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沾湿 / 无可避免 / 伦敦总依恋雨点乘早机 / 忍耐着呵欠 / 完全为见你一面"....英国的空气中总是混合着慵懒与激情,而伦敦有别于其他城市,拥有多幅面孔却不施粉黛:皇室的奢华荣耀,骑士的传统精神,工业的前端文明,学术的纯粹深厚,艺术的雅俗共赏....借着我从小对英国文化的熟悉,对其历史的了解度仅次于中国史,今天以一个非游客非留学生也非本地人的视角,给大家呈现一个多年来我熟悉的伦敦,还望各位笑纳。(P.S. 本文内容全部原创,照片均本人拍摄,但摄于不同年份不同季节)Samuel Johnson早已给了伦敦最确切的定义:“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当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伦敦初体验Big Ben—大本钟的约定每次到伦敦,飞机未落地我总是一眼找到Big Ben,像久别重逢的恋人般兴奋。伦敦的天空是刻骨铭心的,小雨后的阳光总是如此亲近。大本钟从19世纪开始便坚守岗位,守护着伦敦一个又一个世纪。我一直觉得每次他整点报时的那刻,街上行人都该驻足聆听——一个关于时间的承诺......大本钟是塔楼的一部分,建于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859年开始他就上岗报时。如果远方的你也想听他浑厚磁性的声音,可以在BBC电台节目每天6pm和午夜听到,来自遥远岛国的问候。伦敦即使经历了二战炮火的狂轰滥炸,而纳粹却未伤害到大本钟半分。Big Ben, 1858(From Wikipedia)最近每年都喜欢和Big Ben合个影,等我老了一起贴出来应该蛮有意义吧~2015年——2016年——2017年——Thames—温柔泰晤士河有没有人像我一样,英国所有景点中最爱泰晤士河?不,他不是景点,他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从伦敦到温莎到牛津,河水流经英国10多个城市,Thames就这样静静地孕育并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的千年文明。每一位游客都在与地标塔桥合影,每一幅照片都在捕捉伦敦眼的踪影,但其实一切都是为泰晤士河而建,都不过是他的陪衬。London Thames, 1930(From Wikipedia)曾有一次我为了画下宁静的Thames,感受远离闹市区的河水静静流淌,一个人特意跑去ExCeL会展中心那边的帆船酒店住了两天,很接近City Airport了,可以看到飞机频繁从头顶上空起飞降落。夜幕降临后很多人会在泰晤士河边跑步,每次都会经过塔桥。早上如果不赶时间,记得路上带一杯只需2磅的咖啡和三明治,在泰晤士河边的长椅上静静享用早餐。离开英国后你一定会想念超市的meal deal,还有我最爱的灌满鱼肉的Tuna sandwish~也许因为生在北京,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沿海城市,特别是岛国。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人们常挂在嘴边抱怨的多雨,却成了我喜爱这里的原因之一。遇到心情低落时,一个人坐在泰晤士河边对他倾诉,甚至可以对着他哭....然后抬头望见白云变幻成任意图案,阳光回以你一个灿烂的微笑,心情瞬间转晴。在这里我常看见心形的白云,你呢?泰晤士河也是街头艺人最忠实的听众,歌手可以只为他独奏。Sweet Thames, run softly till I end my song,Sweet Thames, run softly, for I speak not loud or long. ——by T.S.EliotLondon Eye—伦敦眼,转啊转伦敦眼一定要坐一次的,我有的朋友在伦敦呆了7、8年,回国后突然想起来忘了坐摩天轮,哈哈~(是啊,我到现在也没去过天安门看升旗,永远是开车路过....)这个位于南岸的身高135米的世界第一摩天轮,旋转一圈长达42公里,平稳缓慢到你几乎察觉不到它在动....但别只顾着拍照,用眼睛去感受这座城市,你会像我一样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然后将一份用文字或照片都无法表达的心情印在脑海里,mark。看这位小哥姿势拿捏到位,难度系数三颗星。St.Paul's—圣保罗大教堂位于城区核心的英国第一大Cathedral,完全按照希腊十字架样式设计,是世界第二圆顶教堂,排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教堂之后。完美的巴洛克风格,也是我本人心中最爱的教堂之一。(第一挚爱当然是巴塞罗那的圣家堂,后续等我写西班牙篇时会具体介绍)圣保罗大教堂始建于604年,后经历了多次被毁,终于在17世纪由英国著名建筑大师Sir Christopher Wren独自设计完工,用了整整45年。(不过好在人家完工了,再看看圣家堂....)教堂内还有一个设计师的墓碑,上面写着 “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想找寻他的纪念碑,就看看周围吧)王室遇上议会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早上的换岗仪式是最受欢迎的,最好提前半小时到,因为人非常多,提前站个好位置观看。