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27388
45
251
作者:栗小轩
作者:栗子2018/1/8终于把第四话的图更完啦!未来还有很多游记,想和很多人分享。一些浪迹天涯的有趣故事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栗小轩”(Lizivoyage)。现在还是北欧看极光的好日子,纵使已经回国,第一次看到极光时的感动依然留驻我心。祝每一位千里迢迢冒寒冒雪追梦的人都能亲眼看到aurora不可言传的美。2017/12/26第三话Blue Day Tour的图更完啦(明天回国啦,回去继续work on第四话的图><)2017/12/23被推上穷游app首页感恩!也希望更多穷游er能获得最实用的咨询。2017/12/13文字部分更完啦!2017/12/6正在斯京追诺奖的栗子一觉醒来发现帖子被版主推到首页了!贼激动有木有!感谢大家捧场&厚爱!祝大家都能追到自己的那道光!如果身旁有你最爱的人就更好啦><先送上一点极光照片~~【前言】在欧洲待了三个多月,旅行也没怎么停下来过。但毕竟不是“换个地方瘫着”式老年团,往往去之前要读书,回之后要写作,工作量不算小。虽然这么说不太上路,但我是真的玩得有些累了。合计了一下,除了还要去本国首都斯京打个卡之外,最想实现的一个心愿就是看极光了。不然白选一个北欧的学校了。我怕不确定因素太多,等热度减退了就去不动了,所以14号晚上开始看攻略,到21号晚上看到极光,就一个礼拜。说走就走,速战速决,这非常栗子。说实话,如果不是财大气粗到“随便挑一天飞过去死守看到再走”,我的准备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至于前一种人,你准备好钱就够了。以下内容会带一些主观偏好,但以干货分享为主,同时也感谢知乎上“去北极圈周围看极光要做什么准备?”和“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去哪儿看极光最好?根据今年的天气,什么时候去比较容易看到?”这两个问题,一点不夸张说,我出发之前把它们的所有回答刷过三遍甚至更多,愣是自学成了半个极光专家。一、挑日子在物价水平狂高的北欧,看极光要靠等的话,对大多数学生和工作狗而言都不太现实。但不提前定的话,对大多数要从中国飞过来的人来说又不太现实。那在选时间上有没有自己可控的部分呢?也是有的。1.挑极圈里有晚上的日子(这是常识吧)。2.虽说越靠近冬至北欧的夜越长,但并不意味着你非要挑十二月这种温度最低的大冬天过去,理论上九月到来年三月都能看到极光,所以十月、二月都是不错的选择,相对暖和,白昼相对长,白天还可以安排别的活动。我十一月下旬去已经觉得去晚了,应该把往北的早点去掉,冬天就该往南跑避寒嘛!3.阴历月初会比月中好。因为月初是新月,光线最弱;月中是满月,天气好而极光又不那么强的话,你长曝一个满月30秒试试?大概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明亮了吧!接下来就是提前定行程越久越难以预期的因素了:4.KP值:也就是极光活动的强烈程度。KP越高,活动越强,同样地点看到极光的概率也就越大。一般KP到3,当地抬头能看到;到5到6,就爆发了,可以说满天开花儿。我基本是看一个网站(http://www.aurora-service.eu/aurora-forecast/)和一个app(Aurora)。它们都有实时的KP指数,网站上有三日预告,app上有long term的最大KP值预测,可以到三周后,我自己亲测的一个礼拜内感觉还挺准的。我的guide还推荐一个网站,spaceweather.com,据说其他网站的数据都来自这个网站。(app截图)5.最不可控的就是天气:所谓运气,主要也是看天气好坏。最好的状态当然是clear sky。如果下雨下雪云层厚,那看上去就没戏了。但也只是看上去!千万不要完全绝望,此时你要有一颗强大而执着的心,我会在后文提到我的经历…我看的天气预报网站是https://www.yr.no/。它既有实时天气,也有长期的预测。虽然不一定特别准,但能在做决定之前看到十天之内的大致天气,已经让人心理上稳了五六成了。提醒大家不要过于依赖天气预报,因为北欧北部的天气,鬼知道会怎么变了。我当时机票已经订了,一刷,预告里有从“部分多云”变成“多云”,吓得差点cancel。然而我稳住了自己,从FB上问了我的guide,他说你不要相信长期天气预报噢,我都要当天下午五点才能决定追极光的路线。我就决定take a chance,还是原计划不变了。当然KP和天气对于从国内飞过来的人来说参考价值都不大。(只是如果出发之前看到两个指标都很不理想的话,真的要怀疑一下自己的人品了。)那怎么办呢。如果像我一样以看到极光为唯一目标,建议你再选一个合适的地点。