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po主这篇游记最早发在蝉游记,图片还未来得及搬运过来,先上文字。等不及的穷游儿可以先自行点击链接阅读完整版 http://chanyouji.com/users/100755。额其实推荐蝉游记阅读,呈现效果比较好。非托儿。)2015年5月,一个人背着包又绕了一圈美帝,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关键词:城市;建筑;公共交通;Couchsurfing;经济旅行;非吃货。按照惯例,游记中会穿插一些交通、住宿、游览等相关Tips。【快速概览】- 美国境内24天;- 11城: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达拉斯)-波特兰-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返);- 5次通过couchsurfing入住host家,借他们的眼了解短短旅行期看不到的城市另一面;- 全程利用公共交通:megabus、灰狗、amtrak、廉航(spirit与southwest),城市内多使用pass移动;- 没有去任何一处国家公园,以建筑探访和城市文化感受为主;-费用:1w8(含机票签证等全部);【行前】·签证一切的开始,都是一张签证。我将自己4月份(2015)的办理全过程贴在这里,包括手把手教学填写DS160表格、在线缴费(中信银行)、面谈经验等。可复制链接:http://bbs.qyer.com/thread-1114863-1.html 。·机票天巡上比价,通过Expedia下了单,往返大韩航空(上海-洛杉矶),购入时100100日元(折合当时汇率人民币5200元左右)。时间非常合适,上海中午出发,洛杉矶上午10点抵达。(返程是上午的飞机出发,晚上9点抵达。)·电话卡我用的是Lycamobile,优势就一个:便宜。比起覆盖全美各地(包括偏远地区)的AT&T,Lyca的价格优势相当明显。实际购买169元(淘宝),30天,高速流量2G,低速无限量,呼叫中国250分钟通话免费,美国无限通话。同比AT&T是要翻番的。但是Lyca根本不适合自驾偏远地区(个人十分怀疑各种国家公园内它还有木有信号)。如果你像我一样,主攻各大城市city walk旅行,那么Lyca已经算得上十分好用。而且2G的高速流量对于使用地图、查询资讯等基本够用。【DAY 1】洛杉矶出了机场,美帝之旅正式开启。在地铁站购买一张one day pass,拍卡(tap)进站。大约也是TAP卡名字的来历。###Tips和许多美国(乃至于欧洲)城市相似,地铁站并不总有闸口。不花钱坐地铁看起来甚至是完全可行的——当然一旦被查票到罚款额也是不低。所以记得在进站时找找附近的拍卡机,刷卡进站。好莱坞等景点地铁站的出口处查票比较严格。###洛杉矶Metro系统包含了巴士,所以一日券也适用于Metro巴士。一开始并不知道,并且在换乘时以为Silver Line也是地铁,直到跑到了天桥下,才知是快速公交线。绿线地铁上空空荡荡,乘客没几人。一大叔上车后瞧了我一眼,就说“你好”(中文)。瞬间惊呆。后来向host请教,才知洛杉矶华人数量多(事实上是哪儿华人都多吧=。=),老美见到亚洲人就说“你好”——反正也不会别的。###吐槽在这里旅行,试图通过公共交通来旅行简直是疯狂的想法,你不可能在别处收获比这里更糟糕的公共交通体验。###一路颠簸等待到达联合车站(在机场还乘错了Shuttle bus==)。见到无比熟悉的车站。设计方:John and Donald Parkinson父子。年代:1939年投入运营。1980年被列入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正门的火车候车大厅,座位只对Amtrak乘客开放。候车大厅旁还有一个小花园。一条长通道连接火车站与汽车站。通道的另一端是联合车站后门,出来后便是一个露天的巴士终点站。在联合车站遇到这位已经站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泰国大叔。他认为这幅壁画的意义在于,各种肤色年龄的乘客展现了洛杉矶的多元与包容。当然,换言之也可以说是城市特征的刻意塑造。