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2
4782
39
20
作者:小宁大阳
2017年的6-8月,我们从哥伦比亚开始,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南美五国顺时针走了一圈。穷游网,你圆我南美梦,五国60天旅行纪实回馈你。俯瞰山城波哥大,南美,我们来了。南美行(一)慢船漂过亚马逊从波哥大飞莱蒂西亚只需一个多小时。降临前空客320的机翼掠过亚马逊丛林堪称惊艳,赶紧抓拍。机上多数都是当地人,衣着随意,像在乡村巴士上,一切都那么习以为常。这天是6月6日。机场简陋,天气炎热。游客需支付入境费30000比索。莱蒂西亚-等待巴西签证的日子。准确说这里是哥伦比亚的莱蒂西亚(Leticia)与巴西的塔巴廷加(Tabatinga)以及秘鲁的圣罗莎(Santa Rosa)三国接壤的亚马逊上游的边境小镇。河边生活的人家可以在三地间自由迁徙。游人可以步行或搭船在之间来回往返,不需要护照或边境检查。我们有美签,获哥伦比亚和秘鲁免签,但去巴西腹地需办理签证。在等待签证过程中,我们已两次"进入"巴西领地,被请进领事馆查看"糟糕的互联网"页面,在得到理解后领事愉快地与我们合影留念: “I am sorry,see you tomorrow ”。不去想互联网和明天会怎样了,先看看风景吧,也许我们会喜欢上这里。小旅馆的早餐只有这两样,已含在20多刀的房费里。自从踏上哥伦比亚的土地,就爱上了这里的咖啡。南美顺时针一圈,居然养成了每天早上喝咖啡的习惯。两个月后从厄瓜多尔再次进入哥伦比亚,品尝了科科拉山谷原产地的咖啡,才知道那是真正的极品。只有在这里,才会有这样的鱼快餐。每天中午,我们都会来,和当地人一样,点份午餐,名字叫不出,就看人家吃什么,或照着墙上的鱼点,晚了有的鱼卖完了,餐馆的销售就把黑板上的那道餐名抹去。其实所有的快餐都是鱼,所有的鱼都产自亚马逊,价格一样,都是10000。试着睡吊床,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于是决定就是慢船了。莱蒂西亚有飞马瑙斯的航班,只需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我们却选择了72小时的慢船。这就是亚马逊的魅力吧!现代交通的便捷其实大大减少了旅行的过程和乐趣。这是面额10000元(10千)的哥伦比亚比索,背面图案正是亚马逊河。在莱蒂西亚,美元兑哥伦比亚比索汇率1:2730,低于官方的1:2890;美元兑巴西雷亚尔1:3.54,高于官方的1:3.26。我们正是在这时候去往经济危机中的巴西。身着红裙的巴西领事本想给我们一个Surprise:12:00 noon today,结果因为"糟糕的互联网",第三天才把签证办妥。哥伦比亚的出境章除了在机场盖,在莱蒂西亚游船码头也可以盖(新增)。巴西的入境章在Tabatinga警察署盖。这就是谷岳笔下"又爱又恨"的莱蒂西亚海关。其实还好。塔巴廷加(Tabatinga)水警告诉我们,去马瑙斯的船延期到明天。也许要不了多久,200雷亚尔的船票将不复存在。这张票包含了一日三餐和甲板铺位等船上的所有基本费用。可以选择任何层面的甲板,可以睡在甲板、隔板或自备吊床上。船上有电视(模拟信号),播放着巴西足球比赛和连续剧;有手机充电电源、饮用冰水、冲淋房和卫生间。如果不上小卖部买啤酒什么的,完全可以一票到马瑙斯。在南美旅行,有许多不确定性,唯亚马逊河亘古不变。坐慢船从Tabatinga到 Manaus ,事前不知道准确的到达时间。每周二四六的船期也不固定。买了10号的船,顺延到了11日开。正午12时,快开船了,忽然发现岸边的树好大,鸟儿在高高的枝头盘旋,不栖不落又不肯离去。我们定居下来,把带上船的木瓜与刚认识的几位欧美驴友分享,开始向哥伦比亚挥手告别。都说哥伦比亚是驴友最喜欢的南美国家,又恰逢政府和游击组织达成停火协议,所以我们预订了旧金山到波哥大的往返机票。后来我们再次从南部进入这个国家,在萨伦托Salento科科拉山谷Valle Del Cocora,又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美丽和民众好客,那是能与莱蒂西亚水域媲美的地方。安置好吊床,发现Made in China吊床确实靓,又轻又结实,我们淘来的还是带蚊帐的,让同船的小老外驴友羡慕不已。启航了,亚马逊河在莱蒂西亚这一段其实已经很开阔了。水面小船很多,两岸时有人家。倒是后来越走人家越少,蛮荒起来。登船时有过严格的安检,水警牵着警犬逐一查看行李。船行至傍晚又有水上稽查队登船检查。这回更严格,非本地人的行李全部开包检查。显然三角地的贩毒缉毒并非浪得虚名。还好,检查有惊无险。后面的旅程也让人放心些许。在一般人看来,旅行到Amazonas从一开始就是一次冒险。 谷岳带着摩托车来,也得空运。这里被亚马逊雨林包围,湿度大,平均温度摄氏24-35度。这条慢船航线名气大,风险也大。光是莱蒂西亚可否办理巴西签证,就让我们在网上一头雾水。我们都做好了准备,一旦巴西签证未遂就从圣罗莎进入秘鲁,那里是亚马逊河的上游,有着原始的热带雨林。至于船上的安全更是我们出发前最担心的,还好预想中的那些事都没发生。第一个夜晚就这样开始了。两岸黝黑,原始丛林透着野性的神秘,繁星闪烁,天似穹庐。也许是诗词大会看多了,此刻竟想起李白的"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下半夜有点冷,船员把悬挂的帘子放下遮挡。还好,即便在白天有点炎热,也没有蚊虫。我们注射的黄热疫苗在申请签证时用上了,而长效驱蚊膏等等在南美几乎闲置。早起,眼前大河中段的这个村落给我们带来惊喜。新的一天开始了。有人跳探戈。有人舞桑巴。咱的八段錦,气场也不凡。和小卖部的老板聊得火热,葡语不是问题。每天来煮水泡茶,一小袋铁观音,泡一半送一半给小老板,他很感兴趣。唯一遗憾的是船到马瑙斯后,他为我们喊来的小货拖司机居然找不到广场旁的泰姬马哈尔酒店。船餐还算可以,除了早餐大锅煮咖啡放入了过量的糖,比预想中的要好。当厨娘走来敲打舷梯,就是开饭了。驴友们都说:那真是让人期待的时刻。印象最好的是快到馬瑙斯的前一天晚餐,船长犒劳大家,烤肉敞开吃。后来在里约烤肉店也找不到那样的感觉。喜欢这炊烟,丛林深处有人家。亚马逊河流域有着难以计数的小渔村。 雨林伸展开来,栖息着不知名的鸟类。在这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面前,看什么都是返璞归真的感觉。 马达轰鸣掩盖了鹰鸟们的欢叫,这是一个自然爱好者的天堂。没有网络,航程似乎枯燥。白天看河水丛林,看书,岁月静好。晚上冲凉看甲板桑巴,在半敞的舱房爬上吊床,和着巴西鼓乐以及马达河水声入睡,睁眼则是亚马逊星空。没有买巴西的电话卡, 我们完全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吃饭,冲凉,船上平凡无聊的生活其实是件享受的事情。看不完的河水丛林,现在还在眼前过着电影。梦想多年的大河旅行在亚马逊不过如此,没有那么多故事,没有条件更多的深入。只是选择漂在这条大河上,亚马逊已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喜欢这种简单自然的方式,和当地人一同从一地到另一个地方,其中不乏趣味相投的旅友相伴。