二、选地点目标摆在那里,如果看不到,成本和代价都太大了。北欧通常看极光的地方,也就是冰岛加挪威、瑞典、芬兰北部。1.冰岛原来我是想去冰岛的。飞雷克雅未克的机票都已经看好了(北欧的福利就是SAS每天都有直飞特价机票噢)。但促使我改变行程的原因是,冰岛作为一个岛,天气太变幻莫测了!九月和二三月可能相对好些,白昼也长。微博上有博主说去了十天看到三次的,我去不起十天,那三四天还是很有可能啥都看不到——所以我暂时放弃了。另一方面,冰岛最酷炫而有意思的应该是自驾,那种通往无人之境的狂野更符合它本身的气质。可是以我的技术、目前、还做不到。将来如果看极光的愿望不那么强烈了,倒是可以找个适当的季节去实现一下这个有生之年系列。2.挪威Tromso(特罗姆瑟)和Lofoten(罗弗敦群岛)Tromso就是我最终去的地方啦(一眼相中嘿嘿)。人称“北极之门”,能看到极光的概率非常高,旅游业发展成熟(不是你想象中的中国式旅游业成熟然后城市被糟蹋掉了的那种,毕竟没那么多人),一条龙服务完备。外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纬度是高了点,冬天却没有那么寒冷。而且很多团都说,如果本地看不到极光,甚至会开车到瑞典、芬兰去看,这就弱化了天气因素的影响。小城本身也不是很无聊,能出海,能看峡湾,总之很理想!最后成功看到极光,安利!至于怎么过去,我的话,在奥斯陆转个机就到了。特罗姆瑟是有自家小机场的,方便得很。住北欧能坐SAS的强大优势又一次显现出来了!提前四天订机票,往返240欧,性价比已经很高了。(再次强调这是一项成本很高但完全不虚此行的活动。)Lofoten也是一个在攻略中被提及很多的群岛,本身景色就很美好,适合风光狗,但第一群岛过去不方便,第二自驾依然与我无缘。只能弃。3.瑞典Abisko(阿比斯库)和Kiruna(基律纳)好了,再就是往内陆走了。挪威其实还有一个离Abisko挺近的地方,叫Narvik(纳尔维克)。以上这三个地方经常被一并提及,走这条线的人会开车或者坐车走,一个地方看不到,下一个地方接着追。因为我比较懒了,就不太想动。所以即使身在瑞典,也没有选国内线。外加Abisko住宿选择余地小,攻略上无一例外都提到了“老爷爷的青旅”,让我一度怀疑没有第二选择了。看了看,那就是一个老爷子开的普通青旅,提供各类旅游项目,条件也挺艰苦,还要提前好几个月预定才能排上号。再见吧。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何必呢。4.芬兰拉普兰地区最著名的就是圣诞老人村Rovaniemi(罗瓦涅米)了。那里有一些很受游客欢迎的活动,比如颁发“跨越北极圈”纪念证书,给自己寄一张来自北极圈的明信片等等。据说已经被中国人攻陷了(全世界都已经被中国人攻陷了)。圣诞临近,猜测会很热闹吧。但是我看过ESN联系的旅行团(算上交通七日游)走的这条线后,发现罗瓦涅米并不属于一个看极光base的点。一般都会在那里逗留一天,然后拉到纬度更高的Levi或者Saariselkä,住在那里的小木屋里等着。其他时候,像哈士奇拉雪橇、滑雪、雪地摩托这些旅游项目也很成熟。那我为什么选了挪威没选芬兰拉普兰呢?很简单,我更喜欢海,而对深山大雪小木屋这种项目不十分感冒。所以,一样要做好看不到的打算,“还能看看峡湾”对我来说显然是一个更好的心理建设。但如果你更喜欢圣诞老人和驯鹿的故事以及上述雪地项目(还有正宗从桑拿池跳进冰天雪地的玩命体验),拉普兰会是一个better choice。敲定特罗姆瑟,看好月相、KP预测和天气预报,甚至翻了手机老黄历,确认宜出行之后(我一般不看这个噢),是时候出手订机票,然后一边狂攒rp,一边迅速购置装备,准备溜了。三、买衣服【引子】我的导游Geir在路上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段子:“For aurora, all you need is patience, and ... warm clothes.”出发前一天才购置完所有装备。但不得不说,在瑞典本土户外店买衣服十分方便,随便走进一家NATUR KOMPANIET,(你准备好钱)让店员帮你挑就好了。但要买全套的话,这将是一笔跟旅行本身相当的巨大开支。所以我是研究好了自己确实需要哪些东西才去买买买的。我之前去玩户外(还非常不专业),第一次听到他们用“layer”这个词形容衣服。当时以为只是一种戏谑。这次准备的时候,才知道要对付冰天雪地,专业玩法就是层层叠叠,literally “layers”。原理是什么呢?就是每层衣服中间有空隙,一到车上或者室内解开衣服,温暖的空气哗哗哗就进去了,再到室外拉上拉链,身体能保持暖和比较久。现在,鉴于已经亲测过了,我就来总结一下去北欧北部看极光到底需要准备多少层,其中哪些又是特别有必要的。我的抗寒等级中等偏上,在上海基本单裤过冬。