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最近整理照片和文件,翻出了几年前的国外自由行的游记,这下勾起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当时觉得旅行太美妙了,非常想以某种方式记录,于是编写在ppt上了。你们懂滴,ppt很方便编辑和排版照片。现在重翻旧照片和游记,特别想把它们发布在网上,给我的亲人、好友们分享。也特别感恩我的旅伴和亲人们,希望迟来的文章能够纪念我们曾经共同走过的地方,发生过的事情。同时也有点惭愧,如果我当时抽出时间整理,把游记发布在穷游网上,是不是会帮助到更多选择自由行的人?先发几张大片哈尔斯塔特湖边萨尔茨堡布达佩斯赛切尼链桥和英雄广场旅行线路维也纳——哈尔斯塔特——萨尔茨堡——布达佩斯第一天 维也纳抵达维也纳机场已经接近傍晚,这里坐火车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市中心,出机场跟随指示找到S7快线,S7线的火车是半个小时一班,没有人工售票,只能自动售票上购买车票。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机器不接收50和100元大钞,国内兑换的欧元最低票面就是50。幸好我妈在看守行李时,和一对中国人年轻夫妇聊上了,男主人李大鹏热心的给我换了零钱,帮我在机器上买了票;下车后还热心的帮我们打上了出租车。后来很想去他打工的餐馆当面感谢他,可惜时间紧张,没有机会实现。非常感恩还有就是不能小看老太太的“搭讪”能力,后来从维也纳出发时,预订的火车票打印不出来,又是与她聊天的一位华人大姐帮忙解决的。这次在国外遇到的中国人都很友好,乐于助人。顺利抵达酒店,三冠酒店在网上预定时就看到说已经经营百年。酒店在卡尔教堂附近,距离霍夫堡皇宫,音乐厅等都很近,腿着也就十多分钟。办好手续找不到电梯,跑进跑出好几趟,才发现楼梯旁边,看着狭小的消防门,原来就是电梯门,拉开就是升降电梯,唉放好行李出来,先路过卡尔教堂。卡尔教堂是巴洛克教堂建筑,有着美丽的罗马式圆形拱顶。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瘟疫结束后,建成这座壮丽的巴洛克教堂。继续向前,马路对面就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大厅的声学设计很先进,也是声学设计的范例,厅内无论位置的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的音乐水准。这里是最高音乐殿堂之一,我满怀崇敬之心在入口处参观了一下。马上要入场了,观众衣着很正式,男士西装,女士穿着晚礼服。第二天 维也纳今天继续在Graben这条街上闲逛。这条街聚集了好多世界名牌店,昨晚上还熙熙攘攘的,今天是周日所有商店都没有开门,人也不多。先看了奥地利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它是维也纳的地标,现存世界第8高的教堂。锥形入云的尖塔,让人无论怎样都只能仰视。大教堂内有一座皇家墓穴,放置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三世,以及带领奥地利人击败土耳其人的欧根亲王的棺木,据说还存放着七十二个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员的心脏。今天里面好像有重要活动,聚集很多人,气氛相当肃穆,不能参观,有些遗憾。这座建筑外立面太高了,相机无法全部取景,只能局部小拍。街头表演的人聚集在这条街上 等待游人的马队,注意看马儿的眼睛被挡着,防止惊吓,尾部还有接fen的袋子,很干净环保。街上的有轨电车国家歌剧院(Vienna State Opera),这座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国家歌剧院建于 1861年,在1869 年启用,正面门楼5个拱形大门里的女神,代表歌剧里面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穿过布鲁克公园Burggarten,专门看了一下莫扎特雕像。霍夫堡(Hofburg)是维也纳的重要建筑。