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1004
5
16
作者:我是比尔
一、游玩之时代背景(神神叨叨,碎碎念念)我喜欢到处逛、到处玩,每到一个国家或城市,一定翻开 TripAdvisor、穷游网或者马蜂窝,搜索下附近好玩的地方。秘鲁好玩的地方好多但是不好去,因为大部分都在安第斯山上,山上超过200公里的都要坐飞机,沿海只有纳斯卡(地画)和帕拉卡斯(鸟岛和沙漠冲沙看日落)值得一去。在各种关于秘鲁的游记里,的的喀喀湖(Titicaca)均被多次提到。好几次和老婆申请去去玩,优先级均被排在靠后——玻利维亚天空之境,亚马逊丛林是优先级更高。17年底去普洛一个电力公司客户交流的时候有幸一睹的的喀喀湖的风采,看了日出,这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再去一次,好好感受下湖里的风光和人文。由于马上要调到另外一个国家工作,且老婆孩子回国恰好多了点“自由”(其实很希望他们一起),所以才决定必须尽快完成心愿,避免遗憾,又趁着元旦有假,年底已经结束冲刺因此不会有任何人打扰,临时又拉了个基友,赶紧订票定房。走之前,又特意在网上搜索了Titicaca的游记,游记是一个台湾小姑娘写的,她写地很生动,文章里提到了浮岛的主人Ivan(这里特别强调Ivan这个名字,因为真的很有缘分)。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978887 二、的的喀喀(Titicaca)简介既然要写点什么,就要严肃些,信息务必尽量客观,避免误导他人或贻笑大方。据当地居民和导游介绍,“的的喀喀”的准确土语发音并非Titicaca,只是土语并无文字而西班牙语又无法准确发出来,所以才选了Titicaca,这个名字其实是有两个当地词语组成,Titi意为Puma(美洲狮),Caca意为Gray(灰色),如果直译的话应该叫“灰色美洲狮湖”,如果真这么翻译那才叫一个怪异?维基百科上的介绍如下: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语:Titicaca Lago,艾玛拉语:Titiqaqa,奇楚瓦语:Titiqaqa Qucha)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地斯山脉,湖面海拔高3812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面积829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湖中有51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也是印第安人的圣湖。的的喀喀湖的名称来源也许与当地的印地安语言有关,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有数十座浮岛位于的的喀喀湖,是为芦苇草铺成的人工岛屿。相传1000年前,住在当地的原住民乌鲁族为躲避印加人的侵略,而建造浮岛使之与外界隔离。浮岛约1.5米厚,面积多在60-100平方米不等,过去浮岛随水漂流,现今已改用锚使其固定于湖床。较大的浮岛甚至可以盖教堂、学校、商店…等。(Wiki上的插图)(位于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的Titicaca湖,面积全世界第18大)的的喀喀湖湖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边境,海拔3810米,面积有8920平方公里,比上海还大一个深圳,两个青海湖那么大。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独立前,都属于大秘鲁,在西班牙人来之前,都属于Inca古国(就是首都在库斯科,还有一个有名的马丘比丘的国家)。滴滴咯咯湖的特别不仅在于他的高、大、美,更在于她的人——世代住在湖里浮岛上与世隔绝的乌鲁人。 三、行程之流水早起出发12月29日,把闹铃设在在3:30,并赶在4:00时到酒店接到了小伙伴,半个小时后赶到机场,赶早上5:59 Avianca航班。Titicaca属于普洛大区(Puno),普洛首府也叫Puno,但是从利马并没有到Puno的飞机,必须要坐到Puno旁边的城市Juliaca(胡利亚卡) (登机牌)抵达Puno抵达3800米+的Juliaca机场后,并无特殊高原反应,毕竟是在4600米海拔呆过一个星期的人,3800米一点问题木有。