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北京—温哥华—维多利亚市去秋在加西走红叶大道,就决定今年要来加东看落基山的六月雪。听说旅游旺季落基山住宿难是常态,一房难求,于是提前半年就开始预订机票住宿。果然,旅游热点的贾斯珀、路易斯湖和班夫镇,开始都没有预定到当地的旅馆,后来数月中不断搜索,才终于订到合适的住处。6月25日下午4:30飞离北京,在机上眯了两觉,吃了两顿,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就于25日当天的上午11:20到了温哥华,人生若每天这样往回过不知会不会烦死。我们是从温哥华转机接着飞维多利亚。飞机落地,蓝天一碧如洗,点缀着朵朵白云,原来天气预报说的连阴雨天气看来迟到了或是违约了,反正我们眼前先高兴了。从温哥华入境要先取行李,然后在机器上自助填写好入关申报单,然后……就OK了,非常简便。在机场转了转,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到处装饰着图腾柱,把个developed 国家装得像个developing 国家似的。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属国内航班,几十座的小螺旋浆飞机,从起飞至落地不到半小时。原来没有想第一天都在路上的行程能看到什么景,结果这趟航班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只知道维多利亚在温哥华岛上,却不知这大岛周边还伴生着无数兄弟姐妹,从空中看下来就是又一个千岛湖。照片描述:温哥华机场照片描述:温哥华机场内到处可见印第安风格的图腾柱。照片描述:从温哥华去维多利亚的小飞机居然是靠拖拉机牵引的。照片描述:温哥华岛外围的小岛。(手机拍摄,效果很差,看个意思吧)照片描述:从维多利亚机场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果然是花团锦簇,花园城可见一斑。顺利提车,Motel Checkin,前台经理是个已来加二十多年的上海大婶。房间不错,大婶直说我们提前半年订房价格便宜多了。现在没这价了。还热心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维多利亚的旅游点。一切很美好。6月26 日 晴 维多利亚市因畏惧市内停车,所以在家便定了今天步行游城。从宾馆至最南端的“横贯加拿大公路”(TransCanada,也称一号公路)起点0公里不过4公里,在家每日锻炼量也不止这个数,所以并不认为这会有什么挑战性。6:40从宾馆出发,天气很好,地处北纬48度的维多利亚,夏季的太阳早早就升得高高地挂在蓝天上,但光线仍是柔和的。气温约在11摄氏度,一件短袖T恤,外加一件棉布衬衣,略感凉意,正是照相、走路的好天气。步行约40分钟,最先看到的景点是帝后饭店(Empress Hotel),建于1908年,据说英国女皇到维多利亚,即下榻于此,饭店有供女皇专用的通道和门。饭店面对蓝色的维多利亚内湾,被精致的花园包围,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没有看到著名的爬满外墙的绿色常春藤。因此一直疑惑是不是找错地方了。照片描述:帝后饭店入口之一。离帝后饭店不远就是BC省的议会大厦。由于到的时间较早,旅游团的大批游客还没有来,议会大厦前清静肃穆。园内矗立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大厦前中庭的喷泉是为了纪念B.C.省建立100周年所建。议会大厦由时年25岁的英国天才设计师法兰西斯·拿顿贝利设计,于1893年动工,1897年10月落成。如同其他的国外议会建筑,BC省议会大厦也是对外开放的。大厦内部分为地下一楼、一楼与二楼,大厦内部的墙上挂着许多艺术名作,整个大厦的梁柱雕刻,各色彩绘玻璃与屋顶设计都十分精美,富有浓郁的古典气息。照片描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大厦。照片描述:阵亡战士纪念碑(相当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照片描述:大厦顶端金色雕像是探险者乔治·温哥华船长。他发现了温哥华岛。照片描述:大厦前中庭的喷泉是为了纪念B.C.省建立100周年所建。照片描述:英国女王仍是加拿大的国家元首。照片描述:议会大厅。正面是议长和书记员的座席,两侧是议员的座席,一侧是执政党,另一侧是反对党,大家相对而坐,所有重要的政府政策、决定,都要经过议会辩论和表决。议会大厅门口设有一个放下的铜质横杆,象征着王权不得干涉政府,国王在未经议会允许的情况下,是不准进入议会大厅的。国家由老百姓选举的政府管理,只有民选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国王无权干涉民选的政府运作,这个民主的基本法则是英国人经过激烈抗争才确立的,英国历史上的“光荣革命”,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从此以后英国彻底告别了独裁统治,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照片描述:精致的彩色玻璃窗是议会大厦的亮点之一。照片描述:议会大厦外也矗立着一根巨大的图腾柱。从议会大厦向东,就是几乎所有港口城市都有的渔人码头。各式色彩艳丽的水上房屋是维多利亚渔人码头的特色景观。