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明日要去的地方)。现在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了眼下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世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皇宫的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间房间,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唉,还是太长,全部进不到镜头里面。里面的皇宫可以参观,我买了套票,2人51欧。皇宫能参观的其实只有皇宫极小的一部分。先是珍宝馆,然后是弗兰兹和茜茜公主的生平事迹。珍宝馆里展出大多是瓷器。瓷器本来是中国人发明的。传入欧洲后,烧制技术极大发展提高,做出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品。在门口租了中文讲解器。里面有一组茜茜皇后的房间,讲解器说里面安有单杠等运动器材,茜茜爱美为了保持身材经常运动和控制饮食,特别自控,1.8米的个头保持着80多斤的体重。这是茜茜公主的著名剪影:来到维也纳,必然要看一场音乐会,遇到街头穿着民族服装帅气的小伙子推销音乐票,我顺利砍了价,原价2张票80欧最终降到了50。音乐会是在傍晚开始,我快到时间仔细看了一下票,才发现不是在维也纳音乐厅里面,是在一座公园里面。满头大汗赶到时已经开幕。好在演奏非常精彩,不虚此行。维持治安的胖大妈非常热爱音乐,时不时盯着人是否拍照,之后跟着音乐打着节拍,很是陶醉。第三天 维也纳美泉宫美泉宫,建于1612年,1683年土耳其人进攻维也纳,将夏宫毁坏。1696年开始重建,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据百度百科说,这里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也可免费借中文语音导览器。美泉宫在城市南部,需要坐地铁到达。美泉宫正入口和背面(背面从凯旋门看对面的美泉宫),这个建筑可真宽。美泉宫里面大幅展出了皇室的各种功能房间,也有很多皇室成员画像,出自当时非常有名的画家之手,还可以了解一下特蕾莎女皇统治下的繁荣帝国时期,展出的还有特蕾莎女皇的各类居室,以及茜茜皇后和丈夫弗兰茨皇帝的生活。这么小的国家也曾经在欧洲辉煌一时,很值得一逛。游览到最后Great Gallery,这是一层最大的空间。这个40*10米的巨大房间是招待、宴会之所在,装饰全部采用了奢华的洛可可风格。真的是太奢华了,我站在这里抬头看着高高天花的彩绘,不舍得离去。这张是网上找的图片,展馆内不让拍照。美泉宫外面的花园是可以免费参观。穿过巨大的对称草坪,中轴线的最高点就是凯旋门。山脚下有巨型喷泉雕塑。路过一座方尖碑。站在山上鸟瞰维也纳城,右上角那个”尖塔“就是斯蒂芬教堂。 百水屋Hundertwasserhaus,百水先生的设计完全摈弃直线条和对称,让他的建筑在多个维度上都是弧形。网上评论他力主建筑和自然的和谐,提出“树的主义”,每棵树都在美化我们的生活,都应该受到保护和合理的应用。因此,在他的故居,屋顶花园绿树成荫。坐1路直接到达百水屋,远远就看到了这座建筑。建筑立面上的各种细节 天色尚早,我在维也纳地图上看到离多瑙河不远,从白水屋出来,就直奔地铁站,约莫着下了车,出站的站台就在跨河大桥的中间,一出来就看到了奔流不息的多瑙河。河边有很多现代建筑,餐饮居多。河边还立着规划图,我觉得像是维也纳规划新区。下图就是多瑙河,顺河而下就能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很小的时候就在电台里听过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现在见到真河啦,挺激动的。第四天 维也纳——哈尔斯塔特Hallstatt这次从众多国家中选择奥地利,是因为我在杂志上看到了哈尔斯塔特的一组照片后怦然心动。满怀期待的踏上了去往哈的火车,越是接近哈尔斯塔特的时候,越是风光优美,湖泊、绿地和村庄交替出现在我们视线里。下了火车坐上去往小镇的船(船和火车是对接好的)。