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654
0
12
作者:见素抱朴Y
1. 行程单D1 9月19日 11:40 北京——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Grand Port Suites酒店D2 9月20日 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拜占庭古城墙、圣季米特里奥斯教堂、索菲亚教堂、伽列里乌斯拱门、罗马圆形教堂、白塔、爱琴海。Grand Port Suites酒店。D3 9月21日 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卡兰巴卡Kalambaka圣三位一体修道院Moni Agias Triados、圣斯蒂芬修道院Moni Agiou Stefanou、Mythos Guesthouse(神话宾馆)D4 9月22日 卡兰巴卡Kalambaka——德尔斐Delphi大迈泰奥拉修道院Moni Megalou Meteorou、瓦尔拉姆修道院Moni Varlaam、卢萨诺修道院Moni Agias Varvaras Rousanou、圣尼古拉奥斯修道院Nikolaou Anapafsa、Acropole Delphi Hotel(卫城德尔斐酒店)D5 9月23日 德尔斐Delphi——纳夫普利翁Nafplion阿波罗神庙(大地之脐)、雅典娜神庙、德尔斐博物馆、柯林斯运河、爱琴海、Polyxenia Hotel(波利谢科尼亚酒店)D6 9月24日 纳夫普利翁Nafplion——迈锡尼Mycenae——埃皮达鲁斯Epidavros迈锡尼狮子门暨博物馆、埃皮达鲁斯古剧场暨博物馆、纳夫普利翁小巷、Polyxenia Hotel(波利谢科尼亚酒店)D7 9月25日 纳夫普利翁Nafplion——雅典Athens纳夫普利翁鲜花小巷、帕拉米帝城堡(PAMALIDI)、雅典古罗马市场、风神塔、哈德良拱门、宪法广场无名烈士墓换岗仪式、Athens21酒店D8 9月26日 雅典Athens雅典卫城Acropolis、哈德良拱门、宪法广场无名烈士墓换岗仪式、国家考古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雅典大学、希腊科学院新古典主义三部曲、Athens21酒店D9 9月27日 雅典Athens——比雷埃夫斯港Pireas新雅典卫城博物馆、古罗马市场、Acropole Hotel(爱克波酒店)D10 9月28日 比雷埃夫斯港Pireas——圣托里尼岛Thira (Santorini)伊阿Oia日落、菲拉Fira夜景、Georgia Studios(格鲁吉亚一室公寓)D11 9月29日 圣托里尼岛Thira (Santorini)——亚历山大 Alexandria菲罗斯特法尼Firostefani蓝顶教堂、佩里萨黑沙滩Perissa、红色海滩Red Beach、皮尔戈斯小镇Pyrgos、菲罗斯特法尼Firostefani蓝顶教堂、Steigenberger Cecil Hotel Alexandria(亚历山大施泰根贝格尔塞西尔酒店)D12 9月30日 亚历山大 Alexandria——阿斯旺Aswan庞贝柱Pompey's Pillar、奎贝堡Fort Qaitbey、海滨大道、火车D13 10月1日 阿斯旺Aswan努比亚博物馆Nubian Museum、菲莱神庙Phillae temple、三桅帆船 felluca 看日落、CLEOPATRA HOTELD14 10月2日 阿斯旺Aswan——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伊德富Edfu阿布辛拜勒神庙Abu Simbel Temple、考姆翁布双神庙 Komombo Temple、尼罗河游轮Nile CruiseD15 10月3日 伊德富Edfu——卢克索Luxor伊德富荷鲁斯神庙Edfu Temple、伊斯纳神庙Esna Temple、伊斯纳船闸Esna Lock、尼罗河游轮Nile CruiseD16 10月4日 卢克索Luxor——开罗Cario热气球Hot air balloon看日出、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Al-Deir Al-Bahari Temple、拉美西斯三世神庙(哈布城Medinet Habu Temple,(Habu City))、卡纳克阿蒙神庙 Karank Temple、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火车D17 10月5日 开罗Cario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 & Mummy Room、Tahrir Plaza Suites酒店D18 10月6日 开罗Cario——黑白沙漠Black and white desert黑色沙漠Black desert、戈玛泉Ain Gomma、白色沙漠White desert、星空D19 10月7日 黑白沙漠Black and white desert——吉萨金字塔Giza Plateau沙漠日出、蘑菇谷Mushroom Valley、金字塔灯光秀Pyramid light show、Pyramids Guest House酒店D20 10月8日 吉萨金字塔Giza Plateau——萨卡拉Saqqara——开罗Cario金字塔日出、吉萨金字塔Giza Plateau、左塞尔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阶梯金字塔Step Pyramid)、红色金字塔Red Pyramid、弯曲金字塔Bent Pyramid、尼罗河游船Nile Cruise、Tahrir Plaza Suites酒店D21 10月9日 开罗Cario艾哈迈德·伊本·图伦清真寺Ahmed Ibn Tulun Mosque、盖尔·安德森博物馆Gayer-Anderson Museum、苏丹·哈桑清真寺Mosques and of Sultan Hassan、安奎沙克清真寺(蓝色清真寺)Mosque of Aqsunqur (Blue Mosque)、萨拉丁城堡Saladin Citadel暨穆哈默德.阿里清真寺、北门——征服之门Bab al-Futuh、汗·哈利里市场Khan al-Khalili、固力宫苏菲舞表演Sufi Dancing、Tahrir Plaza Suites酒店D22 10月10日 开罗Cario——北京悬挂教堂Hanging Church、圣乔治修道院和圣乔治教堂Monastery & Church of St George、科普特博物馆Coptic Museum、结基拉岛Gezira Island、祖韦拉南门Bab Zuwayla、爱兹哈尔清真寺Al Azhar Mosque、萨希德纳·胡赛因清真寺Mosque of Sayyidna Al-Hussein、汗·哈利里市场Khan al-Khalili、开罗机场Cairo AirportD23 10月11日 15:20 回到北京2. 路线、景点选择及出行计划埃及和希腊同是世界文明古国、分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向往之心久矣。考虑到9-10月间埃及的气候比较炎热,选择自北向南走,先游气温相对较低的希腊、后去秋季气温渐降的埃及。世界遗产是行程的主线。希腊、埃及都拥有众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次选择的世界遗产在希腊有6处:塞萨洛尼基古建筑Paleochristian and Byzantine Monuments of Thessalonika、迈泰奥拉 Meteora、德尔斐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Delphi、迈锡尼和梯林斯的考古遗址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Mycenae and Tiryns、埃皮达鲁斯考古遗址Sanctuary of Asklepios at Epidaurus、雅典卫城 Acropolis Athens。埃及有4处: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Memphis and its Necropolis Fields from Giza to Dahshur、伊斯兰开罗Cairo’s Islamic Area。这些世界遗产加上希腊美丽小城纳夫普利翁和著名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以及埃及神秘的贝都因人领地黑白沙漠就构成了这次23天旅游的主线。选择塞萨洛尼基作为希腊的第一站是因为想去迈泰奥拉。一般去迈泰奥拉多是从雅典乘火车当天往返,这样时间花在了路上而且6个修道院走不全。从塞萨洛尼基去迈泰奥拉不用走回头路,又可饱览塞萨洛尼基这座历史名城。从塞城去迈泰奥拉可以坐火车,但是要在特里卡拉换车而且时间不易掌握。经过长时间研究,终于在特里卡拉公交网上查到了塞城直达迈泰奥拉长途汽车的班次。用Excel表制定了周密的出行计划,包括时间节点、景区要点、注意事项、酒店地址、地接信息、费用等。出行时严格按照计划走,实际行程与计划基本吻合。以下是行程较为简单的一天,9月21日从塞萨洛尼基至迈泰奥拉的计划:8:30 马其顿汽车总站(Tel 2310 595 408;Monastiriou 319)乘大巴前往卡兰巴卡,4小时,21.4欧。Trikala到塞萨洛尼基大约需要3小时,18.7欧元/人。12:30 到达卡兰巴卡Kalambaka。 入住Mythos Guesthouse(神话宾馆)。4, Christou Mpenta,Kalambaka,42200。397元(50.72欧),14:00-22:00,含早餐,已付款,Confirmation number:3701.063.000。PIN CODE:4930。询酒店:地图、路线、Taxi费、次日上山巴士时间。到汽车站买明天去德尔斐的汽车票。14:00 步行沿小路上山,看迈泰奥拉东边2个修道院:圣三位一体修道院(◆5◆拔地石笋)、圣斯蒂芬女修道院。上山1小时,参观1小时,半小时下山,18:00回到卡兰巴卡。女士被要求长裤外套围裙。可顺路先去11世纪拜占庭圣母升天大教堂看壁画(已模糊)。圣三一修道院山脚下有一条仅一人多宽的土路,两边杂草树木。3. 交通工具及出行时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北京——希腊——埃及——北京:飞机希腊:城际大巴。雅典至圣托里尼岛去程渡轮、回程飞机。塞萨洛尼基和雅典市区乘公交车。雅典至比雷埃夫斯港乘地铁。希腊的城际大巴、市区公交车买票和乘坐都很方便。埃及:亚历山大赴阿斯旺、卢克索返回开罗坐火车。开罗至黑白沙漠、吉萨、孟菲斯往返是租车。亚历山大市区乘出租车和私人小巴。开罗市区乘地铁和Uber。由于不懂阿拉伯文,在埃及弄不清楚公交车的走向而没敢坐公交车。不过开罗地铁还是方便的。迈泰奥拉有6个修道院,自由行一天很难转完,只能分两天走。根据网上的经验,计划第一天下午转东边的2个修道院;第二天白天转西边的4个,下午乘长途车去德尔斐。在研究特里卡拉公交网时发现,下午去德尔斐的长途车仅星期日有车,平日都是上午发车。因此,必须在星期六中午到达迈泰奥拉。由此往前推,确定了从北京出发的日子是2019年9月19日星期四。选择周六、日游迈泰奥拉还有一个好处,即周六、日这两天6个修道院全部开放,而平日总有1个休息关门的。开罗固力宫的苏菲舞表演是每周一、三、六,为了保险,安排星期三在开罗看表演。4. 行前准备工作4.1. 图书和电影:Lonely Planet:《希腊》、《埃及》日本大宝石出版社:《走遍全球:希腊&爱琴海诸岛 塞浦路斯》人民邮电出版社:《埃及玩全攻略》孤独星球的书很好,从图书馆借的,旅行时带在身上不时翻阅。电影《希腊人左巴》、《尼罗河上的惨案》。4.2. 网页:春节自助独游希腊13天https://bbs.qyer.com/thread-1441440-1.html希腊19天世界遗产行https://bbs.qyer.com/thread-2848514-1.html在路上系列之二十四——52天12国(希腊8天)https://bbs.qyer.com/thread-3228663-1.html《只为那一瞥,穿越七千年》一家三口埃及自由行https://bbs.qyer.com/thread-2724807-1.html千年锦绣繁华,穿越庙宇黄沙. ——【埃及行记】干货与攻略https://bbs.qyer.com/thread-3151356-1.html寻找前世之旅-十年之约埃及行https://bbs.qyer.com/thread-2914698-1.html从此,非洲不再是远方!(埃及15天) https://bbs.qyer.com/thread-3133290-1.html黑色和白色沙漠之旅http://www.mafengwo.cn/i/6661943.html时光的调色板-考拉12日埃及环游记https://bbs.qyer.com/thread-2957880-1.html4.3. 网站:特里卡拉公交网 http://www.ktel-trikala.gr/德尔斐公交网 https://www.ktel-fokidas.gr/en/routes圣托里尼公交网 http://www.ktel-santorini.gr纳夫普利翁公交网 http://www.ktel-argolidas.gr塞萨洛尼基马其顿公交总站网 http://www.ktelmacedonia.gr/en/home/list/埃及卧铺车票 http://wataniasleepingtrains.com/埃及国家铁路 https://enr.gov.eg/ticketing/public/login.jsf今日埃及 https://www.egypttoday.com/埃及Go-bus https://go-bus.com/en特里卡拉公交网最好。走前担心周末游人多买不到票,在其e-ticketing栏下提前买好了从塞萨洛尼基至迈泰奥拉的长途车票。也是在这个网上得知下午开往德尔斐的车只有星期日才有。迈泰奥拉至德尔斐长途车时刻表:4.4 签证:2019年7月8日7:45到达光华路22号SOHO一期3单元0610希腊签证中心(2020年4月21日迁址光华路9号光华路SOHO二期C座B1层东101)。8:00开门,排第5号,9:20才被叫到窗口。核验:护照、户口本、退休证。呈交:签证表、酒店订单、英文行程表(Greece Itinerary)、机票、保险单。以上均为原件。还要交:护照所有签证页、户口本所有页的复印件;以及银行6个月对账单、白底3 x 4 cm照片2张。照片必须是不戴眼镜的,而夫人的照片是戴眼镜的,只好在签证中心花40元重照。由于希腊境内的车船票大多只能在当地购买,因此被要求填写一份声明:希腊城际公交车票、圣岛船票在当地购买。因为在希腊结束后要去埃及,而“十一”期间埃及回北京机票涨价难以确定买哪天的合适。本以为有希腊飞亚历山大的离境机票就可以满足签证要求了,不料签证中心说必须要有回中国的机票,否则不受理。于是只好马上打电话给孩子,让他立即购买埃及回北京的机票并在当天下午2点前传到签证中心。这样签证中心才终于接受了签证材料并让我们扫描了指纹。在交了2人1276元签证费后于10:40离开。感觉希腊签证的要求在所经历的申根国家中是最繁杂、材料要的最多且审查最严格的。在网上查到签证通过的次日,7月15日去签证中心拿到了签证。申请入境11天,给了13天。Greece Itinerary接着到日坛路的埃及大使馆询问埃及签证办理,答复是大使馆不对个人,可以在入境时办落地签。虽然事先已经从网上知道是这样,但是顺便问一下心里踏实些。后来又去大使馆问了一次亚历山大的落地签。9月30日入境亚历山大时在机场海关旁花25美元买一张签证贴纸,方便且省钱。埃及落地签要求每个人要带2000美元现金,如果持有有效期内的美国或申根签证则无需准备美元现金。为了防备万一,我们两人此行带了1500多欧元和3600多美元。入境时很顺利,海关并没有检查我们带的钱,也许是看到了我们的申根签证。4.5. 购买机票、火车票、长途车票,渡轮船票、酒店预订:机票是孩子帮助买的。以前订票就能拿到电子机票订单,现在不出票就不给电子机票订单,所以在7月8日办理希腊签证之前就把进出希腊的机票都出了。俄航从北京飞塞萨洛尼基经停莫斯科中转的航班时间最短且价格比较低,因而选择了俄航。酒店是孩子依据我提出的位置在网上预订的,尽量选择在汽车站、火车站、中心城区附近。比雷埃夫斯港至圣托里尼岛的渡轮船票是孩子在网上买的。埃及境内需要坐火车,8月16日在埃及国家铁路网上试着购买亚历山大至阿斯旺的1086次客车(该车有软座无卧铺),却发现今年停运了。于是转而在埃及卧铺车票网上购买开罗去阿斯旺的86次卧铺车票,但是在最后一关工行网页输入验证码后,网页就断掉了。询问了埃及铁路和中国工商银行都说是我的浏览器的原因,只好让孩子帮忙买。他很顺利地于8月20日在网上买好了票:9月30日开罗去阿斯旺的卧铺车票2张和10月4日卢克索返回开罗的卧铺车票2张,车票都是含餐的。每张票价80美元、另加5%手续费4美元。埃及卧铺车票网提前4个月就可以买到票,现在外国人去阿斯旺、卢克索只能在这个网上买票。这趟车埃及人的车票是400埃镑,折合约25美元。埃及国家铁路网的车票预售期是14天,但是仅支持用埃及信用卡购票。开罗至阿斯旺卧铺车票卢克索至开罗卧铺车票从塞萨洛尼基去迈泰奥拉是个星期六,因为担心周末出游人多买不到票,在特里卡拉公交网上预购了长途车票。乘车时须在车站售票处换取正式车票,车票是直达迈泰奥拉山顶的。4.6. 联系地接:希腊的公共交通十分便利发达,去哪儿现买车票都没问题。相比之下,埃及就逊色多了。虽然埃及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政府也很重视旅游经济,但是卢克索、阿斯旺、孟菲斯、黑白沙漠等地都没有公交车,只能找地接安排,而事先选好地接可以节省时间和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在阿斯旺,我们上午10点下火车后在地接的安排下直接去景点旅游,下午2:30才入住酒店。在酒店又遇见了上午同车厢抵达的中国游客,他们说,下火车后就一直忙着订游轮,还没有顾得上玩呢,后悔事先没有安排好。早在2019年3月,从网上的攻略里看到了阿斯旺地接Ahmed Aco先生的联系方式,就加了他的微信。在埃及有3个地方需要地接用车:阿斯旺&卢克索、黑白沙漠、孟菲斯的阶梯金字塔等。到7月份,已经加了7个地接的微信,还在网上发邮件联系了2-3家公司。最后经过比较选中了3个地接。3人的名字及微信号如下。1、阿斯旺-卢克索 Ahmed Aco A002011207653582、黑白沙漠 Hany Elmasry hanyelmasry4519803、孟菲斯阶梯金字塔等 Amir Mahmoud Amir-Mahmoud阿斯旺-卢克索的地接Ahmed Aco先生在网上的口碑不错,接触后感觉很负责,阿斯旺、卢克索两地的事情都能搞定。其报价如下:阿斯旺-卢克索游船2晚90美元。阿斯旺火车站接站-努比亚博物馆-菲莱-酒店10美元。阿布辛拜勒20美元。卢克索东西岸一天20美元。阿斯旺三角帆船看日落10美元。伊德富马车10美元。卢克索热气球70美元。合计每人230美元。网上攻略里介绍的阿斯旺-卢克索游船价格每晚25-50美元。Ahmed Aco先生报价45美元,感觉不算便宜。但是他说,这是豪华游轮。便宜的也有,就是条件差些。与其他人的报价相比,游轮以外其它项目的价格普遍不算高,于是没有砍价就认可了。我们原来担心船上房间小、颠簸影响睡觉,所以抵达阿斯旺的当晚选择在酒店住,后来发现这是个错误。因为船上的房间与酒店的一样大小,带卫生间,可以洗澡。晚上船靠岸熄火,在船上活动如履平地。而且船是含餐的,自助餐很丰盛。 问过Ahmed Aco先生请导游讲解的价格,报价是一个导游50美元。后来我们同船6个中国人游考姆翁布(科昂波)、伊德富、卢克索3地,先后有3位当地导游陪同用英文讲解,并没有额外收费。所以觉得找Ahmed Aco先生还是很值的。去黑白沙漠的地接是在Ahmed Aco先生、Hany Elmasry先生与Amir Mahmoud先生之间选择的,三人在网上都有口碑。黑白沙漠Hany Elmasry的报价是每人100美元,Ahmed Aco先生和Amir Mahmoud都是75美元。觉得还是选择在当地居住的比较好,于是在8月13日,与Amir Mahmoud微信商定了去黑白沙漠的日期。但是8月15日,Hany Elmasry告诉我有3个中国人将和我们拼团去黑白沙漠,他只收我每人58美元。于是马上同意,同时谢绝了Amir Mahmoud。Hany Elmasry先生不仅负责开车,还管做三顿饭和搭建露营地,非常辛苦,同行的游客都很满意。一个贝都因男人能够在荒漠中给一车人做出香喷喷的饭来也是真不容易。也曾设想过从卢克索去黑白沙漠,这样就不走回头路了。问过Ahmed Aco先生,他说没有这条线路。不知为什么地接们对于去孟菲斯3个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阶梯金字塔等不太感兴趣,没什么人接盘,而且报价比去黑白沙漠还要高一些。所以最后只好选择了Amir Mahmoud先生,包半日车70美元。Amir Mahmoud还要求微信预付订金人民币100元。游黑白沙漠时同行的中国姑娘们说,她们住的吉萨酒店里去孟菲斯包车仅为35美元。后来在红色金字塔碰见了她们中的一位也在包车游,车费30多美元。顿时有被Amir Mahmoud先生宰了的感觉。不过我们在吉萨住的酒店里咨询的孟菲斯游包车标价是90多美元,这么想才有些释然。与Amir Mahmoud先生在车里聊天时得知,Hany Elmasry先生与Amir Mahmoud先生都是贝都因人,两人早年是同学,如今是竞争对手。Hany Elmasry先生的实力更强一些。埃及的地接们都说能接阿斯旺、卢克索、黑白沙漠的活。4.7. 手机地图:使用奥维互动地图。为了在没有网络的条件下使用,事先下载好了各个旅游地域的离线地图,并且将所有预订酒店和旅游景点在手机地图上标注好。4.8. 手机卡:孩子给买好了2张12天希腊电话卡(合计39元)和1张12天埃及电话卡(221元)4.9. 拍摄全部照片均用手机拍摄。4.10. 行李:25寸、26寸托运行李箱各一个,双肩背包2个,斜挎包2个。4.11. 电热水壶和饮料瓶:电热水壶是出行必备品,尤其是埃及气候炎热,10月初也有36~39度,每天2人需要喝5~6升水。我们经常是入住酒店后立即烧水,带着水出去玩。5. 费用支出两人全部费用支出人民币4万元,其中:飞机票13740元,占比34.4%。住宿费(含尼罗河游轮)8060元,占比20%。签证费1673元,占比4.25%。门票4200元,占比10.5%。各种交通费:长途车、公交车、出租车、火车、渡轮船票小计4670元,占比11.7%。以及电话卡、北京机场往返出租车、国外部分购物等。在希腊、埃及各旅游11天,平均每个国家每人花费1万元,比跟团游的价格便宜,而且还去了多数旅游团都去不了的地方。希腊、埃及两个国家串起来游,省了一趟往返中国机票的钱。6. 游记6.1. 第1天 9月19日 北京—莫斯科—塞萨洛尼基北京飞塞萨洛尼基是能否开启在希腊顺利旅游的关键一环,因为经停莫斯科转机的时间仅有1个半小时。早一班飞往莫斯科的飞机是在半夜,这样头天晚上肯定睡不好,于是选择了这趟飞机。但是越临近出发心里越有些忐忑。11:45飞机移动,12:20飞上天,比规定起飞时间稍迟,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D航站楼时晚点一刻钟,不免更加焦急。好在乘滚梯上楼后,电梯口有工作人员指引去安检的方向,到达登机口时还没有登机。这时,一直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感觉开局良好、后面的行程肯定会顺利,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事实证明,经停莫斯科的俄航飞塞萨洛尼基的时间是最短的,只有11个多小时。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选择正确。19:40正点到达希腊塞萨洛尼基马克东尼亚机场。很快提取行李出了机场,20:10上了X1 EXPRESS公交车,路上开始打雷下雨。21:05到达塞萨洛尼基火车站下车。雨大,只好在汽车站避雨,等雨小一些后才走路去Grand Port Suites酒店。塞萨洛尼基公交车票6.2. 第2天 9月20日 塞萨洛尼基旅游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又译作萨洛尼卡,人口约105万,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城市和北部最大港口,东南欧重要的贸易交汇点。有着欧洲文化之都、欧洲青年之都的称誉,以美食和夜生活著名。公元前315年,马其顿国王卡山德(Cassander)在塞尔马(Therma)古城遗址上以及周围26个村庄的基础上,建成塞萨洛尼基城,并以其妻子的名字——萨洛尼卡来命名该城。其妻子是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同父异母的妹妹,出生时恰逢父亲腓力二世(Philip II)在战争中取胜,于是就以帮助他取胜的色萨利人为新出生的女儿命名。塞萨洛尼基的意思就是“色萨利人的胜利”。这里曾是古代马其顿王国的京城。塞城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杰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有十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当年拜占庭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306年—337年在位)曾认真考虑过将帝国的首都选在塞城,后因君士坦丁堡(即伊斯坦布尔)优越的战略地位,才最终放弃。塞城的重要性仅次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最重要的两个商业中心之一,巴尔干半岛的首都。按照LP推荐的游览路线,9:00离开酒店,乘23路公交车往东北方向上山,到达山顶的拜占庭城墙,这样从山顶往山下走省力。