早先联系好的host——Izumi桑顺利在联合车站接到我。于是回到她家,简单整理了下行李,把自己收拾了下,来不及照顾倒时差的身体,拿着一日券又赶往了Pasadena。中国城匆匆一瞥,只是从这儿搭地铁而已。不过第一次在英语国家看到汉字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日本不会给我这样的异样感,大约是日文汉字的关系罢。搭地铁大约2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Pasadena小镇。小镇出名的有两样:玫瑰碗+生活大爆炸背景学校加州理工。我是冲着Gamble House来的。一路暴走,穿过小镇,在无人的街道上,炽烈的日照下,跟傻子一样。至于小镇,传说中的古镇,可惜没给我太深刻的印象。Gamble House设计方:Greene and Greene建筑公司(Greene兄弟)建造风格有受到日本影响。建于1908-09年间。这种深色系的木质石墙房屋其实在美国郊区相当不常见。(悲摧的是为此特地前往,抵达才知闭馆。开放时间:周四-周日,Noon-下午3点。短得惊人,果然都不是什么常规景点。)其实至此下午的时间已过去大半,而我也走得昏昏沉沉。决定坐地铁去环球影城,膜拜Jerde设计的商业综合体。顺便在地铁上睡一会。(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从城东头逆转走向了城西头,这种混乱的路线安排也只有入境第一天的人才能做出来了!=。=)关于环球影城,去过的人应该许多。我的重点是外面的City Walk商业街。坐shuttle bus绕到山上。途中的一座酒店闪闪发亮很引人注目,可惜忘了名字。设计方:Jerde事务所商业综合体的代表。很大,太难拍。呃然后这个位于中央广场的Trelis(格子棚)是Pearce Structures设计的。晚上又等了很久的巴士,回到Izumi桑的家。虽说住得离联合车站很近,但实际上附近更像是工厂区(下图该是个酿酒厂吧)。###第一位hosthost是在美居住多年的日本夫妇,旅行作家+摄影师的组合简直完美。他们在市区的Art district里租了一间loft,自己住,也作为studio,时不时还能办个影展。大楼很像是香港的“伙炭”,需要手动拉门的老式货运电梯,各种曲折迂回的门廊,最大化利用楼层空间。非常热情的招待,最爱每晚聊天。Izumi桑的妈妈最近也从九州来到洛城探望女儿,典型的贴心日本妈妈。会很害羞地说最近在社区学校学英语。Izumi本身也做民宿,可戳http://space.la-pan.com/ 。###【DAY 2】洛杉矶这一日原本非常期待Cinco de mayo节日(5月5日节,墨西哥街区会庆祝),但是Izumi告诉我当天非周末,所以事实上前一个周末已经开始大型庆祝活动了。而到了这一天工作日,反而没什么热闹的了。于是我改了行程,决定放半天在Downtown走走,探访一些城市建筑(实际上收获颇丰)。中午则与Izumi约好,她可以顺路载我去盖蒂中心。洛杉矶天使之后主座教堂设计方:拉斐尔·莫尼欧(Rafael Moneo)西班牙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2002年落成。路边低调大方,内部温暖独特。整体设计非常后现代风格,你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锐角与钝角,却罕有明确的直角。装饰上选用现代雕塑,如入口的铜门与圣母雕像。材质上大量使用雪花石膏,取代传统的花窗玻璃,使得室内的光线柔和温暖。穿过玻璃,视线越过高速公路,便是另一处奇妙的建筑群了:Ramón C. Cortines School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HMC建筑事务所出品。中国建筑报道网对此有详细描述:http://www.archreport.com.cn/show-6-359-1.html(洛杉矶9号高中演艺中心)。顺便推荐给感兴趣的旅者一并参观。整个详细游览可参考这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71c39a0102vxfp.html。