(要遵守秩序,别爬到人家大铁门上去噢....)卫兵真是萌翻了!奏乐特别欢乐,我就一直想问他们那个帽子挡视线嘛....皇家马厩展示的都是皇室婚礼和重要典礼游行所用马车,也有当今继续使用的。乔治三世的金典礼马车金光灿灿简直要闪瞎我双眼,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也使用过。王室典礼都极其隆重,英国贵族的穿戴考究到每一颗纽扣,但是除了特别盛典固定穿戴外,很少打扮的金光闪闪,优雅大气但不炫耀,这源于英国的传统骑士精神。比如贵族是很少穿戴任何有大Logo的奢侈品牌的,因为不会给商业做广告。议会大厦 Houses of Parliament无论你是否喜爱文学戏剧摇滚足球,每一个到英国的人都会着迷同一个主题:王室。西敏寺,白金汉宫,伦敦塔,温莎堡....岛国虽然面积不大,但不同于美国,大英帝国和中国一样拥有千年文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可讲的故事太多。历经数个世纪战争后的英国,签支票的早已非王室,而是两大政党掌舵的议会。Houses of Parliament,也叫Palace of Westminster,是包含上议院和下议院的英国国会所在地,历史非常悠久,从最早的Tory & Whig(托利党与辉格党,演变为今天的保守党和自由党),重要国家决定都是在这里面讨论决策的,百姓可以预约参观议员现场激烈辩论,非常有意思。议会大厦总让我想起那部经典影片《V字仇杀队》,其实两党针锋相对从Tory & Whig便开始了,不仅针对政策法案,更关乎整个国家面貌。Royal and Parliamentary,谁说了算?二战之后,乔治五世之后的王室已经不掌实权,王室似乎成了英国的吉祥物形象大使,look pretty就够了哈~唐宁街10号,只能隔着铁栅栏窥视首相府邸。工作日的早晨,夹着公文包的男男女女频繁进出,相比他们木讷的表情,门口的武警要可爱多了,见我拍照还冲我微笑打招呼~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埋葬英国历代君王的Westminster Abbey,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除了奢华圣殿,亨利七世礼拜堂,女王加冕礼所用的宝座,全部看完最少半天时间。从古至今,君王加冕礼及皇室婚礼都会在此举行。这里也是众多历史名人长眠的地方,所以内部参观是不可以拍照的,请尊重逝者。如果是教徒,在这里参加每日的Communion还是很有意义的。P.S. 因为我本人是基督徒,对各类型教堂的翻译较真一点啦~ 这里应翻译成西敏寺,而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毕竟Abbey,Church,Cathedral,Chapel都是有区别的,中文有时一律都译成教堂倒是简单哈~伦敦塔 Bloody Tower鉴于王室重要标志温莎堡在伦敦郊区,后续还是单独介绍吧,顺便和大家八卦一下关于英国王室的那些事。先看看市中心这个见证英国黑暗史的Bloody Tower吧。内部展览非常丰富且有历史渊源,粗看也要最少2个小时,注意内部展厅基本都不可以拍照。这套盔甲原本属于Henry Stuart——斯图亚特时期英年早逝的王子。(本来轮不到查理一世当国王的)对Henry的形容一直是 ''Brave, handsome, clever, athletic, noble and cultured, embodied all the princely virtues.'' 而对弟弟查理一世便成了'' the doomed King Charles I'',哈哈!博物馆的天堂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作为博物馆之最的BM,建于1753年。据说它的GBP相当一个小型国家的总和,最初是皇家医师Sloane将私人珍藏宝库卖给国家,后来博物馆致力于收购各地文物,也有通过私人遗产捐赠获得。当然不乏帝国扩张时从他国“海淘”(qiang)来的,人气最旺的当属古埃及馆的木乃伊了。永藏品多达800多万件,有专家估算,每天来看一整天,全部看完每一件文物估计要一个月吧。(后续我单写一篇介绍大英博物馆文物吧)国家画廊 The National Gallery国家画廊是我在伦敦时经常会去的地方,可以从早呆到晚,除了几千幅馆藏名画,还会经常不定期举办各种大师特展。伦敦的大小各种博物馆和gallery不胜其数,为避免烦到对艺术不感兴趣的同学,有机会我单写一篇介绍馆藏名作。先贴一幅人尽皆知的作品吧!国家画廊的日与夜~Victoria & Albert Museum喜欢雕塑艺术的同学一定要去V&A博物馆,从古罗马雕塑到中世纪壁画,从波斯王国的雕刻到毕加索的抽象画,一天看不完的。伟大作品都自带光环,只有在你亲自站在它面前时才能感到那股强大的气势,绝对是从任何照片影像中感受不到的。里面的下午茶也非常不错今年5月在这里遇到Pink Floyd的特别展,音效等都非常震撼。里面一样是不可以拍照。华莱士收藏馆 The Wallace Collection这原本是一家私人收藏馆,华莱士爵士去世后将这座宝藏捐赠给了国家。虽然是小型博物馆,但也有29个展厅之多,每个厅布置都煞费苦心,是收藏家精选的每个时期的精品,多达5500件。17-18世纪的艺术作品居多,件件都是精品。华莱士爵士的审美观好对我胃口,这是我最喜欢的伦敦博物馆。不夸张的讲,这里我前后去过3次,每次大概都呆上半天多,至今我没有看完。。。