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
141
0
2
作者:九门胡同
去维罗纳只是当作长途中的休息站,之前根本没有计划,走马观花转了几小时,景点基本都没时间进去细看,只能算是来过,很多该去的也都没去,将来一定要重游,这次算是探路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AwODA3MA==&mid=2652121808&idx=1&sn=42750b4f10f325579268ae0f39ca580a&chksm=847b0e79b30c876ff6a77904d11f9daabe1b3da2f74e3bef9742e28cd3265e639194e891f6f3&cur_album_id=1338171861515075585&scene=189#rd维罗纳圆形竞技场(Verona Arena,也称斗兽场),约建于公元30年(相当于我国东汉光武帝六年)。后面那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叫巴尔比埃里宫(Palazzo Barbieri),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现在是维罗纳市的市政厅,建于1836-1848年。通常能拥有斗兽场的城市,在罗马时代多为罗马人的重要城市,这座剧场当初能容纳3万人,基本是维罗纳当时全城的人数。现在为了安全考虑,最大观众数量已被限制在1.5万人了,剧场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演出活动。目前维罗纳竞技场是世界第三大罗马时代的圆形竞技场,第一毫无疑问是罗马哥罗塞姆斗兽场,第二是位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卡普亚竞技场,我在那不勒斯时曾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去。不过那个剧场保存程度不如这里,已经不能用作剧场了,只是个露天博物馆。因为将来肯定要再来一次意北,所以就没进去。近来有一种说法,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都是后人编造的,这种人一定是没去过任何一个地中海周边国家。隔着铁门能看见一点点剧场里面。建造竞技场的石材,大多选自维罗纳北边的瓦波利切拉的白色和粉色石灰岩。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也是维罗纳地区有名的葡萄酒产地,据说从古希腊人时代这里就有了酿酒产业。前面那家餐厅买的那瓶红酒就是产自这里。12世纪的一次大地震,对竞技场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不过罗马的混凝土技术真的还是很厉害的,当然还有拱券技术。竞技场西边的布拉广场(Piazza Bra)。布拉广场是维罗纳最大的广场,据说也可能是意大利最大的广场。从这张图可以看出,罗马时代的维罗纳只是在阿迪杰河转弯处的一小部分,圆形竞技场这种举办血腥活动的场所,通常也是在城外。一般大型的罗马城市除了圆形竞技场外,大多还要有一个文艺点的半圆形剧场,维罗纳还真有,在河的对岸,离主教座堂不远,过了圣彼得桥就是。不过因为当时已经天黑而且下大雨,我也没去成,所以维罗纳一定要再去一次。其实维罗纳还有很多罗马时期落下的遗迹,时间有限不可能看全。这是一个小凯旋门,叫做盖维拱门(Arco dei Gavi)。拱门的建造者是维罗纳当地的一位罗马贵族,他的家族名是Gavia,推测祖先可能是萨宾人(就是被罗马人骗了抢老婆的),是由平民转变的贵族。拱门可能建造于1世纪的提比略时代,设计师也叫维特鲁威,但不是那位著名的《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所以有一种误传维特鲁威是维罗纳人。最初拱门位于城市主干道的入口处(现在的加富尔街,Corso Cavour),拿破仑进军(说入侵也不准确)意大利时,拱门被法国人拆了堆放在竞技场附近。1932年,墨索里尼为了再造罗马帝国的辉煌,特地复建了这个拱门,不过地址移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也在加富尔街上,紧邻老城堡博物馆。要说墨索里尼对罗马古迹的保护还是有些贡献的,不过,他的“保护”也造成了不少的破坏,最典型的就是罗马的帝国大道。现在就简单捋捋维罗纳的历史。维罗纳最早的原住民据推测叫尤加尼人(也许和伊特鲁利亚人有点关系),公元前550年,被山南高卢人吞并。维罗纳(Verona)的名字可能还是源于伊特鲁利亚语,意思是(阿迪杰)河上的威尼斯人城市。约公元前一世纪,维罗纳成为罗马的盟友,共同应对来自高卢人的攻击。此时的罗马正处在从共和转向帝国时期。