公交车上坡后,车上多是老年乘客,向他们询问到古城墙在哪站下车,他们虽然不大听得懂英语,却都挺热心的,乐于帮忙指点。拜占庭城墙是围绕塞萨洛尼基古城的城墙遗址,最初是由狄奥多西一世皇帝(公元379-395年在位)仿照君士坦丁堡建造的城墙,后来在14世纪重建,1821年用犹太公墓的大理石进一步加固。城墙遗址长4公里,高10米,厚2米。站在城墙转角处的圆形城堡(Triginiou Tower)前,塞萨洛尼基城区和海湾的美景尽收眼底。塞萨洛尼基鸟瞰圆形城堡里面免费参观。沿着城墙往西走,路旁是世界文化遗产Vlatadon Monastery修道院(建于1351-1371年),院子里的橄榄树硕果累累。顺着狭小的街道下山,路边的石榴树上挂满了石榴,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宅院的绿墙下摆放着红陶花盆,恬静而安逸。这里是上城/旧城,奥斯曼统治时期土耳其人居住区。1881年,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诞生于此。小巷中有一座5世纪的Osios David圣大卫教堂,被认为是圆形十字形教堂的先驱,是一个独领风骚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历史的考古遗迹,世界文化遗产。12世纪的基督受洗壁画是盛行于拜占庭时期的塞萨洛尼基的宗教绘画作品的典型先例。走在老街石路上,路西是古罗马浴室。再往南走就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圣德米特里奥斯教堂(Agios Dimitrios)。德米特里奥斯是萨洛尼卡的守护圣人,原是罗马帝国塞萨利亚的总督,早年随父母信奉了基督教并在城市里传教。约公元306年,他被以迫害基督教徒而臭名昭著的罗马皇帝伽列里乌斯(Galerius,公元293-305年任凯撒,305-311年任奥古斯都)勒令处死。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在他的墓地上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公元463年,重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教堂。如今是希腊最大的教堂。1980年从意大利运回的德米特里奥斯的遗骸就安葬在这里,可惜我们没有看到。教堂内部金碧辉煌,主坛半圆穹顶是金灿灿的圣母子马赛克像,墙上保留着5世纪、7世纪和9世纪的马赛克镶嵌图案。教堂的下方是拜占庭时期的地下室,有当年关押德米特里奥斯的囚室和墓穴,现在是个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的雕塑。出了圣德米特里奥斯教堂往南走就是古罗马广场。天堂浴室在埃格纳提亚大街(Egnatia)与Venizelou街交汇处,是书中标注的长途巴士票务中心,本想去落实一下明天去迈泰奥拉长途车的情况,到了那儿才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票务中心。于是向东去下一个景点世界文化遗产圣索菲亚教堂Ay. Sofia。圣索菲亚教堂号称是伊斯坦布尔索菲亚大教堂的缩小版,实际上差得很多。它是塞萨洛尼基第一座盖了圆屋顶的建筑,建于7世纪,也曾改作清真寺。中午吃了希腊风味的腊肠、土豆、饼后,夫人说上午在山坡上看到一家鞋店里的皮凉鞋不错,想回去买,于是往北走。先到伽列里乌斯拱门(The Arch of Galerius (KAMARA)),公元303年为庆祝罗马凯撒伽列里乌斯在公元297年战胜波斯人而建,是一座凯旋门。门上错综复杂的浮雕生动描绘了这场战争中的战况和胜利情景。表达了四帝共治时期领导者的无限力量和民众的团结一致。伽列里乌斯拱门往北上行约200米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罗马圆形教堂(Rotunda),公元306年建,原是罗马皇帝伽列里乌斯为自己修建的陵寝,后来被君士坦丁大帝改建成了塞城第一座教堂。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后,又被改成了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现在依然耸立在教堂的西侧。3:30到达鞋店却吃了个闭门羹,问过邻居才知道店主午休要到下午5点再开门。希腊人的生活真是悠闲,只好转身往山下走。转到市中心商业街,这里的鞋店也不错,于是大买一番。4:50到犹太人博物馆,却早在下午2点就闭馆了。公元1世纪,犹太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居留地。使徒保罗曾在第二次传道行程中在这里的犹太会堂讲道,创立了一个早期的基督教根基。新约圣经中的《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就是保罗在约公元50年写给塞城基督徒的信。1492年受到西班牙国王的迫害后,大量犹太人离开西班牙涌入塞城,使这里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城市。1915年,塞城16万人口中,犹太人占了半数以上。1941年,纳粹占领希腊后,屠杀了大量的犹太人,使得如今塞城的犹太人还不到2000人。往南走几百米就是1960年竣工的亚里士多德广场,名字缘于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这里是面向爱琴海的塞城中心区。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历山大13岁时,父亲腓力二世请来亚里士多德作为他的老师,这对他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塞萨洛尼基有一所以亚里士多德命名的亚里士多德大学,学生人数居希腊首位。亚里士多德塑像。在爱琴海边的长椅上小憩,欣赏着海天一线的景色,面向大海,心暖花开。沿海岸东行去白塔,仿古游船在海中游弋。白塔是塞萨洛尼基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目前的构造由土耳其人于15世纪修建,作为当时防御工程的一部分,取代了旧拜占庭式的塔建筑。19世纪曾作为监狱,1912年希腊夺回塞萨洛尼基后将外墙刷白,故名白塔。白塔东侧的海滨有一座亚历山大大帝骑马雕像,这里是他的故乡。北希腊国家剧院在白塔东北,曾想过在其网站上买票看一场希腊古典戏剧,但是开演时间是每晚9点,太晚了。6.3. 第3天 9月21日 塞萨洛尼基——卡兰巴卡7:40乘出租车行驶3公里5分钟就到了城西的马其顿汽车总站,打表8.9欧元,给10欧元司机并不找赎。在17号窗口用订票单换取正式车票。马其顿汽车总站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开往土耳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长途汽车。候车时与一老妪交谈得知,当地7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乘坐长途客车。在17号站台候车,8:33开车,大巴沿着萨洛尼卡湾向南走,路上车辆稀少,不断闪过成片的橄榄树和大片的棉田。行驶100公里后,就看到了西面的奥林匹斯山。奥林匹斯山是古希腊人的神山,在希腊神话中,主宰人类的诸神就居住在这座高山上。10:57到达特里卡拉(Trikala)长途车站,在这里换乘。11:13在7号站台换乘去卡兰巴卡的公交车,沿途不断有乘客上下,11:57到达卡兰巴卡(Kalambaka)中心环岛。公交车站牌上贴着上山和下山的发车时间。问过司机,才知道我买的车票是直达迈泰奥拉山顶的联程票,还须再换车才能上山。考虑到带着两个大行李箱无法游玩,决定先入住离环岛不远的神话宾馆Mythos Guesthouse把箱子放下。站在神话宾馆的阳台上环顾四周都是巨石山。卡兰巴卡镇坐落在迈泰奥拉山脚下,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游览迈泰奥拉的落脚点。走在卡兰巴卡巷弄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巨石环绕下的乡镇风情。下午1点离开宾馆,先去KETA长途车站买好明天下午去德尔斐的车票。然后步行向北,穿过街巷,到了卡兰巴卡北边的山脚下。沿小路上山,穿过杂草树林,不到1小时就到了山上,2:28从豁口进到主路,该处有一个标志牌,指向通往卡兰巴卡下山的方向,右转很快就到了圣三位一体修道院的绝壁下面。迈泰奥拉,在希腊语中是“悬在空中”的意思。曾经有24座修道院修建在石笋般兀立的巨石山顶上,宛如云中仙界。现在仍有6座保留完好的修道院对游客开放。形成希腊最壮观的景点:天空之城迈泰奥拉。如果说“来希腊没有去迈泰奥拉等于没有来过希腊”有点过份,但是说“来希腊没去过迈泰奥拉是非常、非常遗憾的”却是毫不夸张的。当地人说“只要上帝不割断绳子,迈泰奥拉就会永远在那里。”11世纪中叶,来迈泰奥拉隐遁的修士人数逐渐增加,迈泰奥拉成为希腊东正教另一个重要中心,它的第一座教堂是科里亚空教堂,之后很快就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修道院。14世纪中期,著名的阿桑纳西奥斯修士来到这里,在一座高高的岩顶上兴建了新的修道院。迈泰奥拉—“悬在空中”正是后来成为圣人的他取定命名的。几百年前,这里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工具是绳索、藤篮和滑车,进入这里犹如登天般困难,因而有幸到达这里的人极少。直到20世纪,石阶的修建才改变了这种情况。现在的修道院还常常需要机械操纵的吊篮或者缆车运输物资,不过沿着峭壁修出了很好的人行道路,也有的修道院已经通了公路,院墙外就有停车场,大大方便了香客和游客。今天下午要游览的是位于东边的圣三一修道院Moni Agias Triados和圣斯蒂芬女修道院Moni Agiou Stefanou圣三一修道院修建于1475年,建筑在海拔570米高的岩石顶部。因为它的惊险与美丽,1981年詹姆斯·邦德的007系列电影《最高机密》(For Your Eyes Only)在这里取景。游客需要攀爬156级陡峭的台阶才能到达门口。入口处有绞车、吊网,下垂100多米是山路。也有僧侣专用的小缆车用于运送人和物品,下图红圈中的白色方状物就是悬挂在空中运行中的缆车车厢。修道院后院的岩石上立有大十字架,在卡兰巴卡北边往山上走时就可以看到这个十字架。站在这里,向西北可眺望大迈泰奥拉、瓦尔拉姆和卢萨诺3座修道院。向西南俯瞰卡兰巴卡,近在咫尺。3:20离开,沿公路向东走,道路平缓,4点到达圣斯蒂芬女子修道院。女士入内给一块布裹在身上。圣斯蒂芬修道院海拔575米,教堂比圣三一修道院大一些,教堂里厅壁画是耶稣及众门徒和贤人。外厅壁画是描绘末日审判的水彩画,坏人在烈火中被恶龙吞噬坠入地狱,好人则微笑着迈入天堂之门。两侧分别站着大天使加百列和安琪儿。修道院内有一个小博物馆。5点往回走,5:35回到通往卡兰巴卡下山的小路口。6:15回到山脚下。恰逢当地人在Holy Temple of Dormition大教堂举行婚礼,新娘父亲挽着新娘,以乐手为先导,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从家中步入教堂。教堂里有两位神父高亢吟唱着为新郎新娘举行仪式。东正教会晚7:10回到神话宾馆,在阳台上看太阳从巨石山峰间落下。环岛周边都是餐馆,吃的羊羔肉,味道不错。6.4. 第4天 9月22日 迈泰奥拉——德尔斐8:45到KETA长途车站买上山去大迈泰奥拉的车票,1.8欧/人。9:00乘头班车上山,沿途不断有游客上来且多为老年游客,很快就没座位了,一些游客虽然挤上来了也只好再下去。9:40到达山顶的大迈泰奥拉。卡兰巴卡上山去迈泰奥拉的公交车经过西边的4个修道院,每天上、下山各有3班车。十四世纪中叶,圣阿桑纳西奥斯带着十几个修道士来到迈泰奥拉,他用“Meteor”(意为悬浮的石头)为这片区域命名,并在最大的石头上建立了第一座修道院:大迈泰奥拉修道院Moni Megalou Meteorou(基督变容修道院)。修道院占地50亩,海拔615m,是6座修道院中位置最高、规模最大,名气最为响亮的神圣古迹,是整个迈泰奥拉文化的精华所在。圣阿桑纳西奥斯之后,看破红尘的塞尔维亚国王约翰优罗斯(John Uros)主持院务。修道院的入口和主建筑在一块巨石上,先顺着石阶下到谷底,再沿着115级之字形石阶梯上行,穿越山洞才能到达。迈泰奥拉各个修道院的门票都是3欧元。修道院里有介绍修道院修建历史和修道士生活的图片展示,博物馆里保留着拜占庭后期的许多珍贵壁画、木雕、手稿、刺绣。有中国旅游团的导游在讲解,于是蹭听了一会儿。导游说,这里的东正教教堂平面呈十字形。外厅预备,里厅举行仪式,最里边是圣坛。里厅壁画是圣经故事,外厅壁画是胜迹和牺牲故事。穹顶有头戴光环的耶稣圣像,眼睛总在注视着你。东正教祈祷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撮齐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划十字。而天主教徒是中央三指伸直先后点上额、下颚、左肩、右肩。联接外界的原始卷扬机。山下是离迈泰奥拉最近的卡斯特拉奇镇(Kastraki)游览约1小时后离开,沿公路下山步行40分钟11:35到达瓦尔拉姆修道院Moni Varlaam。人很多,沿着台阶往上缓慢地向前移动。建成于1541年的瓦尔拉姆修道院海拔595米,是迈泰奥拉地区第二大修道院,以储藏文物之多、庭院精美而闻名。博物馆里有古代圣经、僧袍、仪仗展览。12:05离开,继续沿公路下山20分钟到一个三岔路口,选择上坡的路走10分钟到达观景台,这里是欣赏迈泰奥拉美景的最佳位置,西侧4个修道院错落有致尽收眼底,东南方向可以看到圣三一修道院。图中近处的红顶建筑是卢萨诺修道院,它后面远处是圣尼古拉奥斯修道院。图右上方左侧山颠是大迈泰奥拉修道院,它的右边山顶是瓦尔拉姆修道院。之后再向东往上走10分钟到达第二个观景台,这里的景致不如刚才,4个修道院看着小多了。于是往回走,13:12回到岔路口,下行不远就到了卢萨诺修道院Moni Agias Varvaras Rousanou。卢萨诺修道院建于1545年,参观修道院要从另一座山峰上穿过一座小天桥。修道院规模不大,海拔约200米,地势却颇为险峻。其“座基”就像刀切般笔直,矗立在公路边上。修道院背面有一座比它高很多的笋状巨石。因此卢萨诺的外景照片经常出现在许多杂志和明信片上。教堂很小,许多老年人虔诚地亲吻着墙上的圣像图片。13:55到达圣尼古拉奥斯修道院Nikolaou Anapafsa山下。路旁有一个KTEA公交车站牌,计划在这里乘公交车返回卡兰巴卡。下午回卡兰巴卡的车只有两班: 14:00和16:30,我们是16:00离开卡兰巴卡去德尔斐,所以只能坐14:00的车。这里距离卡兰巴卡约三、四公里,以疲惫之躯徒步走怕是1个小时也到不了,于是决定不看修道院了,在这儿等车。可是等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见车下来,迈泰奥拉似没见有私家揽客的车,不免有些着急。终于见有一辆下山的车招呼揽客,于是赶紧上车,5分钟就回到了卡兰巴卡中心环岛,车费6欧元。下午4点乘长途客车告别了卡兰巴卡,4:45到达特里卡拉。5:00再走,6:32到达拉米亚LAMIA,取下行李上另一辆大巴。7:00开车,经停阿姆菲萨AMFISSA,8:40到达港口城市伊泰阿ITEA。再换乘一辆小巴,于晚9:16到达德尔斐DELPHI。入住卫城德尔斐酒店(Acropole Delphi Hotel)。大巴自拉米亚往南一直走山路,翻了二、三座山。在伊泰阿可以看到大海。拉米亚南边约10公里是著名的温泉关遗址,祈望能够路过,结果没走那条道。在希腊,买长途车票时并不知道中途是否会换车,司机在到达换车地点时会告诉你如何换乘,服务还是到位的。到酒店后打听好明天去雅典长途车的班次、买票地点以及景点开门时间,上街去吃了羊排,味道是在希腊最好的一顿。德尔斐很小,一条主街,游客不多。6.5. 第5天 9月23日 德尔斐——纳夫普利翁德尔斐位于希腊半岛中部福基斯地区(Phocis)的帕纳索斯山(Parnassus)麓,清晨在阳台上向西南眺望可以看见约7公里以外的大海。7:50出门后沿公路向东走,10分钟就到了阿波罗太阳神庙遗址Temple of Apollo in Delphi,建造于公元前8世纪,游客很少。古希腊人认为,德尔斐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脐”。在古希腊时代,德尔斐神庙是阿波罗神颁布神谕之地,其预言和指示深刻地影响了希腊世界的文化和历史。遗址内有金库、神殿、体育场和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可容纳 5000 多名观众的剧场等。游览1小时后回到公路继续向东走,过卡斯特利亚灵泉遗址,转过弯就到了路旁的雅典娜神庙遗址,其独特的大理石圆柱形建筑可追溯到公元前 380 年,几乎体现了所有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3根圆柱是1940年代修复的。雅典娜神庙(Athena Pronaia Temple)是德尔斐的地标性古迹,所有介绍上都有它的照片。奇怪的是这里不收门票却几乎没有游客,也许是因为阿波罗神庙是圈起来收门票的,游客会以为德尔斐遗址就是围墙里面的那些。后来在等大巴时遇见一位同车从迈泰奥拉过来的英国女士,她说没有找到这个地方。看来她的功课做得还是不到位。看完神庙往回走,9:50到博物馆,陈列有公元前560年的斯芬克斯雕像、两个青年雕像、御者铜像等。公元前六、七世纪的兵器希腊神话传说,宙斯为了确定地球的中心在哪里,从地球的两极放出两只神鹰相对而飞。结果两只鹰在德尔斐相会,宙斯断定这里就是地球的中心,于是将一块圆形石头放在德尔斐作为标志。如今这块石头就珍藏在德尔斐博物馆里。10:10返回,在进入德尔斐镇路口右侧的餐馆里买到11:00去雅典的长途车票,16.4欧/人。11:15长途客车从西面的阿尔菲萨方向驶来,车上人多。12:01在莱瓦贾LIVADIA下车休息30分钟后再走,路旁的橄榄树漫山遍野。14:05到达雅典西北的利奥西翁(KTEL Liossion)巴士总站(Terminal B)。再打车十几分钟于2:30到达约3公里以外的基菲索( KTEL Kifissou)巴士总站(Terminal A),10欧元。雅典有2个长途车站,一个是Terminal A,主要是前往南方及西部城市的长途大巴。另一个是Terminal B,主要是开往北部的长途客车。在37站台买到下午3:30去纳夫普利翁和后天中午返回雅典的往返车票,23欧元/人。长途汽车票:迈泰奥拉—德尔斐,德尔斐—雅典,雅典—纳夫普利翁往返大巴向西沿着海边走,4:28过柯林斯运河,5:31过梯林斯遗址TIRYNS,5:41到达终点纳夫普利翁NAFPILIO。入住波利谢科尼亚酒店(Polyxenia Hotel)。放下行李后溜达到Arvanitia Beach海滩,水很好,连忙返回酒店取泳衣、泳裤。夕阳西下,波澜不惊,晒了一天的海水很暖和,爱琴海中畅游十分惬意。6.6. 第6天 9月24日 纳夫普利翁——迈锡尼——埃皮达鲁斯10:03乘大巴去迈锡尼Mycenae,上车后买往返车票,单程3.2 欧/人。10:50到达,游客很多。进入遗址时电闪雷鸣,下起了小雨。荷马史诗描绘了一场发生在约公元前1193年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而发动特洛伊战争的就是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所谓“阿伽门农黄金面具(Mask of Agamemnon)”就是在这里出土的。迈锡尼的卫城建于群山环绕的高岗上,主要入口是狮子门。两根稳健的石柱承载着同样笨重而略成弓形的石制横梁,横梁上面是巨石砌成的拱门,当中恰好嵌入一块三角形巨石,底部的凹弧使其在迈锡尼的城门上稳稳当当地立了3200多年。狮子门的精华和灵魂就在这个三角形巨石上雕刻的两只无头但威武雄健的雄狮上,这也是欧洲最古老的雕刻艺术。迈锡尼大名鼎鼎,来了却稍许失望,因为这里只是些残垣断壁。直径26.5米的圆形墓圈A,在这里发现了“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圆形墓圈B不过,博物馆里的文物还是挺珍贵的。3000多年前的活动关节陶俑。像不像冰激凌卷?下午1:11在大雨中等来了专线大巴,上车返回纳夫普利翁。2:30再乘大巴赴埃皮达鲁斯EPIDAVROS,3:15到达。世界文化遗产埃皮达鲁斯剧场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剧院,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建筑师阿特戈斯和雕刻家波利克里道斯的杰作。它坐落在一座山坡上,中心的舞台直径20.4米。歌坛前的34排大理石座位依地势建在环形山坡上,次第升高,55排座位像一把展开的巨大折扇,下一层为12层,上一层为22层,全场能容纳1.5万余名观众。古剧场的音响效果非常好:演员站在露天的舞台表演,坐在60米之外的后排观众也能清楚地听见他们的声音。可以说,直到今天,这个露天剧场的设计和建筑都是一流的,几乎无懈可击。希腊国家歌剧院每年夏天都要在这里举办戏剧节,雅典有专车往返接送观众。气势恢宏的埃皮达鲁斯古剧场。埃皮达鲁斯遗址内还有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神殿遗址,有体育场、神庙、两层楼的治疗室。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伟大的医神。在希腊神话中,他的形象为一位蓄着胡须、手持拐杖的中年男子,他的拐杖上盘绕着一只神蛇,他们一起周游各地,为人们带来健康。在古罗马他被叫做埃斯库拉庇乌斯。那一柄神蛇杖也逐渐成为了医者救死扶伤的象征与标志。蛇盘绕的权杖是医学及医学界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徽就是一条蛇盘绕的权杖。埃皮达鲁斯博物馆里的阿斯克勒庇俄斯雕像。6:15等来末班公交车(回程车一日4班),40分钟后回到纳夫普利翁。纳夫普利翁的小巷夜景浪漫温馨。在南边的小巷中,无意间走到一处墙上钉有纪念铭牌的地方。仔细看过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希腊第一共和国元首卡波狄斯特里亚遇刺身亡之地。1821年3月希腊爆发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起义,1822年1月宣布希腊独立。1827年4月卡波狄斯特里亚当选现代希腊首位总统,1831年10月9日他在纳夫普利翁的圣斯彼利当教堂台阶上被地方军阀暗杀。6.7. 第7天 9月25日 纳夫普利翁——雅典纳夫普利翁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海湾内的一个小半岛上,是现代希腊的第一个首都(1823—1834)。纳夫普利翁是希腊最可爱最浪漫的城市,名列世界上100个最美丽的必去之地。7:10一大早我们就出去寻找鲜花小巷,清晨的街区宁静而安逸。小巷里空无一人,干净整洁,鲜花绽放,浪漫优雅,美不胜收。据说4—5月份的花开得更好看。穿过小巷来到海边,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真心惬意。海中有一座布尔兹堡垒(Bourtzi Castle),是威尼斯人统治时期于1473年修建的港口防御工事,堡垒中央是一个六边形炮塔,以保护城市免受海上入侵。教堂。回到酒店吃早餐时,一对70多岁的美籍华裔夫妇热心推荐我们去城市最高点帕拉米蒂城堡(Palamidi Fortress)。于是9:30退房后去爬山,登999级台阶,10:05到达售票处。帕拉米迪的名字来源于海神波塞冬的孙子帕拉米德斯。这座高大气派的城堡耸立在216米高的巨大岩石上,俯瞰着宽广的大海和周边的田野,视线开阔壮美,纳夫普利翁全城一览无余。城堡由威尼斯人于1711-1714年建立,是威尼斯时期军事要塞的杰作。城堡分为8个部分,分别占据着山头的各个重要位置。其中最值得参观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圣安德烈亚斯堡( Agios Andreas Bastion),它耸立在从市区通向这里的台阶顶端,曾经是驻军司令的住处。城堡里的仙人掌硕果累累,不晓得它是能吃的。后来在街上看见有卖的后悔当初没有尝一下。11:55回到山下,12:30乘长途客车赴雅典,下午3:10到达雅典基菲索巴士总站 KTEL Kifissou(Terminal A)。乘051路公交车到协和广场(OMONIA),入住Athens21酒店。稍事休息后,经蒙纳斯提拉阿奇广场(Monastiraki Square)看古罗马集市、风之塔、奖杯亭、哈德良拱门。8点在宪法广场(Syntagma Square)无名烈士墓看换岗仪式。6.8. 第8天 9月26日 雅典沿街道向南走上山,8:20来到世界瑰宝雅典卫城(Acropolis)的入口(西门),门票20欧元。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位于雅典市中心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80年,卫城被波斯人彻底破坏。希腊波斯战争后,雅典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卫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了卫城的全部建筑。现存的主要遗迹有卫城山门、雅典娜女神庙、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等。雅典卫城——ACROPOLIS,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前庭本来是古埃及的建筑。在古代埃及,所有神庙的前庭都有左右对称的两面高墙,作为神庙的入口。这个建筑风格传到希腊之后,被希腊人做了改进。雅典卫城的入口是公元前437到前432年的建筑。按照原来计划,它应该被建造成三层对称的建筑组合。但是为了不破坏古老的雅典娜神龛,在伸向右方的岩石上的建筑部分已经作了修正。