泰特现代艺术馆 Tate Modern泰特现代艺术馆坐落于伦敦 Millennium Bridge(千禧桥)的一端,隔着泰晤士河遥望彼岸的圣保罗大教堂。在中世纪是根本没有艺术这个概念的,早期的雕塑都是歌颂天主的。英国在击败拿破仑的法国之后,迅速崛起为世界霸主,雕塑艺术也在维多利亚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也相继产生了一批打破传统的艺术家,他们特立独行地引领英国艺术走上了创新的道路,使现代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谈起英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多辉煌?据说当年希特勒梦想着战争胜利后,把伦敦的艺术品全部运回柏林!(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他轰炸伦敦时有意避开了各大博物馆呢?哈哈!)我个人还是偏爱古典主义,Modern art总看得我一头雾水……随手拍自Tate的几件作品,你们领悟下~大英图书馆 British Library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总面积20万平方米,馆藏超过1.5亿件,包含全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每一本书,还有公元前的珍贵古籍手抄本。书架长度总和600多公里,并且每年都在迅速增长。诺大的阅览室永远要排长队等座位(比我国游客在LV店门口排队时间还要长哈),门口的雕像是牛顿手持圆规钻研的形象。最气派的当属“The King's Library”,高高的黑铜书架上陈列着英王乔冶三世一生的珍藏。透过厚厚的玻璃层,我窥见的是精装的历史。大厅的青铜雕塑叫做“Sitting on History”(坐在历史上) 被铁链和大球拴住的书,寓意谁也无法逃脱知识的捕手。福尔摩斯博物馆 The Sherlock Holmes Museum贝克街221B还用介绍吗?“Knock,Knock,卷福先生在嘛?”丘吉尔博物馆 Churchill War Rooms英国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无可取代的首相。这个小型博物馆是二战时期丘吉尔的指挥作战地,全部还原当年实景布置。好喜欢这句话。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几个月都看不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加上经常会有特展,实属最好的艺术文化类进修之地。出行交通指南机场篇 Airport世界最繁忙机场之一的London Heathrow,虽然总被各国人民吐槽,但是以它庞大的客运量来说,我觉得不错了,而且很多都是自助服务。自助机上换登机牌。入关前自检以及化妆品自助分装。再熟悉不过的VAT退税处,自助填写并分类整理好。相比Heathrow,City Airport城市机场就超级袖珍了,从这里往返欧洲城市比较方便,只有一个厅,行李传送带只有两个。至于机上服务嘛,我每次都是乘坐BA,目前没试过其他公司飞伦敦。印象中飞欧洲坐过的航班中只有汉莎比BA好,廉价航空仅限于在欧洲内陆之间飞。作为VIP会员,有时会被升舱到超级经济舱,比后面经济舱安静舒服很多,还有香槟哦~经济舱的伙食也还可以。地下铁 Tube在英国,最好的经历一定不是当一名游客逛景点,而是真正体验英式生活。没有Tube,何称伦敦?全球只有伦敦的地铁有个专属昵称“Tube”(管道),其地铁网络不仅是全欧洲最大,也是世上第一条地铁的诞生地。“Tube”(管道)一词的由来据说是因为隧道的设计像圆形管道,我倒觉得寓意更胜过外形——伦敦地铁网络像水管一样交错纵横至城市的每个角落,而最早的Farringdon Station轨道正是沿河床而建。19世纪的维多利亚英国,工业迅速崛起,大量务工者涌入伦敦,城市路面交通拥堵不堪。于是“地下铁”的概念由一个叫Charles Pearson的律师提出,并坚持不懈的向议会反复提案,历经多年终于获准。1863年1月10日,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开动了,首日载客38000人,拉开了地下王国的帷幕。世界第二的巴黎地铁比伦敦晚建了将近40年呢。站在贝克街的站台,想象着柯南·道尔当年脚踏同样的台阶,脑中思考着《福尔摩斯》新案件的结局,你会被这厚重的历史感深深吸引。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下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地下铁王国。19世纪的英国,一些平民阶层是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为了兼顾到这些乘客的需求,不同地铁站的砖墙被设计成颜色各异的图案,这样那些不识字的乘客就可以记住自己下车的站,超级贴心有木有!今天,很多伦敦地铁站台成了艺术家展示的平台。艺术无处不在。伦敦地铁中有10条线都超过了百岁,英国政府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其翻修,为避免影响这个世界上最繁忙的地下王国运作,都是选特定时间分站进行,检修工作精细到每一节铁管,每一颗螺丝。以保证古老的地下铁像100年前一样安全快捷。所以至今她依然是世界上最快的地铁!