船员和船上的当地人对我们好奇友好,竭尽地主之谊。他们善意地把我们为数不多的几位旅行者混为一体,在百多人的船上,我们格外引人关注。65岁的我们没在外睡过帐篷吊床,想不到我们的第一次在亚马逊,来就是真家伙,居然也能适应。到达马瑙斯后没舍弃这吊床,南美五国一圈走下来也背着。原想会在潘塔纳尔湿地用上,结果湿地穿越而过,时间都在科伦巴等玻利维亚签证了。这就是自由行说走就走的现实。也许这辈子不会再睡吊床了,还有这不熄灯的大通铺。回程在旧金山机场,给了孩子们一个吊床,他们在圣何塞有个小院,挂在橙子树和篱笆间,小孙女夏日里好乘凉。另一个带回了国。看着它会想起亚马逊的星空。三天的船上生活不长也不短。当船即将靠岸,船上的人们在眺望陆地,这样的情绪感染着我们。与影片《海上钢琴师》主人公不同的是,我们对陆地的渴望,尽管刚刚经历的漂泊是如此新鲜浪漫。又一次以这么慢的方式旅行,上一次是在湄公河。平野一望无际,漂在亚马逊河上,立刻联想起杜拉斯的那段回忆:"母亲常对我说,我一辈子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如此浩大,如此荒僻的江河了……"。一直向往大河旅行。相信在巴西这块土地上,也有类似"黄水谣"、"一条大河"这样的传唱。6月14日12时,慢船靠上马瑙斯。从小镇Tabatinga到Manaus,距离约上千英里,整个航程波澜不惊却令人鼓舞,所有以前的憧憬和想像其实不然。 这条河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狂野亚马逊,把更多温柔的一面给了我们。此程波平浪静,人与自然和谐美好。泰姬-马哈尔酒店的招牌如同静止在上个世纪,却依然留有百年前橡胶热时期马瑙斯曾经的繁荣。在马瑙斯歌剧院看排练,难以相信周边是漫无边际的亚马逊丛林。无意中看到经济危机中巴西人的精神一面。后来到里约也有这样的感触,众多餐饮商场闭门谢客时,忽然发现艺术中心和大剧院人头攒动。参观完歌剧院,在广场旁一家露天烧烤用餐。据说这里的鱼来自亚马逊的坦巴基德班达亚齐,味美正宗。亚马逊幅员辽阔。纵是惊鸿一瞥,我们漂过。南美行(二)魂牵梦萦的马丘比丘+无敌至尊背包路线在大西洋边的里约呆了几天,然后沿着一条“无敌至尊背包路线”,穿过潘塔纳尔湿地"死亡之路",跨越安第斯高原,置身"南美拉萨"拉巴斯和令无数驴友魂牵梦萦的马丘比丘,抵达秘鲁太平洋海岸。这是穷游锦囊作者罗汉镜头里的里约。在里约的任何角落,都能见到耸立在云端的基督像。作为里约地标性的基督像雕塑(Christ the Redeemer)坐落在国家森林公园中的科科瓦多(Corcovado)山顶。坐地铁到 Largo do Machado 站然后坐地铁公司的公交车到 Cosme Velho搭火车。上山小火车票务公告有60岁以上老人优惠政策,可惜外国人例外。眼前的面包山和里约的天空与海水共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更远方的大西洋呈现在眼前,烟波浩淼。与都市和谐共存的热带雨林和山峰是构成"上帝之城"魅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督雕像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它的历史价值或者建筑的精妙,更多的是给人的震撼与触动。站在基督的视觉俯瞰里约的时候,大概每个人都会明白为什么这里会列入世界七大奇迹。塞隆阶梯(Escadaria Selaron)可能是里约在救世基督像之外最多游客到访的景点了(海滩不算)。里约也可以说是个关于沙滩的地方,是为喜欢沙滩的人准备的。在"石鱼叉"可以看到整个伊帕内玛海滩的景色,后面坐落着"两兄弟山",景色蔚为壮观。阿帕多是伊帕内玛的第一站。在这里你可以进行关于冲浪的第一堂课。科帕卡巴纳聚集了比较多的社会底层的人,而依帕内玛则是小资中产者徜徉的沙滩。当地人常常用"这不是我的海滩"的说法来形容某件事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回到依帕内玛旁的大石头上,吹着海风,想起那段熟悉的波萨诺瓦旋律,正是红遍南美的《依帕内玛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去实地看贫民窟。在基督山山脚,可以远远地看见贫民窟;在马拉卡纳球场对面也可以看见贫民窟;即使像是圣特雷莎这样比较好的居住区,也紧挨着贫民窟。《上帝之城》正是描述了同名(Cidade de Deus)贫民窟的生活,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贫民窟的葡语是Favela,,意指"野花"。贫民窟所在地方都是风景秀丽的地方,据说贫民窟里的人们也是有规矩懂情理的,如果能近距离接触应该还是值得的。里约有两个机场。伊瓜苏也有两个机场,一个在巴西,一个在阿根廷。若是不打算去阿根廷,住宿就要注意订在福斯-伊瓜苏。伊瓜苏瀑布最精彩的一段是"魔鬼咽喉"。人在栈桥,脚下湍流奔涌,惊心动魄。从未见过如此壮观景象,斗胆探身,完成了零距离的抓拍。伊瓜苏瀑布世界第一,伊瓜苏城却很小,夜晚甚至有点冷清。巴西幅员辽阔,除了里约,其它地方看不到多少游人。我们在伊瓜苏住了两天,印象中除了壮观的瀑布景象,只有城际巴士车站了,还有就是GLH酒店斜对面那家名为"福气"的餐馆。这是一家华人开的中餐馆,在国内我们也没有品尝过这般地道的广东茶餐。离开伊瓜苏的那个下午,我们又去了,女主人破例营业,让她的阿哥为我们做了米线,像是家里有人出门一样。离开伊瓜苏,潘塔纳尔湿地已在眼前。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经博尼图到科伦巴,"象鱼一样游过"博尼图。另一条路是经大坎普、科伦巴,沿着那条著名的铁路一路向西,我们选择了后者。时间许可者还是建议囊括。对博尼图感兴趣的看过来。Bonito是巴西的户外胜地,也被誉为"中西部的加勒比"。葡语中的Bonito意思是"美丽的"。这里有着清澈透明的河。游过Bonito,就是指在这里的河里浮潜。游玩项目多是私人运营且在农场里,须通过旅行社来预订。想沿着巴西那条著名铁路旅行的,一起来读这篇文章。胡子(胡续冬)2010-02-02 10:28:56潘塔纳尔(Pantanal)与死亡列车"死亡列车"(Trem da Morte)曾经是巴西人民勇闯潘塔纳尔的主要方式,说是列车,实际上指的是一条令宅人闻风丧胆、令冒险族血脉喷张的铁路。…广义指的是从圣保罗到圣克鲁斯的全程,狭义特指从科伦巴出境到基哈罗再到圣克鲁斯这段。这条铁路之所以"被死亡",是因为它的确衍生了无数现实版的魔幻故事。它建于1950年代,据说当时玻利维亚黄热病大爆发,而该国的医疗卫生又极其落后,无法处理数目惊人的病人和尸体,所以经过协商,两国合力建了这么一条铁路把病人和尸体成批运往医疗卫生手段在南美独占鳌头的巴西,但因为路基铺设得太草率,列车出轨事件时有发生,很多病人直接就变成了尸体。到了1960和1970年代,巴西经济进入狂飙猛进期,身为南美最穷国的玻利维亚出现了偷渡巴西暴潮,很多贫穷的玻利维亚人神勇地突破了各种防线把开往巴西的列车塞得比印度加中国还要挤,最杯具的是,很多成群盘踞在车顶的玻利维亚人常常因为打瞌睡或者在列车驶入巴西境内马腊卡茹山隧道的时候坠车身亡。