买此类衣服的原则是好看、实用、耐穿。供参考。1.First layer (base layer): long johns 保暖内衣这一层是最值得你花血本的地方。我在出发前和回来后都深以为是。因为瑞典南部冬天没那么冷,十一月底了都能零上的,我从国内带去的长袖秋衣秋裤都还没穿,平时基本短袖打底,差点自信到以为穿一套优衣库就能过去了,但是不行!Naïve!你需要的是羊毛!羊毛!羊毛!而且羊毛层越靠近皮肤越好!翻译一下,就是一套羊毛保暖内衣裤。好处包括但不限于:保暖、排汗、透气、速干!1.1上衣 ACLIMA Design Wool Marius (1099SEK)Marius是传说挪威经典的编织图案,象征挪威人对大自然和户外运动的爱。然后,这边的羊毛含量都是按照每平方米的克数来算的,DesignWool这款是230g/m2。这个克数已经非常保暖了。(参见下表)1.2第一层秋裤 Icebreaker (999SEK)Icebreaker这条秋裤有260g/m2的羊毛,但是轻薄得不行。就是穿上完全看不出穿着秋裤型,而且长得不丑,秋冬休闲健身外穿也毫无压力。性价比超高有没有!我本人大爱。本来是想买一套icebreaker的,但当时那家店好像只有拉链翻领款的上衣了,我觉得领子有点蠢,就算了。2.Mid layer最关键的底打好了,身体就不会失去温度了。再看第二层。2.1上衣 羊毛/羊绒衫挑了一件国内带去最厚的。户外店的毛衣真是,长得太不合我口味了,就没打算买。这毛衣还是出国前因我极不喜欢高领、外婆特地帮我卸了领子的,带着外婆的爱更温暖噢。2.2第二层秋裤 Tierra Nallo Long Pant (799SEK)我,一个秋裤收割机。这条裤子店员小姐姐说也是可以做base layer的,但它貌似不是羊毛,而是采用了Polartec Power Grid技术以达到轻便保暖透气的目的。所以我把它当第二层穿。同样,长得很运动,可以外穿。3.Third layer3.1上衣 抓绒卫衣Again,户外店的卫衣实在是丑得只能穿在里面(虽然我相信它真的很暖和)。正常店(比如运动、休闲店)里卫衣选择还是很多的,但我没时间挑了。灵光乍现,我不是还有一件隆德的校名服么!当时买大号不就是为了能穿在厚厚的毛衣外面么!还抓绒!还有个帽子!当机立断不买了,就它了。最后在等极光的时候,这件四百块的校名服发挥出了两千四百块抓绒卫衣的价值,因为我发现,它甚至还防风!这一层真是救了我一条老命。3.2这里并没有再一层秋裤4.Outer layer4.1羽绒服(可选专业冲锋衣)就我平时在瑞典的逛街经验,越是外头有防水层的外衣越贵。但瑞典人很喜欢这种(宛如雨衣的)衣服,因为他们平时下雨都不打伞。这层我不黑了,因为确实看到过一些个长相和质感都不错的选择,我也确实打算在这边再买一件。唯一问题是,还没开始打折。我出发整好在黑五之前,圣诞的打折也还没开始,出于不想买许多件(带回去太麻烦了!)——我按兵不动,这次穿着自己的羽绒服就去了。我的羽绒服挺厚的,也有个帽子,除了不防水,其他都ok。也就是说,别摔在雪地里就行了。4.2 外裤(可选专业滑雪裤)虽然大量攻略说,一条防风防水的长裤很重要,但户外店的裤子丑到让我宁愿冻死都不愿买。要么是单薄的一层雨衣,纯粹用来防水;要么是带一点点厚度的滑雪裤,就是那种直筒的、显得你下肢极肥大的裤子!北极狐的女裤,选择余地不算少,颜色也还行,但我实在无法说服自己这裤子除了这趟旅途之外还会穿第二次。这两千块省省吧!我就穿了自己带的普通抓绒冬裤。还行,也没碰到下雨什么的,不需要特殊效果。当时在奥斯陆转机的时候,我特地观察了一下去特罗姆瑟的人们都穿着什么裤子。事实证明,百分之八十都是牛仔裤。我就后悔没穿牛仔裤这个不分地点不分气候的百搭选择了。追极光的时候,我猜最多零下个十来度?但是风巨大!巨大!反正凭着四层衣服三层裤子,我的身体是没感到风也没感到冷,连极光团提供的保暖连体外衣都没有穿。可见打底的重要性了吧!毕竟保暖外衣一般都有提供,里头的技术就靠自己了。5.鞋子 Kamik (租180NOK/3days)去之前买了一双ECCO,因为平时还没怎么感到冷,都穿运动鞋。冰天雪地对鞋子的要求就是厚底、高帮、防水。想想要买这样一双鞋,不但带回去超累,而且一个南方的孩子穿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我一开始就想好,买一双能让我走到租鞋店的鞋就够了。开开心心挑了一双防水又抓地的ECCO(瑞典买鞋子,防水的都会有一块小牌子标出来,可能是保养方式不太一样)。一落地就走冰面,但至少把自己成功运到了户外用品租赁商店Tromso Outdoor(book.tromsooutdoor.no)。事实证明,租来的这双Kamik又一次救了我的命。三个要求完全满足。我也真一脚踏进过三四十公分厚的雪里,幸亏鞋帮高…但纵使这样,长时间站在雪地里,脚一样最先冷,到最后还是冷得像个冰棍,恨不得放两个暖宝宝进去(虽然我截至目前的人生中从没用过这玩意儿),你能想象不穿专业鞋子的后果吗!