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不爱看书的翔哥看到桌上放的厚厚的西班牙孤独星球,天真地假笑着,还真的以为这是我送他的生日礼物。翻开书,他看到了明信片,和上面什么“生日快乐”之类的废话。在我的再三提醒下,他才注意到“机票”上那么具体的信息。是的,这次西班牙之旅(的机票)是我送给翔哥的生日礼物,一切都缘起于他生日前一天卡塔尔航空发给我的促销邮件。上海-马德里,巴塞罗那-上海,3900不到,不买我还是人吗我?不买我不但良心会痛我整个人都会痛!比我从沈阳飞乌鲁木齐还便宜!人生第一次,是贫穷促成了我的旅行。 憋说话,看图这可能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东西,先看点图预热一下吧,各就位,预备——走你马德里艺术也烧脑——索菲亚艺术中心马德里有个著名的艺术金三角,由三个紧邻的博物/美术馆构成,最著名的是普拉多,最包罗万象的是提森博内米撒,最先锋的就是这个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先锋的意思,就是馆藏品大多是19世纪末到二战后的前卫派艺术作品,一般人欣赏不了。我本来已经把它狠心剔除在行程外,但是后来一再犹豫,决定放弃提森,去索菲亚。原因只有一个,但一个就已经足够。第一天到酒店之后休整了一下,我们趁着免费时段赶到索菲亚,发现门口已经开始大排长龙,欧洲的经济果然不景气……不能免俗地,来索菲亚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毕加索的旷世奇作——《格尔尼卡》。这幅镇馆之宝在二楼,排了半个多小时队之后,我们几乎是直奔目标。二战刚开始,德国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突袭中,最先行动的就是德国空军。而纳粹空军地毯式轰炸的第一片试验场,是西班牙北部地区巴斯克的一个小城,格尔尼卡。1937年,西班牙内战正酣,佛朗哥一方得到了德意纳粹的支持。德国自己也在酝酿在欧洲大陆干一票大的,于是刚好借协助佛朗哥之名,在不设防城市格尔尼卡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密集轰炸,作为新战术的第一次练兵。大量的无制导炸弹在这座小城上空如倾盆大雨般落下,而这场致命的“大雨”一下就是三个小时。大雨过后,这里没有天晴,四分之三的建筑被摧毁,1600名以上的平民丧生(德国统计称300名)。但真正使这个小城受到全世界和后世关注的,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1937年初,共和政府委托盛名远播的毕加索创作一幅巨型画作来代表西班牙参加将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展览会。别看呼风唤雨的毕老爷平时想画啥就画啥谁也不屌,一要代表国家了,反而拘谨起来不知道画啥好,本来草稿就是一些画室里的常规主题,但是他一直画得很纠结。直到4月底,格尔尼卡轰炸的消息传开,虽然人在巴黎,但是读了一些相关报道之后,爱国老年毕老爷怒从心头起,画向胆边生,毅然决然放弃了之前的计划,决定把格尔尼卡被袭击的惨状定格。因为绘画风格的特殊性,《格尔尼卡》并不是能够让人一眼能够看懂的画,但是有别于之前,毕加索本人也承认在这幅画中使用了大量象征主义的手法,但他仍然拒绝“解密”这幅画每部分内容的内涵,说“It's up to the public to see what they want to see.(这取决于公众,他们会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网上有许多关于《格尔尼卡》的解析,但学术圈也有很多争议,比如画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牛和马分别代表着什么。有人认为马代表着法西斯,铁蹄踏碎了士兵的躯干,马身上新闻稿般的纹路是他们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恶。更多人认为牛代表着法西斯,就像斗牛场中危险、疯狂、不知疲惫的公牛一样,法西斯拥有巨大的破坏力量。以下是我阅读了一些资料之后个人主观的一点不成熟的小理解,毫无事实证据也不负任何责任,如有雷同纯属英雄所见略同。