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欧洲游记系列文「背着小包11路」中的西班牙部分,原贴发布在公众号【快返家】STOP6.5/Parc Güell, Casa Mila and La Sagrada Família拖了得有小半年吧?这回靠着我和群主共同回忆都难以记起到底看了什么。真是得批发点脑白金了……突然蹦出脑子的写法,就随便写了。“给装饰艺术用得出神入化的高迪先生,我们预定的Airbnb离古埃尔公园很近。不知道有没有算在你规划的住宅区域内?房东是个热情的西班牙姑娘,告知我们可以随意使用她的厨具。虽然事后证明她的刀难用极了,切个鱿鱼都会粘连。第一天的下午,我和群主散着步走到了后山的古埃尔公园。住附近的好处是不需要门票,代价是每天爬坡爬得累死。我们以为到达的时候园内还没什么游客,随后发现是因为太阳太毒,他们都躲到了下层的广场或门口的小屋里。糊弄事的顶着日头拍了几张波浪围栏,就感觉镜头都被烤得失焦了。上层广场上零星的几棵棕榈树,根本难以阻挡刺眼的阳光。从踏进西班牙开始,我俩的墨镜几乎长在了脸上,懒得摘墨镜的坏处就是无法判断照片是否过爆,所以晚上用相机回看的时候,总是后知后觉地生出许多遗憾。“地中海的灿烂阳光”绝不是电视剧里夸张,紫外线这种本该避之不及的东西竟变成了治愈坏心情的良方。我想美妙的气候,才能孕育出一路上连英语都说不利索,却非要踊跃帮助我们的热情西班牙人。站在平台上往下望,公园入口的两座建筑,就像格林童话里坏巫婆的饼干房子。精心拼贴的瓷片给童话小屋铺路,游客拾着高迪留下来的奇思妙想糖果,一脚从城市踏进童话世界。马赛克的彩色蜥蜴,蓝白格子的十字烟囱,看似和城市格格不入,但也算对的起地中海的浪漫,和灿烂的阳光。差点融化在公园土路上的小卢 ”/古埃尔公园(1900-1914)/Parc Güell安东尼高迪21岁了。作为铜匠家族的加泰罗尼亚人,一出生便点满了「装饰手工艺」的技能树。打铁练就的一身高超手艺,以及不依赖理论而偏重实践的工作习惯,让高迪渐渐意识到,制图和建筑会是他发挥特长的绝佳领域。为此,他进入巴塞罗那大学,熬过5年的建筑预备役,从一个爱打铁的小工匠,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爱在建筑上装铁栏杆的建筑狗。揣着铅笔尺子草图纸,开始勾勒他的建筑师蓝图。作为“不走寻常路”本人,高迪从接手第一个项目起,就拼了命似地在建筑上玩花样:他给圣赫瓦西小镇设计剧场,承包了从音乐台、墙体、熟铁大门到屋顶的所有设计;为了给巴塞罗皇家广场安一个照明的煤气灯,硬是发明了个六枝状街灯灯柱。虽然后来为海滨小镇做的社区规划虽未建成,但是方案被选入了1878年巴黎世博会。图纸展出后,高迪收到了很多项目委托,同时也邂逅了一个羁绊一生的基友——欧塞维·古埃尔(Eusebi Güell)。古埃尔是个死有钱的,由他出钱赞助,解救了高迪由于家人去世陷入的财务窘境。不仅如此,基友还开始给他牵线搭桥——保证鬼才建筑师的每一个方案都能完整出世,说服甲方同意高迪在自己每一座建筑上精雕细琢,花费巨额的时间成本修建一些根本盖不完的工程。他们允许高迪用特雷卡蒂斯装饰法(Trencadís),在他的每个作品里疯狂地贴碎瓷片。从陶瓷工厂废弃堆里捡来的酒瓶、餐盘、碎陶器碎片,被重新组合,拼成全新的图案,用在高迪能想到的一切装饰表面——古埃尔公园的曲线座椅、米拉公寓屋顶的烟囱、巴特罗公寓外墙贴片。允许他致敬摩尔主义(mudéjar),将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形式和加泰罗尼亚风格融合,楞把巴塞罗那城市建筑弄出了皇家气派。更放纵他天马行空地将古埃尔公园放在山头上,非要弄个花园市郊(garden suburb)。设想是美好的,容纳60户中产阶级住宅的高级社区,具有完备基础设施,带游乐场、非露天广场和市场……结果最后没建成,地也没卖出去。虽然房子全都烂尾,但高迪在古埃尔公园长达20年的建设中,好歹摸索出了个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新风格(naturalist and expression)。遵循“自然本身就是建筑形式的创造者”这一理念,柱子和墙体都用石头粗凿,不修边幅的石柱和依山开凿的洞穴……古埃尔公园中反复出现动物、植物、岩石、洞穴等主题造型图案,都是为了表现类似的自然化的视觉效果。ⅠⅠⅠⅠⅠ“ 给性格古怪的安东尼先生,想要谢谢佩雷·米拉先生的委托,让米拉公寓得以成形。虽然连一张像样的图纸都没有,但他还是依托强大的心理素质,勇敢地将项目委托与你。