姆·杰克逊爵士设计,完成于1914年。据说学生们无论是没有学好还是没有考好经过这座桥时,都会发出叹息,所以叫叹息桥。然后是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建于1664年到1668年。由克里斯多佛·雷恩为牛津大学设计。彼时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后来他成为英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肯辛顿宫等都是其杰作。谢尔登剧院是牛津大学举办新生入学以及为毕业生颁授学位等传统仪式的场所。正门外围墙上塑有一排古罗马哲人石像被称为“牛津建筑的瑰宝”。个人觉得头像每个都非常有戏剧感。它边上便是克拉伦登楼(Clarendon Building),建于1711—1715年。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目前是牛津的一级保护建筑,也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所在地。街对面就并排着的是两个古老的学院: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三一学院。贝利奥尔学院是牛津大学最著名、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创办人约翰·贝利奥尔是亨利三世时期的贵族,后娶了一位苏格兰公主为妻,而他的儿子也曾是苏格兰国王。贝利奥尔学院以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曾经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其他英国政界的重要人物,也是招收最多外国学生的牛津学院。著名校友包括亚当·斯密、历史学家汤因比等。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成立于1555年。它的周围是铁栅栏而不是围墙,学院的独特的蓝色大门,使其在外观上不同于其它学院。三一学院培养了三位英国首相,与贝利奥尔学院并列第二位。蓝色大门边上就是Ghost tours的广告牌。鬼故事谁不爱听啊。门票3个胖子/人,刚一进门就感受到了这座学院的娟秀气质。 人少少的,餐厅和礼拜堂都可以随意参观。就是随意到我们要怀疑一下到底能不能进?学院建筑除了四个主要方庭之外,还拥有一个大型的草坪和宽敞的花园,其中还包括一片小面积的林地。很有味道了~事实证明,当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精神的满足足以填补身体的饥饿。并且我们在寻找基督学院的时候,迷失在了牛津的大草坪上。最先找到的是基督学院浏览出口处,最后为了赶上基督学院的最后访问时间一路狂走。所以这天没有午餐,还不觉得饿,这不科学。这里,是出口!重新绕回草坪,放弃google map,用ios的map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进门处。先去游客中心借导览器,然后可爱小姐姐告诉我们是没有中文选项。好的。我们又要开始第二场自不量力的听力考试了。基督堂学院(Christ Church)成立于1546年,与姊妹学院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一样,它被认为是所在大学最贵族化的学院。成立的200多年间,出了13位英国首相,与牛津大学其他45个学院的总数相等,并超过剑桥大学任何一个学院,仅仅略少于剑桥大学总数(15人)。在内战时还曾作为查理一世的临时官邸,它在牛津还有一项众所周知的特权,那就是可以不被称为College,堂屋(The House)往往是它更常见的称呼。因此视它为牛津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学院。 7个胖子/人,我们的不自量力start here。学院里的教堂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用作大教堂的小礼拜堂。教堂的双拱顶让整个大堂显得更为高大壮丽。塔尖虽然不是十分巨大,但却是英格兰的第一个尖顶。里面还保存着14世纪安装的大型窗格,赋予整个建筑有一种哥特式的轻盈。名家设计的彩色镶拼玻璃,鲜艳绚丽,丰盈华美,令教堂内的光线显得光彩迷离。特别是圣坛旁名为圣凯萨琳之窗(St. Catherine’s Window)的彩色玻璃窗,将《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爱丽丝的姐姐爱蒂丝描绘成圣人,吸引了大批书迷前来打卡。汤姆方庭(Tom Quad)是牛津大学最大的一个方庭,264×261英尺(大约是80x80米左右)非常有场面。方庭由托马斯·沃尔西枢机创建,但他未能完成。后在约翰·费尔时完成。在汤姆方庭的中心,有一个观赏池塘,池塘里有一个墨丘利雕像。在过去的传统中,运动型学生(hearties)将艺术型学生(aesthetes)抛进此池塘。池塘里还有日本皇后捐赠的锦鲤。喷泉的基座由埃德温·鲁琴斯爵士设计。西侧是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的汤姆塔(Tom Tower)。里面有一口6吨重的大钟叫汤姆大钟,1963年以前每天晚上9:05的时候会敲101下。之所以在9:05是因为牛津在格林威治西边,比标准时间慢5分钟,101下则是因为学院有101位学生(其实最初是100人,后来在1664年加了一名),敲钟则表示在钟声响后就不能外出了。东南角是到学院食堂的入口。今天有活动所以不对外开放。《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数学导师查尔斯·道奇森(就是路易斯·卡罗)曾在学院大厅(College Hall)用餐,并在这里一边用餐一边构想出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哈利波特》中霍格华兹魔法学校每年一度的大聚会场景,也选景这里。所以最经典的一幕,无缘咔嚓咔嚓打卡了。到的实在有点晚,整个学院已经响起了清客的钟声,意犹未尽也只能离开了。回到伦敦,直奔今晚的主题Big Easy。我们还被安排到了驻唱位的前排座位。哈哈哈哈,但是这个时候驻唱却在隔壁桌吃晚饭。好的,它真的只是一家网红店。还是想想回酒店喝啥吧。10.7 温莎,皇家之地。今天的行程比较轻松,但是周一早上的车站里都是脚步匆忙的赶车人。从帕丁顿站转车,先和可爱的帕丁顿熊拍一张把。火车从Paddington站出发,先是到Slough,然后再从Slough找去往windsor & Eton Central的小火车。温莎站是把老车站改造成了一个商业体。从火车站出来,对面就是温莎城堡的主入口。非常有年代感的咨询台。应该是以前的售票厅改造的吧。买好22.5个胖子/人的门票。发现城堡门口已经排起了超级长的队伍,边走边找队尾。但是听着听着感觉不对啊,这大长队都是团队客嘛。于是我们又绕回大门口,发现个人游客直接就可以进,没有大长队要排,开心!皇家重地,进门的安检过程也是很严密的。全是蛇形通道,看的出来是个拥有大客流的观光景点啊。初访温莎时,天空飘着点细雨,时而又转成了阴天,给皇家城堡平添了一股肃穆威仪的气度。导览器免费噢。整个温莎城堡可以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浏览线路按环形来。上区主要有滑铁卢厅和圣乔治厅、女王交谊厅、国王更衣室。另外一旁是玛丽皇后的玩偶屋。滑铁卢厅是英国王室举办重大过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好的,上区的整个浏览过程都不能拍照摄像。但整体印象就是富!丽!堂!皇!每一间房间里都布置有著名画家的油画,天花板上描绘着一幅幅神降,丰收的吉祥图,每个都是艺术品的精选展览厅。女皇的瓷器收藏从餐具到人物到花鸟,全是精工细作的佳品。并且我们在圣乔治厅里看到一枚真正的嘉德勋章。然后就开始了一路的圣乔治屠龙和爱德华、查理、威廉的谁和谁&谁是谁的设问。这是爱德华三世塔。还是不开放。中区最明显的标志是玫瑰花园围绕的圆塔(round tower)为主。它最初是由木材建造,到了1170年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则主要用语保存王室文献和摄影收藏。而每当女王来到温莎堡,这里便会升起英国皇室的旗帜。下区主要有圣乔治礼拜堂、爱伯特纪念礼拜堂等建筑。圣乔治礼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温莎城堡的建筑经典,豪华的哥德式建筑,以细致艳丽的彩绘玻璃著称,有10位英国王室埋葬于此爱伯特纪念礼拜堂紧邻圣乔治礼拜堂。初建于1240年,为晚期垂直式样的哥特式礼拜堂,在1863年改建为爱伯特王子的纪念礼拜堂。Queen Mary Doll House (玛丽皇后玩偶屋)里收藏着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偶之家。迷你却又还原度极高的屋子,制作技艺相当精湛。但是它没开。