所以,一万个温馨提醒,(你想在雪地里好好拍照的话,)一双专业的鞋子太太太重要了!觉得买麻烦,还可以租啊!其实除了看极光,其他时间我也一直穿着它,在“下山如滑雪,下坡如溜冰”的路面上(当然,结冰路面有可能根本走不上去,一走就倒溜),它还是比较稳的。如果给鞋底加个防滑链(如下图)就更完美了。6.零部件千万不要轻视零部件!不然功亏一篑!6.1帽子专业操作是买个羊毛帽。我虽然也带了个帽子过去,但全程没用到,因为羽绒服自带的帽子够用了。能把脑袋和脸围起来的就是好帽子。6.2围巾我爱我的围巾。百分之百羊羔毛,斯莱特林那条——没有之一。强行打一个广告,只有国王十字车站的纪念品店能买到苏格兰产的,其他都是中国产的!特后悔没多买几个学院!围法是绕圈式,每一圈比上一圈高一点,三圈之后基本围到眼睛下面了,打个结完事。脸的部分,口罩也管用。我带的是自己很喜欢的一款日本的口罩unicharm。但可能看到第一波极光冲出去太激动了,回来我就找不到它了。后来为了方便起见,还是围巾吧。毕竟室内室外要来回挪动的,不能顾这顾那,身上东西越简单越好。6.3手套去之前购置了两副手套,一个gloves,一个mittens。49克朗的gloves虽然不是羊毛,但在我试戴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暖和,想也没想就入了。Mittens是Hestra的运动经典款,羊毛,用的3M技术,手感很暖和。因为打算把它当外层,我买了大一码的。279克朗的价格还行,心想手套这东西,自己不戴了拿回去还能孝敬我妈,入之。使用上,mittens除了偶尔一两次拿出来捂上保暖,基本没用上。(噢,还有要频繁用手机比如看地图的时候就戴它,因为穿脱方便。)gloves是一直戴着——使用单反的好帮手。夜深了,拍照拍的手是很冷的,可当时强行保持亢奋,也没太在意。总结,如果用单反(你有单反拍照的话根本不愿掏手机的,手机冷成一块冰砖相信我),就买一双好一点的、保暖又不笨重的gloves。如果你零下十度还手机控的话,我在户外店好像看到过手套的base layer有可以触屏的,这是一种选择;要么就找找有没有那种小时候经常见的、四个手指上有个小帽子的手套,会比较方便。最终还是特别不小心地把右手大拇指冻裂了,惨不忍睹。6.4袜子来,我们复习一下保暖第一原理:尽量让羊毛层靠近皮肤。所以,明白了吗,羊毛袜同样是必须的!如果你穿着普通运动袜就上场了,雪地里站几个小时保准每个脚趾都冻得嘎嘣脆。我买的还是瑞典的牌子Woolpower,400g/m2的羊毛,摸起来手感那个柔软厚实啊,就很有安全感。关键是它打折!一个package三双只要299克朗!官网上可是一双就要170,可以说便宜哭了。租鞋子的时候我问小姐姐,袜子穿一双够了不。她说,如果你是跟车走的,建议穿一双,因为鞋子已经非常厚了;但你可以备一双,上车脱了鞋子,再套一双袜子。这个操作可能也是根据“热空气灌入”原理。事实上,尽管我一直带着第二双袜子,却从没穿过——在车上穿脱太麻烦了。雪地里一双袜子,还是会冷的。总而言之,穿了羊毛袜不一定行,但不穿一定不行。四、打包其他重要物品这次算是我若干次出行中箱子最空的一次了。但还是有些东西要提醒。1.保温杯我带了一小个保温杯去,但它只发挥了水杯的作用。特罗姆瑟的跟团(我只跟过小型团)都是一条龙服务,热饮和食物包括在费用内,自己并不需要带水出去(除非你是不喝水会死星人),他们不是后备箱放着机器,就是带着巨型保温杯,保证顾到每个人。比如看我拍得这么努力,热情的外国小哥哥们争先恐后给我递热巧(划掉)——带杯子干嘛?还重。但如果你是自驾,直接选购一个保温小时数最高的大容量保温杯,自给自足。咖啡、茶、热巧,随你便,高热量是必须。2.能量食品是指巧克力、cookie之类的食物。“北欧发达国家什么东西买不到”,话是这么说,但请你自觉脑补一下又贵又难吃的场景。当我走进Kiwi,走进cooper,真的是绝望到质疑——他们怎么能靠这么难吃的东西活下来??相形之下,瑞典南部超市已经是一片福地了。ICA(瑞典著名连锁超市)里还有长得可爱、味道也不错的面包和甜点,哇,那里的面包,怎么长得跟猪大肠似的。我看了两圈,难以面对也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打包的时候带了两包奥利奥,当时还在嘲笑自己,现在好了,连奥利奥都买不到。后来挑了一种巧克力和一种巧克力饼干撑着,总算还不太差。如果从国内来,建议自带一些喜欢吃的、体积小的零食,不论经济上还是口味上你都会感恩自己的。3.隐形眼镜不建议在外面玩要用单反拍照或者要进进出出的时候戴框架眼镜。呼吸难免带到镜片上,很容易起雾;内外温差大也是。所以不方便。能戴隐形就戴隐形吧,btw我也研究过了,它并不会冻在眼睛里的XD。也有人说要戴墨镜,不然怕雪盲。但你想,冬天昼本来就短,白天能有几个时辰啊。