从你带着疯狂因子的建筑问世以来,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很难评估这些建筑对于业内人士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确给看热闹的外行人普及了建筑的美好和奇妙。毕竟我们无法向每个人讲述梁、柱的结合是多么的妙,计算承重和出挑需要多么缜密和精确。而在你设计的建筑里,这些都不需要解释。那些灵动的线条,被惊得张大嘴才能欣赏的外立面,和传统又不过时的装饰,只要用双眼,就看得懂。我想我们普通人没有这个福分,住在幻想世界里才会出现的华丽公寓。在这里,一柱一梁都像有生命般相互拉扯,将环形的走廊层层铺开。类似的巧妙结构让我想起殖民者古埃尔教堂绝妙的悬链线模型。听说研究了众多案例之后,你将以前用于索桥中的悬链结构引入到了建筑中。用链条悬挂小布袋,模拟承重点、柱子等。链条弯曲,形成的角度正反映出拱门和拱顶该如何建造。将整个模型绘制下来,再翻转,即得到教堂的结构图。这个结构算法妙极了,可惜时间关系,没能到殖民者古埃尔教堂感受一下。我们也没钱去巴特罗公寓感受内部的“海浪”,只巡游了一圈米拉公寓起伏的屋顶,在巴特罗公寓的墙外拍拍照片。回程的路还是很痛苦——原因是我们的住处虽然离地铁很近,但是从地铁走到房子前,却要攀过一条长长的斜坡。尤其是第一天到达时,我们拖着两只塞得快要爆炸的行李箱,让它赘着我们,摇摇晃晃地爬过长长的坡道。旅行的每一天,你知道的,在欧洲一定是走到双脚断掉,所以每次从地铁出来后,总有种深深的绝望,连地铁口的海鲜市场,也没心情逛了。我也算是知道了,当初古埃尔公园规划的60块地的社区,只卖出去了1块地的原因。 最后一天被行李硬拽下陡坡的小卢 ”/米拉公寓(1906-1910)/Casa Mila安东尼高迪54岁了。为他庆生的除了好基友古埃尔,还有来自两位公寓主人的委托。做了大半辈子宗教建筑,高迪决心颠覆过往,在世俗建筑上发挥点光和热。为此,他接下了米拉公寓的委托。另外一点私心是,他想要用这个建筑弥补巴塞罗那在纪念碑式建筑物上的缺乏。由于尺度过大,高迪只用主梁和柱子组成的系统承重,用来节约建造承重墙的材料。如此一来,立面的形态也变得更加自由,整栋房子再不受墙体限制,变为完全的曲线空间。米拉公寓的弯曲造型常被人比作大海的起伏,被洞口形态的窗户分割开来,而在内部却是完整而统一的。米拉公寓的室内从没有直角,也不存在固定隔墙。整体空间不受隔墙打断,这让公寓内部的空间像海浪般流动起来。随着技法日益成熟,高迪开始将更复杂多变的有机几何型应用在建筑上,即有机合成主义(organic synthesis)。他模仿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元素抽象后,应用在建筑中——巴特罗公寓那些脊柱化石般的柱子,米拉公寓洞穴般的窗户和肋骨一样室内空间的链接,都是高迪模仿生物的体现。他把建筑看做是柔软的可塑活体,而不是静止的固定结构。对塑造螺旋形体的痴迷更是在屋顶达到了顶峰:高迪在米拉公寓的顶棚上用灰泥塑造了很多形式,浪花、花瓣、章鱼的触须,后又将凸出屋顶的烟囱包裹以外衣做成旋转上升的结构,像骑士般守卫着整座公寓。作为建筑师,高迪始终坚定地贯彻着自己作为加泰罗尼亚手工艺人的尊严:“我拥有看到空间的能力,因为我是铁匠的儿子,孙子和曾孙。树是我的老师,所有的内容都在自然这本伟大的书上。所有的美好都从光而来,建筑师对光的重组布局。应该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 ”ⅠⅠⅠⅠⅠ“ 给酷爱独处的高迪先生,记得我说房东的刀具很钝吗?我们之前到了海鲜市场,买好了鱿鱼和虾准备大干一场,来一顿美味的海鲜意面大餐。结果潇洒的画面并没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呲着牙用钝刀不断地把海鲜磨断的尴尬场面。当然了,海鲜意面还是做成了。只不过多花了些时间。佐餐的是两听巴塞罗那可乐,上面印着彩色地马赛克,很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吧?让我感觉很奇妙的是,西班牙出现多少种颜色,我都不会觉得奇怪。在我们那儿的街上,如果一个人身上出现超过3种颜色,会让人怀疑他是否有穿衣风格……而尽可能多的颜色,我想,可能就是西班牙的风格。我这样说的原因是在我走进圣家堂里,一抬头看到万花筒般的天顶,不自觉地走出一个趔趄——在教堂里做这种炫技的图案,真的好吗? 外墙再一次,你听了不要生气,完美呈现了“高迪式”的烂泥糊墙。让我恍惚看到了古埃尔公园的柱子,一层一层土黄色,如雨后泥泞土地的外墙。其中还深陷着基督和教徒,但愿Dear God原谅我这样不敬的说法。离开时看着吊车还在敲敲打打,突然觉得你也是个挖坑不填的坏作者。不过反过来也要感谢圣家堂,因为世界的捐赠,让它成为了世界建筑的象征。