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m Up结束了Bath的短暂停留,中午,我搭上了去Glasto的官方大巴,上大巴前我就换好了雨靴,提前去的朋友说里面已经到处泥泞了(其实不要指望Somerset下不下雨,即使不下雨,大量的观众也能把草地底下的水踩出来,也因此官方的App干脆用了雨靴做Logo)。一车的白人有说有笑,有些人已经喝起了啤酒。出发没多久,工作人员开始发票,拿到票的那一刻就跟拿到录取通知书一样激动,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这张价值228磅的纸显得热辣滚烫。Glasto的设计风格一点都不追随潮流,复古落后,但充满了嬉皮味道。从Bath到Glasto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堵,一个小时出头便到了停车场。一下车,空气中的新潮与艺术、荷尔蒙伴随着青草香和大麻味扑面而来。我匆匆去检票口准备入场,尽管穿着雨靴脚步并不太麻利。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关切的告诉你各种事项,真心愿意你在G节玩的愉快。我带完手环后问了下去Worthy View的shuttle bus,他们告诉我要出门去停车场等,于是我又折回去。shuttle bus数量不多,且路途遥远,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来。shuttle bus曲曲折折开了将近一个小时吧?终于到了 worthy farm。我不禁心想,这场地真他妈大,难怪朋友之前从里面走了近两小时才走到。ps,不要吐槽我的拍照技巧哈哈,本身水平不高,而且我更注重体验,没有花心思找角度码姿势。之前就看到Worthy view camping的邮件说会收回门票仅凭手环出入,没想到是真的!暂时没想清楚这个internal control的原因但真心觉得不合理啊,连门票作纪念的机会都没有。我不记得普通入口是否有安检(或许正说明没有),WV的安检就是随手翻翻下背包而已,我能说这是和谐社会的体现还是心大的体现?WV camp也非常大,不同区域分别对应不同的帐篷类型,路标、指示牌颜色鲜艳,手写的字体和花朵的图案也都充满了嬉皮的感觉。看来,这里并没有与时俱进的时尚视觉设计,只有与世隔绝、唯我独尊的美学体系。我们的bell tent在入口不远处,工作人员会不厌其烦的趟着泥地带每个人去各自的帐篷。我们一行三缺一,bell tent显得非常宽敞。我稍作休整后迫不及待的出门去溜溜场地,有些来过Glasto的老司机显得很有经验,把帐篷里外弄得跟自己家一样,有的外面挂着全家合影的旗子,有的装着LED灯,还有的已经等不及在门口开始BBQ了。帐篷区错落有致,码的特别整齐,我一直以为以前看的航拍的照片是做的效果。朋友Rocky(化名)说这绝壁是机器弄得,我想象不来机器会有如此智能。不过几千顶帐篷也够他们码的了。场地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都会被很精妙的利用起来,主办方的心思感人至极,228磅的票价让你觉得超值!而且,据说每年的盈利都会捐给GreenPeace、Oxfam和WaterAid这三个NGO。换位思想,如果让我做这么吃力并无回报的活,我真的得考虑一下。因此,真的敬佩Michael Eavis和Emily Eavis等人为全世界的乐迷奉献了这么精彩绝伦的聚会!过了会儿,朋友Shawn(化名)到了,我俩收拾了下,下山去吃喝逛玩。说是下山,一点没开玩笑,WV下坡比较难走,尽管有台阶,但是石子十分硌脚。我跟S说我要去看传说中的GLASTONBURY那几个大字,先mark下地标。其实直到看到那几个大字,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心心念念了六年的G节之梦终于实现了,看着人群在泥泞的草坡上步履蹒跚的往字牌附近爬时,我心中默念:finally,finally。其实,梦想在你制定的时候,往往就注定会被期望过高。G节在我心中就是个乌托邦,这里的人们真诚友善,除了音乐、爱与和平这些至善至美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它仿佛是现存的Woodstock。当然,现实并非如此。但是,在音乐一响起,这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地标前拍照的人络绎不绝,正在我们在山顶上眺望Glasto全景时,不远处发生了浪漫感人的一幕——有人在求婚!