更别说阳光明媚了。我带是带了,没用上。4.转换插头这个为什么要特别写呢?因为这次没有像魔方一样的转接头(也没有狐狸)的我带了两个。你看完极光回来一两点了,又会有很多要充电的东西,相机、手机、充电宝等等,第二天白天可能又有别的活动安排,总不希望有什么东西充不上电吧。五、速成摄影1.摄影装备如果你是存心去拍照的,那以下东西特别特别重要!1.1三脚架有的话就自己带上,没有的话当地一般也可以租,极光团一般也会提供。风大雪厚,一定要结实的(特别是像挪威的海边,内陆就不太清楚了)。没有脚架的话,你就哭吧。反正上帝还给了你一双美丽的眼睛。1.2备用电池天冷+你拍得太努力(激动)=掉电快我出发之前斥巨资(瑞典价格是淘宝五倍,微笑)多买了块电池,因为一直在拍,还是用上了的。倒是不怎么玩手机,手机完全没有出现大家说的死掉的状况(弱弱表示我是华为)。1.3大容量储存卡一直觉得把储存卡拍光这件事在我身上是个伪命题,但这次,真的拍光了…太离奇…只能说RAW很大,而你除了按快门也没别的事可干了。更别说要拍延时或者拍视频的小伙伴了。所以,按需带G吧,记得多带点——你不会希望极光爆发的时候自己还在删照片的。1.4超广镜头临时并买不起镜头。但当我看到我的guide的照片时,才知道一张照片一百分的话,自己起点是五分,人家起点已经五十分了。自己调着云台一会这个山头一会那个山头的时候,人家只要把机子往那一架,苍山大地,应有尽有。真是哭死。有多广带多广吧,只有焦段上的差距是实打实的,后期怎么追也追不回来啊!“镜头局限了我的视野。”1.5快门线如果只是拍照,快门线非必须,毕竟长曝也不是要你一直按着。如果要拍延时,那就很有必要了。不然你就很有可能在寒风中变成一个钢铁侠了。2.怎么拍在知乎上学习了一下,还做了一点笔记。知道原理之后就颇简单了。首先,调到手动档,也就是M档。2.1光圈用你镜头的最大光圈,谢谢。2.2焦段为了让照片气势磅礴,一般就用你的广角端了。2.3对焦焦要对到无限远。两个方法:第一,手动对焦逆时针转到无限远回一点;第二,找远处亮一点的东西,车灯、城市灯光,总之是能让你的自动对焦work的东西,对上焦,不要碰对焦环,迅速把自动对焦切换到手动对焦(AF到MF),且不要再去碰对焦环。如果能锁就锁住,不然也可以用胶布把它粘起来(真的,我们的guide大叔就带了一卷胶布)。通常来说,第二种方法比较靠谱,因为你也不知道“回一点”到底是回多少。这就需要你在还没远离城市的时候先把焦对好了,不然到了山里,万一天没那么亮,又没有月亮,自动对焦对不上了,那就只能选择冒险手动或者放声歌唱了。当然,说不定等上十几二十分钟会来一辆车,或者你视力足够好,直接手动能对到星星清晰。那你牛逼。反正我散光,做不到。那天最后不知是因为动脚架还是因为风太大,我看着照片已经知道焦虚掉了。但是手太冷,没有办法手动对,漆黑之中也没法自动对,很难过很难过。对不上焦就会这样:这样:2.4ISO和快门速度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呢?因为真正拍的时候,除了构图,你要调的也就这两个东西了。ISO首先取决于你相机的质量,也就是要把噪点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不然满屏噪点你是想和星星争辉吗?具体怎么调ISO和快门,还取决于两个因素:极光强度和风速。极光强度高,ISO偏低,快门速度快(5-10秒)。(原理是极光亮-ISO低;极光亮且变化会比较快-曝光时间短。极光强度低就相反,因为你会需要更长时间的曝光来获取肉眼看不到的光线。这就是为什么长曝之后照片上都能看到绿色。)风速高,ISO偏高,快门速度快。(原理是风大,极光变化快,就要减少快门速度,要让一个10秒的快门获得跟一个20秒的快门相当的曝光量,只能调高感光度了。)实战怎么操作,你就根据自己拍出来的绿色亮度,再去调快门和ISO吧。原则就是,觉得拍出来太暗了,就把快门调慢一点(比如20秒到30秒),或者把ISO调高一点。我的话,因为怕噪点,不敢把ISO往上调,漫天开花的时候,5秒拍出来就很亮了;微弱的时候通常需要30秒,绿色才比较明显。特别要提醒的是,你在相机屏幕上看到的极光,往往比导到电脑屏幕后看到的亮!!这是因为拍的时候,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环境,对光线比较敏感,看到暗的东西也会觉得比较亮。所以当我拿电脑看自己的照片并意识到这一点时,真的很希望自己当时稍微再曝长一点,这样前期效果就会更好了。如果你有一台单反并且看不懂上面的讲解,那我只能欢迎你加入复旦大学摄影协会了。要么找一个会拍照的男/女朋友也是极好的XD。还有一件事,关于相机从室外拿进室内镜头会不会起雾。我看到有攻略说,可以拿一个塑料袋把相机装进去并封口,拿到室内,等相机恢复常温了再打开。于是我带了塑料袋,但并没有在这件事上用到它。