1980到1990年代,随着玻利维亚成为毒品大国,这条铁路又成了贩毒、打劫和跨国卖淫黄金路线,人称"白粉列车",警察和毒贩时不时在车厢里展开枪战,而不管枪声如何振聋发聩,在肮脏狭窄的过道洗手间里,铁路性工作者们依然在不受任何干扰地和欧美背包客们做着国际小生意。这正是我所向往的潘塔纳尔之旅:开得剧慢的火车里,车窗外是扑面而来的怪动物,车窗内是玻利维亚小贩们花样层出不穷的叫卖声和枪声、嘿咻声。但不幸的是,当我正准备赶往圣保罗搭乘"死亡列车"的时候,突然被告知这条问题重重的铁路从1990年代后期起就关闭了从圣保罗到科伦巴的客运,只能跑货车。因此,我始终未能踏上重口味的"死亡列车"去往重口味的潘塔纳尔。这些天无意中接到巴西友人线报,说是2009年经巴西总统卢拉亲自试乘的客运专列"潘塔纳尔特快"已经开通了,目前可以从圣保罗一直开到潘塔纳尔中心处的博多克纳,2010年上半年据说"潘塔纳尔特快"可以恢复广义"死亡列车"的全程线路,一直开到玻利维亚。这条新版"死亡列车"路线不仅提上了我今后几年的出游日程,也会令大多数向往南美的驴友垂涎不已,因为它可以升级为一条无敌至尊背包路线:从"死亡列车"的终点圣克鲁斯可以一直坐火车到达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从那里可以租船穿过传说中的的的喀喀湖,到达湖对岸的秘鲁小城普诺,而从普诺出发,又有"印加列车"通往印加帝国的辉煌之都库斯科城,最后,从库斯科城出发,依然是坐火车,可以到达令无数驴友魂牵梦系的马丘比丘。丽莎·圣奥宾·德兰 Lisa St Aubin de Teran在《从桑托斯到圣克鲁斯》中有更详尽的火车之旅记叙:桑托斯是个简陋的海港,拍岸而起的浪花卷起破碎的砂砾,也勾起流连在岸边的人对此地繁华一时的记忆。今天,桑托斯还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港口,但是芳华已逝,繁荣不再。圣保罗火车一路迤逦地行经了苍郁的林地,景致之美我前所未见。这里是大西洋雨林最后的栖身之所,95%的雨林现在已遭破坏。铁路沿线开满了盛开的百合花,它们热情地绽放在铁道旁、大树下。树外,少数凸出这雨林天幕的树木都慢慢地从上端开始死亡,苍白的枝干最后会沦为老鹰和秃鹰的栖息地。越过这片林地后,眼前出现的是石头砌成的大排水沟,这是英国人为了不让奔流的雨水造成铁轨积水而建的。我们应该向建造巴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们致敬,没有他们的远见和牺牲,就没有今日这种规模的巴西铁路。Lisa St Aubin de Teran的火车叙事正适合在这条路上的旅行者来读:奥维狄欧和我坐在如同从西部荒野开出来的火车上。奥维狄欧打从孩提时代就在火车上工作,往事历历在目,以前偏僻的车站常传出山猫咬死乘客的意外。从大坎普到科伦巴的列车会在途中的沼泽地暂停,让司炉工和乘客下车去捡树枝作为火车头的燃料。火车上经常出现暴力事件、打架和土匪抢劫。火车行驶在黑夜中,奥维狄欧的回忆也倾泻而出。回忆就像他那张饱经风霜、羊皮纸般的皮肤下的血管,给予他脆弱的身体养分。他拿起天蓝色的酒杯,黄铜色的灯火,将我从深色木头房间带到黄色阳台,我们一直聊到被蚊子赶进房去。"我有位朋友是这条路线班车的收票员,这大概是40年前的事了。有一次有一个魁梧的牛仔,头戴帽子,脚穿马靴他的块头很大,比我还壮。那位同事要检查他的车票。牛仔脸色一沉,拔出刀子,拿起车票,就往车票一刺,然后用刀尖对着我的同事,连刀带票递给他。我的同事很冷静,拿出手枪,拔出刀上的车票,对着车票开了一枪,再把车票还给牛仔。那时,生命就是一场冒险。"从米兰达到科伦巴的火车如我预期般老旧。蓝绿色的塑胶椅让人想起飞过此地的鱼狗。车内拥挤不堪,再加上天气炎热,火车一离站,多数乘客就昏昏欲睡。巴西铁路公司的路易兹(Gilmar Ruiz)陪着我来到边境。他是个很好的旅伴,懂得很多与火车相关的事。他告诉我,我走过的那些吱吱作响、摇摇晃晃的铁路,当初英国人兴建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英国工程师是按所建的铁轨长度来计酬的,所以他们故意弄了很多弯道。他还指着1931年完工的萨罗布拉桥(Salobra Bridge)给我看。他告诉我保罗·西蒙(PauloSimoes)唱的《潘特纳尔之路》现在已经成为潘特纳尔省的省歌了。读着胡子的文章和 Lisa St Aubin de Teran的火车之旅叙事,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从大坎普开始,我们走在了当年南美最壮观最荒诞的铁路线上。巴西正处在经济危机中,计划复兴的潘塔纳尔铁路旅游观光搁浅。好在记录详实,我们想象力丰富,历史时空和现实场景就这样一路交替,时不时在脑海和眼前出现,因为它的过去和变化增加了厚度,旅行因此更有趣。文字是伟大的,人的想象力有时候真的很重要。旅行需要故事,哪怕它停留在书本上,只是在银幕上,或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大坎普依然成为巴西西南部的重要城市,那个拉丁美洲的达拉斯,那个可以买到皮鞭、马靴的牛仔城需要旅行达人去寻觅。米兰达到科伦巴之间的一级公路已经贯通。鳄鱼,许多桥梁,还有巴拉圭河口岸渡船过境的画面已不复存在。在巴西境内,潘塔纳尔有三个门户:北部 的库亚巴(Cuiaba)、南缘的南马托格罗索州首府大坎普(Campo Grande)以及西边坐落在巴拉圭河畔的港口城市科伦巴(Corunna)。这个小镇是探索潘塔纳尔湿地的前哨,或者说这里就是潘塔纳尔腹地的一部分。即使跨越边境,玻利维亚也有相当大的一块湿地,地名也是潘塔纳尔。科伦巴Hostel Road Riders(公路骑手旅舍)初到科伦巴的失望,就象对潘塔纳尔的感觉没了一样。在等待玻利维亚签证的几天里,我们改变了对这个小城的印象。曾经的大陆内港,有股优雅、迷人的风味。在巴拉圭河,一边是渔夫在撒网捕鱼,另一边则是象征富裕的划船俱乐部和户外精品店,摆满了皮滑艇、浆、着装等用品。夕阳下,划船人晚归图是一道日复一日的风景线!这个最不象旅遊城市的边境小鎮,恰好在潘塔納尔湿地的腹地。比起里约伊瓜苏的到此一游,来这里更像是旅行。在科伦巴品尝巴西烤肉 Churrasco,更有西部牛仔风味。这家巴西烤肉店39雷亚尔/位,烤肉任吃,不包含酒水。服务生会不断地过来把烤肉端上桌,用锋利的刀切下一片放到盘子里。正如攻略所说,品尝烤肉的小秘密是要选对肉的部位,巴西人最喜欢的部位是牛颈肉(Cupim) 、牛后臀(Picanha)、小牛肉(Baby Beef)和Filet Mignon(牛里脊)等。万万不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须强咽口水,把肚皮留给最美的佳肴。因为好的部位的肉都是放在最后的,这可是秘笈!吃饱了把卡片翻转到红色的一面"No more"(不要了,谢谢),服务生就会停止"骚扰"。坐落在巴拉圭河岸的这栋老建筑是玻利维亚驻巴西领事馆。在这里,我们拿到了玻利维亚签证。部分背包客会在潘塔纳尔湿地结束巴西之旅,经科伦巴去玻利维亚的基哈罗港Quijarro,和我们一样。