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出发时我姐说起在意大利旅行的人基本都在晒各种教堂,尽管我后来努力调整行程,不想把首次意大利之行搞成一次教堂之旅,但是不可否认,意国最出色的还是艺术与建筑的伟构。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诸如斗兽场、万神庙、圣彼得大教堂。。。总归要完成一次精神上的朝拜,因此作为首次踏足,我还是最想拍张照片了却一下心愿。于是不可避免的,意大利之行还是与教堂之行相类似,成为了建筑之旅。出发前利用业余时间饿补了一些关于意大利历史的知识,这些是我曾经用过的资料:上下五千年(特别推荐这个音频)、罗马建筑历史、威尼斯海上贸易纪录片,甚至大学时的教科书《外国建筑史》从箱底里翻出来读了读。实话说,信息量巨大,在出发前也忘掉不少,但是这个准备也使得旅行更加丰富和充满乐趣。7月中旬刚一放暑假我和我姐、宝宝就立刻出发了前往意大利。我们的行程是从罗马落地,米兰离开。这也是有点小心思:罗马在意大利南边,比米兰热,赶在桑拿天来临前先行游览天气最热的地方。而且作为历史名都的罗马,积藏丰富,耗费精力最大,刚到达正是充满热情的时候,能够精力充沛地游览。行程罗马—五渔村—比萨斜塔—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先放几张照片:梵蒂冈协和广场五渔村威尼斯第一天 上海-罗马到上海和亲人汇合一起向着意大利出发。到达罗马已是傍晚,坐大巴到罗马火车站再步行至酒店,黑暗中一路感觉都是高大古典的石砖建筑,我姐说挺熟悉的,像到了外滩。第二天 罗马:大角斗场,罗马废墟,威尼斯广场、真理之口等早上一出地铁站就先看到君士坦丁凯旋门和庞大的角斗场。大角斗场Colosseo,建于公元72年,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下图是外立面,分为四层,底下三层是券柱式拱廊,各层柱式不同,从下而上是塔斯干、爱奥尼与科林斯。第四层是实墙,外饰以科林斯壁柱内部被分为三部分:中央为表演区:动物和角斗士被从地下室吊上来,表演区地面铺上地板,木地板上覆盖沙子,可以防止角斗士们摔倒,并吸收斗剑比赛中受伤者流下的鲜血。外围是观众席: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逐排升起,容纳8万多观众,分为五个区(权贵、富人、公民、低层)。最底下是服务区:比如兽栏,角斗士准备区,还有排水管道等。可以看到竞技场地下层迷宫似的通道和当年把动物和角斗士从牢笼运送到竞技场的装置。竞技场内还可以注满水进行海战表演。架起整个观众席的结构,是斗兽场真正的杰作。这些低层墩子,墩子之间的环廊,呈放射状排列,庞大的观众席就架在环形和放射型的拱上。大角斗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分区管理”、“有序疏散”:楼梯和门都有编号,用于疏散的门有80多个;楼梯在墙体之间,能够通达各区但人流又不混杂,依据编号,使观众分流,解决了拥挤的难题。大角斗场的结构、功能和形式是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建筑的鼻祖,一直现在还在沿用这套体系。我被古代建筑技术深深折服。公元1084年,日尔曼人打进罗马城,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斗兽场也被人遗弃,一时曾成为人们挖掘大理石寻找建筑材料的来源。现场看到地面到处都是散落着的柱头。嗯,坐着这一千多年前的科林斯大柱头上是何感觉?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nstantino,罗马现存三座凯旋门之一,是三座之中建造最晚的,于公元4世纪初期建成,高21米,宽25.7米,深7.4米,是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战争胜利,统一罗马帝国的西部所建,是少数保存较完整的古罗马伟大文物。不过这个凯旋门的很多装饰部分都是从以往其他皇帝的建筑物上拆卸而来的。比如凯旋门顶端的八块长方形浮雕,它们是从奥理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现在原件已被珍藏在罗马首都博物馆。而每根圆柱顶端的达基亚囚犯大理石雕像则很可能来自图拉真广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建成十几个世纪后,拿破仑来到罗马,见到了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而这座凯旋门也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蓝本。凯旋门是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之一(其他还有记功柱等公共建筑)。古罗马的君王们在征战中取得大捷,在中心广场或交通要道上修建宏伟的凯旋门,以炫耀对外战役胜利,昭示自己的丰功伟绩。凯旋门中央有一个或三个拱门,上面有大量雕刻装饰。从角斗场出来,就是帕拉蒂尼山丘(Palatino)和罗马废墟(Foro Roman)的入口入口处的提图斯凯旋门Arch of Titus,建于公元82年,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有浮雕。是罗马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拱门建筑,也是现在罗马城中保留下来的最典型的另一座凯旋门。拱门顶端的雕饰,距今1900年,令人赞叹。赛维鲁凯旋门,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罗马现存三座凯旋门全部见完。古罗马废墟也是古罗马帝国广场(Foro Romano)废墟,原来是古罗马政治、宗教、商业、娱乐建筑的汇集地,有奥古斯都广场、凯撒广场、图拉真广场,市场、巴西里卡、记功柱等。现在这里留存着古罗马时期的一些建筑残骸;下图是安东尼诺-福斯蒂纳神殿,广场上保存最完整的纪念物,这是公元2世纪中期(150 年前后)安东尼-庇护国王为纪念他的妻子福斯蒂纳而建的(传言全罗马只有他不知道妻子对他不忠实)。还有这些废墟:太阳暴晒,废墟没有一处阴凉,强光和炎热使人开始有点暴躁了,赶快找路离开。切记不能在热天尤其是中午来这里。快到大马路上,远远看到高耸的柱子,应该是图拉真广场遗址。这是图拉真记功柱,建于公元113年,是一根圆形大理石柱,上面以螺旋盘升方式浮雕着图拉真战胜外藩和罗马疆域扩展。外表面精致的浮雕有2500多个人物,像画卷一样展开。浮雕按故事情节分,从下往上总长达200米,绕柱23周,被称为世上最辉煌的”绩效表“。柱高29.55米,包括基座总高38米,柱子是罗马多立克式,柱子里面是空的有石阶盘旋而上到顶部柱头。记功柱右后方那个八角形带圆顶的建筑是圣雷多圣母堂,建于16世纪。从另一条街口看过去:绕过图拉真柱,马路对面就是威尼斯广场。广场的正面是被戏称为“结婚蛋糕”或“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Monumento Vittorio EmanueleⅡ)。碑上刻有 4 个巨型拉丁字,意为“祖国统一,人民自由”,是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象征。我们主要目标是穿过这里前往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看那个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这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像的圆盘,据说把手放在他的嘴里,如果说谎就没办法拔出来。其实这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罗马随处可见雕像,这个雕像下面有“SPQR”的缩写。SPQR是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的缩写,意即“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这个标志被纹饰在罗马军团的鹰旗上和古罗马很多公共建筑上。现在街头的公共建筑、雕像等还常常能看到这个缩写。