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2
5859
49
41
作者:杨晓怿91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纪行风物-前言从前的独自出游,总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旅伴或者与朋友没有契合的时间,虽然一个人走过了许多地方,但路上不免感受到孤独与无助。到了今年,或许是成熟了,又或者是明白了最深的孤独正是来自于热闹与喧嚣,又因为今年的空闲让我有了悠长的假期,最终我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上路,沿着中南半岛顺时针走一个环线,从上海的秋天回到艳阳高照的夏天,让太阳多陪伴我一段时间。在出行前,对于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有兴趣的同学请戳这里:中南半岛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梳理这是一篇没有指南与自拍的游记,更多的只是我的碎碎念。下面,欢迎进入我思维的世界。-Day1 出发去中南半岛的想法,源自于春节的印度之行。之前对东南亚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普遍的东南亚认知中:度假、落后与低物价,并不认为这些国家除了风景与度假有什么值得探索的。但是当感受到印度文化之后,对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有了新的认知,这时才发现,夹于东亚文化圈与南亚次大陆间的中南半岛,在饱受东亚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影响后,还经历了英、法殖民与日、美侵略,堪称社会现象与文化的一朵奇葩。产生了兴趣之后,就计划了本次的旅行,从雨季结束开始,先到河内,再一路向南到达胡志明,由胡志明陆路进柬埔寨到金边、暹粒,从暹粒经曼谷转机飞缅甸仰光,再一路北上到曼德勒回国。原计划是从曼德勒经昆明转机直接回沪,但是出发前收到东航通知,联程航班的时间变动,两程航班衔接不上了,于是就把昆明-上海一段的日期改后几天,顺路去建水古城转转。10.24日,出发,搭乘香港航空联程航班,上海经香港转机至河内。浦东机场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无数次的出差和旅行,让我对上海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都毫不陌生,只是从前大都匆匆忙忙,在经济略宽裕后大多选择打车出行。而这次,从出发时就放慢了脚步,特意早起搭乘机场快线,其实,上海的公共交通真的很方便,不是吗?顺利到达机场,时间还早,如果是从前,应该是开心的去逛日上免税店了,而现在,对购物也是兴趣不大,当今年重新拥有了充足的睡眠后,发现护肤品与化妆品实在是帮助不大,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与自我满足罢了。于是安安静静的前往登机口等待登机,此后一切如常,登机、落座、准点起飞。上一次去香港还是在2015年,降落时往窗外看了看,意外的发现还能看到崭新的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山海之间,隧桥连接处如龙入海,壮观非常。提前数分钟到达香港机场,中转时间4个小时,但香港机场这么好逛,一点也不嫌长。落地后先去万宁买了一些常用药物,毕竟长途旅行还是需要更多的应急准备,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随意逛了一圈,看见了环境明亮却寥寥无人的Lady M,果断去尝试一下,在上海如此大排长龙,我也是还没试过呢。点了抹茶千层,看了一下大众点评,价格与上海的一样,只是香港机场收的是港币而上海收的是人民币。不算便宜,但不错的环境与充电接口还是让这笔消费物有所值,抹茶千层味道还不错,只是并没有到惊艳的地步,看来上海的分店,未来也逃不掉“网红店”的宿命了。吃完蛋糕,喝点水,把手机和pad的电充满,我还是决定在机场到处逛逛。此后还是感叹HK机场动线设计的合理与人性化方面的完善,而大陆许多交通枢纽硬件设施毫不逊色,配套方面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往东南亚地区的登机口都在卫星航站楼,意外的发现卫星楼还设有观景台,虽然其实没什么景观可看,但总算也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地方。发会儿呆,很快就再次登机,香港到河内仅需一个多小时,而搭乘这班航班的游客寥寥,商务人士居多,可能前往越南旅游,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陆路过境了吧。下飞机后准备入关,我还想着走快一点免得排队,走到海关时却看到一排海关窗口都开着,却一个人也没有,不禁为自己的行为发笑,还以为自己在上海呢?