去Puno的话可以在机场打Taxi,不熟悉的人别人叫价一般会在80 Sol以上,但是我熟悉秘鲁情况,所以只给了60sol。从机场到Puno的过程中,一直与“酒店服务员”(其实就是岛主,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保持whatsapp沟通,他说去Uros浮岛上有两种选择,去小码头Puerto Kalapajara他们来接是免费的,但是时间只能是11:00,如果从Puerto Puno(普洛港)的走话,随时都有船,基本就是坐满就走。小提示:抵达Puerto Puno(普洛港)后,最好不要Taxi进去,除非有很多行李,以为进去的话要额外的多掏5 Sol(相当于10RMB),到里面随便找条船都能去浮岛,票价15 Sol(也有可能是10Sol)。(上图左下角即为Puerto Puno, 中间为小码头Kalapajara,右上角就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 Uros Titicaca Lodge)船的条件不错,很干净,船一般有两层,下面一层是类似于客车的配置,上面一层无蓬,是可以吹风观光的,经过10-15分钟的“航行”,9:50我们抵达一个聚合点,经过与岛上人员沟通,他们很热情的帮忙拨通了Uros Titicaca Lodge岛主的电话,15分钟后接我们的小船抵达。 (把普洛甩在后边了)水道两旁就是芦苇草Totora,2017年的时候我水位高出1米多,这些地方都看不到,Uros人也认识到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 (在这个集合点上,恰好碰到围成一圈听“忽悠”(讲解)的游客)民宿情况介绍 我们所预定的浮岛民宿叫“Uros”,在Booking上有很多Uros的选择,开始以为Uros是酒店的名字,后面才理解Uros是浮岛居民的名称,也就是”乌鲁”人。(浮岛构造:真的是没有一点现代材料,全是天然的Totora草一层层的叠加起来)去之前,定了条件很好价格偏高的酒店,但是经同事提醒,果断取消预定并修改成住在浮岛上,这样参观浮岛和住宿一并都解决了,我选择的是Uros Titicaca Lodge,在Tripadvisor和Booking上都评分较高,价格是139USD,但是后面岛主Ivan说如果不通过Booking而是直接打电话预定的话,可以节省20%。抵达浮岛后,在餐厅略作休息,“服务员”把我们引导到房间,一看傻眼了,我们要的不是“大床房”,而是“双床房”,两个大老爷们睡一床,万一晚上有点生理……??错愕!!!——也有可能是岛主想得很周到,知道我带基友来旅行。但经过仔细“翻阅”,发现床的舒适程度不错,就是毯子多,估计没有10条也有8条,还都是真毛的(不是羊毛就是羊驼毛)。 (这就是注定有一夜基情的大床,很干净,很温馨)随后,服务员又给我们介绍怎么房间的其他设施,有照明电,但是没有插座,没有充电器,整个岛上只有餐厅和另外两间房有蓄电池用来做USB充电,没有wifi(还好离岸近,有运营商4G信号),可以淋浴(神奇),有马桶,这也很正常,但是他仔细和我们讲解后,神奇的事情来了——竟然没有冲水的,拉完粑粑后,从旁边的桶里舀一杯样子像沙子的木屑或者小米壳,盖在BB上。还给我们介绍了所有的污水都是不直接排入湖中的,都是会经过他们一个天然的过滤装置(环保意识很强)。 (Uros Titicaca Lodge就是我们下榻的地方) (这个门是表示欢迎的意思)中间这个池子,并非是用来游泳的,这个特殊的设计除了好看之外,还有一个大功能就是救火。这两只鸟,不知道是什么鹤,反正很有一股“仙风”,白色的絮状羽毛又有点像白色的婚纱,很漂亮,一直在岛上休息,一点都不怕人,人与鸟类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虽然阴天,但是奈何基友用的是拍照神机P20,效果不错吧)(瞭望塔上拍的近处的一个“邻居”,这一个“岛”就是一个大家庭)悠闲玩乐开始办完入住,才11点,很早,午餐要下午1:00才吃,“服务员”问我们想干点啥, 列了几个选项,我们还是选择“下网捕鱼”吧。在捕鱼过程中,服务员介绍,他们Uros Titicaca Lodge是一个家庭,他父母,他哥,他弟都在一起住,我们坐的船也是用湖里的“芦苇”Totora编的,所有的岛都是用芦苇“叠”起来做的,一艘船的使用寿命在1到1年半,不过这种船因为特别的设计坐起来很很稳很舒服,中午太阳出来了,躺在船头,是相当的悠哉。 (这就是Puma船) (出发网鱼前赶紧“补了妆”,怕了个照)船的材料与浮岛一致,都是“芦苇”Totora草编织而成,寿命在1年到1年半,他并不在两遍使用船桨,而是在尾部房一个船桨,往前行的时候必须是把桨摇成鱼儿左右甩尾一样,船就缓缓向前行,因为精巧、宽厚的设计(大肚皮),所以不似现在小木船容易翻,非常平稳。 (这就是我的小伙伴)中午太阳出来了天气更暖和,我们任性的躺在船上(好像描述得很暧昧?) (中午放晴,暖洋洋!) (撒网中,期待明天能收几条大鱼)整个捕鱼的过程中,小伙子介绍了浮岛的构造,Uros的历史,我稍后专题段落讲解。快抵达小岛的时候,远远的看到瞭望塔上有两个女孩,摇手打招呼“Hello,Nice to meet you here! where are you from ? Korea? Japan or China”,“Hi..., We are Taiwanese”——(⊙o⊙)…呃,好吧,毕竟分开这么久了,我也不能说啥,政治的问题归政治。赶紧用中文重新打了招呼,对方也表示很兴奋“竟然碰到讲华语,讲中文的了……”,就这样,大家就算认识了 。 (和我们打招呼的两个台湾女孩)吃饭的时候了解到,这个台湾小团组其实是一个家庭,姐姐是刚到康宁美国总部工作的,妹妹和妹夫都在台湾新竹工业园工作,父亲是一个退休的公务员,他们都多次去过大陆旅游或工作过,对大陆都很熟悉,尤其那位大爷,去过北疆,稻城亚丁等“偏远“”景点;另外还有一堆讲法语的情侣,第二天才知道是比利时人(比利时有德语区,法语区,西班牙语区);还有一个美国籍印度家庭,他们说的标准英一如既往的标准印度口音。吃完午餐,我们来说说下午和晚上的行程吧, 下午其实不是做景点参观,其实主要是通过到访他们的社区,了解Uros这个名族的历史,浮岛构造,民宿如何发展起来的。浮岛的构造一般一个岛就是一个大家庭,比如三世同堂(不排除别人四十同堂),一般有5,6户个小家庭,类似下图的一栋草房就是一个家庭。 (这个几乎就是浮岛的全貌,我拍摄的地方是餐厅和厨房)一个浮岛由平基用于固定的基础、平台,平台上的房子、瞭望塔等组成,基础用芦苇totora的大方块状根来做(Totora都是成片长在一起的,所以跟也许全部长在一起的),这个跟不容易腐烂(如下图红色圈圈部分),可以在水下泡40来年没有问题,而这个基础都会用绳子捆起来,再用类似于抛锚的方法向四周抛几个锚用以固定,据说这种基础在乌鲁人学会使用这种不容易腐烂的绳子之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以前的房子是可能真的在飘的。在基础之上再一层层的叠加芦苇,芦苇也是用经纬的方式反复叠加的,一般一个星期要铺1-2次,非常频繁,整个平台一般有3-4米厚,下面的不断腐烂,上面不断的铺。有些人会问,那房子也会腐烂的,怎么办?这个乌鲁人也想到了,一般在平台上搭房子的时候,会比平台高个1-2米,如果平台不断升高,和房子原来的高度相当的时候,就会请邻居一起把房子挪动,房子下面的基础重新垫高,这项年复一年的不断叠加迭代(一个IT词汇)。这个就是用来构建浮岛基础的方状根,连续的几“块”根会绑在一起,基础之上再以经纬的方式反复叠加Totora)浮岛上还会有瞭望塔一座,瞭望塔主要是用来和邻居打招呼,呼救,或者问候吃饭没有(前文那两个台湾女孩站在上面的就是瞭望塔),瞭望塔形状可以根据主人的爱好设计,比如可以做成鱼的形状、美洲狮的或者普通的方形等。另外肯定还会有前文所述的一艘Totora编织的船。所以整个房子基本上就是:基础+平台+房子+拱门+瞭望塔+船组成上图为不同形状的瞭望塔,塔旁边的是一条拱形的大门,表示“欢迎”之意 用来煮饭的灶和罐子不过有一个问题我没有介绍的,就是上厕所怎么办?我开始一直没有忍住问男主人这个问题,因为按照我的想法——脚下这么大一滩湖水,应该随便上吧,反正还免去冲厕所了。 不过主人给我们介绍了,原来他们都是划船10分钟左右到一个固定的小地方去解决,那里是一块小陆地,和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的小学有的一拼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就是:在同一个岛上的家庭相互之间有矛盾了或者婆媳关系有问题,实在过不下去了,要分家怎么办? 主人的弟弟给我们秀了一把大锯子,说道:晚上也没灯,大家睡得又死,直接用这个锯子从中间锯开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大家眼睛一睁就会发现:咋回事,还有一半呢?但是这种房子在我们看来很有意思,但是对于这个族群的人们来说,还是由很多问题的,比如经常有小孩子不小心就掉水里了,今年就有3个小孩淹死了。