雅典卫城的入口极其宏伟,中央部分是一个大门式样的建筑,这个建筑由大理石石柱组成,共为五间。越往中间则越高、越宽,最中间的一间最宽阔。这种建筑设计与风格是首创,此后被很多其他的建筑所模仿。卫城入口的石柱都是多利克柱式。伊瑞克提翁神庙( Erechtheion)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间,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克样式的典型代表,以6少女石柱而著称。神庙有三个神殿,分别供奉希腊的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是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是雅典卫城最辉煌的建筑和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建于公元前447—421年。神庙呈长方形,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比古风时期多立克柱式通常采用的4比1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这反映了多立克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5世纪中叶,神庙被改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年土耳其人占领雅典后将神庙改为清真寺。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炮火击中了神庙中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庙的中部。雅典鸟瞰阿迪库斯(Herodes Attikos Theatre)露天剧场建于公元161年,由罗马时代哲学家Tiberius Claudius Atticus Herodes为纪念他的妻子而建造,位于卫城入口南侧,直径38米的半圆型的露天剧场可容纳6000人,每年6月到9月,是雅典艺术节的重要舞台。狄俄尼索斯剧场(Dionisos Ancient Theatre)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初建于公元前六世纪,比卫城还早。狄俄尼索斯(Dionysus)不仅是酒神,也是戏剧之神,因此以他命名剧场。11:35从山下的东南门出来,哈德良拱门(Hadrian’s Arch)就在路旁。哈德良拱门是罗马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31年建造的凯旋门,高18米,宽13.5米。12:00 在宪法广场希腊议会大厦前1923年建立的无名烈士墓看换岗仪式。士兵的装束很有仪式感,脚蹬带有黑色绒球的古老皮鞋,白色的紧身裤外面套着米色连衣军装短裙,红色的帽子斜吊着一把长长的黑色流苏,配着一把带刺刀的礼仪枪。士兵踢腿要高达90度,落下时大腿保持平举而小腿先落下,脚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做一个后踢的动作,很有难度。午睡后3:20向北步行20分钟到达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门票10欧元。博物馆始建于1866年,23年后完工,是希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希腊所有博物馆中馆藏最丰富的,全面集中地展示古希腊文化。博物馆展示区主要分两层,共有50间展览厅,收藏品近2万件。博物馆入口处有4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立柱,将希腊的古典烘托得淋漓尽致,整个建筑大气磅礴,雄伟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一踏进正面展厅,就是迈锡尼文化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国王黄金面具,两个眼珠鼓鼓的,显得炯炯有神;宽大的脸面,似乎要把一切包罗进去;嘴边两道宽宽微翘的八字胡,更是妙趣横生。旁边摆放着许多薄金如纸,花纹纤细的牛头杯和酒杯等。要知道这些都是距今3600年前的作品,足见古希腊金器制造业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876年7月,黄金面具由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迈锡尼著名的“狮子门”城墙内的墓穴中发掘出,当时认定为阿伽门农的面具。后来证明其属于比阿伽门农早三、四百年的另一位国王,但“阿伽门农黄金面具”这个名字还是一直沿用了下来。如今是国家考古博物馆镇馆之宝。金面具在中国比较少见,比较知名的有公元1018年的辽代陈国公主黄金面具和商周时期金沙遗址的黄金面具。古希腊人最早开创了衡器理论,荷马史诗时代的天平基克拉迪(Cycladic)文化早期青铜器(公元前2300-2800年)馆中最早的艺术品来自基克拉迪群岛(Cyclades)。这些小提琴形状的女性雕塑可能是用来崇拜大地母亲的,它们的年代是大约公元前2500年。雕塑特点是面部特别平,无眼、口,只刻划手足身躯和头、乳等,形制古拙。。整个造型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自由的崇尚和向往。大理石雕塑《竖琴师》镇馆之宝,公元前140年的巨型青铜马与非洲小骑手雕像《骑马少年》。马的骨骼、肌肉以及根根暴筋刻画得苍劲有力。勇敢的骑手身姿前俯,两眼直视前方,两腿紧夹战马。这匹庞大的战马与瘦小的孩童非常不成比例,但从整体看,给人一种奔腾的神韵,充分反映了古希腊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冶金技术和雕刻艺术。1928年,从希腊埃维亚岛(Euboea)海域打捞出来的青铜雕像《海神波塞冬》(一说为《主神宙斯》,因手中的物品遗失而无法判断其身份),高3米,约完成于公元前460年。海神有着健壮的体格,他宽肩厚胸,筋肉隆起,迈开双腿,左臂前伸,右臂向后上举,一副欲将三叉戟掷出(一说为手握雷电)的矫健姿态。海神的脸上富有表情,尽管镶嵌的眼珠已经失落,留下了黑黑的两个空洞,但神采依旧,属于镇馆之宝。《安基西拉青年人立像》高149.3CM,希腊古典时期后期重要青铜像。是1900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基西拉岛(Cythera)附近海域发现的。《阿弗洛狄忒(Aphrodite)》,希腊神话奥林匹斯主神之一,爱与美神。《海神波塞冬》工作人员特意指点我们看这座大理石《雅典娜雕像》。雕像是公元3世纪的作品,它是公元前438年矗立在帕特农神庙雅典娜雕像的1/12缩小版。雅典娜行头齐全,表情自信,眼睛严肃,英气逼人,随时为正义公平出征战斗。约公元前100年时根据公元前420年的青铜原件复制的狄亚杜梅诺斯雕像公元前600年的古希腊年轻男性裸体雕像。约公元前570-550年,双翼狮身女斯芬克斯雕像。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长着女人的头和胸部、狮子的身体、背上有一对翅膀,同时结合了人类的智慧和野兽的力量,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在建筑作品中,作为建筑物的守卫。二层的圣托里尼岛展厅不大,吸引人的是米诺斯文明三幅壁画:《拳击少年》、《羚羊》、《春天》。公元前16世纪,一次火山爆发将圣岛的阿克罗蒂里小镇(Akrotiri)埋葬,壁画被保存在火山灰下。展品复原了发现它们时在房间的相对位置,《春天》是一幅画在一个房间三面墙上的画。《拳击少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羚羊》《春天》米诺斯文明古船复原模型公元前1400—1300年的壁画《迈锡尼女神》是镇馆之宝,色泽鲜艳,人物清晰丰润,线条优美流畅。“万字符”陶罐蝴蝶型双耳花瓶白底彩绘莱基托斯陶瓶(Lekythos),约公元前450年。希腊人早在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从公元前1700年左右开始的中期米诺斯阶段,在克里特岛发现有线形文字A,考古学者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泥板文书。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的后期米诺斯阶段,可能是吸取线形文字A的某些因素创造了线形文字B。公元前900年左右,希腊人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了字母并加以改造,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希腊文字。在博物馆里浏览了3个小时,出门向南走,20分钟后来到了著名的新古典主义三部曲(Neoclassical Trilogy):雅典科学院(Academy of Athens)、雅典大学(University of Athens)、希腊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Greece)。三座雄伟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矗立在Panepistimiou大街(当地人习惯称为大学街)上,这是希腊独立之后,国王奥托一世决定迁都雅典时兴建的标志性建筑,均由丹麦建筑师汉森兄弟设计。1859年奠基的现代建筑雅典科学院模仿了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入口门廊采用爱奥尼克柱式,六根爱奥尼克式柱支撑起一个带浮雕的三角楣,外面两根列柱顶端分别是身着盔甲的雅典娜和手持乐器的阿波罗,列柱下面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坐像。雅典大学在三部曲里居中,是哥哥克里斯蒂安·汉森(Christian Hansen)1839年设计的。他早于弟弟来到雅典并迅速成为奥托国王的御用建筑师,正是他的成功为弟弟在雅典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雅典大学在建筑上以希腊古典时期风格为主,大量采用了廊柱。主楼正面门厅由2根爱奥尼克圆柱支撑,左右各4根方柱支撑着内走廊,走廊里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希腊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Greece)位于最北边,是弟弟汉森1888年设计的。入口高大宏伟的门厅模仿了赫淮斯托斯神庙,有意思的是,这个模仿古希腊的多立克式建筑却没有在三角楣和间板上留下任何雕饰。门厅前为半圆形双向台阶,凸显出图书馆高高在上的形象。前面的空地上有人正在耍火流星。6.9. 第9天 9月27日 雅典——比雷埃夫斯港8:35出门,过风之塔(Tower of the Winds)向南走上坡路,经过100多年前修建王宫石匠门住过的白墙蓝门小巷,经卫城的东北坡于9:25来到卫城东南门对面的新雅典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门票10欧元。新雅典卫城博物馆是一个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建筑,落成于2009年6月20日。三角楣雕像遗迹一层展厅伊瑞克提翁神庙的5根女像柱(Caryatid)真品。女像柱以希腊少女为形象,姿态优雅、宁静秀美,梳有复杂精致的发型,身着轻纱,衣褶和人体都统一在垂直的视线中,具有稳定感和力量感。她们的“发型”其实是增加支撑的承重物件,巧妙地解决了承重力不足的建筑难题。半人马像博物馆三层向北远眺卫城博物馆建在一处考古遗址上,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的民居、水井,……。11:30离开,沿着卫城北面经罗马古市集回到酒店。下午购物。雅典卫城西北侧从Monastiraki站乘地铁绿线7站,5:10到达比利埃夫斯港(Pireas),入住爱克波酒店(Acropole Hotel)。途中曾看到夫人双肩背包的拉链开了,也没太在意,重新拉好。到酒店后才发现背包里放在最上面的一个针织钱包没有了,这时才意识到在地铁里遇上了小偷,好在钱包里没放钱,只是一些没什么用的票据。出国前看到许多人说雅典比较乱,地铁里的小偷多。因此,在雅典还是比较小心的,出门前都要互相叮嘱注意防范,结果仍然防不胜防。这也是我们这次23天行程中唯一的一次“被盗”。希腊的其它地方,包括塞萨洛尼基还是很安全的,人都很热心友好。雅典地铁车票稍事休息后散步到港口蓝星渡轮公司(Blue Star Ferries)的售票处确认明天去圣托里尼岛的船票和乘船码头。6.10. 第10天 9月28日 比雷埃夫斯港——圣托里尼岛7:05退房,5分钟走到码头登船Blue Star Delos。买的是7层软座舱的票,46.5欧元/人。7:25开船,船是韩国大宇制造的,一共9层。1~5层是货舱,客舱在6~8层,9层可以停靠直升飞机。8层有10间卧室,7层有VIP舱室。船上90%以上的人是散座,软座舱里几乎没有什么人。船上有个中国旅游团,去巴尔干几国游,大部分是中老年游客。圣托里尼船票软座舱散座船在途中停靠2站。10:40停靠帕罗斯岛(Paros)20多分钟。11:50在纳克索斯岛(Naxos)停靠10多分钟,该岛是基克拉泽斯群岛中面积最大也是最美丽的一个岛屿。下图左上角是阿波罗神殿遗址。它位于纳克索斯城北边一小岛的山丘上,是公元前6世纪暴君利格达米(Lygdami)修建的,目的是要建成全希腊最大、最壮观的建筑,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再后来,建造神庙的大理石都被拿去修建造城堡,如今只剩下了一个石门,但是却成为纳克索斯岛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瞻。虽然神殿并没有建成,也从未供奉过阿波罗神,但是今天站在仅存的石门下,看到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按时进出石门,冥冥之中这里也成为了太阳的神龛,不得不令人叹息造物之神奇。下午3:05船进入圣托里尼岛的Athinios bay湾,可以看到菲拉湾赭红色的断崖绝壁上之字形通往菲拉城区的山路。3:20上公交车,车票2.3欧元一张。行驶途中看到我们的渡轮正在缓缓地驶离港口。车绕了一大圈于4:10到达圣托里尼岛首府菲拉汽车总站,4:30入住车站旁的格鲁吉亚公寓(Fira Georgia Studios)。稍事休息后于5:23登上去伊阿(Oia-Ia)的公交车,车票1,8欧元/人,20分钟后就到了圣托里尼岛最北端的伊阿小镇。伊阿是欣赏世界上最美丽日落的地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如过江之鲫,下车后不须问路,随着人流走自然就会找到看日落的最佳观赏点。圣岛建筑的主色调是蓝白相间,蓝顶教堂是一大看点。很快就走到了一个大教堂,恰逢一场婚礼。街巷干净整洁、花团锦簇、迷宫般的阶梯道路曲径通幽。穿行之间,爱琴海就在脚下。临崖观海,整个海面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晶莹剔透。海水所散发出的蓝,是那样的纯粹、仿佛有灵魂的气息,通过空气,渐渐渗入胸腔、沁入心扉,染得你一片纯蓝。爱琴海的蓝,确实是蓝得让人诧异,仿佛构成海水的水分子本身就是蓝色的,才会蓝得如此叫人心醉。伊阿海角的拜占庭古堡遗迹是最佳观赏点,但是早已人满为患没有立足之地。于是继续往北面的高处走,所有的小路上都挤满了人,6:40终于在一处石阶插缝坐了下来。此时,太阳西垂,原本刺眼的光线变得十分柔和。临近7时,许多游艇迅速驶入开阔的海域,预示着日落的开幕。7点刚过,太阳如一轮金色的火球缓缓沉入海水中,染红了天际线,赞叹声、欢呼声、拍照声不绝于耳。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海平面上几乎没有什么雾霭,堪称看到了最完美的日落。在落日余晖中返回,游客挤满了小街。乘公交车回到菲拉吃晚饭,看菲拉夜景。气温23度。6.11. 第11天 9月29日 圣托里尼岛——亚历山大7点来到公交(换乘)总站,询问去佩里萨黑沙滩(Perissa Beach)的公交车,调度室的人还没有上班。昨天查询头班车是7:10发车,此时已经有一些乘客在等车了。圣岛的公交车没有线路标志,每辆车在挡风玻璃上贴一个圆圈数字,想去哪儿得去问调度是哪辆车,调度会告诉你一个数字,然后去看车头玻璃上的数字找车。7:10司机把车开过来招呼大家上车,在拿着地图向售票员确认了是去Perissa Beach的车后上了车。圣托里尼公交车票车刚开就看到一轮红日从山岗上冉冉升起,很大、很漂亮。10分钟就到了机场,大部分乘客都下了车。然后车沿着机场外围往南开,本以为接下来就要去黑沙滩了,但也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先去机场?车到了机场南头转向,从奥维互动地图上看是往回开的,感觉不对头连忙问司机,司机说车不去佩里萨,这才明白坐错了车,只好被拉回了菲拉车站。下车后看了调度室的发车时刻表,7:10发的车有两班,分别去机场和Perissa。可是,当时并没有看到有另一辆车走呀。下一班去Perissa的车是8:45发车,剩下来的一个小时怎么打发?马上决定去找蓝顶教堂。蓝顶教堂是圣托里尼明信片式的地标建筑,据说有300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曾经刊登在199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的圣母玛丽亚教堂,就在菲拉镇的北面,来之前已经把它标注在奥维互动地图上了。于是按图索骥,走街串巷。20分钟就到了圣托里尼皇宫酒店(Santorini Palace),从酒店侧门进入穿过去,就看到了大名鼎鼎的蓝顶教堂。教堂位于悬崖边上,白色建筑、蓝色圆顶和蔚蓝大海的经典组合,不仅是圣岛驴友的必游之地,也是拍摄婚纱照的经典背景风光。拍照完往回走,沿途美景赏心悦目。回到酒店取点东西后,坐车前往圣岛东南部的佩里萨黑沙滩,9:13到达。这里的蓝顶教堂也很漂亮。Perissa是圣托里尼最美的海滩,海滩上的沙粒是黑色的火山石,独特的火山地质造就了独特的黑色沙滩。海水清澈见底,或许是早上的水还没有晒透,颇有些凉。既然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就拥抱一下浪漫的爱琴海吧。这里也有中国旅游团到来,一位女游客脚崴了,被丈夫搀着跟在队伍的后面艰难地走着。觉得她真是太倒霉了,本该享乐的地方却来遭受痛苦。10:45乘车返回菲拉,回到酒店后马上洗去身上的海水盐渍。退房后上街溜达吃个Pita快餐。下午1:02乘车车前往圣岛南部的红海滩(Red Beach),车票2欧元,半小时后到达终点站。下车后沿着海边向西走,一路风景如画。翻过一座小山,就到了赭红色岩壁下的红海滩。海水极为透亮,游泳的人很多,很后悔没带泳衣泳裤来,无法畅游一番。这块红海滩在整个以黑色为主的火山岛上显得颇为突兀,由于火山运动将含铁丰富的岩浆喷出地面,经过漫长的岁月氧化而呈现出红色。正是因为这别具特色的红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乘车返回途中于3:16在Santo Wine站下车。这里有个酒庄,对酒没什么兴趣,就直接前往皮尔戈斯小镇(Pyrgos)了。皮尔戈斯小镇是圣托里尼岛的最高点,一直到19世纪早期仍是圣托里尼的首府,镇上遗留着许多精美绝伦的拜占庭建筑和美丽的教堂。小巷如蛛网一般,贯穿于民宅之间。道路较窄,游客很少,与菲拉和伊亚相比显得很幽静。4:40乘公交车返回,10分钟就回到了首府菲拉。这时离计划去机场的时间还有2个小时,于是坐5:00的车,10分钟到伊莫洛维里(Imerovigli)下车。走从伊莫洛维里经菲罗斯特法尼(Firostefani)返回菲拉的悬崖步道,这是一条长约3公里的经典旅游路线,沿途是下坡路省时省力,经过众多蓝顶教堂和漂亮房子,碧海蓝天、花簇似锦、蓝白建筑、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走到半路又来到了那座著名的蓝顶教堂。早上8点来时,太阳在东边,教堂在阴影里不那么亮堂。此时是下午6点,落日西垂,整个教堂沐浴在夕阳之下,又是一番景色。6:20回到菲拉,买了Pita吃,回到酒店取行李,7:00乘公交车,又是早晨的那个司机,他也认出了我们,笑着说早上你们坐错了车。7:10到达机场,机场很小,可是人很多。出来之前,孩子说提前一小时到机场就行。我们怕有意外,提前两小时到了机场,没地方坐,只得坐在楼梯的台阶上耐心等待。9:10起飞,半个小时到达雅典埃勒坲瑟里奥斯机场。飞埃及亚历山大的转机时间又是一个半小时,也挺紧张的。原以为还会像莫斯科那样有人引导转机,没想到根本没人管,只好随着人流往外走。走到要出机场大厅时不放心,怕出去就进不来了,所以再三询问机场服务人员后,才敢走出大厅。接着进相邻的航站楼,上楼过海关,排队的人非常多,心里愈发着急。好在速度还算快,提前40分钟到达A22登机口。登上庞巴迪载客50人的螺旋桨小飞机,11:50飞机起飞,告别了美丽的希腊。6.12. 第12天 9月30日 亚历山大——阿斯旺飞行2小时,于希腊时间凌晨1:50、埃及时间12:50到达位于亚历山大市中心西北60公里的博格埃尔阿拉伯机场(Borg El Arab Airport Alexandria)。希腊、埃及都在东2时区,但此时的希腊是夏时制。到了海关,在附近的窗口每人花25美元买一张签证贴纸,自己贴到护照内页上。在同一窗口换一些埃及镑,汇率1美元=16.1667埃镑。半夜时分,入境人很少,海关没有盘查我们随身带的美元,顺利盖章放行。也许是我们持有申根签证的缘故。出国前对于在亚历山大机场能否半夜打到车、是否会挨宰不无担心。攻略上说,埃及打车往往是先给你个低价,等到站付钱时时就会变卦说这只是一个人的价格,让你多掏钱。1:50取到行李。出机场后没看到出租车,门口穿制服的人说出租车要400鎊并打电话叫车过来。感觉400鎊挺贵的,就想到外边看看。穿过广场有不少出租车揽客,司机们缠着你说到市区300鎊、400鎊,见你摇头,其中一个司机把价格降到了200鎊,感觉可以接受,就问他200鎊是拉2个人还是1个人的价?再三确认是2个人的价后才敢上车。车上已有1个人坐着,心想这是拼车的还是司机一伙的?进城到了亚历山大图书馆附近,那个人下车付款并卸下了他的货物。车往回开不远2:50到达我们住的亚历山大施泰根贝格尔塞西尔酒店(Steigenberger Cecil Hotel Alexandria)。下车后司机果然变卦,要一个人200鎊,又说一个人300鎊,我告诉他在机场咱们是说好了的2个人200鎊,给了他200鎊后也不搭理他,拖着行李箱就往酒店里走,有酒店服务生在门外接应行李,司机嚷嚷半天也只能这样了。塞西尔酒店是亚历山大的著名酒店,丘吉尔曾经住过,料想出租车司机也不敢在这里耍浑,就这样过了在埃及的第一关。睡了4个小时后8:00起床,10:00退房,行李存在酒店后去火车站买下午去开罗的火车票。沿途路过古罗马遗址等处景致,25分钟走到火车站。在火车站买到下午3点918次去开罗的2等坐票,45鎊/人,然后穿过街心广场去庞贝柱。这里离市中心稍远,石砌马路有些脏,房屋外墙掉皮、车辆不让行人,与希腊相比感觉是两个世界。亚历山大至开罗火车票古董级有轨电车,车门不关,乘客跳上跳下。11:20到达庞贝柱(Pompey's Pillar)。庞贝柱建于公元297年,高约27米,原是萨拉皮雍神庙的一部分,为感恩罗马皇帝戴克里先而建。神庙存在时间很短就毁了,只有石柱保存下来,成为古代航海者的航标。站在门口就能看到废墟中的庞贝柱和两座狮身人面像,门票80鎊,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贵,于是不想进去了。下一个目标是奎贝堡。庞贝柱门前有个电车站,看了下站牌估计中途还得换车,这样太费时间,于是决定打车。向路过的行人打听,一位小伙子说这路电车不到奎贝堡,愿意帮助打车。他拦了辆出租车,问过司机后说40鎊,我们同意了,小伙子又说他和女友想搭一段车,于是大家都上车。11:50到达奎贝堡。奎贝堡(Fort Qaitbey)原址为公元前283年托勒密二世完工的、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高达135米的巨型亚历山大灯塔。1303年大地震摧毁了灯塔。1480年,埃及国王马木鲁克苏丹利用灯塔遗存的石料在遗址上建造了奎贝堡,用于抵抗外来侵略。门票60鎊/人。奎贝堡门票站在城堡上向东眺望亚历山大图书馆,碧海蓝天,海湾美景尽收眼底。12:40乘小巴返回酒店,车票仅2鎊,司机不懂英文,幸而车上一位30多岁热心男士帮忙翻译,到达酒店附近时他又主动招呼我们下车。下车后想到去阿斯旺卢克索还要用到不少埃及镑,就问男士哪里有换汇的,他马上表示要带我们去,转身让他夫人先去逛街,一会儿再汇合。我们跟在他身后在闹市区走街串巷,走了一会儿还不见到地方,夫人不免疑惑,提醒此人会不会有什么套路。我看这个人衣着举止都很绅士,就说没事的。走了五、六百米,终于到了换汇店,换了300美元,汇率1美元=16.21埃镑。接着又问他附近有没有当地特色餐馆,他向周围人询问后又说要带我们去,这让我们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跟着他往酒店方向走,这边很繁华,像北京的王府井。到了一家有70年历史的老字号,他知道我们要赶3点的火车,就问我们吃堂食还是带走吃,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到。店里的菜单是阿拉伯文,完全看不懂,他帮我们选了外卖,还要替我们付账,慌得我们连忙掏钱。此时,他的夫人也赶过来了。于是我们捧着吃的与他们告别,非常感谢一路帮助,赠送钥匙链权当纪念。