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
3450
15
19
作者:霜飞惊鸿
先上暖场视频——阅读说明:本游记以日记形式为主线,文中黑体加粗字体为旅行日记原文,蓝色字体为后期看图写话添加说明。——总而言之,就是一篇流水帐。第一站——海德堡7月7日——对讲机惊魂终于旅行模式再次开启——德捷奥古城&乡村自游行。 7月6日21:00阿蒂哈德航空公司航班从成都经阿布扎比到法兰克福。一切似乎轻车熟路,到阿布扎比只有一个多小时转机时间。 重过安检时阿联酋检查员让我从背包里取出对讲机,又开盖又卸电池,然后又交给疑似检查组长,还又反复打电话请示,当时把我们弄得紧张又懵圈,反复解释我们要去自驾用对讲机联系,折腾了十来分钟,终于还物放行。 我们后来回忆分析,检查员反复问了几次"ls this one?",我们反复不加思索回答"Yes!"对方一定奇怪为什么对讲机只有一台,会不会是XX装置,——因为我们两台对讲机是分别两家携带的,而另一台没被检查到,联系到中东近来的XX主义形势,如此警觉也属正常。 当地时间7月7日早晨7点,我们平安降落法兰克福机场,直接从Sixt提了两台预订的夏朗开往海德堡。 这两台夏朗将伴随我们6天的行程,——从法兰克福到纽伦堡采用自驾游方式。 为方便停车,我们选择入住海德堡城市中心智选假日酒店,这里去老城步行约10分钟,去内卡河边步行约5分钟。虽然两程航班不停地吃吃睡睡,但实际上我们已有近十三个小时没有安安稳稳的吃东西和睡觉了,到酒店放下行李便到海德堡老城去觅食,在一位热情主动的当地女士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这家著名的Vetter餐厅,上了两份套餐+啤酒——瞬间成了豪放的肉食动物。
不过孩子们更喜欢的还是Icecream,国外的冰淇淋总是更赞更实惠。 办好入住,去找地方吃午饭,出门又见过街神器。 顺这条路过去就是内卡河了。 河里的游艇都靠南岸停泊,北岸的绿地看起来开阔清爽。这是海德堡城区可以通车的公路桥之一,——好吧我知道你视线不在桥上北岸依山而建的房子,全是河景别墅哦。 路边一家酒店二楼天台上正举行婚礼。这就是海德堡老城的主街。本来网上查了一家推荐特色餐厅,找过去遇上休息——德国人做生意也太随意了——一位当地大姐主动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然后给我们推荐了一家当地人喜欢去的餐厅,并在我们手机上输入了店名——VETTER。一进门就看见这两个大家伙——自酿啤酒的罐子。有自酿啤酒自然得配猪肘和香肠——好大一锅硬货——没事我们人多力量大,不过最终国人表示“食力”不济,一半打包带走。 吃太饱了再疲倦还是得消消食,在老街转转。这是海德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圣灵大教堂。海德堡本土创立的国际品牌——凌美钢笔。 这个是不是中国的杨琴?——其实杨琴也是明代从波斯传入中国的。 人多的地方总是有街头乐队。吃饱了最大愿望就是补瞌睡,午觉睡到晚八点,酒店楼下就有EDEKA超市,里面东西很丰富特别是食品太资本主义了。 九点过了太阳才下山,内卡河边走一走,凉风习习,景色宜人,古城的夜晚不喧嚣,也不清冷,刚刚好。晚安,海德堡7月8日——精彩的车博,失望的血拼 按计划,今天准备先去斯图加特的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参观,然后去麦琴根的购物村血拼。两个点相距不太远,从海德堡过去基本是一条线。 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爱运动的团队晨练是必须的。经过一夜憨眠,满血复活——朝晖灿烂的内卡河畔晨跑感觉体力加成,小公园的健身器材质量上乘、可玩性上佳。 酒店的早餐很对孩子胃口,简约而不简单。 自驾从海德堡去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沿途田园风光很赞,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真的是高速而规矩,让你感受到驾驶的愉悦,柴油版夏朗的动力充沛,Google 手机导航精准,对讲机在两台车间的联系及找车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昨天的惊吓值了。 奔驰博物馆建筑内部仿照人体 DNA 建造的标志性双螺旋结构呈现了品牌的历史和经典。随着科幻色彩的电梯向上,耳边也完成了从汽笛到马蹄的声音转换。从顶层慢慢向下,将领略汽车如何向更快更流线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一个品牌,代表了一个行业,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缩影。1450 多件展品共同缔造出详尽的梅赛德斯-奔驰印象,其中 160 辆展车中不乏 50 年代鸥翼跑车和银箭等曾影响整个时代的传奇车型。孩子们边用中文讲解器扫各展区和车型信号听讲解,边愉快地感受着奔驰文化,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奔驰博物馆成人票10欧,未成年人免费。可以租到中文讲解器——这大大增强了参观的效果。电梯的科技感十足,仿佛进入科幻电影中。顶层展示的是最早的轿车的诞生。画面右边展示的是戴姆勒1883年发明的单罐发动机,中间这台是戴姆勒发明的第一台四轮轿车,而左边这台是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台三轮轿车。这一段长廊展示的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博物馆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设置了两参观主线:一条是按时间顺序分为七个阶段讲述品牌发展的历史,一条是按五个收藏区域展示品牌产品的多样性。这个展区展示的是梅赛德斯品牌的诞生。这台蓝色的轿车是1902年出厂的梅赛德斯Simplex,标志着从此以后梅赛德斯奔驰就成为世界上运动性轿车和豪华性轿车的标杆。这个展区,展现了梅赛德斯产品的多样性,不仅只有轿车,还有大巴、Wagon、Van等,体现了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一区域展示的是奔驰的卡车。从奔驰博物馆楼上可以看到他的邻居——戈特里布·戴姆勒球场,也是以汽车发明者之一戴姆勒的名字命名的,是德甲劲旅斯图加特队的主场。而主球场旁边这么多绿草如茵、设施先进、条件完备,甚至足以让中超许多球队的主场汗颜的训练场,也令身为球迷的楼主大流口水。这个展区是展示的1945-1960年奔驰开创的造型多样性的年代。这台就是著名的精典——奔驰300SL鸥翼门,诞生于1955年。这里展示的是功能多样的卡车。展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运用的安全气囊技术。这个展厅展示的是一些奔驰与名人在关的车辆。这台大巴是当年联邦德国获得世界杯冠军时奔驰公司专门为球队订制的一台展览车,——现在你可以上去坐一坐,开一开(当然不能开动)。这下面的区域展示的主题是银箭——竞赛与纪录。这个角度看起来就象是身处风驰电掣的赛道之中。两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小伙子,除了手里的鸥翼门车模,你还收获了什么? 这张应该是我们这次出行的第一张全家福了,一共是四个家庭7大4小共11人,一个小团队。比较起来,麦琴根购物村的体验恐怕只能用失望来形容了。比起前年我们去的佛罗伦萨The Mall,这里的货品看得上眼的相对少一些,折扣的力度要差一些,唯一突出的是人要多很多——真是有点儿费解。购物村的泊车自动缴费系统,算好时间付费,取停车票。走的时候把停车票插进闸机,抬杆走人。回酒店拿出鸥翼门出来把玩,做工还挺细。7月9日——城堡老桥古街,公交大学新园 为了坐公交去海德堡城堡,去仔细研究了一把海德堡的公交自动售票机,系统默认语言是德语,可以选英语,可以选择买单次票、一日票、5人团体票、城市通票等票种,比较了一下,我们选择了单次票,每人每票1.3欧,可以在60分钟内乘两次公交。 我们乘33路公交到达王座山脚下,可以乘齿轨火车上山,我们看到排队坐火车的人比较多,google了一下步行上山也就十多分钟,就果断开爬。沿着阴凉的石级而上,路旁有不少老建筑,栅栏、邮箱都透着岁月的痕迹。到了半山有一个大平台,可以俯瞰海德堡全城。平台旁边就是海德堡城堡,城堡始建于13世纪,在1537年和1764年两次遭受雷击,并在三十年战争和大同盟战争中损毁严重,逐渐形成今日的格局。城堡内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桶(Grosses Fass),因为战争原因,这也是城堡内反复建造的大小相似的第四个酒桶了。如今的酒桶于1751年建造,总共可装下221726升酒。旁边还有一个所谓的“小酒桶”(Kleines Fass)。城堡内另有医药博物馆,展示了数百年前的药学。我觉得跟我们的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宫殿庭院中有一座红色的凯旋门,虽然规模不大,却因是一夜之间建造的,而颇具浪漫色彩,这是1615年时,Friedrich五世送给她妻子20岁的生日礼物。孩子们早上劲头足,上山很快就冲到前面去了。体现出陈旧感的铁栅栏、邮箱、铁椅,引起了拍客的兴致,很快就落在后面。虽然不太起眼,但这就是海德堡城堡的外城门。从这个平台的栏杆边,可以俯瞰整座海德堡城。半山掩映内卡河,一城古屋红瓦檐。雄鹰翱翔这方天,不觉飘落八百年。城堡里建于1751年的大酒桶。这棵树后面的小门进去就是个小医药博物馆。可以乘小火车上下山,海德堡城堡实际上是位于半山间。这是山上的小火车站外,山上并没有什么景点,并且周边林木高大,视野并不开阔。还是乘小火车下山吧,车速较慢,出了这段山沟,又可以看到古城。快到山脚时会穿越一段隧道。从“时空隧道”出来,直接穿越到中世纪。往下走不远,就是海德堡老桥。桥头的铜猴,也是海德堡的标志之一。海德堡老桥,也是一个民间艺术长廊。连心锁看起来锁还挺新。老桥上遥望王座山上的海德堡城堡。一上午时光已过,原路步行沿主街返回酒店。这大哥的“沙”皮狗雕得可是维妙维肖。