吃乌鲁人以吃鱼、土豆为主,也会捕食鸟类或圈养禽类我们到访的另外一个浮岛家庭养的鸭子 (圈养的一种禽类)(钓鱼有意思,浮岛中间挖个洞,把鱼钩下放,不定时的往上提,就有鱼钓上来了)(这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浮岛,条件就差很多很多了,卫生也不好,小孩子满脸鼻涕,要小费倒是利索,拍照摆pose也很娴熟)整个乌鲁人社区乌鲁人社区现在有2628人,浮岛98座,在90年代的滕森时代,政府给他们建设了幼儿园、小学、医院,中学要到puno去就读,医院其实就是卫生室,只有一个医生,这个医生一天呆三小时,所以实际有点病还是得去Puno;美国人给他们建了教堂(要说西方人真厉害,在哪里都要搞文化“入侵”)(当日下午参观完整个乌鲁人的社区后,恰好碰到有人在玩排球,邀请我们一行6人加入;还别说,这些人很专业)(打完排球后,一起合影留念,据说我左手旁的姑娘只有14岁左右)Ivan一家在继续往下介绍之前,还是有必要将我门所住的浮岛的一家做一个介绍。 (第二天离开之前,与Ivan一家的合影)上图中间的就是Ivan一家(当时没注意,Ivan父亲不在照片里),他们分别是Ivan的三弟Yunior, 二弟Eder,大女儿Janina(Women Fire的意思,大概就是很漂亮的女孩),Ivan老婆Janeth,Ivan的小儿子Jacu(water的意思),Ivan,Ivan的妈妈 Celia(其实他们的西班牙语名字是在政府注册的时候起的,他们自己还有另外土语名字)。在第二天早上吃早餐前,Ivan的父亲在摆碟子,我就问“那个比较高的姑娘是你女儿?”,“不是,她是我的孙女,长得可快了!”,“今年多大了?”,“十二岁,快十三岁了”,“Ivan多大了?”,“Ivan 27岁了”,“呃。。。。。”(我掰了指头算了好久,Ivan怎么算都是15岁生的娃),不过这个Ivan的女儿Janina是整个我所见到的乌鲁人力唯一的一个漂亮的女孩(没错,不是之一就是唯一),而且可能由于家庭条件相比更优越,并没有那么多机会风吹日晒,皮肤也比普通乌鲁人要白很多。Ivan给我们介绍,他们和很多鸟类一样,对婚姻是绝对忠诚的,结婚后绝不离婚,如果配偶死了,另外一方会保持单身到永远。Ivan本人可以讲他们自己的土语、西班牙语、法语,竟然还会很多中文词汇。插曲:在听到他的名字叫Ivan后,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在网上看到的那篇关于Titicaca的游记,台湾小姑娘写的。我赶紧把文章找出来给他看,他看到后很吃惊,自己竟然上了中文网站,并且如此详实的记录他们的一家和Titicaca湖,而且Ivan还记得台湾姑娘前后来过两次。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978887 (Ivan的儿子Jacu,非常顽皮活泼,好不容易抓着了赶紧拍照)穿穿着其实不用多讲了,上面的图片已有多出展示,妇女一般穿颜色鲜艳的上衣和裙子,裙子一般盖到脚踝上面一点点,有时会戴上很漂亮的帽子,头发一般是梳成两条长辫子;男子一般是麻黄色的上衣,衣领处都会镶上漂亮的边。男女一般都不穿鞋子,由于长期住在水边,很潮湿,加上取暖、保温不行,他们的风湿很严重,后面一个法国朋友建议他一定要穿鞋子,才开始穿上类似凉鞋的果冻鞋。(衷心希望他们在逐步改善生活后能彻底避免风湿的困扰)(乌鲁人的服装,花姑娘的真没有!!! )Uros民宿发展的历史岛上没有wifi,没有电视,加上天气不是很好,看不了星星,大家比较无聊,所以吃完晚餐后就在餐厅聊天。虽然外面有点冷,但是屋子里点了一个天然气的炉子后还是暖和很多, Ivan先是用他们的乐器给我们演奏了当地的一些传统曲子,接着又开始娓娓讲述他们浮岛以及民宿发展的一些历史。乌鲁人本来与岸上不怎么来往,自己打点鱼, 搞点生产,也没有市场一说,有什么东西就到外面与别人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到90年代政府才开始关注他们,滕森给他们建了学校,美国人来开了教堂,起先教堂没人去,后面美国人就免费发糖、食物等,慢慢开始有人去教堂了。同时,也开始有逐渐有游人来参观,偶尔给些小费,但是他们根本不认识钱,以为dollor是用来吃的,发现没什么味道,后面dollor就只能用来点火了。再后面他们发现dollor的神奇了,原来什么都可以买,他们在90年代竟然还通过与玻利维亚的边境走私贸易买来了黑白电视机一部,并买了蓄电池,岸上“赶集”的时候就把蓄电池拿过去充个电。有一次他和他弟弟偷偷把电视拆开了,希望能找到电视里的美女,结果什么都没有,所以自从那以后他们不再拥有电视。