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7
767
2
15
作者:c413
该文原始发布于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跨平台内容有所删减(个人题外话,视频)。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见结尾。远处山上的大十字架,冥冥中保佑着这片土地。前言2019.01.04,我来到了这里。大山里的“国家”——De Facto Republic of Artsakh(Nagorno-Karabakh)。翻山越岭6h+车程终到首都Stepanakert,并打卡小镇Shusha。犹豫后还是把签证贴在了护照上。这是一张设计和印刷都较粗糙的贴纸,让我觉得与护照的严肃有所不符,但因为我来了,所以选择尊重。我不对不熟悉的领土争议持立场,因为无知带来偏见,我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这里的人都热情友好,虽然语言几乎完全不通,但却是很美好的体验。三个人晚上一路途搭回亚美尼亚,感谢所有的帮助我们的人们,这是一段颠簸却暖心的经历。阿尔扎赫概况阿尔扎赫共和国位于外高加索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是一个实质存在的“国家”(De Facto Republic of Artsakh)。因为它不被国际主要国家承认,所以先加了引号。目前承认它的仅有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左这三个“国家”,大概是一种同病相怜吧。地区地图,红针标记处,是该国首都。阅读本文需要熟悉三个国家:左侧亚美尼亚,右侧阿塞拜疆以及本文核心阿尔扎赫(红针处)地图放大图(拼写上和英语不同)上面地图的标记点是该国的首都,但实际在Google Map无论搜哪个名词,均无法显示出含边界的区域。阿尔扎赫控制区域动图略。说阿尔扎赫这个名字百有九九没听过,但若说卡拉巴赫或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听过的人会稍多些。阿尔扎赫继承了之前卡拉巴赫的土地,并有扩大,所以现在实际上已经和亚美尼亚相连了。(这是我来前的一个疑惑点——卡拉巴赫本来和亚美尼亚不相连,那么难道要重新穿越阿塞拜疆边境?)该地历史和现状纳卡是外高加索地区的火药桶之一。外高这片区域乱得很(只要不打仗,旅行是安全的),除了纳卡地区,还常听到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等。纳卡地区直接纠纷双方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世仇,一直大大小小在打仗。后来同时成为苏联加盟国,矛盾被压下但没有消除,苏联解体后矛盾依然存在。这些矛盾跟毛子(俄罗斯)也有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毛子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信他个鬼了。此地曾是多族的混居地,从地图看,是处在阿塞拜疆境内,但亚美尼亚族人目前占绝大多数。纳卡地区1988年宣布并入亚美尼亚,导致该地区大规模冲突。1991年占多数的亚美尼亚族通过公投宣布独立。旅行者注意不要在阿塞拜疆或亚美尼亚提起对方国家名字!他们都非常避讳这点,如果非要谈论对方,甚至会用that country做代词而避免直接说名字。阿塞拜疆地图上对该地区的描述(翻译:被亚美尼亚占领的领土)阿尔扎赫虽然独立建国了,但各方面都高度依赖亚美尼亚,并且很多人在心里归属上也认为自己是亚美尼亚人(也有人认为自己是独立的阿尔扎赫人)。亚美尼亚并没有承认其主权地位,个人粗浅认为有两种原因:1.阿尔扎赫高度依赖亚美尼亚(护照,货币等),亚美尼亚默认该地区为自己控制;2.若承认该地区独立主权容易激化矛盾加剧地区动荡。亚美尼亚的地缘太惨了!周边被三个伊斯兰国家包围,除了伊朗相对友好外,土耳其还曾对其进行过种族清洗(屠杀),其残暴程度堪比二战德国集中营。