如果当日列车没有什么特别公告或站点临时关闭通知,地铁告示板上就会由工作人员写下一句名言,我总会特别留意。英国的文化交流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英国最繁忙的地下铁王国里,每天挤满了上班族和游客,行色匆匆,很少停下脚步。而工作人员会特别留意那些停在站台的人,当你对着地铁线路图看上两分钟,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过来主动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很暖心。“Mind the Gap!”每一个来伦敦的人都忘不了地铁里的那句提示音广播“Mind the Gap”,如今录制这个声音的前两位广播员都已相继去世,伦敦地铁依然carry on它的故事。最有名气的声音来自早期一个叫Oswald Laurence的演员,关于他的那句“Mind the Gap”还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Laurence去世后,他年迈的妻子常常独自来到地铁站,就为了来听听丈夫的声音.... 地铁方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曾一度换回那个40多年前的老声音。一句简单的“Mind the Gap”承载了多少伦敦情怀....如今伦敦的“管道长老们”已经150多岁!这也是为什么世上只有伦敦的地铁标识“Underground”会成为著名旅游纪念品。伦敦地铁的每一条隧道都可以嗅到历史的味道。如今一些老旧的车站因为后来城市规划已被弃用,而尘封的隧道里甚至还保留着二战时期的海报。这就是超级古老的一个站,已经弃用。火车站 Railway火车是英国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铁路系统是英国最迷人的探索之一。英国交通网络的发达在于城市地铁与火车系统紧密相连,所有火车线路都有站点通往地下铁,买火车票和地铁票一样便捷,我一般都在自助机上购买。London Heathrow Terminal是直通Heathrow机场最快捷的列车,头等舱总有种奔驰的赶脚~对外往返英国其他城市,或是远途欧洲,伦敦有最高速快捷的几大火车站。你甚至可以前一刻还在地铁上,突然心血来潮地在下一站转火车,几个小时之后你就在巴斯喝下午茶了。Paddington Station 帕丁顿火车站来Paddington火车站的人一定都会看这只熊!我前后买了不知道几个钥匙扣,因为总会弄脏弄丢。。。其实帕丁顿火车站的地位远高于此,1838年开始这里就是GWR(大西部铁路)的终点站,绝对是依然运作的历史遗迹了。帕丁顿也是伦敦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从伦敦希思罗机场坐快线到这里只需15分钟。而外部至英格兰西南部如Bath,Bristol等地,远到南威尔士都由此出发。King's Cross Station 国王十字火车站伦敦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去牛津就从这里出发。欢迎来到《哈里波特》的9又3/4车站!The Hogwarts Express is waiting for you!St Pancras station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位于大英图书馆和国王十字车站之间,欧洲之星在英国的终点站。St Pancras被称作“铁路大教堂”,因为它拥有两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建筑,车站正面是圣潘克拉斯宫殿,是一座典型的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相当气派。车站上层的南端,有一个9米多高的大铜像“The Meeting Place”这座雕像是由英国艺术家Paul Day设计的,用来唤起旅行的浪漫。伦敦所有车站里我最喜欢这个!Waterloo Station 滑铁卢车站看过Simon Pegg主演的高分爱情电影“Man Up”的一定看出来了,男女主角阴错阳差的约会见面地点就是这里的大钟表下啦~无处不在的鸽子,经常陪我一起等车。渡轮 Pier伦敦市内出行还可以乘坐渡轮,和香港的差不多,观景还可以,但没有地铁快捷方便,我很少坐。码头都有售票窗口,但是自助机售票更方便。(话说英国包括超市结账在内能自助的就不用人工,相反北京现在公交车上,十字路口都增加了更多协管人员岗位,我有点看不懂了,增加就业率用的吗?)公园氧吧 Run Run Run英国的花园风格多样,其建筑设计风格是与历史一起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典型特色。当然对园艺没有深入研究的我,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绿油油的大氧吧~伦敦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公园,四处成群的鸽子,满地跑的小松鼠....以海德公园为主的大型公园都在市中心,你可以刚从金钱不眠的金融街出来,几步便跨入躲避喧嚣的绿园,直接享受草坪野餐慢跑的生活。这是最绿的世界金融中心了。在这里没有任何人会伤害鸟类,所以都是野生的,公园里也很常见天鹅。但是一点都不怕人。