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9
7620
6
12
作者:芳菊
沿着历史的脚步去旅行 - 开罗,耶路撒冷,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巴黎,伦敦,布拉格,维也纳,威尼斯,加的斯,大西洋岛屿,开普敦,南北美新大陆,太平洋岛屿,澳新,印度,中东......1. 开罗: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陵墓,不是基于死亡带来的恐惧,而是出于他们对于永生的执着。位于吉萨高原上的吉萨金字塔是一个金字塔群的总称,它们分别建造于公元前2600年至2500年,是古埃及文明的代名词,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以及唯一尚存的建筑物。 吉萨三座金字塔分别是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三座金字塔的排列是按照猎户星座而排列。胡夫金字塔是吉萨高原上三座金字塔群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金字塔的墓室入口在离地面18米的高度,入口正对着北极星。内部早已经被盗掏空。Sphinx狮身人面像位于卡夫拉金字塔的甬道前方。 狮身人面像是个人脸狮身的雕像,前爪向前卧在沙漠上,整个雕像高22米,长57米,除了前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原来的狮身人面像头戴皇冠,身上还有圣蛇浮雕,并留有长须,脖子围有项圈。但经过几千年来风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项圈不见踪影,圣蛇浮雕于1818年被英籍意大利人卡菲里亚在雕像下掘出,献给了英国大英博物馆。胡子则脱落的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馆存有两块,大英博物馆存有一块(现已归还埃及),而最严重的则是鼻子部分因为风化导致鼻子脱落。卡夫拉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埃及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大,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这里收藏的各种文物有 30 多万件,陈列展出的只有 6.3 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博物馆一层按古埃及历史发展顺序展出,在这里可以看到从第三王朝时期(从公元前 2686 年)到公元五、六世纪的东罗马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二层是专题陈列室。有棺木室、木乃伊室、珠宝室、绘画室、随葬品室、史前遗物室、图坦卡蒙室、纸草文书室等。图坦卡蒙室陈列有1700余件出土文物。其中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黄金面罩”、“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中最值得夸耀的文物媲美。埃及博物馆内还有一个皇家木乃伊馆(历代法老),需要另外收费。博物馆不让拍照。埃及博物馆博物馆入口的设计融入了古埃及艺术的特征,大门的外廓是一个白色半圆形拱门,拱门上端是古埃及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神Isis头像, 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将法老形象欧式化的浮雕,其中左侧一个持有纸莎草,右侧一个持有莲花,分别象征古代埃及的南北方。古埃及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前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2.早王朝时期(约前2686-2181年)3.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2055年)4.中王朝时期(约前2055-1650年)5.第二中间期;(约前1650-1550年)6.新王朝时期(约前1550-1069年)7.第三中间期;(约前1069-664年)8.后王朝时期(约前664-332年)9.马其顿希腊人,罗马和波斯萨珊王朝等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1年)开罗老城(Old Cairo)开罗科普特老城(Old Cairo)是开罗旧城的一部分,包括巴比伦要塞,悬空教堂,圣色尔爵巴克斯教堂,圣乔治教堂,科普特博物馆,以及许多科普特教堂和历史遗迹。据信神圣家族于公元前6年左右曾到访,住在现存的圣色尔爵巴克斯教堂所在地。圣色尔爵巴克斯教堂是在公元4世纪建在圣若瑟、圣母玛利亚和婴孩耶稣来到埃及旅程的终点住所之上,是埃及最古老的科普特教堂之一。悬空教堂于公元3世纪建在巴比伦要塞入口的上方,从教堂地板上的一块玻璃板可以看到下面很深的城堡。进入教堂需要攀登29级台阶,是埃及最古老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建于公元10世纪,是希腊东正教堂,也有一块玻璃板可以看到下面很深的城堡。科普特老城外有历史可以追溯到641年的Amr ibn al-As清真寺,641年埃及被穆斯林征服,Amr ibn al-As将军建立埃及乃至非洲第一座清真寺。Amr ibn al-As清真寺悬空教堂耶稣一家埃及避难的故事悬空教堂内部圣乔治教堂玻璃板可以看到下面很深的城堡古埃及王朝灭亡前后,埃及先后被亚述,波斯帝国,马其顿希腊人,罗马帝国,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统治。公元641年,新兴的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埃及成为四大正统哈里发中期,倭马亚和阿巴斯帝国的行省。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的将军Amr ibn al-As于公元642年拆毀了孟菲斯城修建军营城市Fustat (在继开罗地区的Memphis, Heliopolis, Giza 和the Byzantine fortress of Babylon-in-Egypt之后)。公元868年,阿巴斯帝国的埃及总督伊本·土伦于Fustat北部另建新都Al-Qattai,公元879年修建了宏伟的伊本·土伦清真寺。公元969年,什叶派穆斯林攻占埃及,建立了控制北非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伊斯兰法蒂玛王朝(Fatimid Dynasty)。法蒂玛新王朝将附近的几个旧城整合成新首都Qahira,并于970年修建了著名的阿兹哈尔清真寺。后来欧洲人把Qahira转译成Cairo,开罗城正式成立。公元1169年,阿巴斯哈里发派遣出生在伊拉克的库尔德族人统帅萨拉丁占领埃及,灭掉了法蒂玛王朝,创建了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并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对决。公元1257年,来自高加索地区非阿拉伯人奴隶卫兵马穆鲁克(Mamluk)灭掉阿尤布王朝,建立了巴赫里王朝(Bahri Dynasty)。1382年,巴赫王朝被马穆鲁克布尔吉王朝(Burji Dynasty)所替代。公元14世纪伊斯兰文明在埃及达到顶峰。公元1517年马穆鲁克王朝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打败,吞并为其行省。从1798 到1801,拿破仑短暂占领埃及,埃及成了英法列强在非洲争夺的战场。1801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的联军终于击败了占据埃及的法军。法国统治刚刚结束,埃及形成了一定的权力真空期,穆罕默德·阿里是奥斯曼帝国派到埃及的一支阿尔巴尼亚团督促法军撤兵的第二长官。1804年,开罗发生起义后,穆罕默德·阿里帮助了起义者,起义胜利后原总督被废黜,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埃及人拥戴为埃及新任总督,奥斯曼帝国也允许了事态的发展。,穆罕默德·阿里成功脱离了土耳其宣布独立,并奠定了埃及作为现代国家的基础,帝国持续到1882年,英国开始控制埃及直到1922年埃及独立。开罗伊斯兰城(Islamic Cairo)和莎拉丁城堡(Saladin Citadel of Cairo):开罗伊斯兰城(Islamic Cairo)建于10世纪,有许多古老著名的清真寺、伊斯兰学校、市场,包括爱兹哈尔清真寺, 萨希德纳·胡赛因清真寺, 萨拉丁城堡等, 开罗伊斯兰城在14世纪达到鼎盛。汗·哈利利市场对面是著名的爱兹哈尔清真寺。这座宏伟的建筑建于970年,是开罗比较古老的清真寺,它包括了爱兹哈尔大学。爱兹哈尔清真寺由什叶派法蒂玛王朝建立,后来转变为埃及教逊尼派的教育中心。在爱兹哈尔清真寺的北面是胡赛因广场(Midan Hussein),这是中世纪开罗的中心,现在也是许多伊斯兰节日活动的重要地点,比如说斋月。广场的北部是萨希德纳·胡赛因清真寺(Mosque of Sayyidna al-Hussein)。尽管建于1870年,并不算古老,但是其圣陵(建于1154年)中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伊本·阿里的头颅,这是一个对什叶派穆斯林来说非常神圣的地方。关于侯赛因·伊本·阿里的故事是有关阿拉伯世界哈利法之争事件,在680年,叶齐德一世继位为哈里发,侯赛因不承认他的地位,拒不向其效忠,迁往麦加。不久,库法发生针对叶齐德的反抗,邀请侯赛因前往主政。途中,侯赛因和其200余名拥护者被叶齐德派赛耳德·伊本·瓦嘎斯之子欧麦尔率军6000人包围于卡尔巴拉。侯赛因和其随从拒绝投降,全体于10月10日卡尔巴拉战役中战死。当天是伊斯兰历穆哈兰姆月10日,被什叶派定为阿舒拉节纪念。侯赛因之死标志着伊斯蘭教中什叶派同逊尼派的彻底决裂,他也被什叶派穆斯林一致追认为第三位伊玛目。爱兹哈尔清真寺萨希德纳·胡赛因清真寺(Mosque of Sayyidna al-Hussein)圣陵萨拉丁城堡建于1176年,位于开罗城东郊的穆盖塔姆山上,是萨拉丁为抵御十字军保护开罗而建,并把王宫搬了进去,虽历经战争,且一角已毁,但整个城堡至今仍十分坚固。城堡内现存有建于1803年宏伟的具有土耳其风格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还有一个较小的马穆鲁克时期的清真寺,军事博物馆和警察博物馆。从1183年,萨拉丁城堡成为埃及中央政府驻地,直到完工于1874年Abdeen Palace建成。萨拉丁城堡北面是萨拉丁广场(Midan Sala ad-Din)。广场的西北面有完工于1363年的苏丹·哈桑清真寺及伊斯兰学校(Mosque and Madrassa of Sultan Hassan)和完工于1912年的皇家拉利法清真寺(Mosque of AL-Rifai)。苏丹·哈桑清真寺及伊斯兰学校被认为是马穆鲁克时期建筑的最好典范。在萨拉丁广场有萨利巴街(Saliba street)通向现代开罗城区,途中可以看到乌穆·阿巴斯喷泉及古兰经学校(Umm Abbas Sabil-Kuttab)、沙伊库清真寺(Mosque of Shaykhu)、尤素费清真寺(El-Yusufi Mosque)等建筑。接着就可以看到现存最古老的非常宏伟的伊本·图伦清真寺(Mosque of Ibn Tulun),建于879年,是阿拔斯王朝的伟大建筑。埃及9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最大的少数派宗教为科普特正教。另外还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萨拉丁城堡马穆鲁克时期的清真寺开罗城2. 耶路撒冷,伯利恒耶路撒冷是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独特的都城,是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记载着37次战争,兴亡和更替的历史。而这由宗教种族引发的犬牙交错的纷争直到今天还再继续。犹太教创始者人,亚伯拉罕的子民,先知摩西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带领犹太人出埃及以后, 在公元前1000多年,他的后代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由迦南部落等混居的耶路撒冷地区,向南扩建了城市,创建大卫城。公元前970年,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花费十年时间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 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朝圣地。耶路撒冷一直是锲而不舍的犹太人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所罗门圣殿的遗迹西墙,一直是犹太教神圣中的神圣。公元七世纪早期,亚当、亚伯拉罕、摩西、耶稣一神论信仰的复兴者,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透过天使加百列传递的真主启示创立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亦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687年到691年,第9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建造了圆顶清真寺。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公元705年至709年间 倭马亚王朝第5代哈里发阿布杜勒·马利克及其子在原圣殿教堂的残基之上建造阿克萨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都是用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耶路撒冷也是基督徒的圣地,耶稣生于公元元年前后。在约公元30年或33年时的逾越节前夕,由以色列杰里科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人们的欢迎。基于各种宗教和世俗的原因,当时的犹太公会对耶稣非常憎恨。耶稣和门徒在耶路撒冷老城南边的锡安门(Zion Gate) 郊外过逾越节,并在那里进行了最后的晚餐。犹太教上层阶级当权司祭与教士收买了十二宗徒之一的犹大,以30个银钱的价钱和他串通,把耶稣拘捕,从锡安门押解至城内,并控以“犹太人的君王”的罪名。在犹太人的压力下,被犹太行省行政长官彼拉多判处死刑,并随即沿着苦路(Via Dolorosa)押往哥耳哥达的刑场。哥耳哥达就是今日圣墓教堂所在地。耶稣死后被安葬于各各他附近的一个墓室,并于三天后复活。尔后他回到加利利与众门徒见面,并于40日后升天。即使罗马帝国禁止,基督徒也未曾中止传教活动。