又是不知名的建筑:酒店在圣母大教堂附近,正是傍晚,照的教堂金灿灿的,充满神圣气氛。第三天 罗马:许愿池、万神庙,伯格赛美术馆今天先去许愿池(特莱维喷泉)看看,又是暴晒的一天,我实在忍不住让我姐露一脸,捂得严严实实同时还打着遮阳伞,这是防嗮的flag。一路走来看到的建筑外立面都是“雕梁画栋”,精美无比,我姐不停问我:这又是哪个“单位”?路过一个公园,里面有个骑马将军的雕像,貌似也是纪念什么人。我猜是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吗?还有一个小街十字路口,四个方向的雕像特别精美,应该有什么寓意吧?又看到一处方尖碑,还是不知道是啥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许愿池),总高约25.9 米,宽约19.8米,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特莱维”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最早这个位置正好是个三岔口。而据传说公元前19年,一罗马技师为了帮助一位少女,特意从13公里外将水引入这个地区,这条水道因此被称为少女水道,之后所建的喷泉也叫少女喷泉。喷泉依波利侯爵宫殿而建,历时30年于1762年完工。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站在正中海贝形战车上的就是尼普顿,脚下拉车的两匹骏马被两个特里同牵引,左边的狂放不羁,右边的温顺安详,分别象征汹涌和平静。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背景墙柱子顶端有四位女神持不同神器,象征四季。白天人特别多,下图是我第二天清晨走过去拍的照片。罗马人编了一个故事,背朝喷泉右手持硬币,向后抛出,投一枚硬币到池中许愿可以再次回到罗马,重复同样动作投两枚许愿将有艳遇,投三枚许愿则爱情梦想成真。许愿池边游人密集,我像很多人一样,隔着几层人远远扔了几枚硬币,不用猜,基本砸人身上了。发张白天池边游人:许愿池边上,各种谋生的人:唱歌的、梳辫子的、装扮“罗马将军”与人合影的、贴纹身的,画画儿的。。。真是丰富多彩这种行为艺术的乞讨,并不令人反感。街头画家的水平挺棒的,很短的时间就为我姐画出一副速写。在许愿池边上磨叽了不少时间,赶紧去往下一个地方:万神庙(Pantheon)—古罗马时期建筑的代表作。这座庙宇建于公元前27年,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由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个文字曾经误导了万神庙的建设年代,直到1892年才从柱廊砖头印记上发现真正的建设年代,即公元125年。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外立面是长方形柱廊,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关于这个漏光的圆洞,我之前有误解,以为万神庙圆洞上有玻璃盖子的,否则下雨怎么办?到了现场才发现:大洞就是露天的。回去百度一下,这个圆洞洞暗含流体力学原理,简单说就是室内外形成负压(风拔),毛毛雨因负压进入室内的量很少,甚至下落过程中已经蒸发,基本可以略过。下大雨时,室内地板下面有排水系统,汇集后排出,并且地板也向排水系统做了找坡。很多人都喜欢选择在中午进场,要看一下光柱直射地面的壮观。我们三人合了影(忽略我的胖脸)。万神庙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实际是火山灰泥,成分与混凝土类似)浇灌而成,但是当时的人们能用混凝土浇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顶依然是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灌出这么大的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将无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古罗马人当时使用的混凝土是来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然后在建造穹顶时,将比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后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向上,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根部的厚度是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并且穹顶内表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但是数量相同,这样不但减轻自重,也起到了装饰作用并且视觉上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墙体的厚度是6.2米,也是混凝土。墙体沿着内圈发8个大券,即7个壁龛一个大门,壁龛大门都减轻基础重量。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图案,并在中间稍稍突起,这样当人站在庙宇中间向四周看去时,地面上的格子图案会变形,进一步给人造成一种大空间的错觉。万神庙正立面是长方形,面宽34米、深15.5米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用整块的花岗石制成,柱子高达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径有1.43米,是科林斯柱式。长方形后面是圆形平面。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许多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物上。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就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杰斐逊纪念馆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正立面的柱廊(科林斯柱式)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就是昨天在威尼斯广场上那个形如”结婚蛋糕“的建筑,前面立着的骑马雕像)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很多人在拉斐尔墓碑前驻足,上面红衣主教皮耶罗.班博为他写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着拉斐尔,他活着,自然女神害怕被他所征服,而他死后,自然女神又害怕会跟着枯萎。从万神庙出来,直奔向附近的冰激凌店:Gelateria Della Palma,里面写着有130种冰激凌,每个人先买了三个球,太好吃啦,不过瘾又买了一次,一下吃掉六个球可以当午饭啦。之后在意大利又吃过几次冰激凌,比较一下还是这家最好吃。下午赶往波尔盖塞美术馆,我是出发前一个月预约的票,限时参观2个小时。波尔盖塞美术馆以收藏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著称,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虽然它比罗马许多美术馆要小,但很多人认为它的收藏品是全罗马最引人入胜的。波尔盖塞美术馆前身是波尔盖塞家族的别墅,这个家族出了几个了不起的人,有教皇保罗五世还出过红衣主教。19世纪初王子卡米洛.波尔盖塞娶了拿破仑的妹妹,获得了荣誉代价就是几百件展品离开罗马抵达巴黎。19世纪末这个家族投资失败,濒临破产,几经波折,波尔盖塞以极低的价格把别墅、收藏品出让给国家,这也是少数几个家族收藏馆得以保存之一。美术馆曾经是波尔盖塞家族的别墅,1903年成为意大利国立美术馆。坐公交车到达一座开放公园入口,进去走几分钟就是美术馆。展馆里面有幅绘画,是波尔盖塞家族别墅原貌:贝尼尼的作品在馆内雕塑部分占主导地位。