一方面是冷,一方面是懒,想到我的相机就这么毫无防备地沙漠也去过,摔也摔过,就弃疗了(很差)。但我也仔细观察过镜头,不会起雾呀(只要你没有冲动到对着镜头哈气)。外加机身要恢复室温,特别特别慢。反正我把相机拿进房里放了很久,摸上去还是冰嗖嗖的,更别说车子里进进出出了。我也没见我的guide给相机套塑料袋什么的。说这个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别太担心,与其担心这个不如稳好自己的脚架。(把相机当宝贝儿子的除外,相信你一定不差这点钱给它买身防寒套之类的。)六、特罗姆瑟极光之旅【先上一些手机原片,相机照片处理起来可能...hmm...遥遥无期...】极光Day1激不激动?兴不兴奋?在我短时间内了解完以上信息并攒好人品打包完毕之后,就飞啦。(出发前跟米歇尔小姐的对话 笑死~不冷不冷 我有这么多layer呢!)(头上是云 脚底是冰)(“想起细雪始终葬身江河”)但当飞机在飞近特罗姆瑟前半个小时、怎么飞都没飞出云区的时候,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人算不如天算”难道就是这个意思?我几乎是强颜欢笑跟西瓜说,完了完了,飞机都飞不出、汽车怎么可能开到没有云的地方?极光之旅要变成北欧性冷淡美术馆考察之旅了。但我也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之前FB上看到说这个团常常在天气非常不理想的时候找到极光。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呢。就在我租好鞋子,回酒店加layer准备出发的时候,鬼使神差地打开Messenger。卧槽,这一下收到一万点惊吓:跟我说今天云太多,团cancel了,问我能不能顺延到明天??我一共才待三个晚上,你告诉我说KP最高的一天cancel了不出门碰碰运气?我简直疯了。我觉得他一定在骗我。只是因为今天报团人数不够就不发团了。我一跟他说完明天ok,就掏出刚从Tromso Outdoor顺来的旅行手册,开始寻找有没有稍微晚一点发团的,可以当场加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七点的,冲到前台借手机打电话(我的瑞典手机卡只有流量),问他要时间地点,短信他名字和邮箱,他会把付款链接发过来。后来发现手机不能发短信,又冲回去打了一次电话,说是发邮件给他,他会把链接回过来,“你可以先过去。”(北欧人真的是凭信任活着。之后游记里还会写到。)我飞速发了邮件,装备完毕就冲出去了。哇,这兵荒马乱措手不及。一边还暗自庆幸自己机智。结果到了集合地点Radisson Blu,一群人围在外面,一种没有要出发的样子。我赶紧问旁边的大姐,她说,司机说,今晚云覆盖率百分之百,no chance,让他们退款或者明天再走。我就,懵了。那我能怎么办呢。只能默默掏出手机又给刚才那位大哥发了一封邮件说司机说今晚看不到,我没有参加,不用给我发链接了。一种猝不及防难以言表的失落笼罩着我。穿着租来的鞋子又厚又重,都快迈不动步子。但是我想,来都来了,怎么能这样就回去。天虽然暗了,时间却还早, 不如去特罗姆瑟大桥走一走散散心吧,如果北极大教堂还开着就去看一眼。(今夜你不是重点你也应该知)晚上,桥上几乎没有行人,我龟速挪动着,哼着那首《北极光》:“声声叹 溶化了冰山/却未能够叫天为我睁开眼”。想起有一次在餐厅排队,一个小家伙拿着的气球突然爆炸了,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老爸赶紧跑过去,摸摸头安慰宝贝女儿,很耐心地跟她讲,“It happens。”为什么没有人在我最难过的时候跟我说“It happens”呢。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多的劲却只能换来nothing呢。这种时候需要多强大的内心,我也不知道。(“你就在对岸 等我回头看”就是在这个路口我回身,然后第一次看到了极光)等我差不多花了半个小时才挪到对岸,在冰雪路面上过马路、朝北极大教堂走去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河那边有一股浅浅的绿色。顺便还看见雪地上有一对情侣模样的在收脚架。他们在拍什么呢?那会不会就是极光呢?强烈的好奇心让我转过身来,重新走回马路这边,决定用相机试一试。因为团取消了,我那晚暂时没有三脚架(痛苦),只能把相机架在路旁的栏杆上,设了一个时间比较短的长曝。那几秒钟我屏住了呼吸,直到屏幕上成像的那一刻,自己简直要跳起来了,绿色!那就是极光啊!我这不是看到了吗!我又尝试着曝了几张,这时天空中肉眼可见的已经有两道以上了。只是城市的光污染太严重,眼睛避不开灯光,相机长曝更难免有杂光入镜。