小幸运,虽然没有掐着点等换岗,但是碰到小换兵队伍,也是很圆满了。看了这么多精品奢华,还是要来感受感受人间平常的烟火气啊。所以中饭吃什么哩?城堡周边的饮食店一看就是那股贵且肯定不好吃的感觉。tripadvisor一下,今天就先尝一顿炸鱼配薯条吧!又是街角小店,那就不会错。Bel & the Dragon英式小酒馆。雨停之后,天空始终是阴阴的,风还有点大。一进小酒馆暖意以扑面而来。先点份茶暖暖。oops~忘了加茶滤,有那么一丝丝尴尬。哈哈哈每张小桌旁的墙上都挂着充满英伦幽默感的漫画。我们坐在临窗的位置,面前时暖意浓浓的闲谈氛围,窗外是秋的风催促着叶的离开。诗意啊,装腔作势照必须要拥有一张~哈哈哈这家店的炸鱼薯条是好吃哒。冒着刚出锅的热气,鱼肉质鲜嫩且没有油炸的腻味,配上红薯薯条,好好吃。满意的一餐!成功!过午回程,要去打卡伦敦的一大地标:伦敦眼。虽然我觉得有点傻气,但是怎么说呐,这不是来也来了嘛。回到伦敦,这一天的下雨频次是整个行程里最多的一天。充分感受:Other countries have a climate, but England just has weather.老天爷也是很给面子的。量控制得好,频次控制得也好,更是全程也帮我们控好了下雨的天数。让我们一路风调雨顺、各种圆满。伦敦眼的门票可以直接在售票厅里自助购买30个胖子/人,并且支持支付宝支付。伦敦眼的等待登眼队伍也不算长,也就不到10分钟左右就成功登舱了。棒!伦敦眼(The London Eye) 全称可口可乐伦敦眼(The Coca-Cola London Eye),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由序号1排列到33。因为宗教忌讳,没有13号),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今晚的重点是The Ritz London的下午茶。哈哈哈,当然这家的下午茶晚上去吃也是ok哒。毕竟,是吧,贵啊。订了配香槟的set。很适合晚上哟。饮茶时间订在19:30,从Piccaddilly站出来时间还早,就绕着附近逛一圈先。本来呐,唐人街是不在计划上的,不过既然路过那就去看一眼吧。是吧~来也来了。从The Ritz出来,雨又停了。决定步行回酒店,继续感受雨后伦敦的夜之魅力。不得不再次感慨许老板的酒店选得好。特地绕了点路从Pall Mall走,于是无意中打卡了约克公爵纪念柱、爱德华七式纪念碑、克里米亚战争纪念。Hello~大兄弟,吃饭了没呀?10.8 伦敦,从未设想过是这样的观光体验。今天是计划在伦敦赞叹造物之美的一天。第一站选择去看一下大笨钟。(虽然昨天在伦敦眼上已经看过全景,BUT伦敦打卡,门口必到不是。)然后发现因为那个环保示威搞得有点大,所以整条白厅都禁止了车辆的通行,只有行人和自行车可以通过。So 我们就在白厅这条大马路的正中央开始了一路的无所顾忌随意走、无所遮挡随意拍。Lucky!“白厅”为都铎时代起诸多建筑的名称,可指代由浅色石材建成的建筑,亦可指代任何节庆性建筑。怀特霍尔宫即为此类建筑,并将“白厅”这一名称赋予其前方的街道。白厅全长近0.4英里(0.64千米),横穿威斯敏斯特市。白厅为南北向,自北始于特拉法加广场,途径英国陆军部、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国防部、内阁办公室和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 (United Kingdom))等诸多政府建筑,终于南端的和平纪念碑,与国会街相接。白厅东侧分支有大苏格兰场(Great Scotland Yard)和骑兵卫队大道(Horse Guards Avenue),南段西侧分支则为唐宁街。因此人们用白厅作为英国行政部门的代称。于是这一路是这样的:皇家骑兵卫队(Horse Guards)修建于1705年-1755年,一座帕拉第奥式建筑。1872年前,曾是英国陆军的参谋本部。1904年前是英国陆军最高司令官司令部。黑格伯爵骑马像(Douglas Haig,1861-1928)在一战中曾任英国陆军元帅,负责指挥在法国西部抗击德军的西线战役。二战妇女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2005年设立,碑上的雕塑是二战期间各行各业的妇女穿着的制服,表达她们即使未上前线,也在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唐宁街10号(10 Downing Street)以1680年建造它的George Downing命名。不对外开放噢。和平纪念碑(The Cenotaph)它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胜利阅兵时竖立的临时建筑,但在全国民意支持下在1920年改为永久性的建筑,并成为英国的主要国家级战争纪念碑。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最接近11月11日的星期天)会在这里举行国家悼念活动。理查国王街入口,里面是财政部和外交部。走到国会广场,看见丘吉尔的立像。马路对面便是依然在维修的英国议会大厦(House of Parliament and Big Ben)是英国国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西北角的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嗯!整修还在持续中…继续绕着国会广场继续走。今天的第二个观光点: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协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联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它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坐落在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内部也是不允许拍摄的,所以继续只有门口照片。26个胖子/人。威斯敏斯特教堂其实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而是人们所知的王室专属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北面紧挨着的是圣玛格丽特教堂。西敏寺完全自筹资金,并无王室、英国圣公会或国家的财政拨款,而完全仰赖门票收入与捐赠。 由于历代增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融合了诺曼、哥特、文艺复兴等各时代的元素,但整体风格依旧以哥特式为主,是英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还有许多小礼拜堂,最著名的便是亨利七世礼拜堂。礼拜堂屋顶的拱券雕饰密布,精雕细琢,拱顶悬垂下许多漏斗形花饰,精美至极。在这些小礼堂里,安葬着近20位英国国王及其他王室成员。直到1820年去世的乔治三世开始,英国国王才改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和皇家墓地。除了王室成员,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还安葬着英国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在教堂的北廊里,就有很多科学家、艺术家的墓葬和纪念碑、雕塑。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顿,牛顿的墓葬上方是牛顿的雕塑,牛顿倚坐在厚厚的一摞书上,雕像上方是一个地球仪,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达尔文等许多科学家也葬于此。教堂中央往南的甬道上有个著名的“诗人角”,安葬了许多文学家,14世纪的“诗圣”乔叟、狄更斯、哈代等都长眠于此。教堂南侧有个方形庭院,这里可以拍!建于13世纪,是英国最古老的庭院之一。庭院周围有开敞拱廊,拱廊的墙壁和地面上,也有很多雕像、墓碑。从浏览出口出来,是教堂的正门。两座全石结构的方形塔楼,高耸入云。拱门上方,一排雕像整齐站立。与其他教堂都是圣经人物或是古代圣徒不同,这里立的是20世纪十大基督教殉教者雕像,既有新教,也有天主教、东正教,包括著名的马丁·路德·金。还有一位中国人,名叫王志明,他是云南的一位苗族牧师,被立为洒普山总堂的牧师。这里门口也有party在继续,ok~Fine。只能拉一张大场面了。出口边上就是纪念品商店,shopping总是不能避免啊。邮票必须买,寄回家的post就贴印有西敏寺的图案哒。出发下一站:圣保罗大教堂。中午时分,先吃为敬。打卡Cafe Rouge。法式小餐馆。全程青口最佳店!伦敦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英国第二大教堂(第一是利物浦大教堂),世界第五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20个胖子/人。