Downtown很小,随意走走就能逛完。除了几处著名的建筑,个人也很推荐看看这一栋:John Ferraro Building,现在也是洛杉矶水电署 Los Angeles Department of Water and Power所在地。设计方: A.C. Martin & Associates。设计于1965年。悬臂式混凝土板与玻璃墙是建筑本身的特点,但更大的特色在于围绕建筑的一圈水域,尽管到了今天,在缺水的加州显得有点儿奢侈。迪士尼音乐厅这个很出名了,Frank Ghery的经典之作。不过实际看到的时候,仍然由衷地惊叹。(而且这比他在MIT的那栋教学楼好看多了啊!)白色反光好厉害。这个季节的洛杉矶其实很美,因为有蓝花楹,到处一树一树地开着烂漫的紫色。瞬间觉得这座城市还是可以小清新的呢。一路走去天使航班。地图上其实看不太出来在哪里,完全依靠Google Maps导航,走到一处休闲广场还觉得有些惊讶。由于洛杉矶地势起伏,修了这条号称世界最短的铁路线。1901年开始运营。后来反复关闭开放,现在仍是暂停运营状态。Bradbury Building绝对是此行惊喜。结构与装饰的混搭,成就破败市区内难以想象的华丽内装。如果你对这栋建筑的平实外观嗤之以鼻,请推开厚重的木门。竣工于1893年。金主Lewis L. Bradbury自己出资盖的房子。但可怜的老板在建造完成前几个月去世了。最后加上噱头——《银翼杀手》取景地。洛杉矶市政厅建筑设计师为Parkinson父子,前文提过他俩也设计了富丽堂皇的联合车站。落成于1928年。据说塔楼的建材(混凝土)用了来自全加州58个县的沙子与21个missions的水。回来后搜索了才知道有免费观景台。刚好在Downtown逛一圈,中午回到联合车站。和Izumi约了还在这儿等。尚有时间,车站旁的Olvera Street走一走。这里是知名的纪念品一条街(小商品街=。=),浓郁的墨西哥风。托Izumi的福,半个小时就从downtown到了盖蒂中心。(天晓得回程坐公交的我花了一个小时都不止。)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eier设计,白色派代表,普利兹克获奖者。偌大的盖蒂中心参观免费,简直业界良心。馆内提供多种类型的tour,建筑、花园、藏品等导览。各在一小时左右。我果断挑了architecture tour,讲解员本身是工程师,对这座大型综合体建筑的历史、材质、设计理念头头是道,获益匪浅。建筑并不明确凸显古典主义或现代主义,体量之间、建筑与周围环境地块之间,皆体现出了一种和谐。对展厅屋顶的可调节遮光板设计印象深刻。为了让参观者在任何时间(光照强度下),在任何展厅,都能以同样的最合适的光照来欣赏画作,而特地设计。展厅内不允许拍照,连拍点屋顶都被工作人员叫停……哎。靠近出口处,是最近举办的活动。那些问题背后,大多是孩子们的答案。仍旧看得叫人感慨万分。——What do you fear?——My basic human rights, because in this country, I fear of them being taken.盖蒂中心出来后,在空旷的山头等公交下山。(无力吐槽公交)巴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附近可换乘,直接前往好莱坞。但是我对热闹非凡、游客熙熙攘攘的好莱坞实在缺乏兴致。中国戏院等建筑实在令人看了直呼“什么鬼”。出于对好莱坞的失望,我决定回到自己“不走寻常路”的轨道上。搭地铁去Watts,找Watts Tower。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趟不寻常之路,只不过我是后知后觉。这座塔完全是私人设计与建造,以一人之力建起。作者是Simon Rodia(意大利移民)。说白了,就是自己拿废铜烂铁一通搭,最终成了地标性建筑。从安藤的讲座中得知这个塔,带着膜拜的心理前往。到了发觉塔并不高,塔身的马赛克倒是很有看头。周围也象征性地建起了纪念园。每周也有tour,也收门票。我没赶上,这里也把开放时间贴出来。非常典型的猎奇性景点。最终被国家认可,甚至受到建筑大师的关注,确实称得上奇闻一桩。###但要说最有趣的,还是host知道我去了Watts的时候。