渐渐的对岸愈加清晰,群山环抱着碧水,码头尖尖的教堂和附近彩色的小屋出现在眼前。小镇半个小时可以走一个来回。我在书上看到这样的描述:小屋沿湖一字排开。色彩斑驳的光影家园,优雅的天鹅,崇山峻岭旁碧波荡漾,美得惊人,仿佛来自平静安宁的贺卡画面。依次而建的房屋,与山融为一体。小镇广场,最中心的地方。小镇家家户户装饰的如此美丽。我想起大学时侯看过的彩图画册,深刻体会到在欧洲小镇上拍一拍照片就可以出一本园林书。小镇的工艺品店里,小动物太可爱了,个个都想带回家。这个小镇有好几个教堂,比较著名的是人骨教堂,里面码放了众多头骨。我第二天大早上寻了很久,这里是山地,我越找爬的越高,徒劳而返。我妈自己逛的,居然找到了,她之前并不知道人骨教堂,就是进去看见骷髅,大早上一个人也没有,觉得挺吓人的,逃离出来。没看到实景,我就在小镇上拍了张明信片。我们住的酒店露台正对着山上的一个景点——盐矿,黄色的缆车不停上上下下的进入,下图左边是小镇立着背盐工人的雕塑。这里的小店到处在卖盐,各种香味的浴盐。当地人的生活真是悠闲,对着湖景的院子里,有的摆放躺椅,安置跳床,跳板,真会玩儿。小镇美丽的清晨,光与影的组合,湖光山色,倒影迷离。木栈道的清晨,一只野鸭静静卧在栈桥边。天鹅与光影。。。给我妈打卡第五天 哈尔斯塔特——巴德伊舍——萨尔茨堡早餐过后一车又一车(大轿车)的游人进入哈尔斯塔特,小镇开始拥挤起来。我们坐上542公交邮政车(postbus),前往巴德伊舍。542公车的终点站在巴德伊舍火车站旁边,去往萨尔茨堡的150路公交车起点站也在这里。我们花了3欧元在车站存了行李在巴德伊舍游览。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温泉小镇,镇中心还有一条河流经过。巴德伊舍这座以温泉出名的小镇,与奥地利王室有着不解之缘。年轻的皇帝在这里对茜茜公主一见钟情,两人订婚后,索菲女大公将此地的一处宫殿送给他们二人作为夏宫。弗朗茨皇帝极为喜爱巴德伊舍的景致,称这里是“地上的天堂”。 这里是茜茜公主温泉疗养的所在。火车站旁边穿过马路,沿着对面那条主路一直前行,很快就能到达小镇的中心。我直奔这家粉色外立面的咖啡店,这里是以前茜茜公主光顾过的地方。这里的蛋糕太甜,我这个很爱吃甜食的人都被齁着了。 商店里陈列的奥地利民族服装:也有穿着民族服装的行人:从巴德伊舍火车站坐公交车去往萨尔茨堡,一路上都是小镇,经过了几个湖,每个湖都是个小镇,冰蓝色的湖面在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芒,时间允许可以一个一个湖逛过去。正逢中小学生放学的时间,一路不停上来一群一群的小学生,蓝眼睛红扑扑的脸蛋。他们把车厢挤得满满的,也热热闹闹的。奥地利的公交车司机也兼职卖票员,如果没有月票就直接向他买票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在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交界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音乐之乡,也是巴洛克建筑的集聚地。莫扎特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短短36年生命的大部分时光。这里同时也是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故乡。著名电影《音乐之声》把这里作为拍摄地。公元纪年起萨尔茨堡就已经建城,45年的时候有了城市自治权。而在1600年前,这里就建成了第一座修道院——圣彼得修道院。绵延一千多年的时光,基督教在萨尔茨堡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萨尔茨堡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政教合一的城市,是大主教的驻地,管辖了今天的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一代代的主教们是萨尔茨堡的最高统治者。小城格局这样:一条萨尔茨河,将小城分为两半。一边是著名的米拉花园,另外一边是购物街、城堡、教堂等景点。萨尔茨堡的城市实在是小,基本上集中在萨尔河的两岸。萨尔茨堡是一座宗教城市,每到整点,钟声就开始敲响,在整个城市里回荡着。。。