圣保罗大教堂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7米,横轴69米。十字交叉的上方便是巨大的穹顶,直径34米,离地面111米。巨大的穹顶使得圣保罗大教堂成为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仅次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内部为描绘圣保罗传教活动的马赛克图画和单灰色油画。最高的一层回廊叫做“金回廊”。登高一共有三层:石回廊、耳语回廊、金回廊金回廊是三个回廊中半径最小的一个,除穹顶之外最高处,离地面85.4米,570个台阶可以拥有欣赏伦敦绚丽全景的最佳位。这一路爬梯爬得不容易,基本上也算领略了各种梯型了然后第一层的楼梯也是哈利波特的取景点,但是现在中间被封掉了。拍不出这个感觉啊。最后这一层只镂空围栏,大狂风常伴。一人多点宽度的走道上大家互相谦让和鼓励。哈哈哈,因为有人上来之后恐高了,完全不敢走动。但是TA不动,其余人也动不了啊,只能鼓励了。没想到爬梯爬得有点久,所以下一个观光行程变成了急行军式的参观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后,将其79000多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当年,国会批准建立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捐献了王室图书馆”(Old Royal Library)的藏书。1759年,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馆址最初位于一幢17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1824年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开始建造一座新馆,1857年新馆建成后将蒙塔古大楼拆除,这就是现在的大英博物馆所在地。19世纪建成的博物馆环绕着一个中央庭院建成,而在建筑外廊耸立着一圈高大的爱奥尼亚式圆柱。采用了希腊复兴式的建筑风格,仿效了古希腊的建筑。具有希腊特色的建筑有南入口的圆柱和山形墙。大中庭是大英博物馆的中心,2000年12月建成开放,命名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顶部是用3312块玻璃片组成的玻璃天顶覆盖,整个中庭面积达2英亩,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展陈分为主层(Ground Floor,包括Level 0-2)、上层(Upper Floor,包括Level3-5)和下层(Lower Floor,包括Level-1、-2)三部分,共100多个展厅。从文物展示上,博物馆被划分为非洲馆、美洲馆、古埃及馆、古希腊罗马馆、亚洲馆、欧洲馆、中东馆、特别展览馆等几个部分。语音导览7个胖子/人。17:30就开始陆陆续续清场了,仅仅几个小时完全不够看,几天应该也不够看。博物馆里的展陈物料实在太丰富,选不出照片来。哪张都想放上来。古埃及的精粹、欧罗巴的雕塑之美、亚述的神秘、东亚文化的细腻等等等等。看不过来,照片只能是展现其中的万分之零点几。(所以此part无图)今天最后一场艺术升华&听力测试:《剧院魅影》终于有机会路过Hotel Chocolate了,美味热可可来一杯先。皇后剧院(Her Majesty's Theatre)位于西敏市沙夫茨伯里大街,西区剧院。1907年10月8日开张,与毗邻的希克斯剧院均由W.G.R. 斯普拉格设计。 皇后剧院于1972年列为二级登录建筑。以上演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而闻名。这个凄美爱情故事已在伦敦西区已连续演出了20多年。到门口时发现,票已售罄的公示已经放在门口了。心里美滋滋~票是许老板早先在网上先预订好的。本来为坐哪排位子纠结过,但是一看票子的消失速度,不要纠结了,再纠结看中的位子就都没啦。速速决定。取好票上二楼,场外还有个Buffet可以买点小食和水,当然酒类也是有的。好多人是全程边举着酒杯,边欣赏剧的。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呐。舞台不算很大,但是每一幕场景的舞台切换都相当巧妙。人物在幕间行走转换自如,毫无被舞台局限的感觉。舞美华丽,台词漂亮,歌声优美,最后的地下河效果相当逼真。BRAVO!感谢老板带我领略世间之美体验伦敦西区文化。如果觉得舞台有点远,一个胖子就可以借一副望远镜,就在座位边上。异常可爱啦。路上顺道打卡了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作为伦敦戏院区的中心,广场上有一个路牌标著“Theatreland”(剧院之地)。公园中央矗立的是莎士比亚的铜像,被数条海豚围绕之。不时有英国电影的首映礼在莱斯特广场上的四家戏院举行。广场的外围的地上还有电影明星的名字及掌印,也算是条星光大道。被艺术照耀的一天恍若不似在人间,烟火气哪~烟火气在哪里?在梦里吗?!又是被精神食量填满的一天,没有吃晚饭。还不饿,这不科学!10.9 巴斯,这温泉水真的可以喝吗?今日目的地:巴斯。感受罗马人留下来的社交艺术氛围--温泉浴场。公元973年,英格兰国王埃德加在这里加冕为王,巴斯一时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从18世纪初期开始,经过近百年的大规模营建,奠定了巴斯当今的城市风貌。小火车嘟嘟嘟~今天的车程是一个小时三刻钟左右。So早起的咖啡就选PRET了(网红攻略的选择)。哇哦~火车上的小餐车!买点啥体验一下来?等等我呀~还没拍好照,阿姨们就利落地把餐车推走了。Bath spa这个站名就很具象了。巴斯(Bath)位于英格兰西南部,是英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流经几个郡的爱文河缓缓从市中心穿过,小城在河的两岸傍依缓缓的山坡而建,一层一层错落有致。整个城市小巧玲珑,人口仅10万余。傅雷曾经说这是“精致而美丽的城市”。这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巴斯的建筑既继承了古罗马风格,与此并存而且更多的是另一种后哥德式风格,建筑学上称之为新经典主义,两者最明显的不同是在门和窗的上框,前者是尖圆形,后者是圆弧形。这一新风格为英国所特有,且源头在巴斯,至今保留得最完整。在巴斯,所有建筑的建设修复都需要经过一道道极其严格的审批流程,并且只能使用巴斯当地石场的石料进行施工。这是对整个城市的尊重了吧。巴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洗浴”。罗马人最早在这里发现了温泉,兴建了庞大的浴场,如今的古浴场遗址是英国古罗马时代的遗迹。罗马浴场(Roman Baths)位于巴斯城中心,现改作博物馆,18个胖子/人。它绕温泉而建,由一系列建筑组成,有更衣间、休息间和浴场。这个温泉从3000米深的地下,每天喷出127万立升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46.5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现在每天仍有温泉从地下喷涌上来。古罗马人看到冒着气泡的热泉,在当时并无法用科学来加以解释,于是都认为是“神”的力量、超自然的能量。因此在浴场上方,四周都伫立了罗马神像的雕塑,彰显圣洁。这个池子叫大浴池(Great Bath)。它的上方原有一个高45米的屋顶覆盖的。浴场二楼不开放参观啊。好遗憾啊~不能和大神柱子亲密合影。巴斯浴场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发掘出的珍贵文物,它们真实地记录着过去的辉煌历史,旧时风貌依然依稀可见。罗马时期的石雕和雕塑,可以从中感受到时代的辉煌。下面这个池子是King's Bath ,它建于原来的圣泉(Sacred Spring)之上,但是不能步入参观。其实水面上冒着烟雾腾腾的热气ing...整个博物馆布展设计精巧,历史的古迹和现代展览解说相当融合。用高科技的和实景展示的手段将古罗马时代的日常展现在游客面前。温泉边上有着真人扮演的贵族和仆从。还可以跟他们聊天。很实景投入了。还有机会自助品尝这美妙的温泉水。这味道嘛~据说是治好了麻风病。但是吧,喝起来emmm~只能说:快!别说话!一口气干了这一杯!有池子!罗马人建的!那就许愿呀!哈哈哈。这个其实冷水浴池,罗马人泡澡流程一般是:先到运动、游戏室活动一下,松弛身体,然后再进行桑拿或土耳其浴,最后到冷池中浸泡。罗马浴场边上就是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它是英格兰最后一座建于中世纪的教堂。同类型最近看得有点多,那就门口拍一张。结束。参观完伟大帝国的伟大社交艺术,吃饭饭是第一要事。在市政厅门口的巷子里一顿乱找,发现原订目标Cafe Zest今天是家庭聚餐日,它不对外营业。