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机票3415+425(印度国内航空Indigo)+保险67电子签49美金火车票245信用卡375其他吃住行300美金Total:6878元西孟加拉邦故事(上)—加尔各答去印度前,随手拿了三联的新书《世界之道》来消磨五千公里机场间的等候时光。年轻的瑞士作者布维耶和他的画家朋友从巴尔干一路向东,经土耳其的安塔托利亚高原一路横穿了伊朗的俾路支斯坦沙漠。“车道所经之处十分荒僻。各村彼此离得很远。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我们有时只能停下车来,在荒郊野外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暖暖的裹着毛毡大衣,拉下皮帽子上的护耳,听着挡在车轮背后的煤油炉里开水在翻滚沸腾。背靠着山丘,仰望星空,眼前是波浪般起伏奔向高加索的大地,远处还有磷火般闪烁的狐狸眼睛。时间在一杯杯的热茶中、在半天说不上一句的对话中、在一只只的香烟中流过,接着曙光升起,渐渐扩散,鹌鹑叫成了一片。我们赶紧把这个无上宝贵的瞬间像船锚一样沉入我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天会回到记忆里把它找出来。”把十天假期里的六天奢侈的贡献给了大吉岭,可意犹未尽的却是初抵印度在加尔各答度过的那一天。大概是有尼泊尔之行在先,云遮雾绕中的大吉岭反倒没有那么强的冲击力。从机场到酒店、从特蕾莎义工之家到泰戈尔故居、从人潮涌动的市场抵达豪拉大桥再到深夜抵达锡尔达火车站,时空不停转换,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呈现在眼前。城市像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一边是阿三哥各种开挂,啼笑皆非的经历(凌晨机场出来打车,的哥一路以近140迈时速狂飙至背包客云集的萨德街,除了多次在分不清几车道的大街上急刹并示意我不要系上安全带外,还疑似逆行穿过隧道,在对面车辆远光灯让我短暂失明,交汇的一瞬间又奇迹般钻出隧道,难免不下身一紧,感谢God感谢Buddha);另一边又是足够多的善意和平静。睡在发动机盖上的的哥,满大街翻垃圾的野狗,毫无交规可言横冲直撞的各种极速传说,夜幕下的一切如黑洞般将人罗织进这无限的纷繁嘈杂之中。可在一天的游玩结束,又一个夜幕降临时,一扫初见时的无措和不安,仿佛一切在无序中又达到了一种平衡。感受到的善意、礼数和帮助,大概比两个旅途中的印度人在国内景区所指望得到的要多得多,尽管我们这里的一切都看上去如此这般的井然有序。眼前的这座充满了维多利亚时期怀旧之情的印度第三大城,一个半世纪以来贵为英属印度的首都,也曾有过所谓的好时代,如今却笼罩于一片哀伤的锈色下。去泰戈尔故居的路上,在坐了二十多分钟的车后,突然意识到这位不会英语的司机大叔完全不认路,早已和Google导航背道而驰,却依旧一脸的镇定自若。也算因祸得福的乘车游览了市区。比起国内千篇一律的市中心CBD和房地产开发,这里完全谈不上市政建设,可能连我们的县城都不如。彰显帝国风采的英式大楼,破败的继续破败,生活其中的一如往昔,仿佛真有几秒钟会以为时光倒转。穿过挤满人群的市场,穆斯林生活区里对着镜头开怀、毫不躲闪的孩童,在肉铺讨价还价只露出眼睛的穆斯林黑袍妇女和过午时分清真寺宣礼塔传出的祷告声,自顾自的过日子又是如此相得益彰,面对眼前的一切心中坦然,丝毫没有在越南逛街时当地人目光中投来的不友好和外来者的那种紧张感。在开阔平静的胡格利河边沐浴洗衣的男子和豪拉大桥上的滚滚车流,头顶货物穿梭其间的人群,日暮时分繁忙的城市终于在游客面前展现出温柔的一面,将一切嘈杂无序揽于怀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西孟加拉邦故事(中)—辛格利亚徒步徒步第一天的小插曲说起来有点搞笑,在千里迢迢的去往印度旅行的路上,被尼泊尔境内寺庙的看门狗咬,再回国打疫苗,如果真的发生了会不会听上去有些魔幻?