这是我们23天中遇到过的最好的人,埃及人的真诚热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很快来到酒店旁的滨海大道,坐在海堤上一边吃一边欣赏美景。亚历山大是埃及第二大城市,也是最美丽的城市,许多欧式建筑是100年前殖民时期的遗产。滨海大道是亚历山大最漂亮、最宽敞的地方,风光秀丽,楚楚迷人,包着头巾的阿拉伯女子和穿白袍的阿拉伯男子双双对对坐在海堤上。Saad Zagloul Square广场。塞西尔酒店(Cecil Hotel)大眼睛小朋友十分可爱。下午2点到酒店取行李,打车去火车站,20鎊,路上堵车。下车付款时司机说是1个人20鎊,连忙问他原来不是说一共20鎊吗?他笑笑说,开个玩笑啦。3点乘火车离开,2等车软座,到开罗220公里,5:45正点到达,行车2.75小时,列车平均时速80公里。亚历山大到开罗的车最快2.5小时到达,时速88公里,可能是埃及跑得最快的火车了。一般的列车都是3个多小时,越慢票价越便宜。去阿斯旺的车还有2小时开车,于是在火车站内外转转。内燃机车是1973年德国Henschel公司制造的。许多去对面站台的乘客不愿意走地下通道,而是跳下去再爬上对面的站台。如果站台之间有客车拦路,则穿越车门去对面的站台。有些人甚至从机车与发电车连接风挡处钻过去,全然不顾轰鸣着的机车随时可能会开动,真是令人目瞪口呆。7:45列车驶离第8站台,车厢里没几个乘客。开罗距阿斯旺880公里,正点到达阿斯旺的时间是次日9.25,行车13.67个小时,列车平均时速约65公里。客室是2个人的上下铺,有个小洗手池,水细如线。电源插座可以给手机充电,但是插上电热水壶就给憋掉了。车上包早、晚两餐,味道还可以,乘务员服务周到。6.13. 第13天 10月1日 阿斯旺夜里醒了,趴在车窗旁向外看,路旁不时闪过绿灯装饰的清真寺宣礼塔,十分亮眼。6点醒来,天已大亮。铁路沿线甘蔗成片、椰树繁茂、人们骑着毛驴在田间行走耕作。6:44到卢克索,9:15到考姆翁布(Kom-Ombo)。村镇里不少房屋没有封顶,钢筋柱子矗在屋顶上。据说表示房子没盖完可以避税,也可能是打算以后有钱了再往上盖。列车晚点35分钟,10点抵达阿斯旺(Aswan)火车站,地接Ahmed Aco先生在站台上接站。坐上汽车后先往北开了1公里把在游轮住宿的客人送到码头上船。我俩换车后向南走,10;30到达努比亚博物馆,门票140鎊/人。博物馆于1997年对外开放,占地5.5万平方米,藏品丰富。可惜里面只有6—7个观众。古埃及第19王朝第3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雕像,约BC1279-1213年在位。3200多年前的石像十分精美。19王朝时期月神、智慧之神兼文书托特(Thoth)雕像,埃及象形文字的发明者,常以鹭鸶头或者佩戴满月圆盘的狒狒形象出现。26王朝公主像3000-3500年前新王国时期头像努比亚为东北非古代地区名,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把苏丹称为努比亚。努比亚人生活在尼罗河第一至第六瀑布之间绵延1000英里的广阔地域,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成立国家。埃及人约在公元前3000年第一王朝第2位法老阿哈(Aha)时开始进占努比亚,到公元前2600多年第四王朝第1位法老斯尼弗鲁(Sneferu,公元前2613—2589年在位)时首次征服了努比亚。公元前700多年时努比亚人也曾统一埃及全境,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公元前747—656年)。努比亚博物馆以丰富的古埃及、古罗马、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时期的珍贵藏品展示了努比亚人的灿烂文化。努比亚学校塑像博物馆后院有4.3万平方米的绿地,建有一些努比亚民居的复原物和石雕等,匆匆走过,不及细看。11:30离开,11:50到达菲莱神庙入口,门票140鎊/人。过安检时工作人员看我俩是中国人就说要清凉油,从攻略里得知埃及人喜欢中国清凉油,特意买了些带上,还真有人要,送给他们每人一个。努比亚博物馆、菲莱神庙两套门票来到渡口,停着许多小船,要价350鎊,中午游客很少,想拼船也找不到伴儿,烈日当头晒得冒油,砍价到200鎊(约合人民币90元)包条船过河,10分钟到达尼罗河中小岛上的菲莱神庙。与努比亚船工合影菲莱神殿原来建在阿斯旺南边尼罗河中的菲莱岛上,60年代建设阿斯旺大坝后,神庙几乎全部淹没。埃及政府将庙宇拆成45000多块石块和100多根石雕柱,在菲莱岛东北约700米处的阿吉勒基亚岛(Agilkia)上,按照原样重建。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古埃及第30王朝法老涅克塔尼布一世(公元前380-362年在位)为祭祀女神伊西斯建造了菲莱神庙。希腊征服者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5-246年在位)重建。建筑融合了古埃及法老时代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建筑风格,由伊西斯神庙(Temple of Isis)、柱廊、图拉真亭(Trajan’s Kiosk)等构成。伊西斯(Isis),是古埃及神话中的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被视为完美女性的典范,丈夫为冥王奥西里斯(Osiris)。基督教中的圣母子形象,与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形象雷同。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头饰就是一宝座。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古埃及神庙,迎面是18米高巨大的塔门和两侧数十根粗大圆柱构成的柱廊,气势恢弘、令人震撼和兴奋。要知道这可是比中国秦始皇时代还要早的建筑呀,传说中的秦始皇阿房宫早已灰飞烟灭,而菲莱神庙已经屹立了2000多年,这还是古埃及建筑中最年轻的。第一塔门西柱廊建筑物上雕刻着法老向神灵敬献贡品的故事和象形文字,椭圆形轮廓里是法老的名号。东柱廊第二塔门第二塔门内西柱廊伊西斯神庙伊西斯哺育荷鲁斯努比亚人热情邀请合影及席地手抓餐。150多年前欧洲人涂鸦。图拉真亭(Kiosk of Trajan)图拉真(AC98—117年在位)是古罗马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五贤帝排行中位列第二。图拉真在位期间,对内巩固了经济和社会制度,对外发动战争,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范围。由于其功绩卓著,获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最佳元首”称号。哈托尔(Hathor)女神,荷鲁斯的妻子。司爱与美、富裕、音乐舞蹈、母亲儿童。侏儒贝斯神(Bes)。司婚礼、分娩、音乐、舞蹈。游览一小时后乘船返回到景区门口,在等车的时候卖纪念品的努比亚小伙子热情地邀请夫人跳舞,随着音乐响起,几个青年人加入进来,大家不亦乐乎。这里顺便提一下,2019年11月初,埃及地接在微信里发布了埃及政府新颁布的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调整通知,如下所示:主要景点外国人门票价格调整如下(单位:埃及镑):景点 旧 新吉萨金字塔 160 200卡纳克神庙 150 200卢克索神庙 140 160帝王谷 200 240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 100 140哈布城 80 100伊德富荷鲁斯神殿 140 180考姆翁布双神殿 100 140菲莱神庙 140 180阿布辛拜勒神殿 215 240埃及博物馆+木乃伊展厅 300 300科普特博物馆 100 100阿斯旺努比亚博物馆 140 140下午2:30入住火车站南边1公里处的Cleopatra Hotel。休息一个小时后来到尼罗河边,与另外4名中国年轻人同坐一条三桅帆船(Felucco)泛舟尼罗河上。2名船工是努比亚人,皮肤黢黑。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埃及的长度是1530公里,孕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被埃及人视为母亲河。阿斯旺被公认是游赏尼罗河最美的河段,此处濒河面山,景观一流,河水十分清亮,水面白帆闪动,迤逦风光无限,夕阳霞光的效果最为浪漫。5:18日落。落霞与孤帆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数名黑孩子划着单舟来到各艘船边,不停地唱歌讨钱。见我们是中国人就用中文唱道:“两只老虎,两只老虎,……”5:40上岸去参观阿斯旺博物馆,却早在4点钟就关门了。结束2个小时的尼罗河三角帆船观日落后回到市区,正值华灯初上。转了一会儿才在一条商业街上找到一家吃饭的地方,手机地图显示这里距酒店大概有200多米。吃完饭后手机没电了,充电宝又没带,感觉沿着这条商业街往北走就能到。房间钥匙上面有酒店的名字“Cleopatra”,却没有地址。向餐馆的人问路他们都说不知道,只好到街上问。几个路人说应该向西走,虽然感觉应该是向北但还是按照当地人的指点向西走到下一个路口。觉得不太对头,于是找看起来有些素养的年轻人问路,被问的人也说不知道,不过他马上招呼路过的人询问,也有路人主动过来当参谋的。就这样,七绕八绕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酒店,其实酒店就在商业街的一个路口上。路上经过一条很空旷的街,在军人站岗的门前问路还不让停留,感觉晚上的方向感安全感比白天差多了。这大概是此行23天中最具危险感的一次经历,不过又一次感受到埃及人的热心和真诚。先后问过大概10个人,所有人不论其知不知晓都很乐意帮忙。其实这家酒店还是个知名酒店,回国后在《埃及玩全攻略》书中查到书中的阿斯旺地图上就有这个酒店,那条商业街是著名的苏克大街(Sharia as-Souq)。6.14. 第14天 10月2日 阿斯旺——阿布辛拜勒——伊德富早上3:55退房,4:20等来面包车,带着行李和酒店备好的早餐盒上车,上满8个人后向南驶向阿布辛拜勒。5点过阿斯旺水坝,路上经过至少5—6个检查站,6:47在一个检查站休息。据说埃及南部不太安全,旅游车须结队而行且有军人押车保护。但一路上并没有看到有军车随行,虽然检查站有挎枪的军人,并没有感觉到传说中的紧张与危险。汽车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穿行,公里两侧寸草不生,人迹罕见。8:20到达阿布辛拜勒,门票215鎊,摄影票300鎊,手机拍摄免费。埃及人买门票只要10.5镑,折合人民币不到5元钱,真的是很便宜。阿布辛拜勒神庙(Abu Simbel temple)位于阿斯旺以南297公里,距苏丹边界约20公里。建于公元前1300—1233年,是古埃及规模最大的岩窟庙建筑(或称为石窟庙),整座神庙凿入岩石山窟中。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神庙有大小两座,全部在尼罗河西岸峭壁上凿刻而成。大庙(主庙)为古埃及第19王朝第3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约公元前1309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而建,奉祀拉神(太阳及王权之神),庙内分3个大厅,深入峭壁达55米。庙前有4尊20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姿巨像,是古埃及岩窟造像中最大的。小庙为其最宠爱的妻子──尼斐尔泰丽(Nefertari,又译做奈菲尔塔利、纳芙塔蒂)而建,奉祀哈托尔(天空女神),庙前有4尊拉美西斯二世立像和2尊王后尼斐尔泰丽像。造像较小,但王后姿态美丽动人。建庙的目的是宣扬在位长达67年的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震慑南部的努比亚人。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史上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位法老,一直活到96岁。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巍峨矗立在尼罗河畔3200多年,与中国商朝中期同时代。庙门洞口两旁利用山崖的斜坡岩壁雕刻出4座20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仰望巨像入口雕像基座上浮雕着被俘虏的敌人。基座侧面的浮雕是尼罗河神哈比(Hapy)捆绑莲花及纸莎草的图案,象征统一上下埃及。中间椭圆形徽章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第一多柱厅有两列8根9米高的人形角柱支柱。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在建筑上有一个神奇之处是每年的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诞辰日)和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登基日),旭日光辉从洞口大门射入,穿过55米深的庙廊,披撒在神庙最深处圣坛内的右边三座石雕像上,而第四位冥神则永远照不到太阳。这是建筑师特意设计的,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奇迹。我们在10月2日9点多看到的情形是:阳光直射在中间两位的身上(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右起第一位太阳升起之神拉·哈拉凯悌(Ra-Horakhty)的身上也有亮光而第四位黑暗之神普塔(Ptah)则坐在阴暗之中。这个光景或许与10月21日差不多(神庙迁移后,日期推迟一天)。向神灵下跪进贡描绘卡迭石战役的壁画。约公元前1274年5月底,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率领2000辆战车和近16000名步兵,与赫梯国王穆瓦塔尔二世争夺赫梯在叙利亚的主要基地和军事要塞——奥伦特河畔的卡迭石。卡迭石战役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战后缔结的《埃及赫梯和约》是历史上保留至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条约文书。拉美西斯二世驾着双轮马车,张弓猛击赫梯,敌军四散逃逸。尼斐尔泰丽神庙,门口6尊10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夫妻站像。古埃及王后造像不能高于法老膝盖的位置,这里是唯一的夫妻同高像,足以表明拉美西斯二世对于王后尼斐尔泰丽的爱有多么深厚。拉美西斯二世夫妻向哈托尔敬献纸莎草。化为牛形的哈托尔女神乘船航行于纸莎草从中,画面精美动人。哈托尔女神头像。游览近2个小时后于10:10乘车返回,约3个半小时回到阿斯旺的游轮码头。码头上并排停放着4艘游轮,穿过3艘游轮的客厅才登上我们的船。地接Ahmed Aco先生帮助我们入住并收取4天的旅游费用后就离开了。下午2:30开船。游轮定员75人,1—3层是客房和娱乐室,底下一层是餐厅,顶层甲板有游泳池和吧台。我们住在一层,房间宽敞,卫生间有浴缸。船上的自助餐很丰盛。当初Ahmed Aco先生提供的报价是到达阿斯旺的第一天就入住游轮,费用仅增加25美元/人。我们却以为船上不如陆地住着舒服,看来是对游轮不够了解。船上大部分游客是德国团,有不少德国老人。中国人有6位,都是Ahmed Aco先生的散客。其中2人是广州深圳姑娘,2人是北京天津的情侣。昨天三桅帆船游就是我们6位。午睡后,下午5:00船停靠考姆翁布(Kom-Ombo,又译为康翁波、科昂波)。有导游上船来接我们6个中国人去参观考姆翁布双神庙。考姆翁布双神庙(Kom-Ombo Temple & Crocodile Museum)在阿斯旺以北46公里的尼罗河畔,主要建筑于公元前二世纪托勒密时期重建,浮雕大多是在托勒密十二世及罗马时期完成的,是埃及唯一一座供奉双神的神庙,以中轴线为对称,左右分别有两个入口,北侧祭奉鹰神荷鲁斯(Horus),南侧供奉鳄鱼神索贝克(Sobek)。荷鲁斯是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王权的象征,同时也是复仇之神。他是冥王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儿子,其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头戴埃及王冠,腰围亚麻短裙,手持沃斯(能量)手杖与安卡(生命)符号的神祇。索贝克是古埃及神话中的鳄鱼神,以鳄鱼首人身的形象出现。据说索贝克是赛特和涅伊特之子,他曾保护年幼的荷鲁斯,协助伊西斯和奈芙蒂斯对抗赛特。落日映照下的双神庙。浮雕中间的狮首女神伊西斯正在给法老托勒密十二世(左三,Ptomely XII,公元前80—51年在位)授予象征着复活永生的生命钥匙,女神身后是鹰首荷鲁斯,法老身后是天空女神哈托尔(Hathor)和智慧之神兼文书托特(Thoth)。伊西斯的形象一般是头顶王座或牛角日盘,导游说这幅壁画是埃及唯一的一幅狮首伊西斯像。荷鲁斯将权杖授予法老,其身后站着有鳄鱼神索贝克。古代埃及人的数字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埃及人就已经把一年确定为365天。智慧的埃及人还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种植和收获3个季节,每一季节为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的5天称为“闰日”,作为五大神的节日,如此全年共365天。每个月有3个礼拜,1个礼拜10天,每年的7月19日是尼罗河的新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埃及人在全人类中第一个想出了用太阳年来计时的办法,……把一年分成各有30天的12个月,每年再加上5天,这样一来,季节的循环就与历法相吻合了。”下图是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十分珍贵。上面记载着一年360天每天需要做什么,剩下的5天是宗教祭祀的日子,不在日历中。古埃及法老王冠的含义。下图浮雕中间是古埃及的医疗器械,包括剪刀、产钳、手术刀、骨锯、钩子、天秤和器皿、牙科器材等。这也是最早出现的医疗器械图案,不少至今还在沿用。最左边蹲着的两位,表现着古埃及人分娩的姿式。伊西斯妈妈诞下小荷鲁斯,并为其哺乳。神庙西侧有一口深井直通尼罗河,用来观测尼罗河水位以判断收成和征税,也是神庙的重要水源。看完了双神庙又去鳄鱼木乃伊博物馆参观。6:30回到船上,6:45开船后登上船顶甲板上看尼罗河夜景,满天星斗。10;30到达阿斯旺以北123公里的伊德富(Edfu),船靠岸熄火。6.15. 第15天 10月3日 伊德富——卢克索5:42从房间窗户向外看去,一轮红日从尼罗河对岸的椰林上方冉冉升起,映红了天边与河水。6:00来到一层大厅,当地导游已经在等候我们了。下船后2个人乘坐一辆马车去荷鲁斯神庙(Edfu Temple),清晨的街道挺清静的。约12分钟来到伊德富荷鲁斯神庙(Edlfu Temple或Temple of Horus),门票140鎊/人。神庙供奉鹰头神荷鲁斯,由托勒密三世于公元前237年开始兴建,完成于公元前57年托勒密十二世,是埃及保存最完好的神庙,因为曾被沙土埋没了上千年。 塔门、外墙、庭院、神殿都维持原貌,浮雕内容更是涵盖了古埃及崇拜的诸神传说,被推崇为一座集神殿建筑、神学、象形文字于一身的图书馆。进入景区,迎面是36米高的第一塔门,墙身雕刻着托勒密十二世在鹰首人身的荷鲁斯及女神哈托尔面前打败敌人的画面,入口两侧置有2米高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荷鲁斯鹰像庇护着托勒密三世(公元前246—221年在位)。荷鲁斯的左眼代表太阳,右眼代表月亮。头戴上下埃及双王冠的黑色花岗岩荷鲁斯像,展现王权与神祗的融合。塔门背面进入塔门后是由东、西、南三面耸立的32根粗大圆柱构成的柱廊环抱的前庭。正殿多柱厅6根立柱柱头有着完美的莲花和棕榈树图案。多柱大厅殿内墙壁刻满了浮雕,表现法老用各式各样的贡品进献给神灵,包括:花、香水、牛羊、蔬菜、水果、食品等。圣堂内放置一艘三桅木帆船的复制品,圣船前端饰有荷鲁斯木雕胸像,据说原件在法国卢浮宫。东面围墙内有石阶通向尼罗河,是尼罗河水位测量标尺。7:38乘马车返回。这次两国自由行,乘了飞机、火车、地铁、海轮、江轮、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小巴、马车、……,各种交通工具全了。船上餐厅用餐时,有服务员过来讨要笔,给了他一支圆珠笔后又招呼其他人过来拿,幸好有所准备带了一些,在这里派上了用场。11:05船停靠在伊斯纳(Esna),距离卢克索55公里。游轮一般在中途只停2站,即考姆翁布和伊德富,而现在多了一站伊斯纳,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没有导游,在码头出口处买门票, 60鎊/人,向西直走5分钟就到了伊斯纳神庙(Esna Temple),或者称为伊斯纳克努姆神庙(Temple of Khnum)。神庙是托勒密六世(公元前180—145年在位)在第十八王朝一座神庙遗址上翻修的。主要是贡献给创造了人类和动物的克努姆神(Khnum,公羊头人身神)与当地守护神奈特(Neith,鱼神)和他们的儿子杰斯马奈佛的。而今看到的神庙仅剩下一间罗马时期的多柱厅,其主体是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和韦帕芗下令建造,装饰工程在三世纪由迪克斯完成的。古埃及人相信克努姆用泥土塑造了人形,然后放入妇女的肚内,孕育成生命。也相信克努姆是尼罗河之神,他供应河水来维系生命,灌溉农作物。犹太人的逾越节就是攻击克努姆神(一岁的公羊羔),源于摩西出埃及故事。神庙位于9米深坑中,走木梯下到坑底。神庙很精致,尤其是彩绘为前几所神庙所少见,虽历经2000年依旧色彩斑斓。多柱厅由6排24根圆柱组成,每根24米高,柱头雕饰呈现16种变化,例如葡萄、海枣、棕榈叶、纸沙草、荷花花苞、.......,气势雄伟、令人震撼。古埃及神庙的特色是所有的地方都刻满了象形文字和壁画,包括柱身、墙壁和天花板,装饰之繁复完美,叹为观止。法老向公羊头克努姆神敬献鲜花。法老向克努姆公羊头神敬献香水。法老向克努姆神敬献各式各样的礼物。法老砍下成堆的敌人首级和手掌献给克努姆神。法老向克努姆神敬献成堆的敌人首级和手掌,最下边一排是捆绑着手臂的俘虏。9:20开船,驶离伊斯纳。25分钟后抵达伊斯纳船闸(Esna Lock),跟在前面船的后面,两船一起过船闸。先关闭下游闸门,待两条船都进入闸室后,再关闭上游闸门。然后泻掉闸室里的水,使闸室水面下降到与下游水位平齐,大约降低了4-5米,再打开下游闸门,开船放行。整个过程约20-30分钟。在网上曾看过伊斯纳船闸十分有趣的水上市场,不过今天卖东西的人不多,商贩站在小船上向我们打招呼和展示商品。两岸是广阔丰饶的田野,置身于美丽的尼罗河风光中在船上游泳别有一番风趣、下午4点,船到达卢克索大桥南边约1公里的码头靠岸熄火。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原来想利用傍晚时间去卢克索博物馆或街上走走,可是这里离市区约有12公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连个出租车都找不到,于是只好作罢,继续在船上游泳,并欣赏落日美景。晚9:40在三层娱乐厅看Belly Dancer and Dervus Show(肚皮舞表演),这是个意外的增项。一个十几岁的黑瘦男孩先上场跳苏菲舞,在不停的转圈中变换着动作和服饰。然后是肚皮舞表演,舞娘约30-40岁,穿着比较保守,没露着肚皮,腰肚上赘肉明显。两人的舞姿和步法很有章法,方寸之地转来转去,节奏明快有板有眼。6.16. 第16天 10月4日 卢克索——开罗凌晨3:45出发,乘车到卢克索渡口上小船,船上有咖啡和点心吃,等游客上齐后渡河到尼罗河西岸,再乘车于5:10到达热气球场地,这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热气球正在点火准备升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爬入热气球吊篮,吊篮内分为4个格,每个格站6名游客。一位司机操控火焰和方向并做游览解说。5:25热气球升空,掠过一片甘蔗地后越飞越高,升到约300米的高空。向西看是荒漠中的帝王谷和数不清的古代遗迹,村庄闪烁着灯火向东看,尼罗河似一条玉带蜿蜒流淌。5:42旭日从远处的天际线喷薄而出把天边染成了斑斓的浅红色。5:56热气球降落在一片沙土地上,当地小孩儿过来招呼游客骑毛驴。半个小时的热气球观光结束了,热气球公司发给每人一张热气球证书。在工作人员的倡导下,大家欢快地载歌载舞。这也许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观光热气球,仅70美元。土耳其、缅甸等国的热气球项目都在人民币二、三千元以上。我们坐的是Sindbad公司的热气球,回国后在它的网站上看到预订价是150美元,不知道地接Ahmed Aco先生怎么能让我们享受到五折,虽然攻略上也有说花60美元的。起先跟地接谈时,夫人还怕热气球不安全不敢坐,我安慰她没问题。体验过后,她觉得热气球是此行最难得的一次经历,很值!回到游轮上吃早餐。8;30告别游轮,随当地导游乘车过卢克索大桥开始了西岸游,途中又接上2个中国女孩。9:10到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门票200鎊/人,限看3个墓室,坐电瓶车(车费4鎊)入内。