只有临时tripadvisor。意外选择:Coeur De Lion,英式小酒馆(这是一家pub)。我们纯粹是看着它的店招牌感觉像是家族徽章,所以pick了它。BUT 没想到它家不但拥有自己的啤酒制造厂还有餐馆、酒吧、旅馆一系列资深餐饮店家。酒吧老板娘超级和蔼,当我结账时表示数硬币无能,她一枚一枚摆开来教我加叠。愧对数学大拿国家的脸。我们点了"Our classic"Steak&Ale Pie、Celtic Pies、Jacket potatoes。这顿绝对是领略土豆奥义的一餐。这里的佐餐土豆泥巨好吃,配上六种沾沾料,天哪!国民天菜。吃饱饱开始前往下一个景点:普尔特尼桥和堰(Pulteney Bridge & Pulteney Weir)普尔特尼桥始建于1769年,建成于1773年,由罗伯特.亚当设计建造,普尔特尼本人也参与了设计。普尔特尼桥是一座三跨石拱桥,跨越埃文河,大桥具有乔治王朝建筑风格,是世界上少有的整座开设商铺的桥梁,1936年被列入英国一级建筑遗产。桥名来自弗朗西斯.普尔特尼,是巴斯登新地产的女继承人。埃文河(River Avon)将巴斯分为老城和新城,巴斯登新地产在巴斯老城对岸,建设了一座新城,为改善当时原始的摆渡过河方式,建造了普尔特尼桥。这里是《悲惨世界》最后Jvert自杀摔入河中的取景地。桥下的普尔特尼堰也是巴斯著名的风景,漂亮的圆弧形堰身,奔腾的河水在此处形成了一座小瀑布,翻滚的浪花,哗哗的流水声,是一道风景线。弧形的堰身增加长度,大大加长了过水断面,使上游水位不会抬高过多。橡皮坝在汛期时可以放空,河水可以无阻挡地直流而下。天空开始下起绵密的小雨,灰蒙蒙的天空大背景,沿着盖尔街(Gay St.),在老城里行走。是英伦质感了。最先看到的是象征太阳的圆形广场(The Circus)灵感来自于罗马竞技场,在它的弧形里面上分别使用了希腊多立克柱式、罗马复合柱式、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的带状装饰着528个各不相同的有关艺术和科学的徽记和雕塑,分布在绵延整个圆形广场旁的街屋和石柱上。这些都是约翰·伍德亲自设计并由他的儿子在1754年完成。然后沿着布鲁克街(Brock St.)就可以看到象征月亮的皇家新月楼(Royal Crescent) 巴斯最有气势的大型古建筑群,建立于1767~1775年。由连体的30幢楼组成,共有114根圆柱。新月楼的道路与房屋都排列成新月弧形,尽显高雅贵族风范。皇家新月楼是典型的乔治亚风格,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的乔治亚建筑。在皇家新月的草坪前感受了一场东边太阳西边雨,而你就在分界线上的实景体验。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啊!不同于牛津、剑桥的学术氛围,不同于温莎的贵地之气,在巴斯这一程满满地都是生活的烟火气。雨停,返程。原计划只是完成出游采购任务的,却在一路瞎逛到海德公园后,意外开启了观光巴士景观位游览项目:摄政街大赏。意外,意外!天选路线。摄政街(Regent Street)的历史要追溯到200年前,1811年,年轻并热爱时尚的摄政王(Prince Regent)乔治四世(George IV)取代其父乔治三世掌管政权。摄政王非常欣赏拿破伦在巴黎的城市规划,于是让著名建筑师约翰·纳什为其在从摄政王宫到摄政公园间设计一条全新的道路,纳什用了十年光阴,最终设计修建而成,这个宽阔且拥有漂亮、流畅大弧度的皇家大道,也就是后来的摄政街,现在伦敦最典型的时尚地标之一。二层头排,转弯时请拉好扶手。乘坐过山车的感jio即将来袭~今日晚餐打卡网红:Shack Shack~奶昔必须给满分!10.10 伦敦,是告别的日子。在伦敦的最后一日,从早起去打卡伦敦地标开始。伦敦的最后时光就pick经典中的经典,地标中的地标完成打卡吧。伦敦塔桥(Tower Bridge)该桥始建于1886年,它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它是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的第一座桥,也是泰晤士河上15座桥梁中最知名的一座。其上层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包含圣保罗大教堂,碎片大厦等地标性建筑的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桥的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塔桥开启景象。NEXT: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作为英国君主在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也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 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1703-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英王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40年代,宫殿公共立面开始修建,形成延续至今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后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虽然那天没有换岗仪式,但是白金汉宫的门前却也都是人人人人人......白金汉宫门前的是维多利亚纪念碑(Queen Victoria monument)底部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型汉白玉坐像和正义和真理天使的雕像。顶端是鎏金的胜利女神和两个侍从像。主碑四周的基座由台阶和水池构成。基座四角各有一组人狮铜像,其中一组由新西兰人民赠送。整个纪念碑的装饰注重航海主题,与林荫路另一端的水师提督门遥相呼应。这张目标物与背景的构图,满意至极!整条林荫路(The Mall)透着一股皇家威严的肃穆。却意外出现了一对要回骑兵御林军广场(Horse Guard's Parade)的骑兵。Surprise!林荫路尾端就是呼应维多利亚纪念碑的水师提督门(Admiralty Arch)。穿过水师提督门就回到了特拉法加广场区域。So 回酒店取行李,准备奔赴火车站。今日午餐就选酒店旁的Paul啦,这是必须要打卡的店呀。打包!我可是馋了好多天,终于有机会下手了。赶火车的路上全程杂耍技巧式手提,保持咖啡不撒,午餐不翻面。自己想要的,多难都要自己全部扛下。去约克的车程在2个半小时左右,所以前一天晚上特地在Charing Cross火车站的售票处预订了三个去约克的火车座席,想要感受一下预订席待遇。然而初来乍到的我们还是经验不够。因为酒店门口的车站入口没有电梯,而需要扛着大旅行箱并且手拎打包中饭的我们还特地向酒店前台咨询了从哪个入口进站更方便。BUT 不愧是拥有第四大网络的地铁线,身处伦敦的最后时间段里,我们开启了一场上上下下的地铁迷踪记。刺激!当然,最后我们肯定是错过了预订席的那班火车。但是!还好我们是通票,找好下一班次,盯着通告牌找有空席的车厢直接上车就行。再次点赞许老板的英明决定!迷踪记的线路是从K开始→J→H→B在King's cross station换火车。不只是上上下下的Lift搭乘问题,更是在老长老长的换乘通道里找对这些J H K的电梯口才是关键😂,为最终成功抵达目标站点争分夺秒。虽然有点小波折,但是体验度满分。正式开启北上旅程。坐火车直接北上爱丁堡大约5个半小时左右,坐飞机也行。但是乘火车可以一路欣赏英格兰的铁路沿线风景,不想错过。所以多方比较决定先到约克中转,再接着北上。前方到达:约克站约克火车站(York Station)建于1877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已拥有13个站台。它也是英国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点。初到此地,就能感受到这座城的气质里肯定有小可爱的一面。乔治六世曾说:“约克的历史,就是英格兰的历史”。约克于公元71年左右建城,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来先后被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所占领,并曾是罗马下不列颠的首府,中世纪时还发展为繁荣的羊毛市场和教育中心。玫瑰战争就是富可敌国的约克家族和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战争,白玫瑰和红玫瑰是他们各自的家族徽章,最有是以兰卡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的伊丽莎白结束战争。也因为这场战争,英格兰的国花是玫瑰,皇室徽章是红白玫瑰。出站第一要事就是先去民宿Check in 并且把行李给卸了。