我第一次被这遍布角落的钟声给震撼了,满怀敬畏之心。黄昏时登上萨尔茨城堡后,俯视整个城市。萨尔茨城堡坚固的外墙:游览图: 从城堡出来看到金球雕塑,球上的人也是雕塑一部分,我妈居然认为有个真人站在上面。第六天 萨尔茨堡——海尔布伦宫海尔布伦宫建于17世纪,是当时大主教的夏宫。里面的喷泉独具匠心,而且有几个捉弄人的喷泉很有意思。一大早乘坐25路车赶往,下车就看到漂亮的奶油黄色外墙,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入口。海尔布伦宫里的到处都是各种喷泉造型,没有重样的,就连墙面转角的鹿头,一不留神也能吐水。防不胜防。这个雕塑比较有意思,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 下图是”喷泉戏诸官“,被导游忽悠过去围桌而坐的人,突然觉得屁股湿了,原来凳子下面喷起了水柱,哈哈 最终难逃一劫,不被淋湿不是好游客。看完喷泉去找《音乐之声》里的玻璃亭子。从海尔布伦宫出来几近中午,我们直奔粮食胡同,昨晚这条还熙熙攘攘的购物街,今天突然就消停了。没有多少行人,商店和大部分餐厅也关门了。晚上回到酒店前台小姑娘说了一大推,没听懂,可能是个什么节日。上次在维也纳,周日差点没吃上饭,维也纳周日餐厅大部分关门,只有超市有食吃。话说在萨尔茨堡的购物街找了一圈,这家 NORDSEE开门,回国后同事说这是欧洲有名的海鲜食品连锁店。吃完饭继续在粮食胡同溜达,这是莫扎特故居:路过萨尔茨堡大教堂: 沿着河边游览,遇到挂满锁的”情人桥“第七天 萨尔茨堡-布达佩斯这次选择布达佩斯,源于那个手机广告。其实这条线路有点绕,不是个环线。通常的线路是继续向下走,去看施华洛世奇总部和音乐之声线路,或者去与德国交界的新天鹅堡。但是我被手机广告里的那些个场景和色彩种草了,从萨尔茨堡绕过维也纳去往布达佩斯。中间出了一点小意外,火车没到既定的火车站就停运了,听到广播一车人都下去了,我也不知发生了啥事。英语不行,出点意外就得抓狂。反正问了好几拨人,其中还包括警察,又坐了地铁,出地铁打了车才顺利抵达酒店。布达佩斯是由布达和佩斯2个城市合并组成的,分界线就是南北向穿过的多瑙河。地图上就是 “左布达,右佩斯”,也就是多瑙河左岸(西)是布达,右岸(东)是佩斯,看地图容易记住。我们住在佩斯,主要的商业设施和景点教堂都在那里。布达主要有南北2片山丘,北边的山是以前的皇宫城堡所在,所以叫做城堡山,南边的山曾经是个军事要塞,叫做“盖莱尔特山丘”Gellert hill。酒店前台是个很傲慢的老头,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板着脸给我手续。后来我问他酒店的建设时间,他才骄傲的笑了,回复这个酒店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餐厅明显有些陈旧,但是依然看出美丽的壁画,精致的吊顶、壁炉、木质的包墙,曾经一切是那么华美。餐厅旁边就是咖啡厅内部入口,与另一个街角的对外入口之间,地形上有一层的高差。用平台和台阶把咖啡厅分成几个空间,层层降高,设计很是巧妙。彩色玻璃窗,精心设计的壁龛,里面的装修处处透着奢华。我站着这里想象着那个年代的贵族们在这里吸着烟斗喝着咖啡热烈讨论、争辩的场景。这里连接布达和佩斯两岸有九座桥,跨越多瑙河两侧,最出名的三座:赛切尼链桥、伊丽莎白桥和自由桥,从北向南一字排开。赛切尼链桥是布达佩斯境内多瑙河上第一座桥,因此被认为是布达佩斯的标志。桥的建成起因于匈牙利伯爵塞切尼·伊斯特万。当年他急需过河参加父亲的葬礼,而糟糕的天气使得木质浮桥无法通行。于是他决定在多瑙河上建一座桥。该桥于1839 年开始兴建,1849年完成,是连接布达与佩斯间九座大桥中最古老最壮美的桥梁,也是第一座真正连接佩斯与布达两城的永久性建筑。正如塔桥是伦敦标志一样,赛切尼链桥多年来一直是布达佩斯的象征。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为了巩固他们在城堡山上的堡垒,将所有桥梁全部炸毁,历经战后的重建,赛切尼链桥在完工后的一百年即1949 年重新通行。在桥的两头各一端各有一对狮子雕塑,由匈牙利设计家亚诺士(Jnos Schulek)1850 年设计而成,四支狮子的爪子紧紧抓住两岸,象征布达佩斯紧紧相连。傍晚拍摄的赛切尼链桥:河对岸的国会大厦:第八天 布达佩斯出了酒店就看到白色的伊丽莎白桥。