同属东正教的俄罗斯相对偏向于亚美尼亚,但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太大帮助。阿塞拜疆占着里海(Caspian Sea),并因有石油而走在变富的路上,亚美尼亚的资源贫瘠,对北部的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依赖较大。p.s.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土耳其的边境都是关闭的,外高加索旅行者多数人的路线也都是要走这四个国家,方法是以格鲁吉亚作中转。抛开政治,就一个旅行者而言,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都非常友好。我对这两个国家都非常喜欢,也一定会再去。游记部分阿尔扎赫怎么去?只能从亚美尼亚走。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Yerevan),每天早上都有若干班车去阿尔扎赫首都斯特潘纳克特(Stepanakert),大概6个多小时,翻山越岭,路况一般。也可以选择租车自驾。路线图地图上显示的两条线路,大巴走下方灰色线路,自驾也可以走上方蓝色线路。蓝线可顺路游览塞凡湖(Sevan Lake)。灰线路过Tatev,有一个悬崖修道院(Tatev Monastery),也是比较重要的游览点。坐大巴去会路过一个服务站,里面吃的味道不错(我怎么觉得是在亚美尼亚吃过的最好的),店家很实在,给的量多。有条件的建议打包多带一点,路上可以继续吃。(划重点了)服务站的食物可能跟圣诞节放假有关(后文说明),在亚美尼亚和阿尔扎赫都没有找到什么吃的,很多店都关门了。沿路的村庄路中有本地人喊司机停车,原来是路过一家饼店。入乡随俗,我也买了一份吃。我想说这边的面食不错,口感都很棒。烤法和新疆烤馕类似,但是是大的薄饼。烤饼雪天路滑,路上见到两个车祸,都挺严重的,心里有点怕。经过边境一段之后,会路过一个检查站。因为车上有外国人(啊我也当了一回歪果仁),司机主动停车,下车登记护照。会收到一个小纸条的地址,即到达首都后要去该地址办签证(没错,先入境再办签证)边境检查站。想不到走的时候我们差点要睡在这里。过了边境之后,司机便开始在车上高谈阔论,乘客是听众。我听到了阿塞拜疆和卡拉巴赫两个关键词,配上司机的语气和肢体动作大概是在抒发阿塞拜疆欺压卡拉巴赫的愤慨,maybe。许多当地人依然习惯用卡拉巴赫这个词,虽然严格说来词义是有差别的。整体山路崎岖+坑坑洼洼,略崩溃。我旁边的小哥都吐了,还好我今天没太晕车。就是下面,快到了。签证从车站下车沿主街走,方向对了就行,小票上写了地址,找不到就问路人,不会错过的。28号,就是这个小门。正面签证的时候有点点气。签证官比较高冷,自己好像没什么事儿,还让我们等一会儿。表上的地址必填,但是因为都没有提前预定住宿所以需要用Wi-Fi(亚美尼亚电话卡用不了)。搜到一个热点但是签证官不给我们,最后是门卫好心给了我们。(签证费3000AMD,约人民币40元)关于签证贴纸:签证官会让你自行选择贴或不贴在护照上。这张贴纸无论从设计还是印刷上都较为粗糙,不是很有国家庄严感。如果大家先来了这里,还要去阿塞拜疆,那务必不要贴。如果在这本护照上不再去阿塞拜疆,可以自行决定贴不贴。我选择了贴。申请表,照片不需要。签证就是左侧护照靠下的这个啦。街景之前朋友圈有人问这个衣服怎么晾的,就是两边是有滑轮。楼上贴的海报,似乎与战争纪念日有关。街景警察局居民楼知识面太窄,不知道这个像是谁,希望下次可以补充。中心的小公园,环境最好的一块儿。小胖子喝水(其实不胖,冬天穿的多好伐)亚美尼亚圣诞节是一月六日有圣诞节的国家不都在同样日期过。我们常见的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是美洲以及几乎整个欧洲(除部分苏联那块儿外)使用的。东正教圣诞节(Orthodox Christmas)是1月7日:如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尔扎赫)同属东正教,但圣诞节(Armenian Christams)在1月6日。沿街找,找到一个民宿。感觉这边几个国家虽然都不富裕,房子外观破破烂烂,但是内部装修很讲究,大地毯,西亚风。