其实,并不需要那么赶。入境很顺利,毕竟是首都,一切都很规范,没有出现索要小费的情况(当然我也不准备给),行李也很快就出来了,也很快找到了接我的司机,前往三十六行街的青旅。一个人出行的最佳选择当然是青旅,作为背包客圣地的东南亚,青旅自然到处都是,当然,出色的青旅还是集中在大城市,因此我在河内、胡志明选择住青旅,在小城市或度假地选择住酒店。河内机场到市区,并不近,又恰逢晚高峰时间,越临近还剑区,行驶速度逐渐缓慢。但一路的街景,毫无异国的距离感,反而有种熟悉的感觉,这和若干年前还不发达的中国实在是太像了。这种感觉在进入三十六行街地区后变的更强烈,记忆中的弄堂生活,仿佛就是这样,喧闹、杂乱,但不失烟火气与人情味。到达青旅办理入住后,发现入住率并不是很高,想来也是,国庆假期已经结束而西方背包客还未到达。但就算季节不旺,夜里的三十六行街依然喧闹无比,可想而知,到了十二月时这里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喧闹情景。第一日到达,对越南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放下行李后就上街开始闲逛——我最喜欢的旅行节目,第一就是闲逛,第二就是美食。此时饥肠辘辘的我,就开始找吃的了,当然,第一餐必须是河粉。像河粉这样无处不在、几乎可以作为越南名片的存在,我是不相信各大指南推荐的,当一个店充斥着游客,口味就必须向大众妥协,为了让大家吃得惯而放弃一些特色,这是全世界都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我再次实践了自己的旅行经验,好吃的往往隐藏在巷子中,只要干净、明亮,有不少本地人在吃,口味基本都是不坏的。在弄堂长大的我,对彼此交错的街道毫不陌生,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小巷子里的河粉店,指了指牛肉,店主也很自然的明白了我的含义,伸出四个手指向我示意,40k一碗。最早第一次吃到越南河粉,是在hk,当时惊艳于牛肉汤的清甜与香草、青柠的香气,后来也在上海、北京等地吃过多次,但当这碗河粉入口时,还是觉得与曾经吃过的Pho都太不一样了。并不是说这碗河粉有超越其他地方出品的美味,而是发现各地对于“鲜”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各地的Pho店用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理解去制作河粉,从而使各地的河粉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风味。当然,这碗河粉无疑是美味的,滚烫的河粉裹挟着香草的气息入口,好像使鼻腔打开了新的通道,河内湿热的空气与食物一同下肚,明确的让我的身体感知到,我在越南。-Day2 在河内 从市井到艺术早上在青旅简单用过早餐,就开始了今天的行程,第一站打算去河内文庙,毕竟,这是越南与中国文化纠葛的起点。但怎么去呢?一个人出行的最佳选择,就是用Grab打摩托车了。Grab与滴滴一样,非常方便,很快就找到了Driver,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戴上头盔,坐上后座,就出发了,而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的我又觉得新奇,可能人就是这样,对于那些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东西感到新鲜、好奇,但其实这些事物,对于当地人的生活来说,再平凡不过。-河内文庙适逢早高峰,坐摩托车凸显了不会堵车的好处,没多久就到了。我很自然的就往景区里走,依次走过孔子塑像、碑林,忽然发现好像哪里不对,我还没买门票呢?怎么就进来了?仔细一想,恍然大悟,摩托车司机把我放在了文庙后侧的边门,我是逆着中轴线从后殿走到了前殿,售票处应当是在大门口才对。等到我参观完从正门口出去,终于看到了售票处,嗯,果然只有英文,只有外国人才需要买门票。说回文庙本身。河内文庙小小的,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无比粗壮的大树,显示着这里充足的日照与丰沛的雨水。据说,河内文庙历史悠久,但历经过重建;这里代表着曾经中华文化的强势入侵,带去了至今对越南十分重要的儒家文化;但是越族本身形成的民族认同,以及中原长期对边陲地区的无视,致使双方很早各自产生了自己的国家认同。因此,越南很早就是完整、独立的国家,没有必要惦记着这里曾是中原文明的属地,大清已亡了很多年了。现在的越南,更像是我们的表兄弟,有着许多文化与血缘的纠葛,却早已不在一个屋檐下。文庙不大,一会儿就看完了,从正门出去右转,就看到了河内具有代表的街景:越南的土地私有,买下地块后由主人自行设计建造,有点类似日本,但及其狭窄的栋距与冲突的风格,也代表了越南的现状:彼此冲突的文化和割裂的经济发展。飞速的经济发展,让一些人先富了起来,但大多数人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