晚饭后准备去海德堡大学,按图索骥,日落时分步行半个多小时,穿过内卡河来到一片散布在草坪间的建筑群间,没有围墙大门、也没有标志性建筑,只是不太高大的现代楼幢上标着的编号,还有交叉小路口标着教学楼、实验楼的路标,体现着这里是一座大学校园,怎么也想向不出这是一座最古老的德国大学。放暑假了校园里很冷清,但我们有幸遇到几个亚洲面孔,一句“Can you speak Chinese?”回一句“什么事儿?”随后表示她们是中国留学生,解除了我们的疑问,原来这是海德堡大学的新校区,历史悠久的老大学就在我们每天逛的老街旁,只是我们没走到地方。她们在地图上给我们仔细指示了老大学的位置和值得参观的建筑,让我们明天上午又有了有意义的目的地,有同胞真好。路边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正在进行涂鸦创作。傍晚时分,约上小伙伴,来一场即兴的足球,不亦乐乎。在热爱运动的国度,有河的地方,一定少不了水上运动。看,这一箭离弦,便劈开了内卡河的粼粼波光。我们沿另一座公路桥跨过了内卡河来到北岸。暮色中,跟着地图找到了这里——说好的历史悠久的海德堡大学呢?看这路牌,的确是座大学的所在。后来遇到了两名中国留学生,解除了我们的疑问,原来这是海德堡大学的新校区,历史悠久的老大学就在我们每天逛的老街旁。她们在地图上给我们仔细指示了老大学的位置和值得参观的建筑,好吧,明天还有半天时间,可以去看看。回酒店可以乘24路有轨电车。 对了,一件事必须记录下来,回酒店的电车上,遇到一位轮椅哥,我们阿捷主动帮助其上下车,改变中国人海外形象从我作起,传扬正能量必须的!第二站——罗滕堡7月10日——海德堡大学生活体验,到达童话小镇今天准备第一次转移根据地,驻地从海德堡迁往罗滕堡小镇。因为昨天去了海德堡大学新校区,获悉了老校位置,今天还可以用半天时间了却参观老大学的心愿。另外,前天在麦琴根购物村的失望,可以在海德堡老街的门店扳回一些局面。事实上也是如此,上午半天女人们扫街还是小有成就。 住了三天,要换地方了,这家酒店位置不错,停车方便,离老城也近,并且虽然我们房间窗外对着一个交通枢纽路口,但没觉得吵闹。多肉和花,若不是在旅途中,可能会买些回家。各色各样的巧克力,若是不怕胖的话,可以挨个尝尝。中午我们找到了海德堡大学食堂,进行了午餐体验,食堂是对外开放,我们端着盘子随着学生和非学生一起排队选菜饭,称重付钱——每公斤48欧——然后在树荫下的长条桌上用餐,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海德堡大学食堂前,来游学的亚洲中学生。和学生一起排个队——其实一半都不是学生——体验一下学校食堂。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Universitaet sbibliothek,缩写为UB)就坐落在海德堡大学老城的精华地段-大学广场(Uni-Platz)旁;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藏书260万册,其中拥有6000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和极为珍贵的14世纪手本。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排第5位。图书馆同时对市民开放。图书馆的巨大建筑设计来自卡尔斯鲁厄的约瑟夫·多姆,他采用了所谓的日耳曼风格主义(从16世纪晚期开始兴起的一种日耳曼风格的建筑装饰方式)的理念,同时将其与“青年风格”(新艺术风格)的元素结合了起来。这幢建筑,就是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尽管看不懂,但还是可以进去感受一下。终于看到认识的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学生活体验结束——其实主要是体验食堂——准备回酒店取车离开海德堡。 接下来,开车离开了古典而浪漫的海德堡,前往罗滕堡小镇,预订的酒店位于小镇中心区域,车子停进了酒店自家车库,车库门很特别,是电动撑蓬式开启的。 在一家温州人开的港式中餐馆吃完晚饭后,就开启拍照模式,幽雅的城堡后花园、夜幕下的步云莱、更夫巡游,还有一台会跳舞的汽车,都让我们觉得这个小镇精致、休闲、古典而新鲜,不愧为著名的童话小镇。时间晚了,只逛了较小的范围,明天再慢慢游。从海德堡开车去往罗滕堡。左前方有架协和飞机的地方是辛斯海姆博物馆,没有安排参观这里,飘过。这个路口过了就进入罗滕堡镇了。我们在罗滕堡订的住宿属于民宿式酒店,提前预订了车位,因此我们的两辆车可以停在这个一楼的车库里。左边这个车库门是向外上方撑开的电动门,历史和现代结合得天衣无缝。房前有一口老井。一点不怕生还贪图享受的喵星人。午餐是在这家温州老板开的餐馆——莲花楼吃的,出来几天了,还是想吃顿中餐了。雅克布大教堂。罗滕堡全城的沙盘模型几名当地孩子在玩“空竹”——这个中国传统的玩具,现在国内的孩子可能都很少玩了。进入这个童话般的小镇,令大小伙伴们分外兴奋,开启拍照模式。黄昏中的童话小镇。罗滕堡的后花园。陶伯河谷中的小教堂。夜幕降临,镇上的守夜人带着游人开始巡游——更夫巡游是罗滕堡的传统节目。(手机视频截图)广场一隅跳舞的特斯拉——随音乐节奏舞动的鸥翼门。(手机视频截图)半木结构建筑,以交叉的斜木条装饰的外墙,坡面的屋顶,辅以精心装饰的花箱、色彩斑斓的窗台,就是罗滕堡典型的民居风格。罗滕堡的市政厅和广场。下面这个Y形路口是罗滕堡的标志——步云莱。灯光下的橱窗里精致的商品和陈设,吸引住游客驻足观赏的目光。夜色中的步云莱——静谧而精致的罗滕堡。7月11日——寻找封面照任务之一——步云莱罗滕堡古城始建于公元9世纪,12世纪首次修筑城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罗滕堡作为帝国的自由市,商贸活动非常繁荣,罗滕堡也因此而盛极一时。这座小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多次战火的洗礼,然而幸运的是许多古老建筑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让今天的罗滕堡仍然充满了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情调,这也正是如今人们如此喜爱这座小城的原因。 罗滕堡最出名的传说是,1631年,代表天主教的瑞典皇家军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罗滕堡,并打算毁灭罗滕堡。天主教军团首领蒂利将军放言,如有人能喝下5公升的酒,就可以使挽救罗滕堡,结果罗滕堡市长努什奋力将酒喝下,使得这座小城和小城的人们免受灭顶之灾,而那位酒后昏睡了三天三夜的市长,自然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罗滕堡夜雨初晴,晨练的父子。我们住的酒店的餐厅,虽然不大却很整洁,早餐也不错。夜里罗滕堡下起了雨,早晨雨暂时停了 非常凉爽,女人穿上旗袍在这美丽的童话小镇游览,给小镇带来一股中国风。罗滕堡的房子主要为尖坡屋顶,鳞片状的瓦片,喜欢用横、坚和斜的木质条纹装饰外墙面,每家的墙面色彩鲜艳而又各异,热爱生活的人们在窗台和门前装点了姹紫嫣红的鲜花。 房子显得艳丽而精致。而遍布城里的高大钟楼,则是标志性建筑,钟楼下有可容车辆通行的门洞,每座钟楼上的钟各不相同。为了防御外敌,罗滕堡修筑了两道城墙,内墙上部有栈道和射击孔以便士兵布防。城南的比尔兹要塞在护城堤前设置了园形堡垒,易守难攻。
在这种风格的房间和陈设中,中式的旗袍也很搭调。于是罗滕堡的老街上刮起了一阵“中国风”。盔甲人偶自然吸引了男孩子的目光。两边建筑彩色的外墙,让你仿佛置身于水彩画中,真正的童话小镇。步云莱的明信片角度,中国风的画风可能不常见,但也颇觉和谐。这个——“民国风”混搭?钟楼下的门洞,也是另一幅画的画框。热爱生活的主人,总是用心装点生活,一花一草一窗景。各位游客,这就是具有防御功能的罗滕堡的内城墙,让我们上去看看。——这解说词配得合适吧?站在墙腰上看,向外果然设计了许多射击口。这里是城南的比尔兹要塞,有一座圆形的堡垒,可以向四面八方射击,外面又设了护城河,防御力很强。我们的行程手册上封面有我手绘的三幅风景画,其中第一幅就是照着孤独星球之德国册封面手绘的罗滕堡的布云莱街景,突发奇想这次旅行要集齐这三幅封面画的同角度照片。第一个任务看来最简单,不过要找好角度、等好的光线、人车少的时机还是要有耐心。完成了这个任务,没想到接着完成了一个附加任务,就是沿越往上越窄、最后只能一人侧身穿过的楼梯上到市政厅塔顶,拍摄LP之中欧册封面——罗滕堡的俯瞰角度,只是遗憾当时空间小、风大、激动,手机拍的照片留了半个指头影子。
找到一个人、车相对较少的时机作了定格,但光线不是太好。房顶上的“朦胧睡眼”市政广场边的少年小提琴乐队演奏,认真可爱的孩子们。圣诞老人派大礼了!用车装来的。登上市政厅的塔顶,可以俯瞰全城。楼上的办公室,楼板和梁柱都是木质结构的。越往上越窄,最上面只有一个洞口,从八十度左右的陡梯爬上去。塔顶的平台也是相当的窄,除去中间的塔尖,周围一圈只能容1人通过——恐高者慎入,这上面风也很大,帽子可别戴了。寻找封面照之二午饭后准备找个超市补充些食品,古城里没有大超市,问了一下往东城外有一个加油站对面有个大超市。在这个邮政商店里我们看到一个做得比较精巧的玩具,拿起来仔细一看,我笑着读到“Made In China.”店员见此情景也乐了。这是东城门城外的房子感觉要新一些,左前方就是超市了。采购结束,返回城里。这就是我们住的酒店的接待处,也是罗滕堡典型风格建筑,这棵树很童话。墙上展示的是酒店楼房的建设过程。铁艺也是罗滕堡的特色民间工艺。傍晚时分,穿出城墙,来到陶伯河谷上,坡上苹果林、坡下葡萄园,谷中低地处暮光中的考伯尔策勒教堂,留下了我们这个古镇最后的一段记忆。守夜人又准备表演了。太阳西下,这个时段的光线把彩色的建筑衬得更鲜艳。我们已经习惯罗滕堡这种慢生活节奏,儿子手里的冰淇淋看来有一支是我的——收起相机。傍晚城外的陶伯河谷坡下一大片葡萄园。这只蜗牛又大又萌。河谷中的考伯尔策勒教堂。霞光给童话小镇披上了更炫烂的晚装。城墙外还有一个游乐园,熊孩子又可以撒撒野了。明天即将告别这座美丽的童话小镇,继续我们的行程。第三站——布拉格7月12日——惊鸿一瞥纽伦堡,阵雨洗礼布拉格 今天将第二次转移根据地,也将暂时离开德国到捷克境内。因为中国的驾照在捷克未官方认可,最早我们曾打算在罗滕堡还车,到布拉格采用包车形式,但是罗滕堡没有Sixt租车公司的门店,我们于是把还车点改在了纽伦堡,预订的到布拉格的包年也在这里来接我们。两台车司机都是中国人——刘师傳和小徐师傅,来捷克十多年了。按约定,可以载我们到纽伦堡的一个景点游览,然后再去布拉格,我们选择了带孩子去玩具博物馆。离开美丽而精致的童话小镇——罗滕堡。手机上的谷歌导航还是相当精准。夏朗的多媒体系统可以通过蓝牙播放IPad上的音乐。看看德国的施工路段的警示设置和导向分流。