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此前于意大利回溯几千年前西方文明的遗迹之行后,头脑中突现一个想法说,要让这一次的体验反差鲜明,不如去看一看欧洲年轻的现代国家,没错,就是荷兰!于是我们计划:从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Brussels入境(北纬50°51'东经4°21'),路经荷兰的鹿特丹Rotterdam,乌德勒支Utrecht,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北纬52°22'东经4°54'),最后到达法北盆地中的时尚之都巴黎Paris(北纬42°51'36"东经2°20'24"):一次欧洲低地之行。布鲁塞尔九月的布鲁塞尔,阳光明媚,空气湿润微凉,Bruxelles Midi坐上tram,中途遇到会说英文指路的姑娘竟是添乱,往返数次终于来到位于老区西侧外围的Hotel Belvue,但酒店却是意外之喜,里里外外设计感十足,每个房间都是不规则形,布局独特,帅气的老板还超级热情,帮我们安顿和推荐路线。来到房间里终于提交了一路上赶工的工作,这才放下心来,此时天色已暗,我和标莞尔无言,布鲁塞尔的初眸竟如此匆忙。散步来到老区中央的Grand Place,市政厅高高尖塔下的临时舞台正上演一场演唱会,霓虹灯光闪烁,热闹非凡,回程中途经Bourse de Bruxelles前面的大街,两侧隔几步就有一处木质的设施,吸引不少人在这里消遣,或是打乒乓球,或是坐在休闲看台上聊天,这背后也许都没有设计师,但乐趣也就这么简单地被触发了。第二天清晨起来,依着地图,再次越过护城河,来到似五边形的老区,一路飘着咖啡香味,当地人正悠闲地吃着早餐,走过的一栋栋三段式老建筑拼合成平整的立面,一二百米围成的一个街区,隔几个街区就在退让开一个小广场,多见斜向的街道,这些小广场也常在多条道路交汇处,感觉很像小号的罗马。路过被各国游客围得水泄不通的Manneken Pis,来到较边缘的Mont des Arts,一条长长的轴线悄悄展开:开始于半圆广场,四条道路交汇于此,地下则是Bruxelles Central,前进几步伫立着一座青铜雕塑,过渡到左右两栋建筑围合起的几何园林,随地势上两层大台阶,建筑和大台阶增强了前段轴线的围合感,登高就来到两条道路限定出的三角广场上,越过中央的水景雕塑,顺着其后道路延伸的方向,远眺矩形广场上的青铜雕塑,和作为最终收束的教堂,回过头来看,又发现这条轴线竟指向Grand Place市政厅的钟塔,复杂的环境因素被片区规划巧妙化解且综合利用,而城市亦得透明性。沿着大条大道来到Bruxelles Central前的圆广场,这个在三岔路口上的圆形构架也让空间变得有趣,让人容易驻足。继续前进,就来到St. Michael and St. Gudula Cathedral,很漂亮的哥特大教堂,无论外观还是室内空间总有着不断上升感觉,彩釉花窗上闪烁着阳光,顺着甬道走过一圈,回到小树林,教堂前轴线这样处理真的少见,却是休憩的好地方。鹿特丹绕老区一圈,就要跟布鲁塞尔说再见了,欧洲国家间的交通真的方便,当晚Eurostar就到达了Rotterdam Central,“地陪”乐乐和二哥已经在,还预备了一卡通OV Chipkaart,好贴心。鹿特丹,欧洲第一大港口,被称作现代建筑的试验场,从火车站开始,只见栋栋现代建筑各具特色,仿佛百家争鸣,地图展开来,也简直是一张建筑地图,各个场所都以建筑形象作为表征。Euromast,登高185米,俯视整个城市,海陆交错,填海造陆形成笔直的海岸线,整齐的城市肌理也充满人工规划的痕迹。最引人注目的是Erasmusbrug,苍蓝色的桥塔和水平基座,犹如它的昵称“The Swan”,以充满力量而优雅的姿态,跨过Nieuwe Maas,联系起南区和北区,UNstudio设计了这座结构独特的复合桥梁,北翼为斜拉桥,南翼为吊桥,而又兼具力与美的形式,朝阳下为我们勾画出这美景。Kunsthal Rotterdam很容易到达,切合Rem Koolhaas整合周边交通的意图,东西向一条慢速车行道穿越建筑体量,南北向则有坡道连接起Museum Park和F2高度的城市主干道。正巧展出Keith Haring的粗线涂鸦,内部空间亦具连续性,各个展厅皆有坡道或楼梯联系,色彩斑斓的多功能厅就在一个混凝土斜板上,在这里碰上巨爱中国的荷兰老先生,夫人是四川人,还是同行,也很喜欢这个很有想法的建筑。Museum Park的北端就是Jo Coenen设计的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像极了一幅拼贴画,红砖的厂房,暴露的钢骨与绿色玻璃盒子,还有混凝土框架与银色金属幕墙的弧形体量,后现代的雕塑,在水面上交汇,创造出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继续前行,亲身来到Blaak Markthal后才深信它的确是世界上最美的集市,中央通道是陈列各种新鲜食材的摊位,餐厅在两侧,漫步其中,时不时闻到食物的香气,空中漂浮着色彩绚丽的花果食物,无比丰裕的美好感觉,看到拱形体量上公寓的窗口,仿佛身处异世界,这都要归功于MVRDV的大胆想象!