10分钟的步行路程,跨过英国第六长河流乌斯河(River Ouse)。我们预订的是Alhambra Court,在一片宁静的住宅区内。都是斜坡路是怎么个回事?嫌弃我们在地铁里的运动量不够吗?非常漂亮的维多利亚风格住宅改成的小旅馆,后面还有一个精巧可爱的小花园。值得庆幸的是它内部是配有电梯的。一部进了3个人3个行李箱2个旅行袋就装满了的小电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约克(York)追溯至公元71年,罗马人为了防御外敌而建立的堡垒,城市四周环绕着中古城墙。以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为中心,罗马人在7世纪建筑长达5公里的正方形城墙。对古罗马而言,约克在当时叫做艾伯拉肯("Eboracum")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基地。罗马皇帝赛佛勒斯,和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父亲君士坦提阿斯分别于西元211年和306年驾崩于此。君士坦丁大帝在约克被军队拥立为皇帝(另一个会有皇帝被拥立的地方只有罗马当地)。这里遗存了当初中世纪的建筑,点缀其间的还有罗马和维尔京人的遗迹。岁月的痕迹相互交织成史。纽约也是因为1644年英国人在美洲干赢了荷兰人,将其的地盘新阿姆斯特丹改成了新约克(New York)。走入城墙内,开启走街串巷观光模式。没走多久,就发现一家餐馆展示窗里坐着米其林这个小可爱,可能有点上榜的意思。tripadvior一下,这家Mr Ps curious tavern正是榜单餐厅。Nice。有了伦敦的就餐经验,当即进门确认能否预订当天的晚餐。不错呦,晚餐预订成功。tavern也是酒吧,表示其除了供酒还是餐厅的意思;而我们在巴斯去的是一家pub,而pub是public house的简称,这个起源于英国的称呼方式也是英国文化中的重要一面。早期的pub是提供住宿的,随后演变成了inn和hotel,所以在巴斯午餐的小酒吧还经营住宿和纯酒吧业务。bar这一词取意本来是指买酒的长条型酒台,因而bar更专注与酒水的特性。作为中转点,约克的行程订的很轻松,以吃为主,观光为辅。约克大教堂 (York Minster),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教堂始建于公元627年,是欧洲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教堂,也是英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最早是全木结构的教堂,火灾后现在教堂用石材建造,历经数百年依然坚实、挺拔,气势恢宏。过于宏伟了,普通相机拍摄角度难以表达它。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就选择门口打卡了。还没到肉铺街,就对这家猪肉制品店的招牌口味产生了好奇,买一份尝尝鲜呗。吃好的感想就是尝试英国特色食品还是需要慎重!肉铺街(Shambles)是一条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街道,石砌小路,曲折细长,两旁都是木筋房。肉铺一词原是一种指代露天屠宰场、肉市场的术语,以此命名的街道即表示此处为屠宰和出售肉类的地点。因为曾经这里以贩卖牲畜和肉类而出名,所以街道很窄加上特殊的设计,使阳光不会直射到肉,以保持肉质的新鲜。现在这里以在木架上涂抹灰泥的古老方式,将建成的建筑完好的保存到了现在。这里是英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街巷之一。而这里也是对角巷。《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海格带着哈利去准备入学采购的拍摄取景地。“Welcome Harry !to Diagon Alley!”小魔法师们在这里买各种魔法道具和书籍。做过取景地,还是这么有名的电影取景地,商业气氛不能少啊。一路走下去,道路两旁尽是历史岁月与现代气息的无缝融合。克利福德塔(Clifford's Tower)是由William the Conqueror建造的木造城堡——约克城堡(York Bar)的一部分。一直坐落在克利福德塔的山丘上,直至在1190年被烧毁。16世纪以后,城堡年久失修,逐渐失去军事价值。克利福德塔和旁边的约克城堡博物馆,便是约克城堡仅存的少数遗迹之一。原监狱改建成了博物馆。1190年,当时英国人因为宗教原因有了反犹太的氛围。约克有个人欠了当地犹太土豪的债,就利用一个火灾栽赃犹太人,于是群众们就闹起来了,而犹太人就躲在克利福德塔。外面被暴徒们围着,然后因为坚守不住,决定集体自杀,多数人都这么做了,其中少数人虽然投降了,并且宣称改信基督教,但还是被杀了。emmm...到的时候已经闭门了,所以也没能进去参观。但是平地就是大风,呼呼地吹。冷!咔嚓几张,立即撤。约克最重要的打卡点其实是贝蒂茶室(Bettys Cafe Tea Room),英国最有名的下午茶之一。茶室成立于1919年,创始人是瑞士人,最早的店就在Harrogate街(还有一家在St. Helen's Square分店)。据说每次女王来约克郡都要去贝蒂喝下午茶。除了下午茶,Bettys也提供早餐和简餐,另外还有可以外带的新鲜面包,以及各种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和铁罐茶。这一年正好是贝蒂的100周年呀,算不算有点小幸运。运气也不错,等位并没有等很久。一张自拍照的时间就入座了,开心。因为已经预定好了晚餐,所以就不选下午茶set了。点了司康(右上)他家的制作方式是配了水果馅的,心目中第一好吃的司康!口感不干且柔软,味道甜美,真真好吃。Engadine Torte(左上)这估计就是瑞士特色挞,中间的夹层带着酥脆地口感。边上的奶油是挞上桌后服务生过来加的。那一勺奶油,一本满足。咸焦糖核桃馅饼配香草冰激凌(下方)配着暖茶,滋味交融。下午茶这个流程真的是很好打发时间,一个绝佳的社交场所。就跟上海的阿姨爷叔在德大西餐馆里一泡一整天一样,轻轻松松完成每一天的social。我们这茶一喝喝到19点,想着晚餐也不容错过。行吧~走着。约克是一个聚集着大量的酒吧的地方。有个夸张的比方是一天去一家一年之内可以不重复。回到Mr Ps curious tavern,打开菜单的那一刻我们真的还是很饱的状态。但美好的食物不容错过啊。来吧,少点一点。一份牛排、一份松露意面,可以。配上漂亮小姐姐推荐的葡萄酒。天哪,为什么都好好吃!这下更撑了。进店没多久,今晚的驻唱歌手就来了。有个服务生应该是他的小迷弟,全程打call,各种high,不断跟同事介绍这位驻唱有多棒。雨后的夜晚,走在中世纪就铺就的小道上, 被铭记的历史就在身边,同伴的嬉笑萦绕左右。夜幕中传来的不只是踏水的脚步声, 空气里还飘荡着吟唱者的歌声合着听者的笑声,织就了值得被永远记住的此时此刻,岁月静好就应是这样的好。晚安~好梦!10.11 约克之后,继续北上。感受历史的厚重。今日,雨。秋凉。找一家温馨的小馆子先吃顿美味的早饭吧。班尼迪克蛋、焦糖松饼、暖暖的咖啡,是一个美好的早上啊~约克最后的时光,我们选择在旧城墙上漫步。换一个视角,欣赏这座城市。约克城墙(York City Walls)可追溯到罗马时期的城墙。当年罗马人为巩固边疆砌墙围城,后来约克的占领者陆续扩充,形成了如今的约克古城墙。如今约克古城墙约有4.5公里,分为3段,保留下来的大部分是12-15世纪期间修葺的,但是在市中心花园的边上还有一段依旧可以看见两千年前的原墙真迹。约克城现在仍保留了4个城门,用的名字是Bar 而不是Gate。这个bar是指出入监察的关卡,也就是城门的意思,是当年维京时代延续下来的名字。北边的布萨姆门和西南边的米特盖特门是昔日领主进入城内的主要入口,萨姆门后方的罗马城墙,城上小径最窄的部分只够一人通过。米特盖特门下层建筑始于12世纪,而上层则可追朔至14世纪,早期的叛国者的头颅也都是挂在这种地方。在城墙上远眺约克大教堂!以及前方这幢特地在城墙上打广告说欢迎非居民的酒店。告别这座城,我们即将开启英国的另一种特色浏览方式--大英铁路线。非常感谢这座2019年刚刚开通的桥。如果没有它,我们就要拖着大行李组,花上数倍的时间往来于民宿与火车站之间。为表谢意,必须合影!此行的小幸运+1。从约克出发,到达爱丁堡大约2个半小时左右。带上薯片让我们一起欣赏英格兰东部海岸线。从纽卡斯尔到爱丁堡的这段铁路线是可以同时感受到英国的前卫摩登和田园风光。这条线路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经过Northumbrian coast之上的峭壁,可以体会到火车在峭壁上行驶的快感。我只是想说,风景是真的美,就是这玻璃真的需要好好擦一擦了!前方到站爱丁堡威弗利火车站。爱丁堡(Edinburgh;苏格兰盖尔文:Dùn Èideann)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的南岸。7世纪时,英格兰北部盎格鲁-萨克逊人建立的国家诺森伯兰征服了这个地区,用他们国王爱丁的名字将这个地区改为英文名称,意思是爱丁的城堡。 从15世纪起,爱丁堡就是苏格兰的首都。