(因为索菲亚展出的正版《格尔尼卡》禁止拍照,以下图片来自网络,侵删)1.仔细看背景图,画面中的场景应该是发生在室内,左上角牛头后的线条和颜色呈现出了立体空间感。如此大的信息量局限在一个封闭空间之内且只使用黑白灰三色,更加深了恐怖和压抑的气氛。2.我更倾向于公牛(真的是公的,不信你看还有蛋蛋呢)代表法西斯的看法。首先牛偏居画面最左一侧,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且它的面目表情更平和,或者说冷漠,而其它角色面目表情则充满形形色色的惊恐、绝望,甚至到了狰狞的程度。另外,牛尾和翘臀不注意看还以为是座火山,画家把尾巴塑造成一缕浓烟的形象,也可能是想表达它给格尔尼卡带来了硝烟战火。3.位于公牛前方的是一位抱着死去的婴儿仰天哀嚎的母亲,这个非常明显应该没有任何争议,让我想起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外的一些雕塑。在1937年的格尔尼卡,大多数男人已经奔赴前线,所以城市中剩余的人口组成大多是老幼妇孺。另外,公牛、马、还有中间偏右两张脸的方向都是朝向画面左边,也容易将观众的目光引领到这对母子身上。尤其是窗外“飘”进来的那张脸,嘴巴惊愕地张开、眉头紧锁,目光哀伤而关切地注视着她无能为力的人间悲剧。还有说法说画这对母子的手法致敬了很多古典宗教画里圣母玛利亚哀悼圣殇的场景。我持保留意见,耶稣被钉死的时候已经33岁了不是个宝宝了啊而且圣母玛利亚通常都哭得很含蓄……4.再向公牛头部的右方看,不注意的话很难发现那里有一只类似鸟的生物。有人觉得它是受创的和平鸽。额,可能吧。在一些描绘打猎或市场场景的绘画中,受伤或死亡的猎物和家禽经常被塑造出这种颈部伸直头朝上被拎着或头朝下被悬挂的姿态,仔细看画中鸟所在的位置貌似是一个桌角,如果大胆设想这是餐桌上的禽类,说不定画家想要暗示的是这间炼狱般的房间(或者说格尔尼卡)居住的都是手无寸铁过着平凡生活的平民。5.再向右看画面的中心位置最上方,是房间内的白炽灯,被很多人指出是一个眼睛的形状,目击这白日下的罪恶。但灯光和牛、马以及失去孩子的母亲的舌头形状一样,像冰冷凌厉的匕首和电锯一般,带着撕裂和毁灭的力量,好像能刺穿画布,令人不寒而栗。暮光女Kristen Stewart还把这盏灯文在了身上。6.白炽灯下,就是众说纷纭的马了。马张着嘴,很显然在嘶吼,那它到底代表着法西斯还是平民?在很多电视节目中,有马嘶的镜头,回想一下,大多数应该是因为受惊,而法西斯应该是不会被自己发动的军事行动惊吓到的。还有,马的右前蹄呈跪姿,“跪”这个动作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被征服、顺从等含义,不然怎么会有现在常听到的“给跪了”?另外,还有人说这部分也潜藏着一个牛头的图案,膝盖是牛鼻子,马蹄处的圆弧是眼睛……我觉得跟黄山啊张家界的导游解说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再看马的躯干,左边有一个类似一道豁口的菱形,右边一把刺穿了马脊背的长矛,下方还有疑似折断的木棍插入马腹,如此下笔墨描绘马承受的伤痛折磨,应该是想表达它可怜、而不是可憎吧。最后,马的右后蹄上清晰地画出了铁掌,这是人类社会才有的驯化的结果,而疯狂的公牛常常代表着野性,这是不是说,当野蛮与文明碰撞,文明反而脆弱不堪?7.整个画面左半部的最下方,是一个已经被肢解的士兵的尸体。他的左手满是伤痕,有人说是圣伤痕(stigmata)的隐喻,我持保留意见。耶稣掌心的伤痕是被钉子所伤,但画中是划痕或擦伤,而且左边的婴儿、母亲、右下方拖着断腿的人掌心也都有类似的线条,也许只是在说人民饱受战争摧残伤痕累累吧。士兵的眼睛大睁着失去了所有神采,很容易让人想到中文里的成语“死不瞑目”。后边的一条残肢同样布满伤痕,手里紧握着已经折断的利刃,只有一朵小花,是巨幅画面中一丝极其微弱的生和美好的希望。8.在马的右边有两个人,一个是上方窗外“飘”进来的女人脸,同她一起进来的还有一只举着油灯(跟白炽灯比起来显得光芒微弱而且极不稳定)的胳膊。有人说这有点像自由女神举着火炬的姿势,但自由女神只能是第一级隐喻,不可能是终极的。那么这股想要给战争中的西班牙人民带来光明和自由、对抗法西斯和叛军的外部力量到底是谁呢?结合历史知识,大家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9.