集市的对面就是树屋Cubic Houses,站在Blaak Station旁的广场上,发现它们原来是在一座巨大的过街天桥上,从树干中的楼梯上去,就是客厅、厨房、卧室、书房等一个个墙壁倾斜的小空间,都集成在一个立方体中,室内与室外都让人深感惊奇。The Luchtsingel是一个众筹项目,一条长达400米的天桥,从Schieblock改造为Dakakker企业孵化器为起点,逐步发展并联系起夜生活区Delftsehof、儿童乐园Pompenburg Park、活动平台Hofplein Station Roof Park,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进化。我们去的时候整个片区生机勃勃,在这条明亮黄色的木桥上,看到每块木板上都刻有资助者的名字,感受到这种滴水成川的力量,很快就从Schieblock走到Pompenburg Park,可达性果然是关键因素。'The Luchtsingel, together with the transformed buildings and new public spaces, forms a new three-dimensional cityscape' by ZUS. 乌德勒支乌德勒支虽说是荷兰的第四大城市,却是小镇一样可以完全步行。路上邂逅Bakers Architekten的Mr. Baker告诉我们,老城中央的老教堂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和灵魂,于是他们的事务所就有了这个很有创意的全玻璃橱窗,一眼看到那座钟塔。事务所一层也是全玻璃幕,对街道敞开,陈列着许多国内项目的模型和图板,都很有想法,我们就是这样被吸引的。广场上总见到各种兔子雕塑,原来有只世界闻名的兔子在这里诞生:-D 它就是Miffy,Central Museum特展再现了创造者Dick Bruna的工作室。我们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去看那座风格派的经典杰作Rietveld Schröder House,从联排住宅区中一眼看到那个熟悉的构图,跟随导览进入门厅,室内的用色皆与室外统一,首层是工作室、厨房和仆人用法,上到二层是完全开敞的起居空间,注意到了滑轨和地面色彩划分,工作人员角窗打开,室外的风景随风流进了房间,又将隔板展开,转眼三间卧室被分割出来,在场所有人无不赞叹和感动,这就是建筑师的创造力给每天的生活带来的改变。阿姆斯特丹提到阿姆斯特丹,脑中很快浮现那运河网形成的独特的城市肌理,一直被作为成功的城市规划传颂至今。最核心位置的Centraal Station,一侧是码头,一侧是火车、电车和公交,是最大的交通枢纽,走出这里,或是沿着层层的运河圈,或是放射路,跨越运河,没有轴线、没有正交路的城市,王宫、广场和老教堂也都是顺应环形的规划为主,路上sex museum等等形形色色gallery,非常开放随性的气氛。我们住在老城西南角的Hotel Not Hotel,很有意思,房间就在书架后面。就近到Art Square Amsterdam,延续老城的一条放射线为中轴的一块扇形场所,轴线起始就是国立博物馆、slogan“I am sterdam”雕塑和喷泉,末端是皇家音乐厅,中央绿地的一侧即是Von Gogh Museum和市立博物馆及增建的“大浴缸”,Von Gogh Museum正值Munch:Von Gogh展,他们的艺术风格一样的色彩斑斓强烈激进,源自于他们相似的人生轨迹。再回到Centraal Station附近的码头区域,遇到一艘貌似刚驶离码头的巨轮Nemo,铜绿色流线形的形体,典型的Renzo Piano的作品,顺着坡道便登上了甲板,坐上躺椅俯瞰码头,真的是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它下面就是IJ tunnel,海下联通老城和北部新区。坐摆渡船到对岸就来到北区的标志物:EYE电影博物馆,白色折叠形体,像一只巨大的眼睛,中央大厅的条窗,将码头的景象尽收眼底。从Centraal Station乘上去巴黎的Thalys,火车上,一直在回味,荷兰,总是给人美好的联想,海堤、风车、郁金香,身处其地更是强烈感受到自由宽容的社会风气,英语广泛流通,容纳了各色人种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巴黎到达Gare du Nord已经是晚上,直奔11区的hotel。巴黎市内的20个区,市中心的卢浮宫地区为1区,自此逆时针画螺旋线编号,巴黎大区又涵括了上塞纳省、凡尔赛等地区,一个巨大的城市,发达的地铁网络承担着繁重的输送任务,但对巴黎地铁的第一印象和最终印象都是无比脏乱差。