今天开放11个墓,其中有3个特级墓须单独买票。导游建议看2、8、11号墓。帝王谷坐落在距尼罗河西岸7公里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18到20王朝(约BC1567—1085年)的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已发掘出64座陵墓。10:00进入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之一KV11号拉美西斯三世墓。拉美西斯三世是第20王朝第2位法老,公元前1184—1153年在位,相当于中国商代后期和希腊的特洛伊战争时代,享年65岁,是古埃及最后一位拥有绝对权力的法老。墓室保存较好,壁画色彩绚烂。今天在几座墓内看到的都是彩色壁画,虽历经3200年依然如同新的一样,令人不可思议,感觉古埃及文化真是太伟大了。古埃及象形文字。KV8号是帝王谷内的第二大陵墓,梅伦普塔(Merenptah)法老的陵墓,他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13子和继任者,是19王朝第4位法老,60岁继位,公元前1213—1203年在位。陵墓入口的圣甲虫浮雕和125米长墓道。手握生命钥匙的太阳神拉(鹰首日盘)将权杖授予法老梅伦普塔。象形文字墓室内的法老第二石棺法老棺椁内外壁上的浮雕墓室壁画,大地之书、死亡之书、重生开口仪式。KV2号是拉美西斯四世(BC1153—1147在位)的陵墓,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5个儿子,40岁继位,第20王朝的第3任法老,在位6年,曾大兴土木,陵墓长约70米,深约15米。陵墓在希腊征服者托勒密王朝时期(BC332—30年)就被发现了,陵墓入口的墙壁上留有公元前278年科普特人的希腊文涂鸦,祈祷者和圣人。科普特基督教徒破坏了壁画并留下希腊文涂鸦。墓道的墙壁上雕刻着色彩鲜艳的象形文字和壁画墓室内盖特之书浮雕,法老跪在太阳船上向太阳神拉贡献。黑夜之书与地球之书,记述了法老的生命再生之路。在拉美西斯四世墓中,最珍贵的就是这幅天花板上的“努特书”(Book of Nut)——天空女神努特的身体,带着满天星星,贯穿了整个蓝色的天花板,在她身体的包围中间,是用象形文字描述的太阳在天空中每天运行所走的路线,这是唯一刻有“努特书”原文的法老陵墓。11:40离开帝王谷,乘车20分钟到达哈特谢普苏特神庙(Al-Deir Al-Bahari Temple),门票100鎊/人,坐电瓶车(2鎊)入景区。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持续约255年(BC1550-1295年),是古埃及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疆域北至叙利亚,南到苏丹北部的尼罗河第四、五瀑布。当时的中国处于商代前期。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是第十八王朝的第五位法老,在位时间21年(BC1479—1458年),她是第三位法老图特摩西斯一世与王后所生的嫡女。第四位法老图特摩西斯二世是图特摩西斯一世之庶子,为了加强其权利的合法性,与其异母姊妹哈特谢普苏特结婚,两人育有一女。图特摩西斯二世深知王后哈特谢普苏特的性格和野心,死前指定侧室所生年仅10岁的图特摩西斯三世为继承人。图特摩西斯三世继位后,同样为了加强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与母后的女儿结婚,而哈特谢普苏特以母后的身份成为摄政王。哈特谢普苏特与图特摩西斯三世的关系是嫡母、太后、姑妈、岳母,在图特摩西斯三世即位的第2年,她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为王,架空了图特摩西斯三世。为了树立权威,她以男装示人,穿起法老的缠腰布,戴假胡须,手执权杖,威严无比。她精心治国,休养生息,停止对外战争,开展与邻国的商贸,给埃及带来了一段和平繁荣时期,许多伟大的建筑在她统治时期耸立起来。她修复了很多被希克索斯人破坏的建筑,并在卡纳克神庙立起了两座高达30米的方尖碑,不过,其中最伟大的建筑则非她的祭庙莫属。埃及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是其中最著名的。她常被中国人比作武则天,可她比武则天要早上2100多年。相当于今天与秦始皇的时空距离。哈特谢普苏特祭庙建在半圆状的梯形峭壁中,背依山岩峭壁,巧妙地利用了断崖伸出的宽阔平台来建造主体建筑。整个建筑设计成选升的台阶柱廊,有明确深轴线,用平缓的坡道贯穿层叠的柱廊。最上层柱廊后面是殿堂本部,内殿则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用简单的方柱形,简洁明快。第一层平台上的侧廊采用刻有凹槽的圆柱,形制优美,第二层平台上的柱廊则采用国王祭庙特有的奥西里斯柱,每根立柱前安放一尊身着奥西里斯式服装的女王像。这些柱廊比例协调,庄严而不沉闷,外观色调清亮纯净,与作为背景的悬崖互相呼应。这座祭庙的装饰非常精美,墙面上都有华丽的彩绘壁画和浮雕。这种建筑手法被世界公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虽然历经近3500年,大殿上的浮雕仍保存完整。两层平台极其广阔,每层平台前设廊柱和通廊,,配有极细腻的浮雕,内容为女王降生、女王出访蓬特、众人搬运方尖碑等。令人遗憾的是,在女王去世后,图特摩西斯三世采取了报复行动,将陵庙中与她有关的大部分文字和形象都毁坏了。图特摩西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又执政了33年,是第18王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帝国的缔造者。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通常认为,是图特摩西斯三世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第三层柱廊外侧立着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仿冥神奥西里斯(Osiris)姿势的雕像。戴着假胡须的她刻意展现男性特征。原像已被图特摩西斯三世所毁,现今雕像是用原有碎石块拼塑而成的。哈托尔(Hathor)圣殿柱头雕饰着哈托尔女神头像。尼罗河神哈比(Hapy)捆绑莲花及纸莎草。位于第2层右侧的诞生廊,浮雕着诸神关照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诞生的情景。繁复的浮雕一再强有力第宣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为神祗的化身,以证实她继承王位的合法性。离开女王神庙后,下午1:00导游领进了一家石器商店,浪费了25分钟。然后去哈布城(Medient habu Temple),门票80鎊。哈布城是拉美西斯三世(BC1184—1153年在位)的陵庙(Temple of Ramesses III),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西斯三世也都曾在这里大兴土木。陵庙保存较为完好,面积仅次于卡纳克阿蒙神庙,是法老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工程,也是埃及最后一段富饶时期的纪念物。在科普特时代,这里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拉美西斯三世是第二十王朝的第2位法老,也是新王国时代最后一位伟大的法老。他一生战功彪炳,曾经两次击溃利比亚人,打败海上入侵者,东征西讨所向无敌。他还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神殿。他十分注意社会经济发展,派遣远征队到蓬特贸易。入口麦达门。拉美西斯三世曾对叙利亚一座城堡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他为自己的神殿建造了同样高傲的门面。这座楼高二层的建筑物,既具有防御功能,也是法老与妻妾休憩的娱乐场所。月神、智慧之神兼文书托特(Thoth)雕像第一塔门王宫东南角的高墙上留有拉美西斯三世在沙漠捕猎羚羊、在沼泽刺杀野牛的描绘。浮雕画面是在清点所斩获的敌人断手及生殖器数目,共12659只手。神庙的外墙上刻有著名的全景浮雕。这里面壁画全部采用凹雕,而且刻得非常深。特别是王名圈,比其它神庙的任何一个法老的王名圈都要深。这是因为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继子图特摩西斯三世在破坏了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后,害怕自己的神庙也遭到同样的下场,所以特意加深的。第二庭院多柱厅残留立柱。2:20路过门农神像后结束了西岸的游览回到尼罗河东岸。从凌晨3:15起床到现在已经11个小时了,39度的暴晒下感到有些疲倦。同船的4个年轻人安排明天再游东岸的景点,去酒店休息了。我们两个老家伙因为要乘晚上的火车去开罗,所以马不停蹄地和上午新入伙的2个姑娘奔向下一个景点。3:40到达卡纳克阿蒙神庙(Temple of Amun at Karnak),门票150鎊/人。卡纳克阿蒙神庙是底比斯最重要的神殿,始建于3900年前的中王国时期。至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大加扩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续有增修。到新王国末期,它已拥有10座门楼(古埃及一般庙宇仅有1座门楼),各座门楼又有相应的柱厅或庭院。全庙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东西轴向布置,先后重叠门楼6座,又从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门楼4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Amun)外,还另建供奉阿蒙之子孔苏神(Khonsu)和阿蒙之妻穆特神(Mut)的庙宇。三者被称为底比斯三神。卡纳克神庙占地逾100万平方米,长约1.5公里,宽800米,整个建筑群所创下的规模和成就是空前绝后的。古埃及人崇奉太阳神“拉(Ra)”和地方神“阿蒙(Amun)”,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代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做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这里的阿蒙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最富有的神庙。入口两侧整齐排列着狮身公羊石像,狮身公羊代表着男性的生殖和力量,气势雄伟壮观。第一塔门后的露天庭院中8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像,两腿之间是王后雕像(一说是其女儿)。一大一小,和谐一体。狮身羊面像狮身人面像和21米高立柱在众多柱厅中,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积达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圆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在柱顶的柱帽处,可以安稳地坐下百人。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差点砸中人的惊险场面,就发生在这里。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着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并附有铭文。这座神庙是研究中王国和新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遗迹。四面森林一般的柱子,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使人有一种神秘幽暗的感觉。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塔门、大圆柱和轴对称设计,影响了后世的希腊和世界建筑。古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BC1479—1458年在位)在第四塔门和第五塔门之间立了两座方尖碑。碑身全高29.56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当年用了7个月从阿斯旺开采石料制成两座方尖碑,经尼罗河运输210公里至此,并在碑上刻下铭文称自己是阿蒙神的女儿和儿子,以此证明自己承继大统的合法性。这对碑中的另一座倒塌后放在神庙后的圣湖边。方尖碑基座上的铭文:她(指哈特谢普苏特)为她的父亲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纪念物,为他用南方的坚硬花岗石建造了两个大方尖碑,它们的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当太阳在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它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女王的话:我怀着对我父亲阿蒙的热爱做这件事;从他起始时的秘密开始,知晓他仁慈的力量,我没有忘记他所吩咐的。我知道他的神性,我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是他引导我,我所有的计划都有他的参与。是他指明了方向,为了他的神庙我夜不能寐,我从不偏离他所命令的。在我父亲面前我的心没有疑惑,我了解他心中的计划。我不背对着万物之主的城市,也不面对着它。我知道那里是地上的光明之地,原初的庄严之山,是万物之主的神圣之眼,是他最喜爱的地方,是具备他的美丽之处,是聚集他的追随者的地方。是国王亲自说如下的话:我向未来的人们宣布,他们将看到我为我父亲建造的纪念物,他们将窃窃私语,他们将向后代展示——当我坐在王宫里,想着我的创造者时,我的心促使我为他在庄严的立柱大厅里,在国王图特摩斯一世的两道塔门之间,建造两个金的方尖碑,它们的顶端要直抵高空。现在,想到在将来看到我的纪念物时,人们会说些什么,将对我所做的做何评论,我不由心潮澎湃。小心这样的话:“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造这个?建一座金山,这就象刚刚发生的一样。”我发誓,因为我是拉神所爱,因为阿蒙,我的父亲,他宠爱我,因为我的鼻孔里注入了生命和威力,因为我戴着白色的王冠,因为我戴着红色的王冠出现,因为两片土地已为我而合而为一,因为我象伊西斯(Isis)的儿子一样统治着这片土地,因为我象努特的儿子一样充满威力,因为拉神在夜晚的太阳船中歇息,因为他在早晨的太阳船中升起,因为他在神的船中与他的两个母亲会合,因为天空永存,因为他创造的一切永存,因为我将象一颗永不陨落的星一样永存,因为我将象阿蒙一样永远拥有生命——所以提到这两个高大的方尖碑,我为我的父亲阿蒙用金子造的,目的是让我的名字在这个神庙中永存,永远永远流传,这两个方尖碑都是用一个整块的坚硬花岗岩做成的,上面没有一丝裂缝,没有任何部分是拼合的!我是在(我与图特摩西斯三世共治的)第15年,冬季的第2个月,第1天开始这个工程的,是在(我与图特摩西斯三世共治的)第16年,夏季的第4个月,最后一天完成的,共用了7个月的时间采石。我做这个是出于对他的爱,一个国王对神的爱。是按我的意愿为他将方尖碑镀上最好的金。我希望人们说:“它们的上面有一层镀金。”我的嘴说出的话最有效;我决不食言。听着!我给它们用了最好的金子。我称量这些金子时所用的容器就象称粮食时用的袋子(那么大)。我用的(金子)的数量是两片土地上前所未有的多。无知的人和智慧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听到我这些话的人,他们不应该说,“这是吹嘘”;相反,他们要说:“她是多么深爱她的父亲!”看啊,神最了解我,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让我统治黑土地和红土地,作为一种奖赏,在整个土地上没有人反对我。所有异国他族都是我的臣民,他将天的边际作为我的疆界,太阳环绕的一切都为我劳作。他将这一切给予他亲生的人,他知道我将为他统治这一切。我确实是他的女儿,我服侍他,知道他所有的意旨。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的赏赐就是生命、永恒和统治,在万物的荷鲁斯王座上,象拉神一样长久。洋洋洒洒的碑文,翻译成中文有1300多字,这可是距今3500年前的作品!那时候的中国是商代前期,似乎还没有文字呢,真是不可思议地了不起!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另一块方尖碑残碑躺在圣湖旁拉美西斯三世神殿神鹰荷鲁斯(Hrus)和月神托特(Thoth)为法老举行洗礼仪式。古埃及计数卡纳克神庙圣湖边有一个著名景点是圣甲虫雕像。当地人传说如果你有什么愿望,可以向圣甲虫雕像祈愿,而且绕着他逆时针转七圈,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圣甲虫在中国称为“屎壳郎”,在古埃及神话里可是一位大神,叫凯普利(Khepri),被视为早晨的太阳,是太阳神“拉”的另一个神格,象征着日出及再生。因为太阳升起与落下和圣甲虫滚粪球及抱卵有一定的联系,象征物便是圣甲虫。其名称(普遍译为Khepri)与埃及语动词“kheper”有关,意思是“发展”、“出现”。卡纳克神庙推荐游览时间是3个小时,可是转了不到40分钟,导游就带着我们往外走,说是2位姑娘要赶晚6点去红海古尔代盖(Hurghada,亦称胡尔格达)的大巴。我对导游说好多地方还没看呢,你送完她们再来接我们怎么样?导游当然不愿意来回跑,说那就再给你们20分钟吧。于是我俩连忙回到神庙深处,也来不及仔细看了,把没到过的地方匆匆走一遍。4:40出了神庙,总共才转了1个小时,带着遗憾离开。5:00到达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俩女孩原本是不想看的,我怕因此而不去卢克索神庙了,就对她们说那里非常值得一看,她们听我说好也就同意了。导游简单介绍了十几分钟,就带着她俩出去赶大巴去了,让我俩5:35在入口内的广场上等他。卢克索神庙堪称是埃及神殿建筑的最佳范例,其大半建筑都出自建于第十八王朝第9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公元前1390—1352年在位)之手,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进驻的罗马人曾将神庙作为军队营区。13世纪,卢克索神庙旁兴建了伊斯兰教的阿布赫格清真寺(Mosque of Abu-Haggag)。塔门前广场的对面是狮身人面像大道,当年是连接卢克索神庙与东北方2.5公里处的卡纳克神庙的神道。塔门高约24米,宽约65米,门前原来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两尊坐像、四尊立像和两根方尖碑。方尖碑如今只有一根。另一根在1836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如今这根卢克索方尖碑就耸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作为交换,法国回送了一座钟,放在开罗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内,只用了三天就坏了,成了个摆设。四尊立像后来仅剩下一尊,另有一个残缺的头像。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四尊立像齐全,看来那毁坏的三尊已经被修复了。夕阳下的卢克索神庙塔门拉美西斯二世大庭院,两尊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均以黑色花岗岩雕成,脚边立着王后尼斐尔泰丽雕像。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的王座侧面浮雕是尼罗河神哈比(Hapy)捆绑莲花及纸莎草的图案,象征统一上下埃及。阿布赫格清真寺多柱厅柱廊。14根巨大的石柱高达19米,柱头饰有纸莎草束雕饰。阿蒙霍特普三世太阳神庭院,占地宽广的庭院环绕着三面柱廊。32根立柱形成一道柱廊,通向殿后的圣坛。罗马壁龛。古罗马人统治埃及时期,通向圣龛的门廊被这座加盖的壁龛封档。墙上的基督教圣徒壁画和门前的科林斯柱头,明显的罗马时代印记。捆住四蹄的祭祀用羊浮雕5:35回到塔门前的广场,太阳正在落山。广场西北边有一个塞拉皮斯(Serapis)礼拜堂。公元126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在自己生日时建造了这座圣堂。在入口处怎么找也不见导游的踪影,此时天慢慢黑了下来,景观灯亮了,照在古迹上十分好看。很想返回景区再看看夜景,却又怕走动后导游找不到我们,只好在入口路旁等着。等了20多分钟仍不见导游露面,因为行李放在车上,担心耽误了晚上的火车,想联系导游又没有他的电话,只得与地接Ahmed Aco先生通过微信联系。过了一会儿,Ahmed Aco先生让我们出景区,说导游在外面等我们。可是,导游交待我们的是在景区里面等他呀,外面有些乱,天黑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我把担忧告诉了Ahmed Aco先生,他仍然叫我们出景区。好在出了大门就看到导游在停车场的车上。上车后很快就到了500多米外的火车站,卸下行李走进车站。尽管觉得导游有点恶作剧,浪费了本来就不多的参观时间,告别时还是送了他2个钥匙链给他的两个女儿。导游陪了我们一天,也挺辛苦的。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就没见他吃过东西,甚至水都没带上一瓶,还是相当敬业的。卡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本是卢克索观光的重头戏却没能尽兴游览,颇有些遗憾。卢克索东西岸景点门票。卢克索火车站很小,就2个站台,去开罗的列车在1站台。8:25从阿斯旺始发的87次列车进站,10分钟后告别了卢克索。列车的设施与来时的86次车一样,开车后供应晚餐(含在票价内)。6.17. 第17天 10月5日 开罗清晨5:10列车员叫早供应早餐,6:10在列车上观看日出,6:25正点到达开罗拉美西斯车站(Remess Station)。开罗往返列车上的乘务员都不年轻,没有遇到网上说要小费的情况,感觉服务还是挺周到的。走出火车站,黑车司机过来揽客,要价100鎊,太黑了。早就预想过这种情况,所以5天前在开罗转车时就察看了地铁站的位置。在摆脱了黑车司机后,径直走进了Shohadaa地铁站。开罗地铁线路图。女士专用地铁车厢。坐2站地铁在Nasser站下车,拖着箱子走了700米到达Tahrir Plaza Suites(解放广场旅馆)。这是个老楼,旅馆在2层。楼下的广场上有一座手握望远镜的将军雕像(Statue of Abdel Moneim Riad),是一位军事理论家。头顶烤馕、单手扶把从路边栏杆中穿过的骑车男孩。放下行李后就直奔马路对面的埃及博物馆。8:30开始售票,普通票是160鎊/人,埃及人是30鎊/人。我们买的是套票,可以看木乃伊展厅,300鎊/人。埃及博物馆是由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1821~1881)于1858年在开罗北部城市布拉克(Bulaq)设计建造的,1902 年迁至开罗新馆。博物馆坐落于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的北侧,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收藏文物 30 多万件,陈列展出 6.3 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埃及博物馆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砖红色二层石质建筑,长130米,宽120米。博物馆入口的设计融入了古埃及艺术的特征:大门的外廓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将法老形象欧式化的浮雕,其中一个持有纸莎草,另一个持有莲花,分别象征古代埃及南北方的上下埃及。博物馆门前左右方共有两个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伟大的国王图特摩西斯三世,他是法老时代的拿破仑,打过16场战争,都赢了 。馆内设有 56个陈列室。一层按埃及古代历史发展顺序展出,在这里可以看到从早王朝时期(公元前 3100—2686 年)到公元五、六世纪罗马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二楼是专题陈列室,陈列的文物多来自新王国时期,其中图坦卡蒙室和木乃伊陈列室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博物馆的性质很像雅典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多是距今2000年以上的文物。这座博物馆以广为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又习惯地称之为“法老博物馆”。