根据使徒行传,升天后的耶稣以超自然方式向法利赛人保罗显现,保罗自此由迫害基督教者,转为最具影响力的基督信仰传播者,使得基督宗教在犹太行省、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罗马皇帝尼禄指示将烧毁罗马城的罪名由基督徒顶下,因此在耶稣之后的前3个世纪,基督徒受到来自部份犹太教派和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公元4世纪时,许多罗马上层社会已有相当人数信仰基督教,而母亲是基督徒的罗马帝国皇帝康斯坦丁则认为基督教可以拉拢帝国东部新征服地区信奉各种宗教的居民,安抚他们的宗教矛盾,以及出于自己认同基督提倡公义的精神,在313年于米兰颁发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 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在罗马帝国的准许,基督教以更快的速度传遍至罗马帝国全境。康斯坦丁的母亲母亲希拉娜太后考证了地点收集耶稣遗物并修建了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后经多次改建。耶路撒冷老城全景橄榄山脚下的万国教堂, 正面有四部福音书作者的雕像.橄榄山腰部的俄国东正教教堂。橄榄山上的犹太墓,犹太人一生夙愿是葬在橄榄山上。锡安门外的大卫城布满沧桑的锡安门古色古香的犹太区圣殿山,哭墙,金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哭墙与金顶清真寺的位置关系记载着更替的历史,也代表当今民族宗教关系哭墙,男女有别。通往上帝的邮局别有风格的餐厅苦路 (Via Dolorosa) 源自17世纪时圣利安纳(St.Leonard of Port Maurice)宣扬拜苦路的敬拜。最后在1731年教宗Clement XII 确定14处地方为苦路所经地方和敬拜仪式。苦路十四个站点第一站点:耶稣被判死刑第二站点:耶稣背十字架第三站点:耶稣第一次跌倒第四站点:耶稣遇见母亲第五站点:西门辅助耶稣第六站点:维罗尼亚帮助耶稣擦干脸上的带血的汗水 (维罗尼亚塑像立于圣彼得堡壁龛中)第七站点:耶稣第二次跌倒第八站点:耶稣安慰妇女第九站点:耶稣第三次跌倒第十站点:基督被剥掉衣服第十一站点: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第十二站点:十字架站立之处第十三站点: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第十四站点:耶稣被埋葬第五站点:西门辅助耶稣苦路第六站点:维罗尼亚帮助耶稣苦路第七站点:耶稣第二次跌倒圣墓大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基督教七个主要教派,包括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管理圣墓教堂的各个财产。不同时期的圣墓大教堂接在一起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点故事壁画:信徒们丛十字架上取下耶稣,到埋葬的过程安放耶稣的大理石台,与后面壁画相对。圣墓雅法门和大卫塔,大卫塔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为了加强耶路撒冷老城的战略薄弱点,后来曾多次被毁和重建。该地点可能是3000年前大卫的宫殿。伯利恒伯利恒(Bethlehem) 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位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辖的约旦河西岸(West Bank)。康斯坦丁的母亲海伦娜(Helena)太后,于公元327年,在马槽上方修建了Church of the Nativity教堂。圣诞大教堂于333年完成。但于529年撒玛利亚起义的暴动中被破坏。现存的圣诞教堂于565年由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圣诞节朝圣的最重要的场所。圣诞大教堂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之一,圣诞大教堂内部。地下室是耶稣诞生地,名为Gotto of the Nativity,相传为耶稣基督诞生之确实位置,该处有一祭坛,并于云石地台上镶有一粒14角银星为标记。石面上有拉丁文写着: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这是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基督之地)。圣诞大教堂地下室内部与圣诞大教堂相连的新教堂3. 雅典欧洲的历史文化源于希腊, 宗教源于中东。希腊文化也与古埃及和中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希腊的历史可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文明。Cycladic文明(3200 BC),米诺斯文明(2700–1500 BC), 及迈锡尼文明(1900–1100BC)。之后希腊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直到公元前800年新的希腊文明的诞生。当时的希腊城邦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成功抵御波斯帝国入侵,并发展出灿烂的希腊文化。古时的希腊是由各城市组成的城邦治。公元前334 希腊被马其顿城邦领导。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马其顿王国灭亡了波斯帝国,希腊文化随之传播到埃及、中东和中亚地区,史称希腊化时代。希腊在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完全征服。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是西方哲学(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文学、历史学、政治科学、民主制度、科学和数学原理,以及西方戏剧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的文化与技术通过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传播至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很多非常重要的由史前到晚古时期文物。这些文物出自希腊不同的考古地点,雕刻由早期受埃及影响到日臻完美。阿哥门农面具(A Mycenaean funeral mask assumed as the Mask of Agamemnon)。雕刻由早期受埃及影响到日臻完美。雅典的卫城: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的神殿已在该地被建立了。公元前490年,旧巴特农神殿是在马拉松战役 - 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胜利后建立的。希腊文明在此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旧巴特农神殿并未完成便在公元前480年波希战争时因波斯人入侵而与古代神殿及其他石制建筑一起被夷平与烧毁。在公元前437年,开始重建卫城。建设从卫城山门开始,以大理石构成,这些柱廊在公元前432年大致完成,并有两翼,北翼作为画廊。同时,南翼的胜利女神雅典娜神殿开始建设。大约在公元前421年与公元前415年间完工。在同一时期,公元前421年至405年,建设了伊瑞克提翁神庙,其是由一系列的圣域组成,包括雅典娜波丽亚丝神殿、波塞冬神殿、埃雷赫修神殿、凯克洛普斯神殿、厄尔斯神殿、潘杜罗索斯神殿与阿革劳罗斯神殿,其亦被称为女像柱的阳台。在胜利女神雅典娜神殿与巴特农特殿间,为阿尔特蜜斯神殿。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Erechtheum神庙六少女廊柱卫城山门前的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剧场卫城脚下的Plaka老城区卫城远眺宙斯神庙位于雅典卫城东南方500米,始建于公元前515年,但直到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才兴建完成,是当时希腊规模最大的神庙。据说原有104根壮观的列柱,目前仅存15根。宙斯神庙与雅典卫城之间靠近宙斯神庙是哈德良门。稍远处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场。女性被禁止参加1896年夏季奥运会。作为抗议,一位名叫斯坦玛塔·拉维瑟(Stamata Revithi)的希腊女子在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的第二天沿相同的路线跑完了全程。哈德良门沐浴在 夕阳下的雅典外港Pireas希腊爱琴海岛屿与米诺斯文明。米诺斯文明约公元前270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圣托里尼的阿克罗蒂里的米诺斯文明遗迹。如今的爱琴海岛屿却是夏季度假的好去处。圣托里尼米科诺斯4. 罗马罗马起源于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帕拉蒂尼山为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与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被母狼发现并被其哺乳之地。公元前510年至前27年,罗马人围绕此地建设了宫殿,古罗马广场( Foro Romano) 和附近居住区域,奠定了罗马城和罗马共和国。古罗马经历了共和时代(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27年)和横跨欧亚大陆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440年),首都罗马。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被废黜帝国彻底灭亡,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再到近代1870年作为教皇国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占罗马,将罗马定为统一后的意大利首都直到今天,教皇国在罗马梵蒂冈。罗马成为双首都。公元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克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公元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公元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李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竞技场(Colosseo)由维斯帕先(Vespasian)皇帝于公元72年下令修建,在其儿子提图斯(Titus)在位期间建成。君士坦丁凯旋门 (Arco di Costantino)位于竞技场旁边,有三个拱门。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于312年10月28日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大获全胜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也是罗马现存的凯旋门中最新的一座。君士坦丁凯旋门的表面大量使用其他更古老的纪念建筑材料来装饰,并集合成君士坦丁时代的建筑。因为君士坦丁凯旋门横跨在凯旋大道(Via Triumphalis)上,所以当时罗马皇帝在凯旋式时会从这条路进入罗马。这条路线是从战神广场开始,穿过马克西穆斯竞技场(Circus Maximus),随后沿着帕拉蒂尼山前进。在通过君士坦丁凯旋门后,队伍马上在圆锥柱(Meta Sudans)左转,沿着神圣大道(拉丁语:Via Sacra)到达古罗马广场并登上卡比托利欧山到达终点朱庇特神庙,途中也会穿过提图斯凯旋门。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 位于竞技场对面。根据罗马神话,帕拉蒂尼山为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与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被母狼发现并被其哺乳之地。罗马起源于帕拉蒂尼山,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10年至前44年),很多富有的罗马人皆在此地置有物业。这里有奥古斯都(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在位)、提比略(14年至37年在位)与图密善(81年至96年在位)的宫殿遗迹。古罗马广场( Foro Romano) 位于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与卡比托利欧山(Collis Capitolinus)之间,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现在古老的建筑多数成了废墟。在古罗马广场将近终端右侧是砖混结构的元老院(Curia)。元老院最初由罗穆路斯所建立,作为咨询议会。元老院起初包括一百位家族的首领,称为Patres(父老),其后演变出贵族一词。罗马的人口分为两个阶级,元老院与罗马人民。透过百人会议,部族会议,以及平民会议,罗马人民获得了国内既定的权力。元老院和平民会议是今日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模板。在古罗马广场末端是卡比托利欧山(Collis Capitolinus),原是朱庇特神庙,也是华盛顿国会山的来历,意在罗马民主的继承者。图拉真功勋柱图拉真功勋柱后面是图拉真广场万神庙(Pantheon)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古老建筑。最初是用于供奉罗马众神的神庙,万神庙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神庙被改为教堂,供奉圣母。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 罗马人发明了混凝土, 采用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而成。还不是今日波特兰水泥混凝土。因此其建筑都特别厚重.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穹顶和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巨大青铜门至今仍为世界之最。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这个洞也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适合宗教建筑的本性。罗马帝国皇帝康斯坦丁在313年于米兰颁发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1506年至1626年,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世界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纳沃纳(Navona Square)广场,四河喷泉和方尖碑纳沃纳(Navona Square)广场北侧贝尔尼尼(Bernini)的海神喷泉纳沃纳广场南侧的摩尔人喷泉特莱维(Travi)许愿泉建于1732-1762年, 中央是Pietro Bracci雕塑《海神》。