几乎没有扬尘,地面估计是定时洒了水。进入纽伦堡市区,这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纽伦堡是中世纪多位德意志皇帝诞生和居住的城市,有浓厚的历史 气息。曾经是德意志的玩具制造中心,被称作是欧洲的“玩具都城”(Toy capital),目前市内仍有别具特色的玩具博物馆,而每年在此地所举办的纽伦堡国际玩具展(Nuremberg International Toy Fair),也是玩具产业最重要的商展之一。(摘自百度百科)还车之前要把油加满,这里我们两台车走散了,然后找还车点路口在维修,多耽误了半个多小时时间,致使我们还车时间比预订的晚了十多分钟,这十多分钟也增加了额外的收费,——德国人是要较真的。来接我们去布拉格的车也来了,一白一黑两台奔驰商务车,师傅是旅居布拉格多年的同胞。按照租车协定,在到布拉格之前,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途经景点让车送去浏览。我们就选择了纽伦堡玩具博物馆。纽伦堡玩具博物馆成立于941年,展示了欧洲玩具的发展史。这里也可以租中文讲解器,孩子们看得很兴奋,大人们也啧啧称奇,各种精巧别致的火车船舶模型、栩栩如生的玩具小人,特别是火车站的沙盘模型简直是真实火车站按比例的缩微版,还有我们称之为西洋镜的立体景观视镜。博物馆的三楼是游乐室,其中有一盘桌上足球和一盘桌上冰球,大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玩具博物馆的门脸并不太显眼。博物馆里工作人员很少,印象中好像只有售票台有位大婶,这里可以租到中文讲解器。这个区域展示的是中国的人偶,清代的。每件玩具都既有历史成就感,又做工精致细腻,很有收藏价值和把玩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型火车站场景。一个世纪前的“西洋镜”。桌上足球桌上冰球 玩具博物馆出来不远就是集市广场,周边有圣塞巴都堂、大天主教堂等建筑,我们进大天主教堂去看了看,教堂不算大,但很肃静。纽伦堡集市广场在天主教堂圣塞巴都堂集市广场上的街足少年。离开纽伦堡,车子送我们向东前往布拉格,今天我不开车,可以打打睦睡,然而沿途景色不太愿意,我得抓起像机一路咔嚓咔嚓,德国和捷克边境并无明显标志,只有一块欧盟的标牌。从纽伦堡到布拉格大约两个半小时车程,终点设在布拉格尤卡布拉公寓酒店。在应急车道的作业车,专门跟随了警示车,设置了醒目的警示标志。进入一个小停车区休息片刻。这辆车后箱成了“狼窝”,从裤子看来这位主人是动物保护主义者。路边欧盟的标志牌标志着进入捷克共和国境内。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布拉格,预订的酒店位于老城区步行街内,车子无法送我们到酒店门口了,我们一部分人去找酒店,一部分人下行李,就在这个时候,下起了阵雨,刘师傅和小徐拿出车上所有的4把伞为我们和行李遮雨,让我们雨小了再走找到酒店后,又和我们一起把行李搬到酒店。非常感激这两位司机同胞,不是把我们扔下一走了之,而是很负责很耐心地把我们其正送到目的地。而这突如其来的阵雨又好象是布拉格欢迎我们的洗礼。进入布拉格市区。初见伏尔塔瓦河和布拉格典型风格建筑。这是布拉格著名的“跳舞楼”。路过布拉格国家剧院。到达尤卡布拉公寓酒店附近,因为酒店位于步行老街内,车只能开到这里,距酒店约一百米远,我们两个人去找酒店,其余人把行李下下来,两位师傅帮着把行李下下来后,并没有开车离开,还等着我们找酒店。这时下起了一阵雨,两位师傅连忙拿出车上所有的伞,将行李和人集中在一起避雨。在找到酒店后,两位师傅又帮着把行李送到酒店,身上被雨淋湿一大片。实在令我们感动,说中国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冷血动物的人被直接打脸。晚上,在这家公寓式酒店,我们从超市买了菜用带来的火锅底料一起弄了水煮,开了葡萄酒、啤酒一起小聚了一餐。我们四家人分别入住了楼上楼下两个套间公寓,活动空间较大。在酒店式公寓,有厨房餐具,可以自己动手,弄一锅水煮。毕竟不是中式餐具,不成套路(筷子是自带的),但味道是正宗的川味,——狼籍的空碗可以证明。7月13日——圣维特教堂气势恢弘,查理大桥文艺气浓布拉格,捷克共和国首都,也是捷克最大的城市,人口为118.3万,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跨伏尔塔瓦河两岸。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更占优势。晨跑,向着刚刚醒来查理大桥,踏着老街油亮的街石,不失为一种快乐。我们住的酒店位于老城广场附近,距查理大桥也只有5分钟步距,早上七点以前街上人不多,太阳刚升起,查理大桥上风挺大,吹得桥头栏杆上挂的连心锁仿佛都在晃动,有轨电车从桥边楼房门洞里穿过,伏尔塔瓦河在城里静静地流淌,水里稀疏游走着几只天鹅和野鸭,随着太阳渐渐放亮,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查理四世的雕像矗立在大桥桥头。伏尔塔瓦河对岸就是布拉格城堡。桥头的铁栏杆上挂满了连心锁。我们来的时候布拉格白天气温只有十度多一点,穿上皮肤风衣风吹起来还有点凉嗖嗖的,为此我们还去一人买了件卫衣保暖。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你一生的幸福,桥上的一尊铜像的某些部位已被游人摸得发亮。其中桥右侧的第8尊圣约翰雕像,是查理桥的守护者,围栏中间刻着一个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当年圣约翰从桥上被扔下的地点。(——百度百科) 看见顶楼一家露台花团锦簇,完全是就是一捧大花篮。上午我们穿过查理大桥,一路往西北方向,经过列侬墙、圣尼古拉教堂,从新城堡阶梯爬上佩特任山,这里就是捷克总统及国家机关所在的布拉格城堡。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城堡中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是整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圣维特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灰黑色哥特式建筑,号称能触到上帝足尖的建筑,人们对她能做的除了仰视,还是仰视,为了照全整个建筑,我甚至只能趴在地上。而细节上面,从大门上的拱柱到直插云天的塔尖,无不精雕细刻、耐人品味。布拉格城堡也是城市的观景台,在这里,整座老城尽收眼底。风化的砖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种面包筒冰淇淋是布拉格的特色。特点就在于这个“甜筒”是这样烤出来的面包筒。冰淇淋口感也还不错。这长长的石级就是新城堡阶梯。阶梯上转回头可以俯瞰布拉格老城。已经来到布拉格城堡区域,这里是捷克国家机关和总统办公所在地。正好看到总统的座驾进入城堡。仪仗兵、卫兵立即就位。排队经过安检后,可以免费进入城堡区域参观,而进入圣维特主座教堂参观是要付费的。这就是高大雄伟、气势恢弘的圣维特大教堂。牛仔同学采用这样虔诚的方式,不是为了膜拜大教堂,而是为了手机镜头能收完整个主楼,——足以体现大教堂的高大。不仅仅只是高大雄伟,大教堂的细节也令人叹为观止。 而布拉格城堡也是老城的观景台,一城黄墙红瓦尽收眼底。返回途中经过查理大桥,这里已经热闹非凡,大桥除了是伏尔塔瓦河的观景摄影平台,还是布拉格民间艺术的展示台:有不少商贩在摆售布拉格风景的画作,其中很多是当地画家的手绘作品,甚至有人现场作画;一曲悠扬的小提琴、一组多声部的男声小合唱、4个人的小型管弦合奏,至少在我这种乐痴听起来是悦耳悦心,感觉他们既是表演挣钱,也是自得其乐。转过正在修缮的天文钟,有着标志性双塔的泰恩教堂映入眼帘,这里就是著名的布拉格老城广场,白天的布拉格广场游人如织,甚是喧嚣,同样也是民间艺术表演场。正在维修的天文钟,没运气看到精巧的报时演示了。双塔的泰恩教堂是布拉格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日暮时分,再次来到查理大桥,夕阳为城堡、大桥,甚至游人镀上金色的光晕,又是另一种风景。暖色的河光、恋人镶金的轮廓,让这张抓拍的照片定格了温馨一刻。而转到顺光的另一岸,则把老建筑的色彩映得更加鲜艳。夜幕降临后,我们又穿过伏尔塔瓦河来到莱特纳公园的高处欣赏布拉格城夜景,但感觉树木有些遮挡,全城的光照效果也不如想象的好,相对来说,高处的布拉格城堡和广场上的泰恩教堂夜晚光亮效果还不错。7月14日——寻找封面照任务二——伏尔塔瓦河畔 早晨七点钟的布拉格广场仅属于早起者,除了觅食的鸽子,就只有环卫工人了。带着儿子跑跑步,复习一下羽球挥拍动作,晨曦中独享大半个广场的感觉真不错。 昨天一天下来,计划游览的景点已经大部分去了,只有三个景点没去,第一个是伏尔塔瓦河游船,考虑了一下性价比并不高便取消了,第二个是皇家花园,就在布拉格城堡旁边,昨天时间不够错过了这个景点,今天再单独去一趟有点不值。还有一个景点是佩特任瞭望塔,这是布拉格城的最高观景铁塔,是日落时分拍摄布拉格城堡和老城区域全景的最佳高点,我们酒店过去步行要40多分钟,可以乘公交然后要坐缆车上山,再乘电梯上塔,过程比较周折,加之今天是阴间多云天气,登塔观景的效果会打折扣,因此也放弃了,所以这一天的任务可能主要是逛逛街了。上午把孩子送去参观了一下乐高博物馆,然后陪LP逛逛,布拉格主要商业街应该是巴黎街,大多数著名品牌在这里有店铺,总的来说布拉格的商品价格在欧洲相对算低的。 这里是布拉格的乐高博物馆,外部正在重新装修,使得门脸显得更不起眼。不过进去以后玩具还是非常丰富,可以让孩子玩上一、两个小时。当然最后少不了要带走一两样作为纪念。布拉格街上有轨电车与无轨汽车共用道路,这辆是比较老的型号。华为的海外发展战略还是比较成功。都说查理大桥要走九遍,我走了几遍来着?桥上总不乏虔诚的游客。 又到了寻找封面画角度的时间,经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行程手册封面布拉格绘画应该是在伏尔塔瓦河西岸、查理大桥以南的河边取的景,我与儿子一起沿着穿过查理大桥沿河向南边走边对照取景角度,最终发现河里有一条隔堤挡在取景位置,我们认为取景点一定就在隔堤上,或者是从河里船的顶层取的景,这两个位置我们都没办法到达,于是找了一个接近的角度拍下照片,看来这第二个任务难度增大了。 找角度的时候在河边坎帕公园发现三个光屁股小孩的铜像,非常可爱,惹得不少游客摸着光屁屁合影。