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喜欢拍照,如以往一样,在英国旅行期间,我拍的照片不多,有些照片估计过两年也不记得哪是哪儿了。但这段旅行中珍贵的记忆我想是独一无二的,我希望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许以后看到这段文字会想起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交通英国陆地交通四通八达,城际间火车通行非常便捷。在广州市区,地铁大多是地下跑的,城际间才会在路上。在英国可能只有一区的地铁在地下,到了二区很多地铁就已在路面跑了。英国的地铁、火车线路错综复杂,不同线路由不同公司运营,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第一天我们完全看不明白那个看了会头晕的立体交通图,问了站台工作人员我们要坐哪个车,发现很少人上他说的那趟车,于是我们没有上,观察了一会儿,上了下一趟此方向的车。但发现这趟车竟然没有停靠我们下车的那一站,于是在下一站下车,又问了站台的工作人员,折腾一翻最终到达我们要去的那一站。还好有观察力敏锐的儿子,第二天就找到了规律,后面我都是依赖儿子带路。英国地铁建立时间比较早,很多方面可能无法改造,地铁站内比较旧,很多管线都是裸露在外的,而且地下铁内无网络无空调。相比之下,在广州乘坐地铁的感受要好很多。英国的地铁票火车票的价格和他们的线路图一样复杂,分为不同时段、不同区间。用了牡蛎卡,每天到了一定额度就不再扣了。火车票越早买越便宜,最好提前个两周,那时买的价格比当天买的价格不是一般的低。饮食在英国这段时间深刻体会了他们的黑暗料理。在伦敦,随处可见fish&chips店,第一次吃感觉还不错,份量挺大,我和儿子分享了一份。儿子说鱼肉挺嫩,没有刺,比他想的要好。后来我们两人又曾吃过一份,这次没有吃完。经常在伦敦看到人手一份fish&chips,佩服他们的食量。根据功略推荐,我们找到了牛津街的那家龙虾汉堡店。龙虾没啥味,蘸料吃,没觉得好吃,有些肉需自己从壳里钳出来,这个过程比较辛苦,庆幸没伤到手。再说汉堡那真是厚,无法一口咬到底,只好分层吃。吃了一口中间那个厚厚的肉饼,几乎吐出来。这个肉饼应该脱过油,没放盐,吃着啥味没有,你能想像吃这种肉的感觉。自然,我和儿子都没怎么吃。这顿饭不便宜,可惜浪费了。由于龙虾汉堡对我们的伤害,我们后来转战其他菜肴,期间吃过中餐,日本寿司、韩国的石锅拌饭、意大利的PIZZA、意面,泰国的炒面、炒饭,三文治、汉堡等,偶尔晚上回去在超市买半成品用微波炉加热。第一次吃中餐是在温莎堡附近的一中餐馆,点了东坡肉,有四块肉,比国内的尺寸小,还点了一个醋溜土豆丝,一个凉面,两碗饭。没觉得难吃但也不觉得好吃。结算时66镑,快要人民币600啦,真心贵啊!耳闻过英国的中餐比较贵,看来不是一般的贵。后来又吃了几次中餐,虽然比国内贵很多,但也不像第一次贵的那么离谱。感觉最划算的一次是在爱丁堡吃自助火锅和寿司,吃了很多种类,非常饱,两人36镑,觉得真值,更加心疼在温莎堡那里吃的中餐了,有种被宰的感觉。在威廉堡镇上吃的一餐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来是去吃海鲜,但没位就去了导游推荐的一个西餐厅。菜单上种类并不是很多,我看到了“haggis”这个词,想起这是苏格兰当地特有的食物,于是点了一份。菜上来时我一下懵了,一个盘子上有三坨东西,一坨黑乎乎的应该是haggis,一坨土豆泥,还有一坨黄的,味道有点像南瓜泥但不是。Haggis是由羊杂碎和燕麦、黄油、黑胡椒等做成的。从功略上看很多人不习惯,还有人会觉得恶心,但我还能接受,估计因为我从小是闻着羊杂碎的味儿长大的吧。最后我把那坨haggis吃完了,另外两坨泥就只是尝了尝。我们在约克还专门去了出名的的betty下午茶店,来英国怎么能错过地道的英式下午茶呢。我们去时人并不多,只等了一会儿就有位了。我们一人点了一个下午茶套餐。甜点端上来时,我还是惊了一下。之前看图片以为是放在地上的可移动三层食物架,认为份量肯定很大,实际是放在桌上的三层迷你食物架,每层放两至三个不同的点心。