当年西蒙就是搭乘所谓的"死亡列车"(Line of Death)到圣克鲁斯,跟今天走的路线一模一样。科伦巴公路骑手旅舍的伙计用他的皮卡送我们出入境,把我们一直送到基哈罗Quijarro火车站,初次见面的玻利维亚人给了我们老年优惠八折火车票。当晚,在玻利维亚歌手的音乐声中,我们搭乘"超级列车"前往玻利维亚的边界山城圣克鲁斯。我们搭乘的是快车,和我们一样,同车厢里也有拿LP的铁路旅行迷。晚上6点发车,站台空荡,更多的当地人可能选择了次日的慢车,因为价格要便宜很多。深夜,列车停靠在湿地林场的不知名车站,司机下车与当地熟人寒暄。车窗外林场小屋透着灯光,景像温馨。圣克鲁斯在玻利维亚,就像我们的上海。圣克鲁斯(SANTA CRUS) 绿树成荫的Plaza 24 de Septiembre 广场和大教堂,日夜都是放松休憩的迷人所在。在开往拉巴斯的车上,留一张与当地小女孩的照片。她们可能是第一次坐长途客车,第一次看见东方人吧。若以大碗盅來形容La Paz,老城就位在中心的碗底。缆车不仅是旅行者游览这个城市的主要观光方式,也是整个城市交通的命脉。拉巴斯的高原风光和原居民生态,与刚刚走过的具有浓烈西班牙移民色彩的圣克鲁斯形成强烈对比,堪称玻利维亚的绝配双城记。因为三毛的那篇《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维亚早已列入我们的旅行清单。三毛这样写道: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寒冷的空气里迎着朝阳苏醒,天边冻结着的一排大雪山,便是粉红色的霞光也暖不了她们,那麽明净的一片高原,洗净了人世间各样的悲欢情怀。什麽叫草原,什麽叫真正的高山,是上了安地斯高地之后才得的领悟。在离开玻利维亚时,她给拉巴斯市长的公开信,足见行囊里收获满满。亲爱的市长先生:那日分手的时候忘了告诉您,我的中文名字,与您们可爱的城市有着同样的意义,也叫做"和平"。您已经知道了,我住的是旧城区的一家客栈,并不是拉巴斯那些豪华的观光旅馆,也正如您对我所说的:"如你这样的人,应该更深入的观察我们的城镇村落人民和这块土地,不应只是在大饭店内消磨旅行的时光。"市长先生,短短十八日的时间过去了,在这飞逝的时光里,我虽然利用玻利维亚便捷的火车和长途汽车跑了很长的路,去了不同的城镇,可是对于拉巴斯这一个特别的城市,还是加上了更深的感情。…中南美洲的旅行,虽然处处是可爱的人,如画的风景,但民风如玻利维亚,城市如拉巴斯,却是难得一见…市长先生,您问起过我,拉巴斯象什麽,我想告诉您,拉巴斯是一朵美丽的百合,开在高原的青草地上…敬祝安康你的朋友Echo敬上拉巴斯海拔在4000米左右,接下来在滴滴喀喀湖就要进入秘鲁了。安第斯山脉自北向南走向,高高隆起在南美大地,象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水岭。从湿地到亚热带雨林再到南美的青藏高原,这条横贯线给了旅行者如此的多样性,也考验磨练着我们。其实也可以考虑从圣克鲁斯飞拉巴斯,那样会减少两天的大巴行程。玻利维亚的巴士很发达,几乎清一色的德国造,车票便宜,一天的车费不过30-50。相比较出租就贵些。大巴到达拉巴斯时,因为堵车停在了锅沿上,打车到锅底的旅馆就花了50。玻利维亚货币与人民币几乎等值。滴滴喀喀湖真正的原生态风光在去往的路上。在滴滴喀喀公司的巴士上填写入境卡,在往普诺的路上等待办理秘鲁入境手续(中国公民免签)。普诺到库斯科的大巴是沿着铁路走的。这条"南美青藏线"有着油画般的景观,手机抓拍也能窥见一斑。身处库斯科武器广场,眼前就是当年的印加帝国,多少世纪几乎没有改变。这里聚集着游人、印加人和西班牙人的后裔,没有谁会去问谁在主宰着这座城市。库斯科武器广场边的印加铁路售票中心。一般人只会购买欧雁台到温泉镇(马丘比丘)这一段的往返票,而坐小巴从库斯科去欧雁台,我们也一样。还有一家规模相当的秘鲁铁路在运营同一条线路,价格相差无几。欧雁台小客栈的主人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俩口子书生气质,说着流利的英语,这在南美并不多见。也许他们有着鲜为人知的美丽故事。马丘比丘(Machu Picchu)隐匿于山巅雾林之中。来马丘比丘的人到这里没有不兴奋的!这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的神话。这里印第安人最后的隐身地,草泥马生长的地方,南美的中心,印第安人的灵魂寄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远万里,只为看你一眼。有人在小火车途中下车,去走印加古道。温泉镇不用说,连紧挨着的欧雁台都满是印加符号。护照上盖上了马丘比丘的纪念戳。这天是2017年7月7日。从库斯科飞利马,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要是坐大巴需要20小时左右。享有太平洋美景的利马巴赫克德尔奥马尔(Parque del Amor)海湾,是当地人的休闲所在,也是泛美公路过往游客的滞留之地。我们不是登山爱好者,只知道瓦拉斯在户外爱好者心中是殿堂般的地方。提前准备了攻略:最酷Santa Cruz(圣十字)路线,最美一日游徒步是Laguna 69(69湖),高反严重67湖也行。如体力充沛,69湖可以和Santa Cruz合并成一条5天的路线。脑子里甚至想起瓦拉斯大街小巷都响彻着魔性的hospital songs。不曾想到几乎零海拔的利马竟是那样冷,没到瓦拉斯就感冒了,老公鼻炎犯了。事前准备的攻略都没有用上。房东给我们升级到带厨房的套间,我们象当地人一样买菜做饭;坐小巴去北边小村泡温泉♨️,象云飘在瓦拉斯。Chancos温泉在瓦拉斯城镇中心以北27公里,在长途汽车站(Terminal Terrestre)坐面包车collectivo,在马拉卡拉(Marcara)小镇下车(车费S / 3)。从马尔卡拉拼车约3公里到温泉。私人池(S /5)。瓦拉斯-特鲁希略Trujillo,有两个大巴公司(Movil and Linea)经营着这条线路。离开瓦拉斯,一路速降,经特鲁希略、皮乌拉到达秘鲁北部小镇曼科拉。有人说:看起来整个南美大陆对于生活的态度就像是一次美好的公路旅行。而对于我们的感受来说,日复一日的大巴也让我们疲惫不堪。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城际巴士同时也是当地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招手即停的运行方式,使得原本速度很慢的班车基本无正点可言。当然这也是最接地气的交通方式,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活。在无数次的停靠后,形形色色商贾居民已长时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本已极富传奇色彩的安第斯汽车之旅就这样一路延伸,和我们的旅程联系在了一起。曼科拉,这个太平洋沿岸的小镇,温暖无冬。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三天。