而这个公园的草坪上或情侣、或朋友、或家人一起悠闲地坐着躺着,享受着傍晚慵懒的时光。这位隔河朝着布拉格老城祈祷的长者是谁?原来是Sri Chinmoy(中译名钦莫伊),国际和谐的推广大师,他以多种活动去启发和服务人类,如人道救援、音乐会、举重、长短跑等运动和艺术、写作等。(据百度百科)这样肥美的光腚,自然勾引游人抚摸至油光锃亮。这一片绿地,就是坎帕公园。这位手风琴手的演奏也是在为自己的光碟打广告,在欧洲旅游城镇,这样的形式很常见。 我们今天早早吃过晚饭,沿着伏尔塔瓦河和两座桥转一转,向布拉格美景告别,明天将前往克鲁姆洛夫。圣维特大教堂——全城至高点,似乎真能触到上帝足尖。这里是著名的鲁道夫音乐厅。卡夫卡博物馆门口著名的撒尿机器人。天色已晚,街头乐队仍然很卖力地演奏着自己的乐曲。街边墙上挂着查理大桥十四世纪时的画像。守护了大桥六百余年的卫士,昼夜不休。伏尔塔瓦河畔的历史文化名城——布拉格。第四站——克鲁姆洛夫7月15日——遭遇捷式堵车,适合发呆的阁楼 早晨吃完早饭,收拾好行李,把公寓酒店的餐具清理归位,垃圾倒掉,关好门窗,把钥匙和入住登记表交给门厅值班员。接我们去CK的仍是刘师傅和小徐两台车,十点过离开布拉格去CK,途中计划了去胡波卡城堡和百威酿酒厂。早晨起来,牛仔还用平板看了看网校的录播课程,总算没放弃学习。清理好公寓房间,锁好房门,准备离开住了三天的临时的家。——院里的绿植很茂盛。离开时不用查房,把钥匙交给门厅值班员,这个表要填好由房东交当地警局备案。我们联系的还是由刘师傅和小徐两台车送我们去克鲁姆洛夫。渐渐驶离布拉格市区。 车子开出布拉格大约半个小时,在3号公路上遭遇了车祸引起的堵车,单向双车道排着长龙,不过驾驶员耐心都很好,不紧不慢地往前跟着挪动,没有左右穿插的,也没有按喇叭的,有一台小车在我们右侧车道并行,后座上的两个小朋友不停地跟我们笑着招手,我们也回以微笑招手,好像他们并没有觉得堵车很痛苦而自得其乐。就这样排了半个多小时,小徐在GPS上搜了一条绕避线路拐了上去,因了这次堵车,我们增加了捷克乡村公路的游览,小路不宽路面却不错,曲曲折折地在林间和田野里穿行,两边偶有村庄,一幅田园风光。绕过拥堵路段后回到主道,很快就到达了胡波卡城堡山下。这辆小车上挺有意思,后排坐的两个小孩子看见我们在拍照,就一个劲地跟我们挥手,而空间狭小的尾箱还有一只汪星人夹在那里,看着都挤。看见追尾的两辆车了,车主处置很规范,穿上反光背心,安好警示标志,双方正在不紧不慢地友好协商,看上去就象朋友在交流,一点没有争吵的气氛。而后面的车辆也有条不紊地两道变一道驶离,没有人按喇叭,也没有车插队。看见前面堵车还是比较长,小徐在GPS上搜了条绕避的小路。没想到这条路上能看到更多捷克的田园风光。绕回大路以后,还有一段堵车。不过不严重,很快就畅通了。时间接近中午,驶入一个服务区,买点鸡肉卷充充饥。已经看见胡波卡城堡的顶部。到达城堡山下的小镇,准备先吃了午饭再上山浏览。 找了家中餐馆,又到了思乡饭时间。胡波卡城堡(Hluboká Hrad),当地人称白堡,建造于十二世纪末,原为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的私人领地。其后经过多次转卖,到了16世纪的时候,德国的贵族史瓦森堡家族接管了城堡。借助家族雄厚的财力,城堡先后被改建成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王子阿道夫二世和他妻子伊莲诺拉从英国回来,决定仿照英国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改建为一幢新哥特式的建筑,并从维也纳邀请了名建筑师比尔 (Franz Beer)来主持重建工作,将原来的巴洛克式改为新哥特风格,从一八四零年开始至一八七一年,整整花了三十一年才完工,造就了整个波希米亚最漂亮的城堡。根据介绍,城堡共有一百四十一个房间,现在开放可供参观的不到三十间,每个房间由导游都是先打开门,待讲解和参观结束后,就锁上身后的门,再打开下一道门,对于听不懂捷克语的我们就有些尴尬了,不过眼之所见,城堡里精美绝伦的木雕、金碧辉煌的墙饰、规模宠大的冷兵器收藏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城堡的外墙呈现乳白色,城墙关键处修筑数个多棱角的碉堡,分内外两进,呈日字型。蓝天白云奶白色围墙,非常清新唯美,难怪被喻为捷克最美城堡。走到半山间又遇到有新人正在举行婚礼仪式。这就是胡波卡城堡,因呈现白色调而人称白堡。进堡参观不能拍照,只有拍拍外观了。 参观完白堡,已经四点过了,我们直接让车送我们去CK。这是一个美丽而精致的古镇,伏尔塔瓦河在这里画了一个几字型湾,CK小镇就建在湾心的半岛。我们订的酒店也在半岛内城里,古仆风格,我们房间在顶层阁楼,一开门孩子就乐坏了,说就象童话里的木屋。推开窗户,正对着小镇最高建筑——彩绘塔,我觉得坐在窗前,什么也不做,就发上半天呆也很享受。酒店对门就是著名的洞穴餐厅,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还有一张长桌,同意我们在八点以前用完餐后,开始大快朵颐。快到克鲁姆洛夫——CK镇,已经看到彩绘塔了。这时开始下起雨来,又是欢迎的洗礼?这是我们订的位于CK内城的城堡景观公寓。我们的房间是顶楼,孩子们:这就是童话中的阁楼吗?坡屋顶上有天窗,晚上可以躺着看星星。正面的窗口对着彩绘塔,坐在窗前,看着塔尖幻化的流云,就可以发上半天呆。发完呆,还是出去到小镇上转一转。——这是CK的市政厅广场。广场中央是黑死病纪念柱——纪念中世纪欧洲那场瘟疫中的受难者。矗立于伏尔塔瓦河侧的圣维特教堂。伏尔塔瓦河在小镇画了个“几”字形弯。北京酒家天色暗下来,这家主人点亮了大门前的油灯——很有复古气息。我们的公寓对门就是小镇著名的洞穴餐厅,生意很好。我们来的时候刚好还有一张长桌,主人要求我们一个小时解决战斗——因为后面时段有人已经预订了这桌——不管了,来都来了,先吃上。猪肘就黑啤,果然是绝配!酒饱肉足,上阁楼继续发呆,看夜景——7月16日—— 立体的公园——克鲁姆洛夫 早晨带孩子晨练时在小镇东端高点上手机拉的全景。克鲁姆洛夫,这个现在只有14100名居民的小镇坐落于捷克南部的波希米亚地区。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距捷克首都布拉格约160公里。该城在13世纪时由于其处于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上而逐渐繁盛。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整个小镇被流经该处的马蹄铁形的、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而著名的城堡则建在河的对岸,风采依然。登高远眺,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授予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百度百科) 同样,小镇内部没有大点的超市,距我们住处最近的超市位于镇东端的公路旁,这家COOP周六、周日仅上午半天营业,我们昨天下午来时正赶上周六,所以没开门,今天早上过来补充一些水和食材。 古镇,我们已经游览了不少,而克鲁姆洛夫小镇,我用立体的公园来形容她。因为伏尔塔瓦河蜿蜒曲折在这里的山岩之间画了几个湾,至少形成了三种类型的视角: 第一种是鸟瞰俯视角度。早晨阳光普照后,我们向东北方向由桥穿过伏尔塔瓦河,拾级而上向克鲁姆洛夫城堡方向前进,进入彩绘塔沿螺旋木梯盘旋向上,到了观景台就可以俯瞰全镇风貌,比起罗滕堡市政厅塔顶,这里宽敞了许多,我也吸取了上次教训没有手指留影,还拉了几张全景。从彩绘塔到旁边的城堡几处观景台,均是俯瞰全镇的好角度,一湾红色坡顶的房屋点缀着哥特风格的教堂塔尖,美不胜收。 第二种是平视和仰视角度。为什么这两种角度放一块儿?因为小镇面积紧凑而高低错落有致,远处的高塔往往呈现在面前的房角和巷陌中,两相结合才是她的韵味所在。鼠疫纪念碑标示于斯沃洛斯基广场、圣维特教堂矗立在伏尔塔瓦河畔、彩绘塔与城堡相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画面。 第三种角度则是在河里流动的视角。 那就是划着橡皮艇在伏尔塔瓦河里漂流时看到的小镇风景。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开始妈妈们还担心水冷,看看阳光明媚、小外们都漂得兴高采烈,也让爸爸带们带着孩子体验一把,于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和尖叫声中,以流动的视角欣赏到了另一种小镇的美。 漂流完毕,黄昏时分,我们穿过高大的北城门,来到城堡西侧的城堡花园。修剪整齐的绿植组成的绿墙、平整开阔的草坪、绿植拼成的精美图案、姹紫嫣红的鲜花、高大的冠状的古树,展现了典型的欧洲皇家花园风范,虽然规模不大,但很精致,不由令我想起我们前年去的佛罗伦萨的波波里花园。 这就是我眼中的立体的公园——CK小镇。 在日记中,我是以视角为线,而贴游记照片基本是以时间为线,因此各种视角是交叉出现的,属于三种视角中的哪一种,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体会。早饭后向北穿过伏尔塔瓦河,准备登上彩绘塔俯瞰小镇全景。按实景绘制的CK城堡区地图。 到了塔下可以看到,彩绘塔和旁边的城堡外墙全部都是绘制上去的。 据说,当年捷克人喜欢南方建筑那种外装饰和色彩,但由于捷克物资匮乏,所以采用了空间透视美学,绘制出了这种可以假乱真的外墙装饰。登塔看景需要买票,从塔内木梯旋转而上,这个空间比起罗滕堡市政厅的塔楼大了不少。塔的上层有彩绘塔的按比例缩小模型,可以看到塔的整体和内部结构。塔上的吊钟,整点会敲响报时。塔上就是360度的观景台,俯瞰CK小镇全景360度无死角。最后拉一张全景。下了彩绘塔,几个楼洞将城堡连成一体。再往前,是北城门顶部的走廊,两边有四座栩栩如生的雕像。站在城门顶上向北望去可以看到城外的原野山峦。而俯瞰这个角度的进城道路,好象一把利剑扎向城门。——难道是为了警示守城的卫士随时做好抵御入侵的战斗准备?圣维塔教堂则是内城的至高点。看到许多达人的游记里都从这个窗洞中拍全城,我也学着来一张,果然有意境。而在城堡西侧的城墙边拍的全景,也很好地表现了伏尔塔瓦河环抱小镇的圆润而优美的曲线。然后我们从一条小路沿城边下山,再顺着“利剑”杀回城里。——这个角度看,北城门还是相当高大雄伟的。回到城里时,看到这个场景,孩子们纷纷表示想下水一漂。考虑到午时已到,我们决定先回去弄午饭吃,下午再来漂流。回到阁楼,用早晨在COOP买的食材,加上一些国内带来的佐料,弄了一小桌,也够丰盛的了。如愿以偿,伏尔塔瓦河漂流时间到。