西班牙台阶艾曼纽尔国王二世纪念碑是一个现代的用雪白的大理石建成的建筑群,纪念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中间是艾曼纽尔国王二世的骑像。梵蒂冈梵蒂冈(Vatican)意为“先知之地”,全称是梵蒂冈城市国家(Vatican City State),为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Holy See)的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它领导着10亿多天主教信徒(其中神修人员160万)。梵蒂冈前身为教皇国,自1929年起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梵蒂冈在政治,文化和宗教等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公元1世纪30年代,当耶稣在罗马帝国遥远的边陲领地巴勒斯坦被钉死在十字架以后不久,基督教就开始在罗马流传;尽管罗马帝国多次血腥镇压,但基督徒越来越多;当使徒彼得公元42年到达罗马传教时,当地已有基督教社团。公元313年,君士坦丁(Constantine,c.274-337)皇帝颁布了基督教合法化的《米兰赐令》不久,圣彼得的墓龛在罗马建立;公元380年,西奥多斯(Theodosius)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确立了罗马在基督教的中心地位。然而在公元2世纪时,主教 (bishop)和教皇(Pope)还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只是因为罗马主教驻在帝国首都,政治经济势力比外地主教可能略大一些而已。从5世纪开始,由于英诺森一世(Innocent I, 401-417)以后历任罗马主教的努力,极力宣传“圣彼得优越论”,他们的权势逐渐凌驾于外地主教之上,使“教皇”变成高于外地主教独一无二的神圣头衔。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基督教世界在公元5世纪逐渐形成两大教区,即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西部教区,和以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希腊语东部教区。两区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常常各行其是;公元445年,当教皇利奥一世(Leo I, 440-461)强调罗马的唯一最高领导权之时,东部教区451年召开查尔西顿大公会议,声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与罗马同享最高教权,公开分庭抗礼。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Leo IX, 1049-54)派枢机主教洪贝尔到君士坦丁堡谈判,声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色路拉里乌如再分庭抗礼,就把他开除教籍;大教长色路拉里乌立即下令开除了罗马教皇的教籍。它标志着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从此以后,西部自称“公教/天主教”(Catholic),东部则自称“正教/东正教”(Orthodox)。5世纪末,罗马教皇宣布教会权利独立于、甚至高于帝王权力;751年,法兰克墨洛温(Mérovée)王朝的宫相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 714-768)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位,建立了后来称之为加洛林(也译查理)王朝;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了感谢教皇,将夺自拜占廷的意大利中部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献给教皇,这就是教皇国(Papal State)的开始。799年圣诞夜,法兰克查理大帝(Charlemagne,742-814)在圣彼得大教堂加冕,基督教在欧洲的声威为此大振。10-11世纪教皇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059年的拉特兰大公会议宣布,世俗领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 1198-1216)在位时,罗马教廷势力鼎盛,成为欧洲中西部地区所有教俗事务的最高裁判机构。1303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1294-1303)在于法国国王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屈辱而死;1309-1377年教廷被迫迁移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Avignon),受制于法王。1378-1417年教会大分裂40年,法国、意大利各选教皇互相轻蔑。1517年10月开始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教皇地位进一步消弱。8-19世纪期间虽然教皇国只是意大利境内许多诸侯国之一,领土时有伸缩,但教廷始终对整个欧洲保持不同程度的宗教领导权。直到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占领罗马,教皇成了“梵蒂冈囚虏”,教皇国才灭亡;但意大利政府并没有触动梵蒂冈及其教产,教廷与意大利政府在罗马对峙59年。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1883-1945)执政的意大利政府与教皇比奥十一世(Pius XI, 1922-1939)签订了《拉特兰公约》27条。教廷承认了意大利政府;意大利政府承认了梵蒂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承认教廷对罗马市内的拉特兰宫等13座建筑和郊外的Castel Gandolfo教皇别墅及其附属人员享有治外法权和免税权;意大利为1870年占领原教皇国领土给教廷一笔赔偿金。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坐落在罗马梵蒂冈城内,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艺术时代杰出的建筑代表作。圣彼得大教堂建筑总面积49737平方米;大堂主体高45.5米,中央大圆顶内高123.4米,连顶外十字架高达132.5米;全堂可容纳6万人,其中主堂可容纳2万5千人;广场340×240米,可容纳50万人;大堂主体1506-1614年完工;广场1656-67年完工,经历161年。广场的中心耸立着一个高大的埃及方尖碑,碑高25.5米(加上柱础和碑上的十字架,共计高度41米),重327吨。这块方尖碑本来是公元前一世纪埃及人在赫里奥城(Eliopoli)竖立的,因为罗马人自古景仰古埃及的文化艺术,公元37年,罗马皇帝加利古拉(Caius Caligula, 37-41 AD)下令搬迁到罗马,装饰他皇宫旁的广场,这广场就是日后尼禄皇帝 (Nero, 54-68 AD)的赛马场(Circus Maximus))。据说,公元64年首任主教圣彼得就是在这个赛马场上殉道的。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教会的大堂要盖在这里的原因。公元1586年方尖碑从赛马场旧址迁移到了广场中央。罗马原有许多方尖碑,碑上大都有图案或文字,而圣彼得广场的是唯一的无字碑。喷泉和中央石盘 中央方尖碑与广场两边的回廊之间,各有一个银花飞浅的美丽喷泉。泉合高14米,十多只水柱同时喷涌。状如母乳的喷泉台盘,象征着教会犹如慈母,生命之泉滋养万民。圣座宫廷(Apostolic Palace) 在右边回廊的后面。从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的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教皇被迫迁居法国阿维尼翁(Avignonese period,1309–77),历任教皇都住在罗马拉特兰“主教”教堂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现在的教皇宫是16世纪西斯托五世修建的,所以也叫西斯托五世教皇宫 (Palazzo di Sisto V)。从广场看是一座三层楼房,其中上面两层属于教皇居住和办公用房,每层楼有十个窗户。面向教皇宫从右往左数,最上层第一、二个窗户是教皇办公室;然后依次是教皇的寝室、私人图书馆、餐厅和小经堂等。每逢星期日或宗教大节日,中午12时整,教皇必然出现在最上层的办公室(从右数第二个)窗口,祝福广场上前来朝圣的信徒和普通观光群众。圣座宫廷后面是西斯廷小教堂(Sistine Chapel)选举教皇和教廷的某些特别重要会议在这里举行。该小堂有一扁方形烟囱,是选举教皇的过程中每天向外界传递选举消息的唯一工具:烟囱冒黑烟表示当天的选举尚无结果,冒白烟表示大选最终告成。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台阶前面,左面有圣彼得(Saint Peter,?- 67 AD)宗徒的雕像右面有圣保罗(Saint Paul,?- 68 AD)宗徒的雕像大堂正面的廊檐上立有13座雕像,像高5.5米。中间持有十字架者是耶稣,另外12座是圣洗者约翰和耶稣的11个门徒(彼得除外)。正面两末端上方各有一大铜壁钟,左面的是罗马时间,右面的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从左到右分别是: 1.洗者约翰(John the Baptist), 2. 安德烈(Andrew), 3. 雅各(James)4. 西庇太的儿子约翰(John, son of Zebedee,福音作者若望) ,5.腓力(Philip),6. 多马(Thomas),7. 巴多罗买(Bartholomew), 8.马太(Matthew),9.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10.西门(Simon the Cananaean),11. 达太(Thaddaeus), 12.马提亚(Matthias,他取代背叛耶稣的犹大)。耶稣亲自选择任命的门徒共14位,门徒之首西门-彼得(Simon Peter)与保罗(Paul)两位门徒都不在圣彼得大教堂上面,他们的雕像在大教堂正前方。圣彼得、雅各和使徒约翰组成了最初的教会领导核心,只有他们才能见证耶稣的变容和在Gethsemane的受难情景;在原来的12门徒之一叛徒犹大 (Judas) 死后,又增选马提亚为第13位门徒;后来,耶稣在保罗(Paul)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显灵,劝化了保罗以后,又委任保罗为门徒,是第14位。大教堂有五个门,第三门是“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费拉来特(Antonio Averulino Filarete, 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 (Filarete) 门,是本堂最古老的门。中门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Eugene / Eugenio IV, 1431-1447)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第5幅画像: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第6幅画像: 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圣彼得大教堂前廊的两端,屹立着一对高大的骑马石像。右面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c.274-337)骑马石像。左面的查理大帝(Charlemagne, 742-814)骑马石像。两位皇帝在教会早期发展过程中,都曾起过极其重要的支持。大教堂前廊.圣母怜子像是一尊纯白大理石像,高2.15米,底座宽1.68米,重3050公斤。米开朗琪罗雕刻与磨光此像花了两年时间,1498年塑成于罗马。从圣彼得大教堂前门入口放眼展望主堂(Nave),长187米,宽58米;主堂内可容纳25000人(全堂可容纳60000人)。主堂两侧各有6根石柱,将主堂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25米。金碧辉煌的堂顶,都是由金黄耀眼的玛赛克镶嵌而成。在东西方向每两根巨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走向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由此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有十几个穹窿。大堂内共有11个小堂,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500根石柱。巨柱向内的一面,上下各有一龛,里面陈列的是历代修会会祖的石像。圣座中的圣彼得古铜像,正襟危坐的圣彼得高举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每年6月29圣彼得纪念日时,铜象要穿上华丽的祭服,再罩上精致的华盖;华盖顶上是教皇比奥九世的肖像,因为他在位时间最长(31年多)。由米开朗琪罗设计大圆顶和来自天堂的光线,大圆顶直径42.34米。漆黑的亭台式华盖下,便是教皇大祭台(Papal Altar)及其华盖(Canopy)。因为圣彼得的墓穴是大堂的中心,教皇大祭台就盖在圣彼得墓穴的的正上方。教皇大祭台及其华盖是1624-33年间由天才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它是大堂内陈设中最重要的部分。祭台高29米,由四根20米高的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拢。右面大壁龛里的雕像是圣海伦娜。她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1639年为鲍尔济(A. Bolgi)所雕。石像反映的是海伦皇后对天主教的贡献。左面是圣女维洛尼卡(S. Veronica),1646年为莫奇(Francesco Mocchi, 1580-1654)所雕。相传耶稣背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时,途中(苦路第6站)曾有维洛尼卡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相传那圣容就永远印在她的面纱上。“圣座的光辉”雕塑的上方中间是一块彩色玻璃,玻璃上面镶着一只象征圣神的白鸽(La Colomba Pentecostale),经过西面阳光的透射,那栩栩如生展翅飞翔的白鸽就好像正在朝你飞来。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几个穹窿正赶上弥撒这是位于第五门入口处附近的玛利亚·索比埃斯基(Maria Sobieski)纪念龛,建造于18世纪。她是英国国王James Stuart的妻子。