因为英国气候的性质,秋冬天的草因为雨水多了反而更绿,见不到什么枯树,秋天会见到这样金黄色美美的~到处都是在找松果的小松鼠,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类。英国的小动物都不怕人,因为从来没人会伤害他们。海德公园著名的演讲角从19世纪就有了,曾经是政客真正演讲的地方,如今每天都有各种古怪的演说者随心发表言论,我这天遇到两位演说者PK宗教问题结果大吵起来,却丝毫打扰不到旁边专心读诗的大叔....我觉得伦敦还有一点有别于巴黎,就是很少罢工或游行。小规模团体的抗议倒是可见。下图是我偶遇的一次英国民众在日本大使馆前的抗议活动,横幅上写的是:日本,请停止杀害海豚!一个人不想去餐厅时,我有时会买点便当咖啡,随便一个公园就是露天餐厅,再带本书就更加惬意了~离开伦敦我最怀念的就是M&S的各种奶昔了。。。住宿我就不具体推荐了,避免广告植入嫌疑。高大上有RIZS,平民化有各种b&b。伦敦的主要景点都在ZONE 1区,酒店房价也相当惊人。英国铁路系统的发达程度在世界之巅,从外伦敦到伦敦城的车程也就十几分钟不超过一小时,所以不建议大家选择一二区的酒店。购物街区精选英国的区域划分复杂,不像中国简单的省市区层级递减。有名誉郡、非都市郡、单一管理区等不同层级,还有大伦敦(不是单指大本钟所在的伦敦城),除了核心伦敦城,还包含内伦敦和外伦敦,内有外围12区,外部多达20区,都叫伦敦,坐车时要讲清楚哦。伦敦最初是罗马人建立的城市,大型广场,宽阔街道,一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构成近乎完美的几何图案。三大街Oxford St., Regent St., Bond St.(牛津、摄政、邦德街)全都在西区,The West End西区永不眠。再加上Soho, Covent Garden, Leicester Square, 密密麻麻的剧院,这里是购物天堂,娱乐中心,戏剧王国。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一切。Piccadilly Circus 皮卡迪利广场霓虹灯闪烁,西区的焦点,游客胜地。英剧《神探夏洛克》片头镜头就是这里。Piccadilly广场的焦点落在这个创作于1893年的Eros雕像上,是英国最受喜爱的标志之一,下面永远坐满了人。但是在创作当时的维多利亚英国,这个赤裸的天使引起了不小轰动。庞大的基座上立着一个“丘比特似的小鬼”,独占黄金地带,完全打破了传统雕像纪念碑的意义。而所谓大师,大多具有冲破主流的前瞻的眼界,成为小众中的个例。即使作品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艺术遗产留给后人评价好了。Trafalgar Square 特拉法加广场建于1805年的Trafalgar Square,是伦敦几大热门地中我比较喜欢去的一个,因为National Gallery就在广场北面。广场往南通往白厅和国会大厦,西南是白金汉宫。广场上的艺术雕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这个大手指拍于2015年,现在已经没有了。Cook船长SOHO—Heart of London这里60年代曾被《时代》杂志称作"Swinging London"(摇摆伦敦),如今在前沿设计师与时尚餐馆的簇拥下再次复兴。褪去狂躁换上摩登,创新,复古,精致,在伦敦新秩序下焕发活力。我很喜欢逛这条街。Carnaby街属于Soho区,Soho就是那个早已被铲平的19世纪红灯区,如今是美食酒吧云集的夜生活天堂。想看伦敦双重性格的另一面,去Soho准没错了。Covent GardenCovent Garden这个名字的来源要追溯到800多年前了,如今历经几个世纪的变迁,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卖水果鲜花的市场,变身为昼夜都活力满满的时尚街区。很多留英的小伙伴都表示最爱这里。P.S. 想买剑桥包的同学,我推荐Covent Garden的这家店,样式很全,帮我刻字的MM服务超好~The Cambridge Satchel Company31 James Street, Covent Garden, London,WC2E 8PA我的经典款选的偏小众的酒红色,已经背了三年,色泽和质量都和新的一样!英国工艺绝对不输德国意大利。A.W是我英文名缩写,只能选英文字母,也可以选择品牌名,或者空着不加。(在英国买包大部分都是可以免费刻字的,除了Burberry门店不管,只能在官网预订。)无论你有多挑剔,如果在伦敦都买不到合意的,估计要去火星买了....逛街并非我的强项,牛津街邦德街不分日夜的扫货族,永远排队的试衣间让人吃不消。如果你像我一样不喜欢人群,你会喜欢下面这几个商场:Liberty 自由百货Liberty位于著名的摄政街(Regent St.),街上所有商店都融合到严谨雅致的建筑群中,无一突兀。1875年开业的Liberty算是街上的贵公子。我最爱的商场,没有之一。黑白相间的Tudor建筑风格,木质阳台和走起路来吱吱作响的狭窄楼梯,没有拥挤喧哗的人群,没有任何形式的推销(除非认为你需要帮忙,否则服务员不会打扰),舒适的环境让你不会想马上结账走人。从家居装潢到服装饰品,从日用百货到工艺摆件,这里出售的每一件商品都自带文艺气息,小到一个汤匙杯垫都含有设计师理念。逛商场都可以启发创作灵感,这里称为艺术市集更合适。圣诞节前夕选特别礼物的好地方~1875年,Arthur Lasenby Liberty在摄政街上开了第一家Liberty,传奇就此开始。Liberty一词也译作“自由”——自古以来英国追求的精神,至今都是Liberty商场的精髓。