光看照片不能体会到冲这个滩的刺激,可以从文前的视频片断中感受一二,伴着孩子们的尖叫声冲下,——其实水下设了一些人工草束用于减速,不然速度更快。平缓水面段,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整个小镇风光,因为河流绕着小镇来回几个弯,你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住的房子。傍晚,我们悠哉游哉地又去逛城堡花园,纯度假节奏,孩子们很开心。CK城堡花园的景观地图,城堡花园位于早上我们浏览CK城堡西侧山顶。沿着坡道边走边看地爬到小山顶上两旁的房屋有不少别致的装饰,比如贴在墙上的藤蔓;木门上精巧的花环;窗台上映着洁白窗纱的小盆花卉。向右转过一个门,城堡花园便呈现在眼前:高大的冠状树木、精致的石雕、绿植塑造的墙、大片的草坪,都是典型的欧洲皇家花园风范。虽然面积和规模无法匹敌,但此情此景还是令我们回忆起了佛罗伦萨的波波里花园。精巧的喷泉,让花园更增添了灵动。虽然这些喷泉不能与意大利蒂沃利的千泉宫的相比,但也并不显得寒碜。加之这个花园游人不多,傍晚时凉风习习,让我们沉感惬意和沉醉。心舒神爽,造型凹起。直径也能通幽傍晚天光下的一镇红顶黄墙的建筑,让人如置身油画之中。我们又穿过城堡下山,一路欣赏黄昏的小镇美景。街头艺人仍是不可或缺的风景,展现了小镇的文艺底蕴。——我们阁楼墙上挂的CK风景素描画。明天我们又将告别这座立体的公园——美丽的CK小镇,前往下一站,奥地利首都、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五站——维也纳7月17日——乡村路景色怡人,美女司机送到维也纳 早上9:40,预订的CK SHUTTLE公司点对点接送按时来酒店了,接我们的是位美女司机。出发后我们查GPS发现走的不是高速路,但是距离更近,行车时间相差不大。我们猜想是为了避开高速路收费,但走着走着便发现其实走的乡村公路景色非常漂亮,应该是高速公路看不到的,路边绿树成荫,原野苍莽,时尔经过疏落有致的村庄,时尔穿过兴盛聚集的城镇。很快就到十二点过饭点时间,但还有一半的路程,美女把车驶入了一座服务区,告诉我们可以去麦当劳买点吃的再走。在这里我们研究了一下,学会了在英文界面的点餐机上下订单点餐。继续一路风光,不觉已进入奥地利境内,地形趋于平缓,原野更开阔。过了多瑙河,就接近维也纳,也上了一段高速路,景色果然趋于平淡。早上起来,街边有一只喵星人,看见我停下来看它,径直走到我脚边坐下,求温饱?求安慰?收拾好行李退房,预订的CK Shuttle公司点对点接送车辆在酒店找到了我们。 这次来的是一位美女司机,外表清秀,可帮我们搬起行李来不亚于汉子。经过昨天购物的COOP,告别美丽的立体公园——克鲁姆洛夫小镇。从CK小镇前往维也纳,从捷克进入奥地利。这是个阴天,但能见度良好,虽不是高速,但路况不错。路边大片大片金色的麦田。乡村公路,自然少不了这种大脚的“农夫”。它可是上得公路、下得泥地的多面手,挂上犁耙或收割机,能在田间劳作,挂上车箱,又能在公路上运输粮食或草料。不过令人惊叹的是,它身上见不到泥水污渍,干干净净,还有点绅士味道耶。开上更小的乡村路,会穿越一些小村庄,也会跨过双轨铁路。彩色的乡间别墅,彩色的田野,房前又见大脚,仍然很干净。令人心舒气爽的林荫大道。路边湖面出现,豁然开朗。穿越捷奥边界,只有这么个类似小收费站的检查站,但并不需要停车检查。带欧盟标志的奥地利界牌。进入奥地利境内,草场逐渐增多。路边城镇常能看到一些城堡。有草场就有放牧。路边偶遇“童子军”小帅哥。穿越城镇途中在一个服务区的“金拱门”,研究了在英文界面的点餐机上点餐,有图有真像,其实并不难,比跟服务员直接交流更容易。继续上路,欣赏奥地利乡村风光。大片大片的“笑脸”。山头又见城堡。我们坐的就是跟这辆一样的同一家公司的MPV。已经进入多瑙河流域。转上高速公路。看不到前面那种乡村风景了。多瑙河水静静流淌,虽然没看出蓝色来,但水质看起来还不错。进入维也纳市区。能看到左侧有高架设计的铁路市内交通。这座人行天桥也很有意思,上面好象是一座咖啡厅。又见华为的标志。到达我们预订的维也纳城际酒店。这也是一家公寓式酒店,我们一家有两个房间。 在维也纳城际酒店办理完入住后,下午还有时间,我们就出门顺着玛利亚希尔夫大街往东去英雄广场和霍夫堡宫。英雄广场是霍夫堡皇宫的外部广场,兴建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时期,是没有完全建成的所谓“帝国广场”(Kaiserforum)的一部分,1938年希特勒曾在此宣告德奥合并。而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现在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也是茜茜公主博物馆的所在地。查了谷歌地图,沿着这条玛利亚希尔夫大街可以一直走到英雄广场和霍夫堡宫。这里就是英雄广场。这里是茜茜公主博物馆,入口位于霍夫堡宫门廊里。走累了,大家表示兴趣不大,没有进去参观。这座建筑就是霍夫堡皇宫。圣斯蒂芬大教堂逛累了逛饿了,查了一家网红餐厅找过去。结果是这个场景,已经人满为患,仔细一看都是亚洲面孔。罢了罢了,走了很远,街对面看到一个中文字,英文标示主营面条、茶和正餐。那就还是照顾国人的生意吧,还算正宗。在这里,服务的中国小妹还指点我们下了一个查维也纳地铁的APP——“qando Wien”,因为维也纳的交通几乎没有收纳入谷歌地图,所以在谷歌上是查不到的。明天就不用这样街头暴走了,这一路来的行程中维也纳的气温是最高的了,接近30摄氏度了。这家餐馆不远有一家网红冰淇淋店,还好这里人不算多,味道的确不错。7月18日——学用维也纳公交APP,美泉宫花园洋洋大观 由于维也纳的公交和地铁系统没有联入Google地图,在Google上不能直接查询乘用公交或地铁。我们昨天去霍夫堡宫一线全用步行,单程用时40分钟以上,边走边逛得一个多小时,来回走下来比较累。吃晚饭时一位中国籍服务员小妺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当地地铁的APP——qando Wien让我们试用一下。昨晚我下了一个试了一下还不太习惯,LP上旅友群问了一下,又有人推荐了OBB Scotty这个APP,两者比较了一下,qando Wien主要选择地铁线路,而OBB Scotty选择只有地面公交,但个人感觉后者地图更接近Google,两者都是英文界面,但熟悉一下还是能用,连上GPS后可以标志自己位置,这样就不怕坐过站了。靠着OBB Scotty,今天乘58路有轨电车去了美泉宫,节省了不少体力。OBB Scotty的公交导航界面,还是比较容易上手,在记不住那些一长串字母的站名的情况下,看地图上当前位置和终点相对位置就可以确定下车地点。维也纳的有轨电车还是比较新的,设计也比较人性化。 我们乘58路车直接到达了美泉宫门前。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译作申布伦宫)美泉宫坐落于维也纳市西部,始建于17世纪末,原为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皇家猎宫,相传当年的皇帝马蒂亚斯在此地发现清泉,高呼“啊!多么美丽的泉水!”,宫殿由此得名。1743年,奥地利著名的女大公玛利亚·特雷西亚命宫廷建筑师将其按洛可可风格改建为奢华的皇家夏宫。宫殿设计大多由皇室成员亲力亲为。特雷西亚的丈夫,出身于洛林王朝(现法国南锡地区)的弗朗茨一世则醉心于皇室花园的扩建。最终落成的宫殿有将近1500间房间,内部装饰精美。花园的园林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令人流连忘返。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我们仅参观了美泉宫外观,主要看看美泉宫花园,比之佛罗伦萨的波波里花园,美泉宫花园更大气磅礴,中轴线下端是大面积的花园,花团锦簇、图案精美;中部是海神群雕喷泉,喷泉定时喷发;东西两侧均为树墙编织的大规模园林,烈日下可以避免曝晒之苦;而中轴线的顶端,则是坡顶修建的美泉宫凯旋门,这座建于1775年的建筑是由奥地利皇家建筑师Johann Ferdinand Hetzendorf von Hohenberg所设计的,最初被用作餐厅和皇帝约瑟夫一世的早餐室。我爬到山顶花了3.8欧登上凯旋门顶,这里是维也纳城市的至高点,整个美泉宫花园乃至维也纳全城美景尽收眼底。黄墙和红顶色调的宫殿与白色调的广场相配,显得庄严而又典雅。这座著名的宫殿游人不算少,但比之国内名胜古迹就不算多了。穿过宫殿右侧的门廊,就可以来到美泉宫花园。在这样的烈日下游览,有这样的枝叶编织的绿色长廊可是福利啊。如果说侧面的园艺展现的是典雅别致,那转到宫殿后方的中轴线上体现的就是一个磅礴的大家风范了。中轴线顶端坡顶上是美泉宫凯旋门,居高临下,气势不凡。中轴线东西两侧都有大规模的森林和步道。坡下的海神群雕喷泉,定时喷发。爬到坡顶凯旋门下,可以俯瞰整个美泉宫花园。花上3.8€可以登上凯旋门。可以远眺维也纳全城。坡后应该是座游泳池,再后面也是大片的森林。花园里的雕塑也有很高的水准,面容神态、衣褶裙摆,无不惟妙惟肖。