伊丽莎白桥是为了纪念著名的茜茜公主而建。伊丽莎白皇后因不满沉闷的皇室生活,常常旅行,并特别钟爱匈牙利 。在奥匈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消除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座桥在二战中受到炮火的摧残,今天看到的桥身,已是重新修葺。伊丽莎白桥过去就是盖莱尔特山丘。我早上过桥看了一眼,是个城堡入口。自由桥,通体绿色,全钢结构。当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是茜茜公主的老公)出席了开幕仪式,并亲自安装了最后一个银铆钉。这座桥最初也是以这位皇帝命名,后来匈牙利独立后改名自由桥。布达佩斯有名的中央市场就在这里。中央市场(Kozponti vasarcsarnok),是一座壮观的新哥特式建筑,外立面把角的塔顶端铺着彩色的玻璃瓦,始建于1897年,已成为布达佩斯著名的“百年市场“。据称是欧洲首都城市所有菜市场中最大最优美的一个。从一楼的各种蔬菜、水果、肉类、干货、酒类到二楼的旅游纪念品应有尽有。正是覆盆子和车厘子上市的季节,左下角那个车厘子,2.5欧元500克。这里的货币有时标注欧元有时是福林,我住的酒店早餐只收欧元,其他地方又只收福林。反正到处都有兑换点,也挺方便。匈牙利人喜欢吃蒜、辣椒、香肠,感觉口味和中国人差不多可爱的罐头小人(腌菜)二层卖服装、布艺、纪念品。这种发卡,很眼熟,多年前在中国好像也曾流行过。二楼是还有餐厅,各种食物摆在橱窗里挺诱人,那个香肠,我真想尝一尝。第二天赶来这里吃午饭,才发现又是周日不开门。唉,悠闲的欧洲人呐瓦茨大街是布达佩斯著名的购物街,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瓦茨大街很长,从北端的弗洛斯马提广场(Vörösmarty tér) 起向南,一直到达中央市场,其中北端是瓦茨大街最热闹的一段。街两边的建筑多建于18、19世纪,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可以买到名牌服装、匈牙利特色手工艺品,仿真油画、匈牙利特色食品。感觉布达佩斯的中国人比较少,一路走着经常被人拦着问我从哪里来的?建筑立面上漂亮的雕饰;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从多瑙河一直延伸到英雄广场的正对面。这条街非常漂亮,建于19世纪末期,美丽街道绿荫成荫,两旁是新文艺复兴宫殿和建筑,历史人物雕塑随处可见。街道风格保存的挺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租了自行车,从多瑙河边一直骑到英雄广场,地面画着自行车道,出行很安全。在瓦茨大街和安德拉什大街行走,有种置身与欧洲历史电视剧里的感觉。这边的建筑各种风格都有,非常丰富,欧美许多古装剧喜欢在这里选址。这栋建筑让我想起阴沉沉疑云密布的英剧。歌剧院,位于安德拉什大街上,茜茜公主曾是这里的常客。歌剧院内部穹顶也是一大亮点。英雄广场是匈牙利人民为庆祝建国1000周年建立了英雄广场,并在广场中心竖起一座千年纪念碑。广场完工于1896年,千年纪念碑顶端有一位加百利天使,天使手捧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时的王冠,象征着匈牙利由此转为基督教国家。纪念碑的下端是七个骑在马上的游牧部落首领,正是他们在1896年带领马扎尔民族在这里定居,最前面的是阿尔巴德。广场后方的对称柱廊建筑上有十四位雕像,他们分别是匈牙利从开国元勋到1848年革命期间的,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国王、领袖及历史名人。广场后面有沃伊达胡里奥(Vajdahunyad)城堡,建于1896年。这组建筑群原来为庆祝所有,最初用木板、纸板建造,作为临时房屋以便拆除。后来为市民喜爱,又重新用永久性材料进行了修建。这个建筑群博采众长,囊括了19世纪匈牙利王国的所有地标性建筑特征,结合20多座建筑的设计细节,罗马式、巴洛克、文艺复兴时期等多种建筑风格。这是其中一个立面,有点像混合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特征。