Selfridges 塞尔福里奇另一家更为传奇的百货当属Selfridges了。不同于土豪云集的Harrods,Selfridges拥有迷人的历史和极高质量的设计师品牌服饰,也是伦敦人爱到骨子里的。为此英国ITV还拍了剧“Mr Selfridge”(塞尔福里奇先生),再现百货巨头的传奇人生。最爱的Jo Malone,导购mm精心为我包装每一份香水。Harrods 哈洛德百货世界最负盛名的百货公司之一,基本都是奢侈品牌,土豪云集地。印度和中国的富人最多,英国本地人很少,我更是极少来。这里的礼品部相当庞大,选伴手礼可以来这里,和退税在同一层。鉴于我家历年来买的各种熊有点多,我妈已经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再往家带熊就给我卖了。。。于是,我就只能拍照!到处拍!看见就合影,哈哈!话说Harrods洗手间的香水虽然很多大牌,但味道选的真心不怎么样。。。不远处的Burberry旗舰店才是真爱啊,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哈~Fortnum & Mason300年的历史,皇家最爱的食品大厅,今天依旧保持着高贵优雅的气质。想带英国红茶或茶具回国的F&M是首选。除了几大百货商场,购物街,品牌店......伦敦还有多种类型的主题商店。比如LEGO大世界女王一家都在恭候你光临~还有M&M主题世界,整个一栋楼里出售的全是m&m相关的各类商品。孩子们的天堂——Hamleys最受欢迎的帕丁顿熊英国本土潮牌Superdry,在国内总被误认为是日本品牌,比Topshop质量好,比Ted Baker便宜,伦敦经常打折,T恤都是白菜价。但是在国内不知为嘛摇身一变成了中档货,价格翻了好几倍,Excuse me??某年的圣诞前夕,各大主街早早便开始装饰了。【后记】伦敦小雨的清晨后,街上几乎人手一柄黑色长伞,路人都穿着得体,但少见奢侈品。除了贝嫂那种名人大腕或者IT girl,平民不会追求超出自己阶层的东西,品味不是靠品牌支撑的,奢侈品不是身份的象征。绅士淑女不靠包装打扮,文化底蕴才是贵族阶级所必备的条件。正是这种修养决定了——即使“没落贵族”也依然是贵族。转角遇书香在伦敦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泡书店和咖啡馆。除了能装下整个世界的大英图书馆,当你流连于街头巷尾的独立书店,常会有发现宝藏的惊喜,或像遇到另一半似的感动。有篇文章说一位外国大使这样评价伦敦:“英镑不是英国的货币,书籍才是”。从“查令十字街84号”到“女神赫敏丢书事件”,读书是英国人从小养成的习惯。虽比不上世界读书最多的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和俄罗斯(55本),但他们读书不为考试不为名利,纯粹爱好。只是别说你读过什么名著,英国人不喜欢炫耀学识,他们会觉得把名著挂在嘴边的人可能是根本没读过的......Hatchards—老牌皇室御用英国贵族书店,是女王和皇室的供书商,但是对平民百姓一样大门敞开。在这里,时光似乎依然停留在18世纪;在这里,社会名流和普通人一样默默地前来选书;在这里,英伦的绅士与骑士精神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你会惊叹英国对于书籍类别细分的精确度,全世界的文化精髓全在这里。这是我最爱的书店,没有之一。火车站里有家小分店,方便匆匆赶路的人带上两本。Waterstones—欧洲最大连锁书店无处不在的Waterstones,是书虫们的天堂驿站。品牌创始人Tim Waterstone以前是英国W H Smith书店员工(就是那个遍布机场火车站的书店超市),被解雇后才创建了这个书界巨头。(瞬间想起了乔帮主~)Piccadilly店是伦敦旗舰店。8个楼层,每层的楼梯墙上挂满了各界名人到访的照片。每月都有很多文化活动,作家的新书签售会也常选这里。去年是莎翁诞辰400周年时,到处都有他的特别专属区。很喜欢这里5层的The View餐厅,买完书可以来小坐休息。位于Trafalgar Square的分店比Piccadilly店小很多,但是我会喜欢去二楼的Costa看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有手舞足蹈拍照的游客,还有街头艺人的即兴演出,会遇见别样风景~Stanfords—全球最大旅行书店早在1853年,创建者Edward Stanford先生很喜欢收藏和绘制地图,这家历史悠久的“全球最大旅行书店”便由此诞生。很多名人探险家都到过此店,据说福尔摩斯也来过呢。此外,还有Foyles书店早在100年前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书店”,自古至今都是名家聚集之地。新店整整6层,书多到什么程度?据说在旧时伦敦Foyles曾按重量卖书,像称菜一样,每磅2便士。P.S.英国古代货币好虐心....古代1英镑=240便士,现在改十进制了1英镑=100便士。1先令=12便士,1英镑=20先令,1克朗=5先令,1基尼=21先令....这段历史好难为我一个文科生,这哪个星球的进制啊?!街角也总有惊喜。exchange a book, exchange a dream?地铁车厢里多是读书看报的人,捧着手机刷的人很少。记得大学时我写过一篇论文是关于“论纸媒的消亡”,还得了高分,但其实我是违心的....我喜欢报纸,书信,笔记簿这些old fashion“过时”的东西,而英国至今保持着很多和我一样“落伍”的生活方式。