我干脆接着往前走,直走到一个更空旷、稍微能避开附近光源的取景地。那里完全没有人,只有我自己、我的相机,在和天空中这道清浅但逐渐蔓延的绿光对话。尽管条件很不理想,但作为一个第一次看到极光的人,那种感激和感动依然是呼之欲出、无法自控的。(北极大教堂前 一片福地)如果到这里就结束的话,我的心愿多多少少也是圆满实现了的。但天不负我。往回走到北极大教堂前的空地,那里地势比较高,视野也更开阔。我抬头望着。不知是哪个瞬间,云层间的欧若拉突然开始跳舞了。我无法用言语描述那种千变万化的律动,因为在自然的神迹面前,所有言语都是苍白的,你只有亲眼目睹,才会懂得那种感觉。“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你如果真的在乎我/又怎会让无尽的夜陪我度过”。“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你如果真的在乎我/又怎会让握花的手在风中颤抖”。这个被天眷顾的孩子看得一下子飙了泪,泪水又在眼角凝成了霜雪。她此刻只想跪在雪地里暴哭一场。相机是无力的,没有脚架,在骤然的变化之中什么都不可能拍出来。是注定要让我用双眼记住这一切了。她想。我就看看吧。唯有看到过,才算刻骨铭心。(强行证明第一天有看到过/没脚架=没照片//痛苦)这时才感到冷,那种让人发抖的寒冷。我赶紧坐下来把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吃了补充热量。电池电量掉光了,换完电池,我把mittens加上,然后捂紧自己,才感觉好了点。很幸运,看到它第二次跳舞。我定了定神,(痛苦地)找了个能架相机的地方,努力摁了几张相。太恋恋不舍了。这下是费了很大劲才说服自己拔腿回去。因为我知道,一踏上大桥,灯光密集而刺眼,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但可能是做人要知足吧,没错,我是这么跟自己说的。今晚可以了,知足了,明天再战吧。回去的路上,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由哼起了“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虽然确实再看不到天空中那抹绿色了,但我至少明白一个道理,再小的希望也不代表没有希望,不管云多厚,它就在上头,它就在那里等着,等一个同样一心守候的人。极光Day2第二天就跟着Aurora Photo Guide的团走了。预定网站是https://www.visittromso.no/en。特罗姆瑟各类活动都可以在上面book。当时选这个团是看到它的FB上评价很高,而且不断有极光照片在更新,感觉比较靠谱。我给guide Geir大叔发消息问东问西,他也总是会回复,人还挺nice——这一切都直接导致我对跟团游期待过高,结果第一天被cancel之后就非常抑郁了。之前不是说了中国人占领地球么,果不其然,这个团里出现了一个五个人的中国小团,除了一个他们团的向导会讲英语,其他人完全不会说英语,也没有相机。目测这些个大爷大妈是老干部出游,才专门配了一个自己的导游。其他成员是一对韩国小情侣和(剩下都是)欧洲小青年们。算上Geir一共14个人。(现在我无比确信昨晚人太少才是我被can掉的直接原因。)老板(Geir的boss)说,晚上风会越来越大,所以建议我们每人都选一套连体衣备着,要是冷了可以裹上。又问清楚哪些人是要脚架的,种种装备都让Geir准备好。这个团出发之前会有一个简单的workshop,主要是介绍一下极光的成因和“老板教你怎么拍”。具体操作方法我之前都已经说了,明白原理就简单易上手。那辆mini bus坐得满满当当,跟小学生郊游一样就等着Geir把我们拉去郊外了。结果就在路上,命运又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因为没开出多久,极光突然就开始爆发了。你能看到它极清晰的形状往整片天空铺陈开来,浩浩荡荡,不管是左车窗右车窗,哪里都能看到。它像划破天空的虹,像狂舞的龙卷风——但是车子没有停,我看不到它的颜色。这是我一生中最想砸掉玻璃的时刻。满脑子都是,卧槽,这我随便在城里哪个地方都能看到啊,为什么为什么偏偏在车上!Geir大概五分钟后才把我们拉到一个可以停车的雪地边上。这五分钟有冰雪封冻的五十年那么长。因为你不可能对天喊停,也不能对要为每个人安全考虑的车子喊停。扛着枪要上战场的士兵都没有这般迫切,我只能用“急疯了”形容当时的心情。但当我冲出去的时候,还是错过了极光最不羁最烂漫的时刻,太太太遗憾了。多希望眼见它鬼魅的绿如绸缎如萤火,但我只记住了苍穹上白茫茫一片恍然如梦。一整个晚上,再怎么等也不复有那般强烈。(注意:第二天的先用Geir发给我们的照片撑一下/见logo)很明显,Geir自己也急,我跑到车后问他拿脚架的时候,看到他正在狂乱地装脚架。