教皇比奥七世(Pius VII,1800 -1823)纪念龛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位置,公元1世纪时是罗马皇帝卡里古拉的赛马场(circus)。后继的皇帝尼禄特别喜欢这个赛马场,公元64年他纵火迫害大批基督徒的时候,就把赛马场作为刑场 (Cf.Cornelius Tacitus, 55-120 A.D.)。相传公元64-67年的某一天,首任罗马主教圣彼得就在尼禄赛马场上殉道。当时有一条科妮莉娅大道(Via Cornelia)穿过赛马场的边缘,大道边立有许多普通罗马人的墓碑,相传圣彼得和其他殉道基督徒的遗骸就葬在此赛马场附近的大道北端。公元166-170年,教友们在圣彼得的墓穴遗址建立了三个壁龛,以后香火不断;现在的梵蒂冈当时是罗马的郊外,一个小小的教会城(city of churches)或叫做宗徒之长圣堂( hospices or sanctuary of the Prince of the Apostles)就在圣彼得墓穴的附近逐渐形成。公元312年的一天,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c.274-337)偶得异象,他在天空中看见一个十字架符号,上面用希借文写着:“以此为记,你可获胜。”君士坦丁当时虽未受洗入教,只是一位同情教会的慕道友,但他还是相信了这次异象,立刻在军旗、军服上加了十字圣号。他在313年的密尔微桥上(Milvian Bridge)大胜了马生奇(Maxentius)的军队。战后他即发布米兰敕令,给基督教会以充分自由。公元323年,他为宗徒之长圣彼得重振墓穴,把遗骸安放在壁龛内,在墓上开始建立一座壮丽的教堂,至公元329年主体竣工。圣彼得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延伸建筑,是全世界最雄伟壮阔的广场之一。它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雕塑家贝尔尼尼(Bernini,1598- 1860)设计建造,1656-67年完成。椭圆形广场纵轴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两边共有高18米、的多利亚式(Doric style)圆柱248根,排成四行,形成三条走廊,走廊之间还有88根粗大的方石柱。廊顶上有阳台,朝广场的那一面有栏杆,栏杆上还有140尊高3.2米的大理石雕像,都是天主教会册封的圣男圣女。瑞士近卫队人数约为110人,负责保护教宗、显要人物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1527年5月6日,在罗马之劫中,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皇撤离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阵亡。瑞士近卫队同时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评价,后再次重建,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以及仪式象征。士近卫队制服充满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由当年的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于1914年设计。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距圣彼得大教堂1000米远。圣天使堡得名于城堡顶上的雕塑“天使之长迈克尔”(Archangel Michael);公元139年初建时,它是罗马皇帝哈德良家族的陵墓(Mausoleum of Hadrian),后经多次改造,中世纪改变为保卫梵蒂冈城区的兵营、监狱和教皇紧急避难的城堡;1277年修成的暗道(Vatican Corridor)与梵蒂冈的教皇宫相连,1494年和1527年有两位教皇在此躲避兵乱。现在的圣天使堡是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圣天使堡顶上的雕塑、凌空欲飞的“天使之长迈克尔”,是18世纪比利时雕塑家Pieter Verschaffelt的杰作。公元590年,相传“天使之长迈克尔”曾降临到哈德良陵墓的顶上,把处于严重瘟疫之中的罗马人拯救出来。因此,当时的教皇哥里高利决定在这里为她立一个塑像,以志感恩纪念。5. 伊斯坦布尔,以佛所伊斯坦布尔是地跨欧亚的大都市,人口超过1500万。在中世纪早期,伊斯布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其大部分历史中,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博斯普鲁斯海峡把城市一分为二,东部为亚洲部分,西部为欧洲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坦堡曾经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国(1204–126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453–1922)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迁都至安卡拉。公元前600前后,希腊在此建立城邦。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的首都迁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君士坦丁堡,此处是贸易要道和军事要地,拥有防范异族入侵的屏障。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后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在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3年确立基督教合法并逐渐发展为国教和在公元330年将帝国的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后,于公元360年建造了第一座索菲亚教堂,毁于404年。但由于迁都,却在宗教上使得教会分裂更加确定,同时也因为政治权力减缩,不再轻易受到管辖。罗马失去首都的政治重要。另一方面,迁移政府使权力真空,令罗马主教得以增加其在世俗和属灵事物上的影响。罗马的宗主教和后来的教宗逐渐得到强大的政治权力。而在宗教方面,罗马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争权力。公元395年,最后一名罗马帝国统一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下遗言,把帝国照戴克里先的分法分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分别治理。西罗马帝国定都梅蒂奥拉努(Mediolanum,今米兰)。东罗马帝国(后称拜占庭帝国)则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自此之后统一的罗马帝国不复存在。第二座索菲亚教堂建于公元415年,毁于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乱。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于公元537年耗时五年建造了第三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索菲亚大教堂。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不断骚扰拜占庭帝国。双方持续了多年的战争。拜占庭阻止了伊斯兰教向欧洲的扩张.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马格尔.赛鲁拉留斯(Michael Cerularius)指责罗马教宗篡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以各种礼仪问题质问罗马,如安息日斋戒问题、四旬大斋期不唱阿肋路亚等等。1054年教皇良九世派了红衣主教亨拜(Humbert)至东罗马协调,但随即双方谈判失败,亨拜取出了教皇的敕书,把赛鲁拉留斯逐出教会。赛鲁拉留斯也不甘示弱,当众把教皇送来的敕书点火烧了,也宣布把罗马教皇逐出教会。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标志着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但十字军却转而攻占君士坦丁堡,该市被洗劫和亵渎,建立了一个罗马天主教的拉丁帝国。十字军希望以这个国家代替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1261年重夺君士坦丁堡,恢复了希腊文化的传承的东正教的中心。在几个世纪的衰落之后,君士坦丁堡被新兴的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包围。1453年5月29日,“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53日的围城之后进入了君士坦丁堡,该市很快就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千年帝国寿终正寝,东罗马帝国灭亡。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在索菲亚大教堂原有的建筑上增加了宣礼塔,米哈拉布,敏拜耳等伊斯兰教的元素,将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将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涂上了一层泥灰。对于东正教和基督徒,默罕默德二世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保留了东正教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允许基督徒保留信仰。其时,东正教派教会分布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会在俄国却非常强大;故时称第三罗马的莫斯科成了新的东正教会中心。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在征服了阿拉伯世界承袭了哈里发的头衔之后,君士坦丁堡也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东罗马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影响却是他的教会。早期东罗马帝国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基督教世界和欧洲,特别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意味着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落入穆斯林手里。不得不寻找从海上到东方的航道,达伽玛和哥伦布分别向南向西航行,从而导致了航海的地理大发现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西方崛起。十六世纪末,英法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霸主,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版图不断缩小。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战后被协约国瓜分。1923年,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退位,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结束了君士坦丁堡近五百多年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历史。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实行接近西方的政策。索菲亚由清真寺改为博物馆,原来覆盖在墙上的那层泥灰被考古学家细心地剥离,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得以重现,两种宗教同处一室。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是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水道,长约30公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君士坦丁堡城墙索菲亚 ( Hagia Sophia)博物馆, 在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3年确立基督教合法并逐渐发展为国教和在公元330年将帝国的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后,于公元360年建造了第一座索菲亚教堂,毁于404年。第二座建于公元415年,毁于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乱。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耗时五年于公元537年建造了第三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博物馆中古兰经书法圆盘和半圆形穹顶上的圣母圣婴壁画,两种宗教同处一室。索菲亚博物馆朝向麦加的米哈拉布(祈祷壁龛)。索菲亚博物馆和敏拜尔索菲亚博物馆中的中世纪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蓝色清真寺建于1609至1616年,由苏丹阿赫麦德一世出资,建筑大师锡南的弟子默罕默德·阿伽设计。 土耳其人称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内部装贴使用了两万多块伊兹尼克出产的彩色瓷砖古埃及吐特莫西三世方尖碑和君士坦丁方尖碑。Topkap Palace老皇宫建于1459年老皇宫正门老皇宫侯见厅老皇宫侯见厅内部装饰古兰经书法老皇宫二重门老皇宫内部老皇宫书房横跨金角湾的加拉塔大桥和热那亚人建造的加拉塔塔楼(Galata Tower)金角湾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土耳其规模第二大的室内市场,共占地六十几条街道,有22座入口,三千多家店铺。最大的大巴扎在伊兹密尔。埃及市场 (Spice Bazaar)塔克西姆 (Taksim)广场,共和国纪念碑建于1928年,代表现代土耳其。从塔克西姆向南是伊斯坦布尔最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以弗所以弗所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城市,是爱奥尼亚同盟(Ionian League)的以弗所城邦。历经希腊人和波斯人争夺。从罗马帝国开始,以弗所是亚细亚省(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人口拥有40万到50万居民,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614年由于港口淤塞而衰败。