当你翻开带着油墨味的纸质书,那种感觉是电子读物给不了的。不列颠味道常被吐槽的英国“黑暗料理”,其实早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腐国本土美食虽然匮乏,但身处欧洲,伦敦遍地的西餐厅水准都很高,法餐意料绝对正宗,价格也比北京接地气多了。在其他欧洲国家,使用叉子时可以翻过来像勺子一样用的,但在英国,NO!叉子就是用来叉东西的,也就是说,连盘子里的每个豆子都要叉起来吃的哦!有一句很自黑的话:“西欧国家有好吃的,英国有好的table manners!”Spaghetti大概10镑一份,物价最贵的伦敦也还是比北京便宜吧。Rock & Sole Plaice—最古老鱼薯店作为英国的“国菜”,Fish & Chips是大家对腐国美食的第一印象吧~来伦敦一定要尝最正宗的炸鱼薯条,去最古老的店——1871年开业的Rock&Sole Plaice,100多年过去了,经历了二战,传承了数代人,这家鱼薯店在伦敦人心中是绝对的NO.1。老店离Covent Garden不远,但店面非常小,很多人都是在门口站着吃,遇到周末经常排队。炸鱼用料非常讲究,鱼分Cod、Haddock、Rock等很多种,推荐Cod和Haddock,都属于鳕鱼的一种。上菜不会很快,因为一定要下单后再炸的,鱼质鲜美,外焦里嫩。每份都是一整条鱼啊!(反正我是吃不完...)薯条也是英式传统的土豆块状,调料有很多种,经典还属番茄酱啦!人均约20镑,结账后店家会赠送精美明信片~街角随便哪家餐厅几乎都有Fish & Chips可点sketch—米其林艺术sketch位于伦敦Mayfair上流住宅区,18世纪的联排别墅,米其林星级厨师的水准。最令我着迷的是它内部定期变幻的艺术装潢。“Eat Music, Drink Art”是这家艺术餐厅的座右铭。餐厅内分5个区:The Lecture Room & Library,The Parlour,The Glade,The Gallery,The East Bar. 进门时服务生会问你去哪个厅。The Lecture Room & Library是所有区中最豪华的,用餐需着正装。sketch每隔几年就会与知名艺术家合作,重新改造餐厅内部,打造成不同风格的艺术殿堂。现在的The Glade是一个梦幻森林王国。The Gallery的四面墙壁上挂满了艺术家的作品。餐厅也出售高档定制餐具,精美独特。重点来了!!是厕所!高档餐厅伦敦遍地都是,但是全球自拍率最高的厕所就在此啦!外号“太空蛋”的卫生间被评为“伦敦必去的卫生间”!里面有一位身穿女仆装的保洁阿姨,指引你男女厕所之分....进入“太空舱”,找到那些好像巨蛋的“时空胶囊”就是独立卫生间了,关上门后里面会发出淡蓝色的光,仿佛置身太空舱....还有一些奇幻的广播声音,比如不明生物的叫声,如果听到“请求调整飞行高度“的指令时千万别慌,专心上厕所,你不会升空的,哈哈~The Wolseley—高雅绅士情怀The Wolseley有高雅大气的装潢,标准的英式服务,极高的烹饪水准。很多名人也都喜欢来,撞星几率较大,最好提前定位。周末睡个懒觉,起床后来这里吃个brunch,Sunday Brunch的惊喜会让你觉得幸福可以如此简单~早餐一定要点egg benedict!是我吃过最好的英式早餐!下午茶时间,服务永远完美无可挑剔。街头巷尾比Costa还多的有机简餐连锁店——Pret a Manger,是打工族的工作餐平价之选 !英国人吃饭真的比老美健康多了,我特别想念他家的热汤和布丁,还有M&S的午餐专柜,Tesco的meal deal....要说伦敦吃的哪里不好?就是甜品!太!多!了!害我永远处于吃了减,减了吃的状态。。。太诱惑了还便宜,忍不住啊555~腐国的水果种类很全,超级便宜。带妈妈来伦敦时,她看到超市6个大柠檬一共2块钱都惊呆了哈哈~我最爱的raspberry酸酸甜甜很新鲜,平均每天吃两盒.... 新鲜蓝莓什么的基本都是2块钱一大盒!还有本土English Pear放软软的特别好吃,难怪Jo Malone香水的招牌香就叫这个~不写了,又想吃了。。。如果你实在想吃中国餐,可以去中国城,但价格不低水准也不高,和在国内吃又贵又不正宗的西餐是一个道理。酒吧文化英国的酒吧文化有千年历史了。一般指pub和bar。pub由“public house”一词缩写而来,自古就是一些社团活动和交易谈判的场所,淳朴而轻松。艺术家,文学家,政客都是常客,据说莎翁就经常在pub里写剧本呢。bar比较热闹,适合玩游戏,看球赛。年代久远的pub和bar氛围很好,来英国没有去过这里,等于没来。还有一种就是club,也就是北京的夜店了,英国的中国的我都不去,就不评价了。我室友是个来自澳洲的女孩,特别活泼。一个人时我很少去酒吧。这是今年5月在伦敦某pub区随手拍的C罗像,用途不明所以....英国文化传媒英国自古作家辈出,戏剧对英国人来说已经融入到一日三餐中,DNA里自带几分戏骨,每日阅读是每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习惯。加上狄更斯,简·奥斯汀,哈代,王尔德,拜伦,济慈,雪莱等一大票著名作家诗人,英国人不需要更多英语课本了。莎士比亚环球剧院 Shakespeare's Globe英国的戏剧历史要追溯到16世纪了,我刚巧是从16岁开始读莎士比亚中文译本,与英国的渊源从那时开始吧。大概也就在那时我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画画,小时候卢浮宫一直是我心中的圣殿,大学毕业去过巴黎之后,才发现我的性格更符合伦敦。可以没有商场,不能没有剧院。如果我只在伦敦停留一天,我一定会去一个地方:莎士比亚剧院。