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32万
754
904
作者:BToxin
鼓起勇气写这篇文章整整用了一年。太多复杂的思绪系着我对这个国家的情感,每次提笔或是哽噎或是停顿,常常无从下笔。全篇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在旅行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2013年2014年两次踏上这片土地, 前一次是为了圆梦, 后一次是为了找回自己。新浪微博: BToxin其他旅行笔记:极致震撼-冰岛极光风暴 【BToxin 冰岛笔记】又回撒哈拉-【BToxin 摩洛哥笔记】前记很多年以前,我和老公开始恋爱的时侯剑桥是个冬天,两人总是在凛冽的寒风里牵着手一路跑进市中心的书店坐在又大又古老的暖气下翻看世界地理画册。 这些大型书籍通常都很昂贵,是那时的穷学生怎么也不敢奢望的。于是两人一坐就是一下午, 在随身的小本子上抄抄写写, 把世界上最想去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说好这就是我们人生的备忘录,今后的生活中吵架或是过不下去的时侯拿出来看看,不能忘了当初的誓言。这一幕每次回想起来都是感慨。 那时候两个哪里都没有去过的人对世界的渴望全都倾注在书店里那些厚厚的地理画册上。小本子上一个个手写的地标便是我们要用一生去完成的承诺。 后来在婚礼上许下誓言的时侯,我眼里浮现的几乎全都是两人在书店里席地而坐的画面。小本子上记录了近百个坐标,都是些地球上奇特的地理地貌。 排在前十位的是我们两人共同的挚爱。 其中有三个坐标“生命之圈”,“河床上的千年枯树”和“世界最大的沙丘”竟在同一个国家 :这就是纳米比亚。2013年2月BBC推出了大型地理纪录片“非洲”,虽然关于纳米比亚的故事并不多,但是却用了航拍飞机把这片土地拍的如同史诗般恢宏。视角从一个个生命之圈渐渐推进到干枯的河床,再一个回转便是漫无边际的纳米比亚沙丘一直延展到海洋。 整个镜头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纪录片看完, 两颗热血澎湃的心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渴望,3个小时后我们定了两张飞去纳米比亚的机票。They call it Africa, we call it home 人们称这是非洲, 我们称这里是家经过了4个月的准备,当我们买了必要的户外装备,定好了所有的营地,租了一辆Toyota的四轮驱动Hilux时,常用账户上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之前并不知道纳米比亚几乎是非洲旅游消费最高的国家,眼看银行账户的余额已经趋近负值,自己都觉得可笑。 一时脑热定了机票,还没等出门几个月的积蓄就一下全进去了。走前的一天晚上和朋友吃饭,说到去纳米比亚旅行两周时,一桌子人目目相覷,有一半人竟然不知道纳米比亚在哪里。“纳米比亚? 哪里?非洲吗?”“嗯, 南非左上边!”“看动物吗?”“不看”“有什么旅游景点吗?”“没有”“那有什么啊?”“有干枯了河床还有死了一千年的枯树,还有很神奇的...“还没等我讲完, 朋友的汤差点一口喷出来,“跑那么远去看几颗死树?!!”一阵虚叹之后话题很快又回到巴黎购物和美食上了,气氛马上活跃了许多。我在一桌子的热气腾腾后面悄悄地掩饰着我的尴尬,内心有种前所未有的孤独。那天晚上, 我们是两个无可救药的人。饭店出来我们一路牵手散步回家,老公意味深长的看着我:“你怎么和其他女孩子那么不一样?你真的不想去巴黎吗?”在一起9年,他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心里是不悦的。“别人不懂我你还不懂? 我这颗心早就被小本上那些坐标沾满了,哪有位置分给巴黎?”说实话, 旅行是为了满足我对世界的好奇心。 世界太大, 未知的坐标太多,有生之年能够走完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已很不容易。 毕竟人生的答卷是交给自己的,别人眼中的景点再好与我又有何相干?每个人定义的浪漫都不相同,我心中巴黎的璀璨远远比不上纳米比亚那些干枯河床上的千年枯树。香榭丽舍大街上手握咖啡漫步街头的小资情调早已是上辈子的事情了,让我把钱花在巴黎,哪怕只是买一杯拿铁我都觉得心疼。毕竟,我对巴黎还没有足够的好奇心。纳米比亚实在是偏远, 居然没有从伦敦直达的飞机。 我们只能先飞南非, 再从南非转机去纳米比亚。这些年来老公对地理摄影的追求与挚爱已经远远超出一次普通旅行的意义。 我不知道来纳米比亚到底是为了谁, 一开始是因为我对那些圈圈的痴狂,后来又是为了他摄影……飞机驶入纳米比亚境内, 我拉开机窗,一片苍茫大地亮的刺眼。人类文明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一切都是那么原始。在这里,大地保留了最原始的形态。历史上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各个地域,但人类祖先迁徙的源头却始于非洲。既然血脉的根基秉承于这片土地上,人类都应该到这里来归根认祖,那又为何这片土在当今后人眼中却如此的与世隔绝和陌生?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原始,干旱,贫穷,和艾滋病泛滥?想想竟觉得悲哀。下了飞机刚进机场, 一行巨大的标语映在眼前,不禁感动的眼角有些湿润。这是一句最朴质的话却让人感慨万分:“They call it Africa, we call it home” 人们称这里是非洲, 我们叫这里是家。来这里, 每一个人都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