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1598-1680年,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巴洛克艺术家和十七世纪最伟大艺术大师。贝尼尼的作品遍布罗马大街小巷,四河喷泉,还有刚才去的万神殿也有他的作品。包括明天要去圣彼得大教堂的广场,和教堂内部的圣彼得宝座也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在波尔盖塞美术馆里有他的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掠夺普罗塞皮娜》《埃湼阿斯与安咔赛斯》《大卫》等下图这张是我最喜欢的《阿波罗与达芙妮》,下部的月桂树皮以及树的叶子都栩栩如生:这些大理石雕刻,本来是极硬的材料,却把人身体的柔软雕刻的活灵活现。下图《掠夺普罗塞皮娜》:掠夺者紧紧攥着少女的手指,在少女娇嫩的皮肤留下的印记,还有男人扭曲的肢体和肌肉的力量,少女脸上绝望的表情。。。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埃湼阿斯与安咔赛斯》这是公元2世纪的雕塑拉斐尔的画:卡拉瓦乔《捧果篮的男孩》《帕奥莉娜·波拿巴》帕奥莉娜是拿破仑的妹妹,嫁给了博盖塞家族的卡米洛。波尔盖塞美术馆的展品相当多,很值得慢下脚步细细欣赏。再发几张藏品:第四天 梵蒂冈和纳沃那广场、西班牙广场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只有0.44平方公里,61个足球场那么大,所以从梵蒂冈出来,我们就溜达着走回罗马。一大早从地铁出来,不用认路跟着大批游人走,就先看到了圣彼得广场的那排柱子。路过一扇门,看到护卫队员,这身红黄蓝三色服装据说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因为瑞士人忠勇,护卫队成员都是瑞士人。圣彼得广场Saint Peter's Square,建筑大师贝尼尼的杰作,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空间之一。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长圆形,长340米、宽240米。广场与教堂之间用梯形广场连接,向教堂方向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祝福时,全场信徒都能看到他。广场被圆形柱廊包围,为了同宽阔的广场和高大的教堂相称,柱廊有4排粗壮的塔斯干式,共284根,而且间距小。贝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方尖碑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地面铺装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柱廊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趁着人少先参观了教堂,从教堂出来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下图是广场中间的方尖碑,1586年在广场中央竖立方尖碑这项工程曾经轰动一时,它标志着当时的起重运输技术水平和大规模协作的组织能力。方尖碑高23米,重327吨,古罗马时期公元41年从埃及运过来,一直放在教堂后面。1585年决定竖立在广场中央,建筑师封丹纳设计了运输的平车和复杂的脚手架,组织了严密的指挥系统。从1586年4月至9月,经过几百人努力,终于把它移到11米高的基座上。这期间,罗马全城关心这项工程,每当有了比较大的进展,礼炮齐鸣,所有钟声撞响,号手、鼓手蜂拥上街,满城一片沸腾。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始建于16世纪初,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教最高的教堂。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100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都曾经主持过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比如伯拉蒙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维尼奥拉,甚至达芬奇也做过分析穹顶的初步尝试。方案最初选用了伯拉孟特的设计,但是建造不多;之后又经拉斐尔等人。到1547年米开朗基罗接手设计和建造工作,抱着“要使古代希腊和罗马建筑黯然失色”的雄心壮志,在正立面设计了九开间柱廊,集中式的型制能够使建筑更加完整、雄伟、纪念性强。穹顶直径41.9米,接近万神庙,内部顶点高度123.4米,几乎是万庙的3倍。内部宽27.5米,高46.2米通长140多米,穹顶上十字架尖端高度137.8米,是当时罗马最高点。但是后来由于文艺复兴的削弱,在反动耶稣会的压力下,17世纪初教皇命令拆掉了已动工的正立面,加长了前厅,新的立面用的是壁柱,总高51米,这样在外部相当长距离内,不能完整看到穹顶,穹顶的统帅作用消失。这是快到圣彼得大教堂拍的照片,看不到大穹顶。其实站在广场中央可以看到部分穹顶。后来从协和大道尾端看过去,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尽现眼前。圣彼得大教堂里面真高真大,大到感觉能跑坦克了。内部金碧辉煌,下图正中主廊远处亭台式青铜华盖带十字架的那个就是贝尼尼作品—圣彼得宝座,它是教皇的大祭台,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圆顶正下方。大教堂内部一角,墙面的绘画和雕刻。教堂内还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的绘画与雕塑。下图是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刻《圣殇》。圣母年轻祥和,以安静的表情低头俯视躺在她膝上的男子,耶稣看起来并无痛苦只是沉睡在圣母怀中。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二十三岁所作,为他赢得大师的地位。祭坛往上119米高处是米开朗基罗的设计代表作:中央圆顶(the Dome)。米开朗基罗不止留下了雕刻和绘画,他也是建筑师。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艺术三杰”,此外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也都是重要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倾向于把建筑当成雕刻,利用强有力的体积和光影做对比,赋予建筑刚健挺拔的精神。这个穹顶就是他建筑设计的代表。拉斐尔设计的建筑如同他的绘画一样,比较温柔雅秀。我们买票进入打算登顶俯瞰梵蒂冈。有楼梯通往高处的鼓形座和廊台,一路是陡直、狭窄的台阶,仅能一人通过。到顶后俯瞰整个梵蒂冈:圣彼得广场设计很华美,中央高高的方尖碑直指天空,广场南北两边被两排巨大的大理石圆柱构成的半圆形柱廊环抱着,一条通道(协和大道)向东延伸而去。仔细看,画面挺像把钥匙。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教堂顶上的13尊雕像的背面,中间手持十字架的就是耶稣基督。绕着圆顶附身看过去,这个是教皇办公大楼,楼前有一个用草坪修剪出来的教皇徽章:导览器说可以看到教皇私邸,市场,邮局,学院楼什么的。还可以看到梵蒂冈博物馆:下图这个方向就不知道是罗马还是梵蒂冈?从大圆顶下来,可以继续参观梵蒂冈博物馆,里面汇集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包括拉斐尔的《雅典学派》、波提切利等大师的绘画以及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壁画《旧约.创世记》。我们逛不动了,打算回去。先去填饱肚子,网上推荐Alice Pizza,这家店距离大教堂很近,店面真小,只有外卖披萨,还排着长队。各种披萨一出炉,赶上啥就只能买啥,没机会挑选。我想吃培根披萨,轮到我们只有素的,好郁闷。