明天我们将离开维也纳前往格绍,傍晚去找到了不远的Sixt租车公司的门店位置,顺路在建于1868年的Maria vom Siege教堂外转了下,居然发现旁边有一家咏春功夫欧洲总会。晚饭后我们找到离酒店不远的SIXT租车公司位置,我们明天将从这里租车前往格绍,开始第二程的自驾行程。维也纳也建有多座教堂,我们酒店后面就有一座。而这座,是建于1868年的Maria vom Siege教堂。旁边居然有一家“咏春功夫欧洲总会”,有老外正在里面切磋技艺,不好,偷师被发现了,赶快逃。这幢建筑与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大楼“大裤衩”有那么一点神似。第六站——戈绍7月19日 ——醉在戈绍图画中,闪电巡游明信片 Sixt租车公司维也纳门店提车要求要麻烦一点,要提供租车预订单、驾照宣誓翻译件、信用卡及驾照原件,而在法兰克福是没看驾照原件的,据说有人因为没带这个在奥地利没提到车的。我们租了两台7座的福特Galaxy,一台黑色手动档、一台灰色自动档(估计是手动档没车了免费升了级)。Galaxy 空间与夏朗大致相同,只有第三排略小一点,驾驶上手较快,Carplay功能不错,只是这车是德文界面不太方便,可以用数据线联手机播放自已的QQ音乐,这样就边导航边充电边欣赏音乐,一举三得。Sixt租车公司维也纳火车站门店,美女证件资料查得比较仔细。租了一黑一灰两台7座福特Galaxy。离开维也纳,向西南方向前往戈绍。这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碧野千里。途中服务区的投币定时沐浴间,1欧元享用10分钟。牛仔在麦大叔的点餐已经是熟练工了。大半程一直是沿E60高速公路向林茨和萨尔斯堡方向行驶。Galaxy的Carplay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播放自己手机的QQ音乐。手机充电、导航、音乐三不误。尽管听不懂,也可以收听本地电台接接地气。 从维也纳到戈绍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开车又无法拍照和欣赏路边风景了,下了高速接近戈绍前山峦叠嶂,湖区风景逾加秀丽,只听周围“乘客”阵阵惊叹。这里的景色与瑞士的湖光山色相似,雄奇的山峰、密布的森林、大面积的草地、碧绿的湖水、坡顶建筑、窗前门外的鲜花。但这一次,我们订的民宿酒店就在这幅风景画中,360度无死角的全景观景台,推门开窗皆如画,完完全全醉得一塌糊涂,这也算是弥补了我们前年在瑞士未住风景民宿的遗憾。阳光充足,这种太阳能板阵列就很常见。现在已转入湖区公路,湖光山色,引人惊叹。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场映着蓝天白云,空气纯净通透。时而也穿行于山谷之间,与骑行健士相伴。车过格绍小镇,远处挺立的是“阿尔卑斯山火焰”——达赫斯坦峰(Dachstein)。我们订的民宿在格绍镇和戈绍湖之间。木哈拉德公寓酒店,就缀在这幅绝美图画中。屋里的陈设,一切都让你觉得质朴而亲切,就象住在亲戚家里。推开每一扇窗户,都是一幅风景画。 戈绍距世界最美小镇——哈尔斯塔特仅18公里,趁着太阳未下山,我们决定晚点做晚饭,先驱车前去看看,很快二十分钟后钻过一条单车道隧道,就来到湖边,这个最美小镇白天人爆满,傍晚都陆续离开了。不跟人潮打挤,我们来得是时候,找到一个小停车场停好车,沿湖边步行进镇,夕阳光影下小镇静卧湖边,我们经过标志性的教堂,并未觉得比其他滨湖小镇有何过人之处,直到来到镇北端坡上的明信片观景台,回头将教堂、依山傍水而建的小镇建筑、掩映的湖水天光套入取景框中,获得与流传于世的小镇明信片相同角度照片时,就觉得这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美,一种再和谐不过的美,这幅画你改动一笔都会觉得是败笔。仅此而已,最美小镇,就这幅图画体现其价值。至此,我们的第三个寻找封面画角度任务也已圆满完成。闪电巡游最美小镇,我们付出了一个小时时间,8欧的停车费。停好车,沿湖滨公路步行进镇。小镇上的游客大部分已散去,只有少数住在镇上的,还在湖边水吧享受着黄昏的慵懒时光。和许多商业化了的风景名镇相似,走在这个小镇上没觉得有太多特别感受。但是——,直到穿过小镇走到这个观景台,回望小镇时,看到了著名的明信片角度的画面。还有依山傍水而建的层叠的建筑和它们的倒影油画般的景色。不得不叹服发现这个观赏小镇最佳角度的摄影师。也许,这个小镇就是为这幅明信片而生的吧。湖里的天鹅,与哈尔斯塔特的优雅气质浑然一体。而小镇的居民也都有一颗优雅的心。仅用了一个小时,我们游览了世界最美小镇,真的是闪电巡游,从时间来算是很值的了。7月20日——访萨堡行车遇波折,山野间风云多变幻 睡在画中,醒来即醉。如此美景,岂可酣眠。唤起儿郎,操练武艺。天然氧吧,莫付韶华。 在如画风景中,清新的空气中,怎不来与大自然来一场激情的拥抱,既然美景带不走,氧吧装不下,何不敞开肺腑,让清新空气贪婪地渗入每一个肺泡。以“阿尔卑斯的火焰”为背景,来一场真正羽球。小溪流水潺潺,茵茵绿草缀满了洁白的雪绒花,山峦环抱中,绿色地毯上的村庄,这样的环境下,牛儿也享受着他们的愉悦的早餐时光,一派祥和。“嘿哥们儿,这草真香!你也来点儿?” 戈绍距萨尔茨堡也区区六十余公里,开车去萨尔茨堡城堡一个多小时。早饭时间戈绍突然下起阵雨,半山腰云雾缭绕,仿若幻境。导航把我们带入了一条山林间小路,颇有曲径通幽的意境。待转上大路,已云开雾散、天色放晴。萨尔茨堡城堡位置较高,隔着几公里就看到山上一座白色的城堡。导航的目的地设在城堡,跟着上了山,到了半山出现了一座城墙要塞,门洞很窄,又是上坡带点拐弯,我贴着墙刚好能过,很考验了一把驾驶基本功,出了这个门洞,接着又来了一个门洞,这下我们没底了,不知道后面路况车能不能开不进去,看到旁边正好有个观景台,便把车停在路边,步行上山去城堡。在森林小道上走了十多分钟,找到了城堡入口,需要爬一道接近四十度的陡坡,在城门下买了门票,继续转弯爬陡坡,气喘吁吁爬了几百米到城里,地形趋于平坦了,这种地形爬上来都累个半死,别说攻城了,也许就是城堡易守难攻的关键。萨尔茨堡城堡可说是萨尔茨堡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城堡里的博物馆,展有古老的兵器、乐器、民俗民风,城堡城墙上可以鸟瞰萨尔茨堡全城,更突显城堡地势的险要,炮口几门大炮自1814年就虎视眈眈地盯着城外,守护着城堡。然而在我们吃早餐的时候,戈绍下起了雨,难道我们今天浏览萨尔茨堡的计划要泡汤?——怎么可能,来都来了,下雨算什么,何况看看天气预报,阵雨嘛,下不长。开车上路,雨中山间的云雾给山峦系上了条洁白的“哈达”,哦这里不是藏区,——“白丝带”。果然车开出不到二十分钟,雨就停了,甚至看到远处的山巅阳光镀的金边。按照导航,转上了一条穿越于山林间的小公路。欣赏到了更美的山野风光。路过一处小路桥修筑工地,没有大型机械,感觉工艺比较传统,但是这样的作业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至少在我看来工作的自然环境很不错,工作心情应该愉快了吧。继续欣赏沿途油画。当再次转上大公路时,太阳已经钻出云层了。远远的看见山顶上一座白色的、而且规模宏大的城堡——占据了整座山头。这就是位于萨尔茨堡老城区僧侣山上的霍亨萨尔茨堡,是中欧地区最大的古城堡,城堡从1077年开始建造,1861年完成。我把导航终点设在萨尔茨堡城堡,于是就跟着上了山,到了半山一个要塞洞口,比较的考验驾驶技术了,门洞比较狭窄,并且处于上坡还带转弯,要较准确地估计车辆的轮廓与洞壁的间距,小心翼翼穿过了这个门洞。出来了后从这个角度可以大概看看这个穿越门洞的难度。出来后发现前面还有这样的门洞,看到旁边有一个观景台,于是决定车不往上开了,停在这里,步行上堡。换步行导航模式,上山道路旁绿树成荫。山上随处可见古建筑。拆除了管道的水阀留置在原地,供人参观?走了十分钟左右,来到古堡脚下。经历了九百多年风雨,这座城堡仍然显得牢固结实,坚不可摧。上城堡是有空中缆车的,只是我们开车到了半山,而缆车站在另一个方向的山下。我们看到半山倒是有一个站,但没有开放。只有继续步行上堡了。从下面几幅照片可以看出登堡的路程,还是很耗体力的。前面这一段先要爬近百米三十度以上的陡坡,到达外城门。外城门下是城堡的售票处。不含缆车费的成人门票是7欧元,6-14岁的青少年票价是4欧元,家庭(2成人加1儿童)票价为16.7欧元。一台皮卡踩地板油嚎叫着冲上坡去。外城门与内城门之间又是近百米三十度以上的坡道。进入内城,坡道更陡了,近四十度,需要拽着栏杆往上爬。再往上就是穿越城墙进入堡内,这城墙实在是厚实。——脸皮比它还厚之人真的是厉害了。终于进入堡里,这里地面也不平坦,仍然有一定坡度。这让我感觉要攻下这座城堡实在太难,不说其居高临下的防守优势、不说其厚实坚固的城墙堡垒,就算是攻破了城门,冲进城来,上到山顶,也已经累成死狗,战斗力衰减大半,基本成了以逸待劳守军的杀戮标靶。站在城堡的城台上,萨尔茨堡整座城尽收眼底。萨尔茨堡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奥地利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据百度百科)城墙边的望远镜,投入一欧元可以使用三分钟。萨尔茨堡老城建筑是灰色屋顶、白色墙面为主,点缀以翡翠色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钟楼塔尖。不象布拉格、CK等那样色彩鲜艳丰富。城边的山上也建有城墙,造型让我想起瑞士卢塞恩的城墙,但卢塞恩的城墙还要高大和漂亮一些。目光收回来,在城堡里转一转,这个是堡里的教堂。教堂比较小,但是墙上和座椅上的木雕还是很见功力。戴着战盔的中世纪士兵正在向城外敌人开炮,——哦对不起看走眼了。从这结实的炮身来看,威力应该还是不小。这是城堡里一个小展览馆屏幕上播放的中世纪萨尔茨堡城堡攻守的场景动画。还有人偶场景。堡内的布鲁克博物馆,是参观的重点。这里展示了许多中世纪的物品器具,以及从中世纪到二战时期的兵器藏品和监狱刑具等。这个用钢丝将盔甲剑斧和投枪等吊串组成的战斗场景还很有视觉冲击力。防御力强悍的萨尔茨堡城堡,素有“从未被攻破的要塞”美誉,据说唯有一次,当拿破仑挥师而来时,堡主主动放弃了抵抗。上图这个场景大致就是还原这段史实。二战时期,萨尔茨堡是纳粹德国战犯集中营所在地之一,山上也建立了许多防空洞,然而虽经美军多次轰炸,市内多处巴洛克建筑仍然完整保存下来。在堡内游览了近两个小时,我们原路下山离开。 离开城堡开车下山时,杯具了,发现来时的道路中间升起了路障,然后旁边一条叉路也有路障,我们掉头除了上城堡方向找不到其他路口,询问停在路旁一台工程车司机,他告诉我们需要找当地餐厅帮助打开路障。我们再次回到路障前研究起来,这是电动的柱形路障,路旁标牌上标示仅在六至十点开启,我们下来时已十一点过自然关闭了,旁边有一台用于刷卡的控制器,上面有可以输密码的键盘,还有几个电话快捷按键,一个标了餐厅,一个标了博物馆,先拨了餐厅电话,一翻蹦短句+单词,对方明白了我们的意,然后到我连猜带蒙对方的意思,对方意思是我要申请通行卡,找警察,不能提供更多帮助;再打博物馆电话,对方最后提供了一串密码,但我们试过之后并不能打开路障。就在我们准备放弃路障,上城堡方向找路时,来了一台当地的小车,我们立即寻求帮助,他先告诉我们需要去城里找办公室办通行卡,然后让我们走前面用他的通行卡信号开启路障。这一段就有点象娱乐节目里搞的解密闯关游戏,终于通过了,我们顿时千恩万谢。日记里描述得比较充分了,只补充说明一下,上面左图是道路中间的升降式路障,右图是控制路障的刷卡机。 下了山,我们去了《音乐之声》取景点——莱奥波尔兹克罗恩宫——萨尔茨堡最美丽的洛可可式建筑,修建于1731年。在电影《音乐之声》中,这里是特拉普的别墅,玛丽亚和男爵在阳台上翩翩起舞。在与莱奥波尔兹克罗恩宫隔湖相对的一个餐厅吃午餐。 回戈绍的路上,仍然经过那段美丽的山村小路,然后在一段修路的地方,导航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有教堂的美丽小镇,转一圈出来又导回进镇前的路,然后又进镇,我们反应过来后改走另一条路才退出循环,我们开玩笑说是不是想让我们改住这里。