被彩色玻璃撩到眼花的小卢 ”/圣家堂(1883-present)/La Sagrada Família安东尼·高迪年过花甲了。圣家堂自开始建造,也已经过了31年。结束米拉公寓的建造后,高迪便搬进了大教堂简单的工作间里,开始了更专注、也更孤独的工作。自1883年从半途而废的前任建筑师比利亚尔处接手圣家堂以来,高迪便开始琢磨如何对圣家堂的设计进行革新。拉丁十字形状的基地已经建成无法修改,那就尽情在外墙和地面部分的结构上做点文章吧。高迪作为一个虔诚基督徒,很容易就想到将圣经进行具象化呈现。于是他在建筑外墙上用人物、动物完整地描绘了圣经中的场景,并贯穿整个大教堂。并且再一次,高迪发挥手工艺人的热情,不止亲力亲为——雕塑中很大一部分由高迪亲自完成,他会先研究骨骼结构,然后绘出样本,而后拍摄模型制成石膏,用镜子多方位观察。随后根据高度决定雕塑的大小,通常放的越高,雕塑越大——而且呼朋唤友,团结了一票工匠艺人一起干。他们对圣家堂进行了彻底的装饰,通过岩石色的外表,巧妙地将建筑结构和雕塑大量融合,以至于很难看出建筑与装饰的分界线。进入到圣家堂内部,高迪又记起自己作为自然崇拜者的职责,使用树状分形结构进行设计。灵感来自森林,柱子微微倾斜放置,以便更好地抵御垂直方向上的压力,同时这些柱子是双转向(向左和向右)螺旋形状的,树干和树枝部分都是。这种结构可以实现自我支撑,不需要扶壁,既符合高迪原创而简洁、实用又美感的建筑追求,同时完美超越了哥特式建筑。将双曲面拱顶中心变成可开孔,允许自然光线进入后,高迪在拱顶上打造了一个星空。不仅如此,高迪还用建筑,将圣家族大教堂变成一部再现耶稣一生情景和象征着《旧约》的石头圣经。他在最初的地下室顶部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平面,平面上方的主祭坛由七个穹顶环绕,代表圣约瑟的痛苦和果实,十字相交部位的门代表受难和再生。每个立面上设计了四个尖塔,总共是十二个,代表基督的十二圣徒。他们围绕着中间那个宪哥耶稣基督的尖塔,另外还有四个献给四福音书的作者,一个献给圣母玛利亚。信徒们只要绕着建筑转一圈,就能领会天主教的教义。圣家堂的修建时间太过漫长,漫长到高迪几乎在这里用上了他掌握的所有结构形式:大殿中椭圆形的门洞、拱顶上的单叶双曲面、中殿和侧殿的八角形立柱、中殿窗顶部的八个抛物面、塔顶上的成对多面体、螺旋结构的楼梯……只是这些结构终究没有全部用上。高迪对圣家堂的监工只持续了12年,1926年,他在巴塞罗那圣菲利普教堂被撞倒。三天后,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孤独的闭上了双眼,从此结束了对建筑世界的窥探,和与奇幻世界的牵绊。而圣家堂经过拥护者与反对者的激烈争论,还是缓慢地被持续建造着。恐怕是来自安东尼·高迪最后的凝视。/后记/这篇真的写吐我了。因为高迪这个名字实在是太俗太俗了,只要是影视剧里主角有个跟建筑有关的偶像,十有八九都是高迪。所以不管怎么写都一定不全面,而且写来写去就是把文献拼拼凑凑,一条条罗列高迪的建筑有多么多么奇幻充满想象。除了高迪本来的东西,我也想加入一点自己的旅游体验,和理论性的东西混在一起又不合适。后来没辙了,我只好把情感和理性描述拆开,就成了现在“致高迪书”的雏形。5000多个字,3本书,2篇文章,1篇论文,「背着小包11路」这系列,时不时就让我产生一种在写论文的感觉。写完我是真的想告别游记界了,太苦了。不过自己写东西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任何人的感受,平时软文写的有点多,写公众号就当放松。我可以随便尝试任何方式叙述我的旅行和我当时的心情,这么多篇游记,足够我把所有文风一一试个遍了。顺便感谢郑州大学,因为我找到的那本书,是郑州大学的藏书……参考文献:① 奥罗拉·翠特. 高迪[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② 朱迪思・卡梅尔-亚瑟. 安东尼·高迪[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③ 沈怡. 西班牙的穆德哈尔式建筑[J]. 世界建筑, 2013, (10): 59-59;④ 杨玉艳. 融合与沟通——论环境陶艺的亲和美[D]. 青岛大学:杨玉艳, 2005;⑤ 山大王. 巴塞罗那,高迪之城——后记:建筑原理的前世今生[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9e76d01013dw2.html.写吐了是什么体验?本文给了我答案兼职段子手,业余旅行家,职业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