Izumi的丈夫惊讶地问了我两遍:“你真的去了Watts?”“你真的一个人去了?”“那可是全美有名的犯罪案高发地。那边黑人、帮派很多,都带枪的喔。”我一脸迷茫。“哈大概他们对亚洲人没兴趣吧。”最后他自言自语地得出了这个结论。但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不过好在是青天白日,想来也不会动手吧哈哈哈。###在host家度过了舒适的两晚。临走前,Izumu还送了我一块日式手绢。很感动,谢谢。【DAY 3】拉斯维加斯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搭乘megabus,花了五个小时。###Tips我这次经济出行主要也是依靠的megabus低价票。关于mega的完整攻略可以参看这篇(含各种订票改签测评):http://bbs.qyer.com/thread-1117159-1.html。###到达拉斯维加斯。买一张24小时pass,直接前往旅舍。拉斯维加斯的酒店实际上足够便宜,但对于独自出行来说,一人住酒店(尤其是还要承担度假税)确实有些奢侈。无奈之下还是选择hostel。出名的sin city hostel和cat hostel实际上彼此相邻,位置上来说算是在The Strip上,但已经在最北端,便利度只能是中等,附近也已经显得有些荒凉。意外地在旅舍对面还看到了一间小教堂。与大多数城市一样,这里你拿着pass即可上车,Deuce是上车刷票,但SDX则无刷票点,有人查票才需要拿出来。第一次乘车时上了SDX,全程无人查票,又有种白买票了的感觉╮(╯▽╰)╭。收拾好行李,第一站前往Lou Ruvo Center for Brain Health。它不在Strip上,不过坐Deuce可以到达,最北端的倒数第二站下来,沿车行方向走六七分钟即到。其实因为这座建筑外观的特殊性,很容易就能认出来。落成于2010年。玻璃门几乎融入了建筑之中。没有试图进去,但据网图,内部形成的空间效果也十分特别。很可惜没能好好看看——因为这里碰上了流浪汉。发扬人类学精神不避讳与之聊天,岂料最终他仍旧向我索取金钱。不愿给,换来恶骂如潮:“God won't bless you!”哎,我不care,您随意。只是影响了心情。(建筑地段虽然在城市北端,但不算偏,附近有奥特莱斯,仍不乏爱好者前来膜拜。无论如何,还应小心谨慎,毕竟LV集中了大批流浪汉,没准人家还指望着在赌场发家致富呢。)白天到的LV,一对比,方觉夜晚的城市才叫生机勃勃。去过澳门之后通常对赌场不会太惊奇。拉斯维加斯更多的是具象化浮夸的连番轰炸。一栋栋莫名其妙的建筑,争奇斗艳博眼球的户外节目。这里把全世界的文化都搬了过来,没有杂糅,只是堆叠。说实话个人对这座城市没有很深刻、很好的印象。一来独行不敢乱走,猜测off strip的街区或许能看到些其他景致;二来沙漠里的黄金城,无论是气候还是生活方式,都不适合自己。旅舍位于Strip与老城的中间地段,说起来去老城也方便。网上可以查到老城每晚灯光秀的时间(Fremont Street),一般整点。我踩着点儿去了。明知不过就是LED屏组成的天幕,不过看在它是元老级的份上,感受一下也无妨。当晚露天乐队死嗨,天幕下耳膜都要被震破了。年纪大的人果然不适合来这些地方(但是旁边的阿姨超沉浸地快摇中Orz)。【DAY 4】拉斯维加斯经过前一日的洗礼后,对LV已经从想象退到了“赶紧过完这一天我要飞去华盛顿”的热切盼望中。这一日没有过多安排,重头戏是去凯撒宫吃一顿Yelp上排名居高不下的价值40多刀的自助餐。这也是生平第一次独自吃自助餐,来之前很犹豫:觉得这样的行为与傻逼无二致,但为了尝鲜又不忍错过这一机会。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我一个人来到了凯撒宫。听闻队伍很长,大约是午市,也非节假日,过去排了五分钟不到就轻松付完钱入场。至于吃,我本人对吃是很没有讲究的,但是这里的中餐真是令人担忧中华美食文化脸面何存。多人是冲着海鲜(XX大虾)来的,觉得还好吧。甜点等总之都是不难吃,没有令自己觉得惊艳的食物。环境ok,大约在自助餐中能称为上等。(嘛,非吃货的测评仅供参考。)吃饱喝足,去各大浮夸酒店参观也就是唯一的正经事了。埃及狮身人面与泰坦尼克共存;美国国旗插在巴黎铁塔下;藏在凯撒宫花园里的亚洲四面佛;……文化冲突太强烈,不忍直视。