我一个从没亲手装过架子的选手,15秒完成了全套动作,相机参数在冲下车之前就调好了,趁着天上还微微泛绿,一小股一小股的极光还在不断冒出来,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按快门了。不管怎么说,第一站拍出来的照片还是最满意的。这时候五秒一张、500的感光度就拍得很清楚了,想想极光有多强。中国大爷拿iphone都照出来了。Geir在FB上写道,“This evening was aurora strong early so we had to drive out of city center and to Finnvikdalen on our first stop.”“It happens.”对不可预知的转瞬即逝的你毫无办法。第二站Kattfjordeidet是海边一片平地,前景是峡湾和雪山,城市的灯光还没褪去,我赶紧又对了一下焦。其实极光一直在,但那微弱的绿光,不用相机基本看不出来。Geir拿着手机给我看像心电图一样的曲线,说是振幅越大,活动越强。他指着一个谷底说,我们在等它赶紧往上走。这期间,众人分了一次热巧——请不要考虑“热量太高、减肥、拒绝”什么的了,看极光本身就巨消耗热量,只要你不是像中国大妈一样全程只下过一次车,及时补充能量才是明智的选择。风速预报还是准的,九十点之后,风开始越来越大了。其中一站Geir给我们停在了Ersfjorden,他先下车观察了一下,说风巨大,想下来的人可以下来。这是一片山林雪地,全程在这里雪最厚,松软干燥,一脚下去会陷进去。北方人应该知道这种感觉吧。(没在冬天去过北方的南方人先前并没有这种经历。)山间狂风呼啸,若不背过身去,风里掺着雪沫子就哗啦啦打过来了。我一手扯着帽子一手扶着脚架,尽量控制住自己。怀疑脚架如果光这么放着,是要被吹倒的吧。这一站我们没能坚持很久,大多数人都无心恋战,中国老年团更是全员在车上睡起觉来了。确实,这种环境不适合拍摄,拍不拍的好是一回事,主要容易吹出性命来。最后Geir把我们开到了一个叫Grøtfjord的地方,两座雪山之间。极光很微弱了,云也多了起来,反而是银河更好看些,抬头就能认星星。我开着800的感光度,30秒曝一张,整个人都变得僵硬机械。虽然身体还没失去温度,但手和脚已经冷得不行,偶尔想要蹦蹦跳跳抖抖腿,还会因为太不灵活而撞到脚架(白拍30秒)。期间大家又补充了一次能量,而我正好借着后备箱的灯换块电池。这时可能因为脚架扛来扛去,摘掉手套又整个都在哆嗦,碰掉了对焦,后来看着照片真是无奈又绝望。那会儿除了我和Geir,已经没有人在拍了。老外们的三脚架一字排开放在车边上(防风),人也聚在车旁唠嗑。主要话题就是“瞧那群愚蠢的中国人”,其中还有人出于种种原因识讲几句中文,严寒里倒是聊得很欢乐。甚至吸引了Geir加入,一起吐槽中国人。(“玫瑰色的天空 玫瑰色的你” 失焦+无调色)后来那个中国向导和某个大爷睡醒下了车。大爷看到我,感慨了一句,“这姑娘不怕冷,一直在拍。”我???大爷您往雪地里站几个小时试试?哪有人真的不怕冷,还不是全凭“来都来了还差这几小时”的一腔热血狂撑着。Geir看外面人多了点,就帮我们一起合了个影。说来也是我和极光唯一一张合影,实属难得,就留作自己珍藏了。又等了不到半个小时,要再有强烈活动眼看是无望了。大概十二点出头,一车人就被拉着往回走了。夜车加上冰雪路面,Geir说到市中心要一点半左右。这时我终于支撑不住,整个人都有点晕乎乎的,不得不把脑袋缩进帽子里小睡一会。这一睡感觉市中心很快就到了。老干部团在著名四星酒店Radisson Blu(众多旅行团的集合地)下了车,据说还要赶明天一早的飞机。Geir把我送到(略远)的酒店(也还好吧,离中心不过六七百米啊!但怎么只剩我了!),一点半多了。走进温暖的房间,虽然很想立即瘫倒,但还是边吃东西边看了一遍照片。照片这种百里挑一的东西,能有几张满意的就很开心了。我的追光之旅大概不虚此行了吧。话说回来,还是应该带上狐狸的。不知为啥,这次碰到的队友们都太没摄影和创作激情了!要是狐狸在的话,不管是极光还是旅行本身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这一程风光为主的)!堪称唯二的遗憾之一。最后,推荐一个网站http://spaceweathergallery.com/aurora_gallery.html,里面有很多北欧的极光图。自己追过极光再去看相片,看着熟悉的地名,回想彼时的天空,蓦然就有一种归属感:它不再是我用想象编织的一个传奇,我曾离它那么近。这一切,于我命里,有发生过。有生之年。Good luck, always!【特罗姆瑟极光攻略及亲测 完结】【特罗姆瑟游记 完结】2017/11/29@L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