买了茄子、菠萝、西红柿黄瓜三种口味。胚子薄且脆,我姐爱吃茄子的,回国还念念不忘这口。门口摆着不少草编的垫子,大家就这么四散的坐在台阶和路沿上,旁边是一群等着投食的肥鸽子和胖麻雀。在罗马吃的最多的就是冰激凌,其次是披萨;昨晚的意大利面把我们吃伤了,我姐和宝宝及其嫌弃面里放的一种奶酪,味道有点臭,就像中国臭豆腐难以接受一样,只有当地人才爱吃这种味道很重的奶酪。这是梵蒂冈的街道:走到圣天使桥上,这座桥建于公元134年,由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修建,跨越罗马台伯河,连接市中心与他的陵墓,现在的圣天使堡。圣彼得大教堂有暗道通到圣天使堡里面。桥上的十二座雕像其中十座是17世纪贝尼尼及其弟子所作,网上说贝尼尼的作品已收藏,现在摆放的复制品。下图就是贝尼尼作品的复制品。忽略这只站在天使头上的鸽子。从圣天使桥正对面的小街道进去一路逛小店,看到各种可爱的橱窗陈列:面具商店:逛着小街里的小店,一路走到了纳沃那广场(Piazza Navona),这是昨天没来得及去的地方。广场边上是圣阿湼斯教堂。广场中有贝尼尼(Bernini)最负盛名的一件气势磅礴的雕刻作品: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恒河、尼罗河和拉普拉塔河;同时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欧亚非美洲。中间是假山和埃及式的方尖碑,寓意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感觉罗马街头就是贝尼尼的主场。广场的另一头是摩尔人喷泉(Fontana del Moro)胡同里卖油画的画家挺多。我买了两幅画,同等水平的画儿比国内便宜很多,值机票钱。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这个有名的大台阶,平面像只大花瓶,137级踏步,连接两条高差很大的干道。《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在广场的西班牙台阶上吃冰淇淋后,这里成了家喻户晓的景点。我们到时,这里围起来在维修。广场西侧是西班牙大使馆,也是这里地名的由来。台阶最上方的圣三位一体教堂(1816年重建)。台阶下就是《破船喷泉》,这个是贝尔尼尼父亲的作品。为了纪念1598年台伯河泛滥造成的水灾。据说当年大水退后,广场中央留下一顺流漂来的木船,为此就做了这个喷泉。喷泉被人密集的围起来了,我挤进去看了个船尾。话说意大利真是旅游旺地,哪哪都是人。西班牙阶梯右边的屋子,是英国大诗人济慈的故居,现在是济慈-雪莱纪念馆(Keats Shelley Memorial House)。大台阶左边,有著名的茶室Babington’s Tea Rooms,从19世纪起就开始在炉边供应带有香柠檬气的著名英国茶Earl Grey。而面向广场的那条路是罗马市內最著名的商店街Via Condotti,有许多奢侈品店。附近的Caffe Greco咖啡,是罗马最老的咖啡厅之一。这条街感觉小偷挺多,得加倍注意。路边的雕塑 第五天 拉斯佩齐亚(五渔村)我们今天前往拉斯佩齐亚,主要游览五渔村。车票是提前三个月买好的,价格特别合适9.9欧/人,是原价的不到30%,大约要坐4个小时。我提前买了两段的车票,另一段佛罗伦萨—威尼斯,这个票价不便宜,火车2个小时票价39欧/人,这段是热门线路,提前买票是为了有座位,之后的行程都是随逛随买票。威尼斯—米兰这一段火车票也是临时购买,没有折扣票价38.5欧/人,车程四个小时。罗马火车站有很多商店,像个小型商场,值得一逛。我姐这个购物达人说,意大利本土设计的包、鞋、帽都挺棒的。我们在这里买了包,买了帽子,质量不错也不贵。等火车的时候有点心急,意大利火车也不那么靠谱,得紧盯屏幕信息。我们的车不但晚点,还更换了站台,我这个英语小白紧张得不行。在火车上还出了一点乌龙,上车才发现座位只有A-F,而我提前买好的车票有一张座位是G。火车都过了几站,才看见检票员,这个大叔研究半天,也不了了之,好在一路上没人和我抢座位。五渔村就是五个小渔村,位于意大利古里亚大区拉斯佩齐亚沿海地区,是意大利的国家公园,它由蒙特罗所(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这五个位于悬崖边上的村庄组成,村庄之间由栈道和铁路相连。我也是在杂志上看到这里的照片,建在悬崖上的房屋非常震撼。我们住在拉斯佩齐亚火车站边上,距离五渔村很近,可以买火车通票前往。拉斯佩齐亚是一个很悠闲安静的小镇,火车站过去是商业街,我们第二天在这里买了鞋子,我姐是购物达人,说这里几个牌子的服饰比国内便宜不少。商业街再走下去就是海边,岸边都是游艇停船场(像停车场似的),当地人都把私家游艇停靠在海里面,有栈道伸到海面通往各个船只,栈道与陆地有大铁门隔开,刷门禁才能进去。我们站在外面看过去,单层游艇比较多,还有一些游艇特别大还是双层,游艇外面还盖了罩子防止下雨灌水。给我姐拍个片片岸边有家餐馆在排队,我们凑过去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就是下图的餐厅,这里就是个选取餐口,就餐实际是在旁边的户外大棚子里。这是我们的晚餐:我最喜欢炸小海鲜,至今都念念不忘,海虹是一小桶好像只要5欧元,特别干净新鲜。这一餐加上汽水和小瓶酒精饮料总共41欧。第二天我们又来这里吃晚饭,宝宝6:30来排队,才发现外面挂牌晚上7点开门。到7点时,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餐厅一点都不急,又过了几分钟才慢吞吞开了门。想必意大利人的理念就是生活大于赚钱第六天 五渔村今天第一站是里奥马焦雷村(Riomaggiore),这也是五个村子里最大的。村口的长廊四壁贴满水蓝色瓷砖和贝壳画。一路走下去,都是彩色的房子。走出胡同,依山向上而建的房屋:看二楼的露台,这家每天过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打卡留念接着做火车下一站是马纳罗拉,奥马焦雷村距离马纳罗拉之间有一条“爱之路”,走路半个小时,一路景色很美,网上说这条路经常维修不通,反正天气太热又晒,我们不打算走了。下图是马纳罗拉村:马纳罗拉建在岩石之上,没有沙滩,没有港口,只有一个小小的着陆平台。今天天气炎热,在岩石上晒日光浴和扎海里的人不少。这里是五渔村最出名的村子,也是最多出现在照片、明信片和海报上。和很多人一样,我对五渔村的直接印象就来自马纳罗拉的那张经典图片和这样的描述:五颜六色错落有致的房子紧贴着陡峭的悬崖,如同点缀在青山与大海、蓝天之间的彩色宝石。沿着礁石栈道都是游艇:下一个村子是蒙特罗所(Monterosso al Mare},一下火车就是霸气的火车站,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本来以为欧洲的村子是那种安逸、宁静的氛围,但是五渔村太热门了,游人拥挤不堪,再加上天气炎热太阳暴晒,蒙特罗所和韦尔纳扎我们简单走了一圈之后就直接回到拉斯佩齐亚逛街了。第七天 比萨斜塔和佛罗伦萨今天要去佛罗伦萨,顺路先去看斜塔。从拉斯佩齐亚火车站出发,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抵达比萨中央火车站,存了行李再坐公交车大约半小时直达比萨斜塔。这是比萨中央火车站,挺古朴的。比萨斜塔是比萨主教堂的钟楼,始建于1173年,它设计初衷是垂直建造的,但是在1178年,由于地基的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导致塔身从第三层就开始发生倾斜,到1372年完工时,塔身已经严重向东南方倾斜。钟塔平面直径16米,高55米,分为8层。目前塔顶已倾斜偏离垂直线3.5米。这里也是伽利略做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的地方。 比萨主教堂始建于1063年, 工程耗时两百年, 外观宏伟, 内部精美。据说伽利略就是在这所教堂里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从而发明了钟摆。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三座建筑风格统一都是空券廊装饰外立面。主教堂周边的围墙,充满沧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墙上拐角矗立着雄狮守望大教堂。