###廉航夜航当晚乘坐Spirit廉航飞往华盛顿(巴尔的摩)。当初决心来美旅行就是因为Spirit大促,后头一度因为它风评不好而很担心。不过就个人在美的两次乘坐经验来说,还是能够接受,也没有发生严重误点等情况。具体订票及实测可参见blog《廉航Spirit真有那么垃圾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71c39a0102vx04.html(费用确实很低,拉斯维加斯-巴尔的摩:34.5刀机票+30刀行李=64.5刀,简直超值。体验来说,类似春秋航空。)###(注意没购买行李的话,一定不要超过那个included的size)【DAY 5】华盛顿经过一夜航班,飞机顺利抵达巴尔的摩机场。尽管这是距离华盛顿最远的一座机场,但是进城比想象中的便捷。从机场搭乘免费Shuttle bus到附近的MARC火车站,在MARC官网可以提前查到时刻表,班次比较多。车票6刀,没有指定席,上车找空位即可。早晨火车上多为通勤族,个个正装+公文包,倒显得我格格不入。不过人们很客气,邻座先生礼貌地帮我放下大背包,对华盛顿的第一印象蹭蹭涨分ing。约30分钟后,火车到达华盛顿联合车站,直接站内换乘地铁。###Tips按照惯例买了地铁一日券,但是回头想想,华盛顿的pass大概是最不值得买的。一天14.5刀,但仅适用于地铁,巴士不可用;然而华盛顿景点密集度之高,于游客而言,地铁使用率并不算高。即便要去远一些的乔治城,也没有直达地铁。尽管华盛顿地铁比较麻烦(按照时段、距离收费),但如上所述,推荐即到即买。###容我再感慨下华盛顿的地铁。作为公共建筑之一,地铁站绝对是不容忽视也几乎不会错过的探访地。华盛顿的地铁自1976年开始运营,大部分地铁站都有一种粗犷风,裸露的水泥墙面,重复的格状穹顶,见过一眼绝不会忘记。据说也受到了华盛顿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地铁极深,每次入站都有种莫名的深渊感。(笑)###第二位host华盛顿的host是一位神经科学博士后。他所住的公寓地段太好,就在Dupont Circle附近,对我来说实在是便利出行的好选择。不过就CS经历来说,也是头一回入住单身男子公寓,而且是share room。host很贴心地准备了毯子、毛巾、气垫床等,尽管一夜相安无事,但担心是免不了的。Anyway,应该没有下次了。话说回来,host是一位很好聊天的对象,建筑素养也很好,给我推荐的点非常不错,对亚洲与中国也很有兴趣。大约是博士后的缘故,谈话间总会蹦出“你知道吗有实验数据表明blabla……”,哈哈。###早晨抵达host家,一阵简短地寒暄与打理,到中午时分便一同出门,我去national mall,host则骑着他的自行车晃去实验室了。一出地铁便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游客气息——果然是大首都。大道一部分在整修,告示上写着预计2017年才结束工程。无奈,正欲直接前往Smithsonian博物馆群,被一大群望着天的老美惊讶到。这阵仗!随他们的目光望去,等了一阵,天空又轰轰地飞来几架成列的飞机(?实在不明白是什么机,总之类似演习)。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出现了一个中午。Smithsonian博物馆群旗下有太多博物馆(皆免费),若是仔仔细细地逛,几天几夜也不够。我除了去看了下城堡(游客中心)之外,只去了两处,主要是建筑风格较为独特。其中一座就是Hirshhorn Museum,这也是host在了解了我的游览意图后给我推荐的,理由是建筑本身(包括展览空间)&有观景台可远眺国家大道。建筑设计者为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198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的特点在于呈空心圆环状,展厅层层分布,对于一个美术馆而言,这样做的好处是几乎不用考虑太多参观路线的问题——绕圈即可,且不会重复。中央设置了喷水池,下方用基柱挑高的空间成了天然的休息区(下雨都不用担心),建筑外是草坪与雕塑,简单自然地营造出了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公园感。