根据功略上的提醒,我们先从下层开始往上慢慢吃,但吃到第三层时,实在甜到无法下咽了,我和儿子谁也没吃完第三层的。我观察了我旁边应该是本地人的两桌客人。一桌是一对老年夫妻,他们先是每人要了一份牛排、意粉类的主食,份量不少。吃完后竟然每人又点了咖啡、热巧克力和两份点心。看着他们在享受餐后甜点,而我们面对那甜到呴嗓子无法下咽的点心时,我在想英国人是有多爱甜食啊,难怪那么多胖子。还有一桌只有一个60岁左右装容精致的女士。我们来时她就已在喝咖啡了,后来上了一份点心,看到她一小口一小口的在品尝,举止甚是优雅。感觉她这样才是在享受下午茶,我们只是像土豪一样在体验。英国的大型食品超市很多,各种半加工品,回家在微波炉或是烤箱里加工一下就OK了。儿子喜欢一种微波炉热一下就吃的鸡肉饭,连吃两次。有一次在超市我看到馄饨形状的冷冻食品,很惊喜,这里竟然有馄饨。看了下产地是意大利,当时想意大利肯定是模仿我们中国,也没细看。回去煮了吃了一口就石化了,里面竟然包的是芝士类的东西。吃了两个实在无法忍受只好全部倒了。常在中午或是晚上时看到上班一族在超市买三文治和沙拉当餐,他们习惯吃冷食,这对于习惯热食的中国胃是很大的挑战。英国人我们这一路与英国人的交道仅限于住过的几个房东、路人、售票员、服务员、司机、售货员、工作人员等等,未与当地英国人进行过深入交流。总体感觉英国人非常有礼貌,thank you, I’m sorry这样的话时刻挂在嘴边。有时在地铁、火车、马路上轻轻碰到或是挡道时都会说I’m sorry。我们在向工作人员咨询问题时,对于英语词汇和听力有限的我们表现的也非常有耐心。旅游中有两件事让我比较感动。一件是我们在湖区时,我们买了公交一日票,但我们这个票只能在位于湖区中心的两个镇之间用,后来我们想去另一个很远的镇,我们需再补5镑,但我们只有50镑面额的(英国人很少用50面额的现金),司机找不开。他指了指车站附近有个柜员机,让我们去那里取。我看到几乎到了开车的时间,怕来不及。因为英国的交通每个站点都非常准时,湖区通行的公交班次比较少,错过这班,我们还要等一个小时。我就说了我的顾虑,司机说他会等我,让我快去取。但我的银行卡试了几次也不行,只好回到车上,这时已过了发车的时间。我解释原因后司机只好把剩余的钱都找给我了,他说担心后面上车的人没法找给别人了。还有一件事发生在麦当劳。因为柜台上没餐单,只有几个简单图片在上方。为了避免说不清,我们就在自助机上点餐,遗憾的是自助机上点好后我的卡刷不了,我们只好去了柜台。我们描述了我们要的东西,服务员表示听不懂。后来我们只好指了指上方简单图片上的汉堡,她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也听不懂,大家都有点尴尬。这时站在旁边等着取餐的一中年女士过来问我们要什么,我们和她解释了我们点的图片上的,以及自助机上发生的问题,后来她说她来和服务员沟通。这时她已取到了她打包的餐,但她一直帮我们点完餐才走。英国人比较爱看书、看报纸。无论是在地铁、火车上很多人都在看书看报纸,很少看手机的,不像广州地铁里一片低头族。令我奇怪的是,在地铁上明明有空位但很多人就是站着,让我常常怀疑我是不是坐在了老弱病残的专座上。到了英国,你的身边是各种肤色、各种体形、各种穿着的人,你只是豪不起眼的一个,没有人因为你胖你土你黑会多看你一眼。儿子问我在英国自我感觉不错吧,说我在这边算是苗条的,我真心这样认为哦,哈哈。总之,这种对各种人的包容让我觉得很自在。我发现英国女人无论年龄多大,大多会化妆。在我看来没这个必要嘛,他们眼睛本来就那么大,睫毛那么长,轮廓鲜明,最多涂点口红提个神就行了,何必那么麻烦。英国有很多英语地道的印度人,可能因他们曾是英属殖民地,移民方便吧。英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很小声,有时想听听他们在聊啥都听不清。他们讲电话的声音也比较小,这让我想起我讲电话时,坐得离我很远的同事说都能听到我的内容,真是汗颜。天气伦敦的天气比较舒服,一会儿雨一会儿晴,他们所说的很热就32度吧,不过因为空气好,有太阳时很晒。由于能见度高,感觉飞机飞的都不高,湛蓝的天空中常留下白色的纵横交错的飞行轨迹。位于英国北边的苏格兰由于靠近大西洋,雨水多,风大,夏天也好像冬天一样。