现今的以弗所废墟,是地中海东岸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迹。这是一个大型的遗址至今只挖掘了近15%。已经挖掘出的那部分向我们展现了该城原来的繁华。塞尔苏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完成于135年。这座图书馆是用来存放12,000卷书籍,并作为埋葬塞尔苏斯的坟墓。埋葬在城内的图书馆内。图书馆正面的四个凹龛里雕像,代表赛尔苏斯的四大美德:智慧,贤德,才智和知识。二千年前的罗马公厕,也是用于谈生意的场所。胜利女神浮雕,耐克商标的灵感来自于此。通往塞尔苏斯图书馆的Curetes大道以弗所大剧场可容纳25000人,始建于公元前3 – 1世纪的希腊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81 – 96年Domitian皇帝和公元98 – 117年Trajan皇帝大规模扩建增高。6. 巴黎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权来统治。经过民族大迁移,相继出现了一批日耳曼人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底、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克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公元508年,法兰克人占领了巴黎,将巴黎定为墨洛温王朝的首都。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教廷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的不断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克逊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鼎盛,吞并了伦巴底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因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把国家分为把法兰克王国分成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及东法兰克王国三部。855年,控制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去世,他的三个子嗣,再次把中法兰克王国分为三份,分别是北部的洛林和普罗旺斯及南部的意大利,而他们亦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可是,管理北部两片领地的儿子相继在863年及869年去世,这使得西法兰克及东法兰克的君主共同把中法兰克王国瓜分。最后,西法兰克及东法兰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罗旺斯两地,而意大利则继续维持现状。日耳曼人的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法国形成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实行议会君主制。法国由日耳曼法兰克人,日耳曼血统凯尔特高卢人,罗马人等构成。今天在法国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构成。由于控制了罗马教廷及与罗马教廷相互支持的关系,法国仍然信奉罗马,以罗马帝国的拉丁文化为主并不断改进。之后,经过太阳王路易十四,拿破仑等,法国蒸蒸日上。拿破仑成为现代欧洲国家构成的主导者。巴黎市的核心位于塞纳河上的西提岛。公元前52年,罗马人征服了巴黎地区,在此之前,巴黎地区只是一个名为巴黎西(Parisii)的凯尔特高卢人部落的聚居地。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开始。罗马人起初将该这座城市命名为吕得斯(Lutetia),但是后来在四世纪时改名为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是在巴黎南方的里昂,巴黎当时只是一个小规模的人类居住地,而且人口都集中在塞纳河左岸。巴黎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持续扩张,成为一个拥有宫殿、竞技场、浴场与花园的繁华城市。巴黎从公元1000年开始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并在16世纪至19世纪之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西提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起源于的哥特式建筑。西提岛上的老皇宫艺术桥卢浮宫门引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巴黎现存的城市规划来自于1859年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当时巴黎拆除了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中轴线协和广场亚历山大三世桥荣军院拿破仑遗体从圣赫勒拿岛运回,安葬在荣军院中。拿破仑的凯旋门圣心圣殿蒙马特高地红磨坊,世界最早的夜总会巴黎歌剧院市政厅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看历史,更不能忘记烧瓶和腐败。巴黎市辖区范围外的商业区拉德芳斯是欧洲最大的中央商务办公区巴黎是继罗马古典文化,艺术后,现代文化,艺术的摇篮。7. 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瑞士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中间一段时间在布拉格)、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奥匈帝国(1867年起)和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公元前500年,奥地利是凯尔特人在此居住的地方。之后被罗马帝国占领并成为其一个行省。罗马帝国灭亡后,西面的日耳曼巴伐利亚人移入该地区,凯尔特人南迁到瑞士南部和法国。800年以后和巴伐利亚一起成为东法兰克王国一个邦国。1155年,和东法兰克一起变换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1618年6月26日,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390个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日耳曼爆发了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当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结束后,长达三十年的烽火连天,使得日耳曼的经济倒退了近200年,犹如回到了农奴制的封建时代;又因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内的诸侯可享有自主权。这使得皇权进一步的被削弱,帝国境内的诸侯各自为政,他们的领地有如一个独立的王国。1648年,瑞典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布拉格,天主教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宫廷再次迁往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失去了对北部的控制,新教的日耳曼普鲁士王国在北部建立。1806年7月12日,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奥地利帝国形成。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1806年10月14日的耶拿会战普鲁士王国败于法国后,很多中小德意志邦国都加入邦联。1808年莱茵邦联达到最大的版图,拿破仑整合统一了德意志邦国,奥地利则留在德意志邦国之外。1813年10月中旬,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被打败,撤退到莱茵河西岸。德意志邦国脱离了法国的保护,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德国。拿破仑一手造成了德国的统一。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奥地利帝国与德意志邦国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独特的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这种局面一直维持5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并被禁止与德国合并。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日耳曼巴伐利亚人构成了奥地利的主要人口。德国则是主要由没有迁入英格兰的萨克逊人,法兰克人和巴伐利亚人等日耳曼人构成。从1683年,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欧根亲王的贝尔佛第宫。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便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引领到了顶峰,维也纳从而成为世界音乐之都 。美泉宫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Capuchin Church 皇家教堂圣史蒂芬大教堂皇宫议会市政厅萨尔斯堡萨尔斯堡是阿尔卑斯山脉的进入门户,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斯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公元5世纪建成了第一座修道院圣彼得修道院。699年巴伐利亚公爵将萨尔斯堡这座古罗马城市献给了萨尔斯堡的第一任主教鲁佩特主教。以便主教在这块土地上传教,此后他也成为了萨尔茨堡的主保圣人。774年萨尔茨堡主教座堂第一次落成。萨尔茨堡著名的要塞是由总主教格布哈德从1077年开始建造的。1328年在总主教的授权下,萨尔茨堡逐渐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独立国家。17世纪初,萨尔斯堡开始了巴洛克风格的建设。1803年神圣罗马帝国通过法律,实施政教分离的政策,萨尔斯堡主教失去了统治地位。米拉贝尔宫花园粮食大街(Getreidega?sse)这条街道因为林此节比的店铺和他们传统又独特的招牌而著名。莫扎特出生的地方莫扎特故居布拉格大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居住在这一地区,他们将这个地区称为波希米亚。后来,日耳曼人赶走凯尔特人(凯尔特人逐渐移居到今瑞士南部,法国,西班牙,荷兰南部,英国,爱尔兰)移居到这一地区。到公元6世纪,民族大迁移前后日耳曼人部落多数移居到多瑙河流域,发源于基辅和波罗的海一带的一支西斯拉夫部落从西面进入,定居在波希米亚地区,他们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1085年,波西米亚确定布拉格为波希米亚首都。1198年由国王奥图卡一世成立波西米亚王国。之后加入神圣罗马帝国邦联成为其一邦联王国。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后,日耳曼法兰克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鼎盛,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在843年法兰克王国分成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及东法兰克王国三部。不久中法兰克王国被东西法兰克分别占领不复存在。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国。日耳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国家为邦联制。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底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后成为今天的奥地利,德国,捷克,匈牙利,荷兰,比利时等国)。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卢森堡的约翰的长子,于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7,波西米亚王国国王查理四世成为无争议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354年他向历代皇帝一样进军意大利,于1355年在米兰正式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波希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布拉格在查理四世的努力下成为最美丽富庶的城市之。1348年创办中欧第一座大学查理大学;修建伏尔塔瓦河上的著名桥梁“查理桥”;扩建了“查理城堡” 建造了城堡中最为显赫的建筑圣维特主教座堂,在中欧首先采用了宏伟的法国哥特式。1402年起,查理大学的神学教授胡斯在伯利恒小教堂用捷克语布道,让平信徒与神职人员同领圣体和圣血,而被教庭裁定为异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处以火刑。15世纪,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入主波希米亚,但是波希米亚乡民多半皈依胡斯教派。在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1618年斐迪南二世因为强制推行天主教,引爆了整个欧洲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1648年,瑞典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宫廷迁往维也纳,此后布拉格进入一段萧条时期,城市人口也从战前的6万下降到2万。1689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布拉格,随后该市得以重建。在18世纪,该市经济持续上升,到1771年拥有8万居民,其中有许多是贵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内兴建了许多宫殿、教堂和花园,它们普遍采用装饰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1784年,原来的四个自治镇——城堡区(位于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位于城堡南边)、老城(位于城堡东边,与城堡区隔河相对)和新城(位于东南方),正式合并为一个城市。