围观者也热情的加入了起哄:Marry HIM!Marry HIM!山下是The Park,园子里热闹的跟游乐场一样,各种游乐项目和表演。Glasto不仅仅是音乐节,它是当代艺术的节日,因此各种跟艺术有关的表演、展出都在此百花绽放。除此之外,各种生活态度、宗教理念、政治观点……都可以在此发声。我路过了宣扬Nudity的裸男、也看到蹬着吹泡泡机主张无电生活的夫妻,Green Park更是乌托邦中的乌托邦,这似乎更是一个原始部落,住着一群“神神叨叨、稀奇古怪”的居民,只恨时间太短暂,没能有机会一一拜访他们。跟着三朝元老老司机Shawn在琳琅满目的小吃街尝各地美食,去舞台踩点兜风,夏日的英国天黑的很晚,十点多在彻底黑透。欧美人对于party的狂热是我非常不能理解的,华灯初上,正是他们去各种Bar蹦迪的好时候,也因此Shangri-La是主办方专门为他们开辟的一个不夜城party的地方。好家伙,我们去的路上人头攒动,举步维艰。当然,对于完全get不到high点的我,也只是走马观花凑个热闹。刚进去的舞台有人在激愤的做着演讲;路过一个club,一个拿着韩国国旗的白人兴奋地冲我们打招呼,我一脸懵逼后表示我们并不是韩国人哈哈,这儿拿某国国旗的并不说明是某国人,可能就只是想成为焦点而已。我们找到个灯光效果炫目的site停了下来,前方预警,有艳遇!Glasto最感人的一点就是,每当你有一点无聊的时候,周围的人貌似马上都能觉察,然后主动跟你聊天,让你觉得不那么没劲。Here they come,两个妹子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过来说了什么,然后我们就聊起来了。他们在曼城做护士,一个来自约克,一个来自威尔士。我其实不太记得我们都胡碧聊了什么,总之后来我很慷慨的给了她们我从中国带的小礼物。妹子很遗憾没有抢到WV的帐篷,而自己的支出其实远远超过WV的价格。如果没有官方检票,我觉得我们有可能让妹子们跟我们一起住,哇哈哈哈!回家路漫漫,快1点我们准备撤,为明天的观看养精蓄锐。Pleased to Meet You-Flawed Perfect BeginningPleased to Meet You来自James。我从来没想过要定闹钟,因为我睡眠比较浅,帐篷外面一早肯定热闹非凡。然而我一睁眼已经9:45了,所以 不要说自己睡眠浅,那是因为不够困哈哈。为了尽可能的体验音乐节的一切,我二话不说起床洗漱,Shawn同学并不理会我的morning call,继续抱头大睡。我下山后直奔The Other Stage,距离曼城老队James11:50的演出不剩多久。然而,令我困惑的是,舞台前的草地还是围了一圈铁栅栏,我并不知道这个栅栏是否会拆,我问了下栅栏里面已经各就各位的安保,他说待会儿会拆掉,里面有些被轮胎压过的草地泥泞、不平整,待会儿人多了会绊倒的。Michael的出现让等得不耐烦的人群骚动了一会儿,因为演出已经延时,他估计需要去协商、指示一些什么。不一会儿,铲车运来了几车木屑,填充了洼地。尽管这样的小插曲让整个演出延迟了一小时,但是主办方体贴周到的意识和举动让大家安抚,而且木屑既吸水又环保,几个月后,草地又可以恢复生机。一切就绪,安保们手挽手等待着栏杆的拆除,他们告诉前排的乐迷,待会儿大家watch your step and no rush.之后,他们退几步停下来,让人群降速,之后继续后退。显然,他们应对这种情况十分experienced,我对面对面的安保说:This moment is wonderful,like a ceremony. 她说,yeah,we made it special.我到现在都追悔莫及我本来有机会在James的第一排,但是初来乍到,我保守的选择了隔层后的第一排。我不知道Glasto是不是历来就有剪彩的仪式,但至少不应该出现在延时的other stage,然而Michael老爷笑呵呵的在舞台出现,亲自操刀,宣告表演正式开始。Tim还是一瓢秃头、身材消瘦,让人觉得他要么患了绝症要么就是一直吸毒。他一张腔我就不行了,可能是之前的等待太久以及那样的“仪式”太神圣,第一首歌Nothing but love显得那么感人,我能跟着唱但我完全想不起来这居然是新专辑的歌。Tim也许太久没有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上了,没过几首歌就忍不住跳下舞台,和前排亲密接触,他几乎站在栅栏上唱完了一整首歌。之后又让乐迷运送他到人群更深处。失去大好机会的我在后面真是捶胸顿足。Tim回到舞台,额头成功抹上了Glasto标志性的泥,他是个艺术家,不仅仅在音乐方面,你可以从他妩媚怪异的舞蹈看出一二,这是他每次在solo部分给出大家的bonus。