公元前89年,维罗纳成为罗马的殖民城市,公元前49年,经凯撒批准成为自治城市。由于战略位置重要,几条罗马大道在这里交汇。凯撒征服高卢的八年期间,维罗纳东南不到两百公里的拉文纳,就是他的冬营地,但我想凯撒肯定也会经常光顾维罗纳的。公元312年,副皇帝君士坦丁挑战正帝马克森提乌斯,君士坦丁翻越阿尔卑斯山,一路攻下都灵、米兰等城市,直到维罗纳才遇到顽强的抵抗,经过多日的攻城战,维罗纳最终还是沦陷了,由于君士坦丁没有对城内的居民有任何伤害,南下沿途各城市纷纷大开城门,君士坦丁的军队一路直抵罗马城外。罗马城外著名的“米尔维安大桥之战”,马克森提乌斯战死,君士坦丁成为大帝。罗马著名的君士坦丁凯旋门,虽是由其他皇帝凯旋门上的雕刻拼凑而建的,但维罗纳攻城战浮雕则是当时新制作的,与君士坦丁大帝的事迹有关。公元403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逐渐衰落,从达尔马提亚(今克罗地亚)过来的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一世)入侵意大利北部,占领了维罗纳。但被罗马帝国的蛮族大元帅斯提里科击败逃走。关于阿拉里克和斯提里科,请见拉文纳的加拉.普拉奇迪亚陵墓一文。公元452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匈奴王)横扫意大利,被罗马教宗利奥一世在维罗纳附近劝返,阿提拉随后神秘死亡,利奥一世也被神化。公元476年,罗马的蛮族军人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这一年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但西罗马帝国的日子几乎没有改变,只是没有了傀儡皇帝而已。奥多亚克虽然定都拉文纳,但维罗纳也是他经常居住的要塞。公元489年夏,东罗马皇帝芝诺委派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去收复意大利半岛,狄奥多里克先收复了维罗纳(9月底),493年,经过了三年对拉文纳的围城,狄奥多里克斩杀了奥多亚克。狄奥多里克成了西罗马帝国的实际统治者(狄奥多里克大帝),他在拉文纳和维罗纳都建有宫殿。535-554年的哥特战争,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大将贝利撒留收复意大利。贝利撒留从北非登陆西西里岛,一路北上收复了罗马、米兰、拉文纳等城市,但唯独没有攻下维罗纳,所以维罗纳就没有拉文纳那么多的拜占庭风格建筑。6世纪,最后一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日耳曼部落伦巴第人,在首领阿尔博因的带领下,来到意大利北部,并建立了伦巴第王国(定都帕维亚)。569年,伦巴第国王阿尔博因占领了维罗纳。伦巴第人与拜占庭和教皇国之间的冲突,又引来了法兰克人的介入,也才有了后来的“丕平献土”,矮子丕平献的不过是从伦巴第人手中抢来的“土”。774年,矮子丕平的儿子查理曼(后来的查理大帝)包围了维罗纳,最后一位伦巴第国王无力抵抗,逃往君士坦丁堡,标志着伦巴第王国的彻底灭亡。伦巴第人,最后一个从森林里出来的日耳曼部落,就这样被灭掉的,只留下一个地名伦巴第地区。维罗纳随后也成为法兰克人主导的意大利王国下的一个城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进军意大利或罗马时,都要经过这里。1164年,为了反抗神罗皇帝红胡子腓特烈(巴巴罗萨),由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和威尼斯组成了维罗纳同盟。到了1167年,维罗纳同盟又发展成“伦巴第同盟”,反抗神罗皇帝在意大利的统治,当然这背后都是教皇国的支持。1250年,随着红胡子的孙子腓特烈二世的去世,帝国对意大利失去直接控制,伦巴第同盟也随即解散。维罗纳也成为意大利众多城市国家中的一个。城市国家的首领不再是公爵、伯爵,而是由市民选举出来的执政官,叫做波德斯塔(Podestà)。1226年,罗马诺的埃泽林诺三世(Ezzelino III da Romano,1194-1259)被选为执政官后,他将执政官变成了终身制。这位埃泽林诺三世出身于意大利的贵族,他的祖父埃泽林诺一世曾跟随法王路易七世和德王康拉德三世参加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现在维琴察附近还有个小镇叫做罗马诺德泽利诺(Romano d'Ezzelino),就是他家族曾经的封地。这个埃泽林诺三世在维罗纳的独裁统治达33年,是个臭名昭著的暴君,但丁在《神曲》中,将他写在地狱篇内。当时,皇权与教权的斗争也蔓延到意大利,即吉柏林派与归尔普派。