埃及、希腊博物馆有一点与中国博物馆相同,即都是本国展品而没有外国文物。不过其展品的年代久远远超中国而且丰富得多。在中国,鲜有秦汉以前留存下来的石刻与绘画,而在埃及、希腊则比比皆是,并且都有年代记录。中国的造像是在佛教传入以后才大量出现的,技术是从印度传过来的。而印度的犍陀罗艺术则源自古希腊,古希腊文化亦曾受到过古埃及的影响。博物馆大楼前的庭院里摆放了许多文物,都是二、三千年前的真迹。右侧树旁是开罗塔。“埃及博物馆之父”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长眠在博物馆前花园的西侧。马里埃特屹立在墓地中央,他身着土耳其人服饰,遗体安放在像前的石棺内,荣获埃及人民永久纪念,围栏上摆放着24座名人半身雕像。院子里挤满了等待展厅开门的观众,不时有人过来问要不要导游,要价一小时400鎊左右,没有会讲中文的。9:00展厅开门,先上2楼去看精品。2层东侧过道的展柜里有黄金面具、镀金木椅、车撵、床、放内脏的罐子等。起先以为是著名的图坦卡蒙金面具,看了说明才知道镀金木椅属于一位叫斯塔姆(Sitamun)的公主。椅前端有女神像和狮爪腿 ,靠背上嵌有公主收受金项链的图案。其它则属于一对年龄在50—60岁的夫妇,名叫尤亚(Yuya)和图雅(Thuya),葬于帝王谷KV46号墓。在图坦卡蒙墓KV62号墓被发现前,其陵墓在帝王谷算是最完整的陵墓。他们的女儿泰伊(Tiye),嫁给了十八王朝第9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BC1390—1352年在位)。古埃及王室为了保持血统纯正盛行近亲结婚,阿蒙霍特普三世突破了这一传统,在当上法老的第二年约13岁时,娶了泰伊这位美貌的平民女子。后来,王后之父尤亚(Yuya)成为了最有权势的大臣。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图坦卡蒙的祖父。这些距今约有3400年的文物依然熠熠生辉,看起来仍很时尚。卡诺匹斯罐(Canopic jar)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用于保存内脏,以供来世使用的器具。一般用石灰石制作,或者是陶器的制成品。到了二楼北侧的拐角,就是图坦卡蒙陵墓的出土文物了。图坦卡蒙(Tutankhamen)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第12位法老(公元前1336—前1327在位),9岁继位,19岁暴亡。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图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卓著的法老,但是其墓葬的发现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他也因此成为最著名的法老之一。1922年11月5日,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经过19年的探索,终于在卢克索的帝王谷发现了这一未遭盗掘的陵墓,出土的大批珍宝震惊了世界。这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图特卡蒙陵墓也因为其文物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所蕴涵的谜团,在2016年6月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图坦卡蒙的卡雕像,高192厘米。图坦卡蒙的黄金宝座雕刻精美,采用白银、宝石,铅玻璃镶饰,极尽华丽,被考古学家视为空前的发现。王座前端两侧雄踞两只公狮,四个椅脚为狮掌,扶手处装饰着两条头戴红白双冠的眼镜蛇,护卫着扶手前端所刻的王室椭圆形饰徽。靠背处是王座最精美的部分,细腻地雕饰了图坦卡蒙坐在放有软垫的王座上。他右臂斜靠在椅背上,头戴精心制作的假发及庆典专用的王冠,身穿打褶长裙,系着华丽腰带,胸颈处的项圈璀璨多彩,一派悠闲地沐浴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他的王后阿肯艾斯纳玛站在法老面前,手捧一罐油膏为法老涂抹,王冠、假发、项圈、长袍,凉鞋呈现同样的奢华。阿努比斯的神龛。死神阿努比斯(Anubis),是埃及神话中亡灵的引导者和守护者,负责木乃伊防腐和心脏秤量,掌管和守护亡者的灵魂化身。阿努比斯化身的胡狼,放置在图坦卡蒙棺木前,意在守护尸体和内脏,类似于中国的镇墓兽。精致的香水瓶是以雪花石膏雕成,用来填充香精和油膏。图坦卡蒙的内脏储藏罐与传统的卡诺匹斯罐有着明显的不同,是由珍贵的雪花石膏制成。它的外形是一座神庙,外壁上窄下宽。在四条棱上雕刻有四位保护死者的女神,她们所说的祝福的话则以象形文字刻在每一面外壁的中央。箱子放在贴金木制滑车上,底座贴有金片且雕有杰德柱和“提耶特”图案,这是奥西里斯神和伊西斯女神的象征。箱子内装有四个罐子,每个罐的盖子都是图坦卡蒙的头像,罐子里都放有一个小小的镶嵌有玻璃的金棺。金棺里盛放着法老的内脏:肝、肺、胃、肠。内脏涂以防腐香料而且用上佳的麻布包裹。图坦卡蒙的头像雕刻得极为精致细腻,在白色雪花石膏上,法老栩栩如生的面容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存放内脏储存罐的外棺,形似一座有四柱撑顶的小亭,,上端有带状眼镜蛇雕饰。四面各立有一位张臂护卫的女神,四位女神与荷鲁斯的四位守护内脏罐的儿子相呼应,各司其职的保护法老的肝、肺、胃、肠。女神自然展露的身材曲线流露出阿肯那吞时期的艺术特点。图坦卡蒙四座贴覆金箔的木造外棺,以厚达6厘米的橡木板制成,层层相套。4座外棺的内、外部都雕饰了神袛及《死亡之书》的内容,是研究古埃及最珍贵的资料。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是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稀世珍宝。在二楼北侧的中央展厅里,黄金面罩在灯光的映衬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重达11公斤的纯金面具镶有各色宝石,造型简洁,线条凝炼,完全按图坦卡蒙生前的原型塑造,(古埃及人认为只有这样,神灵才能认出他,助他复活)。面罩上的图坦卡蒙颔粘假长须,胸戴12排多彩项圈,额上佩戴埃及的保护神秃鹫和神蛇,青春勃发,生气盎然。图坦卡蒙黄金面罩已经成为埃及旅游的标志性招牌。由于展厅值守人员严禁拍照,只能从网上搜得黄金面罩的照片,以供一睹尊容。二层珍宝馆黄金饰品二层北侧过厅展品荷鲁斯脚踩鳄鱼的石碑(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2—前30年)。这块据称具有疗效的石碑上刻画出荷鲁斯脚踏鳄鱼,右手持蛇、蝎、羚羊;左手持蛇、狮的形象。中王国时期的拖鞋(公元前2160—1991年)中王国第11王朝梅塞蒂墓(Tomb of Mesehti-Saaiut)的彩色木雕——长矛兵(约公元前2050年),40名士兵手持带有铜尖的高大长矛和尖端朝上的牛皮盾牌。中王国第11王朝梅塞蒂墓(Tomb of Mesehti-Saaiut)的彩色木雕——归顺的努比亚弓箭手(约公元前2050年),40名皮肤黢黑的努比亚士兵穿着超短的缠腰布,前垂布条饰有红绿双色的几何图案,握有燧石尖的箭和弯弓的武器。捕鱼木雕,中王国时期第11王朝(公元前2050—1786年)。这组活力十足的木雕,展现了两队渔民分乘两艘纸莎草扎编而成的绿舟在尼罗河中捕鱼的情景。小舟的前端和后端各有一名划桨人熟练地操控方向,其他的渔民则忙碌地收网。逼真的造型和鲜亮的色彩,显示了古埃及人与尼罗河之间的亲密关系。木乃伊人形棺。阿霍泰普王后(公元前1569—1545年)博物馆二楼南侧的东西两端是令人毛骨悚然的2个法老木乃伊展厅,展出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十几具木乃伊,凭木乃伊馆门票入内。曾经的君临天下,曾经的倾国佳人,如今却只是一具具裹着层层米黄色亚麻布的干尸了。他们躺在玻璃罩里,双臂蜷曲在胸前,安静而神秘。木乃伊展厅禁止拍照,这里就不展示照片了。参观二楼用了3个多小时,下楼到一层继续参观。法老的雕像如果是两脚前后分开,说明雕像是在法老在世时完成的,否则是双脚并拢。博物馆一层入口处的法老雕像。博物馆的一层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展示古埃及各个时期的文物,划分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以及希腊罗马等时期。文物依各自所在年代而被分门别类,数量之庞大,种类之繁多,琳琅满目,目不暇给。著名的纳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就在一层入口处,它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页岩石板,出土于埃及的希拉康波里斯(Hierskonpolis),高64厘米,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面。古埃及人用调色板研磨矿石,制成深色眼妆涂在眼睑周围,降低炫光,治疗眼疾。一些雕刻精美的调色板有宗教祭祀的功能。纳尔迈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约在公元前3100年,他征服下埃及,使整个埃及初步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开创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调色板的主画面,纳尔迈头戴白冠,在一位高级官员的陪同下,右手高举权杖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打击一名被叫做“瓦沙”的敌酋。在他的头顶刻有象形文字,其基本意思是“荷鲁斯打败了沼泽之国的敌人”。右边是鹰神荷鲁斯,右脚正提着一个人的脑袋,左脚则踩在六根尼罗河三角洲纸莎草上,每一根代表一千个俘虏。在纳尔迈国王的脚下,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另一面的纳尔迈头戴红冠,带着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在他们的前面,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的尸体。最上方是两个牛首巴特(Bat)女神像,中间是纳尔迈的宫室,有一只鲶鱼和一把凿子,是国王纳尔迈的象形符号。最下边是象征着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调色板最引人注意的是,主画面的纳尔迈戴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另一面戴的王冠,则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一身,这在日后的埃及历史上一直都是表示全国统一的标志,而且有时两冠合一,被称为红白王冠。调色板被认为是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上面2张照片里的纳尔迈调色板是为了观众能够仔细观看的复制品,真品则在附近的玻璃展柜里,隔着玻璃拍照效果不如复制品好。5100年前的石刻如此精美、内涵丰富,且保存完好,令人赞叹不已。网上有国人把纳尔迈调色板“破译”为中国的黄帝大战蚩尤,或是大禹治水。论证调色板描绘的是中国历史,这种脑洞大开的说法实在令人瞠目。要知道,中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距今不到3300年,而纳尔迈调色板上的文字比殷墟要早了约2000年。顺时针参观博物馆的一层,精品比比皆是,令人大饱眼福。左塞尔王坐像(Statue of Djoser),高143厘米。左塞尔(Zoser或Djoser)是古埃及第三王朝第2位法老(公元前2667—2648年在位)。实际上,他是第三王朝的开创者,也是最为著名的法老。这座历经4600多年的石灰岩雕像是古王国时期最早的雕刻作品,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按照等身比例制作的雕像。左塞尔姿态庄严,身披长袍,留着象征王权的假胡子,头戴古埃及法老标志性的王巾(Nemes),右手握权杖与胸前,左手平放在膝上,这也成为了后世君王墓葬中最常见的形象。左塞尔命令他的宰相伊姆霍特普(Imhotep)在开罗以南的萨卡拉为他修建一座阶梯状的金字塔,这是埃及第一座典型的金字塔。哈夫拉坐像(Statue of Khafre),高168厘米。哈夫拉(Khafre)是埃及第四王朝的第4位法老(约公元前2558--2532年),他继承了胡夫的王位,在吉萨建立了世界上第二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这尊闪绿岩雕像发现于哈夫拉山谷的神庙中,面部、胸腹、四肢和手指比例非常严谨,神态威严,肌肉线条流畅,头上的王巾条纹和腰间短裙的褶皱细腻整齐。王座两侧扶手是战争女神塞赫美特(Sekhmet)的母狮形象,王座两侧刻有代表上埃及的莲花和代表下埃及的纸莎草,表明法老对国家的绝对掌控。孟考拉雕像(Statue of Menkaure)孟考拉是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法老(公元前2532—2503年在位),其金字塔在吉萨高地三大金字塔中最小。在这座玄武岩的雕像里,孟考拉居中站立,戴Nemes的头饰,饰假须,表情刚毅沉着。左边带牛角和太阳圆盘的是哈托尔女神(Hathor),右边头顶叉铃(Sistrum)的是巴特女神(Bat)。巴特是宇宙和银河女神,是旧石器晚期8000年前的神明,其典型形象为拥有牛角和牛耳的女性面孔。传说她用奶牛的奶水建造了银河。到埃及中王国时期,巴特崇拜融入了哈托尔崇拜之中。梅杜姆的六鹅图,高27厘米,宽172厘米。斯尼弗鲁法老(Sneferu,BC2613—2589年在位)是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创立者,古埃及曲折体金字塔和锥形体金字塔的开创者。梅杜姆六鹅图是其儿子奈弗莫阿特(Nefermaat)墓中墙面上的石膏装饰,是一幅完整壁画中的残片。这幅4600多年前的作品,展现了古代埃及人极高的绘画水平,羽毛和植物的细节,色彩的运用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画面上的6只鹅与现实生活中的鹅尺寸大小基本相同,左右对称各3只,三只向左,三只向右;朝着相反的方向漫步行进,悠闲自得。而以两端低头觅食的两只显得尤为突出生动,与其他野鹅的姿势不同。地上长满了肥美的水草和野花。整个画面色彩和谐,笔法熟练,栩栩如生,是古王国写实壁画中的佳作。拉霍特普与诺芙蕾特双人像(Statues of Rahotep and Nofret)。拉霍特普是斯尼弗鲁法老(BC2613—2589年在位)的儿子。雕像一黑一白、画着深色眼妆,符合当时对男女外貌较为流行的审美标准。雕像由石灰岩雕刻而成,并涂上了色彩,分别高121厘米和122厘米。椅背上的象形文字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女性线条丰满,戴着假发套和华丽的花冠,佩戴有精美的头饰和埃及流行的宽领项链(Ueskh)。雕像的眼眶由不透明的石英制成,镶嵌有由天然水晶制成的眼球,眼球中还有黑色瞳孔。目光深邃有神,甚至能看到瞳仁和晶体的分离处及黑色的瞳孔。据说1871年墓室被打开时,第一个进入墓室的人被这双历经4600多年依然炯炯发亮的眼睛吓得半死,马上掉头逃命。祭司木雕像(Kaaper of Wooden Statue)。第五王朝第1位法老乌塞尔卡夫(Userkaf)时期(公元前 2494—2487年)。雕像高112厘米,用坚硬而贵重的希克莫木制成,从卡培尔王子(Kaaper)墓中出土。马里埃特的几个工人在发掘这座雕像时,惊讶地发现,雕像与他们的村长特别相像。所以命名为《老村长像》。雕像非常写实,呈现出祭司兼书记员葛·艾伯(Ka-Aper)肥胖的身体和圆润的面型,可以看到他的双下巴,脖子赘肉和啤酒肚,嘴角隐约有几分慈祥的笑容。他的眼睛充满灵魂,眼白镶嵌石英,瞳孔采用铅玻璃,角膜为透明水晶,眼眶以铜镶框。身上原本覆盖着的石膏和色彩因年代久远已经脱落了。这件精湛的雕塑艺术木制品是古埃及木质艺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历经4500年能够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书记官坐像(Scribe Sitting)阅读和书写在古埃及是项特殊的本领,只有专业的书记、王室的子女、掌权的祭司和地位显赫的官员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此件《书记坐像》发现于斯芬克斯大道附近的一个马斯塔巴(mastaba,石室陵寝),高51厘米,为古埃及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494—前2345年)的石灰岩作品。作品的神情刻画极其成功:书记盘腿而坐,腰杆笔直,腿上铺着纸草卷,手作握笔姿势,眼睛炯炯有神,正视前方,似在凝神谛听,那严肃认真神态,似在告诉人们他不会漏掉应该记录的每一句话。另外,他准确的身体比例和肌肉结构,以及造型洗练的表现手法,亦使作品大放光彩。从而使得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坐像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是他能当书记,就说明他有知识,也间接反映了埃及当时的教育情况,这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书记员之所以能盘腿坐着,也说明了他的地位高,若不然的话,他就只能跪着听法老讲话了。这尊《书记坐像》印在了埃及纸币最大面值200埃磅之上,可见其具有极高的地位。《书记坐像》距今约有4500年,比中国甲骨文的出现约早1200年。侏儒塞尼伯全家福雕像(Statue of Dwarf Seneb’s Family),高34厘米,古王国第六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345--前2181年)在第1王朝时期,埃及境内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侏儒,一类为非洲赤道属矮小人种的皮克米部族(Pygmy),另一类为病变畸形的侏儒。由于侏儒的外观特殊,只能担任照顾牲口、娱乐主人等工作。塞尼伯(Seneb)是突破侏儒外形限制获得高位的第一人。他是宫中侏儒群的领导人,去世后就葬在吉萨金字塔区旁边。这座由塞尼伯墓出土的石灰岩雕像,显然经过合理布局、巧思设计。塞尼伯交握双手,盘起短腿坐在台上,前面的一对裸身吮指的儿女构成了视觉延长的错觉,加上他的头部及躯体是按常人的比例雕刻,使人一眼看不出他矮小的侏儒体型,从而掩饰其生理缺陷。体态正常的妻子搀扶着丈夫垂脚而坐,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一家四口和谐美满、其乐融融。孟图霍特普二世雕像(Statue of Mentuhotep II)孟图霍特普二世(公元前2055--2004年在位)是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于公元前2040年统一了埃及,结束了四分五裂的第一中间期,开创了持续约400年辉煌的中王国时期。正是在孟图霍特普二世执政期间,底比斯逐渐成为埃及新的宗教和王权中心,今日卢克索的许多神庙古迹,都始建于中王国。他因此被人们视为半人半神的英雄君主。彩绘砂岩雕像并不那么注重写实性,手脚和身体的比例都没有严格按照人体来雕刻。他头戴红色王冠,身体涂成黑色,象征着尼罗河沃土。双手交叉在胸口,更加强调了财富和权力的统一。阿蒙尼姆赫特三世双体像(Double Statue of Amenemhat III)阿蒙尼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是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法老,公元前1842至1797年在位。在他的统治下,埃及国力强盛,各省权贵发动叛乱的危险被彻底消除。他兴建了一系列大规模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动员农民开垦土地,最有名的是位于法尤姆省的美里多沃湖水库。那时埃及商船队穿梭于红海与地中海之上,最远抵达了塞浦路斯。雕像中国王身材健硕优美,手托盛满鹅、鱼、莲花的盘子,这些水产品像瀑布一样从盘子的边缘滑落。之所以做成双体对称模样,可能是为了表达上下埃及在国王的一统天下之下繁荣富强。国王荷尔塑像(Statue of King Hor)荷尔(Hor)是古埃及第二中间期第十三王朝的第13位国王。他命令修缮位于达赫舒尔的阿蒙尼姆赫特三世的金字塔。其墓位于阿蒙尼姆赫特三世金字塔附近,1894年发现时,墓葬大多已被洗劫,但是这尊木雕却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木雕按真实比例制作,体态像女人一样修长柔和。法老栩栩如生的瞳孔配上嘴角隐约的笑意,使雕像带有几分诡异。头顶上刻有向上伸开两只手臂的“卡”的符号,身体裸露,这是极其罕见的。阿蒙霍特普三世雕像(Statue of Amenhotep III),约公元前1360年。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又译作阿曼和阗三世)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第9位法老,约公元前1390年至前1352年在位,他与巴比伦、米坦尼(在今叙利亚北部)及塞浦路斯等国修好,开创了埃及的全盛时期。他大兴土木,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修建了包括西底比斯神庙、卢克索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卢克索的门农巨像及阿蒙霍特普祈灵殿在内的诸多宏伟建筑。高达10米的雕像坐落在博物馆一层中央大厅北侧正中最显眼的位置,阿蒙霍特普三世与王后泰伊(Tiye)并肩而坐,膝下围绕着他们的三个女儿。阿蒙霍特普三世打破了王室盛行近亲结婚的传统,即位后约13岁时迎娶了宫廷中马倌尤亚美貌的女儿泰伊。尽管他十分贪恋女色,娶过多位外国公主。但是他最亲近的还是原配王后泰伊。泰伊聪明贤惠,尽心尽力辅佐丈夫和儿子,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影响,被奉为女神。该像最初位于法老在康姆-赫坦(Kom el-Hetan)的葬祭庙。阿蒙霍特普四世雕像(Statue of Amenhotep IV)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Amenhotep IV/Akhenaten)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第10位法老,约公元前1352年至前1336年在位,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时期推行了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举措——宗教改革,为此阿蒙霍特普四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Akhenaten,亦称阿肯那吞),意为“太阳神阿顿的光芒”。在此之前,古埃及宗教信仰中有很多神祇,其中重要的是太阳神拉、代表法老的荷鲁斯、和代表第十七王朝发源地底比斯的阿蒙。由于法老在埃及被认为是同神一体的人物(称为神王,God-King),政府对宗教和祭司十分重视,祭司获得重权,法老也都热衷于修建神殿。阿蒙霍特普四世则在任期内简化了多神系统,要求全国统一只相信太阳神阿吞,其他神祇的神殿则被关闭,他还把埃及首都从底比斯迁至他新建的城市埃赫太吞。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一神论的宗教。但是由于宗教改革撼动了掌握重权的祭司的地位,过于激进,埃赫那吞死后,在图坦卡蒙即位3年后,阿蒙神被重新树立,寺庙也都恢复了,埃及首都也迁回底比斯,宗教改革失败了。埃赫那吞专注于宗教,无心留意国外的事务,这使得埃及在国外的影响大大减弱。他以喜好修建神庙,雕塑和搜罗美色著称。其妻是绝世佳人娜芙蒂蒂(Nefertiti)。很多学者认为,全盛的埃及帝国到他这儿结束了。这是一件砂岩雕刻,高4米,约作于公元前1350年。原来陈放在卡纳克阿吞的阿蒙霍特普神庙。塑造的是埃赫那吞双手握持象征王权的笏板和枷链,显示国王威仪的形象。其他法老都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而埃赫那吞却独树一帜,塑造了真实的自己:窄脸、瘦频、细眼、厚唇、长耳、窄肩、隆乳、细腰、丰臀等特色,雌雄同体的特征相当明显,彻底颠覆了古埃及传统美学。并留下了肥胖与优美、做作与写实、夸张与具象、萎靡与振作、隐疾与秘闻的永无休止的争论。雕像是阿玛尔纳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些许奇怪的是埃赫那吞的母亲是大美女,父亲也很标致,他怎么会长的有点丑?拉美西斯二世幼年雕像(Infant statue of Ramses II)这是拉美西斯二世(BC1279--1213年在位)12岁雕像。拉美西斯二世活了96岁,在位67年,是埃及第十九王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雕像表现幼年的法老在鹰神的庇护下,右手食指托腮,左手握着芦苇,头顶太阳圆盘,这几件事物共同构成了其名字的象形文字。