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完成了横贯南美的穿越。接下来的行程是北上厄瓜多尔。请看南美(三)南美行(三)厄瓜多尔-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旅行目的地Danny Palmerlee是自由旅行作家和摄影师,他花了大量时间在拉丁美洲旅行。他是三联书店《LP南美洲2007中文第一版》一书的统稿作者,并执笔撰写了其中的厄瓜多尔部分。他亲身经历过的真知酌见在书中处处可见,与众不同的亮点推荐更让旅人蠢蠢欲动。他是那种能把看似平淡的地方玩出品味,写出精髓的大师,厄瓜多尔正是这样的目的地。厄瓜多尔全国自西向东分四大区: Galápagos(龟岛),Costa(沿海地区),Sierra(高原区),Oriente(东部雨林区)。"厄瓜多尔似乎拥有了一切:安第斯山脉,亚马逊雨林,印第安集市,殖民小镇,阳光沙滩,更有物种丰富的火山群岛。另外,相对狭小的国家面积,良好的路况和国际通用的货币,更让人心动。" (Lonely Planet, 2016)在进入这个袖珍且美丽的国家之前,我们的眼光不再局限在昆卡、基多,而把心思放在了火山温泉和亚马逊盆地。这是秘鲁通贝斯Civa巴士过境站张贴的厄瓜多尔地图,纵贯全境的安第斯山脊上,正是旅人心中的"火山大道"。2017年7月18日,我们从秘鲁的曼科拉(Mancora)出发,几经转辗,到达高原名城昆卡(Cuenca)。一早,从曼科拉坐小巴到通贝斯,换车到边境。秘鲁和厄瓜多尔的边检通关在同一个大厅内。办妥出入境手续,Civa的大巴已在等候我们,车至厄瓜多尔南部小镇huaquillas,司机示意到昆卡的下车,跟着他到三岔口公路对面一巴士摊点,眼见他掏出美元买了几张去昆卡的车票,我们就再次被易手了。和我们同行的还有一对会说西语的小老外,否则还真有点害怕。在厄瓜多尔不用换钱,美元就是这里的流通货币。快到昆卡了。又是片开阔的谷地,大片的草场,成群的奶牛,"南美瑞士"般的田园风光和漫山遍野的红顶房子非常养眼。车至长途车站Terminal Terrestre,和机场相邻,已在城区边缘,打车到市中心2-3美元。西班牙有一座昆卡城,昆卡一词的西班牙语是"河谷"的意思。厄瓜多尔的昆卡城恰恰建在托梅班巴河谷,印加帝国时期此地名为托梅班巴。西班牙人来了后,1557年在此建城,更名为昆卡。托梅班巴河(Tomebamba River)穿城而过,河那边是新城。孤独星球说"妇女依然在河岸的青草上晾衣服",那样的画面已恍若隔世。然 Tomebamba riverwalk依旧是那种城市里不多见的自然景像,召唤着旅人坐下来听那河水潺潺的声音。Hotel Presidente酒店的早餐不错,处在顶层的餐厅视野很开阔,大片的红瓦屋顶让我们想起刚走过来的高原名城拉巴斯La Paz。看似平淡无奇,却因为文化差异的冲击让人过目不忘。灯初上时,古城格外迷人,脚下的石板路有500年的历史了。卡尔德隆广场坐落在老城的中心,旁边就是昆卡的地标"新教堂"。小巧的Plazoleta del Carmen教堂坐落在新教堂的左后侧,前墙上的装饰雕塑很有味道。门前左侧是那个鲜花市场,昆卡人都知道的地方。有着33万人口的厄瓜多尔第三大城市昆卡,已连续第三年被《国际生活杂志》列为美国人养老胜地榜首。这里气候温和,宜居;散落在老城的19世纪时期的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厄瓜多尔其它城市不同,昆卡的治安很好,居民深夜出门也不用感到担心。现在,许多以前开放供参观的豪华古宅,已被改建成漂亮的餐馆和精品饭店,迎接可能到来的 "移居潮"。说到昆卡最有代表性的特产,巴拿马草帽要名列前茅了。千万别以为这种草帽产自巴拿马,它完完全全是厄瓜多尔的产物!这家品牌店就在昆卡最大的印第安集市旁。为孙女选购了一顶漂亮的小草帽。应我们的要求,店家还专门加工,让帽子有了系带。从昆卡CUENCA到巴尼奥斯BANOSRiobamba和Alausi一段,山谷风景优美。汽车爬到很高的海拔,在山路上俯瞰山谷,心情愉悦。厄瓜多尔的路况比预想的好。山路弯弯,沿途有小村庄依山而居。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安第斯山的汽车之旅,从来不缺大片。车拍,"火山大道"雪山下的牛群。火山温泉小镇巴尼奥斯Banos,位于通古拉瓦火山的北部山麓丘陵,海拔1,820米,被称为"通往亚马逊的门户",是最后一个仍然位于山上,并且靠近亚马孙河流域的城镇。巴尼奥斯Banos迷人的景色,凉爽湿润的气候,是厄瓜多尔安第斯火山群中的一颗明珠。在这里可以品尝美食,可以享受温泉,可以远眺通古拉瓦火山,可以租自行车畅游瀑布群,也可以租四轮越野摩托车上山顶玩秋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绝对是五星推荐的好地方。Hostal & Spa Casa Real(皇家水疗宾馆)巴尼奥斯Banos最值得体验的是它的火山温泉。镇上有两家温泉,小的那家顾客更多,就是因为温泉边上有瀑布,特别有情调。每天凌晨6点开门,下午休息一段,晚上6点再开门。3美元一次。"Baños"在西班牙语中有温泉、浴室和厕所三种意思。如果在Baños镇上的温泉的厕所里解个手,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我去了次Baños的Baños的Baños",是不是觉得挺酷的呢?我们选择了瀑布旁的早温泉。没想到不到6点温泉售票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足有100多人。水温高,人气旺,平生第一次这么早泡户外温泉,也是醉了。这就是每一位访客心心念念的树屋。西语 La Casa del Árbol,又名世界尽头的秋千The Swing at the End of the World。树屋本是一位守林人搭建,因为能够遥望通古拉瓦Tungurahua火山而得名。不想在2014年的2月1日,一位摄影爱好者Sean Hacker Teper,无意间拍到这个在秋千上俯瞰火山喷发的男人,并登到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这个本不为人知的景点,迅速火了起来。树屋怎么去?公交车 (1美金)。Banos镇Rocafuerte和Pastaza街搭车,每天6am,11am和2pm从Banos出发到树屋,返程8am,1pm 和4pm (周日除外)入口处。门票1美元。在厄国,1美元多多益善。勇敢地尝试一把,直面万丈悬崖!Banos的秋千不是极限运动,是拍照装逼的地方。但还是要有点胆量去荡起来。"男人窝"旅行者小编是这样描述的:在巴诺什地区的万丈险崖上,有一座著名的树屋和地震监测站,它们每年都会吸引诸多冒险者和观光者来此体验悬挂在峭壁上的"世界末日秋千"。据悉,"世界末日秋千"这个名字来源于秋千给游客们带来的感觉。游客们在荡秋千时会有一种超脱一切的自由感,仿若世界末日。尽管如此危险,这里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就是想感受一下在一片虚空中飘荡是什么感觉。据说对面的通古拉瓦火山云雾缭绕的时候,在树屋荡秋千真的让人快乐似神仙。"秋千真的惊心动魄。