国家美术馆分为东西两馆,虽说地下相连,却是风格迥异。西馆是新古典主义风格,John Russell Pope设计,落成于1941年。扩建的东馆于1978年完成。设计师是贝聿铭,馆外广场上有小型玻璃金字塔(据说是卢浮宫扩建的原型),但私以为精髓在于金字塔下的室内效果。经过地下通道,可以到达东馆。通道连接着美术馆内的餐厅。餐厅位置处于地面喷泉与玻璃金字塔的正下方,光线与流水在这里形成非常美妙的空间感。值得一提的是,东西馆由于建筑本身的风格差异,在陈列展品时似乎也有意做了区分。西馆多为古典画作,东馆则可以看到非常后现代的雕塑等。朝着国会山的方向走去。前几天网上预约,当天早已满额,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往,希望能进去一探究竟。远远地能看见仍在整修中的圆顶,想起曾经在姬路城也赶上了大修,真觉得——这也是运气。在正面转了很久,后来才发现国会山参观从后面进。虽然没有预约,但当天的游客并不多,门外排队耗时5分钟左右,进场后立刻拿到了5分钟后的参观场次,几乎没怎么等候。开头的纪录短片不错,至于后面内部各个厅——我得承认guide讲得很好,可惜美国宏观历史+无数人名,着实听得吃力。结束国会山参观的地点附近便是一条可通往国会图书馆的地下通道。全称应该是Library of Congress - 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 国会图书馆(国会山分馆)。历史极为悠久,建筑本身也是相当典雅宏伟。建于1890至1897年间,主要设计师是Paul J. Pelz,走的风格是典型学院派。看看中央的阅览室之华丽程度就懂了。当然阅览室只有持借阅证才可进入,游客只能从上方的平台上感受了。之后秉承着拿着pass走最远的路的原则,一路坐着地铁去到了阿灵顿公墓。公墓太大,不可能参观完,时间有限,挑了个反方向,沿着阿灵顿纪念大桥东行前往林肯纪念堂。桥上车流密集,这并不奇怪。令我惊讶的是,下午3点这样的时刻,桥两侧步行区竟然还频频遇到跑步者。桥下是城市内的运河,沿岸一直可以走到乔治城。鉴于正面照很多了,po张林肯纪念堂的背影吧。附近是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于1982年建成。其设计迥异于传统风格:没有任何耸立的碑,只有呈阔脚L型分布的两排碑文,一条连续小径。“仿佛是大地的一道裂痕,将这些将士们带回尘土之间。”撇开作品本身震撼力不谈,圈内对它的熟知大概更多来自设计者——林璎,一名华裔少女(那会儿人念大学)。而与此同时,她还是林徽因的侄女。纪念碑范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且比起附近游客密集的林肯纪念堂,这里真是不算显眼。但穿过林荫小道走到纪念碑入口,阳光下黑色方碑上的名字,躺在碑脚的鲜花,积成一股肃穆感。想起令人压抑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是喜欢这里多一些。还有时间,来到国家建筑博物馆。老实说我纯粹被名字吸引。但是host告诉我,这是一座“奇怪的”博物馆。因为看似连为一体的建筑内,实则分成了多个功能区,甚至包括生活区,“你可能会在那儿碰到一些奇怪的人。”这是host的原话。而博物馆,不过是建筑内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可惜我到达的时候已然闭馆,内部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这栋红砖建筑落成于1987年,由Montgomery C. Meigs设计。最早作为Pension Office Building,据说政府一度想拆了它,被建筑保护人士拦了下来,索性就做了建筑博物馆,也是趣闻一桩。###晚上回到host家中,随他一同去朋友家做客。刚好聊起白天的飞机事件,那位朋友大呼:那可是在华盛顿活了几十年也难见一次的呐。似乎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做的表演。聊起美国的城市。