回到戈绍不久,突然又风云突变,乌云密布,昏天黑地、闪电雷鸣,狂风大作,先哒哒哒下了阵冰雹,然后是一阵骤雨。不得不感叹山野间一日三变的天气,就像我们去萨堡的途中一波三折的经历,只要坚定信念,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导航将我们带入了死循环,从这个美丽小镇经过了两次,直到我们从美景中醒来,才从循环中退出。黄昏时分,戈绍山野间突降暴雨,并且夹杂着冰雹。一时昏天黑地,风雨大作。发现民居屋檐都设计了巧妙的雨水收集槽。约摸半小时后,风停雨住,大地恢复了颜色。这时,我们的晚餐也上桌了。云开雾散,天蓝草碧,重返人间仙境。7月21日——遇车祸遭池鱼之殃,滞警室获非常体验 早饭后先去戈绍湖一瞥,戈绍湖的前湖距我们酒店仅5分钟车程,戈绍湖具有高山湖泊特点,“阿尔卑斯山的火炬”——达施斯腾峰就矗立在她身后,碧蓝的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森林和蓝天。这里游人不多,你可以或坐或走或奔跑着欣赏美景,不会打扰她的静谧。除了徒步者,这边的山峰还是著名的攀岩圣地。戈绍湖并不大,但是具备高山湖泊的特点,背景是常年积雪的达施斯腾峰——“阿尔卑斯的火焰”。湖水清澈见底,并又带着神秘的绿。从这些角度来看,有点象我们的九寨沟的水。不这这里比九寨可幽静多了,只有很少的游客或驴友。山上有索道,可以上去看戈绍全景,还有攀岩基地。几乎只有我们来打破了戈绍湖的宁静。 真是一个静谧而又风景怡人,适合修身养性的所在。 按计划接下来我们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准备游览国王湖和魔法森林,前一段路与我们昨天去萨尔茨堡的路相同,过了一个叫哈莱恩的小镇,按导航驶入了一条比较窄的上坡小道,后车的阿捷在手台里说继续走大路应该也可以到,于是在小路回车场调头,后车先出去上大路,然后又马上发现仍要回小路才正确,所以前车留在原地等待已出大路的后车出去再调了头回来。就在这个短暂的等待时间发生了一件影响一天行程,并带来特别体验的事件。我们前车等了约两分钟,手台里后车报告“我们撞车了!”“撞得严重不?”我们着急了,把孩子们留车上,走出去看情况。 这两分钟发生的事是:后车上大路后看见右边有一个短应急停车位,观察大路中线是虚线,双向来往车辆较远,就准备借停车位转一下弯调头。这时从对向的下坡路上来了两辆飙车的摩托,在我们后车车尾在停车位,车头尚在本方车道内停车让行时,前一辆摩托从对向冲过,后一辆在坡上失控摔倒,人滑到右侧草地上,车倒下滑行二十米以上撞到我们车右前保险杠上,摩托车摔漏了油。发生事故后,经过的一辆车马上停在路中,驾驶员立即穿上反光的警示背心在事故路段放显警示标志,指挥交通,第一辆飙车摩托打电话报警后救助伤员,因为摩托漏油,怕燃烧爆炸,我们的车拍照后开到小路上,我们的人也过去帮助伤员拉毛毯遮太阳,看上去伤员伤得不轻,但也没有生命危险。同时我们也通过租租车报了保险报案。很快警察和救护车到了现场,勘察现场和救援同时进行,因为我们车辆也属事故涉事范围,警察要求驾驶员一同回警队作笔录,作为团队我们当然两辆车一起跟去。去往贝希特斯加登的路上,前面还是跟昨天去萨堡一样的景观道路。这是我们其中一台车在哈莱恩一条公路边准备掉头时被对向的飙车党卷入车祸事件的现场。事件经过在日记里比较清楚了,这里不重复了。 这是来处理车祸现场的警车和救护车。注意救护车是故意斜停在路中,以保护隔离和保护施救区域,而最先经过现场的车辆已车辆已在路段前后放置了反光标牌。
计划的行程自然泡汤了,而让我们纠心的是我们在事故中的责任划定,那个位置按中国交规当然是可以在不影响对向车辆的情况下调头的,而按奥地利交规就不了解了,若判有责任,伤员救治费用虽然有保险,但可能要先行垫付。因为我们英语水平都不太好,涉及事故事实还原及责任判定,我们要求了中文翻译。经过几个小时的沟通和笔录,最终划定我方无责,警方提供了事故报告单及有效笔录件,用以我们申报保险,并说明稍后会直接跟保险公司交涉相关事宜。我们将处理情况向保险公司马上进行了通报确认妥当后,大家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这是哈莱恩的警队办公室,我们就在这里度过了令人煎熬的五小时,等候事情的处理。 中途找去卫生间时看到哈莱恩的火车站,这个小镇还处于交通要道上。 通过这半天交通事故处理的前前后后,我们有了平常旅游特别是出境游难得一遇的不同体验。首先要说还是自己的教训,虽然我方无责,但因为国外开车比较规范,所以在有先行路权的时候车速都很快,所以转弯调头最好在有环岛支路上去进行。其次是过往车辆发现有车祸要么训练有素地进行交通指挥和参与伤员救护、要么放慢车速服从交通管制,警察处理事故及善后工作比较认真且敬业。然后是关于奥地利摩托车飙车族,交管部门会在特定路段设立警示标志,提警过往车辆注意会常有飙车行为,而飙车族一般都全副专业武装,出了交通事故不论飙车人及警方都会正确划定责任,承担后果,不会象国内把摩托车视为弱势者对待。另外,通过这几天的驾驶体验,特别是在乡村道路上驾驶,当你让行了车辆、行人时,对方都会报以感激的手势和微笑,你学着对让你的车辆打感谢手势时,对方也会还以手势,这种环境中开车真的很愉快,不会有那么多怒路症,和谐社会不再是口号一句。中间我们没涉事的一辆车回了一趟戈绍,考虑到处理事情要较长时间,把孩子们先送回酒店,留下舒哥当孩子王,然后又拿上可能要用的租车文件等资料赶回哈莱恩。这两天,跑了四趟这条路,已经很熟悉了——沿途的风景村庄、遇到的骑行的摩托车队。处理完事件后,回到酒店,天气很好,酒店邻居家的阳台上姹紫嫣红。 这天晚饭后,一场虚惊后的我们集体散步登上了戈绍的山顶上小教堂,平复惊扰的心情,虽然留下了国王湖、魔法森林缺席的遗憾,但体验了另一种不平常经历,也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收获。猜一猜这三座教堂,哪座是戈绍真正的山顶小教堂, 是这座,这座,还是这座?答案是,是最小的这座,位置最高,但是最不起眼。当我们爬到小教堂前的山坡上,才发现,这里是戈绍镇最好的观景台,在以“阿尔卑斯火焰”为背景的群山环抱下的森林草地和村庄,和谐而又宁静。夜幕下,每一簇灯火都是一个温暖的家。第七站——菲森7月22日——访白马酒店失之交臂,林德霍夫宫隐于山林 今天准备从戈绍转移到菲森,沿途计划游览圣沃夫冈和林德霍夫宫,共约四个多小时车程。 离开人间仙境——戈绍之前,再摆点POSE,留个纪念。临近湖区,有很大一片房车营地——令人羡慕的度假生活。 离开住了三天如诗如画的戈绍小镇,先去圣沃夫冈看看,圣沃夫冈也是位于湖滨的小镇,这里有以其名称命名的浪漫轻喜剧著名的白马酒店。当我们找到一个临时停车场时已错过白马酒店,停车场对面就是沃夫冈湖,湖里游艇不少,有对夫妇带着两个女儿正在用汽艇拖着练习滑水,妈妈的技术看起来就比较专业。可惜天气不太好,半小时临时停车时间很短,我们放弃了回去找白马酒店,在湖边拍了些照片就离开了。
接下来路途经过了位于德奥交界被称为“巴伐利亚海”的大湖——基姆湖,公路旁设有停车观景区,让孩子们看看海欧,司机可以休息片刻,不过这个停车区是我们出来遇到的最脏的一个。圣沃夫冈的湖边,一位美妈带着两个小美女在练习滑水。错过白马酒店,沿湖边继续上路。路过奥德边境的基姆湖。停在路边停车区,让孩子们看看海鸥。额,这个不是海鸥。这些是,看来这个停车区旁的湖面已成为海鸥的喂食区。不过这个停车区的卫生状况实在堪忧。 过了因斯布鲁克后,我们来到林德霍夫宫。林德霍夫宫”坐落在僻静的格拉斯山谷中,进山时只见古木参天,并不见宫廷楼阁,沿森林小道蜿蜒而入山谷,方见白色宫殿一角出露。林德霍夫宫虽然比新天鹅堡建得晚,但它是惟一一幢国王在世时完工的宫殿建筑。林德霍夫宫强烈追求怪诞繁复的洛可可风格,并混杂着东方色彩。在林德霍夫宫周围分布着风格各异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园林,园林内点缀着喷泉、池塘和华而不实的观赏建筑。我们去时正值下午五点喷泉正点喷发,尽管只有一柱喷泉,气势也非常足,简单领略了宫庭建筑外观和周围园林后,我们又踏上路途。林德霍夫宫景区,这里看起来象一个山谷中的森林公园。树木葱郁,绿草如茵,潭水清澈。直到快走到面前,才在树木间隙中看到一个白色建筑的顶部。这就是林德霍夫宫,路德维希二世在世时完工的唯一宫殿建筑。殿前设计了喷泉池塘和亭台建筑,周围是皇家风格的园林。喷泉定时喷发,正好被我们赶上了,虽然这个单柱喷泉很简单,但喷发高度很高,气势十足。在宫殿对面的亭台上可以看到园林全景,洛可可风格的建筑,欧洲皇家风范的园林。整个宫殿园林就隐秘于这个幽静的森林山谷中。 当我们快到酒店前经过菲森镇时,镇上正在进行马拉松比赛,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小镇。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镇外公园旁,房间阳台正对着公园的森林和草坪——是可以随便踩那种,孩子们办完入住便欢快地在草坪上飞奔起来。离开林德霍夫宫,继续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菲森进发。公路在森林中穿行。时而在湖滨蜿蜒。Galaxy的导航地图定位还是很精准。一群骑士在湖边休整,在另外一个湖湾还有人游泳,真想停下来也跳进湖里去游游。到达小镇菲森,镇上正在举行马拉松赛,体现了这个小镇人民酷爱运动的特质。在我们预订的酒店办理了入住,酒店的陈设很普通。但是外面环境很好,阳台对着就是一个森林公园。可以随便踩的草坪对孩子(包括对大朋友)的吸引力是很大的。7月23日——童话城堡360度观赏,菲森spa公园休闲运动 我们选择住在菲森,主要目的是游览天鹅堡。但选择的酒店周边环境却给我们额外的小惊喜——这里是个spa公园,有森林、小湖、草坪、网球场、高尔夫球场、水上运动基地、小游乐设施等。这样的环境不起来晨练是说不过去的。 这个SPA公园天然与运动相结合,很能调动人的运动神经。朝阳下沿着慢跑道跑上两圈。起来晨练的不是仅有人。我们住的酒店去天鹅堡只有十多分钟车程,之前在网上预订了九点四十五进新天鹅堡的参观,在预订时注明了需要中文讲解器。八点半在取票中心了票——幸好提前订了票,不然排的那个长长的队啊,这里也许是我们出来遇见中国游客最多的景点了。乘马车上山,这马真是高大壮,腿跟人腿差不多粗,6欧一人,赶马的老头不紧不慢地收钱发票。这马车上山走的并不比步行快多少,但悠然自得,节省了体力。到了新天鹅堡外,还有近四十分钟才进堡,趁着人还不多,我一路小跑上坡到玛利安桥那里——观赏新天鹅堡的最佳角度——一阵狂拍,尽管只是阴天,这座突兀的城堡在广袤的巴伐利亚平原湖泊的背景下亦显示出童话般的风采。小跑回城堡进入参观刚好,领到中文讲解器,听到亲切的普通话解说感觉真好!光头的引导大哥不用说话,只是带着大家按程序参观,进入每个房间时及时遥控启动观众讲解器的对应介绍词段。