最后一首歌前,Tim说感谢大家刚才的照顾,我可是个上了年纪的人。吉他手顺势说,this dedicate to those briiliant beautiful people in this country who voted remain.我们站在这里对结果表示难以置信的难过,我们必须unified our sadness to .....(没听懂),f**k them.那一刻,屁事无干的我竟然内牛满面,后来看演出视频,发现也有不少人有同感。我不知道我应该说什么,我只想说这是个伟大的国家!James的一个小时很快就结束了,然而音乐节就是这样,不等你回味之前的演出,更好的演出继续上演。我很快去了前排,通过旗子认识了几个台湾的留学生,我问了他们对台湾摇滚乐的看法,他们表示台湾没有太多的摇滚乐,我问五月天呢,对方以呵呵回复。BBC的摄影师非常善于抓镜头,一个不太和谐的镜头竟然成了一个新闻标题(Flaggy McFlagface and 10 other brilliant Glasto flags)的焦点图。Blossom是个上升势头很猛的新乐队,但是,我听了几首后无感,主唱的声音太奶,旋律也谈不上惊艳。结束后,我奔去Pyramid找小伙伴一起看Two Door Cinema Club(结果手机信号太差仍然失联)。第一次来到Pyramid对地况并不太了解,我并不指望挤到前排,下午三点,拥挤度尚可,我找到了隔栏后的第一排,对于身高不占优势的我来说,能看清楚舞台就是最佳。TDCC的演出下起了小雨,typical drizzle made in England。但是,大家的兴致丝毫不减,在TDCC特别适合现场的节奏和旋律中尽情释放。大家还是对他们的第一张专辑更熟悉,几乎都是连跳带唱的露天万人par状态。我记得有一年BBC做的Glasto的片头用的是他们的What you know,这对于初出茅庐的他们是个莫大的肯定。而今年,BBC的片头用的是Coldplay的Adventure of a Lifetime,这当然也是对他们这张专辑,或者说这首歌的肯定!他们用吉他模仿了印度西塔琴的音效,对于眼看就要“不思进取”的乐队来说,这个创思之举真是对他们起到了悬崖勒马的作用,这也帮他们赢得了去年NME的Godlike Genius Award(他们也曾经被提名过年度最烂乐队)和全英音乐奖的British Group(最佳乐队)。结束了TDCC,我正要转场去Other Stage,有人拍了拍我肩膀,然后跟我说:我看到你的国旗,我就一直追着过来了。原来,这位哥们Will(化名),是个北京人,来牛津交流一年,去年没抢到票,于是报名了WaterAid的志愿者。我没想到举旗还会带来这样的福利,所以下次我还会带着旗过去!我们结伴去了Other Stage,the Lumineers当年在北京看过,但还是觉得Glasto的气氛会不同。英国的天气一日三变,当然晴天和Lumineers的小清新更配。他们的第二张专辑今年初放出,但是反响远不及第一张,毕竟Ho Hey是在Grammy舞台上演奏过的。后面一对新西兰情侣不知在什么情况下和我们聊起来了,我又拿出The Naked and Famous这个我唯一知道的新西兰乐队跟他们social。我说我去年去了新西兰,惊为天人的美,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他们说,他们也刚刚去过中国,只是是从新西兰来英国,坐着南航的飞机在广州过境转机而已。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新西兰人印象特别好!遇到的所有新西兰人都真诚友善,以至于当the Lumineers在Ho Hey唱到Took a bus to Chinatown的时候,哥们比我还激动,还帮我挥舞国旗。必须提的是,整个Lumineers,我们的国旗特别抢镜,或许是摄像机位的原因,我们的国旗总能上镜,后面我都不好意思继续挥舞了。可惜的是我到现在没看到the Lumineers的视频,BBC在线视频只对UK的IP开放,目前也没有人搬运过来(BTW,如果谁有可以选IP的VPN,可以顺便提供下)。Lumineers之后的Editors也是我和Will期待的,2011年他们来过北京,但因为别的演出错过了,当然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喜欢他们。Will比较喜欢post punk和post rock,editors很对他胃口。这种类型的音乐在现场比较吃亏,他们并不适合大合唱之类的与歌迷的互动,但是,对于喜欢他们的人,现场带来的听觉和心理冲击却也山呼海啸。