这里也是品尝海鲜的好地方。可惜我们到的太早了,海鲜摊点都还没开张呢。照片描述:渔人码头照片描述:色彩艳丽的水上房屋。吃不成海鲜,只能继续向前走,于是就看到了奥格登点防波堤(Ogden Point Breakwater)。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加拿大的对外贸易量快速增长,为此加拿大修建了这个防波堤以扩建维多利亚码头的吞吐能力。奥格登点防波堤长800米,尽头有一座灯塔,堤身绘满图案,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最初防波堤没有护栏,是完全敞开的,人走在上面有着融入大海的感觉,是维多利亚人非常喜爱的休闲之所。我们去时堤上已经加装了护栏,但并未失去原来的美感,这里不是旅游热点,来这里的多是当地居民,有健走和慢跑的年轻人,有带着孩子来此嬉戏的妈妈们,也有坐着轮椅来观海的老年人,宁馨而和平。照片描述:奥格登点防波堤照片描述:防波堤堤身绘满图案,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照片描述:防波堤起始点的“日晷”。阳光下双脚站在脚印处,观察身影,即可知道当时的时间。照片描述:奥格登角码头从防波堤折向东走,不多时就是横贯加拿大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亦即加拿大一号公路)起点的零英里地标。Trans-Canada Highway总长7812千米,自BC省的维多利亚到纽芬兰的圣约翰,横跨北美大陆,几乎串联了加拿大所有重要城市,是全世界第二长的国家级公路。这条公路从1948建设到1971年完工用了23年时间。不过,它并没有被列为高速公路——因为不少路段都是双向单车道,且限速在80公里以下,用中国的术语,这只是一条“国道”。 在1号公路的东西起点,各有一座“零英里”标志。维多利亚的零公里标志附近树立着特里·福克斯纪念像。特里·福克斯是一位平凡的加拿大青年。1977年,他被检查出罹患骨癌而被迫截去右腿。在医院里他乐观积极地接受各种治疗与康复,鼓励医院里的其它患者要勇敢地面对病魔。当他得知加拿大政府对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仍相当匮乏时,发起了特里·福克斯义跑,号召每人为癌症研究捐赠一元钱,成为“希望马拉松”的奠基者。1980年,福克斯开始了从东到西跑步穿越整个加拿大的“希望马拉松”,为癌症研究募捐筹款。1980年9月1日,在历时143天、长达5373公里的长途跋涉后,病魔迫使他在安大略省的桑德贝湾停下脚步。那时,他已病入膏肓,癌细胞扩散到全身。人们把他送回家乡。 1981年6月28日,福克斯与世长辞。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着千万加拿大人,人们在横贯加拿大公路的起点为他竖起了塑像,他永远奔跑在加拿大人民的心中。今天在塑像下我看到一把花束和一个自行车头盔,这是又一个受到福克斯精神感召的人在向英雄致敬。照片描述:加拿大一号公路“零英里”点。照片描述:福克斯纪念碑。从0公里穿过一条马路就是碧肯丘公园(beacon hill),一座面积很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散养着许多孔雀与其他鸟类。还有一个小小农场,里面养着家畜和常见的小动物,主要是为儿童近距离接触、认识这些动物而建立的。照片描述:碧肯丘公园、照片描述:维多利亚街景一角。 上午一路步行丈量过来,最深的感受就是说维多利亚是花园城果然名符其实。无论大街还是小巷,无论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宅邸,全城植被茂盛,繁花似锦,没看到有死角。居民社区周边必有公园,公园无论大小必是精心设计,并受到细心维护。虽然时间还早但体力已竭,在碧肯丘公园里吃过午饭便回宾馆了。在床上半睡半醒迷糊了两个小时,感觉好多了。想起明天的行程有些疑问便下楼去找昨天向我们推荐景点的希拉。她不在,出来招呼我们的是她的哥哥詹姆斯,一个和善健谈的上海大叔。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后,又同样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了新的景点。一听有不错的风景,刚刚还像一滩泥样的LG立马满血复活。连晚饭都不吃就张罗着去走galloping goose 步道。说好只走一段(往返一小时内)就又整装出发了。我实在背不动相机了,只拿了手机出门。景色真是不错。最初是树木茂密的林间小路,穿出两座桥洞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长长的木桥将步道接过海湾;海水在这里被峡湾的岩石导引汇聚成湖,没有波涌浪翻,唯见水平似镜,夕阳柔和的光照中,三三两两的皮划艇,水上滑板等悠然飘荡在“湖”中,与岸边多姿多彩的建筑一起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美景。照片描述:galloping goose 步道。桥洞壁上是两幅巨大的印第安人壁画。照片描述:搞笑版的维多利亚女王壁画,似乎画家并没有因“大不敬”被请去喝茶,壁画也没有被删除,反而成为一道吸引人的风景。今天终于以40454步刷新了步行日纪录,想不佩服自己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