另一个立面是从湖面拍摄,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德古拉(吸血鬼)住的城堡。 它的一个入口。这组建筑各种风格汇集,也算是一处奇景了。在奢华巴洛克立面的这一侧给我妈留念城堡门口的画家在英雄广场旁边吃的午餐,布达佩斯最有特色的几道菜,牛肉土豆汤,鹅肝。鹅肝不用说很美味,牛肉土豆汤我妈给的评价是:和内蒙家乡做法也差不多。 匈牙利人爱吃辣椒,每次吃饭都会像国内小馆那样,把辣椒罐子摆上来。还了自行车,又开始在瓦茨大街溜达,这次寻找咖啡厅。Berbeaud Café是布达佩斯最著名的咖啡厅之一,拥有150多年的历史,从1858 年就开始营业,曾是以前贵妇人逛街后聚集歇脚的地方。很多权贵显要都在这里喝过咖啡,据说早在百多年前已是茜茜公主的最爱。咖啡馆比较狭长分成几个大厅,大厅之间都用低垂的丝绒帷幕间隔,每个厅装修都有自己的色调,我到的时候已是黄昏,拍出来都黑乎乎的,其实帷幕特别有质感,厚重而柔软。这家咖啡馆以甜点闻名,最出名的特产是香喷喷的小松糕、和上面加了奶酪的Pogasca、Burgonyos。我盯着橱柜,里面点心品种太多太诱人,个个向我招手。点了两样,不是很甜,味道很有层次,口感也丰富,有脆有软,比巴德伊舍哪家咖啡店好太多。 店里有两桌是韩国女人,几个人围坐品着1,2块点心,她们人瘦还节制。接着闲逛,布达佩斯街头的有轨电车。这个不知是雕塑,还是表演?有个零钱碗,但是没人围观。第九天 布达佩斯-维也纳今天的行程是去布达的城堡山。这山景点非常集中:皇宫、美术馆、历史博物馆、渔人堡、马加什教堂都在山上。沿赛切尼链桥走到布达,布达这边的桥头正对着是19世纪中以英国古典主义风格修建的过山隧道。左侧就是缆车也可以上山,隧道右侧是公交车站,那里就是上山的16路车站。我们在旁边的杂货店买了车票,16 路公车从山的北侧蜿蜒而上,停在皇宫附近的平台边,旁边就是渔人堡。其实路途非常短,我们回去时,就慢慢溜达着下了山 。下车先路过马加什教堂,教堂距今800来年的历史,初为哥特式,后来经历岁月沉浮,朝代更替,几经修葺,演变为新歌特式,并融合了匈牙利民俗、巴洛克和土耳其清真寺设计等多种风格。一侧是白色尖塔,另一侧的彩色屋顶充满异族风情。教堂以15世纪的马加什国王命名。在马加什统治期间,匈牙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因为国王在此加冕并举行婚礼,为了纪念他对匈牙利的特殊贡献,教堂以他命名。布达佩斯建筑外观设计很融合,之前看到的那个沃伊达胡里奥城堡,也是建筑外观多种风格的融合,建造成这样的综合体真是厉害。历史博物馆有着彩色屋顶:渔人堡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群,带着7个堡头,融合了新哥特、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中世纪时,这里的渔民负责保卫这一段城墙,渔人堡由此得名。七座堡头,代表七个马扎尔部落首领带领马扎尔民族定居喀尔巴阡盆地。 我们站在渔人堡的外廊俯瞰这座城市可以看到议会大厦,感觉这栋建筑向天空伸出了满身的“刺”一路走下去经过居民区的教堂,今天周日,当地居民全家人在教堂里祷告。我们坐在后面静静观看,祷告完所有人排队到神父哪里接受祝福。又回到佩斯,狭窄的小路上远远看了看圣伊斯特凡大教堂,圣伊斯特凡大教堂,里面存放的一个“右圣手”, 这是匈牙利开国君主——伊斯特万的一只右手,因此这个教堂也被称作圣手教堂。历史就不赘述了。在布达佩斯的旅行结束了,觉得意犹未尽。很多地方都是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地方舍弃了内部参观。历史博物馆、沃伊达胡里奥城堡,圣伊斯特凡大教堂都很想进去仔细游览,再去歌剧院看一场歌剧。。。布达佩斯是我期待再来的城市,放慢脚步置身在多种建筑风格、混杂而又不违和的历史老街上,慢慢体会这个城市特有的味道和色彩。傍晚坐火车到达维也纳,住在火车站附近,方便第二天购物和乘坐机场大巴。第十天维也纳-北京写在结尾这次旅行我带着70多岁的老妈出来的,现在回想起来,一个捡起英语刚学了3个月,词汇不到一千的人,就带着老太太出国,也就是旅行这件事上我的胆子够大。因为这就是我的热爱,美景依然在路上,我还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