意大利北部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争斗,当时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大多站队到反皇帝的归尔普派,因为维罗纳地处翻越阿尔卑斯山路线的贝尔纳山口的重要位置,双方都很重视维罗纳。埃泽林诺最初也是反皇帝的,后来却转换了位置,与腓特烈二世结成同盟,这样就与周围城市国家成了敌人。当然,腓特烈二世的德意志军队确实帮助他很多,周边很多城市被迫向维罗纳投降臣服。腓特烈二世还把一个13岁的私生女嫁给了40岁的埃泽林诺三世。1239年,腓特烈二世封他为特雷维索地区的帝国总督。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他继续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但康拉德四世是无法和腓特烈二世相比的。教皇英诺森四世开除了他的教籍(绝罚),并发起对他的十字架讨伐。1259年,他在与多年对手费拉拉的埃斯特家族的战斗中被俘,不过他很有骨气,绝食而死。埃泽林诺三世死后,斯卡拉家族的马斯蒂诺一世(Mastino I della Scala)被选为波德斯塔,不过他把这个职务也变成了维罗纳的世袭领主,斯卡拉家族统治长达120多年,周边的帕多瓦、维琴察和特雷维索等地也都曾在其家族统治下。所以在维罗纳一定要知道斯卡拉家族,很多地方都与这个家族有关,有点像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斯卡拉家族统治期间,大部分时间是站在支持皇帝的吉柏林派。斯卡拉家族的统治也比较独裁,但相对公正,而且统治期间,维罗纳比较和平。其中一位统治者坎格兰德一世(Cangrande I,1291–1329,马斯蒂诺一世的孙子)是最为著名,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著名诗人但丁的保护人,1301年但丁被佛罗伦萨驱逐后,就是受坎格兰德的哥哥巴特罗缪一世之邀最先到的维罗纳。1312年但丁又回到维罗纳,期间受到坎格兰德一世的保护,所以但丁将坎格兰德一世写入《神曲》中的《天堂》篇。但丁这个人爱憎分明,凡是得罪过他的都在《地狱》篇中能找到,他喜欢的基本都在《天堂》,他暗恋的贝雅特丽齐更是在天堂的最高层。除了但丁,彼得拉克和乔托也得到过坎格兰德一世的资助。薄伽丘的《十日谈》第一天的第七个故事中,也将坎格兰德一世描绘成腓特烈二世以来,意大利最高贵、最体面的贵族。斯卡拉家族的后续统治者有些变得残暴、放荡,以及家族间的不断谋杀夺权,逐渐失去了民心。同时,斯卡拉家族还有统一伦巴第,成为伦巴第国王的野心,遭到周边国家的一致反对。1387年,被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驱逐出维罗纳。如果从1259年算起,斯卡拉家族统治了维罗纳128年。盖维拱门旁边,有座哥特风格的中世纪城堡。城堡叫做老城堡(Castelvecchio),现在是博物馆,所以也称老城堡博物馆。意大利语中的vecchio就是老的意思,所以佛罗伦萨的老桥也叫韦奇奥桥。老城堡建于1354-1376年间,建造者是斯卡拉家族的第8位领主坎格兰德二世(Cangrande II della Scala),他是坎格兰德一世的侄孙。城堡的位置在罗马时代就是罗马人的防御工事。城堡博物馆不小,我的时间肯定是不够进去的,留待以后吧。关于老城堡博物馆也就不多写了。这张照片左侧,博物馆二楼的转角处,有尊14世纪的骑马像,就是坎格兰德一世。城堡全部为红砖建筑。老城堡与阿迪杰河对岸,有一座桥联通。叫做老城堡桥(Castelvecchio Bridge),也称斯卡拉桥(Scaliger Bridge)。这座桥其实也是城堡防御功能的一部分。从桥上看城堡。从桥上看阿迪杰河。从盖维拱门看斯卡拉桥。二战后期的1945年,撤退的德军炸毁了这座桥,现在的桥是战后重建的。阿迪杰河(Adige),是仅次于波河的意大利第二大河。发源于瑞士、奥地利与意大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脉,一路向南到维罗纳,再向东汇入亚得里亚海。1405年,为了对抗帕多瓦的卡拉拉家族,威尼斯军队进入了维罗纳,维罗纳宣布效忠威尼斯。16世纪初,维罗纳又落入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手(背景是帝国与法国的矛盾)。1516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将维罗纳转给他的孙子查理五世,后查理五世又将维罗纳割让给法国,法国又将维罗纳归还给威尼斯。法国大革命的1797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终结了威尼斯共和国,维罗纳又被法国转给了奥地利。