这也是我到班诺斯的唯一目的"-驴友亚马逊风光小镇特纳Tena。从地图上不难发现,厄瓜多尔的亚马逊流域和安第斯山脉有一圈相交结合的部分,这里的桑盖伊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世界自然遗产。而周边的小镇Tena、Puyo属于偏亚马逊风格的风景小镇。Banos有直达Tena的汽车,经停Puyo,3小时车程。特纳瑙伊旅舍Hostal Tena Naui有一个享有Sumaco Volcano火山壮丽景色的露台,周围环绕着热带雨林。Misahualli是一个小镇/村aprox。在Tena以西20公里的河湾,有专线巴士,是厄瓜多尔亚马逊盆地漂流和丛林之旅的最佳起点。在河边与厄瓜多尔一家人拼船,每人5刀,船家带我们漂流并参观原居民的"基辅社区"。为厄瓜多尔一家人拍张全家福。不得不惊叹这亚马逊盆地之美!Misahualli厄瓜多尔小镇(发音为Mees-a-why-YEE)。位于Misahuallí和Napo河流的交界处,这个城镇路段的尽头拥有美丽的丛林风光和一个大型沙滩。过去,Misahualli是可口可乐的主要通道,现在则是厄瓜多尔事实上的漂流之都,一座颇具魅力、轻松休闲的丛林村镇。正如Danny描述的那样:这儿的旅馆客房门口摆放着皮艇,划船者流连于比萨饼餐厅内,喋喋不休地说着他们搏击激流的经历。和2个月前我们去过的哥伦比亚莱蒂西亚相比,同为亚马逊上游,Tena紧靠安第斯高原,更像是源头,风光更原始,游人更少。"说好的全世界的划船者都慕名而至的呢?厄瓜多尔的漂流之都米沙瓦里(Misahualli),只有Rio Tena和Rio Pano这两条美丽的河流依旧"。与特纳瑙伊旅舍员工合影,左起是老板,德国人;右边小妹系法国人。在厄瓜多尔,有印欧混血人,有印第安人,有西班牙人后裔,还有欧美人等。除了西班牙语,印第安人还有自己的语言奇楚瓦语(Quechua)。奇楚瓦语没有书写的文字,在经历西班牙的统治殖民后依然能流传后世,真的不简单。特纳和基多间每天有数班大巴往返。有两条线路:往北走亚热带雨林地带,可观赏亚马逊上游风光;往西路线是要返回Banos后回到火山大道,北上基多。基多有3个公交系统让城市南北贯通,El Trole(绿色站台),Metrobus(蓝色公交和站台),Ecovia(红色公交和站台),但是当地百姓喜欢统称它们为Ecovia,就像中国百姓习惯把轨道交通统称为"地铁"一样。这3种公交系统的乘坐方式独特:在公交站门口兑换零钱(人工兑换,不售票),硬币投币进站(市区车票都是0.25美元)。只要不出站,下车转线都免费。是不是有点像坐地铁呢?基多有南北两个新的长途汽车站,离市中心都比较远,坐公交至少1小时,坐出租车也要二三十分钟。网上驴友们对基多的看法不一:"基多老城的夜景,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美的夜景,因为基多是山城,老城周边四面环山,从任意一个山顶看下面的老城,就像在环形剧场的座椅上,看老城里的汽车和行人来来往往,有种置身事外却旁观着他人生活的梦幻感。""不是我的那杯茶",基多是我发现很难喜欢的城市之一。去过那里几次,总是期待着离开。可能是因为高度和污染,让我很不喜欢。"人们总喜欢把基多和昆卡进行比较。比较两地的殖民风光有何不同,是游客最喜爱的消遣。在昆卡有人说基多很冷,我们到了基多却感觉没有昆卡冷,可能与具体时日有关。昆卡建筑的色彩靓丽明快些,有着西班牙的热烈;基多的教堂等建筑则白色调偏多,更庄重肃穆。这是南美国家中我们喜欢讨论的又一组"双城记"。基多最受世人瞩目的当属它的殖民老城了,此区域遍地历史建筑、教堂,拥有"安第斯博物馆"美誉,同时它还是拉美保存最完好的老城。老城里的生活是基多的记忆,很多老人住在那里,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惯。据说基多市内共有大小教堂、修道院87座。其中最著名的是Basilica教堂,圣弗朗西斯修道院、圣多明戈教堂和拉孔帕尼亚教堂。老城里还有三座重要的广场 - 圣多明戈广场,圣弗朗西斯广场 以及总统府所在的独立广场。我们入住的旅馆就在圣多明戈广场边。在厄瓜多尔,最不缺的就是火山。安第斯中部山脉南北要途上,绵延几百里的"火山大道",那些奇耸的山峰都是。位于基多以南140公里处的通古拉瓦火山近年来最为活跃。火山迷们向往攀爬最"火"的是基多以南50公里处的科托帕希Cotopaxi火山。在公园,可以看到火山倒映在Limpiopungo湖和Santo Domingo湖中。一般包车司机兼导游,全程40美元(4个人),没有向导不得入园。因为科托帕希火山是活火山,近年禁止攀登,所以实际供攀爬的是对面的Volcan Ruminahui鲁米尼亚火山。在基多市内有一座活火山皮钦查火山 Pichicha。这座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的火山,在无云的天气可以看见雪峰,火山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可以坐缆车(Teleferico)上去,往返票价8美元。也可以从旁边的小门走登山步道去(野路,累成狗)。但不管什么方式上去,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真正要拍火山,还是在酒店露台,端杯咖啡,静候云开雾散。在"火山大道"旁的小旅馆,也有人呆个十天半月的。对于一般的旅行者来说,能直击火山壮丽奇观的有限,守望或心驰神往就好。"厄瓜多尔,睡在火山旁边的国家"(《时尚旅游》)一文中这样写道:"当一个人深知自己生活的空间完全是火山活动造就的,并且这种活动还日日夜夜发生在身边可感知的近距离内,那些喷烟吐火的现象就是脚下土地的成因,我不知道本地人会不会因此有一种我们触摸不到的对世界的理解"。其实厄瓜多尔人与生俱来就是看着火山成长的,火山已经成为这个赤道国家引以为豪的标志。引用一张“老男人”的图片。Quilotoa loop 基洛托阿是Lonely Planet推荐的火山大道旁的一个户外环线。看过LP的一定会憧憬:坐着运奶卡车,颠簸在安第斯高原上,周边是原生态印第安风情。LP虽好,不必按图索骥。关注基洛托阿环线,可参阅勒芒蓝 2017-03-28 新浪博客:万水千山南美纪行【九】Quilotoa Loop 。有Danny,就有勒芒蓝。引用一位写繁体字的同胞的网上留言,并附评价:有人說:在行走過幾十個國家後,不得不說最喜歡的還是厄瓜多爾。為什麼呢?1、厄國地質地貌豐富,動物植物多樣,文化文明獨特。如果有人問,整個南美洲你嚮往什麼風景?你可能會說,喜歡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喜歡縱貫阿根廷智利的安第斯山脈,喜歡秘魯神秘的印加文明,或是喜歡那些沿海國家美麗島嶼的頂級海景。以上所有的一切風光,厄瓜多爾全都有,絕對堪稱"小南美"。所以玩遍厄瓜多爾,即使此生不再踏足南美,也不會特別遺憾了。2、有人就是衝著加拉帕戈斯群島去的,這是夢想,就像每個穆斯林嚮往麥加一般。去過之後,會感覺彷彿是看完了地球的物種起源和生與死。這裡物價便宜,貨幣常見的是1美元、50美分、25美分、10美分和5美分的硬幣。要是你拿著20刀以上的大額紙,经常还会找不开。