废弃楼房探险下午刚到的时候,步行前去签证,路过这栋楼。大楼外观感觉是废弃了,当时着急签证,所以没有进去。晚上又路过。我和海风决定进去探探究竟。探险视频只能去公众号看了。。Grandma-Grandpa(奶奶和爷爷雕塑)这个雕塑在首都的北部,是一个必打卡景点。雕塑也被称为Monument “We and Our Mountains”(纪念碑“我们和我们的山”)上三图:雕塑该雕塑于1967年完成,被广泛认为是卡拉巴赫的象征。在亚美尼亚语中也被称为“tatik-papik”(տատիկ-պապիկ),翻译为“ 奶奶和爷爷 ”。这个雕塑是当地居民希望长寿和重视家庭的标志。有一说是落成时阿塞拜疆官员问为什么雕塑没有脚,回答是:因为他们深深植根于自己的土地。雕塑的背面。很不幸,国外人也喜欢乱刻乱画。Shusha从首都中心的公交站坐蓝色小巴向南去Shusha。最开始看到的名字是Shushi,听到就搞得大家都好饿,寿司什么的。但这好像是阿塞拜疆的叫法,后来在山上遇到当地人,他们说的是Shusha,翻译过来是舒沙。近代历史中,该地曾是混居地。在1920年阿塞拜疆部队及其土耳其支持者进行大屠杀之后,该地亚美尼亚人大部分被杀或被驱逐,该地沦为阿塞拜疆人口占主导地位的城镇。后于1992年由亚美尼亚军队占领,它的人口再次急剧减少,现在几乎完全亚美尼亚。参观了Shusha的教堂。教堂外观华丽的吊灯吊灯仰拍教堂外刚好有一对新人结婚,新娘很漂亮,但图看不太清。看完教堂走去看峡谷,雪融在土里,非常泥泞。我们穿入了一个没有锁门的围栏,走进去,大概是个牧场,然后走到了山上。我有打卡悬崖计划,不过这个位置其实不算很“悬崖”。山,他们的土地。遇到几个当地人野餐。刚开始两拨人各自吃各自的东西,我们小声嘀咕说看人家没有邀请我们的意思,我们要不要主动打个招呼?后来我们互相打了招呼,开始一起分享。由于语言不通,我们没有交流什么深度问题,基本上只能沟通到国籍(在地图上指),年龄,然后靠肢体语言分享食物和拍摄照片。那边女孩子结婚很早,后排左的女孩子好像十七八岁,已经订婚了。最前面的妹纸,一个劲的往我手里塞薯片,我说我吃饱了她还塞烧柴当时我发朋友圈,大家都以为我在人家山上放火,我哪敢啊。。他们似乎没有严禁山火的规矩,这火是他们烧来取暖煮茶的。后来木块儿快烧完了,我们还一起去山上掰干枝。两个当地妹子非常能干,不一会儿就掰了一大把。我掰的手疼,不但没掰几根,掰的还都烧不起来(不够干),哎好丢人。太阳快下山了,不得不分开。即使走了很远,他们依然不断朝我们挥手道别。挥手再见,视频见公众号I murmured farewell, but I expect it was just a goodbye. We will meet again, won't we?晚霞天色渐暗夜幕中的城市。途搭路上拍摄,当时山头有狗嗷嗷叫,有点害怕。推文背景图,远处山顶的巨大十字架。离开由于大家时间问题,没有再去周边的其他地方了。按照计划我们要在晚上抵达亚美尼亚Goris或者Tatev。当时我们非常清楚没有巴士,所以从一开始大家就是决定要途搭。很多人会觉得途搭危险,其实也不要从个案推整体。确实,独行旅行者,尤其是女孩子,危险概率相对较大,但也不应完全否认这种方式,毕竟有些地方是真没车。这次西亚行是我第一次主动途搭,我被路上愿意帮助我(我们)的人而感动。同样,我希望我有机会帮助别人。(本为视频)其中一段途搭大货车,本来前排只能坐两个人,最后好心的司机还是让我们都上来了。三个人晚上一路途搭四次回了亚美尼亚,感谢第一辆车的外交部员工,第二个大货车司机,第三个专程送我们到边境的两个小哥,以及接待我们如果走不了可以睡在那里的边境站,和最后顺路搭我们到Gris的小哥。这是一段颠簸却暖心的经历。结语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这个地方旅游,一两天以打卡为核心再到处看看已足够。但作为想要深度体验的我来说,我对这次行程深度的评价不到50%。有机会的话,我会再来。给一段旅行留有消化空间是很重要的。有时我庆幸自己没有失去一个目的地。我知道自己下次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我需要一个原因,让我还有下一次。我还会在路上。结尾图与本文地点无关。这是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