随着太阳初升,才看到想象中这个城市的样貌。第一日,是朝圣的一日,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星形广场和凯旋门,19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巴黎规划的一大杰作,塑造了这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轴线。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作为整个卢浮宫的前厅,分别通往Richelieu,Sully,Denon三馆,从古埃及、希腊罗马到19世纪的欧洲文艺典藏为核心,还有一些东方和其他大洲的,半天的时间跟着导览欣赏了重点展品,布置十分讲究,特别是镇馆三宝: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布置在Daru Staircase,穹顶和柔和的光线渲染雕塑神圣的美感,还可以从楼梯各处观赏,但无奈都被人群层层包围。走到凯旋门的时候已入夜,从一个窄窄的旋转楼梯爬到屋顶平台,俯瞰巴黎夜景,十二条灯火通明的大道从这里辐射出去,埃菲尔铁塔也整个点亮,灯光随音乐舞动。第二日,继续西行,顺着老轴线向西延伸,出巴黎市区,就是塞纳河上游的森林公园,绿色的海洋中浮现白色风帆,我们走近,如愿登上向往已久的"LouisVuitton号",果然如Frank Gehry本人所言"I dream of designing, in Paris, a magnificent vessel symbolising the cultural calling of France."一艘巨船,包裹着透明玻璃的风帆,满载着艺术气息,自由奔放,驶入Jardin d'Acclimatation之中,被绿色森林环绕,登上甲板,远处,一面看到La Defense的高楼,一面看到巴黎市区的灰蓝色屋顶,浪漫梦幻,正是巴黎这个城市的气质,令人无限遐想,回味无穷……下至临水“码头”,行走,一侧是水面波光粼粼,一侧是一排大小、角度渐变的三棱镜柱,映射建筑和自己动作的片段,再重组,一瞬间,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跨过塞纳河就来到巴黎CBD新区拉德芳斯,建设无章的高楼大厦被Grande Arche de la Defense整合到东西大轴线的末端,巨大的空腔,古今对望,也留给未来无数可能。埃菲尔铁塔巨型的钢铁构架,脚下的Musée du Quai Branly,建筑形式强化了博物馆与铁塔的联系,从首层大厅自环形坡道刚上到二层展区时,透过眼前的体量裂隙间的玻璃幕,一下子看到铁塔的全貌。傍晚时分,转完展览,奇遇底层架空处的荧光花园。第三日,反向东行,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阴雨绵绵中,仿佛隐隐听到钟声,走进内部,正值一场礼拜,赞美诗唱响,纵向空间中强烈的升腾感,透过玫瑰花窗折射的七彩光斑,无比神圣。Jean Nouvel设计的阿拉伯世界博物馆,就像是一台精妙的机器,外面看一面纯净的玻璃幕,映出城市天际线,里面看,一个个螺旋装置时刻控制着照进室内的光线。展览是古埃及神秘文明,Osiris和Isis,大饱眼福。法国国家图书馆,Dominique Perrault当年击败众多建筑师而拿到设计权,很大的原因是他的方案中,整体规划上保留了中心绿地,干净线条的四座“书本”大厦之间的公共平台,给予城市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并设计步行桥联系图书馆和对面的公园,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第四日,北上,蒙马特高地,约130米高的小山丘,巴黎市内的地理制高点。产葡萄酒而成为当时的饮酒娱乐中心,红磨坊Moulin Rouge、黑猫le Chat Noir都发迹于此,还由于酒钱住宿便宜,吸引了梵高、毕加索等“贫困艺术家”。爬过层层屋顶上到钟楼顶层,俯瞰一片片灰蓝色屋顶的巴黎街区,和雾中埃菲尔铁塔的剪影。拉维莱特公园,Bernard Tschumi塑造的后现代园林,既不是西方传统,也不是自然造化,解构重构,也是有趣得很,公园东南角就是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设计的如乐章般的音乐博物馆,和快要竣工的Jean Nouvel设计的世界上最昂贵的爱乐音乐厅,无数飞鸟组成了建筑的表皮。第五日,凡尔赛宫,几何规制下的传统西方园林,Gardens and Groves花坛、树丛迷宫到Grand Canal开场的十字水渠,深远的主轴,优雅静谧,宫亦奢华壮丽,闲情漫游,别有一番趣味,放松消遣的最后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