由于其古老的建筑和19世纪新古典主义兴盛时期,聚集在这里的作家、评论家、出版家、教师、医生和科学家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精英,所以爱丁堡也被称为“北方的雅典”。威弗利车站是真的有点大,刚下车的我们脑子还有点懵,一下子有点找不到北。于是问了站台上的黄背心老爷爷,王子街从哪个口出比较方便。老爷爷的苏格兰口音太美妙了。他说:你们直走,前方右转,乘电梯到二层,然后左转,就能看到那个出口。emm...整段意思我都懂了,但我不确定的是刚刚听到的真的是英文?!老规矩,先去公寓放行李。我们订了Princes Street Suits,这个名字很直白了,就在这王子街上。出车站步行5分钟就到。但是一出车站,这风大呀!太大了!吹得脑壳疼!爱丁堡背靠山区,还有个“风城”之誉。王子街suits非常棒,可以上天台夜观爱丁堡老城。复联3就在威弗利车站这片屋顶上取景。遭到伏击的幻视和猩红女巫从空中跌落的地点。到了北地,温度明显变低,添衣保暖,准备出门。哎呀!这大风不刮了,改下暴雨了!😅柔弱的小伞抵力前行。北地人民就是猛啊。爱丁堡是一个步行就可以打卡到主要景点的城市。走着走着就路过了。我们出门就是王子街(Princes Street)把爱丁堡分为新旧二城,北面分为新城,南面为旧城。新,旧两城之间有一座长条山丘,天然壁垒分明。王子街素有“全球景色最佳的马路”之称。王子街花园(Princes Street Garden)位于王子街南侧,修建于1770年代和1820年代,原本是一座湖泊。花园内还矗立着司各特纪念塔(Scott Monument),维多利亚哥特式纪念塔。塔高200英尺6英寸,该塔是用开采自附近的Ecclesmachan的砂岩建成,石头中含有沥青,使其变成了黑色。司各特生于爱丁堡,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脚,终生残废。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会骑马、狩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成了律师。他既是诗人也是历史小说家,先后写出了《威弗利》等27部长篇历史小说,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之先河,素有“苏格兰魂”的美誉。这雨下得实在太大了,走过花园就看到了苏格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先进去躲雨。它是苏格兰五个美术馆中最古老的一个,由著名建筑师Robert Rowand Anderson爵士设计建造的,于1889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目标性肖像画廊落成。这个充满艺术品杰作的建筑最先由格拉斯哥建筑师Page和Park参与改造,他们曾参与设计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知名建筑。画廊收藏众多苏格兰美术家及自文艺复兴至20世纪初的外国艺术家作品。美术馆自1903年起获得了采购资金,并引进了一系列优秀藏品,包括提香、梵高、拉斐尔和莫奈等名家之作。美术馆收藏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苏格兰绘画作品,对苏格兰的所有知名画家如兰姆西、雷博恩、威尔基、麦克塔加特等人的作品都有比较全面的收藏。参观依旧免费。位于中央的雕塑是洛伦佐·巴托利尼《坎贝尔姐妹跳华尔兹》。苏格兰画家沃勒·休·帕东Waller Hugh Paton 《邓诺塔城堡》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这幅《牧师罗伯特•沃克•霍内斯在达汀斯顿湖上滑冰》在2006年BBC主办,英国美术馆协办的“英国最伟大的画作”评选中,入选十幅候选画作。这幅《幽谷之王》是埃德温·兰西尔的代表作,曾挂在威斯敏斯特宫。走出美术馆,雨停。空气里透着股雨后泥土的香气,站上门前的高台准备拍一张王子街花园的全景照。天哪!快看!彩虹🌈!!!突然明白了之前的大雨留人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拥有彩虹的爱丁堡。画廊里的彩虹都是外应。彩虹就出现了那么一两分钟,猛拍几张,就眼看着它越来越淡,越来越不可见。太兴奋啦!转头,广场上一对父女找我们给他们拍合照,我们还兴奋地问他们有没有拍到彩虹,然而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有彩虹出现过。😂同一片天空,同一个广场。我坚信这是我们的小幸运!又是艺术大赏之后,但是今天有晚餐噢。穿过王子街花园,我们开启爱丁堡旧城的初访。爱丁堡旧城(低地苏格兰语:Auld Toun)是指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旧城区部分。城区里保留了许多欧洲中世纪和苏格兰改革运动时期的建筑。爱丁堡也是现代摩天大厦开发的先驱。在高等法院门口看见了爱丁堡的经典:吹风笛的苏格兰男士,幽灵游。今天锚定的是Ondine,有米其林推荐。因为本来还在犹豫另外一家店,没有决定好。没有事先预约,只能先去敲门看运气啦。而事实证明,运气是真的不错。这家提供生蚝的happy hour。门口的黑人大姐以为我们是要来尝试这个的,所以把我们领到了吧台区落座。当看到menu我们就纳闷了,只有生蚝和酒单。只能再跟服务生交涉表达是来吃晚餐的呐。领班还是很nice的,表示只要我们能在19点前吃完,可以给我们安排table。只要能吃到,万事都ok,愉快落座。好好吃!满足!一本满足!落座的窗外就是著名的魔法街道:维多利亚街。开启晚间散步消食活动。一路闲逛,就先去看了夜幕下的爱丁堡城堡。城堡前的悬崖边就可以看到了乔治•赫里奥特中学,霍格沃茨四个学院的灵感来源于它。J.K罗琳说过,如果把这个学校整体加在爱丁堡城堡的上面,就是她心目中的霍格沃茨。走着走着就看到忠犬Boddy和大象咖啡馆。这么一通乱走就都能走到。苏格兰国家图书馆的夜景灯光。我给满分,特符合爱丁堡的幽灵气息。是吃无花果的季节啦,买到了超级紫的无花果,还收了油桃、李子,最后收官在一桶巨好吃的海盐焦糖冰激凌上,实在太好吃了。回家之后各种找,就是买不到。10.12 爱丁堡, 是民族,是热血,是自由的魂。今天早起,先去爬山。因为实在是离得太近,离公寓也就三分钟步行,怎么排都是要排第一位打卡的。卡尔顿山(Calton Hill)就在王子街尽头。是苏格兰政府总部的所在地,圣安德鲁大厦就位于这座山陡峭的南坡。是苏格兰分权自治的一个重要地点。这座山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古迹和建筑:国家纪念堂、纳尔逊纪念塔、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罗伯特•伯恩斯纪念碑、政治烈士纪念碑以及市天文台。国家纪念堂(National Monument)是为了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士兵。以雅典帕特农神庙为蓝本。在1826年开工建设,但是仅有部分完成。由于使用优质材料,资金所剩无几,到1829年被迫停建。纳尔逊纪念塔(Nelson's Monument)高32米,建于1807年到1815年。为了纪念在1805年特拉法加战役中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但本人却中弹阵亡的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1853年在塔顶增加了一个报时球。每日中午一点,爱丁堡城堡就会鸣炮以示纪念,而位于纳尔逊纪念碑塔尖上的小圆球会随着鸣炮下降。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Dugald Stewart Monument)是纪念苏格兰哲学家杜格尔德•斯图尔特(1753–1828)的建筑。杜格尔德•斯图尔特是爱丁堡大学教授,从1786年直到去世讲授道德哲学。以希腊雅典的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为蓝本。爱丁堡市天文台(City Observatory)天文台始建于1788年。1812年,天文台被转交给爱丁堡天文机构。19世纪末期,天文台的所有权再从英国国有改为爱丁堡市所有。天文台遂改名为市天文台。爱丁堡市政府有机会重新开发天文台。朝外的那个角落是周杰伦mv的取景地,好多迷妹来打卡。爬上去是需要点技巧的,妹子们不要光喊口号,加油!下山,朝着我们的早餐出发!今日份早餐是许老板亲选店:Larder~太热门了。小哥告诉我们要等位一个小时左右。咋办来,都到门口了,肯定是等的咯。So 先换一家坐坐,喝点,吃点。回到路口一眼相中了这家Whiski Bar&Restaurant。虽然威士忌喝不了,但可以坐进去感受一下whiski bar的环境嘛。点单:三杯咖啡+一份mini汉堡+Cranachan 。Cranachan 是传统的苏格兰的甜点。通常都是用鲜奶油,威士忌,蜂蜜,覆盆子以及燕麦制作的,最初的材料是用 Crowdie Cheese 而不是鲜奶油,所以它有另外一个名称 Cream-Crowdie。