比萨斜塔是大型室外摄影现场,都在热衷搞各种姿势的摆拍:离开热闹闹的斜塔,接着坐火车前往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预订的公寓是在市政广场边上,从火车站走过去大约15分钟。拖着皮箱在疙里疙瘩的石板老路上行走真是件痛苦的事情,然后更痛苦的还在后边,公寓所在那条街找到了,就是找不到公寓入口。所有的门牌号毫无秩序,十几号直接和二十几号或者几号挨着,问路边清洁工也朝我们摇头,导着航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就是看不到这个门牌号。给房东打电话,折腾了好半天,才郁闷的发现就在我们来回路过的那个排着大队的门店隔壁。这个门店叫做“all'antico Vinaio”,只卖“肉夹馍”,就是意大利一种面食夹着各种做法的肉肉。我们也买了一份,选的是腌制成的咸猪肉。外面那个厚厚的面饼特别好吃,有韧劲还有麦香味道。这是从房间窗口看下去,小店貌似很受欢迎,时时都有不少人在排队,对面是“all'antico Vinaio”卖饮料的窗口。我们预定的公寓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楼梯是石头建的,踏步磨得锃亮,在黑黑楼道里泛着微光,因为磨得年代久远踏步圆溜溜的,还向下倾斜,相当光滑,搞得我上下楼都得抓着扶手。公寓里面配套很齐全,装饰得很好,墙上挂着画儿,垂坠的大窗帘,入口大门厅装饰得很漂亮。客厅、餐厅、开放厨房连通起来感觉面积很大,房高相当于国内住宅两层的高度,下图公寓的单元门高度差不多5米,让宝宝站在门口做个参照。佛罗伦萨小街小巷里这样的建筑比比皆是,感觉建于15-16世纪期间。有厨房啦,我们这几天炖排骨,炒菜,熬高粱米粥(超市居然没有大米),中国胃终于舒坦了。第八天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兰齐敞廊、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是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更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佛罗伦萨著名商人美第奇(Medici)家族以经营羊毛业、纺织业致富,创办了欧洲最早的银行。从15-18世纪,这个家族逐渐掌握了当地政治和经济实力,长达300年佛罗伦萨的兴衰都与美第奇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罗伦萨的市徽。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当时积聚在佛罗伦萨的名人众多,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等。而正是有了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的、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市政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也叫领主广场,始建于13、14世纪,是佛罗伦萨的行政中心。广场面积不大,呈L型,因为周围的精美建筑和众多的雕塑作品而被认为是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下图是韦奇奥宫(又称旧宫,Palazzo Vecchio):建于13 世纪,是一所3层合院,塔楼高94米。外墙是大块毛石砌筑,十分刚健。这里曾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住宅,1861 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韦奇奥宫曾作为王国的外交部和会议大厦。1871年迁都罗马后,韦奇奥宫便是地方政府所在地,至今仍是市政府办公大楼。下图正中央是韦奇奥宫,右侧就是兰齐敞廊也叫佣兵凉亭。韦奇奥宫入口在一侧,窗户很小,入口最著名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雕像高约3.96米,这个是复制品,原作品移至学院美术馆里面。与大卫同守在韦奇奥宫正门右侧的另一座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降服恶魔凯克斯Cacus的雕像。韦奇奥宫在广场另一侧立面转角还有其他雕塑:海神喷泉和柯西莫一世骑马像旧宫右侧是晚期“哥特式”风格的兰齐敞廊(Loggia Dei Lanzi),据说曾有兵营在此宿营,所以又被称为佣兵凉廊。起初是集会的场所,后来改成科西莫一世海外雇佣军警卫队的哨所。佣兵凉亭里面有很多精美的石雕:佣兵凉亭很凉快,台阶上坐满了游客。从市政广场过去不远就是圣母百花大教堂,没进去,在外面看了一下。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这组建筑是佛罗伦萨的标志,是佛罗伦萨市内最高的建筑,更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它不仅仅规模宏大,更重要的是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标志。当地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设计的穹顶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建造穹顶的时候没有借助拱架,而是运用相连的鱼骨结构和椽固瓦的方法从下而上逐次砌筑。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呈尖形。总高度107米,最大直径45.52米,最终于1496年最后完工。它的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穹顶之一,结构上和精致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取得了当时结构技术空前的成就。整个教堂的外立面搭配使用墨绿色和白色大理石,所以从任何一个地方观察它都非常肃穆和精美。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仿造罗马万神庙设计的教堂圆顶。百年后米开朗基罗又模仿它设计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更美。文艺复兴建筑是15世纪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一般而言文艺复兴建筑讲究秩序和比例,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这是百花大教堂另一个立面,后面是乔托钟楼。圣母百花大教堂正对面是洗礼堂,这个八角形的建筑最著名的是它的金门,虽说是金门,但实际是黄铜材质,历经600多年依然栩栩如生,米开朗基罗称赞它为“天堂之门”。金门上有十幅浮雕均是以圣经故事。为了保护文物,管理部门把原件藏于大教堂内,现在人们在洗礼堂看到的这个是1:1的复制品。今天计划要去The Mall,这是位于佛罗伦萨郊区的一个开放式的折扣购物中心。佛罗伦萨是众多大牌的总部,所以The Mall也汇集了意大利的名牌和国际大牌,比如Gucci、Dior、Burberry等等,这里的店铺基本都是过季商品的折扣店,打折力度很大。我们一大早穿过市政广场,赶往在佛罗伦萨火车站旁边的SITA车站,搭乘大巴前往,路程还是挺长的,单程1个多小时,今天一天都在逛街了。第九天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韦基奥桥、小猪喷泉乌菲兹美术馆的票是我提前一个月预定的(网上看到这个馆比较受欢迎,至少提前十天预定),展馆在市政厅边上,要绕到佣兵凉棚后面进入。乌菲兹美术馆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欧洲最重要的美术馆,里面展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7至18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收藏了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等世界级大师的作品。