他们家的民宿历史是这么一回事,大概在13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时候,两个俄罗斯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湖里摄影时船翻了(这也能翻?),啥啥都掉水里了,好在战斗民族比较厉害,体能好,一直游着试图找到岸边,不过你再厉害也拼不过13年前的黑暗啊(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没有灯光)——你这没有人带着能找到岸上? 好在他们头上戴了个小电筒,一直游啊游的时候,IVAN的父亲发现了他们,才把他们救了上来。好吃好喝伺候了两天,这两个俄国人觉得这个岛特别有意思,有旅游开发潜力,所以极力建议他们多造几个类似的房子,把条件整理好点,他们明年一定还会再回来的,而且是带着家人过来,IVAN的父亲好歹答应了他们(反正他知道即使答应他们他们不会再回来了的)。就这样,日子又过了一年,谁知道两个俄罗斯人言而有信,在第二年通过问他们的邻居再一次找到他们家,还带着家人一起来了,这下Ivan的父亲尴尬了,答应造的房子呢? 没办法,临时请了20个邻居,花了2个小时——真的只花了2个小时——在岛上造了一座新的房子供他们的客人来住。这时Ivan他们一家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了,于是开始慢慢开发这个市场,建厨房,购买床铺,购买船只,学习语言(Ivan家除了他们父母外都会讲英文,Ivan还讲法语)。饮用水的问题,期初Ivan都是在河里打水直接给客人喝(确实很干净啊),但是发现客人大都容易生病或者至少也是拉肚子,后面才发现是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才在客人的建议下开始用客人接受的矿泉水和现代烹饪方式(所以我们能吃到头盘,主菜和甜点)故事讲得很生动,我们和台湾人一家都听得饶有兴致,对他们的历史,风俗习惯都有更深的了解。 (晚上聊天的时候,Ivan的小儿子和我们一起玩耍)的的喀喀湖的夜景 (从浮岛上拍到的Puno夜景)回到房间,躺下的时候,发小脚头烫烫的,原来Ivan他妈妈已经把装满热水的瓶子放在被窝里了,真的很周到。由于天公不作美,云层太厚,夜空地没有,日出地也没有,不过从别人帖子里copy过来的照片,看看别人家的星空和日出吧。看看别人家的星空(清晨5点钟的Titicaca湖,骗小伙伴起床起来看日出,可惜天公不作美没看到,不过湖面真的很漂亮)(再看看别人家的日出)La Chica Caliente(火热的姑娘)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在餐厅碰到Ivan的父亲和母亲摆餐盘,蹩脚的西班牙语和他们各种聊天,他们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昨晚的“la chica caliente”——中文意思是 火热的姑娘——怎么样? 我。。。。,我昨晚没有享受这个服务呀?。。。我错过了很多吗?。。。。。? “呃,que? chica?no entiendo?(什么?姑娘?我不懂?)”,“la botella de agua caliente, en su cama, se llama 'la chica caliente' ”(就是你床头的热水,名字叫火热的姑娘),“oh,oh,entiendo ahora,muy dulce(哦哦哦,我懂了,很甜蜜啊!)”,众人哈哈大笑!我们8:00吃完早餐,Eder带我们去把昨天撒的网拉了上来,运气一般,捞到了三条四条小鱼 ,还有一条是小鱼仔,直接放了,说收完网搞炸鱼排的计划落空!Taquile岛实在写太多了,关于第二天的行程,我们安排了去参观另外一个Taquile岛,这个也算Titicaca湖的行程套餐必选项吧。写累了,我就多上点图吧,文字少点。(岛上居民的服装,据说这个裙子有25层)(Titicaca湖最深处有200米,难怪湖水这么干净,像海水一样)(岛上的大南瓜)四 关于去Titicaca旅行的几个建议时间最好还是选在旱季,也就是4-11月左右,这样看星星看月亮看日出日落一个都不会落下,我们此次去虽然行程满满,回忆满满,但是还是有些许遗憾。Titicaca去之前,最好去先去库斯科看马丘比丘,然后搭超贵的火车到普洛(好像要1000多美金,就一晚上),超豪华,体验超赞。抵达Titicaca后在岛上住一晚,第二天再伺机搭火车或者飞机去阿雷基帕。记得防晒,记得拿件厚点的衣服(晚上只有10度以下)神神叨叨向往已久,碎碎念念终究成行——综上所述,我的流水记录完毕,(语文学的差,底子薄,想象力也不行,本流水讲述到此为止,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