这款甜点最初只在夏秋丰收季节食用以示庆祝。掐指一算,该去下一家啦。哈哈哈,这顿算早饭,Larder算中饭吧。领位小哥一看就是见过大场面的。一个小时后,光看脸居然就能准确叫出登记的中文名字,厉害!店是真的不大,总共也就十张桌子,还是前店后厨房。等一个小时,运气也算不错。😃哦吼~许老板点了有黑布丁的full breakfest,啧啧啧。黑布丁(Black Pudding)是用猪血混合燕麦制成的血肠,有时还会加入小粒的肉糜来增加口感。切片的黑布丁微微煎过才好吃,有点台湾的猪血糕的意思。吃起来也还是能够接受的。虽然黑布丁在英式早餐中是常见配置,但是对于这种明显属于黑暗料理的食材,也是有地域偏好的,越往北越受欢迎。右上是香菇,右下才是黑布丁。吃饱喝足,开启观光模式。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好了,无风、无雨、大大的太阳。这光照,令人头疼,防晒霜又要常补了。拍照也全是眩光。😂皇家一英里(Royal Mile)大约长一苏格兰里,是由圆石铺成。它始于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终于荷里路德宫(Holyrood Abbey)。自西向东包括城堡山、城堡广场、草坪市场、高街、修士门等主要街道,这些街道和两旁的小巷交错相织,构成了老城的主要干道。圣吉尔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于1120年建立,1385年遭遇火灾,随后重建。特色之一是屋顶的形状,像一顶苏格兰王冠,它位于皇家一英里的中心,是苏格兰长老会在爱丁堡的堂会。拥有900多年的历史,因为苏格兰宗教改革之后,就不再有主教、教区以及主教座堂,所以圣吉尔斯大教堂名字里的Cathedral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前方矗立的是亚当·斯密的雕塑。就是那个亚当·斯密!继续朝着城堡方向前进,羊绒制品和苏格兰风情都不能错过。小猫头鹰估计有点紧张,一直在情不自禁拉粑粑。走过古高地监狱教堂(Old Tolbooth Kirk),现在称为 The hub(爱丁堡会议中心)。建于1844年具有73座黝黑尖塔的高楼,它是爱丁堡的天际线。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已不作教堂用,1999年成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办公处。我们开始进入城堡区域。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位于135米的死火山花岗岩顶上,一面斜坡,三面悬崖,形成了天然的易守难攻的堡垒。门票16.5胖子/人,导览器3.5胖子/人。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落成,取代爱丁堡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不过爱丁堡城堡依然是苏格兰的重要象征。城堡门口的广场叫军乐节广场(Esplanade Military Tattoo)。每年夏季的爱丁堡艺术节期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军队仪式表演。城门上方的中世纪苏格兰徽章。徽章上有一只吐著蓝色舌头、尾巴分岔的红色狮子。最早被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所采用,因此威廉一世被叫做狮子威廉(William the Lion)。徽章下面是一句拉丁文格言:“Nemo me impune lacessit”,即“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苏格兰人民彪悍的民风和不屈不挠的个性。城门两边的铜像中左边的是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领导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斗争走向最终胜利,于1306年被加冕为苏格兰国王。右边是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苏格兰第一次独立斗争。阿盖尔炮台(Argyle Battery),和当年一样一致指向福斯河的入海口福斯湾。福斯湾的外海是英国与挪威、丹麦间的北海。现在摆放着的大炮并非当年的原配火炮。这些火炮是前膛式18磅火炮,铸造于1810年。后方角上是著名的一点钟大炮(One O’clock Gun),官方名字也被称为Mills Mount Battery,从1861年开始,除了周日,每天中午一点钟准时鸣炮。国家战争博物馆(National War Museum)院士一个弹药库,1933年时被改造成了博物馆,用来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苏格兰人。博物馆讲述了苏格兰历史上的大大小小战争,苏格兰人用他们的无畏写就了无线荣光。加冕广场(Crown Square)在战争纪念馆的后方。它的四周由国家战争纪念馆、皇家宫殿(Royal Palace)、大礼堂(Great Hall)和安妮女王楼(Queen Anne Building)构成。皇家宫殿里收藏着代表苏格兰王权的苏格兰荣耀(Honours of Scotland):皇冠、宝剑、权杖,还有那块被偷来偷去、运来运去地命运之石。命运之石(The Stone of Destiny)是苏格兰君权的象征,每一任君主都是在这块石头上加冕,它也被引用为斯昆石(Stone of Scone)。129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入侵苏格兰,命运之石被一起掠走,被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加冕椅下方。此后700多年里,每一任君主登基,它都是不可缺少的圣物。1950年圣诞节,四名苏格兰学生将它偷出运回苏格兰。1951年4月11日苏格兰政府将其迎回爱丁堡城堡,后被伦敦警察强行带回威斯敏斯特教堂。1996年圣·安德鲁日命运之石才几经辗转回到爱丁堡城堡。好吧。这么厉害的宝贝们是不允许拍照的。大礼堂在厅内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宝剑。还有壁画和壁炉是皇家做派的体现。芒斯蒙哥大炮(Mons Meg)于1449年在比利时建造。它是苏格兰最早的军用炮弹之一,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水平,它能将重达150公斤的石头炮弹发射到3.2公里以外。1457年,勃垦第公爵菲利普把它献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这门大炮重6吨,在1550年退役后成为一门礼炮,在重要节日鸣礼致意。圣玛格丽特礼拜堂(St Margaret's Chapel)是爱丁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内部简洁朴素,却有非常漂亮的玻璃花窗,图案是马尔科姆三世的爱妻玛格丽特王后。走出城堡,就遇到了一家好好吃的冰激凌店。yammy yammy~晚餐锁定:Mussel and Steak BAR,离城堡不远,走着。跟着导航先拐进了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reet)建于1829--1934年间,修建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从Grassmarket到Lawnmarket的通道--West Bow,这条道路非常陡峭且狭窄。改建由建筑师托马斯·汉密尔顿(Thomas Hamilton)设计,他是用新古典主义改造城市的先驱之一。但是受到新街道必需遵循“旧弗兰德”风格的要求,他从Heriot医院的细节中汲取了灵感。他拆除了大部分的West Bow,并使其能更好地与乔治四世桥进行道路衔接,连起旧城与新城的往来。我们在二层(Victoria Terrace),怎么描述呐,二层吧。走着走着发现自己是在绕路。这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规划路线,后来发现是google map不会给抄小道的道路规划,因为路况监测车没办法走道小道。所以就又绕去了乔治四世桥(George IV Bridge)建造于1829-1832年间。过桥就又看见了忠犬Boddy。就是这么走走就都到了。Finally~跟着导航我们终于到了。因为是walk-in,先问问有没有机会直接入座咯。哈哈哈,运气依旧八错。突然上了份生蚝作为Gift,哈哈哈,我觉得比昨晚Ondine的特选更对口味。😆海鲜面的量太足了,根本吃不完。这餐点了另一款苏格兰特色食物哈吉斯(Haggis),羊肚杂做的碎布丁。我们这款应该是改良过了,羊的胃袋改成了起酥皮。味道,应该是还能吃,印像中没有引发不适感。