乌菲兹美术馆是美第奇家族给人们留下的最丰富最宝贵的财富,从1561年柯西莫一世开始以及后来继任者不断扩充,一直到最后一位男性美第奇1737年去世,之后多亏他的姐姐安娜.玛利亚.路易莎.德.美第奇(入口处就有她的肖像),这个画廊得以保存。当时,欧洲许多百年家族业已衰亡,明着暗着转让或者卖掉自己的家族收藏。这位充满智慧的美第奇家族女人,1737年向当时的管理者移交了家族艺术遗产,并签订了很多颇有远见的协定,例如:艺术作品须服务于公众利益;须用于“吸引外国人的好奇心”等。这些规定中包含的现代信息令人惊叹。整个美术馆馆藏10万多件展品,按照创作时间和创作流派分为46个展厅,实话说,前期工作没做好,展品太多,我在里面走蒙了,到后面只能捡重点的看一下。附一张展厅平面图,下次再进去前得好好研究一下。《乌尔比诺公爵夫妇肖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一幅肖像画。提香的《花神弗洛拉》和《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是典型的威尼斯画派画家。书上看到威尼斯画派特点:体现现世感官怡乐,色彩华丽炫耀;最大的革命在于颠覆西方传统信仰体系,把宗教、神话的禁忌打破,建立西方最早的世俗美学。波提切利的画室,陈列着好几副美轮美奂的蛋彩画。这是著名作品之一《春》回国后偶然看到书上对波提切利的评价,说他拉开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序幕,它的画打破了基督教的禁忌,赋予了文艺复兴最完美的女性身体。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卡拉瓦乔都有作品陈列,很值得参观。乌菲兹美术馆的展品大多是与宗教有关的题材,还有一些历史素材,我在这方面知识微薄,只能浏览看一下。但是依然看到很多作品,人物面部表情传神,笔法细腻,构图精美,技法高超。。。很多展品都令我惊叹不已。其他的作品:还有很多雕塑,下图是《沉睡的Hermaphrodite》,Hermaphrodite是指双性人下图是维纳斯:这是美术馆里面拍了一张外景图,远处就是旧宫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从乌菲兹美术馆出来,距离阿诺河(Arno)边很近。阿诺河上横跨着10座造型优美的古桥,离美术馆最近的是韦基奥桥(Ponte Vecchio),也是最为知名的一座桥。韦基奥桥建于1345年,由乔托的弟子哥第负责设计,是10座桥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的廊桥,因而又称旧桥,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大跨度圆弧拱桥。旧桥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桥上建有店铺,最初为肉铺,后来美蒂奇大公觉得臭气熏天,就下令把肉铺都赶走,取而代之的是珠宝店铺。1565年乔治.瓦萨里设计了“空中走廊”,就在桥上面修建了著名的瓦萨里走廊( Corridoio Vasariano),用以连通美第奇家族办公地点旧宫和住宿地点皮蒂宫,现在这个走廊是乌菲兹美术馆的一个展厅。旧桥是这座城市在二战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桥梁。桥上两边的小店都是珠宝商店,意大利人的设计真棒,珠宝设计的美轮美奂。桥上人多拥挤,还有黑人兜售名牌包包,我和我姐猜测可能是假货也可能是偷的?这种人流密集还是尽快离开,很容易被偷钱包。出发前就知道欧洲治安不好,爱偷中国人。有朋友在欧洲旅行被偷了钱包护照,坐公交车去使馆补护照的路上又被偷了。。。一路上我们互相叮嘱看好包包,幸好最后安全回国。接着逛街,佛罗伦萨的小街巷比较窄,两侧都是十五十六世纪建造的厚重的石砖房子,有三四层楼,中午时分,强烈的阳光照在一侧墙上,对面背光墙就是黑的,这种一条街上一明一亮,光影造成的明暗交错非常奇妙。墙上挂着小猪:小猪喷泉是市政府为了纪念安徒生诞生200年而制作的。安徒生热爱佛罗伦萨,他曾经多次在这里居住过。据说摸摸猪鼻子,用手指压一枚硬币在猪舌上,然后放手,硬币就滑下来。如果硬币滑入喷泉里,就能再回到佛罗伦萨。猪喷泉里的水应该是直饮水,我曾在罗马街头渴坏了喝过喷泉水,没有出现肠胃不适。商店里美丽的罐子诱人的点心:超市里各种酱菜:还有这种像南瓜一样的西红柿,又沙又甜。避开挤满观光游客的名胜,我们在小街小巷里面继续游逛。小街两侧都是十五十六世纪的建筑,摸着粗糙厚重的毛石墙壁,在奇异的空间和异域氛围里,感受”翡冷翠”的美丽和浪漫。“翡冷翠” 是佛罗伦萨在中文翻译中另一个浪漫的名字,是诗人徐志摩首译,他曾经居住过并喜爱这里,写了现代诗《翡冷翠的一夜》。明天要离开佛罗伦萨了,原计划参观的百花大教堂,皮蒂宫,美第奇家族礼拜堂、米开朗基罗广场,但丁广场都没实施。写到这里,有点遗憾,先安慰一下自己:错过,也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第十天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早上赶火车去往威尼斯,威尼斯被亚得里亚海环绕,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滩上,有铁路、公路与陆地连接。只在威尼斯住一天,所以就预定了火车站边上的酒店,酒店在河道另一边要从一座陡立的桥上过去,我看到有人帮忙扛行李,不知收费多少,我怕被抢没敢找人扛。第二天离开时在火车站有个很强壮的女人不由分说就给我拎行李,一直送上火车,我暗想遇上”雷锋“了?结果她放下行李对我打手势,我才明白强做生意呀,好在要的不多,好像给了她3欧。从酒店房间看,右边就是陡桥—斯卡尔兹桥Ponte degli Scalzi,河对岸左边哪里就是火车站,火车站边上是水上巴士—公交”船“站点。繁忙的大运河航道,这是主岛的主要河道(大运河)。放下行李立刻出门,先去最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它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包括大广场和小广场。广场周边是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基本建于文艺复兴时期。先说大广场,平面梯形,东西长175米,东边宽90米,西边宽56米。上图正立面(广场的东端)是11世纪建造的拜占庭式的圣马可大教堂,立面多次改造,15世纪完成了现在这个样貌。左侧是旧市政大厦,右侧是新市政大厦原来两层,后来加到三层与对面建筑相配。与正面大教堂相对的是一栋两层建筑,原址为一处教堂,1807年拆掉重建,采用了圣马可图书馆样式。广场有一栋红砖砌筑的方塔,始建于10世纪初,12世纪加建,到16世纪又加一层和方椎型屋顶,高度到100米,是广场的垂直线,也是外部的标志。傍晚回去时从海上看过去很显著。再说小广场,与大广场垂直,夹在总督府(下图左侧)与圣马可图书馆(下图右侧建筑)之间,也是梯形,南端就是大运河—泄湖。大致理解了一下,威尼斯泄湖是有一片广阔的浅水区与亚得里亚海隔绝,形成泄湖,威尼斯主岛就坐落在泄湖之上。这一对标志性的柱子是从以前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搬来的,一个上面是代表圣马可使徒——带翅膀狮子,另一个立着一尊威尼斯共和国保护者——狄奥多(San Teodoro)的像。不过据说这里曾经是威尼斯执行死刑的地方。所以一直到现在,威尼斯本地人都不会在两根柱子之间停留。大小广场连接口。白天广场人潮汹涌,基本没法拍照。好多照片都是第二天一早赶来补拍的。再说广场周边这组卓越的建筑群,圣马可大教堂(Basilica San Marco)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门徒圣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此教堂,教堂大祭坛下就是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圣马可广场即由此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大教堂建于11世纪,是拜占庭式;15世纪经过扩大、改建和装饰立面,成为多种建筑式样的结合体。