所以有人说苏格兰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我们在苏格兰这段时间一直是毛衣加风衣外套,街上还有见穿薄羽绒的。在爱丁堡住的民宿装饰风格是我喜欢的调调,重要的是有暖气,在阴冷的气温下走了一天,回到有暖气温馨的家里,幸福感爆棚。英国人可能习惯了这种时不时有雨的天气,大家穿防雨风衣的多,打伞的少。观景和购物(与景点和物品无关)我不懂品牌,但喜欢逛街喜欢看,喜欢观察我们与他们的不同。我发现英国的景点和商业店铺关门都很早,有的景点周一到周日,每天开放的时间都不同,所以去一些重要景点时一定要提前在他们的官网了解关门时间,不然很容易白跑一趟。我第一次去西敏寺还不到4点就不让进了,过了两天又去,刚好是周日,说是只允许做礼拜的进,不可以参观。连吃两次闭门羹,看来我和西敏寺无缘只好放弃。白天大多景点5点就关门了,夏天10点才天黑,计划着游完景点就去逛街。可令人失望的是很多店铺6点或是7点就关门了。去到像约克、爱丁堡这样的小城,很多5点就关门,节假日关门更早。伦敦个别中国人喜欢的店,比如clark, boots, body shop会开到9点,不知是不是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毕竟中国人购买力无人能及呀。我发现店员下班很积极,快到关门时间时就关上门,只留下已在里面准备买单的顾客,真是一点不顾及上帝的感受。听说英国严格执行劳动法,工作时间一旦超出法定时间必须付加班费。由于加班费是工资的几倍,而且加班要付店员的打车费,各商户平衡利益,都不会让员工加班。这和中国很不同。中国无论白领蓝领加班是常事,因为大多商户不付加班费,所以大多商铺都是10点才关门。因我觉得下班和周末才有时间逛街买东西,当我感慨英国人不会做生意时,儿子说:早下班,早吃饭,早睡觉,有了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工作才有精神,效率高,心情好,服务好,创造力才高,这是良性循环。总是加班会造成睡眠不足,会造成各方面恶性循环。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哦。在约克那天,下午5点后没景点可去没店铺可逛,为了打发时间,我们登上了约克的城墙,3个多小时走完了不连续的三段城墙。站在城墙上看夕阳下的古城和新城的景色,还经过了一个争取女权主义的集会,像是看了一出闹剧。9点多走在回去的大街上,一路除了呼啸驶过的车似乎只有我们两个行人。感谢那些关门的商铺让我享受了一段宁静的古城时光,同时感谢快到住的酒店时那家中餐馆还开着,份量很足又便宜的炒饭和炒面带给满是疲惫和饥饿的我们满满的感动和幸福。教育在英国伦敦塔、约克大教堂、湖区码头、爱丁堡火车博物馆都遇到了在外面上课的孩子们。这种现场上课方式即使是枯燥的历史课也绝对不会打瞌睡。我看到孩子们躺在草坪上支着脑袋在听课,而老师穿着中世纪的武士装扮夸张的在讲解,时不时有孩子提问。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在湖区,那天下着雨,刮着风,当时在游船上的我们冻的缩成一团,手机拿出来拍照都怕吹到水里去。而此时看到岸边一个船上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约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他们排着队,轮流从船上跳下水,然后再游回船上,个别不敢跳的孩子老师会推他们下去。我看到上岸的孩子们并没有去换衣服,而是在岸边等候。岸边还有一个大巴,估计是把这些小朋友拉到这里上体育课的。这种体育课在中国焦虑的家长眼里太恐怖了,我看的心惊肉跳,一直担心孩子们会生病。这种对意志力的挑战让我想起了挑战野外生存的贝尔,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意识到要好好补英语了,这样才可以在下次旅行中了解的更多。很期待下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