其实想说有幸坐落于世界第三极——喜马拉雅山系周边的几个国家是受眷顾的,从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开始、巴基斯坦喀喇昆仑K2、克什米尔、印度喜马偕尔、尼泊尔、不丹和中国西藏,大家由西向东一字排开,当看到不远万里赶来的法国佬德国佬和美国佬时,第一次觉得生于斯的我是幸福的。念叨了一年的行程得以实现,多数朋友不理解,可马洛里爵士那句脍炙人口的“因为山在那里”让雪山爱好者们的一次次出行充满了仪式感。低纬度、高海拔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时雨时雾的天气,飘忽不定的信号,宝贵的水源和电力,雪线之上的生活既艰辛又简单,就如同沿途村落里的夏尔巴人小木屋,让人恍如置身东方瑞士。粉刷的色彩明丽,搭配上精心修剪的绿植和鲜花,是对美的诉求,让人着迷。玩户外不论是徒步远足还是登山攀岩,其实都是一个逐步对自己身体临界点了解和掌控的过程。在休息时和不同的人聊天,关山飞渡来此的每个人都是有故事,却又如此易于接近,不论是当老板喜欢冬泳的沈哥,已环游了世界的律师,在泰国做外教刚刚开启间隔年准备环游亚洲的南达科他情侣,还是留着道士发髻已走遍了北印度喜马拉雅山区,追求innerpeace的嬉皮“贵族”。他说“生活在这里时间很慢”,雪山赋予的仪式感会让自己在刹那有所省悟,以为生活正在发生改变。但诸如此类的收获最终丁点都不曾兑现。世界如水流般穿过,把你留在原地,面对自身固有的空虚,原本的问题依旧,面对那种我们必须学会与之共存、与之战斗的焦虑和矛盾,也变成了我们继续生活的动力。群山掩映之中,向导突然遥指对面山头那个隐约可见的村子,说就是国人到达不了的锡金时,心中竟有一丝的畅然,自己早已融入这一样的蓝与绿意之中,耳边想到了伲佬的那句“轻轻跨海角,淡淡吻雪山。”某一刻,我靠近过你。大吉岭藏语意为“雷霆之地”。网上关于大吉岭徒步的信息少之又少,先后在磨坊和穷游上各查到了一篇,又查阅了LP印度(中文版很意外的保留了大吉岭徒步的详细信息,更多的在印度徒步的路线可以去看英文版LP《Trekking in the Indian Himalaya》)后果断确定了四天三晚的行程。相比于尼泊尔ABC小环线和雪山的亲近感,大吉岭徒步景致略单一,整个行程全程都在SingalilaNP辛格利亚国家公园内,在桑代克普(海拔3636米)处达到最高峰,此时距锡金境内的干城章嘉公园直线距离90公里,天气晴好时可一睹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风采。由于从起点班内马扬开始,大部分时间会途径或者完全进入尼泊尔境内,所以在购买公园门票并承诺不带摄像设备后,还要全程有向导陪伴,接受边检站的信息登记(尼泊尔徒步则需要办理TIM和Permit双证)。在大吉岭找旅行社办理徒步向导费用每天40-50美金,直接在公园门口办公室办理,包食宿每天费用1200卢比,价钱相差几倍。几天下来的感觉区别就是旅行社的向导英语更流利、穿着更时髦、长得更帅而且居然提供了Gopro摄像刻盘服务。我们的向导拉久其实只有29岁,却已有十多年的工龄,心事重重的神色和过高的发际线让他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外加出发后才知道的比我还差的睡眠质量让他显得不适合做这份辛苦的工作,而三天徒步下来他脚上穿着的只是双平底凉鞋又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轻视他。四天的相处发现他除了喜欢看看手机上儿子的照片,在哪里吃住的问题上喜欢把我们带到他的关系户之外,其他时刻还是挺有趣,也会和我聊足球聊电影,虽然我听说过的大明星只有阿米尔汗;为我们讲解印度妇女为何在额头点红点;在大家休息喝红茶时为我特意端上奶茶;会神秘兮兮的指着一株植物说这是大麻。Day1:马内班扬(ManeBhanjang,2134m)——图灵(Tumling,2895m),12km一早从大吉岭包车出发抵达班内马扬,边检站护照信息核对登记,并在对面办公室定好行程请好向导后即可开始第一天徒步。一路上升,路面为嵌进了铁钉的坚硬碎石吉普车车道,向导会选择走山坡上徒步专用台阶,不由联想到ABC小环第一天Ulleri村的虐心石阶路。