大教堂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形式,15 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17 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整座教堂的结构是十字形。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珍宝馆里陈列着1204年十字军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如果有时间很值得游览一番。雄伟的大门入口:总督府(Palazza Ducale,又名公爵宫),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执政厅,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威尼斯当时是海上强国,地中海贸易之王,威尼斯于1352年打败劲敌热那亚和1416年打败土耳其之后修建了这座建筑,原来是拜占庭建筑,14世纪改建了立面,1574年一场大火烧的总督府只剩外壳。15世纪后半叶对外立面进行装饰,下面两层白云石的尖卷列柱敞廊,具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内院有16世纪初建造的“金梯”, 因两旁是涂金墙壁,顶有华丽壁画,故得其名。30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竖立着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主要厅室有:地图厅、四门厅、会议厅、十人厅、元老厅和大会议厅等。室内装饰以油画、壁画为主,加以大理石雕塑和木雕。里面的绘画装饰很多出自名家,如韦罗内塞的《威尼斯的胜利》、提埃波罗的《海神向威尼斯献礼》等。二楼的大评议员会议室中的丁托列托作的《天堂》长22米,宽7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画。该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画中有700多个人物,气势极为宏大。宫内还陈列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各种兵器。从这里下楼梯能够到达叹息桥,只有从这里能对叹息桥进行内部参观。总督府的入口处上方,飞狮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圣马可广场的钟楼可以登顶鸟瞰威尼斯,我们没上去,在街上拍了一张手绘鸟瞰图,聊以慰藉。威尼斯有400多座桥,里亚托桥最为有名,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里亚托桥建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在1444年倾塌,当时正值费拉拉公爵(Marchese di Ferrara)的婚礼,群众都挤在桥上看热闹,木桥不胜负荷而倾塌。现在的里亚托桥重建于1508年,是宽约55米,高7米的石头桥。走路过去发现桥在维修被围起来了。这条商街上人潮汹涌: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是世界闻名的水上都市,也是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古迹繁多,各式各样的教堂:哥特式、巴洛克、文艺复兴式等大大小小有120多座,各种钟楼120座、修道院60多座和40多座宫殿。坐在公交船上看沿途建筑。唉,我学识有限,看着好多建筑眼熟就是不知道是啥。主岛的大运河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长最宽“街道”,这道水道将威尼斯分割成两部分。威尼斯城市面积大约7.8平方公里,却有118个小岛构成,有177条运河水道纵横交错,像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小岛之间有桥联接起来,共有401座桥。水道上架着的桥: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没有自行车,没有红绿灯,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我见到最多的就是快艇,贡多拉,公交船。第二天在彩色岛看到了出海的帆船。当地特有的贡多拉Gondola,船身狭长,首尾翘起,船夫一般身着水手服就是黑白、蓝白等条纹衣服,头戴草帽,单桨划船。贡多拉制作起来工艺严格,长10.75米、宽1.75米,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贡多拉历史十分悠久,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数量超过1万只,现如今只剩下几百只,所幸制作工艺流传下来。每年9月在威尼斯大运河上还会举行历史悠久的贡多拉传统划船比赛。这是我坐的公交船——水上巴士,船像公交车一样,有站点和时刻表,船上零星有几个座位,大部分都得站着,船上也有卫生间(这点很令人满意)。我买的24小时通票20欧元,从开始使用计时,还是挺紧张的。第二天从彩色岛逛完,我们吃了饭急急忙忙赶去等船,船要是晚点了,我们还得重新买票,幸好及时在离过期不到20分钟前登上了船。追随游人讨食的鸽子。这里的鸽子胖的飞不动了,第二天早上在小街里,一冲没飞上屋顶的鸽子直接掉在我身边。威尼斯狂欢节历史上赫赫有名,是全世界四大狂欢节之一,期间人们带着面具和假发,穿着长袍庆祝节日。狂欢节过后是2月的面具节,也是威尼斯重要节日之一。威尼斯独特的脸谱制作工艺因此也很有名。到处可见售卖面具和脸谱的商店:傍晚回酒店,月亮刚好出来了。下图那个三层高的白色立面是圣乔治马乔雷教堂傍晚的水上依然热闹:岸边酒吧在演奏。第十一天 威尼斯玻璃岛、彩色岛天刚蒙蒙亮我就出门了,安静的码头清晨圣马可广场的鸽子 沿着威尼斯星罗棋布的水道前行,时而经过威尼斯的小桥。清晨的水边停着快艇(估计是居民们的交通工具),岸边走着买菜回家的女人们,温馨宁静。我最喜欢此刻的威尼斯,独特、宁静、温馨、安逸。。。这才是它在我心中的样貌吧。穿过迂回曲折的街道小巷,走到安康圣母教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这是典型的威尼斯巴洛克建筑,在1630年黑死病肆虐之际,共和国政府决定兴建此教堂献给圣母玛利亚。由著名设计师巴达萨雷·隆格纳设计,正式落成于1687年。顶着巨大圆顶的正堂为正八角形,周围有六座礼拜堂环绕着。面对着主祭坛的圣器室内有描绘旧约圣经故事的壁画《大卫和哥利亚》,由提香创作的顶棚画及丁托列多的《迦纳的婚礼》等都是值得欣赏的艺术佳品。雄伟的大门:下图左侧是岸边泊船的夹板,原来从船上可以这样入户。今天做公交船先去穆拉诺岛(Murano),位于威尼斯以北约1.6公里的潟湖中,名义上是岛,其实是群岛,由5个小岛组成,岛与岛之间由桥梁连接,形同一岛。穆拉诺以制造色彩斑斓的穆拉诺玻璃器皿而闻名于世,特别是拉丝热塑。曾为玻璃器皿制造中心,产品大量出口欧洲各国。这是小岛入口的玻璃雕塑:迂回曲折的水道:热情和我们打招呼的人:在这个面积仅为1.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约有100家玻璃厂,制造玻璃的工厂与作坊、出售玻璃的商店随处可见。玻璃制品独特而精美,就是不太容易带回国。继续去往下一个岛,布拉诺岛Burano(彩色岛):一下船,浓艳的小镇出现眼前。岛上的房子都被刷成了鲜艳的彩色。岛上有规定居民每年必须刷一次房子;于是,富有激情的布拉诺岛居民,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粉刷自己家的房子,因此这里有另一个更为形象的名字:彩色岛。据说很久以前,小岛以渔业为生,男人出海,女人则留下来守家。守家的女人,便给自己的家涂抹上独特的颜色,好让归航的丈夫远远地就看到那抹属于自家的色彩。岛上并没有特别的景点,主要是绚丽色彩的房屋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就像一座童话的世界。狭窄的胡同也是色彩浓艳:打算出海的帆船,真是羡慕这样悠闲的生活。去码头前,在小岛口吃了午饭,炸薯条和鱼,很新鲜美味,装炸鱼的盘子是面粉做的,可以吃,正好不用买主食。回到主岛拿上行李接着坐火车前往米兰(火车大约4个小时)。