右下角拖着残肢、衣不蔽体的女性显然是战争的受害者。她一直延伸到帆布右下角的残肢及延长线与延伸到左下角的士兵胳膊及延长线再加上画卷的底边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让看似杂乱的构图趋于稳定。受伤妇女的表情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在仓皇逃命时的惊恐。在我看来,她的表情更像是茫然,她空洞地望着一个方向,仿佛不知道何处才能逃离这处人间地狱。10.最右边是一个陷入困境高举双臂呼救的人。他面前的建筑顶部和困住他的物体边缘,都有类似白炽灯光的锯齿,獠牙一般锋利,让他动弹不得,哪怕身边就是微微敞开的门,也无法逃离梦魇。最有意思的,是他高举的右手。粗略数一下,居然有六根手指,最下方跟手臂重叠的手指貌似是多余的,除非画家有特别的用意。有人说,它看起来很像一家飞机。我信了,尤其是拇指指甲的部分,很像德国一些容克军用机的机头,而多出的手指则跟上方的手指对应,像是机翼。如果这真的暗指一家飞机,那它控诉的当然也是这场惨无人道的空袭对人们的摧残。我个人对毕老爷并没有特殊的热爱,但是因为自己总是偏爱一些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书、电影、还有绘画,所以来看世界上最著名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也算是朝圣一场。虽然毕老爷在我内心深处是一个文艺老流氓的人设,但关于格尔尼卡有一个很热血的段子,不知是真是假:二战期间法国沦陷后,有一次一个德国盖世太保在毕加索的住处看到《格尔尼卡》的照片,便问他:Did you do that? 毕老爷屌不啦叽地说:No, you did.现在,在小镇格尔尼卡和联合国总部通往安理会入口的大厅都有这幅画的复制品,永远提醒人们和平难能可贵、人类任重道远。其实,在我还完全不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时就一直觉得这幅画有点恐怖,在写游记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想起了一部童年阴影《魔方大厦》,里面的人物有很多就像画里一样吊梢眼或者眼睛错位,现在搜到图片一看还是感觉恐怖,要不怎么叫童年阴影呢,打算抽空重温一遍……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还有很多先锋艺术大师的作品,比如达利、米罗的。下面这幅画居然是达利画的,从纪念品店里把它制作成纪念品的数量就能看出它应该还挺受欢迎的,我也挺喜欢,只是单纯不了解任何背景地喜欢。因为入馆晚,我们不懂装懂了一个多小时就离开了,感兴趣的也可以租语音导览慢慢学习。【TIPS】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周二闭馆!*免费时段:周一到周六(周二除外)的19:00~21:00,周日13:30~19:00,想免费时段参观尽量提前一点到,否则会排很长的队*艺术中心的网站还推送了一个很棒的关于《格尔尼卡》的网站,里面有大量相关的研究等,还可以看红外线、紫外线等特殊光线之下的《格尔尼卡》,比如红外线之下可以看到一些草稿的痕迹。这是网址,必看!http://guernica.museoreinasofia.es/en/home
缘起英勇的水手,威武的船队离开了卢济塔尼亚西部海岸远涉迄今无人航行的海洋经过塔普罗巴纳水面历尽艰险,奋力作战超越了常人力量的极限在遥远的异域建立新的王国发扬光大,名满天下——《卢济塔尼亚人之歌》路易·德·卡蒙斯五百多年前,面临欧亚大陆交通不畅以及香料贸易阻断的危机,守望着大陆最西端的葡萄牙人率先出发,向着阴霾密布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进军。