城堡内不许拍照,通过解说,我们大致认识了路德维希二世这个国王的身世和个性,沉迷于骑士传说的路德维希二世在参观了图林根的瓦特堡后,决定将骑士传说在自己城堡中再现,这座新天鹅堡1869年开始兴建,17年后路德维希二世辞世时,外立面刚刚建成,国王辞世后三个月,政府便将其作为博物馆开放。包括王座厅、国王卧室、起居室、更衣室、大演唱厅等,装潢十分华丽,城堡内装饰极其奢华,从天花板、灯饰、墙壁到日常用具,无一不是工匠精雕细琢之作。城堡中随处可见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细节,而所有门窗、列柱回廊则呈现巴洛克风格。但悲剧色彩的路德维希二世并未等到城堡建成之日,被怀疑患有精神病仅享年四十一岁。 从菲森到天鹅堡所在的施万高不到半小时车程。首先看到的是黄色的高天鹅堡,快到停车场时看到了白色的新天鹅堡。取了预订的新天鹅堡参观券后,准备乘马车上山,非常壮实的本地马,孩子们乘马车难免兴奋。车夫是个老人,卖起票来不紧不慢,好象只按他的节奏做生意,并不在乎多拉一趟少拉一趟,乘马车上山6欧一人。这两位的装扮还有几分中世纪乘马车贵妇感觉乘这马车上山要走二十分钟左右,并不比步行快多少,不过节省了体力,也多了重体验。新天鹅堡门前,有部分建筑外面在进行维修。山上可以远眺高天鹅堡后面的湖山和森林。玛利安桥横跨在新天鹅堡后的山谷上,是观赏新天鹅堡的最佳角度。站在玛利安桥上望去,白色的新天鹅堡独立峰巅,背后是绿色基调的巴伐利亚的平原湖泊,确实很有童话气质。玛利安桥下是深近百米的深谷溪流,看下去眩晕不?显然这桥护栏又成了爱情誓言的见证物。换个色调来两张。新天鹅堡侧面的路上可以俯瞰高天鹅堡,所以说实际上高天鹅堡并没有新天鹅堡高。新天鹅堡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只能在进门前拍一下建筑外观。新天鹅堡内部参观过程请看前面日记里的记录,总的来说是值得一观的,特别是租了中文解说器,随参观过程进行讲解,对建筑背景和相关人物故事了解还是比较透彻。下山我们采取了步行方式,走的是步道,也不到半小时路程,不过这期间牛仔右脚莫名扭伤?下山走不快,但后来回到住地又生龙活虎了,不知是不是缺钙了。 没去高天鹅堡,黄色的城堡就在停车场旁边的山上。高天鹅堡是由施万高的骑士建造,由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购买,路德维希二世在此度过童年,并受其浪漫主义影响一生。 想找一找周董拍婚纱的角度,不过没找得太准,不知是不是天气原因,看起来不完美。 下午孩子们本来想在spa公园的水上运动中心玩水,但有点小雨,天气偏冷,没能下水。而越障训练场和草坪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又快乐又健身,比呆房间玩iPad好多了。回来经过菲森小镇,又有马拉松赛,这回遇见一位老阿姨,真是全民运动健将的一个小镇啊。酒店我们房间楼下,休闲气息很浓。午餐我们一家就在酒店餐厅吃的,因为据介绍这里的菜品是地道的巴伐利亚风味,尝了尝,的确还不错。在酒店大堂购了张明信片寄回家。可见新天鹅堡一年四季呈现不同景色。下午在SPA公园转了转,这里有水上运动中心,可以玩滑水冲浪、游泳、跳水,但我们觉得气温有点低,没有去下水。但是当地人却不这么认为,依然玩得很嗨,不亦乐乎!——国人观念还是更保守。水下的不玩,陆上的可不能错过,看牛仔这身手象中午脚有伤吗?好吧,老爸和你来拼一局陆战队员障碍赛。第八站——慕尼黑7月24~26日——雨中朝圣安联球场,慕尼黑划上旅行句号 说起德国人的严谨(刻板),离开菲森这天早餐我们见识一下。同行的周老师取了一个玻璃杯放热水,服务的大妈见了取了另一种玻璃杯让她换过来,然后周老师说:“Thank you!"大妈回答:“You need say sorry." 离开菲森去往我们此次出游的最后一站——慕尼黑。是一个下雨天,导航引领我们走了段乡村路穿越了一些村庄。 慕尼黑是我们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只安排了两天一夜的停留。我们把第一个目的地设在安联球场,沿高速路很快就要到了。行车中发现Galaxy会将行驶路段即时的限速和警示标识呈现在仪表盘上,而在国内的福特车仪表系统好象没有这个功能——其实也就是把车载导航的路况信息移植过来。很快,安联球场就出现在前面,但是不妙的是天气太坏——居然在下雨。 球迷,我应该算是,但不是发烧那种,也基本谈不上哪支球队的拥趸,不过借旅行的机会感受一下世界顶级球会的足球文化和氛围还是必须的。只可惜为了配合孩子的暑假,我们出游时段选择在欧洲球赛休赛期,无法实现现场观赛的体验,只能参观一下球场和俱乐部博物馆了。 参观拜仁博物馆和安联球场成人票12欧,6~13岁儿童票6欧。意淫一下,从罗本脚下把球铲走。拜仁获得的历年德甲冠军奖杯拜仁获得的历届欧洲冠军杯奖杯(还有2001、2013共5次)可以把自拍像合成到球迷墙上的系统,有点意思。博物馆出口方是球迷商店,商品比较丰富,但价格的确不便宜。 安联球场——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主场。作为一支老牌的欧洲足球顶级球队,拜仁队无论在德甲还是欧冠联赛,成绩一直保持稳定和坚挺,至今仍是德甲冠军霸主和欧冠四强的常客。个人认为其走的不是纯球星路线,是广泛的足球普及推广、金字塔般的梯队建设、稳定一贯的发展经营理念,结合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来作为保障的。通过今天我们参观安联的感受,把他同另一只我曾参观过的老牌顶级球会AC米兰两相比较,似乎更印证了我的看法,都是传统足坛豪门,从球场、博物馆及周边文化经营的兴盛程度,映射俱乐部经营管理成功度可见一斑,当今的AC米兰形势的确是江河日下,不复当年之勇,被中国资本接盘也属无赖之举,而拜仁长盛不衰的经营模式,的确值得由表及里的研究学习,甚至值得希望振兴的中国足球深入学习——扯远了,当我们在阵雨侵袭中来到安联,当我们看到博物馆中各领风骚数十年的拜仁历届球星,俱乐部探囊取物般获得的历年德甲欧冠奖杯,当我们列队站在球员进场通道耳边响起熟悉的令人热血沸腾的欧冠联赛开场曲,当我们一个四五十人的参观小队在安联看台一隅一声"Goal!"即在球场回荡起山呼海啸般的回声……我们感受到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博物馆出来后到看台参观安联球场内部球场大屏上回放着2016~2017赛季德甲第28轮拜仁在安联主场对阵多特的大战片断,那场比赛拜仁以4:1获胜。人工灯光照射保养草皮参观球场新闻发布会会场拜仁队主场更衣室在欧冠入场进行曲的背景音乐中,体验球员入场式感觉。参观球队大巴送到球场的球员通道,这些地方的墙上电视都播放着该处球员的活动画面,方便游客了解相关场景。我们来到慕尼黑,正值这里的雨季,不过这里的天气变换实在是比翻书还快,前一分钟还阳光灿烂,等你买个冰淇淋出来马上大雨如注,不到十分钟又风停雨歇。我们刚从玛利恩广场逛街回到酒店,窗外就是乌云密布、风雨交加,而十分钟后又见到火红的霞光映在慕城的天际线上。较之略显拥堵的地面交通,慕尼黑的地铁还是相当方便快捷的,虽然年代已久,但在城市日常通勤中仍发挥重要作用。若有时间,慕尼黑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看看的,几个老广场、王宫花园、自然科学博物馆等,由于我们安排的时间不多,主要是用来买买买了,最后一站,你懂的。 这是我们在慕尼黑住的酒店,又是顶楼阁楼,不过这个阁楼就有点勉强了,很容易碰头。慕尼黑地铁,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前通车投运,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为慕尼黑公共交通发挥了极大作用。据说在一些站点,同向的不同线路列车可以实现无缝换乘。——两个路线的列车同时进站(如有时间误差则会相互等待),列车在相邻的轨道上平行停放,间隔数米,乘客可趁着上下客的时间换乘至另一列列车,然后两列列车将同时出站,这样乘客完全没有换乘的时间损失,如同在乘坐同一列列车。(据百度百科)这一列是比较老的车型在玛利亚广场站下车,出来就是新市政厅。广场中间是圣母柱,顶端是圣母玛利亚的金色雕像,后面是老市政厅。新市政厅上的钟楼,是广场建筑的制高点。“人肉脚架”,这是在拍什么呢?原来是钟楼上的“钟鸣舞”——每天11点、12点和17点,钟上部的釉彩铜人会出场表演,上面层是骑士表演,下面层是箍桶匠舞蹈,我们赶上了十一点这场。刚看完钟鸣舞,遇到几个搞社会实践的中学生小帅哥,见我们是中国人,拉着拍合影,补充他们的实践素材。玛利亚广场是慕尼黑的中心,也是旅客集中的地方,周围都是商业街。遇到一群街跑的爱好者,看起来都是经常运动的人,几乎没看到有将军肚。刚刚拍完合影,转眼一群人就跑得没影了,有点快闪的味道。我们从玛利亚广场向西而行,沿街都是老建筑。街头艺人在表演“杨琴”演奏。逛着逛着突然下起了雨,我们在卡尔广场找到一家麦当劳解决午餐,顺便避雨。卡尔广场的喷泉背景是慕尼黑地方法院,也是座标志性建筑。回酒店乘的这一列地铁则是比较新的,新旧款车型同时运行,这也是慕尼黑地铁的一个特点。傍晚,慕尼黑下起了暴雨,昏天黑地,瓢泼大雨。但也就不到半个小时,雨过天晴,慕尼黑的城际天空出现了火烧云。第二天清晨,也是我们在慕尼黑呆的最后一个早晨,也是本次旅程的最后一个早晨,住的酒店后面有一个小公园,也有小型的健身区。牛仔跑过酒店斜对面的宝马摩托车中心。收拾起行李,和驿动的心,向慕尼黑机场出发。我们的还车点,也选在慕尼黑机场,各个租车公司是统一的还车场,完全是流水作业,效率比我们想象的高,之前我们担心的遭遇车祸那辆车,因为事前租车公司已经备案,还车时并没有多耽误时间。慕尼黑机场是仅次于法兰克福的德国第二大机场我们回程依然乘坐伊蒂哈德航空公司的航班,从阿布扎比转飞成都。 至此,我们的2017德捷奥之旅也划上了句号,不能说圆满,但基本目标均已达成。感受了欧洲中世纪的人文风貌,领略了巴伐利亚的田园风光,遭遇了交通事件的袭扰,初步体验了安联球场的震撼。带着孩子完成这次旅行,尽管从电子娱乐世界夺回的阵地没大获全胜,孩子的收获也许比成年人肤浅许多,但相信总会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一天孩子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2017年7月26日当地时间7:18于阿布扎比机场(全剧终,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