从早晨9点开门进馆到下午3点前离开,在博物馆里看了约6个小时,50多个展厅基本上都走到了,充分感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灿烂辉煌。博物馆不算大,文物保管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展柜落有灰尘,文字说明褪色陈旧。但是随便一件文物都有着二千多年甚至三、四千年的历史,全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埃及的石像虽然历经三、四千年仍能保留较好,而中国2000年前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已经风化模糊了。这或许与气候有关,也反映出两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差异。入住酒店休息,在房间里时而听到外面警笛声响,但是从窗户往外看并没有看到警车。晚上经酒店前台指引去了一家老店吃了一顿库莎丽(Abou Tarek (Koshary))。Koshary是埃及传统大众美食,将鹰嘴豆、番茄酱等与面条混合在一起吃,无肉素食,味道不错。先尝了一种口味的,吃完后又要了另一种吃。2人花了80鎊。饭后逛街走到Attaba Square(阿塔巴广场)。途中经过香草大街与香草广场(Talaat Harb Street & Midan Talaat Harb),街上商铺林立、灯光亮丽、热闹繁华。在商店里买件当地衣服,在街边品尝冰激凌。回到酒店时看到楼下停着几辆军车,一些军人在车内外休息。6.18. 第18天 10月6日 开罗——黑白沙漠早晨吃了酒店的简餐后,7:05退房将两个大行李箱存在酒店。在楼下等车时注意到酒店楼门口的墙上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一个叫MAMDOVH ELLITHY(1937-2014)的人在这里居住过。楼里有保险公司等机构,老楼看起来有百年历史了。昨晚的军车已经撤走了,门口的擦鞋匠很热心地帮我们注意着街边停下来的车辆。7:38车来了,车上有3个中国姑娘。小车一路向西,路过吉萨西边的十月六日城。十月六日是埃及的武装部队日,听说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阅兵等庆祝活动。今天恰好是10月6日,但是无论在解放广场还是在十月六日城都没有感受到节日气氛。10:00中途休息。一路上都是黄沙荒野,人烟很少,直到12:00才看到绿洲。路旁的清真寺土色方屋圆顶,与东正教堂相像。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于12:30到达拜哈里耶(Bahariya)东边约5公里处的Mandishah贝都因村庄,村里都是土路,有不少树。地接Hany Elmasry先生正在屋里忙着给我们做午饭。他家房子不错,像座别墅,院子里有柠檬树和椰枣树,地上落满了柠檬和椰枣,我们尝了尝树上的椰枣。屋里已有先到的5位女士在休息。待Hany Elmasry把饭做好后,10名来自中国的游客共进午餐,餐后小睡了一会儿。下午2:46,十个人分乘两辆丰田4驱越野车出发,路过拜哈里耶南边,半小时后下主路进入黑色沙漠(The Black Desert)。这片沙漠是由千万年前火山喷发出的黑色粗玄岩物质风化腐蚀形成,黑色的粉末与石块覆盖了沙漠的表层,一座座黑色的山丘颇像外星球景色。据说这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片黑色沙漠,所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3:49到达一处绿洲,海拔170米。这里有一座戈玛泉,温泉水从屋中穿过,人们免费坐在床上泡脚。4:07离开,4:47路过水晶山(Crystal Mountain)区域,遗憾的是没有停车游览。这里公路笔直,一马平川,只有我们这两辆车在路上疾驰。5;10到达西利姆山口Elaqapat Valley,据说这是贝都因人把香料从沙漠深处运往开罗的必经之路。沙漠里耸立着一个个形状不一的岩墩,女士们登上小山包摆出各种姿势拍照。5:32太阳落山,逆光照出来的比较黑,顺光照还是挺亮的。太阳把西边的天际染成了红色,半个月亮爬上了天顶。6:02越野车进入白色沙漠区域,为了找个僻静地儿,在沙漠里转了一会儿,6:30在一片荒漠中停了下来。这里海拔20米,天已全黑,沙漠里影影绰绰伫立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地接Hany Elmasry先生和另一个车的司机忙着把两辆车摆成直角,铺好地毯,车身挂上毯子做挡风墙。他们从车里取来柴火,点燃篝火;又搬下煤气罐、食材和水开始做饭,我们10名游客则围着篝火,欣赏着沙漠夜景。8:30吃晚饭,烧土豆和烤鸡翅,米饭做成心形。但是没有看到传说中被烤鸡香味引来的小狐狸,有点遗憾。饭后,大家围坐在篝火旁,两位司机分手持铃鼓(riqq)和中东手鼓(Darabuka)边敲边吟唱起来,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是这种置身于沙漠深处的异域风情着实很是享受。不禁心里赞叹这两个贝都因大男人真不简单!从中午到晚上就没有休息过,司机兼导游、厨师、演奏家,相当敬业。10:30钻入睡袋,天当被,地当床,黑白沙漠睡一场,经历此生真难忘。时值埃及夏末,穿一件夹克衫露天睡觉并不觉得冷。躺在睡袋里,睁开眼就是满天星斗,银河当空,偶尔有流星和人造卫星闪过,可惜不识几个星座,只认得北极星和北斗七星,更没有好相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璀璨星空。6.19. 第19天 10月7日 黑白沙漠——吉萨金字塔半夜2点起夜,月亮已经隐身在地平线下,繁星更加耀眼。北京即使在晴朗之夜,天上的星星能看到20颗就不错了,而这里漫天繁星又何止千万颗。5:30起床,看到车轮和地毯旁有一些蹄印,难道小狐狸昨夜光顾过了?附近的沙地上也有一些爬痕、蹄印,看到有虫子在地上爬,说明在这寸草不生的荒漠中,还是有生物存在的,不知道它们吃什么为生。原先曾担心被埃及伊蚊叮咬患上登革热,可是在埃及却很少看见蚊子,无论是在尼罗河还是沙漠,都没有被蚊子咬过,带去的防蚊水也没有用上,觉得挺奇怪。两个贝都因人起来后就忙着收拾卧具和做早饭,我们则在晨曦中四处寻找美景。在周围空旷的黄色沙漠里,散落着一片片“白雪”,和周围的黄沙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的沙土中偶能看到篝火的灰烬和遗弃的瓶罐,不禁为这片净土逐渐被人类侵蚀而担忧。6:04红日从沙漠石林间慢慢升起。这里叫做蘑菇谷(Mushroom Valley),沙子像盐粒一样的白。四处林立的白垩岩层奇形怪状,仿佛巨大的蘑菇群,为单调的黄色沙漠添上了亮丽的一笔,不禁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由千万年沙暴“雕刻”而成的形形色色的岩石,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鸭子、有的像海豹、有的像人头。有的远看像维纳斯,走近时却变了模样。7;20早餐。10名游客里,只有我俩是五、六十岁的人,其他8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女孩,大概只有一位是有孩子的。原以为她们是熟人结伴出来旅游的,其实大多数人在国内并不相识。其中一位河南女孩一个人出来游非洲已有一个月了,刚刚从博茨瓦纳玩了10天过来。真佩服她们的胆量。这里往南四、五十公里就是菲拉菲拉绿洲(Farafra Oasis),是埃及的五大绿洲之一。原来曾想过从卢克索乘火车向西到哈里杰绿洲,再坐长途汽车经达赫莱绿洲到菲拉菲拉堡(Oasr Farafra),开启黑白沙漠之旅,这样可以不走回头路。但是埃及地接说没有这么走的。也曾想过从开罗乘火车到拜哈里耶(Bahariya)再参团,但是查了埃及国家铁路网,没有这条线的车票,似没有开通客运。8:05出发往回走,很快就到了著名的“小鸡吃蘑菇”景点,禁不住跳了起来。沿途风光美不胜收,以前从没有看过这种景色。8:50回到公路上,一路向北,又见黑沙漠,爬上山包。11:00回到地接Hany Elmasry先生的家,付清2天的旅游费用,2个人116美元。11:30换车换司机接着走,下午1:45到达昨天上午歇过的休息站,花2埃镑买个饼吃。有埃及老者问我,为什么你们这几位中国姑娘都用纱巾捂住嘴,是不是嫌我们这儿脏啊?我告诉他,不是的。因为这里的阳光太强了,她们怕晒黑了。老者会意地笑了。黑白沙漠在《埃及玩全攻略》一书中完全没有被提到。中国大使馆警告游客不要前往黑白沙漠旅游,前些年这里曾发生过游客遭遇恐怖袭击死亡的恶性事件。我下载了一个中国外交部经常发出安全提醒的“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也经常在“今日埃及网”上关注埃及的动态。8月4日,吉萨发生了一辆汽车逆行撞车引爆车上爆炸物的自杀性恐怖事件,造成20人死亡,47人受伤。于是连忙询问Hany Elmasry先生是否安全?答复是黑白沙漠和拜哈里耶绿洲都很安全。“领事直通车”并没有报道这个恐怖事件。此次黑白沙漠的路上倒也没怎么看见军警,丝毫没有不安全的感觉。小车时速80公里,快到十月六日城时开始堵车,5:25入住吉萨金字塔旁的Pyramids Guest House(金字塔宾馆)。放下行李就登上楼顶阳台看金字塔日落,可惜太阳刚刚落人金字塔身后。晚上出去走到一家看起来挺好的餐馆点了一份烤鸡肉和一份烤鸽子肉,味道很不错,量不少,220埃鎊。7:15回到酒店楼顶晒台,金字塔灯光秀已经开演了。酒店距金字塔景区东墙约50米,选择住这儿是为了能免费观看金字塔灯光秀。在楼顶天台上可以听到语调深沉的声音讲述着遥远年代的故事,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在魔幻般的灯光中时隐时现,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6.20. 第20天 10月8日 吉萨金字塔——萨卡拉——达赫舒尔——开罗6:02登上楼顶天台,太阳刚刚升起。东面是连片的房屋;西面坐落着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金字塔群,景区全貌尽收眼底。三座金字塔的布局是按照猎户座的腰(The Belt of Orion)排列的,以尼罗河作为银河,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由北向南依次是三代法老——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在哈夫拉金字塔的东南前方。这几座巍峨的人工大山,塔身斜度呈51°51′,最高达146.7米,以蔚兰色的天空为背景,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金字塔群修建于古埃及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13至前2494年),对应中国则处于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时期,中国神话里把众多的发明都算在黄帝头上,所谓“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8:00进入景区,门票160鎊/人,逆时针绕着金字塔群走一圈。胡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Pyramid of Khufu))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2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公元前2589—2566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统治时期是埃及古王国时代的盛世,他实现了埃及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胡夫的形象展现在埃及博物馆一层,4500多年前的一尊拇指大小的胡夫象牙雕像。金字塔的设计师是胡夫的侄儿赫缪努(Hemiunu)。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塔身倾斜度呈51°51′,底边原长230米,塔高146.72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7.16米,相当于40多层大厦的高度。塔身共计250层级,金字塔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不是由外星人建造的,而是由具有外星人智慧的埃及人建造的。考古发现显示,金字塔是由贫穷的农民和工匠组成的劳工花费20多年的时间建造的。整个工程由大约25000名工人来完成。每个工人的分工都很明确:征召者、采石匠、运石匠、工匠。采石场的每位石匠都使用一把铜铲工作。每块石头平均重约3吨,精心雕琢后由一组负责标记的工匠,在每一个石块上标注了不同的符号,确保他们被运到金字塔之后,都能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与巨大的石块相比,人显得很渺小。哈夫拉金字塔(Pyramid of Khafre)是埃及第四王朝第4位法老哈夫拉建造的金字塔。哈夫拉是法老胡夫的儿子,约公元前2558—2532年在位。哈夫拉金字塔在胡夫金字塔西南160米处,原高143.56米,因顶端剥落,截止2004年,高136.3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15.5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壁倾斜度为52°11′,比胡夫金字塔更陡。由于它处在吉萨的最高处,因此看上去比胡夫金字塔要高。哈夫拉金字塔体积为1629200立方米,塔里空间不到万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紧密的建筑。金字塔外表面原来被精心打磨光滑的白色石灰岩外包石所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显示着法老的威严。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地震、风化和人为破坏,基本上都剥落了。孟考拉金字塔(Pyramid of Menkaure)位于景区的西南角,距哈夫拉金字塔300米,是埃及第四王朝第5位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530年左右,与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并称为吉萨三大金字塔。孟考拉(又译作门卡乌拉)是哈夫拉的儿子,他以仁政来治理他的人民,是国王中最公正的审判者。统治时期社会稳定,艺术工作得到保护。也许是这些原因,他的金字塔比他的先辈要小得多,高度降低到 65.5米,基座103.4米,斜率51°20′25″。底部边长只有108米,实际体积仅及胡夫金字塔的十分之一,而且所用的石块较重,雕凿较粗糙,可能是在仓促下建成的。由此推知组成孟考拉金字塔的石头最多23—26万块,而且内部结构也较为纷乱。金字塔的上部是图拉产的白色石灰岩,最下面16层是阿斯旺运来的红色花岗岩。孟考拉金字塔在景区的边缘地带,过来看的游客不多,站在金字塔前感觉它也是挺高大的,因为它也有20层楼高了。孟考拉金字塔边上的3座王后金字塔回望吉萨三大金字塔。孟考拉金字塔入口狮身人面像几乎已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代名词,意味着人类智慧和狮子勇猛力量的结合。它坐落在哈夫拉金字塔的东侧正前方,靠近景区入口,是4500多年前按照哈夫拉的面容刻造的,似乎是塔陵的守护者。像高20米,长57米,算上两个前爪,全长73.5米。面部长约5米,宽4.7米,鼻子长1,71米,嘴大2.3米。它头戴皇冠,两耳侧有扇状的头巾下垂。原来额头的神蛇,下颌的胡须都已经没了。游览了3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11:00离开吉萨金字塔景区,回到酒店退房。11:32乘地接Amir Mahmoud先生的起亚车去南边的孟菲斯(Memphis)探访3个更为古老的金字塔。12:30到达位于开罗西南约24公里的萨卡拉(Saqqara,又译作塞加拉)景区(Saqqara Arcahaeological site & Imhoteb Museum),门票150鎊/人。左塞尔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又称为阶梯金字塔(Step Pyramid),是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最有作为的法老左塞尔命令宰相伊姆霍特普(Imhotep,又译作印何阗)在公元前2667年至前2648年建造的。伊姆霍特普发明了用石头为国王建造陵墓的方法,他最初在萨卡拉设计建造了一个方形的陵墓(马斯塔巴,Mastaba),半地下半地上,左塞尔法老觉得不够庄严雄伟,于是他便在上面又加了5个一层小于一层的方型建筑体,并用石灰岩包裹起来,从而形成了高61.2米,底边东西长123.3米,南北长107.4米的6层马斯塔巴重叠的第一座金字塔造型。这是埃及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完全用石头建造的巨大建筑物。伊姆霍特普设计的金字塔的六步台阶,暗示着已经石化的阳光照在坟墓上,聚合著国王的灵魂,并与神圣的太阳融为一体。从此,国王的陵墓成为法老神圣权力的象征。是国王死后生活和伟大权力的延续,在埃及人看来,这种延续能给整个埃及带来好运。伊姆霍特普开创了埃及人通往金字塔的道路,是建筑方面了不起的天才,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他也最终被奉为神灵。下午1:10离开,2:00到达萨卡拉地区最南端的达赫舒尔(Dashur)景区,门票60鎊/人,先看红色金字塔(Red Pyramid)。红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创建人斯尼弗鲁法老(Sneferu,公元前2613—2589年在位)的陵墓,同时也是世界上第1座真正的金字塔和埃及第3大金字塔,仅次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红色金字塔高度为104米,角度43°19’,底部正方形边长220米。因为其建筑材料为颜色淡红的石灰石,因此被誉为“红色金字塔”,或“玫瑰色金字塔”。斯尼弗鲁是埃及第三王朝末代法老胡尼(Hum,公元前2637—2613年在位)的儿子。他是埃及最伟大的金字塔建造者,在金字塔的设计和施工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组织运输了九百万吨石头至少修建了三座著名的金字塔——这三座金字塔都留存至今,红色金字塔是他的最后一座金字塔。斯尼弗鲁与儿子胡夫、孙子哈夫拉相继建造了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使金字塔建筑在第四王朝时达到了顶峰。红色金字塔的内部可以免费参观,入口开在北面的半腰部,墓道高1米多点,下去得弓着腰双手扶住栏杆倒退着沿着斜坡栈道往下走,下到几十米深的底部来到第一个墓室,这是一个有着高高锥形山墙的大厅。之后走过一条低矮狭窄几乎只能一人通过的走廊,来到开阔的第二墓室,在第二墓室的末端,有一个颇具埃及古风的木质阶梯,顺着阶梯攀登,爬上去后会看见一个通道,这个通道里就是主墓室了。主墓室的坡度上升了约50英尺,与前面两个墓室形成一个直角。站在大厅的木质阳台上,可以俯瞰用不规则岩石装饰的坑道。由于在墓室里总能遇到几个游客,感觉还不太恐怖。出来后在坑道口有小孩伸手要钱,给他圆珠笔不要。站在红色金字塔放眼眺望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平原,能够看到北边7—8公里外刚去过的阶梯金字塔。乘车向南再走2公里,2:40到达弯曲金字塔。弯曲金字塔与红色金字塔是同一个主人——斯尼弗鲁法老,修建时间早于红色金字塔。当初施工时,先以55度的倾斜角修建,修到一半高度时发现,如果继续盖下去塔身可能会因无法承受石头的重量而坍塌。于是建筑师只好将上面一半的角度从55度缩小为43度,因此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弯曲状金字塔。这也反映出古代埃及人在力学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造诣。金字塔底部为边长约189米的正方形,高约105米,表面因保留了金字塔原始的石灰岩外壳而显现出了金字塔最原始也最为光彩的一面,它是人们公认仅存的几个表面平滑的金字塔之一。弯曲金字塔的内部免费参观,墓道狭窄,弓着腰倒着走以近乎于匍匐的姿势沿着斜坡栈道往下走了约80米来到底部宽阔的拱形内殿。又登上四、五层木梯,再猫着腰钻洞,内室的梁柱是雪松,这些杉木是从黎巴嫩进口而来,证明了古代埃及与黎巴嫩的贸易。墓坑石室是一些乱石头,壁上挂着一些体型不大的蝙蝠,很担心它们会扑过来吸血,好在它们都一动不动地爬在石壁上。墓室里只有我一个游客,不敢逗留也不敢惊动蝙蝠,感觉十分恐怖。贴在石壁上的那些小黑点就是蝙蝠。3:20乘车去孟菲斯博物馆,堵车,地接说博物馆4点关门。眼看到4点了仍是赶不到,只得放弃,直接驶往开罗。8月份联系地接时,Amir Mahmoud先生曾说游这几个地方需要一天。今天转下来感觉如果要仔细转半天时间的确少了点,仅萨卡拉景区转全了就要花不少的时间。5:10回到10月5日住过的Tahrir Plaza Suites(解放广场旅馆)。花60美元请前台帮助订了2张晚上尼罗河游轮看肚皮舞和苏菲舞的票。7:00有小车来接,向南行驶约10公里,登上一艘停在尼罗河岸边的游轮,进入餐厅排队取自助餐,吃的比阿斯旺的游轮差多了。8:00演出开始,游船慢慢地在尼罗河上游弋。一个男歌手唱歌,音量和噪音很大。听了几十分钟,仍是他一个人在唱,十分乏味,真是不想看了,又怕出去找不见司机,只好耐着性子待下去。9:00肚皮舞(Belly Dance)女演员登场,这回可真是露着肚皮。在餐桌之间的一小块空地上,舞娘穿着三点式,腹部赘肉明显,臀部系着两侧开叉落地的裙子,随着欢快的旋律翩翩起舞。她的动作热情奔放、规律地错步转着圈,极富韵律地扭动着身体,胸、腰、腹、胯部,几乎每一块肌肉都会不停地抖动,每一个眼神都充满着激情和阳光。旁边的观众小哥看得兴起也舞动起来助兴。跳了约20分钟,换上一位男演员跳苏菲舞。男演员身着绿袍,头缠绿巾、脚蹬黑色长靴,音乐响起开始旋转。随着变化万千的快速节奏像陀螺一样越转越快,双层长裙也像伞一样撑开了,同时手中的圆盘变魔术般的从一个变成二个、三个、四个。看着他的表演不由得想起了2014年春晚小彩旗独自一人原地转了4个小时,原来旋转舞的发源地是在这里。男演员跳完又换上女演员,女演员和伴舞的2位男演员手持木棍跳起了棍舞。肚皮舞和苏菲舞演出持续了一个小时于10:00结束,司机送我俩回到酒店。酒店楼下又停着几辆军车,大概是夜间执勤的。6.21. 第21天 10月9日 开罗9:20出门,楼门口一瞥。用Uber打车,车费26镑,9:50到达伊本·图伦清真寺。这是平生第一次使用Uber打车,挺顺利的。进清真寺免费,但是要穿鞋套,2人给了15镑。艾哈迈德·伊本·图伦清真寺(Ahmed Ibn Tulun Mosque)是埃及暨叙利亚总督、图伦王朝(al-Sulalah al-Tuluniyyah)奠基人、突厥人艾哈迈德·伊本·图伦于876~879年间修建的,寺为红砖和灰泥的碉堡形建筑,占地面积26143平方米,是伊斯兰世界的古寺之一。寺的中心是露天庭院,长92米,宽91米,大致呈正方形,庭院中有1297年建造的“拱北”1座,上建八角形镀金圆顶。寺院西侧是宣礼尖塔,塔体为4层,塔的尖端为小圆顶,砖砌方柱和尖拱格外引人注目。塔外有沿塔壁而上的螺旋形阶梯,可登塔顶。雄伟的建筑、精美的装饰和设计颇有阿拔斯王朝时代伊拉克建筑遗风,反映了中世纪埃及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发展成就。清真寺宏大、庄严、古朴、苍老、安详、宁静,游客很少。中庭面积辽阔,中央是喷泉亭,螺旋外形的宣礼塔造型独特。四面环抱的红砖柱廊,拱券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几何纹饰。礼拜大殿为砖砌柱子支撑,柱身粉饰以白色,雕刻着各种几何图案,殿内四周的木质饰带上用库法体雕刻着《古兰经》文。顶盖为木架平面屋顶,四周建有4个列柱拱廊。拱廊的拱形门造型奇特,不为浑圆而呈罕见的尖端形。礼拜大殿东侧为主拱廊,建有5个拱门式的凹壁(即米哈拉布),中间最大的凹壁是由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纳赛尔丁·拉加尼于1298年所建,系半圆空心凹壁,镶嵌着玻璃和彩色金属制品,中间雕刻着阿拉伯文库法体的“清真言”全文。清真寺外面筑有高大的围墙,在北、西、南3侧有与内院院墙平行的3面墙,南北面长162米,西面长161米。10:30参观完清真寺往外走,看到入口旁还有一处可以参观的,一问原来是著名的盖尔·安德森博物馆(Gayer-Anderson Museum),于是买票入内,门票60鎊/人。一位工作人员十分热情,主动引导参观并讲解。盖尔·安德森博物馆由两栋房屋组成,较小的房子位于西侧,1540年建成,东侧较大的房子建于1632年。1935年,英国退休军医John Gayer-Anderson在埃及定居,搬入这里并进行了翻修,用于陈列自己在旅行途中的收藏。1942年,他因病返回英国,在临行前将住宅及收藏捐赠给埃及政府,盖尔·安德森博物馆自此成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分为主宅(Haramik)和客宅(Salamlik)两栋房屋,各有4层,顶楼以廊桥相连接。