千塔之城老城广场天文钟查理桥和布拉格城堡换岗仪式圣维特主教座堂布达佩斯罗马帝国以前凯尔特人在今天匈牙利地区居住,公元前12年至430年罗马帝国时期,今匈牙利南部为罗马帝国的潘诺尼亚行省,罗马帝国灭亡后,各民族陆续地迁移至此。匈人,日耳曼部落,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开始渗入。摩拉维亚、保加尔人、波兰人和克罗地亚人,东法兰克人。9世纪时,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人从乌拉山西麓和伏尔加河一带、今巴什基尔,向西迁徙,于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马扎尔人的到来结束了此一地区的纷争,建立了马扎儿人的国家匈牙利。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万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并且获得教宗加冕成为首任匈牙利国王,建立匈牙利王国。匈雅提·马加什于1458年至1490年统治匈牙利。他进一步地加强了匈牙利国力和政府的权威。在他的统治下,匈牙利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个艺术文化中心。1526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封建国家解体。1699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打败鄂图曼帝国,匈牙利划入奥地利。1849年4月,匈牙利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不久被奥地利重新占领。1867年,与奥地利组成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9年,匈牙利恢复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匈牙利王国。1941年,匈牙利加入德国─意大利轴心国集团。1944年,苏联占领匈牙利。1946年2月1日,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国。布达佩斯的历史开始于罗马帝国89年建立的的一个城堡阿奎库以及它北部产生的居民区老布达。从106年开始一直到4世纪阿奎库是潘诺尼亚省的省会,它位于潘诺尼亚的自然边界多瑙河上。其城堡对于罗马帝国来说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自然成为总督的驻地。107年哈德良开始在这里建造总督宫殿。896年马扎尔人在此定居。他们被基督化后定居于围绕着教堂的村庄中。作为交通枢纽佩斯获得越来越大的重要性。1526年佩斯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5年后受到城堡保护的布达也失陷。布达成为奥斯曼总督的驻地,佩斯则完全失去了重要性,大多数居民也从那里搬走了。1699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打败鄂图曼帝国。布达与佩斯成为奥地利的两个城市。1723年佩斯成为奥地利属下的匈牙利地方政府的驻地。18世纪和19世纪佩斯成为奥地利发展最快的城市。到1800年,佩斯的人口在一个世纪里增长了20倍,达到600,000人。1839年至1849年佩斯和布达两城之间建成了第一座正式的桥梁。1872年两城正式合并。1896年匈牙利庆祝马扎尔人定居1000周年,市内修建了许多大型的工程,英雄广场以及欧洲大陆上的第一座地铁和国会大厦等。匈牙利国会大厦1904年竣工,在建筑风格上属新哥德式建筑。布达城堡始建于1247年,后将原来的建筑物改建为哥特式王宫,之后又改建成巴洛克式。今天城堡里是国家图书馆、匈牙利国家画廊和市博物馆。链子桥1849年完工启用,是九座连结布达和佩斯的桥梁中最古老的。瑞士介于奥地利,德国和法国,意大利之间。先后属于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后来成为永久中立国家。瑞士风光秀丽,冬季滑雪,夏季健行。苏黎世卢塞恩,旅游之都,周边高山湖泊围绕。古色古香的廊桥和防御功能的塔楼是瑞士上镜最多的图片哭泣的狮子廊桥雪山交相辉映伯尔尼老城韵味十足因特类肯地区白雪皑皑的格林得沃。白色的劳特布里嫩高山齿轮火车欧洲之巅火车站在少女峰和莫希峰(Monch)之间的小山下面。黄金线日内瓦世界最高的喷泉日内瓦老城洛桑,奥林匹克之都。8. 威尼斯,维罗纳,维琴察,帕多瓦,杜布罗夫尼克,斯普利特,安科纳,乌尔比诺,科孚,热那亚,马耳他。威尼斯海上共和国在1300 - 1700年间一度曾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掌握着从远东,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地中海粮食,毛皮贸易。1700年后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对地中海东部的控制促使葡萄牙,西班牙寻找其它航线的欲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与影响力而衰落。威尼斯控制的地区大运河威尼斯强大的海军船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生产样板,由此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生产体系,带动了后来的阿姆斯特丹资本股票市场的形成。水道纵横圣马克是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马克大教堂二楼中央摆放着来自于伊斯坦布尔古赛车场的四匹青铜马。维罗纳威尼斯共和国的势力延伸到维罗纳,维琴察和帕多瓦。今天的维罗纳成为爱之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世纪流传,是否真实变的不再重要,爱情成了维罗纳的一种宗教。触摸院内朱丽叶塑像的右胸能带来美好的爱情,铜像左侧就是那个令无数青年男女神往的大理石阳台,正是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场所。所有门墙上写满了祝福爱情的话语。 朱丽叶的墓地圣柴诺圣殿(Basilica di San Zeno)也是维罗纳的爱情景点。传说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结婚的地方,因而每年都有不少情侣专程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结婚,为的是要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誓死捍卫爱情。罗马时期的斗兽场维琴察维琴察,以文艺复兴时期帕拉迪奥设计的建筑为主。位于领主广场的帕拉迪奧巴西利卡(Basilica Palladiana)是一座公共建筑,这座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其回廊和钟楼(Torre della Bissara)。马特沃迪广场北侧一角是拥有由精美雕像装饰的绿色庭院的奥林匹克剧场(Teatro olimpico)。帕多瓦帕多瓦(Padova)城建于公元前320年,是一个重要的渔村,是威尼托人的重要中心。后与罗马结为联盟反抗高卢人,公元前45 年成为罗马帝国最繁荣的自治城市。雄伟的圆形露天剧场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在公园内),几座桥梁和藏在博物馆里的展品仍然可以看出该城繁荣过去。公元602年伦巴第人毁灭了帕多瓦城。文艺复兴前期,卡拉莱西统治时期(1338-1405),帕多瓦的发展达到政治强权的鼎盛时期,其统治领域扩展到威尼托的中部大部分地区。帕多瓦有欧洲著名的建筑,斯克罗维尼教堂的壁画是乔托的杰作,其后的艺术大师有 Guariento,Altichiero,Giusto de’ Menaboui,他们都给帕多瓦留下了精美的壁画。卡拉莱西的统治结束于1405年,帕多瓦并入威尼斯。在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下,帕多瓦又得到了发展。整个城市用坚固的城墙包围起来,真正形成一个城市的形状。建立了许多公共建筑物和漂亮的教堂,大学也得到了发展,许多名人在帕多瓦大学教学,其中有伽俐略。帕多瓦圣安多尼圣殿(Basilica Pontificia di Sant'Antonio di Padova)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朝圣者来自世界各地,是罗马教廷承认的8座国际朝圣堂之一。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杜布罗夫尼克城的繁荣依靠的是海上贸易,在中世纪时期,杜布罗夫尼克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拉古萨共和国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一起都被称为航海共和国,借指航海贸易在这些城市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唯一一个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与威尼斯共和国竞争的国家,在城市的财力与出色的外交技巧的支持下,城市发展到了一个不寻常的高度。老城建于有14~16世纪,用花岗岩砌成,厚5米、高22米、长1940米,西面,北面是陆地,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南面临海,东面是港口。城墙上修有许多角楼。城内完好地保存着14世纪的大公宫殿、药房、教堂、修道院、及壮观的钟楼。东面港口由高大的保垒式城楼,港口旁是几排排房式的检疫站,外来人口要3个月的检疫期。主街小巷港口杜布罗夫尼克以斯拉夫克罗地亚人为主,但是历史上与威尼斯等拉丁民族和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斯普利特斯普利特(Split)坐落在亚得里亚海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中心,亚得里亚海东岸,由一个中央半岛及周围海岸组成,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拥有40万居民。历史上由威尼斯控制。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宫老城区域戴克里先宫,1700年前的宫殿。戴克里先宫城墙上面安科纳安科纳是海上共和国时期的一个小城邦共和国。先后被教皇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所控制。乌尔比诺乌比诺(Urbino)是意大利马尔凯地区一座城墙环绕的著名山城(hill town),四周环绕着 1507年建造的堡垒,中央是15-16世纪的古城区,近500年来,乌比诺的旧城几乎完全处于停滞状态,乌比诺因而保留许多风景如画的中世纪景色。乌比诺最著名的是独立的文艺复兴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1444年至1482年,在乌比诺公爵费达蒙特费尔特罗(Federico da Montefeltro)的赞助之下),199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乌尔布诺是拉斐尔的故乡。公爵宫(Palazzo Ducale)始建于1444年,1482年由马尔梯尼完成。公爵和他的同时代人开始认识到人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认识自然地体现在建筑上。公爵府的庭院里,铺设地面的大理石从一个中心辐射向四周,以强调人的中心位置。宫殿本身部分是住宅,部分是要塞,宫廷的安排布置十分完善,但没有任何浪费。公爵的艺术品和藏书都放在这里。现为公爵宫为马尔凯国家画廊,藏有拉斐尔,提香, 保罗·乌切洛和几幅宫廷画师乔万尼·桑提的作品。公爵书房里的细木镶嵌作品也十分引人注目。La Muta(The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by Raphael, 公爵宫中最著名的拉斐尔画作之一。公爵书房里的细木镶嵌作品Ideal City by Piero della Francesca, 关于建筑透视的著名画作Madonna of Senigallia by Piero della Francesca希腊科孚岛科孚岛隔海峡与阿尔巴尼亚相望,岛上保留有中世纪威尼斯人建造的双尖塔城堡,和后期的新城堡。1537, 1571, 1573和1716年土耳其海军曾围困岛屿,但均以失败而终。当时克基拉岛可被视为西方文明抵抗土耳其的堡垒。老城区纵横的狭窄街道,中世纪意大利风格建筑,小型广场以,东正教堂以及各式各样的商店,饭店散发着浓郁的希腊气氛。2007年科孚老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东正教堂中,有的有座位,有的没有座位。不知中央座位和两边座位有何区别。新城堡米兰意大利的历史从古罗马开始,古罗马文化则从王制发展成共和国,最后成为独裁政治。罗马帝国则从2世纪后逐渐衰弱,最后在395年分裂成两个部份:西方的西罗马帝国及东方的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后来因为日耳曼哥德人的侵略而灭亡,造成意大利半岛在接下来的十四个世纪都是分裂的状态。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于6世纪从日耳曼的手中短暂复兴意大利半岛后,一波新的日耳曼伦巴底人从北方抵达义大利。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鼎盛,吞并了伦巴底王国,统治意大利,并献土帮助成立教皇国。1176年,经过伦巴底同盟与法兰克神圣罗马帝国战争,神圣罗马帝国对意大利政治的影响力比之前要小了许多。意大利各个城市国家通过航运,贸易,银行等资本主义活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之根),地方和教皇势力掘起以及相互争斗,分裂成许多义大利城邦,那不勒斯王国占据半岛南部,佛罗伦斯共和国及教皇国位在半岛中部,热内亚及米兰分别位在北部及西部,而东部则是威尼斯的势力范围。阿马尔菲共和国、比萨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组成海上共和国, 它们的徽章出现在意大利海军的军旗上。这些城市在军事和商业上都彼此竞争,从第10到13世纪,它们建立起舰队,一方面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用来支持跨越地中海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并且在十字军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共和国在竞争中壮大自身,从事更换盟友和战争。在这些海上共和国中,最为重要的是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在其领土最大时扩张到几乎整个的意大利东北部,西面达到距离米兰数公里处. 威尼斯的头号竞争对手是热那亚。