爬升大约400米后抵达一个经幡招展的的喇嘛庙,向导拉久说最早是用竹子建的,所以被称为竹庙,在这差点发生了被咬事件,之后便是一路开阔的山脊草甸,天气开始转阴,雨势愈来愈大,只能在藏民模样的tea house里避雨,两个小时后冒雨继续出发,很快就能走到第一天的终点。在一个检查点登记信息时出现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向左是来到完全坐落于尼泊尔境内的图灵,向右大概要多走两公里到达通卢(Tonglu,3070m),是印度的村子。Day2:图灵(Tumling,2895m)——桑达克普(Sandakphu,3636m),22km经历了第一天的行程,对沿路遇到的铁丝网,军绿色吉普和荷枪实弹的迷彩服已是习以为常。今天算是正式进入了公园(Singalila N.P.)的范围,开始由海拔2000上升3636的跋涉,一早就雾气弥漫,能见度很低,雨也越来越大,一行四人只有我没有戴松拓的手表,沿途又没有路牌显示距离,只能凭脚穿拖鞋的向导一次次回头迷之微笑来加油鼓劲。在经历了一段有如末世的雾中穿行后终于抵达了制高点桑达科普。淋了一天雨的我开始发烧,向导很关切的问我到底是头疼还是发热,担心我高反,队友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不行只能搭吉普返回,我不奢求天亮可以看到雪山,只求不拖后腿走完剩下的路程。Day3:桑达克普(Sandakphu,3636m)——瑞比克(Rimbik),17km在沈sir 的羽绒睡袋里倒头睡了九小时后,四点醒来意识到自己恢复了。更神奇的是雨停了,穿戴整齐走到夏尔巴小屋外晃一圈呼吸新鲜空气洗漱完毕后发现头顶的窗外洒进了金色,大雾在逐渐散去,波诡云谲中的干城章嘉就在我们眼前,那么亲切又是那么神秘。第三天是累计海拔1700米的速降,连续下坡对膝盖极大的考验,完全没有完整的台阶。当然这一天的景致也是最美的,人在山中,时而像是身处安吉的竹林,时而又是满眼的橡树和山杜鹃,山谷间不时传来牦牛蹄子踩落石块的声音和安心吃草的牛铃声,陶醉于眼前错落有致的美景。TIPS:此次徒步衣着建议:我着装照搬了尼泊尔ABC的经验,完全忽略了季节的因素。2015尼泊尔徒步是在冬季,当时速干+抓绒+冲锋衣的三件套正合适,而且有一天是凌晨四点起来登顶看日出,冲锋衣防风抗寒的效果发挥明显,而此次行程安排在了秋季,基本没有遇到极寒天气,一般的冲锋衣防风和透气是个矛盾的选择,在气候不是很冷的地区,速干+抓绒就足够了,大雾大雨天气需要携带专业雨衣,普通冲锋衣难以抵抗这次遇到的连续降雨,而且徒步过程中大量消耗体力,散发的热气包裹在不透气的冲锋衣里极易像我这次一样引起发热感冒。也算是一个教训。所以最后只能留下裹着塑料袋的熊样。西孟加拉邦故事(下)—大吉岭从加尔各答出发去往大吉岭的六百公里得先乘一夜的火车到要冲西里古里,再换乘四小时车程的TATA吉普。映证了那句“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终究是没有勇气和广大印度百姓同甘共苦、尝试下喜闻乐见的普通车厢,买了相当于国内软卧的AC1车票,后面从偶遇的美国胖小伙儿和他的中国女友嘴里听到了他们的切身感受:由于只买到了普通硬卧,像极了闷罐车+停尸房的配置。在印度乘火车这件事儿本身就值得一说再说:1.网上预订火车票只能预订所买车厢等级的状态,实际情况要在站台上的公告栏等开车前几分钟,看工作人员笃悠悠的张榜一样把座位信息贴出来,一切未可知的情况,玩得就是心跳;2.车厢连接处的门锁是不锁死的,可以轻易打开,这也就是为啥人人都可以跑去挂火车,不由联想到一天前见到的加尔各答百姓连公交车都挂,高峰时不停车,一路小跑着由挂在门口的售票员拉一把就上车了,铁道游击队既视感,心想印度百姓要是没练过连个公共交通都玩不转。火车高速行驶时车速接近六十迈,这时挂在外面除了享受扑面而来的凉风和给挂在另一头车厢外的同伴拍照时,还要时刻注意迎面而来的电线杆子,再次玩得就是心跳;3.算是乘车的一个乌龙事件,天亮后工作人员进来询问是否需要早餐,沟通了半天也不知道既非noodle也非rice的早餐吃的是啥,一行四人实在太饿也没犹豫就各点一份。没过多久一个印度老爷子走进车厢送来四份用报纸包的餐食,果断付钱后打开一看是鸡蛋饼卷的土豆和小辣椒,还有用荷叶包裹着的咖喱,卫生情况非常的local,就这么手抓着吃完了,也还算美味吧,差不多临近中午快要到站时,乘务员不紧不慢地送来了我们订的早饭——四份煎蛋三明治。