中国公民免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厄瓜多尔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已于2016年8月18日生效。厄瓜多尔就是这样。"自从去了古巴以后我才深刻感受到厄瓜多尔是个这么美好的国家,在这没有其他国家那种等着你给小费要小费的态度。 小贩也不满天要价, 真正童嫂无欺"-驴友"厄瓜多尔是一个很美丽的国家, 你可以在一天之内同一时间在这样的国度里找到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有雪山,有热带雨林,有海滩,也有高原. 水果新鲜而且品种多样"-驴友"旅游市场发展程度及价格稳定度: 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风景则是三个国家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驴友如何从基多到哥伦比亚(Ipiales),亲身经历:从老城打车到基多北长途汽车中心,当地人称终端Terrestre Carcelen,10美元;从Terrestre Carcelen到Tulcan图尔坎,6美元/人;从图尔坎的巴士站到达边界Rumichaca.,8公里打车4美元;在Rumichaca盖厄瓜多尔出境章,走过哥伦比亚一侧的大桥,盖章入境;打车3公里到伊皮亚莱斯Ipialas汽车站,9000哥币。这里是伊皮亚莱斯Ipialas汽车站,此地已经是哥伦比亚了。不过还是要友情提醒。 从Ipialas到波帕扬Popayán的路段在夜间非常危险,经常有车辆遭到抢劫。我们是在Ipiales过夜,第二天早上再继续上路的。白天坐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从Pasto到Popayán沿途风景优美,领略沿途风光也是一种美好的观光体验。南美行(四)哥伦比亚-萨伦托咖啡山谷的时光哥伦比亚,你好!南美顺时针一圈,我们又回来了。边境小城伊皮亚莱斯的峡谷教堂留不住我们,波帕扬的白色城廓留不住我们,卡利的萨尔萨舞曲留不住我们。一路北上,在回波哥大之前,我们把时间放在了哥伦比亚西南部的山谷。这里有着绵延起伏的种植园和冒烟的火山。进入哥伦比亚,从南部开始,到卡利附近的考卡山谷,一直延伸到包括马尼萨雷斯(Manizales)、佩雷拉(Pereira)和亚美尼亚(Armenia)的咖啡产区,有着同样优美的山谷景色。从南向北,海拔降低,温度升高,从以种植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畜牧业为主。不变的是蓝天、白云和牛群散落的风光,和渐行渐近的亚热带植被景像。作家三毛在其作品集《万水千山走遍》里曾是这样描述哥伦比亚的:这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这里的土地一半种着金子般的咖啡,一半种着魔鬼般的罂粟。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交界处,毒品的种植、加工、贩卖和转运一直是哥政府头疼的问题。而几年前,英国新经济基金会评选的全球十大幸福地区,哥伦比亚赫然在列。哥伦比亚人享受生活:波哥大的步行街是文艺天堂,随处可见杂耍、跳舞的艺人;马尔克斯文化中心,市民安静地读着《百年孤独》; 商谈生意或逛街走累了的人,会在Juan Valdéz点上一杯咖啡。亚美尼亚(Armenia)等三座咖啡产区城市周边有许多值得游览的小镇。萨伦托(Salento)距亚美尼亚一小时车程,也可能是"100年的距离"。乘坐中巴前往约4000比索。萨伦托(Salento)镇中心很小,房子色彩鲜艳亮丽,宛如童话世界。小镇主要街道为Carrera 6,也被称作Calle Real,街上有许多餐馆和手工艺品商店。沿着这条街道到底,是天梯般的逐级台阶,坡顶有一个眺望台 (Mirador),咖啡区峡谷的万千景像尽入眼帘。当地的特色食物是鳟鱼 (Trucha),做法多样,一般配上炸香蕉和沙拉食用,这样的快餐约8000比索。小镇住宿多为民宿和青年旅舍,有品质的民宿100000比索/晚起。小镇奔驰着五颜六色的威利斯Willy。它们并不是车迷的收藏品或是只接待游客的观光车,实际上有时仅仅是本地的小公交或某个咖啡农夫的自用车。哥伦比亚农夫用滚滚的车轮演示着吉普车简单的运行和维护,而几乎每个到此一游的外国佬都不会放过威利斯游。哥伦比亚景不撩人温情浓。在两个月前的南美第一站波哥大,我们没有更多体验;在莱蒂西亚等待巴西签证的日子里我们就喜欢上了这里;而在南美五国绕一圈从厄瓜多尔再次进入哥伦比亚,特别是在萨伦托住了几天后,感觉哥伦比亚其实很美,人们热情好客。我们所在旅馆门前就是停放着Willy吉普车的广场。早7点就有游客等候坐车。凑足12位就开。单程票价4000比索。按捺不住,我们即兴跳上吉普车去科科拉山谷Walker。一路上只听见WILLY(吉普车)轰然嘎响,厉害的司机还是在乡间小路上飞驰。翻过Salento的后山,正是前往Cocora的泥土路,一个深山里的谷地,棕櫚树耸立,等待着山行者的前来。科科拉山谷Valle de Cocora是Nevados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这里被安第斯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如同仙境。动植物资源丰 富,可以看到蜂鸟。哥伦比亚国树蜡橡树(Palma de Cera)高耸入云,生长在这里已有百年以上,其笔直的树干高高耸立,树冠在雾中摇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开始进山了。我们跟着前行的,边走边拍照,未加思索走进了人马同道的涉溪路线。在简易的售票关卡处,付3000比索,询问了道路,拍下了这张图,才弄清楚科科拉山谷徒步原来如此:从右侧公园入口走谷地涉溪路约3小时可以到达Acaime,选择左边的上坡道走山梁可至La Montaña,大约2小时,能够俯瞰山谷的全貌。决定按售票小哥的建议:沿溪谷走,而后攀上山脊农场走山梁穿越棕櫚树林返回,两条线路往返走一个图示的完整环线。这正是传说中"豪华版的瑞士"。只是,这趟根本是预料之外的高难度健行行程,扣除一段绿色草皮以外,几乎全是举步维艰的"水泥路"。健行的步道其实也是马匹的行走要道,路径明显,并无迷路担心。但愈往谷底走,路径因为常年的侵蚀塌陷,愈发难行。横跨了六、七座简陋的吊桥和独木桥,有两段还须溯溪而过,每个人都兴奋、快乐并疲惫痛苦着。峡谷溪流,道路泥泞,遇急流过吊桥,扶岩壁走独木,不曾滑倒或落水已是幸运。山谷内的涉溪线路一直保留着原始的依稀可见的路径,人马同道,即使不下雨,谷底林间的涉水道路也非常泥泞,这正是科科拉徒步的魅力和挑战所在。体力不好的旅行者可以选择步行前往骑马返回,费用约为50000比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ACAIME"终在眼前。这是为保护蜂鸟棲地而建立的农庄。蜂鸟的西班牙文俗称Colibri,整个保护区内虽然可以听见它的叫声,却很难看到。据说农庄喂食糖水,才吸引来蜂鸟聚集。