威尼斯控制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而热那亚不仅出现在地中海东部,而且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贸易,其领土最大时扩张到科西嘉、撒丁岛、克里米亚和一些爱琴海岛屿。在塞奥芝亚战役中被威尼斯击败后,热那亚显著衰退。意大利在15世纪时是欧洲最进步的地区之一,随着资本主义城市共和国的发展和富强,新思想,文化和艺术开始涌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探险者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大陆探险)和热那亚的哥伦布(海上发现新大陆)在资本主义城市共和国和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亚平宁半岛上的国家和公国在经过一个世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权力制衡的分散状态后。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在1494年开始一系列的侵略活动,并一直持续到16世纪,演变成法国及西班牙之间的竞争。西班牙最终以1559年卡托-康布雷齐和约获得米兰公国及那不勒斯王国的控制权。奥地利后来在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的规范下取代西班牙来主宰义大利,取得米兰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的控制权。之后意大利北部的萨丁尼亚王国是由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所统治,也有统一意大利的野心。后来萨丁尼亚王国受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帮助,在第二次义大利独立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帝国,成功解放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意大利王国于是在1861年成立,首都为都灵,1864年迁都佛罗伦斯。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于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与普鲁士结盟,并且发动第三次义大利独立战争,顺利并吞威尼斯,之后将教皇国纳入义大利版图之内。教皇国几乎在无法抵抗的情形下遭到灭亡,意大利统一正式完成,随后首都也迁到罗马。经过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在1946年废除君主制,正式成为意大利共和国。米兰的省会和伦巴第大区的首府。是欧洲人口最密集与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米兰最初被凯尔特人居民称为Medhlan,罗马人在西元前222年征服该地后,称它为Mediolanum。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商业贸易大城和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并在286年至402年成为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当时米兰是欧洲第二大城市,居民约30万人。后来日耳曼伦巴第人(撒克逊人)移居并占领伦巴第地区,公元774年,法兰克查理曼大帝征服米兰。直到西元962年,米兰成为独立城市共和国。米兰于11世纪时重新受到瞩目,成为其他意大利城市的领导者,而且从神圣罗马帝国获得了独立地位。拿破仑于1796年占领米兰,并于1805年将米兰当作意大利王国的首都。米兰随后成为受到奥地利帝国所控制的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首都,并于1859年成为意大利北部的萨丁尼亚王国的一部份,逐渐隶属于意大利王国。米兰主教大教堂堂的建造开始与1386年,于1960年最后一扇铜门就位才正式完工。历经五个多世纪才完工。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巴洛克式。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据统计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达108.5米,顶端有一尊4.2米的圣母玛利亚像,上镀黄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埃玛努埃莱二世长廊热那亚热那亚是哥伦布出生的地方。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城市。在中世纪时期,热那亚藉十字军东征而逐渐繁荣起来,并建立一个独立而强壮的海洋共和国,并与威尼斯、比萨和阿马尔菲齐名。热那亚共和国在地中海沿岸有好几个殖民地,分别位于中东、黑海、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北非。在最强盛的时期,热那亚完全控制了意大利半岛以西的第勒尼安海的所有,包括科西嘉岛。过去亦曾与威尼斯之间进行过激烈的权力及经济斗争,更自此逐渐走向衰落,当时还是仍勉强保持欧洲大都市之一的经济地位。到19世纪初期,拿破仑的扩张使热那亚共和国变成法兰西帝国的一部份。1815年,根据维也纳条约,除科西嘉岛以外的热那亚共和国领土都被割让与萨丁尼亚王国,并稍后随着萨丁尼亚王国统一意大利半岛,成为意大利联邦的一部份。圣乔治宫殿建于1260年,为热那亚公爵居所热那亚的市中心位于费拉里广场(Piazza De Ferrari)老城的加里波第街 (Via Garibaldi),2006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这一带规划于16世纪中叶,以适应该市最显赫的家族富丽堂皇的宫殿,包括红宫(Palazzo Rosso,现在是博物馆),白宫(PalazzoBianco)、格里马迪宫(Palazzo Grimaldi)和 Reale宫。著名的艺术学院,新街博物馆和 Principe 宫也位于这条街上。马耳他马耳他(Malta)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地处地中海重要战略位置,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公元前10至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定居。此后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等先后占领马耳他岛。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后来被法国逐出。马耳他19世纪成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更改宪法,成为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在历经殖民统治之后,得以拥有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宗教和建筑资产。然而,圣约翰骑士团对马耳他影响最大,公元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马尔他赐封给“圣约翰骑士团”,从此马耳他便留在西方的宗教世界中。首都瓦莱塔是一座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1565年,马耳他岛遭到土耳其人的入侵,当时守卫岛上的以法国大公让·德拉·瓦莱塔为首的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们同岛上的居民发动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马耳他之围”,最后取得了胜利,保住了海岛。次年,出自安全考虑,加强海岛防御,在战略高地希伯拉斯山修筑一座3公里多长的城池作为军事要塞,以防外敌再度入侵。1566年3月28日举行奠基仪式,动用8000名劳工,花费5年时间完成,并以“马耳他之围”这场著名战役的指挥者第六任骑士首领让·德拉·瓦莱塔的名字命名,这便是瓦莱塔的建成之始。1571年,瓦莱塔被定为马耳他首都。Barack Gardens炮台与对面的比尔古、圣格莱亚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堡垒一起封锁港口航道。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 )是马耳他的地标建筑之一。它是由马耳他骑士团兴建于1573年到1578年,为骑士团的修道院教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与旧都姆迪纳总主教座堂平等的地位。瓦莱塔城布局整齐,是巴罗克式建筑风格与当地建筑形式协调融合的城市,拥有320座具有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建筑,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石头城堡和城市有赖于马耳他盛产的一种软性石灰岩。这种岩石非常奇妙,它在地下埋藏时,含水量大,性质很软,可刻、可锯、可刨甚至用指甲都可划出印痕。开采时将原产岩石划成一定尺寸的方块, 采出的石块垒起来风干,当石块里的水分晾干后就成了坚硬的石头,再也不能轻易把它切开了。马耳他的城市就是用这种石块建造房屋城堡,整个城市呈现出统一的色调。堡垒城市瓦莱塔姆迪纳(Mdina)位于马耳他本岛中南部,是一个比瓦莱塔更古老的城市,在骑士团抵达之前,它一直是马尔他的首府,阿拉伯语意为“城堡”,坐落于一座山顶上,东面、北面是峭壁,穆迪纳拥有中世纪围墙且至今保存完整。城堡底部的门叫希腊门。姆迪纳马耳他主教区大教堂9. 西班牙加的斯,加那利群岛加的斯是地理发现大航海时期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出发地,是欧洲最南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前1100年,腓尼基人建立了加的斯,是腓尼基与塔尔提索斯贸易的一个据点。按照希腊神话加地斯是大力神海格力斯(Heracles)杀死格殷永后建立的。实际上这段时间里最引人注目的遗迹是一座供奉腓尼基神美耳刻的庙。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座庙的立柱是海格力斯之柱的传说的来源。约前6世纪加的斯被迦太基占领,汉尼拔使用加的斯作为据点来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前206年大西庇阿带领的罗马军队占领加的斯。当时的加的斯人欢迎西庇阿的到达。罗马将加的斯作为其海军基地,加的斯繁茂起来了。屋大维执政时期加的斯有500名骑士,仅次于罗马市和帕多瓦,其居民数仅次于罗马城。但罗马帝国灭亡后加的斯的贸易地位下降了。现存的罗马剧场建于公元一世纪,是世界上第二大罗马剧场,仅次于庞培的罗马剧场,现今周围的一些中世纪建筑以它为地基的建在其上面。5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取代了罗马的势力,加的斯被毁。今天只有少数原城市的遗迹被保留。从711年至1262年摩尔人统治加的斯。最后卡斯蒂利亚的国王阿方索十世将摩尔人逐出加的斯。在地理大发现时期中加的斯获得复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第二和第四次远征是从加的斯出发的,后来加的斯成为西班牙宝藏舰队的母港,因此也成为西班牙的海上对手的主要攻击目标。16世纪北非海盗多次试图袭击加的斯,但均未成功。1587年4月法蘭西斯·德瑞克在加的斯港击溃西班牙舰队,1596年英军攻陷加的斯。在英西战争中罗伯特·布莱克从1655年至1657年封锁加的斯海港,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海军击沉了西班牙宝藏舰队的大多数船只,一条帆船被俘,估计西班牙的总损失达两百万英镑。1702年英国再次进攻加的斯。18世纪由于海港被淤泥堵塞西班牙政府不得不将其与西班牙美洲的贸易港口从塞維利亞转到加的斯。这个时期是加的斯的黄金时代,西班牙与美洲之间的贸易有75%是经过加的斯进行的,它成为西班牙最大以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许多国家的商人社团在这里定居,今天老城区里的许多历史建筑是这个时代留下来的。但是在18世纪末加的斯再次受到一系列攻击。从1797年2月到1798年4月英国舰队再次封锁加的斯。1800年霍雷肖·纳尔逊炮轰加的斯。在拿破仑征服欧洲时,加的斯是少数可以抵挡法国入侵的地区。在第六次反法同盟中加的斯是反抗约瑟夫·波拿巴的军队的基地。在这里1812年西班牙宪法被公布。1820年加的斯的公民再次起义来维护这部宪法,这场起义蔓延到西班牙全国,导致斐迪南七世在加的斯被扣留。1823年法国军队营救斐迪南并镇压了这场起义。加的斯也是导致伊莎贝拉二世退位的起义的发源地。老城的市政府是在两个阶段里建造的,第一个阶段从1799年开始,其风格是新古典主义,第二个阶段是1861年开始的。18世纪时加的斯有160多座瞭望塔,商人用它们来瞭望到达的船只,看看是否有宝贝到来用于交易。今天塔维拉塔是尚存的最高的当时的瞭望塔。其中有一个暗房,通过针孔投影的原理游客可以在里面看到投射的老城的全景。加的斯最著名的建筑是加的斯大教堂(Cadiz Cathedral),它是在1260年建造,但是1596年被大火焚毁的老大教堂的原址上建筑的。这座新的、巴洛克式的大教堂是1776年开始建造的,建造时间总达116年。在建造过程中其风格数次改变。开始它是按照巴洛克建筑的格局设计的,但在建造过程中洛可可元素被引入,最后完成时它又结合了新古典主义的因素。加的斯拥有几个西班牙最美丽的沙滩。卡莱塔沙滩(La Playa de la Caleta)是加的斯最受欢迎的沙滩,许多狂欢节的歌里唱到它。它是老城的沙滩,位于两个古堡之间。西班牙是一片永远沉浸在节日狂欢气氛中的土地。作为地中海民族所特有的激情和活力的表现,一年当中总会有各种庆典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举行。比如吸引众多媒体目光的安达卢西亚四月节、潘普洛纳七月奔牛节和布纽尔西红柿节和每年二月的狂欢节。与巴西里约热内卢嘉年华会的绚丽夺目和意大利威尼斯化妆舞会的贵族气质不同,西班牙狂欢节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地域多样性。加的斯(Cadiz)狂欢节则以街头乐队的游行(charangas)体现了滑稽和讽刺的气氛,这一节庆习俗是由威尼斯商人与十六、十七世纪引进的。在法亚大剧院举办的狂欢节化装队伍评比以及唱诗班、四重奏和笑话比赛享有盛名。 在各地精彩的狂欢庆典中,最著名最具特色的是加的斯的狂欢节。1812年宪法纪念碑,1812年的宪法是西班牙的第一部宪法,是纪念1812年宪法100周年的纪念碑,立于1912年,位于西班牙广场。雕塑象征着战争,和平,农业和工业,以及半岛战争期间加的斯对法国的抵抗。1812年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大西洋两岸的西班牙人从西班牙和美洲聚集到加的斯,制定了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加的斯1812宪法。这部宪法推翻了绝对的君主王权,确定了主权民主。法律起到宣言自由和宗教司法的终结的作用。