host说还是最喜欢华盛顿,即便他是波士顿人。何解?“波士顿是很好,知识分子也多,但有时候你会觉得有教养的人与普通市民之间那条线划得有多明显。”###【DAY 6】华盛顿-费城前一天晚上,host与其朋友去酒吧继续嗨皮,早晨果然昏睡不醒。也好,我自己早早出了门。感受了一把华盛顿的清晨。没有刻意走景点,在不同的街道上兜兜转转。途经一些小教堂,与遛狗的姑娘say hi,兜到肚子饿了,进咖啡馆吃早餐。旅行就可以生活啊。St Thomas Church经过这间小教堂也是无意。说是教堂,实际上不过砖墙一面。但从外围的布置可以看出来,平日这里也举办活动。所以只要功能不死,过于刻意追求形式大约是没有必要的吧。华盛顿圣马修天主教堂还是不知名的小教堂。进去时,一位先生刚做完晨祷,拎着公文包出来去上班。想起日本神社。如要比较,中国可相提并论的应是寺庙。但若说起日常功能,无论如何难以将其与教堂、神社联系起来。走了一圈,临近中午绕回到host家附近,想时间还早,便开Yelp搜附近。这才决定去这间博物馆。地图上其实瞄到好几次,Laogai museum,自以为英文太弱不知Laogai为何物,也未曾想深究,便没放入to-visit-list。直到Yelp上网友po图,见到“劳改”二字,方恍然大悟。博物馆基色为红黑二色,很显眼,也很沉重。基本上阐明Laogai Camp内的人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下了重大过错,而是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思想问题。展示手段上以文字图片介绍、纸质档案为主,部分实物、音频(录音)展示,辅以模拟还原场景。博物馆附有一个小放映厅,有时可以做小讲座或视频分享。我对这间博物馆的存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工作人员也聊了很久。具体可参见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71c39a0102vxqm.html。午后。收拾行李离开华盛顿。确实,给这座城市留的时间太少,下次再来好好看看吧。华盛顿联合车站搭megabus去费城。车站继承了整座城市的古典主义风(这又要说到Pierre Charles L'Enfant的城市规划)。建筑师Daniel Burnham设计了凯旋门般的入口;入内,立柱上方还有雕像。大约3个小时后,进入费城市区。说实话第一印象是——挺糟糕的。一座旧都,如今却只见沧桑,甚至是破败。仿佛时间就停在那个年代,高楼大厦反而成了突兀的存在。住的旅舍离市区很远,得坐上半个多小时公交。但最难以忍受的是,我用了另外半个小时来等这一趟车。(再次吐槽美帝公共交通)###一路乘坐公共交通下来,常常会觉得这似乎是特定人群才会做的事情——乘客们基本属于老弱病残贫黑人。在某些城市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他们通常很安静或很喧闹——“mental disorder”这个词似乎并不罕见。而这种喧闹是自顾自的,所有人似乎都司空见惯。这才让我在巴士上见到下面这一幕时,有拍下来的冲动。这才该是日常吧。######费城住宿推荐这里隆重介绍下我所入住的这间旅舍,Chamounix Mansion。这是费城历史上第一间开门迎客的hostel(1964年),而这栋老房子则渊源更久,建于1802年,你叫它博物馆都不为过。除了地段偏、步行时间长以外,这座在森林里的老宅绝对值得停留观光,更不用说住上一晚。YHA会员价20刀/铺/晚。详细可以参见这篇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71c39a0102vy6r.html。###我被那些仿佛是博物馆内不让动不让碰的老家具迷住了。还在check-in时就按捺不住四处参观的心情。一层是common place,供休憩娱乐,也有电视,可饮食。顺着木质楼梯向上,二层是客房,有很大的公共洗浴间,干净,淋浴间的水压特别强(笑)。客房的门是密码开启,比较古老的密码键盘,总之我从没见过。每天早上旅舍提供免费早餐,不过需要你自己参照说明做Pan cake(和大多数有免早的青旅一样)。我为了这间青旅在费城多留了一晚。