离开溪谷,攀爬山梁,前往 Finca La Montaña。海拔不断上升,心跳愈发厉害。待爬上3000多米的山脊,累得快说不出话了,好在上了山梁已是胜利在望,一条农场土路直通山下Cocora的吉普车返程处,漫山的棕榈树🌴 一路相伴。有人说:科科拉山谷是现实世界的潘多拉星球。正如驴友感叹的:当我们仰着头站在高耸入云的蜡棕榈面前时,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看着眼前的奇异景象,我们就像是误闯入巨人国的小矮子,只剩下目瞪口呆。海拔2400米的科科拉山谷里的蜡棕榈树,如祭典上的侍从静静地林立在山脊上,宛如一种形态优雅的生灵,一蓬不大的棕榈叶散开在五六十米高的笔直树干上。那种景象有些魔幻。因为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它们已成濒危物种。其实这一片静谧的山谷距离哥首都波哥大只有200公里,但因为山高路险,再经亚美尼亚转车,要一天时间。引录一则Trekking 的网上综合资讯:1. Salento 的广场每天都有前往 Cocora 的吉普车,基本上凑满人数就会发车,回程也一样。2. Cocora 是个非常迷你的小镇,饮食和住宿非常贵。建议从 Salento 带午餐干粮在健行路上吃。3. 健行路线 [ Cocora - Acaime - Finca la montaña - Cocora ] 全程约5~6小时。咖啡庄园之旅Finca Don Elías,tour。萨伦托有着哥伦比亚最好的咖啡。这个海拔的山谷,有雪山融化的溪水。扬名国际的,是其出产的咖啡。位於哥国中部的「咖啡带」的精华区,排水良好的坡地,云雾缭绕,终年凉爽,加上农民的有机工法,打造出最好的咖啡豆。又是Willy,互不相识的人在广场拼车,去往山谷里的农场,开始咖啡寻旅。在这里居然碰上了昨日科科拉山谷一起徒步的两位法国姑娘,还好,大家的腿都没有瘸,又都精神焕发了。先是参观丘谷里的咖啡种植园。主人逐个询问客人可接受的语言。我们俩选择了英语,居然其他的游客都选择了西班牙语。老板表示分两批进行,很有礼貌地请我们先行。其实我俩的英语远未到可以口语交流的程度,我们当即邀请其他游客一同前往,而请主人直接用西班牙语讲解,就不用单独为我们安排了。观光还是人多些热闹,与不同国家的朋友拼团是很愉悦的。就这样,咖啡园主人特别热情的讲解,尽量照顾到每位游客,游客间也在分享交流。不只在哥伦比亚,这种精神的沟通有时比语言还重要。走进咖啡种植园,远望山色如黛,近观绿叶中零星点缀着或青或红的咖啡豆。树果采摘后通过剥壳浸泡筛选,留下沉入水中的好豆果。而将浮在面上的去掉,连同壳发酵后用作肥料。正在日晒的咖啡豆是黄白色的,还要经过风干烘焙等步骤。烘焙后的咖啡豆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这时间感觉美好,还是直接引用一位驴友在咖啡庄园的体验描述吧:一台古董级的意大利Caldaia煤气咖啡炉还在完美地工作。咖啡技师照例要讲解咖啡的分类、分选以及有多少种味道,而多少味道是普通人尝不出来的之类话题。但在品尝比较的环节,他很认真地建议大家用勺喝。也许有人害怕这是场捉弄人的游戏,但咖啡师先用小勺盛了咖啡吹了吹,然后放在唇边,滋的一声,一吸而尽。于是大家恍然大悟,这就像一台反向的喷雾器,勺里的咖啡雾化在了口腔里,充分地与味蕾亲密接触,自然就把所有味道都交代了个一清二楚。于是咖啡厅里响起各种大小不一的滋滋声和笑声。即使对于咖啡盲,这么喝咖啡也是蛮好玩的体验。有行家评价哥伦比亚咖啡,不像巴西咖啡那么热情浓烈,也不像非洲咖啡带着酸意,而是一股幽香,如绅士般的优雅,口感绵柔。我们问:Excuse me, Is this Arabica?主人:Of course!阿拉比卡淡味咖啡正是当地种植园主的骄傲。咖啡庄园Finca Don Elías,tour(含一杯咖啡)是8000 pesos。咖啡一包不论是粉还是豆子都是11000/500g。哥伦比亚人热衷于喝咖啡,就像中国人爱品茶。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叫(Juan Valdes) ,一般的餐厅餐后都会提供正宗的Coffee,当地人一般要一杯espresso。我们熟悉的胡安蒂斯大叔牵骡子的标志,实际上是哥伦比亚咖啡的行业标志,就是说所有哥伦比亚咖啡品牌都可以使用。至今,在咖啡产区的山里还经常看见这样的农夫。他们戴着草帽,肩头搭着安第斯风格的套头披肩,穿皮靴,背挎包,腰间挂着皮鞭和开路的砍刀,牵着骡子或马走下山来,绝对哥伦比亚中部山地风格的帅气。强烈建议:和当地人拼车去随便某个村子体验一场时空之旅,返回广场后找个咖啡馆喝一杯纯正的哥伦比亚咖啡。在萨伦托小镇,人们通常去耶稣马丁(Cafe Jesus Martin)咖啡馆。一杯醇香的卡布奇诺只要半个美元。时间富裕的可以向本地的大叔大爷那样,两人捉对下棋,或是伏在窗口看着广场发呆,任时光流淌。夜幕降临时,这里的萨尔萨舞曲就会响起,整个广场的游人都流连忘返。在一个清晨来到"咖啡金三角"(即麦德林、亚美尼亚与马尼萨雷斯这三个重要产区)。在亚美尼亚,只见云雾缭绕的山头一片葱绿,晨曦给绿野披上了一袭金色的薄纱。小镇和田野,弥漫着懒散清闲的气息,没有疾驰的汽车,没有赶路的人们,牲口也是优哉游哉、漫无目的地闲逛,这就是哥伦比亚农村的生活-穷游驴友我们在萨伦托待了四天。在Valle de Cocora科科拉山谷,在Las Acacias Coffee咖啡农场,在Rio Boqueron河边,我们度过了在哥伦比亚的最美好时光。哥伦比亚本地游客喜欢来这里体验骑马的乐趣。因为是山区,通常没有人去尝试策马扬鞭,而是在蜡棕榈树下或咖啡山丘中缓辔而行。我们友好地向这些骑马的年轻人打招呼,他们一字儿排开,向着我们挥手致意。在参观咖啡园时,我们示意Together并选择西班牙语,他们就在参观中尽可能让我们也明白。在科科拉山谷,从谷底向山梁攀爬时,走在前面的哥伦比亚人隔着树林,用简单的英语We are here呼应着,让担心迷路的我们倍感鼓舞。在街边小餐馆用餐时,邻座的大叔不明白我们为什么没有喝免费的甜饮,一个劲地示意老板款待客人。那天在萨伦托碰到商家卖草帽,我们为他们拍了张合影,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上吉普,递上草帽,让我们过了把"巴拿马草帽"瘾。都说哥伦比亚有四宝:黄金、宝石、鲜花与咖啡,其实在哥伦比亚广袤的土地上,还生活着世界最乐观搞笑的"胡安蒂斯大叔"们。哥伦比亚人热情似火,独特的民间音乐感染着游人。走在哥伦比亚的路上,永远琳琅满目,欢声笑语。近年来,哥伦比亚打出亲情旅游牌:EL RIESGO DE VIAJAR A COLOMBIA ES QUE QUE TE QUERIAS QUEDAR ACA!! 来哥伦比亚度假的危险是你会想要留在这里。在波哥大机场,我们看到有人在书店选书,那是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见,哥伦比亚!再见,南美!(一气呵成,我们把整个南美五国的旅行经历浓缩记录在了这里。以下就是建楼了。我们会补充一些旅行花絮和具体信息,并与驴友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