(关于莎翁与戏剧,到莎翁故乡Stratford篇再讲)除了莎士比亚剧院,伦敦西区大大小小的剧院多不胜数,这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经久不衰的1984,上映期间永远人满为患。BBC & 英剧除了传统戏剧,优秀文学土壤下孕育的演员质素修养也普遍偏高。男神抖森,卷福,小雀斑全是出身英国名校的学霸,出演莎剧那是基础课。这里没有美国梦,没有中国的娱乐圈,只有演艺界,和体育界一样是一份缘于兴趣的职业。相信很多人对英国的了解出自BBC和英剧。位于伦敦的BBC广播大楼朴实无华,却制作传播着世界顶尖的新闻和电视节目,这些年BBC的纪录片不知省了我多少学费....“ This is the BBC World Service....”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楼,不走近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论建筑装潢BBC无法与我央视大楼相比,也就没有在门口自拍的必要了。BBC大楼已不再提供参观服务,但是可以去媒体咖啡厅隔离大玻璃纵览整个大楼内的工作场景。禁止拍照,从网上找张图给大家欣赏下~“BBC制作”向来是英剧的金字招牌,推荐几部我喜欢的:Jane Austen全系列(每部都看过5遍以上)The Hollow Crown《空王冠》(莎翁历史剧,从此亨利五世=抖森)Black Mirror《黑镜》(神剧,不解释)Sherlock《神探夏洛克》(还有人不知道卷福嘛?)The White Queen《白王后》(很喜欢的一部历史剧,最近还出了白公主)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哈代名作,小雀斑主演)Little Dorrit《小杜丽》(狄更斯作品,Mr.Darcy主演)Poldark《波尔达克》(痴迷苦等下季中…)选英剧除了BBC制作,还有ITV的,但多以言情剧为主,深度不及BBC。唯独一部Downton Abbey《唐顿庄园》为其打了一次翻身仗。(练正宗英音首选此剧)英国演员中很多出身名门,或是名校高材生,表演功底缘于从小熏陶的文化艺术修养。我男神“抖森”Tom Hiddleston,还有“小雀斑”Eddie Redmayne 均出身英国贵族学府——伊顿公学(雪莱,奥威尔等一票作家,20位首相以及王子们的母校),两人之后都毕业于剑桥大学。“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 则出身英国著名的哈罗公学(丘吉尔的母校),祖父曾祖父均任皇家要职,典型上流家庭。他12岁就出演莎剧《仲夏夜之梦》了。“英伦情人”Hugh Grant 的出身就更传奇了,他拥有英格兰+苏格兰的贵族血统,家族中除了建国英雄就是各种侯爵、伯爵、子爵,还有英国前首相。主演《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的Ralph Fiennes,也是《哈利波特》的经典大反派“伏地魔”,正是英国查尔斯王子的堂弟!类似显赫背景的英国演员还有很多,而优秀演员无论多出名都不会放弃戏剧的舞台。“The dream is to keep surprising yourself, never mind the audience.”——by Tom Hiddleston【后记】伦敦不是一个适合游景点的城市,任何地标都无法为其代言。她的精神存在于每一节地铁车厢里,每一栋百年建筑下,每一个深巷酒馆里,每一个把“Excuse me”挂在嘴边的伦敦人心中。所以放下与纪念碑合影的相机,在点滴生活中去读懂这座城市吧。伦敦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和谐共处,而不会孤独。你可以伴着清晨的微微细雨到海德公园晨跑,呼吸带着露水和青草味道的空气;可以在午后的和煦阳光下,到圣保罗大教堂的花园里静静地看一本喜爱的书;或者在夕阳西下的余晖中独自漫步在泰晤士河岸....年少时总是梦想一个人去英国,梦里有书本中描绘的18世纪的街道;我说那一定是我前世的记忆,我妈说我电影看多了。。。告别了爱做梦的年纪,依然学不会对现实妥协,也许这就是水瓶座致命的弱点吧。而有梦想的人,无论梦想是什么,性格深处大多是浪漫的吧。还好,我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一杯咖啡,一个三明治,一本书,可以在公园里坐上一整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Excuse me'' ''Sorry'' 依然是英国人的标配口头语,一天要说几十甚至上百遍。陌生人路上打个照面,也互讲一句''Sorry'',Lady first不分年龄和身份。英国老绅士的粗花呢西装 + 黑色礼帽装束,依然常见。在他们身上,时间仿佛停留在维多利亚时期……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伦敦,听够了我没条理的碎碎念,带上Lonely Planet,自己去感受吧!你或许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也可以因为一座城,忘记所有人,包括你自己....P.S.本文全部内容及图片均为作者原创原创不易,请尊重版权。若需转载到其他媒体请联系作者本人微信公众号「薇涟王子」Thanks for your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