editors永远一袭黑衣,和他们所有的专辑封面一样,苍峻冷艳。我没等到editors结束,想赶紧看几首ZZ Top,这个来自美国德州的大胡子乐队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传奇。结束了对ZZ Top的惊鸿一瞥,我顺着人流来到了最佳观赏位置,正在我因为网络不佳而生闷气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广告一下这个bloody hell CTExcel网络?!),旁边的老外拍了拍我,说,那是不是你的朋友?原来,Rocky和Shawn发现我的国旗后隔着“楚河汉界”拼命冲我招手,我愣是没发现。与好友失而复得的心情是愉悦的,更何况下一个乐队是如日中天的Foals,三张专辑的他们,已经成了Glasto的次压轴乐队。主唱Yannis是个有希腊血统的小矮人,但是他个人的现场表现力确实惊为天人的!好像My Number也是某年Glasto BBC的片头音乐。类似这样让人忍不住扭动的节奏,配上精彩华丽的吉他riff不胜枚举,他们的才华在牛津大学之后继续大放异彩!Foals演出结束后,我们又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和后面的几个大老爷们儿聊了起来,其中一个是Somerset当地人,他自豪地说他们这地方叫Somersex。我问他,当地有没有人不喜欢Glasto,因为大量的人群破坏了当地的环境、打扰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他表示否认,颇有官方说辞(我之前好像看到个报道说是有人表示过抱怨)。我问,Michael还是个农民,那么这个草场被踩成稀巴烂,得多久才能恢复?他拍着胸脯说,用不了几个月。他们还是对我专程从中国来看演出表示惊讶和佩服,每次我介绍完自己的情况,他们都会拍拍旁边的人,说,这位哥们blabla,我就像个样品一样被打量、问好和握手。相同的场景发生太多,我也忘了我在什么情况下一下子想起来,我之前正好看的一本Bill Bryson的名作Notes from aSmall Island(小不列颠札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26575/ )中有类似的描述,英国人在酒吧,有人上来问问题,然后这个问题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整个酒吧的焦点话题,这大概是英国人民social的主流模式吧,interesting!也于是,不知不觉我们和周围好几个大老爷们打成一片,有人主动要把自己买的带着LED灯的戒指套在旗杆头上,有个浑身LED的嬉皮老大爷和我拥抱后,说你们中国人太shy了,你们应该多学会拥抱。就这样,Muse在中外友人一片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别着急,有个事儿不得不提,乐队间场大多数都会放一些世界名曲,这点特别好,都特么是大合唱啊!!比如我正在聊天,忽然有个熟悉的旋律让我跟着大家一起哼了起来,整整十几秒我才反应过来的这是The Killers的All these things I have done啊,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The Killers的粉。继续,大Muse出品,必属精品!2010年G节的霸气压场,去年北京的震撼来袭,我已经对Muse路人转粉了。这次演出的内容虽然与去年北京的别无二致,但是G节就是G节啊,high到大脑一片空白,但唯独对下面这个场景历历在目。差不多Muse进行到一半的时候,Somersex的大叔对我说了些什么,我用一脸懵逼来回敬,貌似是在Shawn和Rocky的提示下,我才知道,大叔要把我举起来,坐在他的肩膀上,我表示受宠若惊,并欣然前往。那几十秒让我觉得我一下子来到世界之巅,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虽然我用GoPro拍了视频,但是黑灯瞎火的,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当然,主题还是Muse的现场很牛逼,他们终于弥补了我在北京因为客观原因没能看成uprising的遗憾。不多说上图:结束了一天的观战,我们筋疲力竭,准备去吃肉喝酒,老司机Shawn介绍的大肉肠真是馅足味美,我们吃的忘乎所以,以至于悲剧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