这餐最棒的是那块有点丑丑,很不起眼的牛排了。全程最棒牛排!意外惊喜总是那么突然。吃好出门,爱丁堡的夜又开始了。这家店的位置就在西弓(West Bow),维多利亚街的另一端。这就意味着下午其实只要顺着维多利亚街一直往下走,就能走到。但是google map领着我们绕了一个大圈圈。在这端有着爱丁堡旧供水系统中为Grassmarket供水的西弓水井,由罗伯特·米尔恩建于1974年。水井前方的浮雕即使爱丁堡的徽章。欣赏一下,这条魔法街道另一个方向的魅力吧。这些丰富的色彩使得这条街在沉稳的气质中多出了一种跳脱的活力。这条街道也是JK罗琳创作对角巷的魔法商业街原型。而这条街上在17世纪也住过一名巫师托马斯•威尔,最后他就是在街尽头的Grassmarket被处死刑。在街角看见一家奶茶店,实在很好奇英国制作的珍珠奶茶到底是什么个味道。所以不管肚子有多撑,还是买了一杯珍珠烤奶茶。味道嘛,就是水水的奶茶味,珍珠可以好评。但是这出茶的速度在国内可能开不到一个礼拜就可以关门了,或者是店员因为无法搞定下单制作全流程而崩溃导致的店铺关门。也就五六杯奶茶在排队,等了快20分钟。这效率,不行,不行。今天学会了走STEPS。今晚最后一个任务是去实地考察一下机场快线的上车点。为明天的告别做准备。远处便是车站旁的巴尔莫雷尔酒店(The Balmoral)建于1895年,威廉·汉密尔顿·彼迪设计了这座维多利亚式建筑。它高约58米的钟楼时钟会保持比准确时间快3分钟以提醒各位不要误了火车,而这个习惯自1902年酒店开业以来从未间断,每年只有12月31日跨年时它是准确时间计时。爱丁堡的夜晚透着一股静谧的气质。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作为匆匆过客的我们在故事里感受它的坚韧,在当下感受它的岁月沉淀。10.13 最后的时光,心愿达成。住地离卡尔顿山这么近,机会难得,去山上拍个日出吧。算着日出时间,掐着点一路狂奔上山。But 拍了个寂寞。今日多云,东方只有那么一丝丝红可以看见。算了,撤吧。退房前,再去天台上眺望一眼这座城。这便看见了远处的亚瑟王座(Arthur's Seat),理论上看到的就是它。今日行程有点紧张,最后的时光一定要紧紧抓住。早餐就选了公寓对面的Martone,意大利风味。Espresso够味啊!出发。横穿威弗利火车站去拜访苏格拉国家博物馆。威弗利火车站(Edinburgh Waverley Railway Station)是爱丁堡的主要火车站,1846年投入使用,是仅次于伦敦的滑铁卢车站(Waterloo Station)的英国面积第二大的火车站,车站面积超过25英亩(101000平方米)。车站位置就坐落在爱丁堡新城和老城之间,是英国第四繁忙的火车站。实践证明,学会走CLOSE是一个必备技巧!横穿一个旧城用时可以省掉2/3。一个接着一个COLSE中,我们路过科伯恩街(Cockburn) ,这条街上的建筑可追溯到1761年,满满的中世纪风情。它是复联3的取景地,难怪眼熟得很。一路CLOSE,一路STEPS,一路爬坡,终于到了!有点喘,这坡度是真的有点陡。博物馆十点开门,门票免费。刚到街对面的我们,视线被威廉·钱伯斯(英国乔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帕拉第奥式建筑先导者)的雕塑给遮挡住了入口。当我们走过雕塑看见这个进门的方式时,也是觉得很奇妙了,走这个?确定?!这个门洞以前是干嘛用的?是不是以前的马厩或者停车车库?!苏格兰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成立于2006年,由原来的苏格兰博物馆和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合并而成。博物馆的藏品从恐龙化石到国际象棋,从木乃伊到汽车,探索了苏格兰乃至世界自然、文化、工业、科学和设计的多样性,每一层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创造性世界,同时因博物馆对展品的独特新颖的陈列展示,也荣获过国际性的大奖。去到馆层楼顶可以俯瞰爱丁堡城及爱丁堡城堡的另一个角度。博物馆著名的藏品克隆动物多利羊的标本。个人很喜欢它家的展陈方式,每区都像是为你精挑细选去讲故事。没有过于庞杂的展陈,独立且有过渡,精而小巧。科技展区又非常紧凑,却没有失去与观者的互动感,用心地去寓教于乐,是非常欢乐的学习与探索。画一张经幡,然后挂起,转经筒的就布置在边上,很好地去具象的展现一种风土人情的方式。在负一层的展览则更侧重于描述苏格兰的历史。而刘易斯棋子则是必须被提起的。刘易斯棋子(Lewis Chesspleces)制作时间约公元1150—1175年,发现于刘易斯岛,可能制于挪威。这些棋子大多是用海象牙雕刻而成,少部分的材料是鲸鱼齿。1831年的一天,一个名叫马尔科姆的人,在岛上的乌伊格湾海滩上的沙丘石室内发现了这些棋子一共有8个“国王”、8个“王后”、16个“主教”、15个“骑士”、12个“车”和19个“卒”。有人推测,这些棋子可能是4副国际象棋的残余。这批棋子中的11枚入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剩余的全部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展柜里只有10颗棋子,并没有代表“兵”的棋子。“兵”的造型仅仅是一块直立牙板,没有具体人物形象。这盘也反映中世纪权利结构中,兵代表的就是那些被粗暴强征充军的农民,他们是社会底层,所以没有具体的个体形象。真的很喜欢这里的互动小体验。简单,明了。体验用石头攻打堡垒,哈哈哈,不过这应该是给小朋友体验设计的,虽然大人也不一定可以玩得很溜。下午姐妹花在新城还有采购任务。开启新城风貌的小领略。而我决定去膜拜一下苏格兰国家肖像画廊(Scottish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1889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目标性肖像画廊落成,2009年4月关闭装修,2011年9月30日重新开馆。在这里可以看到苏格兰历史上和现今名人的肖像画和照片,馆内有3000件绘画作品,将近25000件纸本作品以及38000张照片,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收集直至现在,最开始的时候收藏主要集中于皇室、贵族、牧师和作家,之后才渐渐扩张至各领域人物。画作展示了过去和现在为世界带来影响和改变的重要苏格兰人的生活成员和叛逆分子、诗人和哲人、英雄和恶棍等。回廊非常漂亮。墙壁上的巨幅壁画则是苏格兰历史上的那些名场面:圣孟根与基督教的传入、华莱士的斯特灵桥大捷、詹姆斯三世在父亲的尸体旁继位、詹姆斯四世建立苏格兰海军等,一部连环画般的苏格兰史。《女王在高地》,为庆祝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由摄影师朱利安·考尔德以苏格兰艺术家亨利雷布恩爵士的一组肖像画为范本,拍摄了此组苏格兰主题作品。这里还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也算是个小圆满的打卡。画廊的餐厅是当地很受非常受欢迎的用餐地点,餐厅大气、雅致。是完成我心愿list的完美地点:在艺术馆里吃顿brunch。今日午餐就选这里啦。开心!自助选餐,色拉、主食、可颂、甜点,coffe or tea?满足。是可以告别了。令我们意外地是最后的收尾异常经典。回公寓拿行李的路上,在高街遇到了带着摄影师来拍写真的穿苏格兰裙的男子们,在市政厅门口看见了苏格兰式的载歌载舞。天哪!感谢这美好的偶遇。乘上机场快线,直奔爱丁堡机场。6个胖子/人。爱丁堡机场建于1997年,规模不大,但却是苏格兰最繁忙的机场,搭客数量达每年上千万人次。是联通苏格兰与世界各国的最主要的机场。进关安检完,我们就开启了这逛逛,那看看,笃笃悠悠等飞机模式。令人没想到是晚上爱丁堡突然开始普降暴雨,飞机开启大面积延误状态。时刻表上不断翻屏显示延迟、取消。这是不能闲逛了,先找地方坐下来吃晚饭吧。因为航班滞留,到处都是人,人满为患的那种人满为患。我们这正吃着三明治,突然许老板发现我们的航班显示last call了,我们抄起大背包就开始狂奔。地勤的小姐姐们超级好,看见狂奔等我们,一边喊着跟我们确认航班,一边给我们指登机口位置。太感谢她们了,不然最后能不能成功登机真是个问题了。伦敦,我们回来了!今晚入住希思罗机场的Hilton Garden Inn,都不用出机场,非常方便。许老板的英明决定。这一程有点锻炼过度,需要早早休整。晚安,伦敦。10.14 TIME TO SAY GOODBYE!因为不想退税排长队,依旧是个需要早起的早上。运气依旧不错,退税官是个爱唠嗑的中年大叔,聊得开心啥都ok。看我排队时还在啃薯片,问我需不需要等他先也吃个早饭,我们再来办退税呀?no no no~我们先办退税呗。聊得这么开心,大叔说:退的税要现金还是退卡啊?随你选。英国的最后一次探店:The Commossion英国菜融合点印度菜系。没想到这家机场餐厅,味道还不错哟。下单时点了印度小哥推荐的家乡风味面食后,时不时他就跑过来说句味道好,还要竖个大拇指点赞。是找到同道中人的感觉了。登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