1805年,拿破仑又将维罗纳变为他的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维罗纳又成为奥地利帝国控制的伦巴第-威尼斯王国的一部分。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定都佛罗伦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意大利与普鲁士结盟,奥地利在战败后撤出了维罗纳,维罗纳重回意大利王国。二战时,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维罗纳是被轰炸最严重的意大利城市,城市的四成以上被毁。这是老城堡前的加富尔街,罗马时代就是维罗纳的主干道,盖维拱门最初就在这条大道的入城处。加富尔街的加富尔像。加富尔是近代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要人物,意大利王国的首位首相。他和马志尼和加里波第共称为意大利统一运动三杰。加富尔的全名叫卡米洛.奔索_加富尔伯爵(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1810-1861),加富尔是他的家族名。这里是维罗纳的中心,百草广场(Piazza delle Erbe),Erbe就是英语Herb的意思。广场在罗马时代就是城市的中心,是罗马的论坛(Forum)所在地,可能比圆形竞技场还要早。现在周边全是各类商铺。广场尽头的是马费宫(Palazzo Maffei),是15世纪的建筑,因为被当地一位叫做马费的贵族扩建而得名,不过我去的时候赶上维修,都被罩了起来。广场上还有一座维罗纳最早的14世纪喷泉,是用4世纪罗马雕像改的,我没拍到。这座84米高的朗贝尔蒂塔(Torre dei Lamberti),建于12世纪。我估计名字还是与伦巴第有关。塔上的大钟是18世纪后加的。广场上这座建筑是14世纪初斯卡拉家族建造的羊毛交易大楼,后来成为城市的商人行会大楼(Casa dei Mercanti)。斯卡拉家族最早就是商人出身。现在,建筑是维罗纳人民银行。百草广场的东侧,由朗贝尔蒂塔进入,还有个小广场,叫领主广场(Piazza dei Signori),因为广场中间有座但丁像,也称但丁广场。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也可称作领主广场,或音译做西尼奥列广场,都是一个意思,表示这里过去是城市的统治中心。下图中右侧是执政官官邸(Palazzo del Podestà或Palazzo del Governo),最初是斯卡拉家族在罗马废墟上建造的宫殿,大致是在1311年坎格兰德一世时建成,所以也称坎格兰德宫或波德斯塔宫。但丁和乔托都曾在这个宫殿里居住过。15世纪威尼斯共和国期间,曾作过法院,并在大门上方增加了威尼斯的象征,圣马可狮子。左边的建筑是市政会凉廊(Loggia del Consiglio),建于15世纪。据说里面装饰用的绿色大理石还是来自于中国,这得益于当时与明朝之间的贸易活动(丝绸之路)。广场中间的但丁像,建于1865年。1301年,但丁被佛罗伦萨放逐后,最先到的就是维罗纳。1312-1318年间,受坎格兰德一世的邀请,但丁又在维罗纳居住了6年,就住在刚建成不久的坎格兰德宫内。坎格兰德一世虽然独裁专横,但却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和资助人。很多人都知道但丁被放逐是因为卷入了所谓黑党白党之争(但丁属于白党),其实黑党和白党都属于归尔普派,并不是与吉柏林派之间的斗争。1321年,但丁客死拉文纳,并永久葬在了那里。坎格兰德宫右边,是康西纽利欧宫(Palazzo di Cansignorio),是由斯卡拉家族的康西纽利欧.斯卡拉(Cansignorio della Scala,1340–1375)建造于1363年。威尼斯共和国时期,做过首领住所,所以也称首领宫(Palazzo del Capitanio),音译做卡皮塔尼奥宫。奥地利统治时期,做过法庭和监狱。两座建筑之间,有个斯卡拉拱门,当时因为天黑下雨还要赶去威尼斯,被我错过,里面有斯卡拉家族的陵墓,很有历史价值。这座建筑是维罗纳市政宫(Palazzo del Comune),也称法理宫(Palazzo della Ragione)。建筑的起始年代大概在12-13世纪了,罗马时期曾是城市的集市所在地。历史上这座建筑有过很多用途,主要是为城市提供公共功能服务,现在是一家现代艺术画廊。外面的楼梯是1446年增建的,可能是为了方便上伦巴第塔。台阶采用的是当地的红色大理石,16世纪又进行了一些后文艺复兴风格的装饰。法理宫与伦巴第塔连在一起,后面就是百草广场。此时的雨越来越大。在这个门洞里躲一躲。维罗纳的匆匆几小时,算是探路吧,将来再来的话,就会目的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