从开办航海学校和天文台的恩里克王子,到率领3只帆船绕过好望角的迪亚士,开辟东方航线远涉印度的达·迦马,再到将十字架插上巴西海岸的卡布拉尔,征服果阿和马六甲的阿尔布克尔克,一代又一代葡萄牙航海家前赴后继,在各大洋各方向积极探索,不断挑战和刷新世界尽头,开辟了一条又一条前无古人的航线,从此世界进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卡蒙斯,葡萄牙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国父,在经历了搏击大海的二十年征战之后写下不朽的英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将葡萄牙民族的事迹讴歌成神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正出自于此,欧亚大陆最西端罗卡角的岩石峭壁,成为水手们对家乡最后的记忆,从此他们将驶向冰冷的大洋,探索未知的远方。有的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更多的人则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气势蓬勃的古典诗作和百折不挠的航海家故事,如同璀璨的群星照亮夜空,更激发了熊熊燃烧的中二之魂,必须来看一看这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度——里斯本:七丘山城,航海遗风。迷失在阿尔法玛老城区,漫步高低起伏的道路,听一听古老电车的铃声。在贝伦区流连于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精巧回廊中,梦回大航海时代的光荣岁月。来本菲卡主场领略雄鹰翱翔的英姿,于夜市中品尝本地化的美食。辛特拉:童话宫殿,天涯海角。作为Lonely Planet Portugal 2017最新版封面的佩纳宫,一定要来这糖果色的王国前打个卡。在雷加莱拉庄园的迷宫般的小道和深井中探幽,去欧亚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在呼啸的海风中追忆百年前水手们远洋的风帆。科英布拉:王国旧都,大学古城。这不是有一座大学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大学。来七百年历史的科英布拉大学感受古老校园里青春学子的风采,驻足若昂尼娜图书馆惊叹海量的收藏,最后在小剧场听一曲明朗悠扬的葡国国粹Fado。波尔图:波特美酒,河畔明珠。充满神秘魔法气息的莱罗书店,天堂阶梯在回旋。徜徉于古老广场和中世纪教堂中,喂喂鸽子,看看杜罗河畔唐路易斯一世大桥上车流如梭,彩色的游船同夕阳下的利贝拉码头区交织成梦幻画卷,于酒窖中小酌红白美酒。马德拉群岛:巨星故乡,灿烂千阳。葡萄牙仅有的两个海外自治区之一,不为人知的秘境小岛,C罗的家乡。鳞次栉比的建筑依山而建,丰富的户外徒步路线提供了攀登高峰以及亲近大西洋的好机会,各色绚烂旖旎的热带鲜花植物点缀全城,享受一场完美的视觉盛宴!
开篇忙死啦忙死啦忙死啦嗯,本来不想抱怨忙的,但是看了看之前的游记,不抱怨忙好像不是我的风格,所以抱怨一下应应景吧最近不但忙,还不是很开心,一堆破事儿烦死,单位的事儿,家里的事儿,各种事儿,本命年还是要小心些啊,讲真,这一年但凡是可好可坏的事情在我身上都会往坏的方向发展,本命年快快过去吧10月11日回国,10月16日动笔,嗯,以往回来基本都要半个月二十天才能静下心来动笔的,也算破了自己的纪录啦为什么这次这么快,首先是因为爱尔兰真的超赞啊,大大超出我的一切想象,在我心中去过的国家中跻身最赞的第一阵营其次是拿出爱尔兰大牛人奥斯卡王尔德的鸡汤金句“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与大家共勉,人生本就短暂,不能每天沉浸在蝇营狗苟的烦恼之中啊下面拿出写游记三大名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动笔了就是好同志嗯,就是这三句,是不是很有气势,很牛X的样子大家等着小张胜利的消息吧~今天是2018年12月03日星期一,游记完工啦,1306张图片加67870字,算是速度比较快的一回啦,看了看去年国庆的游记是12月底才写完的,但是爱尔兰太冷门了,想着应该没有多少人看吧,但是真的大赞,强推爱尔兰,感兴趣的朋友跟着小张,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国度吧上论坛首页啦,感谢感谢,开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