我们四人面面相觑,WTF难道前面吃的是地摊儿货吗,当然剧情也还是很抓马,我和律师都给力的拉肚子了。说起大吉岭,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英国川宁旗下的红茶,是宝格丽的男香,也可能是那部名为《穿越大吉岭》其实和大吉岭并无太大关系的印度风光片。大吉岭的历史大致可以这样简单介绍:本来是锡金的一个地区,后来锡金被山地之王廓尔喀入侵变成了尼泊尔的领土,锡金国王只能东逃至西藏寻求活佛的庇护,再后来以加尔各答为根据地的东印度公司看上了这块和炎热炙烤般南亚次大陆截然不同的地方,自说自话将其纳入了女王的版图。至此这块常年雾气缭绕、水汽氤氲的常青之地在昔日大英帝国撒向世界各地的博物学家和探险者的努力下变成了世界顶级红茶的产地,为远在英伦三岛的男男女女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另一边人微言轻的锡金小国因为其和西藏山南接壤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印度独立后被一点点移民蚕食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中国是少数几个不承认这一行为的国家,最后由于麦克马洪线的问题,印度强占了中国藏南地区即印属阿萨姆邦,而我们拥有了阿克赛钦即所谓中控克什米尔,大国角力之际往往牺牲了小国利益,2005年我们最终承认了国变邦的事实,而作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持中国护照的公民被拒绝进入印度锡金邦。锡金英俊帅气的末代皇帝最后随他的美籍王后流亡到了美国,在酒精中郁郁而终,而我们终也没机会去一睹他那无人打理而日渐破败的王宫,这是后话。徒步归来后在大吉岭有了两天休憩的时间来认识这座城市。小小的镇子上茶叶店很多、书店很多,户外用品店倒是难得看到,和博卡拉完全是两种景象,古董英式建筑里的邮局居然不卖明信片,而问哪里有卖时,路人不论是年轻情侣还是学生都一致的指向了Das Studio:一家主营摄影器材和画册的店捎带着在卖一些品相一般的风光明信片,显然并没打算靠这个吸引游客,在国内简直不敢想象。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喜马拉雅窄轨小火车和雪山红茶一样成为了城市名片,毫无距离感的融入了居民和游客的生活之中,抵达的第一天就已领教了如何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做一个有耐性的司机和乘客,在火车即刻驶过时全部车流瞬间优雅自如地由双向单车道汇聚成于一根车道给火车让路。在沈sir强烈建议下一大早还是特意去买票感受了一番。在蒸汽车头活塞启动的瞬间和司炉师傅奋力铲煤的身影中,这台服役超半世纪的老家伙如大明星般在所有人驻足、注目下穿过城镇和茶园,带世界各地的乘客体验了一把时空穿梭之旅。逆着人流一路下山,赶在闭馆前一小时去了喜马拉雅登山协会和动物园,暮色中在寂静无人的园中偶然发现了深黛色树影里隐藏的一丝斑斓——孟加拉虎,这大自然的王者体型之大超乎了以往动物园虎山里老虎给我的印象,即使是隔着笼子仍然让人浑身震颤。这天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亲见传说中鬼魅般神秘的黑豹。在城市中心——Chowrasta广场上既有身着切尔西、曼联队服的年轻人们刚刚结束早锻练,正在三五成群的往山下走,也有十胜节的文艺汇演,多民族混居地区特有的各族人民盛装出行载歌载舞,更有夜色下装扮时尚全然不输国内的年轻人们在你侬我侬互诉衷肠,有身材极佳的姑娘潇洒的接过街边乐队的话筒唱一曲阿黛尔的Rolling in the deep。此情此景难免不走进这各种肤色的人群临时组成的Live show中摇摆起来。世界如其所是,闭上双目举起双手,任由歌声和数不清的念头越过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