米兰中央火车站位于奥斯塔公爵广场,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长500米,宽230米,高80米。始建1864年,于1931年建成,是近代建筑史上的代表之一,折中主义建筑的典范,钢结构的巨大拱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拱顶。这张是火车站入口:第十二天 米兰大教堂、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今天又起了大早,步行过去看“摩天树塔”——米兰垂直森林。这是世界上第一对绿色公寓,2014年建成。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共730棵乔木、5000株灌木和1.1万株草本植物。这相当于1.1万公顷的绿色植被。我同事景观设计师看到我拍的照片后惊叹:这是一座很了不起的建筑,能够承载那么多的树木。试想一下,住在高层公寓楼里面,享受着有大乔木,小乔木各种绿植环绕,类似庭院的阳台,这是多么美的生活。设计师是博埃里,之前看到他提到过的建造难点之一是安全问题,这是决定该项目成败的主要因素,“如果楼上的树木被大风吹断并从高处落下,那可能会酿成大祸,因此我们正通过风力涡轮机对各种树木进行安全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另外一件事情是绿植被的灌溉,沿着外墙建造一个浇灌系统,使用回收水来维持树木的生长,建筑物还利用风能与太阳能,从而增加能源的自给。这是大楼入口,很朴实,只有自行车停车棚,实用而环保。这是地下车库入口,旁边的建筑上满壁的绿植也很震撼。该公寓的户型有售价56万英镑(约571.90万元人民币)的80平方米小户型公寓,也有售价达170万英镑(约1736.11万元人民币)的200平方米的观景豪宅。旁边的建筑也有样学样,满阳台都种着植被:早饭后前往米兰大教堂,从地铁出来就是广场,中央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又译为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骑马像。公元19世纪末叶,埃玛努埃尔二世结束了亚平宁半岛的分裂,建立统一的意大利王国。广场旁边就是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又称“杜莫主教堂”,其规模雄踞世界第二,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歌特式教堂。它同时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米兰大教堂也是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堂,这个教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区。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这个雄伟壮观的歌特式建筑,被马克吐温称之为“一首用大理石写成的诗歌”。大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为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教堂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才最后完工,而最后一座青铜门直到1965年才安装完毕,前后修建了近六个世纪。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飞华,超脱世俗之感。教堂顶耸立着135座大理石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米兰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外部还有96个怪兽形排水口,每个转角处的怪兽都各不相同。各种雕像遍布外墙面,密集恐惧症可以直接绕过。教堂正面有6座庞大石柱,隔着5道铜门,上面遍布浮雕,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中间的铜门重37吨,是教堂中最早完成也是最重要的的大门,大门上的雕塑描绘了圣母玛丽亚的生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兰遭到了轰炸,教堂遭到了破坏,这座大门也受到损伤。也许负责教堂建设与维护的“多莫工厂”希望人们永远铭记战争的伤痛,他们将战争的伤痕留在大门上。来向圣母玛利亚报告受孕的天使拜服在圣母身前,天使的左手被炮弹炸飞,圣母的左肋和头顶各留下一片破损的痕迹。耶稣受难系列浮雕与炮弹的痕迹就这样结合在一起。大铜门上的雕刻也是美轮美奂:下图是米兰教堂内部,雄伟壮观。米兰教堂是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哥特式建筑在建筑设计技术上,取得了光辉成就。结构上使用骨架券作为承重结构,十字拱成为框架,可以减轻自重;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拱石上,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尖肋骨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整个建筑外部分布着雕刻精美的彩色窗花格,全长约半英里(1公里)。窗户的尺度之大也令人惊叹。米兰大教堂的玻璃高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稣故事为主题,这些彩色玻璃造于500多年前,至今依然光彩夺目。之前看到在威尼斯的穆拉诺岛盛产玻璃,不知道这个教堂里面有没有穆拉诺彩色玻璃?下图是中央祭坛,由佩莱格里尼1958年设计,8根镀金铜柱支撑一个凯旋基督铜像的顶盖,将圣体罩在其中,下面有四个小天使抬着。祭台后面有4座大型风琴,1805年拿破仑宣布他兼任意大利国王时,曾在这里加冕。我们到时这里被围起来,等了一会管风琴开始演奏,雄厚有力;合唱团也开始唱起来,声音悠扬悦耳。教堂里面大理石雕像很多,不知道背后都是什么典故。下图这个雕塑因为惊悚而比较出名—圣巴塞洛缪(St. Bartholomew)的大理石雕塑。百度说他是被活活剥皮而殉教的,该雕塑正是描绘了圣人手拿折叠好的自己人皮的情景。我个人觉得拿的是一本书。从教堂出来,我们穿过广场去往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长廊于1865年由曼哥尼设计,呈拉丁十字形,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巨大的拱形建筑是这里最大的亮点。拱廊呈十字交叉,八角形中心圆顶有四幅半圆形壁画分别以欧、亚、非、美四洲为主题。整个拱廊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得金碧辉煌,据说这里华灯初上时最为热闹,故又称埃马努埃尔夜廊。我们是从米兰大教堂这一端进入,另一端至斯卡拉歌剧院。漂亮的拱顶:拱廊两旁有咖啡馆、餐馆、书店等,是著名的购物街,到处是休息的市民及观光客。彩色铺地,又见到SPQR的字样。图案中间是罗马来源的传说:母狼哺乳的兄弟俩,长大成人并成功报仇。之后在台伯河岸—母狼养育他们的地方,建立了罗马。我在罗马没看到这类雕塑,离开之前在米兰看到了,好神奇!在这里吃午饭,点了披萨和有名的米兰藏红花烩饭(Risotto alla Milanese),味道一般吧,米饭有点生。一路走回酒店,我姐逛街逛的很开心,米兰是时尚之都,商店里的衣服鞋帽都很有设计感,市民穿的时尚养眼,即使是出来遛狗的女人,也穿着漂亮的裙子和粗跟的皮鞋一副撩人的装束。下图是商店里摆放的巧克力,也有一副不甘平庸的样子。第十三天 米兰—上海今天要在火车站侧边坐大巴去机场,早上穿过火车站前的广场,看到好多流浪者睡在广场凳子上和凉亭下,再富裕文明的国家也一样有无家可归者。提前三个半小时到达机场,本来还以为到得太早,等到办完退税,看到办理登机排着巨长的队伍时,才暗暗庆幸。马上要离开并没有太多恋恋不舍之感,总感觉还会再次到达这里。意大利的魅力,仅仅踏足一次是不够的。下次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