中间女性代表西班牙后面大力神海格力斯(Heracles)像代表加的斯右侧教堂中大家在制定宪法条文左侧宪法制定者在解释宪法手捧鸽子的战士象征和平手拿十字架宝剑象征战争安达鲁西亚4月节期间阳台上的棕榈叶代表信奉天主教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教堂和圣安东尼奥广场,圣安东尼奥广场是老城的主广场,周围是上层富裕的住宅区,从广场出发有一条比较宽大的主街,18 -19世纪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周末都要在此走上几趟,期望遇到富裕的白马王子。西班牙宝藏舰队统帅宅邸 - Admiral's House建于1690年。加的斯老城分为数个不同的区,10 -15世纪的街区狭窄古朴,16 - 17世纪的街区豪华,18世纪的街区辉煌。这些区与新建的市区截然不同。老城区的小胡同一般通向其广场,而新区里则主要是宽广的大街和现代的建筑。加那利群岛阿雷西费(Arrecife)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兰萨罗提岛(Lanzarote)的主要城镇,欧洲度假地。大航海初期,西班牙占领加那利群岛作为向南航行的前进基地和补给站。台湾作家三毛曾在加那利群岛居住,并在此失去了她的荷西。10 圣赫勒拿岛圣赫勒拿(St Helena )是世界上最偏远的有人居住的岛屿,每月只有一班客货滚装船(RMS St. Helena)往来于开普敦/圣赫勒拿,需要5天时间才能到达,岛上没有机场通航,比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还难到达。每年只有不到5000名游客到达。圣赫勒拿是位于大西洋深处的一个岛屿,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圣赫勒拿岛与其北方的阿森松岛和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一起组成英国的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St Helena, Ascension and Tristan da Cunha)领地。在大航海时代,圣赫勒拿前往好望角的中途补给站。圣赫勒拿首府詹姆斯敦(Jameston)由于岛上没有平地,又要接近港口而建在谷底,看起来是一幅怪怪的风景。每月只有一班客货滚装船(RMS St. Helena)往来于开普敦/圣赫勒拿,需要5天时间才能到达。1502年5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在去印度的路上发现了St Helena岛。因为在天主教的宗教日历中5月21日是St Helena日,因此他们将这个岛称为St Helena岛。当时岛上没有土著居民。埃德蒙·哈雷在1676-1677年间到此观测南半球星空,绘制出世界第一张南半球星图。16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占据该岛并开始在那里殖民,此时岛上的半数居民是从非洲绑架来的奴隶,并建立了一个要塞詹姆斯敦。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圣特伦纳岛是大西洋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船舶停靠基地。到1792年为止黑人奴隶在这里的生活是非常不人道的,从1792年开始岛上不再有新的奴隶运到,同时奴隶的待遇也有所改善。1810年东印度公司开始从中国广东向这里运劳工。到1836年所有的奴隶被释放。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及随着蒸气轮船的普及,来岛上补给的船只越来越少,圣赫勒拿岛开始萧条。圣赫勒拿著名的景点是拿破仑旧居和699级Jacob台阶。拿破仑战败后于1815年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在岛上去世。拿破仑去世后几年,法国政府将其遗体运回巴黎荣军院重新安葬。Jacob台阶是岛民上下谷底和山顶的直线通道,每个台阶时高时低,爬上699级台阶并不容易。岛上还有个关于中国的故事:圣赫勒拿岛上有600多名广东人和3名年长的头领,其中23人在囚禁拿破仑的房子里工作。英国威廉阿美士德(William Pitt Amherst)勋爵访华因为在礼节上出先分歧,結果使团未能謁見嘉庆帝。訪华使团結束后,回归英国途中到St Helena岛拜訪拿破仑,拿破仑认为该阿美士德要入境隨俗,不能拘泥於自己的意识形态,对阿美士德不对嘉庆皇帝下跪,提出批评和嘲讽。拿破仑认为遵照习俗当然要跪,还说:「如果英国的习俗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国皇帝脱裤子子呢?」拿破仑认为如果英国侵略中国而发动战争是愚蠢而错误的,最后拿破仑警告阿美士德:“我告诉你,中国是一头巨狮,它现在只是睡着了,如果它醒来,世界将为之震撼。感谢上帝,还是让它继续睡吧。11. 开普敦在大航海时代,从西班牙加的斯和葡萄牙出发的探险者逐步向南,终于到达位于开普敦的好望角,前往印度,找到了避开奥斯曼土耳其的新航线。开普敦由天涯海角先后变成葡,西,荷,英重要的补给转运基地。好望角Cape Piont开普敦是南非立法首都,都会区有500万人口,市区庞大。开普敦以美丽的自然景观,滨海码头和发达的葡萄酒,水果等农业产业而闻名于世,开普敦有被誉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事实是没有明显的交汇点,同时真正的非洲大陆最南端是200公里外的Cape Agulhas),壮观的白沙海滩,世界四大植物园之一的克斯坦博西植物园(Kirstenbosch Botanical Gardens),优雅古老的葡萄酒庄,西蒙镇企鹅栖息地,查普曼公路(Chapman's Peak Drive)。开普敦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世界上第一宗人类心脏移植手术是由开普敦大学附属医院所完成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市政厅大楼维多利亚艾尔法特海滨购物城(Victoria & Alfred Waterfront)诺贝尔奖得主波卡普彩色房子海滨Clifton Beach高档住宅区Groot Constantia vineyard始建于1685年,比任何新大陆的酒庄都来得古老。世界四大植物园之一的克斯坦博西植物园(Kirstenbosch Botanical Gardens)。查普曼公路(Chapman's Peak Drive)西蒙镇企鹅栖息地12. 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大航海时代,当探险家一路向南去好望角时,由于偏风,意外发现了巴西和阿根廷。不断传来的探险消息使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而到达古巴。整个美洲展现在眼前。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两样遗产一定要看,一个是探戈,当年水手们在用铁皮建筑了这个五彩斑斓的城市港口同时,那些浓妆艳抹的女郎试探着向英俊的水手们伸出手去,这便是探戈的第一个动作。另一个是足球,布市的博卡青年队盛产球星。当年水手们在用铁皮建筑了这个五彩斑斓的城市港口同时,那些浓妆艳抹的女郎试探着向英俊的水手们伸出手去,这便是探戈的第一个动作。Caminito 是探戈的发源地。博卡青年队培养出马拉多纳等众多明星。Puerto Madero 娱乐休闲区女人桥。五月大街西端的国家议会大厦总统府玫瑰宫五月广场五月广场旁的大都会教堂,现任教皇曾是该教堂的大主教。教堂中有南美解放者圣马丁将军墓。七月九日大道130米宽, 是世界最宽的马路之一。布市拥有众多的殖民地式欧式建筑。科隆歌剧院是具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烤肉更不能错过。买买买贝隆夫人Evita巨幅画像西班牙殖民者从阿根廷挺进西北,遭遇印加帝国。智利 - 圣地亚哥总统府武器广场13. 里约热内卢西班牙殖民南美大部,葡萄牙则按照教皇划线殖民巴西。上帝的城市 - 里约1502年1月20日,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发现了现今城市的所在地瓜纳巴拉湾,并称该处为Rio de Janeiro,即「一月之河」。随后法国也有船队到来,作为他们走私巴西木材的大本营。1555年,法国海军军官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ignon带领了600多名战士和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殖民地,名为「France Antarctique」。 殖民者主要由法国雨格诺派徒与瑞士加尔文教徒组成。这个城市后来在1565年3月1日,由葡萄牙人入侵之下成立。他们成功占领此城,并将法国人驱逐出境。以后城市经常被海盗及私掠船攻击,特别是法国。因此在16世纪起,葡萄牙人开始在此地建筑城堡,用作防御和抵抗侵略者。此城市继续成为殖民地首都,直到1808年为止。当时葡萄牙贵族及皇室害怕拿破仑入侵葡萄牙,乃逃亡到里约热内卢。此地更成为葡萄牙首都,因此里约热内卢是唯一一个欧洲国家在欧洲以外地区设立首都的城市。那个时候,对于贵族突然迁徙,城市缺乏建设空间给予贵族居住。结果大量原居民被迫迁离,以留下空间予一众葡萄牙贵族。1808年,葡萄牙皇室逃往巴西时的皇宫。殖民时期的坎德拉利亚教堂1822年,佩德罗一世宣布巴西独立,他决定将里约热内卢成为国家的首都,不过城市逐渐失去重要性,他将经济和政治中心迁移到圣保罗。但当君主制于1889年被共和国所代替,里约热内卢仍是巴西的首都。也就在这时候,大量非洲人被运来里约热内卢作为奴隶。在1840年,市内奴隶数目达到220,000人。早年里约热内卢人口都是集中于今日商业中心区一带。直到20世纪早期,城市开始急速发展,市中心的重心开始向南和西转移。里约歌剧院被视为里约热内卢城市商业区最美的建筑之一。此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查尔斯·加尼叶设计的巴黎歌剧院,以法国Beaux Art混合型的建筑艺术形式,其特点为参考了古代罗马、希腊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宏伟、对称、秩序性。早于1930年代,巴西政府已着手讨论有迁移首都的问题。1955年新上任的总统库柏契克还大力推行建设新首都。尽管有很多意见认为这只是基于选举作作的举动,库柏契克仍最终于1960年4月21日,成功把首都搬入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乃降格为一个普通城市。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场地 - 马拉卡纳体育场里约奥运会沙滩排球将在科帕卡瓦纳海滩开赛。著名的科帕卡瓦纳宾馆里约奥运会皮划艇将在内湖中开赛。伊瓜苏瀑布伊瓜苏瀑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河水由阿根廷一侧流向巴西。巴西一侧阿根廷一侧 - 魔鬼咽喉,河水飞流直下。13. 伦敦英国看到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发发发。暗中不断发展海军,终于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成就了大英帝国的辉煌。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前后,现今英国还只是人口稀少远在边陲的不列颠尼亚省(最远到哈德良长城,也是今天的英格兰苏格兰边界)。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居住在今天丹麦南部和德国西北部哥本哈根到不来梅一带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在公元449年乘船横渡北海,借罗马帝国灭亡前后之机、一举侵入大不列颠诸岛。他们遭到罗马化的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拖延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到了公元六世纪末,大不列颠请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灭绝,幸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沦为奴隶。这就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日耳曼人征服”。这次外来入侵,对英语的形成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6世纪末形成了7个小王国。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日耳曼血统的盎格鲁和萨克逊人的英格兰。英格兰经过不断的内斗和对苏格兰和法国战争,产生多个王朝。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34年与马丁·路德和其更正教会合作并共同通过“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宣布创立英国国教会,又称圣公会。英国国王代替罗马教宗成为政教权威。宗教改革在英国开始。1588年英格兰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一百多年后的1704年,终于攻占了西班牙南面的直布罗陀,使得西班牙本土受到威胁,完全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罗马帝国时期苏格兰被称为加勒多尼亚王国,是说凯尔特语的皮克特人的土地。公元5世纪,爱尔兰北部的凯尔特人移居苏格兰。经过与英格兰不断的战争,1707年与英格兰王国合并成为联合王国后不复存在。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成为大不列颠王国。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伦蒂尼恩。罗马帝国灭亡后,伦蒂尼恩遭弃城,撒克逊人于今奥德威治以西1英里处建立了名为伦敦维克的城镇。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度复苏。伦敦逐渐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伦敦大火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的是,死于此场大火的只有20来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世界第二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动工的。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在其于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特拉法加广场泰晤士河畔西敏寺皇家教堂大英博物馆来自以佛所阿耳忒弥斯神庙遗址的立柱底部。雅典六女神柱之一。皮卡得利广场皮卡得利广场伦敦著名的酒吧区考文垂市场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伦敦剧场区牛津街,买买买!邦德街塔桥伦敦塔和伦敦城市政厅英格兰银行圣保罗大教堂白金汉宫伦敦地铁伦敦眼海军部拱门圣马丁路丘吉尔像议会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