博物馆建筑是典型的传统埃及宅院风格,门窗和露天大厅面向庭院开放,窗户均为阿拉伯式凸窗(Mashrabiya),窗格上饰有木刻网格。伊斯兰妇女是不能抛头露面的,要想知道外面的动静,可以透过密雕的木格栅窗观看,外人却无法窥探房间内部。「大马士革房间」(Damascus Room)是博物馆内最重要的房间之一,这是一间阿拔斯(Abbasid)王朝式的卧室,屋内全部装饰和家具均为木制,由Gayer-Anderson在1937年从大马士革购得并装修而成。「穆罕默德·阿里房间」(Mohamed Ali Room)是一个奥斯曼式房间,得名于墙壁上的一幅穆罕默德·阿里肖像,房间以18世纪的家具装饰,玻璃柜中陈列有 Gayer-Anderson 收集的奥斯曼器皿。古埃及房内展示着一件埃及Nefertiti王后的雕像、公元8世纪的黑色木乃伊棺椁、猫神巴斯特(Bastet)雕像复制品等。博物馆内的其它空间包括:波斯房间、拜占庭房间、廊桥、图片室、客厅、卧室、书房和楼顶露台等。这些天看了很多古埃及和希腊的文物古迹,比这里的文物要好看。不过,这些文物若是放在其它国家,的确算得上是稀世珍宝。11:10离开,步行去苏丹·哈桑清真寺(Mosques and of Sultan Hassan),路边摊上喝了鲜榨芒果汁,味美价廉。接近清真寺时,即感受到了它庄严肃穆及恢宏气势。门票80鎊/人,入内须脱鞋。清真寺始建于1356 的马穆鲁克王朝苏丹·哈桑时期,是中东最美的清真寺和马穆鲁克王朝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寺占地10200 平方米,采用4座拱形大厅呈十字形环抱中庭的结构设计,有两座宣礼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为开罗之最。寺内灯笼和彩色窗户都是用最精美的五颜六色的玻璃制成,绘有花草图案和阿拉伯铭文,墙壁则以最精美的花瓷砖装饰,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最精彩的部分是面朝圣地麦加的主礼拜殿。礼拜大殿前端有立柱支撑的大理石平台(Dikka),精致的讲坛也是大理石材质,正中的壁龛为多彩大理石镶嵌,做工细致,悬挂油灯的垂链多达70条,营造出特殊的景观。恰逢一些有身份的人来,神职人员为他们打开了礼拜大厅米哈拉布旁边的门,我们也跟了进去。里边又是一个大厅,是苏丹墓室,挑高28米,正中的石棺安葬着26岁时被暗杀的哈桑。墓室曾毁于1660年的大地震,至奥斯曼时期重建。这些人参观过后,回到礼拜大厅,在神职人员的引领下,跪在米哈拉布前祷告。我们注意到,随行的两位妇女远远地站在这些男人的身后,在礼拜厅的另一侧同步祷告。看来女人是不能与男人平起平坐的。出门时,与看鞋的老哥合影。出来后奔萨拉丁城堡,就在环岛对面。按照Google地图的引导走了15分钟,来到军事博物馆墙外的门口,门却锁着,只好返回。这时有一个人上来搭讪,刚才他曾告诉我这条路去城堡走不通,看见我们返回来了,就对我们说城堡中午休息,下午1点后才开门,附近还有一个大寺,不如先去那里看。于是跟着他拐进了一条街,12:42进了一座清真寺。他跟寺里的人说了几句话后转身要我们每人付50鎊参观。一问才知道这里是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大名为安奎沙克清真寺(Mosque of Aqsunqur)。这是一座建于1347年的著名清真寺,我的计划里也有它,但却不是必看的。此时感觉一则怕中套路,二则时间有限,于是谢绝了他。回到环岛打Uber于1:28到了萨拉丁城堡。其实一开始如果我们路线正确的话早该走到城堡了。萨拉丁城堡(Saladin Citadel)门票140鎊/人。城堡是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位苏丹萨拉丁于1176年修建的,在1870年代以前一直是埃及历代政权的中心,见证了埃及700年的风雨沧桑。萨拉丁·阿尤布·本的父亲是第比利斯的库尔德人。萨拉丁1138年诞生于伊拉克的提克里特,30岁时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利克率兵进攻埃及。萨拉丁随其叔父应埃及的请求帅兵驰援,逐渐成为抗击十字军的领袖。他是中世纪穆斯林世界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埃及历史上被称为民族英雄。萨拉丁城堡建在穆盖塔姆山上,巍峨雄伟,城墙宽2米,城堡分内城和外城,城内建有宫殿和寺庙,最大的看点是穆哈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uhammad Ali)。清真寺于1830年开始兴建,1848年竣工,模仿伊斯坦布尔清真寺的样式设计,带有浓厚的土耳其建筑风格。礼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耸的圆顶为殿中心,四面环有四个半圆殿与正殿相应。四根巨大的石柱撑起圆顶,最高的中央圆顶达52米,平均直径21米,另外还有4个相同大小的圆顶环绕着,错落有致。对角线上有两座细长的光塔,象两支伸向天空的火炬。清真寺西侧正中有一盥洗室,供穆斯林礼拜时做小净使用。清真寺以当时的统治者命名。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是出生于希腊的阿尔巴尼亚族人,1805年成为埃及的统治者。他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创立者,阿拉伯国家近代史上著名的穆斯林君主,常被称为是现代埃及奠基人。1811年,正是在萨拉丁城堡内,他设下了一场“鸿门宴”,一举诱杀了470名马穆鲁克将领,奠定了其统治埃及的权威。阿里于1831年慷慨地把卢克索神庙内一座拉美西斯二世的方尖碑赠送给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至今仍矗立于卢浮宫旁的协和广场。法国国王于1846年回送黄铜时钟,放于清真寺内。这座钟在用了三天后即停止不走,成为摆设。礼拜殿外的庭院面积3000平方米,中间有一座喷泉,为信徒净手所用。庭院四周围绕着拱廊,上面覆盖着47座小圆顶。拱廊后面有一座大钟,就是法王菲利普的回赠品。礼拜殿内悬挂着大型吊灯和玻璃球灯,明亮的灯光展示出一种庄严肃穆和辉煌宏大的气氛。不过,有很多人坐在地毯上休息甚至躺着睡觉。站在萨拉丁城堡上眺望,开罗老城区尽收眼底,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望见13公里外的吉萨大金字塔。今天是个大晴天,可惜天际线空气浑浊,看不见金字塔,如果是刚下过雨还是有可能看见的。萨拉丁城堡里有个军事博物馆,规模不大,飞机、坦克也很破旧,还有一些驻军。在另一个院落里,有一座警察博物馆,虽然不大,但是把埃及警察在历史上的演变、从法老王朝一直到近现代不同时期的警察状况、警察武器和配置装备的进化、警服的不同样式、警察职能的嬗变等介绍得十分清楚、专业。3:35离开,用Uber打车30鎊,3:55到达伊斯兰老城的北门——凯旋门(Bab an-Nasr)沿着城墙往西北走200多米是另一个北门——征服门(Bab al-Futuh)。城墙建于1087年,是伊斯兰开罗的北界。两座城门彰显出一千年前法蒂玛王朝的强盛国力。其外形颇有些特点:拱门两侧各有一座凸出于城墙的方形或圆柱形警戒塔。每座塔上都有射击孔,拱门上方还有孔道,这是一种在阿拉伯世界常见的守城设计,守城将士可透过孔道向下倾倒热油抵御敌人进入城内。不禁感叹人家一千年前的东西怎么就能保护得这么好?从征服门左拐往南走进伊斯兰老城。公元641年,阿拉伯人进入埃及,驱逐拜占庭势力。大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埃及被伊斯兰教化和阿拉伯化了。公元969年,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开始建设定为首都之地的开罗。埃及成了名副其实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并一直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被誉为胜利者之城的开罗,在14世纪达到鼎盛。经过伊斯兰教1000多年的浸淫,成为了伊斯兰风情浓郁的城市。1979年,开罗伊斯兰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沿着穆伊兹大街(Al Moze Ldin Allah Al Fatmi)向南走,街道两旁是民居、清真寺、店铺和作坊。从敞开的房门可以看到工匠正在屋里操控车床、冲床或者手工敲打制作产品,主要是阿拉伯水烟烟具、各种金属盘子和盆。幽静的小巷内有一些古老的深宅大院,可惜没有足够的时间探访,只是在墙外看看而已。孩子们放学回家,高兴地与我们合影。有一家门店似乎是中国游客定点商店,用中文写着欢迎中国游客光顾。沙比库丹(Sabil-Kuttab)。建筑底层设有公共泉水池,供民众、商旅、牲口饮用。楼上是教授《古兰经》的学堂。5:20走到胡赛因清真寺想进去看看,里边在做礼拜,不让进。胡赛因广场有许多露天餐馆,在这里吃了一顿烤鸽子,味道比吉萨金字塔餐馆的差多了而且还贵。结账时感觉多收了钱,问服务员,服务员指着菜单的下边说要加收15%服务费,这才看见那里写着一行小字,感觉和国内某些地方一样精明。餐后逛著名的旅游景点——汗·哈利里市场(Khan al-Khalili),买了点香水。哈利里市场形成于公元14世纪,由一大片分布在街巷中的店铺组成,售卖当地特色的埃及传统手工艺品,有纸莎草画、金银首饰、铜盘、香水、服装等。6:20到达奥维地图上标注的固力宫,却被告知苏菲舞剧场已经迁至西边,向西走了约100米就到了位于爱资哈尔大街(Al Azhar)旁的格哈利清真寺(Mosque of Al-Ghouri),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这是一幢大约建于1505年的4层建筑,剧场设在庭院里。每周一、三、六的晚上有表演,演出受到埃及文化部的支持,是埃及最高水平的苏菲舞表演。以前是免费的,现在卖票且不断涨价。网上说门票75鎊/ 人,今天收了我俩165鎊。6:30开始售票,入场后前面几排已经坐满人了。苏菲舞(Sufi Dancing)起源于13世纪土耳其孔亚的伊斯兰苏菲教派,这是个讲求苦行和冥想的神秘主义教派,相信通过不停的旋转可以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从而达到亲近神的目的,所以旋转是苏菲舞最主要的特点。而对于苏菲行者而言,“旋转”也是非常重要的修炼方式之一。相传苏菲教派的一代宗师鲁米-梅乌拉在持续旋转三十六小时之后成道,故钟爱他的追随者,自此就以“旋转”作为该教派的重要修炼方式。埃及的苏菲舞经过阿拉伯人的诸多改进,观赏性和精彩程度都远胜于土耳其的苏菲舞。虽然称之为舞蹈,但它的整个表演过程更像是一种宗教活动。这种来源于宗教中的祭祀舞蹈,也叫“旋转的裙子”,舞蹈语汇中包含了复杂的宗教人生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狂喜状态。而舞者,在原始的鼓击乐中,忘我旋转,仰望上天,期许用自己的身体在与真主对话,满脸沉醉,似乎得到了神的启示而更加忘我旋转,终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据说苏菲主义的哲理是这样的:他们相信万物无时无刻都在旋转,人的构成分子也与宇宙中的地球和星球一起旋转,人从出生至逝世,从年轻到长大再到老去,无不是一个循环,每个人都旋转其中。7:30表演开始,清一色的男演员,身着阿拉伯长袍和缠头巾。9个人各持一件乐器,有吹的、有拉的、有持铃鼓(riqq)的、有持中东手鼓(Darabuka)的、也有持指钹(Sagat或Zill)的,各人依次出列用手中的乐器表演一段。持指钹的年轻人手舞足蹈、步履轻盈、钹声清脆、欢快喜兴。敲击节奏时快时慢,疾速旋转快而不乱。 钹声时而如泉水叮咚,时而如万马奔腾,喜盈盈的笑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之后,一位身着绿色圆蓬长裙的舞者登场,随后音乐渐强,旋转也就此开始:左脚为圆心,右脚发力,始终以逆时针运动,意味着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四季变换周而复始。舞者先是把手臂并拢放在胸口处,这意味着放弃自我和现世生命,甘愿把毕生都虔诚的献给神;随后他们又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接受神的赐福及从他那里而来的能量;左手再向下半垂,表示将神所赐的能量传给大地及大众,广播于世间。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舞者旋转时,双眼始终微张,神情也是沉迷其中,如痴如醉。中间有人给递上圆盘,舞者在旋转中裙摆飞扬,手中的圆盘也随着旋转由一个变出二个、三个、四个、……,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伴随着旋转得越来越快,裙摆也展现出不同的变化。一曲结束后舞者拎着长裙向观众致意。这套行头至少有三层以上,裙摆直径二米多,整套服装的重量约有十几斤。肩负着如此重量,又不停地旋转绝不是一件易事,它不仅仅是对舞者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技艺的考验。接下来是穿黑袍的几位演奏,还有一位老者在吟唱。压轴节目是三位年轻舞者的表演。他们的服饰色彩非常鲜艳,以极快的速度连续旋转达20多分钟,平均每秒钟转一圈,不断变换着各种动作。裙摆时而如陀螺,时而如伞盖,时而在头顶,时而在腰间,时而飞向空中,时而贴向地面,令人眼花缭乱。 演出持续了1小时15分钟于8:45结束。表演的娱乐性及技巧性极高,全面展示了正宗精湛的苏菲舞艺术,给人以充分的享受。这绝对是一场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水平的表演,票价折合人民币35元/人,真是太值了。散场后打Uber回到酒店。6.22. 第22天 10月10日 开罗8:00出发,在Sadat站乘地铁1号红线4站到Mar Girgis站下车,车票3鎊/人,来到科普特区(Coptic Cairo)。 8:45进入悬空教堂(Hanging Church)。教堂始建于公元3~4世纪,呈长方形大会堂造型。那时开罗尚未成为埃及的首都,只是保卫孟菲斯的古罗马要塞。9世纪教堂被摧毁,11世纪时重建,是埃及科普特的中心。 悬空教堂是圣母马利亚大教堂的别称,因教堂修建在古罗马要塞巴比伦古堡的顶端,教堂的中庭看似“吊”在走道之上,因此得名。进入教堂需要攀登29级台阶,因此早期来到开罗的旅行者戏称它是“楼梯教堂”。由于目前的地面已经比罗马时代抬高了6米,因此罗马塔楼大部分被埋在地下,减少了教堂不少的视觉冲击力。十九世纪的双钟楼立面,位于铁门内一个狭窄的庭院内。登上台阶,通过入口后是又一个小庭院,通往11世纪的外门廊。《圣经》记载,耶稣一家曾来此栖身避难。描述圣母玛利亚带着儿子耶稣迁徙来此避难故事的壁画。 古罗马要塞巴比伦古堡众多塔楼中的一个,是老开罗最宏伟的罗马式建筑。如今处于半地下状态。 教堂内部的黑坛桌椅、镶嵌象牙的屏幕、和大理石造的讲坛等都是精心制作的用品,而内部的陈设,如用13根石柱支撑的小祭坛,象徵耶稣的13门徒,这其中一根用黑色玄武岩制成的,代表出卖耶稣的犹大。这里也保留了许多圣者的遗物,其中以圣母玛丽亚(Virgin Mary)的画像最著名。礼拜殿雪松木雕制的圣坛屏幕,上面镶嵌着象牙。从悬空教堂出来后向北走,进入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圣乔治教堂又称马尔吉勒吉斯希腊正教教堂(The Church of Maar Girgiis),是一座希腊东正教教堂,建在古巴比伦要塞众多塔楼中的一个上面。其历史可追溯至10世纪或是更早的时期,目前的建筑建造于1909年,是一个比较罕见的拜占庭式圆顶教堂,也是埃及唯一的圆顶教堂,是老开罗最宏伟的罗马式建筑。教堂前飘扬着希腊国旗。圣乔治是古罗马的一个骑兵军官,公元260年生于巴勒斯坦的一个信仰基督教的贵族家庭里。他不愿奉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之命残害基督教徒而被逮捕入狱,于公元303年在巴勒斯坦被处死,成为早期基督教殉道者。公元494年被教宗格拉修一世封为圣徒。教堂的最大特色就是圆形穹顶及顶上的十字架,圆形的教堂主殿在基督教堂中是比较少见的,因而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圣乔治教堂正面有一幅3米多高的白色浮雕,描述了圣乔治骑着骏马奋力制服恶龙的故事。教堂内部算不上富丽堂皇,却是庄严肃穆。教堂内部的最大看点是彩绘玻璃窗和蓝绿相间的天花板,颜色搭配效果甚好,显得格外夺目。教堂的墙壁上可以观赏到多幅圣像画。圣乔治教堂院内的北面有一个小门,走进去是一块墓地。与其他国家的墓地不同的是,墓旁有一些房屋。房子都不大,里面空空的,也许当初是守墓人住的。埃及人自古认为,墓地是生者社区鲜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属于死者,墓地是生命的开始,因此,埃及人自古有个习俗,活人、死人“不分家”。穿过墓地向南走到一个圣母玛利亚教堂。看完教堂原路返回,10:10进入科普特博物馆,门票100鎊/人。博物馆里游客稀少。科普特人(Coptic)是古埃及人的直接后裔,属尼格罗―欧罗巴混血人种。他们在公元一世纪时皈依基督教,其先祖曾追随圣徒圣马可,成为中东最早的一批基督徒。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这群人是尼罗河文明的主人,使用科普特语和希腊语的政体和教会组织。。公元641年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后,使用“Qipt”(科普特)指称埃及境内不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非穆斯林居民,即埃及的土著居民。经过阿拉伯人大约一个半世纪的宗教同化,埃及被伊斯兰教化和阿拉伯化了。八世纪末,阿拉伯语成为通用语言,希惜语销声匿迹。大多数科普特人都改信了伊斯兰教,甚至连语言都讲阿拉伯语。而没有改变信仰的少部分人仍然坚持着古埃及人固有的文化特色,使用科普特语作为基督教会内部使用的语言,成为阿拉伯世界里顽固的基督徒和埃及最大的少数民族。由于信仰和语言不同,科普特人始终无法融入穆斯林社会。他们提心吊胆地生活在周边阿拉伯人的包围中,经常遭到防不胜防的袭击。根据埃及官方统计,2017年科普特人口占埃及全国9200万人口的15%至20%,其中绝大多数信仰基督教。科普特博物馆成立于1910年,是世界上收藏科普特艺术品最完整的博物馆。博物馆讲述了基督教在埃及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是完整了解埃及基督教的最理想去处。博物馆收藏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科普特艺术品,是世界范围内的“科普特学”和埃及基督教文化的研究中心。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厅,展出自公元4世纪至18世纪科普特早期基督教的手稿、纺织品、石刻、陶器、壁画、绘画、圣像、象牙雕刻、金银器、木器、铁艺、玻璃器具等历代文物古迹,其中一些文物的年代非常久远。博物馆内的所有壁画都是与宗教相关的,具有相当高的绘画工艺水平,有的甚至可以追溯至6世纪至7世纪。在所收藏的纺织品中,保存最完好的是服饰,尤其是束腰外衣,纺织品材料有亚麻、羊毛、丝绸等。参观一个小时后乘地铁返回解放广场,广场旁宏伟的埃及中央政府大厦。12:00退房,行李存在酒店后向西走,来到十月六日大桥(6th of October Bridge)东侧的公交枢纽,询问去机场的公交车,得知400路公交车到机场。横穿十月六日大桥走到尼罗河西岸的结基拉岛(Gezira Island)上,尼罗河岸边停靠着几艘游轮,南边是高高耸立的开罗塔,岛上有游乐场和高尔夫球场。沿着绿树成荫的滨河路向北走到7月26日大道(26th of July Corridor),这里是使馆区和富人区,比较安静。结基拉岛北部称为扎马利克(Zamalek),不过7月26日大道并不像介绍的那样热闹,没有看到繁华的商业大楼。想找个地方吃午餐,临街的几家餐馆都很简单。在Google地图和大众点评上看到附近有一家店评分很高,看着手机地图在街巷里走来走去却找不到,问了群放学的孩子都说不知道。感觉应该就在一座楼房的底层,看到一个人从楼里走出来连忙迎上去打听,她随手一指,原来就在眼前。只见餐馆台阶上的两扇大木门紧闭着,没有什么招牌,毫无招揽生意的商业气息,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呀。餐厅的名字叫Abou El-Sid,LP(孤独星球)上介绍是开罗第一家时髦而且档次很高的埃及风味餐厅。里面古色古香的,充满着浓郁的阿拉伯情调。时值13:45,餐厅里只有我们两位食客。我们点了没吃过的牛排骨、炒米饭和3种饼,菜谱价是165鎊,加上服务费和税费后付款220鎊。餐馆吃饭加税费在埃及还是头一遭,不愧是高档餐厅。菜比较咸,没有吉萨金字塔餐馆的味道好和分量大,也许它符合埃及人的胃口。吃了一会儿,来了第二桌七、八个客人,他们要了水烟抽。吃完饭打Uber向东穿过5月15大桥(15 May Bridge)回到开罗主城区,3:10到达祖韦拉门(Bab Zuwaila),车费35鎊。祖韦拉门位于开罗伊斯兰老城的最南端,是伊斯兰军事建筑的杰作。门上有两座坚固的堡垒,登临堡顶,可以鸟瞰整个伊斯兰老城。城门是亚美尼亚(Armenia)总督巴德·加马里为防范塞尔柱土耳其的入侵于1087年兴建的。建筑师多具有军事背景,建造的城门也固若金汤。昨天是由北城门往南走进入伊斯兰老城的,今天是从南城门往北走沿着Al Motaz LdinAllah大街游览老城。两座城门间距不到2公里。头顶烤馕的送货小哥,犹如在表演杂技。萨希德纳·胡赛因清真寺(Mosque of Sayyidna Al-Hussein)始建于公元1154年,重建于1870年,银神龛里藏有先知穆罕默德之孙胡赛因(Al-Hussein)的头颅,什叶派圣地。是开罗名流显要乃至埃及总统在特殊场合进行祈祷的极为重要且神圣的清真寺,清真寺分男女祷告室,男人从面朝侯赛因广场的正门进入,女人则在另一侧的后门入内。清真寺不对非伊斯兰教徒开放。从地下通道穿过爱资哈尔大街,4:00到达爱资哈尔清真寺(Al-Azhar Mosque)。爱资哈尔清真寺是开罗第一座著名清真寺,公元970至972年法蒂玛王朝时修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初为宗教活动的场所,975年开始讲授经课,13世纪起成为伊斯兰教高级学府。目前约有9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此攻读神学、法律、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雄辩术、书法等9大科系。除了学术地位,爱资哈尔清真寺还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埃及的精神中心、伊斯兰教逊尼派神学研究中心,是上层人士交流场所和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爱资哈尔大学是世界上第2古老的大学,第1名是建于公元859年位于摩洛哥菲斯的卡拉维因大学。爱资哈尔清真寺免费,脱鞋入内,女士须围头巾、给一件罩袍穿,男女分门而入。大殿里有很多人席地而坐,或围坐研习,或独自思考,或虔诚祈祷,学习氛围之浓厚是其它清真寺所没有的。清真寺的中庭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铺成,十分干净,四周是法蒂玛时代建筑的拱廊。宣礼塔高耸云天,其中有一座是独特的“双尖塔”,上面有双亭双尖,是清真寺最壮观的宣礼塔。离开爱资哈尔清真寺后到汗·哈利里市场逛街,买香水和冰箱贴。5:30打Uber回酒店,正值下班时间,严重堵车,叫了几次车都过不来,只好一次次地取消重打,以至于Uber显示因屡次取消要罚款12埃鎊。眼看四、五十分钟过去了还打不上车,无奈之下只好步行返回。中途买了两种鲜榨果汁喝,10鎊一杯,真的很便宜。走了45分钟于7点回到酒店。取行李后到酒店楼下打Uber,Uber却显示连接无效,不知道是否跟要交罚款有关。没辙,只好上楼请酒店前台的姑娘下楼来帮助我们。她很快就叫来了一辆Uber,车费100鎊,我们由衷的表示谢意后乘车50分钟后于20:20到达开罗机场(Cairo Airport)T3航站楼。23:50埃及航空MS955起飞。告别了开罗,告别了埃及。6.23. 第23天 10月11日 北京飞行9小时30分钟后于15:20回到北京。7. 后记7.1. 游记以当时的日记和照片为依据,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借来3本古代埃及史和旅游书写成。在梳理和回忆中重新游历了希腊和埃及,印象更加深刻,也学到了许多背景知识。百度上的东西很多,查起来也方便,只是比较粗糙,不够严谨,有些则是以讹传讹。总的感觉百度的知识面较窄,用百度查英文资料较多年前的效果更差。7.2. 希腊和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使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和令人叹服。许多文物都是可以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但是埃及的世界遗产数目并不多,与实际情况似不相符。7.3. 两国的旅游都是重要产业,比较发达。相比较之下,希腊要更完美些;埃及或许是文物太多和资金不足,有些欠缺。7.4. 两国人民都很友好、乐观、热情,尤其是埃及人很爱打招呼,虽然挣钱不多,但是幸福指数较高。7.5. 希腊干净整洁漂亮,没看见苍蝇蚊子。埃及土黄色建筑多,街上尘土多,交通秩序差一些,苍蝇多,但蚊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